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區鄉村振興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2W

一、牙哈鎮團結社區基本情況

社區鄉村振興調研報告

團結社區是全鎮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區位優勢十分突出,素有“庫車東大門、 經濟開發區後花園”之稱,團結社區重點圍繞城鎮化改造、人居環境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堅持“政府引導、羣眾自願、整體規劃、自拆自建”的原則,按照“一街、兩湖、三園、五區”的總體規劃,逐步形成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社區,引導羣眾就地就近就業,不斷提升羣眾幸福感、滿意度。

二、打造“一街、五區”產業化佈局,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一)黨委、政府及主要領導對打贏脱貧攻堅戰後、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的認識?並做了哪些工作進行佈局規劃?

為使鞏固脱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牙哈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廣大居民意見,結合牙哈鎮整體佈局及區域位置優勢。牙哈鎮打造““一街、五區”產業化佈局,重點打造新巴扎及沿街的娛樂休閒中心區,供電所沿街以西的汽車銷售及修理區,供銷社為中心的沿街五金交易商貿區,鄉政府為中心的政治、經濟為中心的綜合服務區,牙哈鎮東大橋為中心的觀光休閒區。

(二)對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的思考,認為鄉村振興示範點應具備哪些基本的條件和優勢(概述),鄉村振興示範點應起到哪些示範帶動的效果,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的初步想法和當前的一些工作思路。

一是發揮政治優勢,一以貫之把“三農”工作擺在首位。“三農”工作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1982-2018年,中央先後出台20箇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末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切實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發揮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好鄉村振興這件大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當前主要矛盾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還是農村,其中,最突出的短板是農村貧困人口脱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脱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6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脱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三是發揮改革優勢,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40年前農村改革的偉大實踐,推動我國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區,出現了很多新矛盾和新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需加強,鄉村發展整體水平亟待提升,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亟待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強化。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係;要發揮人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關鍵作用,把培育本土人才與引進外來人才相結合,構建支持引導社會各方面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要加大公共財政要向“三農”傾斜的力度,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維護農民權益,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

四是發揮文化優勢,不斷提高鄉村社會的文明程度。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國是農業大國,有着悠久農耕歷史和燦爛農耕文化,它們是鄉村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體現着鄉村振興的軟實力。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增強農民凝聚力,形成良好社會風尚。要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藴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羣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的治理水平,構建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要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讓優秀農耕文明在新時代重新煥發生機活力。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採取符合農村農民特點的方式,廣泛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讓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要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廣泛開展農村各種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豐富農村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五是發揮市場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旺盛的市場需求能夠給第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相互融合、互促互進提供前提條件。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對教育、旅遊、健康、金融、文化等服務業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給鄉村振興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尤其是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羣眾的消費意願和消費傾向顯著增強。

通過打造牙哈鎮團結社區示範點,打造為“一街、五區”產業化佈局,使團結社區成為牙哈鎮經濟、政治及文化等發展的風向標。

(三)基礎幹部、羣眾對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是如何認識和理解的?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羣眾最關注的是哪些問題?對鄉村振興的期望有哪些?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如何讓農村真正振興起來,釋放出農村自身大量的發展資源和優勢,展現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發展鄉村振興第一要有人、人才。人是基礎,沒有人的鄉村就是空的、荒的、沒有人才的鄉村就是無法前進的。鄉村要有人、有人才,要做到如下:

一是教育,培養本地人才,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培養,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的結構,比如可以從優秀的幹部會考錄公務員,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培養新型的農民隊伍,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確保農業後續有人,而且農村是農民土生土長的地方,有感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二是人才迴流,外出的年輕有為人士返鄉,農村有了年輕的血液才會有發展的朝氣;

三是引進外來人才,通過政策的吸引,發揮外來人才的智慧,運用他們的博學知識去發展農村。四是農村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模式。讓小農户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使農業向多業態的方向發展,通過土地流轉、產業結構調整等形式。促進第一二三產業的有機結合發展,單靠農業產品本身是無法實現真正的發展。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羣眾最關心他們就業的質量及收入,通過實施鄉村振興使城鄉之間的差距縮小,使農村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羣眾可以實施就近就業、創業。

三、初步選擇的鄉村振興示範點的基礎條件。

(一)經濟基礎方面。2020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1億元,較上年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281.24元。

(二)社會環境方面。

1、基礎設施。在基礎設施方面,農村道路實現柏油路全覆蓋、三相動力電能夠滿足生產需求,通訊及物流網絡實施了村村通。

2、公共服務。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100%,簽約醫生進農户,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簽約醫生定期上門隨訪就診,確保居民能夠實現足不出户就醫。為提高羣眾居住環境,轄區富民安居房覆蓋率100%、入住率100%。

3、人居環境。農村衞生廁所覆蓋率100%、為提供羣眾生活環境質量,對轄區生活垃圾進行有效分類。由環衞公司定期將生活垃圾運往生活垃圾處理廠。為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羣眾將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沉澱後,用於澆花、灌溉等。

