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年輕幹部選拔工作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03K

第一篇:2014年關於年輕幹部選拔工作調查報告

年輕幹部選拔工作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最近,××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閲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佔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佔24.9%、大專以上文化佔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0x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佔79.6%,女性佔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

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佔56.1%;女性佔28.6%。年輕幹部選拔工作調查報告由精品學習網提供!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

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

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

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xxxx”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着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

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

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xxxx”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

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

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

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

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

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

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羣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幹羣意見,接受羣眾監督。

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劃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彙報和述職,開展××講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

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

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

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區縣市幹部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

主要表現在:

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兩頭小、中間大”,年輕幹部總量偏少,50歲以上幹部總量偏少,鄉鎮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

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知識和專業結構欠合理。缺少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工作的幹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幹部。

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餘地過小。區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單位選人,一個區縣行政事業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兩個置換”後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儘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xxxx”的實踐。

因此,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

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總攬全局,着眼未來,規劃建設“大後備”幹部人才庫。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後備幹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幹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

幹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後備的觀念,打破行業、區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湧現。幹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幹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

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後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後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後備人才。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幹部、非黨幹部、少數民族幹部等人才。儲備的幹部越多,選人用人的餘地越大。

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

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因此,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增加幹部工作的透明度。

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培養選拔青年幹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幹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幹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幹部自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

二是重點培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先選拔、優先重用。但重點培養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現和掌握一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幹部羣眾主動參與和監督。

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幹部走向成熟。

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要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閲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羣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

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要善於從幹部的工作業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幹並有突出政績的幹部,要優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

三是培養幹部要重視實踐鍛鍊。要使年輕幹部儘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幹。要繼續推行幹部交流制,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加大對幹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鍊,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

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按照系統化、規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託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

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幹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幹部的評鑑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幹部評鑑的準確程度。

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乾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錶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後,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年輕幹部的動態管理,注重在實踐會考察幹部。建立幹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幹部在各種環境和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第二篇: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最近,**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閲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佔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佔24.9%、大專以上文化佔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14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佔79.6%,女性佔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佔56.1%;女性佔28.6%。一、主要做法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着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羣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幹羣意見,接受羣眾監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劃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彙報和述職,開展民主講(請幫助宣傳好範文 網)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調查報告《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區縣市幹部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現在: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兩頭小、中間大”,年輕幹部總量偏少,50歲以上幹部總量偏少,鄉鎮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知識和專業結構欠合理。缺少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工作的幹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幹部。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餘地過小。區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單位選人,一個區縣行政事業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兩個置換”後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儘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三個代表”的實踐。因此,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1、總攬全局,着眼未來,規劃建設“大後備”幹部人才庫。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後備幹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幹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幹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後備的觀念,打破行業、區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湧現。幹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幹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後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後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後備人才。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幹部、非黨幹部、少數民族幹部等人才。儲備的幹部越多,選人用人的餘地越大。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因此,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增加幹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培養選拔青年幹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幹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幹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幹部自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二是重點培養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先選拔、優先重用。但重點培養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現和掌握一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幹部羣眾主動參與和監督。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幹部走向成熟。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要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閲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羣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要善於從幹部的工作業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幹並有突出政績的幹部,要優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幹部要重視實踐鍛鍊。要使年輕幹部儘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幹。要繼續推行幹部交流制,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加大對幹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鍊,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按照系統化、規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託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幹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民主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幹部的評鑑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幹部評鑑的準確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乾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錶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後,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年輕幹部的動態管理,注重在實踐會考察幹部。建立幹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幹部在各種環境和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第三篇:選拔年輕幹部工作調查報告

最近,××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閲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

佔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佔24.9%、大專以上文化佔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0x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佔79.6%,女性佔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佔56.1%;女性佔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

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着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

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來源:好範文 )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

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羣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幹羣意見,接受羣眾監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劃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彙報和述職,開展××講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區縣市幹部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

第四篇: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縣處級以上高級後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後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後備人才。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幹部、非黨幹部、少數民族幹部等人才。儲備的幹部越多,選人用人的餘地越大。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因此,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增加幹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培養選拔青年幹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幹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幹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導向,為青年幹部自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二是重點培養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先選拔、優先重用。但重點培養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現和掌握一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幹部羣眾主動參與和監督。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幹部走向成熟。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要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閲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羣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要善於從幹部的工作業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幹並有突出政績的幹部,要優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幹部要重視實踐鍛鍊。要使年輕幹部儘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幹。要繼續推行幹部交流制,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加大對幹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鍊,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良性循環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按照系統化、規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託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幹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民主推薦、~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幹部的評鑑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幹部評鑑的準確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乾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錶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後,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年輕幹部的動態管理,注重在實踐會考察幹部。建立幹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幹部在各種環境和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1]

