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4W

國中語文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的方法與態度。

2.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瞭解文言實詞在演變過程中詞義引申、擴大、轉移、縮小四種現象,提高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本文以喻代議、寓議於喻及從正反兩方反覆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

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説,人的一生都處於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介紹荀子。明確荀子的生卒年代、歷史地位、政治主張和文學成就,重點介紹荀子散文的特點和文學地位,説明本文出處。

荀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散文説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綿密、多排比句子,又善於用比喻。《勸學》一文的這些特點較為明顯。而《勸學》一文最為突出的特點,還是比喻的運用,它多達20個,且形式靈活。巧妙有力地闡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方法和態度。這些比喻的含義及內在聯繫是學習本文的重點、難點。因此只有準確理解比喻的含義,課文內容的理解、字詞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課文情節。

5.分析對話,體會人物形象。

6.談感悟:學習本文,你有什麼感悟?

7.佈置作業:期會考試在即,同學們都在緊張備考,咱班某位同學貪玩,無心學習。請你作為朋友給他寫一段話,勸説他專心複習,爭取考出理想成績。

國中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談話法,討論法

三、知識與技能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彙。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2.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父親》,營造氣氛,感悟父親的艱辛。"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險峯萬里它最偉岸,爸爸,親愛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2.解題及作者簡介

1、解題:《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説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於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於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閲讀、學習。

2、作者簡介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於樸素中見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氣息。

3.朗讀訓練

1、看散文《背影》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喪狼藉簌簌妥貼躊躇迂蹣跚箸拭瑣屑晶瑩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4.賞析課文

1、文中四次出現“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①第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舊事,思念父親。

惦記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

親子之愛,情真意切。(為了兒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買着老邁的步子去兒子買橘子)

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離情別緒,摧人淚下。("黯然銷魂者,惟別離也",可以舉兩個古人的例子:古人荊克刺王前,燕子丹給他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是送英雄的別離;再有"桃花潭水深千盡,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摯之這間的別離。而我們這些課文則是親人之別離,更是感人)

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別後懷念,追思往事,寄託思念。

再現背影(別後懷念)

2、四次出現“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注意父親穿着、動作、語言以及背後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讓學生品讀,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

a、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

b、走路的姿勢蹣跚年齡大,腿腳不便

c、爬月台時的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艱難

3、文中共寫了幾次流淚?分析其感情!

①課文第二段,"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②第六段,"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

這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③第六段,"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不捨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④第七段,"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

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教學活動5

總結主旨及佈置作業

1、總結主旨

2、佈置作業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爸爸,我想對您説…”為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

國中語文優秀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熱愛春、讚美春的感情作為線索,描繪出了一幅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滿活力”的特點來描寫景物,讚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裏辛勤勞作、奮然向前。

學習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讀準字音,疏通字詞和了解課文內容。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薰陶的目的。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的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要解決好這兩個教學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幫助學生領會(包括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講析)。

學情分析:

學生仍較多地沿襲了國小保留下來的喜愛誦讀的習慣,這是本課加強誦讀教學的一個便利條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成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同學們,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讀準下列加點的詞語

醖釀(yùn niàng)黃暈(yùn)應和(hè) 嘹亮(liáo) 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báo) 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靜默(m) 抖擻(sǒu)

水漲(zhǎng) 捉迷藏(cáng) 暈(yùn) 巢(cháo)

2、詞語教學:學習“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欣欣然:歡歡喜喜的 朗潤:明朗潤澤 賣弄:炫耀

醖釀:文中是説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繁花:密密的開着的花

趕趟兒:文中是各種果樹也爭先恐後地開花。舒活:舒展,活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閲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請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請用簡潔的語言,儘量完整的説出本文的行文脈絡。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大師筆下春天的主要內容。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四、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問題探究]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説説你為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是一種温暖、親切、慈愛、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五、課堂總結。

在這一堂課裏,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在朗讀聲中,我聽得出大家既愛春天,也愛這篇如詩如畫如歌的散文。

六、佈置作業。

①掌握字詞。

②熟讀課文,背誦1-5段,鼓勵背誦全文。

國中語文教案 篇四

一、課題:

藤野先生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的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學習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徵來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理思路、找線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難點:學習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徵來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

四、課時:

1課時

五、教具:

多媒體設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是大家所熟悉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難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師是誰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來解開這個疑問。

(二)想一想

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的?記敍的線索是什麼?變換了幾個地點?根據地點變化,可以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板書略)

(三)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第一段寫清國留學生在幹什麼?(賞櫻花)指讀第二段:他們又在幹什麼?(學跳舞)他們做這些事應不應該呢?為了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請同學們給補充一些歷史資料:魯迅去日本留學是什麼年代?當時中國是什麼樣的狀況?

