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1W

2022幼師專業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2021幼師專業畢業論文 篇一

第一章 緒論

在實施幼兒教育的過程中,體育教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於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相對於理論教育中的“靜”,體育教育中的“動”似乎更接近孩子的天性,正確把握幼兒體育教育的方法尺度,對於幼兒在生長髮育初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通過彈性的教學模式,引導孩子們在一個彈性的範圍內,塑造自己的個性。

第二章 幼兒期身心特徵

那麼,如何把握彈性的尺度呢?這要從幼兒的身心特徵説起。

2.1 幼兒的生理特徵

幼兒期骨骼的骨化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但仍比較軟弱,容易彎曲變形。肌肉系統正在增強,大肌肉羣的力量還非常軟弱。幼兒期身體迅速生長髮育,新陳代謝作用進行得非常強烈,因而對營養的需要量也特別大。三歲兒童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開始完成,但是大腦皮質上的抑制作用還很薄弱,對於動作的有意識地控制的能力還很差。

2.2 幼兒的心理特徵

幼兒期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特徵,但幼兒思維能力較差,發育不成熟,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言語能力都相對較低,社會性較差,興趣愛好、特長表現不明顯,意志不堅定,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差,應變能力弱,情緒、個性、性格都有待於後天的培養,但喜歡玩耍、遊戲、好動。

由此可見,在組織學習各種動作時,各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對幼兒的身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所謂的彈性教學,正式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下面,我們分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第三章 彈性教學的各個環節

3.1 環境方面

根據有關規定,幼兒園應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户外活動場地,而事實上,在一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園,以上關於場地的規定幾乎是一個奢望。另外建園較早的幼兒園有相當的一部分已被禁固在有限的空間內了。這些幼兒園地處橫街窄巷,無論是向空間發展,還是向周圍發展,都是非常困難的。隨着各類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的大量興起,事實上能享受充分的户外活動空間的孩子並不佔多數。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的活動大部分是室內環境下進行的,這就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們與大自然的接觸。

為了讓孩子們能充分享受户外活動的樂趣,我們必須採取一些相關的措施,例如,合理分配現有的户外空間,將各個班級活動時間分開,輪流進行活動,同時相同年齡段班級可以使用同一塊場地進行活動,通過多次少量的方法使孩子們儘可能多地接觸自然;如果遇到有些教室採光、通風效果較好,窗外環境宜人,可以試着把自然搬到教室來,通過在室內佈置一些無副作用的動、植物,營造一個貼近自然的環境,這樣即使是在室內進行體育活動,孩子們一樣能感受自然;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組織園外的體育活動,這樣能夠大大地增加體育活動所需要的場地,豐富體育活動內容,提高體育活動的質量。當然,這個做法從安全性上講存在着很大的隱患,這就要求園方在組織活動之前,必須統籌周密地考慮到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同時投入儘可能多的人力來進行現場安全的維護。

通過這樣的調節,孩子們感覺到户外活動的空間不再那麼緊張和狹窄,心情上得到釋放,教師們更容易調動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讓體育過程與自然環境充分結合,同時也能更有效地結合其他教育內容,產生多方效益。

3.2 生理方面

前面提到過,幼兒因為其生理方面的原因,進行體育活動時運動量應當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幼兒所能承受的限度,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十分不利。

通常説來設計教學內容時對運動負荷總的要求是從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對平穩,然後再逐步下降到相對安靜。 例如,我們在平衡能力鍛鍊如走平衡木、滑旱冰等內容時,由於內容本身對於幼兒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負荷也比較大,所以在進行正式練習之前和之後,都需要一些簡單的輔助活動來調節幼兒身體的承受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先進行拍球的練習,讓孩子們的身體慢慢活動開,此時孩子們的身體處於放鬆狀態;然後再進行滑旱冰的項目,此時孩子們身體緊張程度慢慢達到最高值,當孩子們適應了練習的難度之後,身體狀態趨於穩定;最後再進行蹦牀練習,讓孩子們的身體狀態逐漸放鬆,趨於平靜。通過這樣的聯繫,孩子們的身體狀態經歷鬆到緊、再由緊到鬆的過程,能夠取得較好的鍛鍊效果。

因此,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充分考慮運動強度與密度相結合的問題。一方面為了使全體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達到預定強度,又不會因負苛過大,超過幼兒的承受能力,教師既要作為作為一個遊戲夥伴參與活動過程,又要觀察幼兒活動的具體情況及時靈活地調節、控制活動強度,讓幼兒的生理負荷高低結合。另一方面幼兒活動的總體特點是低強度的,如不提高活動密度很難達到鍛鍊的效果。教師要儘量做到減少幼兒的閒置時間,讓他們一直處於快與慢的節奏中,通過運用多種方法適當增加每個幼兒的練習次數和活動密度。

3.3 心理方面

幼兒期孩子的思維基本以感性為主,受周圍事物的影響較大,很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但也很快會感到厭倦。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觀察觀察孩子們的情緒波動,適時作出調整。

一般來説,體育活動中,應選擇一些容易學習的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且需有積極愉快的情緒伴隨幼兒,讓幼兒在快樂中動腦筋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自信心,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

教師要善於調控幼兒的學習情緒,並能參與到活動中去,用自己的積極情緒來感染幼兒。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幼兒才不會感到沉悶、呆板和壓抑,才能夠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感染和激發幼兒學習和克服困難參加鍛鍊的信心。此外,還應該注意幾點:

1、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內容飽滿、幽默而不俗套。呆板的語言會讓幼兒覺得昏昏欲睡而生動形象的語言,可以發展幼兒的聯想與想象力,使幼兒的思維很快進入一個快樂、美妙遐想境界,能夠提高其興奮性。

2、合理搭配場地、器材,要儘量做到新穎,不重複搭配。天天對着同樣的一塊場地或者一套器材,幼兒很快就會覺得乏味;而每天接觸不一樣的場地或器材,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產生參與練習的需要和興趣。快樂是愉快情緒的體驗,而愉快情緒的建立是以幼兒產生需要和興趣為前提的。

3、教材的選用和搭配。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材枯燥乏味,試想如果幼兒每天進行的都是一些跑、跳的練習,那麼幼兒對體育活動的喜愛也會一點一點消失。一方面在教學的前半部分應抓住幼兒頭腦較清醒的時機安排新的較難的教材,讓幼兒學到新的知識,後半部分則宜安排認識負荷較小的帶複習性質的教材,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另一方面,要將教材內容遊戲化,結合音樂、故事、道具等因素,將枯燥、單調的練習融入知識性、趣味性,這樣便顯得教材的新穎。