第五篇: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 最近

關於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的調查報告最近,**區委組織部採取問卷、個別走訪、查閲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近五年特別是縣鄉機構改革之後,全區年輕幹部、婦少非幹部培養選拔力度不斷加大,年輕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所佔比例分別比1998年提高5.1%、2.3%;全區機關年輕幹部中35歲以下佔24.9%、大專以上文化佔71.4%;全區科級幹部平均年齡41.2歲,比2014年縣鄉機構改革前平均年輕8.1歲,大專以上文化佔79.6%,女性佔23.8%,分別比機構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兩年,全區共提拔幹部148人,其中35歲以下的幹部83名,佔56.1%;女性佔28.6%。一、主要做法1、加強交流,為年輕幹部積累經驗提供舞台。我們一方面實行年輕幹部定期交流制度。針對一些年輕領導幹部長期在一地任職,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制定幹部在一地任職的期限和重點熱點崗位交流的規定,讓那些較有潛力的年輕幹部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全面的培養鍛鍊。近兩年,我們利用縣鄉班子換屆的契機,共交流年輕幹部184人。另一方面採用各種交流形式培養鍛鍊幹部。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參加企業“兩個置換”、“三個代表”教育學教活動、農村建整、農業結構調整等中心工作,讓年輕幹部在多個崗位上得到鍛鍊和充實。2、強化培訓,為年輕幹部提高素質鋪路搭橋。年輕領導幹部有激情、有幹勁、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着實踐經驗不足、領導方法簡單、知識結構單一等問題。我們針對這些情況,一是重點辦好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培訓班以基礎理論、領導科學、政治與經濟形勢、科技現代化知識、黨的建設為教學主要內容,突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述學、評學、考學,不斷增強年輕幹部的理論功底,推動理論學習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幹部的實踐鍛鍊,結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社區黨建活動把中青年幹部放到條件艱苦的村居中開展工作,通過實踐,年輕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得到了一定鍛鍊提高。三是抓好年輕幹部的經常性培訓。在大專院校、沿海地區開設培訓基地,分期分批組織年輕幹部進行培訓。通過高層次的學習培訓,使年輕幹部不斷豐富現代科技知識和市場經濟理論,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層次。3、深化改革,為選拔年輕領導幹部創造條件。一是建立幹部辭職制度。把由於個人能力不夠,自身行為不當,未能很好履行領導幹部的職責,身體狀況欠佳,不適應現任職務,或因工作失誤造成一定損失和影響的領導幹部,通過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辦法調整下來。二是實行幹部任期制。對領導幹部任職最高年齡和在同一職位的任職年限作出規定,為年輕幹部“騰位子”。對超過任職年齡的幹部在班子換屆時,一般不安排進班子,而改任非領導職務。對在同一職位上工作超過規定年限的,在班子調整時,原則上規定必須調離原工作單位。三是實行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拿出部分領導職位進行公開選拔,在機關部門積極推進中層幹部競爭上崗,為年輕幹部上崗創造更多機遇。四是規定班子年輕幹部的配備比例。抓住黨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換屆時機,明確班子配備的年輕化目標,提高年輕幹部在班子配備中的比例。4、加強管理,建好管好後備幹部人才庫。一是推行後備幹部公示制。把後備幹部隊伍的基本情況向基層、向羣眾、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基層幹羣意見,接受羣眾監督。二是推行工作評議制。有計劃地組織後備幹部每月向所在部門、每季向班子成員、每年向人大、黨委進行工作彙報和述職,開展民主講評和評議,強化後備幹部進取意識,增強自我培養的壓力和動力。三是推行跟蹤考察制。通過日常觀察、專項測評和定期訪談、年終考評等方法,考察他們的政治態度、思想傾向、能力素質等,並把考察範圍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時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們保持持之以恆的工作熱情和幹勁,向更高層次健康發展。四是推行談話提醒制。在建立後備幹部培養責任人的基礎上,增強管理的主動性,經常性地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教育,幫助他們克服自身不足,防患與未然,培養他們樹立良好的工作作