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敍事的一條暗線。請大家在下文的學習中注意這一點。

(四)學習第二部分

提問:想一想,作者寫了他與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從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這四件事,前兩件是詳寫,後兩件是略寫。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例的記敍,讚頌了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從嚴治學、熱情關懷、正直誠懇、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為什麼要滿腔熱情地教育魯迅的原因。

提問:棄醫從文這一舉動表現了魯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魯迅將個人的志願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體現。)

(五)齊讀第三部分課文,討論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

1痺諤僖跋壬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認為哪一種是他最為敬佩的感動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2倍雜謖庋一位使魯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師,魯迅懷念他嗎?魯迅有哪些具體的懷念行動呢?

3弊詈笠瘓浠爸械摹傲夾姆⑾幀薄罷人君子”分別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六)總結全文

請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概括本文的寫作特點。

七、佈置作業

國中語文教案 篇五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在通讀課文和複習文體知識的基礎上,較快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抓住對題目、重點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結構特點。

3.藉助文中的關鍵詞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4.瞭解科學知識,發揚科學精神,反對"數字"迷信。

5.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總分結構;舉例子和擬人化的説明方法;明確、豐富而生動的語言。

學習側重點

1.對題目的分析;對重點段的分析;對三部分中心句(兼有過渡作用)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特點。

2.文章體現出的科學精神。

3.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解説:本文在思想上體現出強烈的科學精神,並具有較強烈的現實意義。具體為:1.科學源於生活實踐的需要,科學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2.要敢於創造,要有不斷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精神;3.反對現代"數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現象。)

在藝術上,該文亦有獨到之處:1.結構清晰嚴密:①採取總分式;②全文分四部分,第1段是"綱";③第2、3、4部分開頭的句子均為該部分的中心句,概述了該部分的內容,且起到上下過渡的作用。2.擬人化和舉例子的説明方法。把"數字"當作生命體來解説,從"身世、情趣、遺憾"三個方面,使解説顯得親切、易懂。在説明中舉了大量的例子,使不易瞭解的古代數字知識變得通俗好懂。3.語言準確、豐富而生動,充分顯示了科普小品的藝術特色,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

基於這些特點,我們安排了上述的"自讀要求"和"學習側重點"。)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學習"自讀提示",瞭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

②快速閲讀課文一遍,瞭解文章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主要內容,並且計時。

③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閲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並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①解釋課題《數字雜説》,瞭解"雜説"的含義。

②分析第一部分。

熟讀(三遍以上);把該段分成兩層;畫出全文的關鍵詞:"數字的身世。遺憾";批註該段:總説,全文的綱。

③依據數字的"身世、情趣、遺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後的課文劃分為三部分。

④精讀第二部分。

a.將課文讀一遍。

b.依據該部分內容,設計"數字的發展過程"圖表,項目有時間、地點、創造者、稱謂、主要表現形式和評價等六項,並完成填表任務,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詞句。

c.研究第9自然段的語言,體會説明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一是指出詞的含義,二是分析它是否可以省略或被置換。這些詞語依次是:廣泛、迄今、尚、獨特而悠久、很可能、隔位字、又、大同小異。

⑤精讀第三部分。

a.將課文朗讀一遍,再默讀一遍。

b."數字的情趣"表現在哪兩方面?畫出有關句子。

c.研究句子:"此處聊舉以五行和五方與十個數字相對,巧妙地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舊聯一則,以為助興。"指出它的主謂賓,解釋"聊舉、五行、五方、以為助興"等詞。

d.體會説明文中舉例子的好處。

⑥精讀第四部分。

a.將課文默讀一遍,再朗讀一遍。

b.畫出該部分的中心句。

c.查詞典,弄清"占星術"的意思,由此推出"佔數術"一詞的意思。

d.熟讀最後一段,舉出"佔數術"的兩個新例子,並加以批判。

⑦小結遷移。

a.簡要概括全文各部分的內容要點,寫在筆記本上。

b.完成後面的練習題。

c.寫一篇學習心得,內容可包括以下一項或數項內容:①數字發展過程給我的啟示;②總分式的説明結構有何好處;③科普小品的語言特色;④列出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各五個。