總之,對心理負荷的調節,教師應處理好幼兒認識負荷的緊張與鬆馳,情緒活動的興奮、歡快和平靜,意志努力程度的變化,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4 個性培養方面

幼兒期也是培養個性的關鍵時期,正因為幼兒的思維以感性為主,他們更容易受一些表面的現象所影響,小則產生情緒的波動,大則形成負面的個性,對於幼兒今後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3.4.1 前提條件

在户外體育活動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危險因素,因此有些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關愛,可能會不同意園方的某些做法,甚至有抵制行為,在孩子面前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時教師就應該保持與家長溝通,促使家長認同幼兒園的培養要求和教育策略,儘可能地吸引家長共同參與班級的教育,做到家園合作,為園方合理開展幼兒個性培養創造條件,能使也能讓幼兒更加輕鬆自然地投入到體育鍛煉過程中。

3.4.2 過程事例

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對處理方式的不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會不同,個性的形成其實是由點滴的影響積累起來的。下面,我們舉例説明。

事例1:剛開始,幼兒都能積極的遵守基本安全行為規則,經過一段時間後,某些調皮的孩子按耐不住了,時不時喜歡嘗試一些新的東西。這時候,是阻止麼?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幼兒期同樣也需要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儘管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願望進行嘗試增加了活動的危險性,只要教育方法得當,也能夠培養幼兒應付各種危險情況的能力。例如,我們選擇一些幼兒較有興趣,但又帶有一點危險性的活動內容,在活動中結合理論和實際生活經驗,教育幼兒如果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幼兒就像温室裏的花朵,但總有一天他們也要到室外去經歷風雨,在成長的初期,多一些允許範圍內的歷練,對於他們培養堅韌的個性,非常重要。

事例2:在教學中幼兒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或是自己的觀點,這是其投入了自主性學習的標誌。事實上畢竟幼兒的思維能力有限,他們的觀點不一定符合老師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師應當讓他們真實地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基礎上的答案,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都應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錯誤的回答也可能藴含着創新的火花。這樣,每個幼兒都能自始至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試想幼兒如果直接從老師那兒得到了否定的答案,那麼當其再次產生新觀點的時候,他還敢向老師表達麼?如果幼兒因此產生了心理陰影,聯繫到其他事情,也都不敢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那麼,很可能導致其消極的個性,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 事例3:教學過程中,個別孩子因為某些方面的原因,活動熱情不是很高,甚至給人一種遊離於羣裏之外的感覺,這樣的孩子特別值得重視。如果説這種個體的差異是先天性的,無法避免的,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後天的努力讓孩子重新回到快樂中。例如,在遊戲的過程中,安排一些比較活躍的孩子跟起其分為一組,讓團隊的親和力使其不再孤獨;或者對其委以重任,讓孩子有一種被大家重視的感覺,增強其自信心。幼兒園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只有感覺到家的温暖,孩子們才能更好地學習、成長。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影響,有些是負面的,有些是正面的,通過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採取科學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有利於幫孩子培養陽光的個性,達到我們教育的初衷。

第四章 結論

所謂彈性教學,其實就是採取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在一個彈性的範圍內讓孩子嘗試不同的感覺,當然,是正面的感覺。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着,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創設多種條件,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不僅是體育課,其他課程中也要把握彈性的尺度,讓孩子通過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斷完善自己,培養自己的個性。我們相信,通過彈性模式下的培養,孩子們的身心定能健康發展,祖國的花朵將更加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論幼兒體育課運動負荷與心理負荷的調節策略

[2] 合理利用狹小空間開展體育活動

[3] 幼兒體育遊戲化

[4] 關於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思考

[5] 在户外體育活動中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

2021幼師專業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

幼兒時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對於人的一生是致關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的形成就像播種應該及時一樣,也有一個最佳期,幼兒教育時期就是人生中的這個最佳時期。注意孩子智力開發多元性,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從心靈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過進行實踐教學,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過對幼兒教育進行區域性的教學,打破傳統幼兒教學的思維。進行反思性教學,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提高幼兒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學前教育者所必須擁有的素質。

關鍵字: 教學改革,智力開發多元化,自主能力培養,心理教學,反思性教學,幼兒教師專業素質 , 專業化, 科學化

正文: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就開始睜眼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經過2-3年的家庭教育,就開始融入屬於自己的羣體,所以説了解社會,走向社會,學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滅,而幼兒教育正是這個教育系統的開端,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尤其對於現在‘全託’現象越來越多,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人生影響在不斷的減少。由此可見,幼兒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並不是無理可據,幼兒教師的社會責任大大增加。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以及科學化已經成為教育者熱烈探討的問題。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是指幼兒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是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不斷進步、專業技能不斷成熟、專業思想不斷完善的過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對幼教質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順利推進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教學行為的改進,提高幼兒教師科學教學素質以及培育創新性思維能力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新時期下的教學改革

從春秋時期,人們都開始注重幼兒教育,私塾的設立使人們的知識水平得到了提高,使人們對禮法有了很多的瞭解,產生了更多的有名的詩人等,豐富了中國璀璨的文化。例如唐朝是我們詩歌最繁榮的時期,幾乎人人都能做上幾首詩。

雖然在19世紀末,我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不難發現知識分子是這場變化的骨幹分子。然而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而我們卻依然保持着傳統的教學方式,繼承了科舉制所帶來的弊端,學習具有了很大的功利性,一味的向孩子灌輸那麼多的科學知識,孰不知孩子認識世界的主觀能動性,作為主體的獨立性在一點點消失。所以對於幼兒教育當務之急即是教育改革,打破傳統的幼兒教育,建立具有強開放性,思維創造性強,科學水平高的與國際接軌卻又不失辦學特色的具有以關注幼兒發展為核心的整合性教育觀的幼兒教育系統。

1:幼兒教育新師資力量

根據國家教育部統計公佈的數據,我國目前現有幼兒園教師94.64萬人。其中,中師及其以上學歷者有53.79萬人佔總人數的56.83%;加上職業高中幼教專業畢業的師資,其總人數為69.08萬人,佔總人數的72.99%。很明顯,我國的幼教師資隊伍現狀堪憂。尤其與中國小教師學歷層次在近些年得到迅速提升的良好發展勢頭相比,幼教師資隊伍的發展明顯處於落伍的狀態。