風。五是推行動態管理制。根據人才成長的動態過程,實施後備幹部隊伍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補充,把經不住考驗、沒有培養前途的及時調整出去,對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羣眾公認的及時充實進來。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區縣市幹部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工作,目前仍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總結、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現在:一是相當一部分領導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齡梯次結構。“兩頭小、中間大”,年輕幹部總量偏少,50歲以上幹部總量偏少,鄉鎮街道班子平均年齡偏低,縣直單位班子平均年齡偏大。二是相當一部分年輕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知識和專業結構欠合理。缺少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熟悉意識形態工作的幹部,缺少熟悉現代經濟、農業、外經外貿及法律的幹部。三是選人視野過窄,選人餘地過小。區縣大都只注重從行政事業單位選人,一個區縣行政事業單位每年進人相當有限,公招人數更少,企業“兩個置換”後人員基本沒有管理起來。以上問題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儘快解決,就會直接影響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影響黨的“三個代表”的實踐。因此,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特別是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已經成為當前組織部門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1、總攬全局,着眼未來,規劃建設“大後備”幹部人才庫。建設一支來源廣、數量足、素質高的後備幹部隊伍,是保持領導幹部隊伍充滿活力的根本保證。幹部工作必須總攬全局,樹立大後備的觀念,打破行業、區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資歷、職業、文憑界限,把選拔人才的觸角伸展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選人渠道,使各類人才充分湧現。幹部人才庫應包涵各種、各類人才:在身份構成中,既要有幹部,又要有工人、農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門類構成中,既要有黨政領導型人才,又要有經濟管理型人才。在層次構成中,既要有縣處級以上高級後備人才,又要有科局級中級後備人才,還要有股級以下初級後備人才。在梯次構成中,既要有較為成熟的“應用型”領導人才,又要有新世紀的“儲備型”人才。還要有適當比例的婦女幹部、非黨幹部、少數民族幹部等人才。儲備的幹部越多,選人用人的餘地越大。2、擴大視野,拓寬渠道,努力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由於體制上的障礙及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干擾等種種原因,在當前選拔幹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選人,憑印象選人,公開度、透明度不夠等問題。因此,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必須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增加幹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薦與自薦相結合。培養選拔青年幹部,需要黨組織和社會各界的推薦,同時也應特殊重視青年幹部的毛遂自薦,使推薦和自薦有機結合起來。要提倡、鼓勵青年幹部毛遂自薦,要破除“槍打出頭鳥”、“含而不露”等陳腐觀念,強化輿論導向,為青年幹部自薦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自薦者行列。二是重點培養與公開競爭相結合。從各種渠道獲得的人才苗子經過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的培養,會更快更好地成長,對成熟的人才,要優先選拔、優先重用。但重點培養不能代替公開競爭。公開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拓寬識人選人的視野,發現和掌握一批優秀人才。公開選拔要注意公開,條件、標準、程序、結果要讓廣大幹部羣眾主動參與和監督。3、實踐育人,按績選人,促進年輕幹部走向成熟。一是選人視野要面向工作實踐。要有改革創新精神,有豐富實踐閲歷和實踐經驗,政績突出,為羣眾擁護的幹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二是選人要重視實踐經歷。要看一貫的德才表現,要看實踐中顯露出的特長和優勢。衡量德才要依據工作實績。要善於從幹部的工作業績中辨析德才,對在實踐中表現出政治上堅定、不尚空談、不圖虛名、埋頭苦幹並有突出政績的幹部,要優先提拔起來,或調整到重要崗位上去。三是培養幹部要重視實踐鍛鍊。要使年輕幹部儘快成長起來,就要把他們安排到比較艱苦、比較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對他們要給位子、壓擔子,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工作方法,積累成功經驗,提高領導能力,全面增長才幹。要繼續推行幹部交流制,從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難易出發,加大對幹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經過多崗位鍛鍊,是否在幾個崗位上都能取得明顯的工作實績作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據。4、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形成

良性循環機制。 一是完善培訓機制。按照系統化、規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組織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訓,又要強化經濟知識的培訓。在培訓形式上,要堅持舉辦專題培訓與委託大專院校培訓相結合,境內培訓和境外培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多渠道地培訓。在培訓管理上,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機制。改革幹部考察方法,廣泛使用民主推薦、民意測驗的方法,崗位目標責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動態考察、跟蹤考察的方法等;對幹部的評鑑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審計手段運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進一步提高對幹部評鑑的準確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納新”機制。健全乾部考核辦法和制度,對錶現差、不勝任現職的進行果斷調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實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實行任期制,任期滿後,工作表現好、實績突出的提任或調任,對需下崗的實行動職不動級。四是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年輕幹部的動態管理,注重在實踐會考察幹部。建立幹部的政績管理檔案,把平時管理與年度目標考核結合起來,用激勵機制促進青年幹部在各種環境和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

