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國小生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1W

三年級國小生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讀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夠結合上下文説説老山羊住進醫院後情感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態度情感價值觀

使學生產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能夠結合上下文説説老山羊住進醫院後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有哪位同學住過醫院,談談你住院時的感受。

2、師:住院確實不是一件好事。誰也不願意住院。一隻老山羊因為有病,很不情願地住進了醫院,可是後來他卻讚不絕口了。大家想知道為什麼嗎?讀了32課,你就會知道的。

3、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自由讀課文,試着讀準字音。

提示:看看誰來考你了?

2、看投影認讀生字並試着組詞

引導:把課文再讀一遍,看看誰能讀通順、流利。

3、試着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4、你認為哪一段不好讀,請同學教教你。

自己指名請同學教難讀句子。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你再讀課文,想一想:老山羊剛住進音樂醫院時是什麼態度?後來又是什麼態度?劃出有關句子。

2、彙報。

老師板書

很不情願讚不絕口

3、請你再認真地默讀課文,結合上下文想一想:老山羊剛住進醫院時“很不情願”,後來又為什麼“讚不絕口”呢?

4、提示:自己想好後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5、彙報交流:老山羊剛住進醫院時“很不情願”,後來又為什麼“讚不絕口”呢?

彙報交流。

(1)百靈鳥護士態度好;

(2)只聽音樂,沒有痛苦;

(3)療效好;

(4)百靈鳥讓老山羊明白了音樂在醫學上具有輔助療效的道理。

6、分角色朗讀全文。小組朗讀後班內展示。

四、作業。

摘抄或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傑出、一截、燃燒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生字字形易錯: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點句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範讀課文,解題釋意

當我們還沉醉在日出的偉大奇觀的時候,如詩如畫的夕照又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繪出來!

2.板書課題

提問:《海上日出》是什麼類型課文?這篇課文呢?看到題目你能想到什麼?

(《海上日出》是寫景課文,這篇也是。從題目可以知道是描寫夕陽的景象。)

3.範讀課文(配樂)

(二)按預習要求預習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請學生先講學會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錯,應注意,哪些字音應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ì

2.輕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傑作:超過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矯健:強壯而有力。

絕紗:美好的。

宛然:彷彿,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寫了夕陽的哪些景色,引導學生再次讀書。

第一部分(1—2)寫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部分(3—7)具體描寫夕照的美麗景色

第三部分(8)寫夕照消失。

(四)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夕陽的句子,提問:為什麼説是“迷人的夕照”“如詩的夕照”呢?

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指名讀前2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兩自然段寫了什麼?與下文有什麼樣關係?(寫了觀察夕照的時間和地點,引出下文“如詩”的景色)

(2)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看看夕照“迷人”在哪裏“如詩”在哪裏。

(五)聽寫詞語。

欣賞、傑作、紅潤、晶瑩、絕妙、宛然、波光粼粼、矯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2.理解句子含義

3.學習按照事物發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1.選取你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説説你讀懂了哪些地方,並把你喜歡的句子畫出來,並畫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滲透讀書方法的學習

想想,平時讀書時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樣做的?

(1)先理解重點詞語再理解難句。

(2)查閲資料理解難句

(3)結合時代背景理解難句

(4)通過多讀書展開想像理解難句

(5)我們上課書學的用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方法來理解句子

指名讀課後練習2(課文中把夕陽都比作了什麼…本站 …,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再抄下來)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拿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決。

3.重點理解

(1)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着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了。

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房頂是磚瓦時,陽光射在上面是什麼景象,這樣不難理解這句話。(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齊地鋪在房頂上,陽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躍。這句話描述的畫面是靜態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動感了。畫面生動活潑)

(2)這會兒,太陽的臉上開始泛出微紅;輕輕的,如紗一般。

讀出自己的體會(“輕輕的”和“如紗一般”都是寫太陽泛出的紅色很淡和“微紅”中的“微”相對)讀出輕、柔語氣。

(3)光帶着收穫的喜悦從“石榴”裏溢了出來,映着鑽天楊矯健的身影,在天際形成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這幅工筆畫什麼樣的,然後畫出來。