進入21世紀以後,隨着廣大人民羣眾接受教育的需求與水準的不斷提升,尤其是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對幼兒早期教育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後,現有幼教師資以及遠遠不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幼教師資的重組,加強幼教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幼教師資的學歷層次已勢在必行。

自《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國的教師培訓事業已實現了全新的發展,中國小教師的培訓工作出現了方興未艾的良好勢頭。相比之下,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則相對滯後,並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幼兒園私營化越來越嚴重,由於利潤的考慮,人員精簡,而且由於幼兒教育被認為是非義務教育,所以幼兒教師不能得到很多的外出交流與進修的機會。幼兒老師自身的素質,自身的思想得不到提高,孩子的教育自然得不到保證。

2:早期教育理念的打破以及創新

雖然從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兒教育的思想也在不斷的得到發展。然而在某些方面還是存在一些誤區,尤其是在這個功利主義,學習已經被罩上一層功利光環,浮躁的經濟社會下,幼兒教育也不能倖免。這種主要表現為:一是認為早期教育就是識字教育。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許多地區的幼兒園把本該在國小階段學習的內容過早地搬到了幼兒園裏來,諸如識字、心算、外語、繪畫、舞蹈、樂器演奏等等都成為幼兒的必修課,過早地把幼兒拉到了應試教育的苦海之中,揠苗助長、好高騖遠,嚴重違背了幼兒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長的規律,甚至給許多孩童帶來了過重的身心摧殘。二是盲目認為幼兒教育就是神童教育。許多幼兒園十分注重“培養”這種小“神童”,不少家長十分虔誠地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小“神童”。在媒體的報道下不難發現這樣一羣能夠在5、6歲背誦很多的唐詩等的“神通”。

然而功利主義帶來的教育成就的只是一時,得到的只是一時的榮譽,而真正的思想教育卻冷落在一旁,這樣不利於小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的發展。然而卻失去了真正的教育的意義。教育究竟是什麼?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言簡意賅地向我們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據此,我們的智育就應該是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我們的德育就應該是鼓勵孩子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我們的美育就應該是培育孩子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現代教育理念應以孩子為核心,以促進孩子的正常發展做為教育指導思想,通過結合實踐去引領孩子們認識世界,改變以往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發展思想,激起孩子們對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積極的發動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既愛上學習,又追尋身體與思想的自由,提高他們的創造性。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們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當然這些只是教學改革的一部分,除了這兩個方面外,幼兒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等也是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此篇論文主要研究幼師教育的教學管理方法,通過改革這兩個方面,提高幼師的科學素質以及改進他們的創新理念,為創造出更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幼師主觀能動性提供必要的條件。新時期下,教育改革不可或缺,它為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創建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提供了基礎,提供了一個更高的平台。

二:專業化、科學化的教學管理

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對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兒園和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以及時代的要求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切以孩子為前提,通過心與心之間的交流,瞭解兒童的心理世界,形成積極樂觀的兒童觀;對於新時期的一名幼兒教師,只擁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想法和能力,需要用科學的手段去認識孩子,與孩子進行交流,使幼兒教育時代化,科學化。

1:遵循科學的原則,使幼兒教育科學化

1967年由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學家和美學家納爾遜?古德曼教授創立的“零點項目”,經過研究人工智能的大衞?帕金斯教授以及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多元智力理論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尤其在1983年,加德納教授在《心智的結構》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多元智力”這一概念,標誌着多元智力理論的正式誕生。然而歷時20 多年的這一不為心理學家所關注,甚至受到一些心理學家的批評的理論成果卻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所以深入研究多元智力理論的科學與實踐價值及其內藴的教育意義是幼兒教師進行科學化教學、創新性教育所必須的理論基礎,能夠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

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傳統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智力是指以思維為核心的幾種能力的組合。然而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多元的,一組能力,而且不像傳統認知理論所陳述的,加德納認為人的這些種能力不是一個整合,而是一個個相互獨立的個體,指向於不同的特定認知區域和知識範疇,而且有相互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繫。基於多元化智能理論,加德納提出了智力不再是某一種能力或圍繞某一種能力的幾種能力的整合,而是“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八種智力,即言語—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

基於這個多元智力理論基礎,我們曾經傳統的單一、平面的智力觀以及教學觀變得多元化、立體化;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管理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科學化。回首我們曾經對幼兒的教育只限於識字,認字;對幼兒智力開發的理解僅僅侷限於開發幼兒的觀察、記憶、思維等幾種能力是比較片面的。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環境以及創設多彩的環境,從不同的角度去啟發,開發學生的各種智能。 例如: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科學活動,讓幼兒學會觀察和比較;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有利地形,豐富幼兒户外的體育活動等。這樣我們就能更科學的進行教學管理,是孩子能夠更科學的發展。

2:智力開發背後不可或缺的心靈教育

擁有這樣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能夠科學化的開發學生的智能,然而擁有高智力,高才能只是促進孩子人生道路發展的一種力量,然而至於好與壞,卻決定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幼兒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在孩子思想自由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使他們能夠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遠更好。現時代,擁有高知識水平的時代,大學生投毒害死室友,大學生殺害室友的事件層出不窮,這充分表明了現時代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而這些教育在孩子認知世界的時候是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正確認識世界,為以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提供優良的基礎。所以除了科學化,我們也應該在幼兒教學管理中加入人文化,思想化的要素是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全的發展。

“人之初,性本善”作為孩子來説,他們是以一種善心來觀察世界,做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讓孩子看到美好的一面,至於有人説這樣將會導致孩子不能全面的認識世界,而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全面認識世界應該是一個人生道路上循序漸進,不斷學習的過程。而對於這些孩子來説,應該多讓他們認識到,接觸到美好的事物,形成自己對社會的最基本的美好的認識。而對於剛開始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説,他們還沒有能力去分辨善惡,所以作為幼教老師,我們應該給予他們以正確的引導。對於幼教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以及與孩子的交流、生活中,應該給與孩子正確的引導。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情,我們應該通過孩子的角度去告訴他們是非善惡,通過笑聲,通過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去引領他們。所以對於幼兒教師專業素質以及人文情懷要求更加的高。如今。很多家長都將孩子進行全託,這樣孩子一天中的時間除了睡覺就是和小夥伴,和老師在一起。對於小孩子來説,他們適應這個社會,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幼教老師應該具有很高的道德素養。例如:在孩子面前許的願就一定要達到,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多微笑,因為笑聲能夠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