(解説:上述自讀程序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體與部分、面與點不斷交錯結合的過程,符合認識規律,而且突出主攻方向,可收到很好效益。)

【自讀點撥】

1.背景説明

課文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夢天集》,可見時代感較鮮明。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普及科學知識和強化科學精神是強國大計。本課講科學反迷信,批判了"佔數術",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2.總體把握

①課題《數字雜説》中的"雜",原意為"多種多樣",此處可理解為"幾方面"。課文正是從三方面來説明的,正好對應。

②結構上的總體把握詳見前面"自讀導言"中的"解説"部分,不再重複。

③第二部分的中心句為:"數字的發展走過了漫長的路程。"第三部分的中心句為:"數字之妙遠遠不侷限於數字王國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於記憶,便利交談。......更何況它在文化生活中還給人以無窮的樂趣。"第四部分的中心句為:"然而,數字卻也有自己的苦惱,本來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總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3.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課文的結構方式;大量使用成語;科學精神的體現。

②難點:對古代各種記數法的理解;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佔數術",即通過數字來推斷吉凶的方法。

(解説:本處點撥主要針對"自讀程序"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而發。)

【自讀思考】

1.把課題換成《數字趣談》或《數字解説》,行不行?為什麼?

2.把課文第1段放到最後,行不行?為什麼?

3.把課文第1段中數字的"身世、情趣、遺憾"分別換成"歷史、趣味、不足"三個詞,行不行?為什麼?

4.用課文中的成語造句。

5.模仿課文最後一段的句式,以《少數人不講公共衞生》為題,寫一段話。

6.若要寫一篇科普小品《月亮雜説》,請列出寫作提綱,並寫出第1段。

7.依據第二部分內容,填寫下表。

數字的發展過程

時間 地點 創造者 稱謂 主要內容 評價

數字的發展過程 時間  地點  創造者  稱謂  主要內容  評價

參考答案:

1.換成《數字趣談》也可,切合文意。換成《數字解説》欠妥,學術化了。

2.不行。因為本文知識性強,內容繁多,開頭不加以概括,讀起來難以把握內容。

3.不行。那樣就枯燥乏味了。現用擬人手法,更符合科普小品的特色。

4、5、6.(略)

7.所填入的答案依次是:第一排:4000年前--地中海東岸--腓尼基人--字母表--用字母代替數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然而不方便。第二排: 2000年前--地中海周圍及歐亞非三洲--古羅馬人--羅馬記數法--羅馬數字。第三排:2000多年前--印度--印度人--阿拉伯數字--1、2、3、......、0--非常方便,傳遍全世界。第四排:7000-5000年前--河南(半坡)--中國人--中國數字--一、二、......十,百,千--獨特而悠久。

國中語文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主旨,體會文章對於殘酷戰爭的控訴。

2、領會這篇微型小説蓄勢和鋪墊的特點,體會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重點: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話題,創設情境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戰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二、探究標題,想象暢談

戰爭是統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爭的陰霾下,處於戰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

在未細讀文章之前,學生憑藉着已讀過的文章或看過的影片可能對戰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可以請學生自由發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戰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後展開對文章的閲讀。

三、初讀課文,把握情節

可讓學生簡要複述。

四、深入文本,層層剖析

1、兩個小姑娘“不加思慮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來”説明了什麼?

2、老兵所説的“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往瘋人院啊”,“他們的母親”如果改為“她”好不好?

3、第一節最後一句“一個老頭狠狠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裏平靜了”和全文最後一句“車廂裏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兩個“靜”在內涵上有什麼區別?

參考:1、説明了小姑娘的缺乏關懷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淺。

2、“他們的母親”揭示了老婦人和陣亡兒子之間的關係,用“他們的母親”的稱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兒子的極端痛楚顯露無遺。

3、第一處“靜”只是基於老人眼光的威懾力,是外在的。全文結尾處的“靜”是懾入人心的震驚和痛,是內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題,品味主旨

文章敍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這場戰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於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爭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後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後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説的巨大痛苦……這是戰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於戰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

六、感受技法

這篇小説是怎樣表現戰爭災難這一主題的?鼓勵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自主批註,組內交流研討。

教師點撥,可以從情節的設置、人物的刻畫等方面入手探討。

小説的結尾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勢和鋪墊,結尾時老兵滿含血淚的控訴才更顯沉重。請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鋪墊呢?

