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某縣林地資源開發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9K

第一篇:我縣林地資源開發調研報告

某縣林地資源開發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省**縣位於**省北部,屬黃泛衝擊平原。自上世紀70年代初引進南方意楊栽植成功以來,**的楊樹栽植面積逐年增加,到目前,**縣森林覆蓋率已達42,擁有意楊成片林60萬畝,木材加工企業1000多家,年加工木材100萬m3。2014年,**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意楊之鄉”稱號,2014年9月,中國楊樹節暨首屆中國楊樹產業博覽會在**縣成功舉辦,使“中國意楊之鄉”響徹海內外。

隨着開發利用楊樹林地資源,延伸農民增收鏈條,成為**縣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充分的調研,提出了科學、合理、可行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思路:60萬畝林地資源中,可開發利用的有45萬畝,其中近期可開發利用的有26萬畝。“十一五”期間,將建設6個產值超1億元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基地,10個特色鮮明、科技含量較高、產值在1億元以(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上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示範村;扶持500個主營產業突出、年產值超百萬元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示範大户。林地養殖業產值佔農業產值比重將達5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2014元以上,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將累計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

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確保林地資源開發合理有序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在保護好森林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開發。大力實施微型林網建設工程、河渠綠化工程、綠色通道工程、高地崗區和沿湖低窪地造林工程、莊台林改造工程以及四旁植樹工程等綠化造林重點工程,確保每年新植楊樹500萬株,逐步實現“意楊之鄉,生態家園”的目標。在林木採伐過程中堅持林地總面積不減、林木總量不減的原則,確保林業資源動態平衡、逐年遞增。

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大力培育林地優勢特色產業林農複合經營是林、農、牧、副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多種羣、多層次、多效益、高產出的複合生產系統,具有收益高、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的特點。進行林地綜合開發利用要按照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觀光、外向型農業,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建立和培育林地特色產業。在徐淮高速路、泗沭路等綠色通道兩側建設菌菜產業帶,重點發展食用菌,推進我縣食用菌生產上規模、上水平;在六塘河建立水禽養殖產業帶,發展四季鵝、草鵝、優質商品鴨;在黃河故道建設家畜、家禽養殖帶,充分利用林地草場優勢,穩步發展食草型養殖業,發展生態豬、生態雞、生態羊,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速度,提高規模效益;在沿湖鄉鎮建設水產養殖產業帶,開發大面積的灘塗和灘地,利用溝河發展養殖業,使農、林、漁有機結合,形成多產業結構。

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建設林地資源綜合開發載體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龍頭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帶動力和輻射力。(1)催生一批勞動密集型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圍繞畜禽、菌菜兩大支柱產業,鼓勵投資者興辦農產品深度加工企業,鼓勵現有企業開發新產品,擴大生產規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創新開發能力的成長型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和引導省食品集團**養殖場等企業,抓好產、加、銷一體化經營。(3)配套一批產業發展服務流通型農業企業。積極引導飼料加工企業、家畜家禽種苗企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服務型農業企業瞄準市場發展生產,組織銷售,加強與農户間的利益聯結關係。

開發打造綠色品牌,搶佔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制高點充分利用中國“意楊之鄉”的綠色品牌,開發綠色有機產品項目,構建綠色有機產品通道,引導綠色有機產品消費。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商品交易會、產品洽談會,大力宣傳林地綠色產品營養價值,突出其綠色品質和保健功能,擴大產品品牌效應。要從原料到成品,從產品到包裝,從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全程質量控制、監測,樹立良好的林地產品信譽。要大打有機綠色產品品牌戰,提高林地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塑造綠色生態旅遊品牌。依託京杭大運河、黃河故道為主體的自然水系,集地貌、河流、農田、園林、人文景觀為一體,最終建成以森林資源、生態觀光、娛樂休閒、避暑度假、科學考察、科普教育、歷史研究等為主題的森林公園,推動生態旅遊與林業生產共同發展。

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重點實施林地水系整理工程和節水灌溉工程等。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強化科技興農服務,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健全植物病蟲草綜合防治和動物重大疫病防治體系,為全縣林地資源綜合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安全保證。加強信息技術在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中的應用,引導林地種養大户、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協會組成大型、多級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及時為林地種養大户、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保證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