3:獨立自主能力的教學培養

在孩子熱愛生活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更加多的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鍛鍊孩子堅強的心理。現在提倡國際化,教育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引進先進的幼兒教學管理經驗,因地制宜,將其本土化。相信大家都知道,和美國的孩子比起來,中國孩子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獨立自主的能力。在美國,孩子從小就開始培養自主能力,這樣他們在成長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很強。所以我們也要開始着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切從頭開始,從最基礎的做起。

現時代,每年有很多的大學生,高中生,國中生自殺,而且數據嚇人,很多教育者分析這個原因。有些人説,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然而我認為中國教育總體上是成功的,只是一方面:基於傳統原因,導致知識分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這是中國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士大夫情節;另一方面由於現在孩子多是獨生子,家長給與很多的溺愛,再加上有一部分幼教着重發展孩子的跳,拉,彈,背卻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孩子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應該從幼兒時期做起,從第一次摔倒做起,讓孩子學會自己爬起來。幼兒教師應該以身作則,應該明白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具有怎麼樣的心理,應該針對不同的人,耐心的給與他們指導。而且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發展觀。將生活自理能力及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讓幼兒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也可開設專門的生活練習角,有計劃的提供練習材料,如;給孩子穿脱衣服,疊衣服,整理小牀等,讓幼兒在遊戲中也能得到練習。

幼兒在3-4歲時候,幼兒的自我意識逐漸出現,孩子們迫切的想向這個新世界表現自己,但是他們的自主能力還比較弱,需要幼兒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慢慢的培養自理能力。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對幼兒教師的耐性的考驗比較大,幼教應該耐心的給予他們不同層次的指導。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鍊的機會,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緻,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所以應該在進行前面兩個教學的同時進行自主能力的培養。

4:幼兒教師-----教育實踐的反思者

波斯納曾經提出來一個教師成長的一個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而經驗與時間有關係,而經驗正是在實踐中慢慢總結出來的,是在反思中取得經驗,所以反思對於一個老師來説非常重要。反思是幼兒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依據的教育理論、選擇的教學內容、實施的教育方案、採取的教學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也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在反思中,幼兒教師能夠通過對不同孩子的智力,採用不同區域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通過對教學質量以及教學經驗進行客觀性的批判分析,探討各種與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觀念,並積極尋找新的教學策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因此幼兒教師時常進行教育反思對於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關理念,實施更有質量更有效果的教學方法,促進幼師自身的專業性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為幼兒教育的主體,幼兒教師應該具有反思的自覺性。幼兒教師應該以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者加德納教授為榜樣,具備探究的熱情和質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觀意識,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並它作為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安排以及課程設計,與孩子的每一次交流,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等進行客觀性的批判,努力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反思只是一種行為,重要的是在反思之後,我們的創造性思維應該得到發揮,總結出適應自己的教學理念,尋找到每個學生所需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幼兒教師才能真正成為教育的反思者,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由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可知,我們每個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擁有獨具於別人的自身的智力分配結構,他們擁有自身獨特智力作用的特殊領域。所以作為幼師,我們應該積極發揮孩子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每一個事物都是在運動的,所以作為幼教,我們應該以運動的眼光去看事物。我們經過十幾年的總結得到的經驗並不是適合於所有的孩子。所以幼教應該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不斷地變換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教育內容以及學生智能結構、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的不同特點,選擇和創設多種多樣適宜的、能夠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充分發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利用適合他的智力傾向的方法來學習,才能在他所傾向的區域有更好的學習能力與效果。

為了更好地進行教育反思,我們應該經常進行幼教自身的教育評估。幼教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形式,在各種生活不同的情境下結合實踐活動進行的,確實考察孩子自身的自主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多方面對學生和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啊,全民觀察、分析各個學生的優點和弱勢,以及自身教學方法和專業素質的不足;並把這些觀察作為自己創造更好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出發點,使教育評價成為自己反思、進步的有力工具。促進自身的專業素質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科學成長。

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教育也應跟隨時代的腳步。幼教進行日常的生活反思,不應只停在原來的腳步,應該進行創新性的教育反思。這就需要幼教能夠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地進修,這樣才能保持幼教專業素質的先進性。通過上面中美幼兒教育的對比,我們應該發現,幼兒教育方面我們還落後許多,這就要求我們幼教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多出去和別人進行交流,尋找差距,不斷進行反思和創新,保持幼兒教育的先進性以及時代性、國際性。

三:結束語

在新時期下,教育改革應該與時俱進,通過對幼兒師資力量的改變及培訓、幼兒教師的教學理念的更新和創新以及教育課程設計和管理體制的改革,是我們幼兒教育更加科學化、專業化、時代化以及國際化。然而這麼多的改革只能在宏觀上對幼兒教育進行改革,如果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幼教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改變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用科學知識,科學理論來武裝我們幼教的專業素質,使我們的教學管理更加科學化。在科學化的教育同時,我們應該多加重視細節化的教育以及長遠性的教育。打破只注重發揮孩子邏輯上的才能的傳統,運用智力多元化的理論指導我們從各個方面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智力結構以及智力傾向區域,從而使幼兒全面發展,而且在學習方面更加自由,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自主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在思想,心理,科學方面給予他們適合於他們自己的專業化、科學化的指導。幼兒教育的發展和幼兒老師的反思有着緊密的聯繫,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時間的反思者,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夠發現自己專業方面的不足,才能通過交流引進先進教學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管理方法。

更加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 智力的結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32-35.

[2]: 中國學前教育協會 編: 《為了每個幼兒的健康成長——紀念中國幼兒教育百年學術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3 (10)。

[3]:陳杰琦,瑪拉?克瑞克維斯基,朱莉?維恩斯編,方均君譯,多元智力的理論與實踐讓每個兒童在自己強項的基礎上發展[M]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11-16.

[4]:蔣俊華、袁愛玲,芻議當前我國幼教課程研究的國際化與本土化[J]。幼兒教育出版社,2004,32—34.

