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87K

國小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案(精品多篇)

《一去二三裏》教案 篇一

課文

一去二三裏又名山村詠懷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裏,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_九十枝花。

作者簡介: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字堯夫,諡康節,先為范陽人,後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後人稱他為百源先生。屢授官不赴。後居洛陽,與司馬光等人從遊甚密。

根據《易經》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摻雜道教思想,虛構了宇宙構造圖式和學説體系,成為他的象數之學也叫先天學。傳説他的卜術很準。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

“去”是從這裏走出去的意思。

“裏”是我國原用的長度單位,一里等於五百米。

拓展知識: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數學運算,如果運用一至十這十個數來寫詩,一定妙趣橫生,別樣美。如果數學問題也用詩歌形式來表述,也-定是生動活潑,幽默有趣。數學詩語言優美,形式新穎,它不僅可以打開人們思維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學到某些數學知識。

【分析學生】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着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着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裏”、“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美的畫面。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個數數比賽,從1到10看誰數得準。

[設計意圖:瞭解十個數字的發音情況,重在發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字字樣]

這裏有十個籃球,[圖片出示的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使球上的數字和他們身上的號碼相符合?

[設計意圖:建立數字與漢字的聯繫,瞭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裏,知道他是怎麼寫的嗎?

(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範讀,學生聽,説説老師在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二)瞭解詩意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

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着炊煙的村子。

(2)村裏有四五户人家,還冒着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繫,並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裏”時,指圖的學生該怎麼指,即“一去二三裏”該怎麼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裏”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並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三)配樂誦讀全詩

1、給詩加上題目,並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並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麼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這節課我們來寫三個字(出示“一、二、三”),這三個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1、都是由“橫”組成的。

指導寫好“一”(頓一頓,橫過去,再頓一頓,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觀察“二”字的兩橫有什麼不一樣。

3、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並與“二”中兩橫間的距離作比較,得出結論:三橫之間要稍靠緊些。

4、你是怎麼記住這三個字的?

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師自言自語)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生髮現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裏面有個人就鬧了這麼個笑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想聽嗎?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

教學反思

課文是一首古詩,讀來琅琅上口,富有兒童情趣。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靜美麗的鄉村田野畫面。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具體表現在:

一、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根據一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上課伊始我就出示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插圖的景物,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憑藉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説説看到這麼美的景物,你想説些什麼?學生髮言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誦讀課文,理解字義

朗讀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然後我再範讀,讓學生模仿老師邊讀邊想像,學生讀完後,我就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始終保持朗讀的熱情和渴望。最後又很自然地引導到學習生字上。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朗讀與圖片結合起來理解古詩,讓學生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認識筆畫,指導寫字

寫字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學習寫字。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和教給學生認識筆畫名稱,接着指導學生書寫“一、二、三”三個字。我是這樣教學生寫字的: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佔位——教師範寫,學生觀看——學生書空、描紅——學生練寫,教師巡視適時指導。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第一次寫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國小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案 篇二

一、教學要求: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一種筆畫一。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辨認八、入;九、幾。

三、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插圖(-)的課件,梨樹貼圖,與本課數字有關的圖片若干。

四、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六個複韻母、五個整體認讀音節和三個三拼音節。

2.激趣導人:開學到現在,小朋友們在拼音工國裏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了不少漢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説話。

2.揭示課題: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説的就是這幅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二里。

3.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你是怎麼認識這幾個字的?

4.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裏。

三、圖文結合,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

2.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一步説圖上小朋友看到了什麼,並在圖上找出煙村、亭台、花。

3.教師放慢語速範讀,學生輕聲跟讀(兩遍)。

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裏,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

3.讀一讀。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變序抽取12張生字卡(不帶拼音),開火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國小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美的畫面。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願意把自己拼的圖告訴大家,並能説出自己用圖片拼成了什麼,是怎樣拼成的。

教學難點:

學生能清楚地説出自己所拼的圖畫,並能對別人的圖畫進行評價和交流。

ppt課件。

大小、形狀不同的彩色紙片、剪刀、膠水、白卡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個數數比賽,從1到10看誰數得準。

[設計意圖:瞭解十個數字的發音情況,重在發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字字樣]

這裏有十個籃球,[圖片出示的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使球上的數字和他們身上的號碼相符合?

[設計意圖:建立數字與漢字的聯繫,瞭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裏,知道他是怎麼寫的嗎?

(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麼變化。

[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範讀,學生聽,説説老師在每句詩的什麼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並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二)瞭解詩意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彷彿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

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着炊煙的村子;

(2)村裏有四五户人家,還冒着炊煙。並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繫,並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裏”時,指圖的學生該怎麼指,即“一去二三裏”該怎麼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裏”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並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三)配樂誦讀全詩

1、給詩加上題目,並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並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麼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並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這節課我們來寫三個字(出示“一、二、三”),這三個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1、都是由“橫”組成的。

指導寫好“一”(頓一頓,橫過去,再頓一頓,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觀察“二”字的兩橫有什麼不一樣。

3、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並與“二”中兩橫間的距離作比較,得出結論:三橫之間要稍靠緊些。

4、你是怎麼記住這三個字的?

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師自言自語)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生髮現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裏面有個人就鬧了這麼個笑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想聽嗎?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並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