第二篇:某縣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調研報告

某縣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調研報告

礦產資源做為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的合理開發和加工利用,必將帶動當地礦產加工業的迅猛發展。我縣應該認清湘南大開發的新形勢,搶抓機遇,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拉伸我縣第二產業,尤其是礦產品精深加工業的產業鏈,加速推進縣新型工業化,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逐步與粵

港澳產業地區實行對接,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交通與礦產資源概況

縣位於郴州市的東南端,東界江西省崇義縣,南接廣東仁化縣、樂昌市,素有“雞鳴三省,水注三江”之説。濠頭、集龍、熱水3鄉鎮與江西的崇義縣接壤,三江口、大坪、井坡、小垣、盈洞、文明6鄉鎮與廣東省的仁化縣、樂昌市相連。省道s324線、縣道三塘公路通往江西;106國道、三長公路、井小公路、盈九公路以及已開工建設的廈蓉高速段連接廣東。交通便利,給我縣與粵港澳經濟快速對接和經濟合作提供了條件。

縣有着明顯的礦產資源優勢,礦種多,有色金屬礦尤為豐富,目前已發現的礦種有鐵、鎢、鉬、鉍、瑩石等23種。現已開採的有鐵、鎢、鉬、鉍、煤、螢石等。鎢、鉬、鉍分佈在小垣、井坡、大坪、三江口、熱水、濠頭、馬橋、附城等鄉鎮。鐵礦分佈在附城、大坪、井坡、永豐一帶。煤礦分佈在文明、外沙、濠頭、土橋等地。石灰石是縣內分佈最廣、儲量最大的建材資源,主產於土橋、外沙、延壽、文明、田莊、泉水、永豐等鄉鎮。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及問題

特有的區位、資源優勢為經濟提供了先天的發展條件。我縣必須搶抓機遇,在實施“向南要市場、向北爭政策、向內挖潛力”戰略舉措中,重點把握來之不易的政策支持、深挖自身潛力,積極與南方發達地區實行良性快速對接。但目前我縣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仍缺乏有效的監管、規劃,並伴隨較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合過程中,仍存在較多急待解決的問題。

1、資源的非法、無序開採嚴重,整合難度大。由於歷史的原因,資源開採、利用長期缺乏有效監管,無證開採、權力尋租違規開採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權力的介入造成當地行政部門在整治非法礦山時難以落實工作,無法徹底根治非法採礦的混亂局面。

2、亂採亂開引發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由於礦產資源大量集中無序開採,礦區周邊環境不可能承載如此嚴重的環境破壞。植被、山林沒有了生存的土壤,人居房屋沒有了基石作依託,地下水斷流,地基下沉等現象越發嚴重,甚至作為農民生存之本的耕地也逐步遭受到毀滅性破壞。

3、有水快流思想依然嚴重,礦產資源在某些地段出現枯竭。礦產資源做為不可再生資源,在不合理開採之後必將枯竭。資源無計劃粗放開採、利用率低,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礦產資源的開採利用,並沒有帶動當地經濟、產業的飛速發展。目前,縣鄉的新型工業化程度依然低下,許多礦產資源在開採提煉之後直接賣往外地,並沒有給當地生產力、工業化帶來較大促進。僅單純屬於資源輸出型。截止目前,縣區內還未建立一整套完備的礦產品精深加工項目體系和引進有實力企業與當地資源產品形成配套互補,由此造成當地礦產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市場價值、附加值不高,這嚴重阻礙我縣經濟和相應產業做大做強。

三、整合縣域礦產資源,加速相關產業對接

經濟要發展,產業要對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自主性是經濟發展、產業進步的根本動力。縣雖礦產豐富,但與之配套的產業鏈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礦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緩慢。但如今政策強、趨勢明,我縣承接發達地區第二產業轉移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

1、提升有色產品的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努力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一是領導把關,帶頭引進先進的礦產加工技術、企業,針對當地各鄉鎮礦產情況制定引進項目計劃,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二是重視技能培訓。形成“理論+技術+培訓”的模式,要求在當地招收的工人、管理人員,迅速掌握各自企業的高新科技技術,儘快轉化為生產力。三是重點抓現有工業園區,切實把污染大、科技含量不高、不對口的企業清除出園區,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環保型、能支撐當地礦產加工產業鏈的大中型企業。四是整合礦產資源,引進科技含量高的礦產品加工企業,對初級礦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從而拉長加工產業鏈,形成“採礦+選礦+冶煉+初成品+科技產品”的格局。從而促進我縣新型工業化,提升縣承接發達地區科技產業的能力。四是優化環境,提供資金、人力資源和優惠政策,築巢引鳳。