[5]:《幼兒教育心理學》,潘日文、侯桂蘭,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2021幼師專業畢業論文 篇三

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及解決對策

摘要: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而臨困境,主要表現 為:教師身份不明,流動性人;學歷層次低,專業發展困 難;工資待遇差,缺乏社會保障;環境艱苦,工作負擔重, 等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木文提供一些可參考的對策,以 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關注,幫助幼兒教師逐步走出困境。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況解決對策

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幼兒教育迅速發展。然而 , 在發展的過程出現了一些問題,師資問題是其中較為突 出的方而。幼教師資水平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當前, 農村幼兒教師生存狀況欠佳,不僅制約着幼兒教師隊伍 的發展,而且嚴重地影響了農村幼兒教育的質量。農村幼 兒教師生存所而臨的困境必須我們的關注和解決。

一、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

1、教師身份不明,流動性人。

由於幼兒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的範疇,因此農村幼 兒教師的身份被承認,至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説法。她們 既不是公辦教師,又不是民辦教師,也不能算作代課教 師。農村幼兒教師正處於被邊緣化的尷尬地位。這嚴重地傷害了她們的自尊心,也影響了她們的工作熱情,讓她們 失去了為幼教事業不懈奮鬥的決心和信心。各級教育行 政部門雖然對農村幼兒教師作了相應的管理與引導,但 力度不夠,以致這支隊伍比較混亂。’當地教育局沒有對 她們進行註冊登記。農村幼兒教師也沒有職稱評定、評先 選優的機會。幼兒教師與園主實際是一種僱傭關係,園主 可以決定教師的去留。由於缺乏相關的管理規範,幼兒教 師如果對工資不滿,也可以隨時離崗。這就造成了幼兒教 師流動性較人,師資隊伍不穩。

2、學歷層次低,專業發展困難。

農村幼兒教師的學歷層次不高,以中師、職高、職業 中專為主,有部分教師僅有國中學歷。她們中的人多數沒 有學過幼兒教育的相關知識,沒有進行過幼兒教育的專 業培訓,因此缺少幼兒教育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她們不 瞭解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國小化”傾 向嚴重。此外,農村幼兒教師缺乏培訓及繼續教育的機 會,幼教觀念得不到更新。長此以往,將制約幼兒教育質 量的提高。目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沒有納入當地教育 部門的師資培養計劃,所以農村幼兒教師不僅沒有外出 學習的機會,而且在當地幼兒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學習的 機會也很少。農村通訊不發達,文化落後,信息閉塞,網 絡資源與圖書資料缺乏,這些條件也限制了教師的學習與提升。缺乏觀念的更新,她們只能憑藉以往的經驗來從 事木職工作。

3、工資待遇差,缺乏社會保障。

農村幼兒園以民辦為主。民辦幼兒園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教師的工資主要靠學費來支付。一些民辦園木身 經費就不足,維持幼兒園的正常經營都存在困難,導致 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資僅300-400元。 這樣的條件導致幼兒園招聘不到專業的從事學前教育 的教師,而在園的教師都是出於謀生的需要。農村幼兒 教師不屬於國家的正式編制,只是臨時聘任的教師,她 們既沒有醫療保險,又沒有養老保險,更別提住房公積 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木無法與公辦教師相提並論。這樣 一來,她們而臨很多後顧之憂:生病不能報銷醫療費,退 休後沒有保障。這也嚴重地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影響了工作的穩定性。

4、環境艱苦,工作負擔重。

農村幼兒教師工作的環境比較艱苦。尤其是偏僻的 農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單獨設一個班,就要容納 附近所有的幼兒。幼兒園設施十分簡陋,沒有活動場地, 也沒有玩教具。一個教師往往身兼數職,既是園長,又是 老師,還是保育員。由於幼兒年齡還小,缺乏生活自理能 力,教師既要開展教育活動,又要照顧好幼兒的生活。農村幼兒園容納的幼兒較多,幼兒教師又少,導致師生比過 高,有的高達1:50,甚至是1:60.幼兒教師的口常工作比較 瑣碎繁雜,整天與幼兒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時間較長,工 作負擔很重。

二、解決對策

農村幼兒教師是必須我們關注的一個弱勢羣體。了 解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幫助她們走出困境,是發展 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她們的生存狀況直接關係着 幼兒的全而和諧發展及農村幼兒園辦園質量的提高。幫 助農村幼兒教師走出困境可從以卜幾方而進行。

1、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幼教機構的管理。

政府是發展幼教事業的關鍵因素。各級政府要明確 各自在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所應承擔的職責垢地位,將 農村幼兒教育納入到政府規劃和管理的範圍中,以確立 農村幼兒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地位。各市、縣、鄉鎮 應設相應的機構和人員專門監管農村幼兒教育,加人對 農村幼兒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時,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 流與合作,着力解決農村幼兒教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教 育部門要與財政、衞生、婦聯、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合作。 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農村幼兒教師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 確她們的身份,確立她們應有的地位,使他們所而臨的困 境從根木上得到改善。只有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的管理得到規範,幼兒教師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證農村幼兒教育 保教質量的提高。

2、拓寬師資來源,加強教師培訓。

目前農村幼教師資主要來源於當地幼兒師範學校的 畢業生。但在數量上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這些教師相對集中在鄉鎮幼兒園,而在較為偏僻的農村,師資十分有

限,教師素質不高。所以,各級教育部門要積極拓寬師資 來源,鼓勵人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幼兒園支教,為農村幼教 事業補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門要重視幼兒教師的職前職 後培訓,要把在職培訓納入當地教育部門的師資培訓計 劃,建立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體系,讓她們能夠有機會參與 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教育部門還可 通過組織教研活動,幫助幼兒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提高自 身素質。同時,還可以當地公立幼兒園為主導,對農村幼 兒園的教育教學給予必要指導,增強園與園之間的交流 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3、保障教師工資,完善社會保障體制。

政府要出台相關的政策,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 遇、福利及社會保障做出硬性規定,如限定農村幼兒教 師的最低工資,保障她們的基木生活。同時,政府要對幼 兒園實行規範管理,規定必須按時發放教師的工資,從 制度上給予農村幼兒教師穩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門要人力扶持農村幼兒園的發展,適當考慮增加財政投入, 拓寬資金渠道。政府要讓農村幼兒教師參加社會養老保 險、醫療保險,保險的費用可由政府、幼兒園與個人共同 承擔。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督促各幼兒園業主履行支付 教師工資與保險費的義務,對拒不履行相關義務者,要 給予一定的行政處罰。3幼兒教師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工作才無後顧之憂。