近年來,台江縣積極探索年輕幹部的培養途徑和方法,加大年輕幹部的選任力度,着力推進幹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使一大批優秀年輕幹部走上了領導崗位,增強了各級領導班子的生機和活力。

一、明確要求,確保識才明方向。把培養選拔年輕幹部作為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重點,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目標、要求和方法步驟。同時,我縣還下發了《關於做好副科級後備幹部民主推薦工作的通知》,明確推薦副科級後備幹部的範圍、方法、要求,對各單位推薦和培養不同層次的年輕後備幹部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培養年輕後備幹部的方向。

二、完善機制,確保管才有力度。一是實行定期彙報制度。要求單位黨組織對年輕幹部、後備幹部的思想和工作情況每季度向縣委組織部彙報一次。二是實行專人負責制。明確一名分管領導負責一名和幾名年輕幹部、後備幹部的培養,制定培養計劃和目標,掌握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幫助引導其健康快速成長。三是實行動態管理機制。對那些不適宜作為後備幹部的對象,及時調整出後備幹部隊伍。將那些年紀較輕、文化層次較高、有發展潛力、羣眾公認的政治業務素質好、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年輕幹部吸收到後備幹部隊伍中來,使後備幹部隊伍始終保持充足的數量、較高的素質和合理的結構。四是實行了檔案管理制度。對鄉科級後備幹部、選調生隊伍,縣委逐人進行建檔立案,將平時工作、年度考核、參加培訓情況等統一錄入電腦實施規範化管理。對後備幹部實行統一培養、統一管理。

三、全面考察,確保用才不“越位”。在考核工作中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的有關程序規定組織考察工作,堅持考察預告制,嚴把年輕幹部選拔任用民主推薦關和考察關。多層次、多角度瞭解考察對象的工作實績、思想素質、德才表現,以及幹部八小時以外的交際圈和生活圈的情況,全面掌握幹部德能勤績廉情況。同時,還注重聽取了人大、

政府、政協有關領導的意見,加強與計生、信訪、紀檢監察等部門的聯繫,對幹部作全方位、多層面的瞭解掌握,實現“用作風好的人”和“才持其位”。近年來,我縣60%以上的年輕後備幹部都相繼走到領導崗位,年輕後備幹部的任用培養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強。

四、“三個注重”,確保育才顯成效。一是注重提升年輕幹部理論水平。採取“年輕後備幹部優先、分批培訓、全面輪訓”的方式開展幹部素質提升工作,在“調訓”和縣級黨校年度培訓對象上向有發展潛力年輕幹部傾斜,近年來依託縣委黨校培訓了135名年輕後備幹部,佔總培訓人數75%以上。二是注重培育年輕幹部智力開發。創新方式,豐富內容,通過開展“户外拓展”訓練、“集體過關”“集體解圍”和團體射擊比賽、即興演講等方式,把政治理論教育與團隊協作精神、智力開發有效結合起來,用老屯鄉副書記王嘉毅的話説:“讓我們在心跳中學得更多、更深,尤其是在大領導面前即興演講,確實是智慧的考驗”。三是注重擴寬年輕幹部眼界。其一是加強與發達地區院校聯合辦學力度。日前,從縣直機關和鄉鎮選派40名年輕幹部到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幹部培訓工作的時效性。其二是組建“黨建扶貧”工作隊,把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的優秀年輕幹部適時下派到鄉鎮、村掛職鍛鍊,豐富其基層工作經驗。今年,從縣直機關單位選派了32名年輕優秀幹部到全縣8個鄉鎮定點開展黨建扶貧工作;其三是加大幹部掛職力度,實施“雙向輪崗交流”。縣委下發了《關於加強幹部掛職鍛鍊工作的意見》,全面加強機關、基層幹部掛職鍛鍊力度;同時將分批分期地選派年輕幹部縣信訪局和應急辦掛職3個月,對年輕幹部、後備幹部及新招考到縣直機關單位試用期滿考核合格的公務員選派到鄉鎮掛職兩年。目前已從旅遊局、婦聯、財政局等單位選派的4名副科級幹部到縣信訪局和應急辦工作,進一步提高年輕幹部處理複雜局面和解決應急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東平縣把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抓住培養、選拔和使用等環節,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大批年輕幹部先後走上領導崗位。僅在鄉鎮黨委、政府換屆中,先後有37名30歲左右的年輕幹部被提拔重用。目前,鄉鎮黨政領導班子中,35歲以下年輕幹部的比例達到45%,縣直單位領導班子中年輕幹部的比例也有了較大增長。