2、規範礦產資源開採秩序,實現資源有序開採。嚴厲整治、查處官商勾結合營礦山的行為;打擊各類非法違規開採,嚴格審查開採企業的資質,確保新秩序的建立和完善。

3、控制開、選、冶等企業行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利用先進技術、預警系統對污染源進行跟蹤、觀察,並聯合環保、國土等部門切實抓

好污染處理、生態環境的恢復,確保礦區人民生產、生活安定和諧。

4、破除有水快流、亂採亂開的思想。堅持合理開採、充分利用,促進第二產業與發達地區長效對接,促進礦產加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5、加強各級行政部門責、權、利對等的工作模式。資源的管理、開發利用必須符合國家政策,也要適當考慮當地管理部門的實際工作需要,提高部門的行政

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大相應的決策權限和能力,減少因責任大,權、利小或無帶來的巨大壓力。可特許支持鄉鎮一級在本區域內限量興辦鄉鎮礦產加工企業,確保企業能自主創新、自主經營,整體走上集團式發展道路。

依託資源優勢,用大產業驅動大發展。整合礦產資源,加速與粵港澳建立對接,提升礦產品精深加工,是我縣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湘南大開發的必然要求。堅持因地置宜,以產業建設為重點,以骨幹企業為龍頭,以工業園為平台,集中力量抓好礦產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才能為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篇:某縣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問題調研報告

為切實做到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保護,永續利用”,推動我市旅遊產業發展。近期筆者隨市政協專題調研組對全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記錄於後:[本站文章- 找範文,到本站]

一、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初見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政以“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上下齊心,艱苦創業,全市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取得較好成效。全市主要景區景點旅遊公路已基本建成,移動電話網絡基本實現了無縫覆蓋,水、電、程控直拔電話、閉路電視等基礎設施亦基本具備,旅遊景點景區建設初見成效,城市旅遊功能日趨完善。在開發的同時,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對旅遊資源的保護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有的成立了景區(點)管理委員會,建立了專門機構,落實了專(兼)職工作人員,並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使文物古蹟得以修復和利用。2014年共接待遊客12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3.27億元人民幣,2014年共接待遊客15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5.1億元人民幣,2014年1-9月共接待遊客200.1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6.68億元人民幣,僅十一黃金週遊客量就達15.8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67.1萬元人民幣。

**屬旅遊温冷地區,景區景點開發建設起步較晚,雖有後發優勢,也還存在以下薄弱環節:一是宣傳促銷力度不夠。我市旅遊資源對外宣傳渠道不寬,缺乏力度和強大的氣勢及較高的宣傳層面。二是保護力度不大。有的地方景區(點)保護區域來進行明確界定,開發控制不嚴,部分優秀資源經多年改造,與傳統風貌茫然無存。三是開發進展較慢。表現為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部分景(區)點接待設施尚有待完善。

二、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旅遊形象。

一是在中國著名旅遊網上精心製作網頁,及時通過互聯網將**旅遊信息傳向世界各地。二是在省以上主要媒體特別是在旅遊電視、報紙上進行滾動式轟炸宣傳,形成強烈的視聽衝擊,拓展並鞏固外界對**旅遊的注意力。三是策劃組織在**開展富有創意的節慶活動,全力以赴搞好“中國百姓生活遊”主題活動四川啟動儀式,並輔之以如思源文化節、華鎣山廟會、嘉陵江龍舟旅遊文化節、嶽池農家文化節、鄰水臍橙文化節,以節造勢,擴大**對外影響和知名度。四是加強與主要客源地的互動,採取多種形式到重慶、北京、上海、深圳及港澳等地宣傳促銷。五是積極參加全國、全省的旅遊交易活動。六是積極申報思源廣場“實事求實”寶鼎吉尼斯世界紀錄,以豐富**人文標誌。七是徵集確定**旅遊形象標誌,在入境處、主要景區及城區遊客集散地凸顯出來,給遊客以深刻的烙印,同時繼續辦好本地媒體的專題節(欄)目,強化對內宣傳,增強市民的旅遊服務意識,營造旅遊良好環境。