4、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嚴把准入關。

師資隊伍的素質決定着幼教的質量、為防止素質較差的人員混進農村幼教隊伍,要嚴把幼兒教師准入

關。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實行教師資格證制度, 只有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的人才有資格從事學前教育 工作。由於農村的實際情況不能與城市相比,在選拔教 師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農村幼兒教師資格證制度 和相應的考核辦法,通過這個途徑,選擇真正有教學能 力,並熱愛農村幼教工作的幼兒教師。對於在職的幼兒 教師,可通過學習和培訓,鼓勵她們申請幼兒教師資格 證。提高自身素質。

5、實行教師聘任制與合同制。維護雙方合法權益、

在農村,教育部門可對幼兒教師實行聘任制,明確規 定幼兒園對教師的聘任期限,確保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連 續性。被聘任的教師應得到與國小教師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資及福利待遇,並給予她們根據工作業績評定 等級的機會。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兒園不得隨意解僱教 師,教師也不能中途離職。幼兒園園主要定期與幼兒教師 簽訂勞動合同,依法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該勞動合同 必須公證,才能具備法律效力。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 監督雙方切實履行合同內容,對不履行義務的一方追究 其責仟。依法維護雙方的合法權利。

參考文獻:

[1][3]朱揚壽,曾福生,陳蜀江。農村幼兒教師隊伍 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7(12)

[2]陳琴。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環境及相關建議[J]。 當代教育論壇,2007,(4)。

2021幼師專業畢業論文 篇四

【摘要】 幼兒園組織遊戲活動過程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其原因在於對幼兒遊戲特性的模糊認識和指導方法的不足。通過研究提出自發自主、自由自在、自娛自樂、自覺自願、自信自豪是幼兒成長進程中顯現出的特有的遊戲的自主性質。基於這一認識,幼兒園遊戲活動應為幼兒遊戲提供更有效的指導策略,促進教師、幼兒、遊戲內容、遊戲環境材料等要素之間交互作用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過程,真正實現遊戲的自然發展價值和教育引導遊戲發展的價值。

【關鍵詞】 遊戲活動 產生 主體性本質 自主性培養 應用策略 引言

遊戲普遍存在於各民族和各文化之中。國外有研究者認為遊戲具有“真正的文化普遍性”(true cultural universal)。這意味着,無論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發展如何,自然條件如何,社會制度如何,經濟生產狀況如何,幼兒都會發現時間和材料,生髮和開展自己的遊戲。當然,他們的遊戲方式和內容會有所不同。由此看來,遊戲的發生必然有其內源性。這種內源性不外乎是幼兒的生物性本能所在,或者更為具體和準確的説,是受幼兒生理和心理本質規定的。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遊戲活動應該為幼兒遊戲提供有效的指導策略,促進教師、幼兒、遊戲環境、遊戲材料等素質之間達到一種動態平衡,真正實現遊戲的自然發展價值和教育引導遊戲發展的價值。探究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自主性及其應用策略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幼兒的遊戲中,一定的意義上,並沒有成年人的指導或幫助,就自然存在於他們的世界當中了。在這種自發性和原發性的遊戲活動中,幼兒自發而自然地對自身進行着探索和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身體素質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同時也加深了幼兒的認識和發展了自身的心理機能。

本論文主要從根據遊戲主體性本質觀的演變,培養幼兒的自主性方面進行展開論述的。

一、遊戲的產生與其主體性本質觀的演變

(一) 遊戲的產生

1、兒童遊戲的自發性和原發性 人要生存和生活下去, 必須存在着兩個前提, 一是對自身的認識和鍛鍊, 二是對外界的認識和改造。唯有如此, 才能適應外界的生存和發展的規律, 從而達到自身與外界的和諧。要實現這兩個前提, 在最初, 也就是在個體幼小的時候, 是通過遊戲來進行的。有很多兒童遊戲, 並沒有教師的指導或成人的幫助, 就自然存在於兒童社會中。這種自發性和原發性的兒童遊戲表現出更多的遊戲本質特點, 它們實質上是兒童自發而自然地對自身的探討和認識, 具體地説就是對全身各器官各系統的生理性探索和鍛鍊, 同時, 也認識和發展了自身的心理機能。

2、人是遊戲的主體和客體

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社會的整個發展歷程中,人自身的機能與遊戲的發展始終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從本質上説,人的身體就是人最早和最自然的玩具。在人對自身的觸摸上, 可以説, 人既是遊戲的主體, 也是遊戲的客體。人體所有的器官和系統都可以作為參與遊戲或者作為遊戲的對象, 由此發揮着認識、發展和鍛鍊自身機體的作用。 3、感官系統在兒童遊戲自發和原發性的體現

在幼兒自發和原發的遊戲中,涉及到聽覺的比如説“摔泥凹凹”( 把潮濕的泥塊揉捏成凹形, 如手掌大小, 摔在地上, 泥塊爆裂有聲的遊戲);關於視覺方面的遊戲就更是常見了, 也可以説各種遊戲都離不開視覺的參與。比如小時候經常玩的打彈弓, 彈石子等;至於在觸覺、動覺、機體覺、平衡覺的體驗, 在那些捉人遊戲、泥塑遊戲、倒立、踩高蹺、爬樹等等遊戲活動中都要運用到;味覺和嗅覺的參與在兒童過家家時燒火做“飯”時可以得到實時的體驗,這些遊戲的出現也都起到了利用和鍛鍊嗅覺的作用。

4、身體機能方面在兒童遊戲自發和原發性的體現 從頭到頸, 兒童可以玩頂牛或頂羊;利用臉上的器官, 兒童可以玩“做鬼臉”或者“打鼻子打眼”的遊戲; 從肩膀到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 兒童可以玩抬花轎、扳手腕、碰豆豆、撿石子等遊戲;從胸腹到後背和腰部, 兒童可以玩翻扁擔、背口袋、拔蘿蔔等遊戲;從臀部到大腿、小腿到腳趾, 兒童可以玩梭坡坡( 類似於滑滑梯的遊戲)、鬥雞、滾疙瘩( 雙臂交叉用雙手扣住雙腳大拇趾, 身體縮成團, 從鬆軟斜坡上滾下來的遊戲)等。因為兒童需要表現出對生殖器官的認識和潛在鍛鍊。此外, 只要條件允許, 兒童甚至會發現用頭髮做遊戲的樂趣。泰勒·何德蘭曾記載了發生於1909 年的“甩辮子游戲”( 時當清末, 男孩子要留一條長辮子。兒童將辮子旋轉起來, 互相抽打取樂的遊戲)。