一是看長遠發展,大膽用人。在幹部選任中,東平縣十分注重幹部的發展潛能,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前提下,對年紀輕、發展潛力大的幹部優先使用;對於年紀輕、素質好、文化層次高、可塑性強的幹部,敢於破格使用。每次幹部調整,對年輕幹部的使用都要明確具體的比例。近幾年,新提拔的科級幹部中,3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的比例佔到70%以上。

二是放寬視野,多渠道選人。為了廣泛發現和選拔優秀年輕幹部,該縣積極拓寬選人渠道,除採取組織推薦、羣眾舉薦和個人自薦等方式外,還注重從鄉鎮和生產一線、從全縣重點工作和東平湖抗洪搶險等處理突發性事件中發現年輕幹部,使一批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工作有魄力的年輕幹部相繼走上領導崗位。近幾年,該縣還先後拿出20多個科級崗位面向社會公開選拔領導幹部,一大批年輕幹部脱穎而出,有效地改善了幹部隊伍結構。

三是注重鍛鍊培養,多途徑育人。在推進幹部隊伍年輕化進程中,該縣堅持使用與儲備相結合,建立了一支符合領導班子建設需要的後備人才隊伍。對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採取多種方式,重點培養。一是跟班學習。先後選派21名綜合素質較高,年齡在30歲左右的年輕幹

部到國家部委及省、市機關學習,提高知識層次,為將來走上領導崗位打好基礎。二是多崗位培養。採取對口輪換、黨政輪換、縣鄉機關輪換等多種形式,對190多名年輕幹部進行多崗位培養。三是下基層鍛鍊。先後從縣直機關選派57名年輕幹部到鄉鎮掛職;抽調110多名年輕幹部,參與新農村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提高了幹部的綜合素質。四是到經濟發達地區學習。選派20多名年輕幹部赴浙江、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實踐鍛鍊,提高了幹部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

近年來,澧縣積極探索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工作規律,嚴把選拔儲備、培訓教育、實踐鍛鍊、管理監督四個“關口”,有效提升了年輕幹部的綜合素質,促使一大批優秀年輕幹部脱穎而出。

嚴把選拔儲備關。把建立健全優秀年輕後備幹部人才庫作為選拔培養年輕後備幹部的重要環節,努力探索選、育、煉、管環環相扣的新機制,使後備幹部選拔培養工作逐步實現規範化和制度化。選拔程序採取個人自薦、黨委舉薦、民主推薦相結合,基層黨組織對初步人選進行復議,縣委組織部對擬定後備幹部名單進行審查。

嚴把培訓教育關。建立健全優秀年輕幹部教育培訓全過程管理機制。做好訓前引導,做到在參訓前結合實際進行思考,引導年輕幹部將平時工作實踐中遇到的難點、疑點等問題帶到課堂來,通過學習研討,進行思考和解決,達到對症下藥的目的;加強訓中指導,以需求為導向,優化、精簡培訓內容,改進培訓形式,加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封閉式培訓與開放式培訓相結合,將單一的課堂講課轉變為研討、考察、調研、交流等多種形式,同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遠程教育等現代教育手段。實施訓後跟蹤,建立定期聯繫制度和信息反饋渠道,加強了對年輕幹部培訓後的跟蹤考察,動態瞭解其培訓後的學習、工作等情況。

嚴把實踐鍛鍊關。一是進行社會調研。每年組織1-2批年輕幹部深入鄉鎮、企業、村組進行社會調研實踐活動,着力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定期組織年輕幹部到經濟發達或發展比較快的地區考察參觀,開闊視野,增強建設家鄉的緊迫感。二是急難險重崗位培養。注重將年輕幹部放在紀檢、信訪等部門和拆遷安置、開發建設等急難險重工作崗位培養,提高他們協調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三是選派掛職、輪崗鍛鍊。先後選派6 名優秀年輕幹部到鄉鎮掛職鍛鍊,選調 12 名基層優秀年輕幹部到縣直機關掛職鍛鍊,幫助他們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宏觀思維、決策能力。

嚴把管理監督關。一是把年輕幹部廉潔自律情況納入年輕幹部個人考核的重點內容。二是強化對年輕幹部的效能監督,分履行崗位職責情況和民主測評情況兩部分,分別進行百分制量化計分,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