(二)加大保護力度,在保護的前提下搞好開發。

----搞好旅遊規劃。要督促各地儘快完成旅遊總體規劃和景區(點)的修建性詳規、控制性詳規,旅遊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必須嚴格遵循規劃,決不允許違背規劃亂建設和低水平重複建設,浪費資源現象發生。

----強化資源保護。要對“三窯三場”進行徹底整治,消除景區內及進入景區沿途的視覺污染;堅決打擊濫砍亂伐、亂挖亂建的行為,使有限的旅遊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

-----搞好生態建設。要將水保、退耕還林、天保等國家扶持的項目向旅遊區傾斜,並恢復以規劃景區紅線內的生態植被。應控制景區遊人數量,杜絕違背生態學原則的建設和行為,確保生態平衡。

----維護文物安全。文物、文化遺產要遵循“保護、開發、利用、效益”的原則,必須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利用,特別是古建築,決不能隨意拆遷、改造,開發也必須是恢復性開發,以加大對文物、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力度,確保文物安全。

(三)加大開發力度,充分發揮資源效益。

----着力夯實基礎設施。硬化或油化通往主要景區景點的公路,開通旅遊專線客運。同時,要繼續完善主要景區景點的水、電、通訊、閉路電視、因特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突出建好旅遊目的地。除打造好城市這個遊客集散地外,以鄧小平故居保護區為龍頭、以華鎣山為重點、以獨特文化為內涵的旅遊景區景點的建設必須爭分奪秒加快速度,確保“小平故里行”、“華鎣山上游”旅遊線路各節點目的地的建成。

----配套完善推出的旅遊線路各個環節上的餐飲、住宿、購物、廁所、醫療、郵政等相關設施。

----研製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市場前景的旅遊商品,特別是鄧小平同志百週年誕辰系列紀念品。

(四)必須強化落實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市、縣兩級要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力度,強化職能,加強協調,真正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旅遊部門全力抓,成員單位配合抓的良好格局。市級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協作配合,打破行業、部門界限,共謀旅遊業的發展。儘快健全市、縣、景區旅遊管理工作機構,保證有人辦事,有能人辦事,有條件辦事。

----擴大對外開放。力保正式簽約旅遊項目的商家加快項目的建設速度,如期竣工運營;力促達成意向協議的商家達成正式開發協議,儘快開工建設;力備一

批市場前景好、建設基礎條件具備的包括旅遊商品開發、旅遊服務設施在內的旅遊項目,積極參加招商洽談會,力求取得實效。

----加大導向投入。要研究制定並落實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投資、貸款等財政、金融政策和旅遊企業發展優惠政策以及相關部門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市、縣兩級財政都要將旅遊發展專項資金打入預算盤子,使旅遊規劃、公益性旅遊基礎設施、旅遊宣傳促銷及旅遊人才培養有相應的經費保障。

-----爭取國省支持。要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和靈活多樣的公關活動,打好“鄧小平故里”牌,爭取成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列為西部地區重點旅遊線路重要節點,爭取旅遊國債支持,從而為**旅遊業的騰飛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外部動力。

----加強行業管理。要積極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規範各個環節的旅遊服務。認真開展旅遊市場秩序的規範整頓工作,淨化**旅遊市場。依法治理,嚴肅查處違規違章的人和事,確保遊客的合法權益,把**建成旅遊安全與服務最佳目的地。

-----提高服務水平。應開放旅遊企業市場,降低准入門檻,積極吸引市外、省外有實力的知名旅遊企業到**經營,優化**旅遊企業結構。應在嚴格執行國家行業標準的同時,探索規範化管理的新路子,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要通過自學、委培、培訓、引進、在本地大、中專包括職業高中設立旅遊專業等方式迅速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造就更多的優秀旅遊人才。

----逗硬考核獎懲。對旅遊業發展實行單項目標管理,進入年底綜合目標考核,對完成目標任務好的單位及責任人進行獎勵,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的單位及責任人進行處罰,取消評先評優資格,並作為綜合評價市級機關和各區(市、縣)領導班子及成員的重要依據。