例如一開始老婦人讓人不能捉摸的數數“一、二、三”,一直到小説結尾處由老兵説出她是因兒子相繼死去而變瘋的瘋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個兒子的數字。還例如一開始小姑娘們的嗤笑,當老兵説出真相後車廂裏的一片寂靜。

七、佈置作業

以反映戰爭為主題,根據你已讀過的詩詞或看過的電影,寫一篇小小的讀(觀)後感。

國中語文優秀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文章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

2.掌握課文中狼的陰險狡詐和屠户的機智勇敢的鬥爭精神及課文闡明的道理。

3、積累文言詞彙。

過程與方法:

1、朗讀

2.品讀

3.討論點拔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狼貪婪、兇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對於狼一樣的害人蟲必須識破它的假象,堅決鬥爭,去爭取勝利。

2.同社會中假、醜、惡等陰暗面作鬥爭。

教學難點:

1、通過曲折離奇的故事敍述瞭解狼的本性與人類的智慧

2.認識狼貪婪、兇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對於狼一樣的害人蟲必須識破它的假象,堅決鬥爭,去爭取勝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朗讀:能準確、流暢、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複述並達到背誦全文。

2、識記:解釋課文中的重點實詞,識記、積累。

3、理解:把握課文“遇狼”“懼狼”“御狼”“殺狼”四個情節,以及狼和人在較量中

的不同表現。

4、探究:人狼搏鬥主客觀因素及課文寓意,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5、拓展:

學生課前準備:

1、蒐集作家作品資料。

2、依據註釋熟讀課文 ,理解文意,畫出疑問。

3、收集有關“狼”字的成語。

教學思路:新課改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性,在教學中屏棄對課文機械式的分割,特別對於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獨句串通很容易讓學生感其無味,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情節曲折,我們不能因為出於“夯實基礎”的需要,而一味的進行字、詞、句的教學,應該充分發揮情節引人的優勢,賦予教學過程以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首先,設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聽讀——講故事——朗讀——自讀——個別朗讀)形象的朗讀,瞭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大局地感知課文,這個作為重點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落實小局的字詞,學生在知道情節的基礎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詞的把握就不是純死記硬背的難關。最後,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課文的內涵,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同時培養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大家知道關於狼的成語嗎?(狼心狗肺、狼吞虎嚥、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狽為奸)

從這些成語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們心目中都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貪婪、陰險、狡詐

狼的出現,是動物版圖上最奇妙的一筆,兇殘是自然界賦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兇殘之中,又滲透着智慧的成份,這就使它成為人們比對其他猛獸更感興趣的話題。古今中外,有關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也要來欣賞記錄在以談狐説鬼著稱的《聊齋志異》中記錄的一個關於狼的故事……

2、蒲松齡及《聊齋志異》(以提問方式出現)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聊齋志異》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郭沫若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預習過課文的同學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講講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呢?(生講、再點評)

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讀,下面老師先請同學來試讀一下,看看同學們預習的成果如何。

1、指定個別學生(最好是程度較低者)朗讀,以便發現學生的疑難之處,使講解更有針對性。

2、其他生點評,師總結。

3、注意正音,糾正節奏停頓的錯誤。

我們讀文言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讀準字音,這個的生字比較多,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生齊讀)

4、教師範讀,學生細聽,聽時注意:聽清節奏、體會感情。

朗讀注意事項: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讀得平緩;次句才是情節開端,略帶緊張語調;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試探阻狼綴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説效果,無妨讀得平緩些。至“骨已盡矣”,則頓呈緊張,並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這是情節發生轉折之處,再改用比較平緩的語調讀——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動狀態轉入半主動狀態,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製造懸念,可用設疑語氣輕聲調——其實是為高潮蓄勢。“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節奏,至“亦斃之”止。末兩句是結局,頗有喜劇色調,可讀得輕鬆些。

讀後學生點評。

三、自主學習、疏通文義。

大家想和老師來個比賽嗎?先別急,成功只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讀文言文最高的要求就是讀出感情,為什麼剛才我們同學讀的時候感情讀得不到位呢,就是我們對課文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下面我們大家進行自主學習,利用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待會兒我們請幾位同學來當堂將課文翻譯一下。

翻譯的要求——信、達、雅

要點補充:

1、“途中兩狼”,按現代口語應當説,半路上碰到兩隻狼。

2、“綴”,這裏要引申為緊跟

3、“投以骨”,把骨頭扔給它。現在也説“報之以笑”(拿笑來回答別人)。

4、“並驅”,今語有“並駕齊驅”,“並”,亦齊(一起)也。

5、“恐前後受其敵”中“敵”字名詞作動詞,脅迫、攻擊的意思;“顧”,轉頭。屠户回頭則見狼,當是轉頭看兩側。

6、“苫蔽”,由兩個近義詞組成的雙音詞,遮蓋之意。

7 、“奔倚”,表現兩個動作:跑過去,把背靠着。

8、“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鬆,此處用引申義。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勢如犬。今語,開會時排入場叫“魚貫而入”, “狼吞虎嚥”,皆屬這種用法。

11、“一狼洞其中”的“洞”字名詞作動詞,意為打洞。

12、“隧入”,從隧道入。

13、“意暇甚”“意將隧入”中的兩個“意”字,含義不同(前者指神情,後者指內心盤算。)

13、“蓋以誘敵”,原來是想麻痺對方。

注意重點句的翻譯:“後狼止而前狼又至”、“恐前後受其敵”、“其一犬坐於前”

我們對整篇文章的意思已經有了大概的瞭解,下面請大家放開喉嚨大聲地讀課文,並把生字詞在課文中注好音,同時注意語句的停頓。

出示自讀要求:在做到不掉字、不換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的情況下要讀出輕重、讀出快慢、讀出抑揚。

生自由讀。

個別生讀,其他生點評。

注意停頓的句子:(1)後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於前 (3)而兩狼之並驅/如故(4)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四、創新閲讀,評讀故事

這篇課文用181個字寫了一段波瀾起伏的人與狼生死搏鬥的故事,我們試着從屠夫的角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各段內容……

屠户:(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在這個過程中屠户的心理是怎樣的?請從文中找出關鍵的詞語

表明屠户心理的詞語:懼狼——“俱”、“投以骨”、“復投之”——表明屠户害怕及僥倖的心理;

御狼——“窘”、“恐”——表明處境危急;

——“顧”、“奔倚”、“馳”“持”——屠户丟掉幻想準備抵抗的決心和行動,也表明了他的機智;

斃狼——“暴起”、“劈”、“轉視”、“斷”等表明了屠户的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

屠户從遇狼到斃狼這個過程雖然最終時有驚無險,但也讓我們着實為屠户捏了一把汗,那我們也來充當一下屠户,讓那驚險的一幕再次生動地呈現出來,下面給我們各個大組的同學展開豐富的想象,從文中自選一段,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一下屠户當時的心理。

五、合作思考:

1、這篇文章中的人和狼都怎樣的特點呢?

人——機智、勇敢、果斷

狼——狡黠

2、文中最後一段起什麼作用?(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它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益的啟示?對待像狼一樣的人你應該怎麼辦?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正義就能戰勝邪惡,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壞人、惡勢力和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應該像屠户一樣,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一定能戰勝阻礙你前進的一切,最終取得勝利!

六、讀出情境,整體欣賞

請生再次有感情地讀課文。

國中語文優秀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1)積累重要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積累語言,揣摩語言

2、能力培養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提高閲讀能力特別是品味鑑賞語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4)夾敍夾議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藴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1)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2)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設備

2、音像資料:歌曲《致愛麗絲》《常回家看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環節:

1、朗讀課文,自己查字典,解決字的讀音,找出課下注釋中沒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詞,整理在筆記本上,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字詞整理情況。

2、朗讀課文,感受親情的和暖。用一句話説説你讀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討環節:

課堂導入:

記得周國平説過,家,是一隻船,是避風的港灣,是遊子心中永遠的岸。家庭中,正因為有了父母堅強的臂灣,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噓寒問暖,我們才感受到無盡的温情與和暖。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再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天,去共享親情的無限。

(一)初讀入情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

閲讀提示:(1)播放樂曲《致愛麗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家庭的親和力。

(2)思考:課文向我們講了何事?何人?何景?(2)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2)師生明確:“和美”的家庭。

(二)研讀入境合作研討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題目: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什麼?(小組口頭表達)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説了算?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麼做?(班上書面交流)

2、研讀要求:

(1)小組內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2)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師生明確:

(1)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樑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條綴接而成的。

(3)家和萬事興

(三)美讀入理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敍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賞析本文語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歡文章哪幾個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2)師生明確: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3)集體朗讀,注意讀出初春的生機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讀品味

(3)學生簡談文中寫景的作用。(點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對生命的禮讚,同時渲染一種和諧而充滿生機的氛圍。)

(四)賞讀入心學習技巧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有些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請學生猜老師喜歡的原因?

2、反饋: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輔之以跟讀,評價。

5、師生一齊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師生明確:以小見大,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