時間的推移,並沒有讓我們忘卻這些原始、原發、自發的遊戲,而是在此基礎上,注重結合現代因素,組合利用,推動新時代遊戲在幼兒感官系統和身體機能等各個方面的發展。

(二)遊戲主體性的本質觀演變

1、遊戲概念的非自覺化理解 “遊戲”一詞在最初只是作為一種觀念的表達,在遊戲被納入理論研究領域之前,主要是單純地不自覺地接受這種社會文化的影響。人們對遊戲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層面,還不能達到自覺地把握遊戲的本質,因為沒有人去有意識地理性地思考遊戲的概念,更多層面上的意義是基於遊戲活動與其他活動(主要是工作)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不同作用的同樣社會客觀現實問題。它所積澱的這種社會文化內涵,一直影響着人們對遊戲概念的理解,自始至終都是人們對遊戲進行本質把握的思想背景。

2、遊戲的生物性本質觀:遊戲是幼兒的本能活動 自19世紀中期開始,開始了對遊戲本質進行自覺的、理性的嘗試探索,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遊戲理論。但人們對遊戲本質的理解還只是建立在了本能論的基礎上,即初步建立起了遊戲的生物性本質觀。代表人物及其觀點如下: 德國福祿貝爾。是教育史上第一個系統研究並且嘗試創立遊戲實踐體系的教育家。他將遊戲的本質歸結為生物性。他認為:遊戲是一種本能性的活動,是幼兒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是幼兒內心世界的反映。但是他被唯心主義的哲學觀所侷限,否認了遊戲來源的客觀現實性;美國心理學家霍爾的遊戲復演論的觀點和德國心理學家格羅斯的遊戲準備觀點,對當時的遊戲本質觀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忽略了遊戲的社會性和幼兒對於遊戲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夠走出遊戲本能論的窠臼;20世紀初期,荷蘭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博伊幹介克提出遊戲成熟説,成熟説是當時遊戲理論發展的最高水平。他指出,遊戲不是本能,而是個體適應環境,尋求自由和主動的表現,開始逐漸擺脱機體本能活動的傳統觀點。

遊戲的本能論及其生物性的遊戲本質觀,第一次充分肯定了幼兒的生理性機制及功能在遊戲中的作用,把遊戲的人和遊戲的動物從根本上予以區別,建構和界定作為人的兒童遊戲的概念。

3、遊戲的社會性本質觀:遊戲是兒童的社會性活動

遊戲社會性的本質觀,是前蘇聯遊戲理論研究的典型特徵。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遊戲是在真實的實踐之外,在行動上再造某種生活現象,突出強調了遊戲是對現實社會關係的反映,概括出遊戲的結構組成、活動特徵及價值等;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幼兒階段,“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的遊戲本質觀,藴含了遊戲的社會性本質的意識傾向;我國的遊戲理論研究堅持遊戲是兒童的社會性活動,認為遊戲不是幼兒的本能活動,遊戲是反映真實生活的活動,有其必然的社會性;黃人頌主編的《學前教育學》中,將幼兒遊戲解釋為是“幼兒喜愛的、主動的活動,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

遊戲的社會性本質觀,是比以往都要科學的遊戲研究與實踐的思想指導,隨着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理論研究的逐步深化和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人們對遊戲本質的認識必將更加向真理靠近,遊戲本質觀必將向着更加高級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

二、遊戲與自主性的培養的關係定位

(一)幼兒遊戲活動的自主性基本表現

1、自主性的含義

自主有兩個尺度:一是相對於客現狀況、生活環境等外部強迫和外部控制的獨立、自由、自決和自主支配活動的權利與可能;二是相對於客觀現實的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選擇權利,有明確目標、堅韌不拔和有進取心。自主的人能夠成功地控制外部環境,而且能夠成功地控制自己的衝動。對於個人來説,必須依賴於生活的環境,才能使生存和發展得以保證,但人又不是消極地依賴他所生活的環境,而是表現出以自己的行動和方式來改變世界,在人與環境的相互聯繫中處於主體地位。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個人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

2、自主性遊戲與幼兒、教師之間的關係: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A 幼兒對遊戲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其中包含幼兒對遊戲活動的決定權和參與權;

B 自主性遊戲可以促進兒童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

C教師在瞭解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共同參與遊戲環境的創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遊戲環境及均等的遊戲機會,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遊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遊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遊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素質的發展。

3、自主性與創造性的區別

A有人把自主性遊戲簡單理解為創造性遊戲。其實,自主性遊戲並不是從遊戲分類的角度提出的,它是從遊戲的性質這個角度提出來的。它不是把遊戲簡單地分為有無自主性,而是強調所有的遊戲都應該有自主性,自主性遊戲包含所有的遊戲;

B 自主性是創造性的一個方面。幼兒遊戲的實質在於自主性。幼兒之所以喜歡遊戲,是因為幼兒的自主性可以在遊戲中充分的發揮、體現,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自由的創造,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時的掌握遊戲的進度,把握遊戲的環節。在此,教師應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幼兒,不能因為某個環節不符合教師預備的軌道而加以干涉,這樣的做法既不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也會使遊戲失去本質而不能稱作自主性遊戲。

(二)幼兒遊戲活動的自主性特徵表現

1、遊戲計劃的生成性 遊戲的發起是自發自主的。遊戲的發起是幼兒自發的行為,是幼兒的天性使然,沒有任何外力的強加。強調自主性的遊戲中,幼兒有自己支配和選擇遊戲的權利,遊戲計劃不再是教師事先憑想象制訂的,而是根據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根據幼兒的需要及存在的問題來制訂下一次的遊戲計劃,在幼兒的遊戲活動中不斷生成新的計劃,可以使遊戲的開展更加能滿足幼兒的願望和需要。這樣,避免了遊戲指導的盲目性和導演性。