第四篇:某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縣是集“邊、山、少、窮、戰”為一體的全國首批重點扶持開發縣,位於**省南部,與越南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全縣國土面積3096.86平方公里,轄八鄉一鎮,81個村委會2個社區756個村民小組,世居哈尼、彝、瑤、傣、拉祜、漢六種民族,總人口215833人,少數民族人口212778人,佔總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

總人口的88.2%,是全國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201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8177萬元,同比增長20.8%,財政收入8355萬元,增長36.5%,地方一般預算支出47499萬元,增長35.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18元,增長15.1%。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1986年,**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扶持縣。全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9281.2萬元,建成153個温飽示範村,15個重點村、113個整村推進村、2個小康示範村,安居温飽農户3668户16510人,組織輸出勞務85000人次,解決了8萬多貧困人口的温飽,農民人均純收入從486元增加到1406元,農民人均口糧從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2014年年底,共經實施項目的村有273個,其中,大興鎮36個,涉及10個村委會36個村民小組3931户17690人;牛孔鄉31個,涉及10個村委會31個村民小組1624户7308人;大水溝鄉26個,涉及7個村委會26個村民小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3101户13954人;半坡14個,涉及5個村委會14個村民小組685户3082人;戈奎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2964户13337人;平河28個,涉及10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783户8025人;三猛46個,涉及8個村委會46個村民小組2752户12386人;騎馬壩28個,涉及7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羣眾解決温飽步伐加快。通過推廣“兩雜”,發展冬季農業,項目村羣眾糧食獲得了豐收,通過推廣科學養豬、種植蔬菜、改造低產茶園、發展經濟林果,羣眾經濟收入不斷增加。

2、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為今後穩定解決温飽打下了基礎。通過建設衞生路、架電、通路、豬廄、沼氣、廁所、人畜飲水、安居工程、新開農田、新修水溝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養殖業、經濟林、冬季農業等途徑,各項目村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科學養豬、科學種田,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等目標,為下一步穩定解決温飽和更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3、村容村貌,羣眾精神面貌改觀,生態得到改善。通過文化活動室、衞生路、廁所、豬廄、沼氣等項目建設,改變了昔日豬、雞到處跑,遍地豬牛糞的不衞生狀況和羣眾砍樹燒火的習俗,村子的衞生面貌明顯改觀,森林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明顯改善,通過村廣電工程、學校、衞生室的建設,改善了教育文化設施,豐富了羣眾文化生活,通過科技培訓,提高了勞動者素質,羣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4、養殖業科技含量提高。各項目村建設前養豬大都採用放養,熟喂的老辦法,出欄一頭肥豬需一年半至兩年,效益很低,户均僅有1-2頭豬,通過扶持建蓋豬廄,培訓技術,更換品種,實行廄養和科學餵養等項目建設後,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顯提高,出欄週期縮短,效益顯著提高。

5、起到了示範樣板作用。項目村建設不但本村羣眾受益,也對周邊村寨產生了輻射作用,起到示範樣板作用,周邊村寨紛紛效仿,全縣兩個文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三)經驗和做法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一是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項目鄉鎮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扶貧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以規劃組織、落實資金管理、項目的建設及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二是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嚴格的扶貧工作責任制,落實責任人,做到了扶貧項目實施一項,鞏固一片,帶動一方。

2、突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體兩翼”戰略,圍繞整村推進、產業發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易地扶貧開發等扶貧項目,突出工作重點穩步推進。二是以扶貧項目為載體,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貧困羣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增加收入。三是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優勢,切實加強培訓和轉移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發展能力。

3、嚴格項目資金管理,發揮資金效益。在項目資金管理上,繼續堅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度、項目責任人制度和扶貧資金項目公示公告制度,資金實行專户管理,專項存儲,封閉運行,樹立扶貧資金是“高壓線、救命錢”的思想。

4、積極引導貧困人口,發揚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的精神,解決温飽、消除貧困。轉變“要我幹”的被