4、人才支撐。一是教育,培養本地人才,加強農村幹部隊伍培養,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的結構,比如可以從優秀的幹部會考錄公務員,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培養新型的農民隊伍,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確保農業後續有人,而且農村是農民土生土長的地方,有感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二是人才迴流,外出的年輕有為人士返鄉,農村有了年輕的血液才會有發展的朝氣;三是引進外來人才,通過政策的吸引,發揮外來人才的智慧,運用他們的博學知識去發展農村。

5、文化建設。轄區村級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村級服務中心的實施,提高了幹部辦事效率、方便羣眾辦事,真正的實現了“只跑一次”的舉措。為了豐富羣眾文化娛樂生活,對轄區羣眾“户户通”實現了全覆蓋,普及率100%。轄農村勞動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年,為提高轄區農村勞動力人口知識水平,村委會創辦了“農牧民”夜校,通過“農牧民”夜校,羣眾不僅可以提高國語水平還可以學習相關農業知識。

四、典型經驗和做法

牙哈鎮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形成了以下好的做法:

一是提升鄉村振興人才素質。現代農業發展關鍵在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育牙哈鎮農業的未來。我鎮積極引進技術型企業,通過招商引資,我鎮引進了庫車市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項目、新疆旺購、新疆湖羊、恰其庫木温室大棚等相關技術型產業項目落地,技術型企業的落地,不僅使轄區居民實現就近就業,技術型企業對從業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通過“企業+基地+農民”經營模式,使轄區居民實現就近就業的同時,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實現農民向產業技術人員的轉變。

二是引進專業化農村人才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支持鼓勵在校大學生、企業家等羣體,以志願者、創業就業等方式投身農業農村,夯實農村發展人才支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和突擊隊。要加大培育新型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力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高現代農業經營水平和效率。

三是選優育強農村幹部隊伍。選派優秀年輕鄉鎮幹部駐村工作,“把最能幹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再則,鄉村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在返鄉回村的“能幹人”、下鄉創業的“實幹家”中發展黨員,用知識、能力充實黨支部。

五、存在的問題和意見建議。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對示範點建設認識存在偏差。目前鄉村振興示範點項目覆蓋到團結社區,項目集中在團結社區,其他村項目少、發展慢,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較嚴重。示範點普遍依靠財政資金支持,社會資本佔比較低,鄉村主體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示範點項目重建設輕管護現象比較突出。

(二)農村產業仍然不大不強。一是缺少大而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三產融合程度低。,各類農業主體大都仍處於低小散狀態。農業種養、農業+旅遊+文化、森林康養服務、互聯網+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二是產業發展缺少資金支撐。不少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村集體土地出租,持續增收渠道少;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資本進入受區位因素、土地指標等限制較大。三是農業抗風險能力低,受市場影響波動較大。

(三)農村環境提升還需持續發力。一是規劃引領不夠。鄉村規劃操作性不強,村居規模化調整之後,規劃修編未及時跟上。二是美麗鄉村創建氛圍不濃。美麗鄉村建設進度偏慢,創成覆蓋率較低。三是農村環境整治還需提升。髒亂差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工程缺乏專業指導,工程質量難以保障。

(四)農村人才嚴重缺乏,農技服務隊伍力量薄弱。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必須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一是在幹部配備管理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要配齊配強鄉鎮幹部,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加快鄉村年輕幹部的培養,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二是在要素資源配置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資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農”傾斜。特別是對調研中反映較多的農村產業用地需求問題,建議進行專項調查、認真研究。對一些農業臨時設施的搭建、自產自銷農產品加工展銷用地應儘量放寬政策。還應出台一些有吸引力的,支持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工商資本下鄉的配套政策,並持續發力。三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要優先考慮農業農村。在農業保險、農村交通、飲水住房安全、養老服務、義務教育、醫療衞生等方面加快補齊短板、完善提高;繼續深入做好村集體經濟消薄防滑、低收入農户脱貧防貧減貧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二)進一步引導農村產業做大做強。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點。一是重點扶持優勢產業。注重品牌帶動,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國家和省級名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並對同類產品進行整合提高,避免無序競爭。二是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生產由簡單的種養殖模式向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升級,並拉長產業鏈,增強農村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休閒旅遊、森林康養、特色民宿經濟等,加快培育新業態。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三位一體”合作體系和農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户開展經營合作,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增收。

(三)進一步推進美麗鄉村“全域美”。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結合村(社區)規模調整和新一輪國土規劃調整,及時修編村莊規劃,在建設用地等方面為鄉村振興預留髮展空間。按照市域鄉村規劃確定的特色村、重點村、一般村,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分類建設,引導村莊個性發展。二是繼續加強農村環境治理。鞏固提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認真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特別是建好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繼續抓好截污納管掃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拆除一些難以改造提升的公廁,可採用嵌入式公廁替換。三是重視農村環境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和後期維護問題。要加強對農村建設工程監管,積極探索解決公用設施後續維護資金來源問題,避免因質量問題或維護跟不上而影響使用、造成浪費。同時,示範帶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人才、文化和組織振興的支撐。農村本土人才、職業農民的培育,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斷加強,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