2、遊戲環境的多樣性

由於遊戲的主人是幼兒,要玩什麼遊戲是幼兒自己的權利,每個幼兒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遊戲環境的創設上就需體現開放性和多樣性,才能滿足不同幼兒的各種需要,使幼兒能夠逐漸學會控制外部環境。

3、教師角色的多重性 教師以多重身份指導遊戲,有利於對遊戲的有效指導。當幼兒需要遊戲材料時,教師是遊戲材料的提供者;當幼兒需要幫助時,教師是遊戲的支持者和援助者;當幼兒需要教師一同遊戲時,教師是幼兒遊戲的夥伴和參與者;當幼兒不需要教師介入時,教師是遊戲的觀察者;當幼兒在分享遊戲經驗時,教師是傾聽者和發問者。因此,教師在遊戲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改變了過去教師在指導遊戲中對指導的片面理解。

4、遊戲機會的均等性

要使幼兒對遊戲活動具有自己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可能,就必須給幼兒提供相應的機會。均等的遊戲機會,能保證每個幼兒在此時此地去自由選擇自己想玩的遊戲。這便抑制了由於教師的指定和安排而人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遊戲”或“老師讓我玩的”等現象的發生,給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三、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及其應用策略

(一)正確處理自由與規則、自主與指導、愉悦與教育的關係、材料提供與兒童需要滿足的關係

1、自由和規則本身就是相對立而存在的。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自主性,關鍵要看規則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兒的需要和接受能力,遊戲中的自由必須是建立在一定規則約束之上的,自主與規則是同步的。教師根據不同年齡班逐步在遊戲活動中對待幼兒“收”、“放”自如;

2、在遊戲中,幼兒是遊戲的主人,教師是指導遊戲的主人。有教師指導的遊戲更能促進幼兒遊戲水平的提高和幼兒能力的發展;

3、遊戲的愉悦和教育,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遊戲就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在遊戲中既體驗快樂,又獲得發展;

4、適時地提供材料有助於滿足幼兒繼續遊戲的願望,促進遊戲主題的深入。適當減少材料,能促使學會社會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衝動。因此,可以將教師的教育意圖滲透在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上,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會發現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二)教師要平衡各環節,適時計劃遊戲、觀察遊戲、參與遊戲、講評遊戲 1、準備遊戲的經驗。遊戲經驗的準備包括已有的經驗和預先的經驗兩個部分。教師在計劃組織遊戲時,必須為幼兒做好相應的材料、時間、空間、經驗等條件準備,通過遊戲將已獲得的生活經驗及簡單的知識經驗進行實踐、嘗試,更好地滿足幼兒遊戲的願望,提供鍛鍊幼兒能力的機會,還可將教育意圖及教師期望幼兒達到的行為滲入到遊戲中;

2、瞭解遊戲進展情況。觀察幼兒的遊戲,發現幼兒遊戲的興趣和需要、瞭解幼兒遊戲的現狀、及時調整遊戲的材料、確定何時參與幼兒的遊戲,。針對不同的情況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觀察,才能作出有效的指導。有利於幫助幼兒形成系統的、豐富的經驗體系,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3、適時參與,促進遊戲發展。教師參與介入遊戲的三種方式:平行式、交叉式和垂直式。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參與介入到幼兒的遊戲活動中;

4、分享遊戲體驗。遊戲講評是對幼兒已有經驗的提升,也是下一次遊戲計劃的依據。遊戲結束時教師引導幼兒就開展遊戲情況進行討論,有助於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要利用遊戲豐富幼兒的審美的認知,促進幼兒的語言美遊戲,培養幼兒的情感美

1、利用豐富色彩的玩具啟發幼兒對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刺激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觀察和感受力,注意幼兒對於形體和質感的認識;

2、將設計好的語言遊戲運用到一日生活中。描繪一次出遊,複述一個童話,按一定的角色説話,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語言問候,友好的語言和準確的表達都能培養幼兒口語的語言美,都能鍛鍊他們利用美的語言的能力;

3、遊戲必須符合幼兒的興趣。遊戲中的幼兒所表現的情感是最真摯的,情緒是愉快、穩定和積極的。因此,適當的遊戲對幼兒情感美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使得幼兒在一種自由、愉快、積極的情感世界中健康成長。

結論 遊戲概念的變化演繹出遊戲本質觀的發展進程。在歷史上,人類的兒童遊戲本質觀經歷了在態度上由不自覺到自覺,在內涵上從生物性到社會性的演變。兒童遊戲的主體性本質觀是當代人們嘗試確立的新的遊戲本質觀,它對於我們重新認識兒童遊戲的特徵、價值以及在教育實踐的運用等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的遊戲活動主要指他們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幼兒是在自由活動中自我實現、自我創造的。開展自主性遊戲就是讓兒童擁有自由選擇遊戲的權利和可能,允許兒童在此時此刻選擇自己想玩的遊戲內容,而不是由教師安排或指定內容。我們要深入地瞭解兒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發展潛能,為兒童自主性的發揮創設條件和機會,從而達到促使兒童主動學習、主動內化、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目的。

因此尊重幼兒自主的活動權是發展幼兒自主性的基本,遊戲原有的自然屬性和自己的特色。假使“順然”被改造了,“契機”被忽略了,幼兒對遊戲失去了興致,教師對遊戲的指導也感到茫然,遊戲本身具有的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功能價值也就被異化了。因此,之所以特別強調並提倡開展“自主性”的遊戲,是要將遊戲中藴含的順然與契機交還給遊戲,讓遊戲發揮其應有的功用,清楚認識幼兒遊戲的自主性特徵,以及在此基礎上探索引導幼兒自主發展策略,是本文所要解決和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楠楠。淺談遊戲對幼兒心理髮展的重要作用。才智,2003(03):105.

[2]張潔清。利用遊戲培養幼兒的良好情感。教育探索,2001(10):108.

[3]楊靜。遊戲的自主性特徵與指導策略研究。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4]葉青。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淺談大班幼兒在結構遊戲中的自主性。青春歲月。2013(4)。

[5]張靜。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學週刊:B.2011(11)。

[6]肖玉。幼兒獨立性能力培養初探。青年與社會。2012(8)。

[5]夏加強,劉顏。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芻議。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09):33.

[6] 王弟惠 淺談教師對遊戲的指導[期刊論文]-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