第五篇:搶佔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制高點

搶佔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制高點

侍鵬

江蘇省泗陽縣位於江蘇省北部,屬黃泛衝擊平原。自上世紀70年代初引進南方意楊栽植成功以來,泗陽的楊樹栽植面積逐年增加,到目前,泗陽縣森林覆蓋率已達42%,擁有意楊成片林60萬畝,木材加工企業1000多家,年加工木材100萬m3。2014年,泗陽縣被中國林學會授予全國唯一的“中國意楊之鄉”稱號,2014年9月,中國楊樹節暨首屆中國楊樹產業博覽會在泗陽縣成功舉辦,使“中國意楊之鄉”響徹海內外。

隨着開發利用楊樹林地資源,延伸農民增收鏈條,成為泗陽縣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充分的調研,提出了科學、合理、可行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思路:60萬畝林地資源中,可開發利用的有45萬畝,其中近期可開發利用的有26萬畝。“十一五”期間,將建設6個產值超1億元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基地,10個特色鮮明、科技含量較高、產值在1億元以上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示範村;扶持500個主營產業突出、年產值超百萬元的林地資源綜合開發示範大户。林地養殖業產值佔農業產值比重將達5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將增長2014元以上,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將累計實現綜合產值100億元。

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確保林地資源開發合理有序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在保護好森林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開發。大力實施微型林網建設工程、河渠綠化工程、綠色通道工程、高地崗區和沿湖低窪地造林工程、莊台林改造工程以及四旁植樹工程等綠化造林重點工程,確保每年新植楊樹500萬株,逐步實現“意楊之鄉,生態家園”的目標。在林木採伐過程中堅持林地總面積不減、林木總量不減的原則,確保林業資源動態平衡、逐年遞增。

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大力培育林地優勢特色產業林農複合經營是林、農、牧、副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多種羣、多層次、多效益、高產出的複合生產系統,

具有收益高、見效快、投資回收期短的特點。進行林地綜合開發利用要按照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觀光、外向型農業,實行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建立和培育林地特色產業。在徐淮高速路、泗沭路等綠色通道兩側建設菌菜產業帶,重點發展食用菌,推進我縣食用菌生產上規模、上水平;在六塘河建立水禽養殖產業帶,發展四季鵝、草鵝、優質商品鴨;在黃河故道建設家畜、家禽養殖帶,充分利用林地草場優勢,穩步發展食草型養殖業,發展生態豬、生態雞、生態羊,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速度,提高規模效益;在沿湖鄉鎮建設水產養殖產業帶,開發大面積的灘塗和灘地,利用溝河發展養殖業,使農、林、漁有機結合,形成多產業結構。

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建設林地資源綜合開發載體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龍頭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力、帶動力和輻射力。(1)催生一批勞動密集型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特別是圍繞畜禽、菌菜兩大支柱產業,鼓勵投資者興辦農產品深度加工企業,鼓勵現有企業開發新產品,擴大生產規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創新開發能力的成長型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和引導省食品集團泗陽養殖場等企業,抓好產、加、銷一體化經營。(3)配套一批產業發展服務流通型農業企業。積極引導飼料加工企業、家畜家禽種苗企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服務型農業企業瞄準市場發展生產,組織銷售,加強與農户間的利益聯結關係。

開發打造綠色品牌,搶佔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制高點充分利用中國“意楊之鄉”的綠色品牌,開發綠色有機產品項目,構建綠色有機產品通道,引導綠色有機產品消費。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商品交易會、產品洽談會,大力宣傳林地綠色產品營養價值,突出其綠色品質和保健功能,擴大產品品牌效應。要從原料到成品,從產品到包裝,從產前、產中、產後進行全程質量控制、監測,樹立良好的林地產品信譽。要大打有機綠色產品品牌戰,提高林地綠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塑造綠色生態旅遊品牌。依託京杭大運河、黃河故道為主體

的自然水系,集地貌、河流、農田、園林、人文景觀為一體,最終建成以森林資源、生態觀光、娛樂休閒、避暑度假、科學考察、科普教育、歷史研究等為主題的森林公園,推動生態旅遊與林業生產共同發展。

強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十一五”期間,重點實施林地水系整理工程和節水灌溉工程等。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強化科技興農服務,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大力推廣農業適用新技術,健全植物病蟲草綜合防治和動物重大疫病防治體系,為全縣林地資源綜合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安全保證。加強信息技術在林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中的應用,引導林地種養大户、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民協會組成大型、多級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及時為林地種養大户、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保證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

作者:江蘇省宿遷市委常委、泗陽縣委書記 侍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