(收穫的喜悦是對“熟透”的石榴來説的,又圓又紅的太陽掛在楊樹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鑽天楊筆直的樹幹和枝杈上,顯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在天盡頭形成畫面,引起人無限的遐想,)引導學生想像,並試着畫出來。

(4)指名讀第7,8自然段,畫出給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

②我知道此時它已經到地球的那一面,又為那裏的人們帶來一個美麗的黎明。

提問:為什麼給你印象深

引導學生:太陽即將落山,從“漸漸”“漫了過來”“幾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將來臨,而從“宛然一團燃燒的烈火”又看出太陽不屈不撓的抗爭,從而作者激動和感慨。第②句寫出作者明白太陽此刻落山又為地球另一面的人們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儘管留戀,但還是讚美它給人們帶來光明、温暖。指導朗讀:讀出作者激動的心情。

四、指導背誦

1.讀背交叉

2.抓重點詞語,把要背的內容串連起來

3.先部分後整體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式在熟讀課文基礎上進行背誦。

五、討論課後題3

讀了《海上日出》和《夕陽》,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學生領悟兩篇課文,比較課文)

附:板書設計

夕照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學生:國小學科:語文

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這兩首詩,能背誦更好。

2、通過讀註釋,能大體瞭解詩意。

3、教師準備春景電子圖片。

二、教學課題

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詩畫交融”的特點,要引導學生在腦中想象出詩中描繪的景色。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粧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收錄《詠柳》《春日》兩首描寫讚美春光的古詩,《詠柳》作者賀知章,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辭。《春日》作者朱熹,這是一首春遊詩,描繪了一幅萬紫千紅的春景圖。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2、理解並能運用比喻修辭,體會比喻修辭的生動。

教學難點:以詩句中絢麗的色彩為媒介,在腦中想象出每句詩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情畫意。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相結合,以誦讀法為主。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春天是美麗的,許多詩人都在讚美春天,你們知道哪些描繪春天的詩?找學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背誦中追問:春天是什麼顏色?春天是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紅的花、綠的葉、藍的天、白的雲,淺黃、嫩綠,鵝黃??

今天我們再來學兩首描寫春天的新詩,大家已經預習了,已經背下來的學生來背誦。感知詩人賀知章、朱熹筆下的春天呈現出的色彩。

(二)、初讀感知

1、背誦的同學注意停頓,糾正字音。

詠柳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多找學生反覆讀,讀至抑揚頓挫。在誦讀中識字,自己畫出生字,在誦讀中識字。

就不認識的字和讀不準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講解:分析字形重點識記:“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讚美的意思。

“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

“絛”,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裏面是衣字,比較“載”、“栽”;

“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粧”,梳粧,女人愛梳粧,右邊是女字旁。

指導寫字時,注意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結構,再動筆寫。教師重點提醒:“裁”是半包圍結構,裏面“衣”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精讀分析《詠柳》

1、自由讀,指名一個一個讀,將詩的韻律讀到位。

2、請你再看看註釋,邊讀邊想象。

“碧玉粧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裏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粧”,打扮。“一樹”,滿樹,“一”字這裏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這裏運用了比喻修辭,想象碧玉一般的樹葉。參照百度圖片:“萬條垂下綠絲絛”:“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絛”,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在頭腦中想象千萬條垂柳的情景。百度搜索圖片地址:

“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詩中指的是:裁剪細葉。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把春風比作善於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動。

學生讀,心裏想象着每一幅圖畫,有感情的自讀、同桌互讀、點名讀。至能有感情有節奏的背誦。

(四)、精讀分析《春日》

我們學習的《詠柳》顏色是是春天柳樹的碧綠,下面我們再讀一下另一手描繪春天的詩。

1、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遊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於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併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後安葬處的近旁。“濱”,水邊。

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裏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裏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2)、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詩人,在風清日朗的日子裏,到河邊去看春景,想一想,“無邊光景一時新”都會有哪些景物?

根據學生回答點評,如説花草,可問什麼樣的花草,讓學生想諸如“奼紫嫣紅”之類的形容詞。再齊讀詩,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參考百度搜索圖片:

(3)、“等閒識得東風面”:“等閒”,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

“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鬥豔的景色。“總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奼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也就是説,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詩人看到的奼紫嫣紅都有什麼呢?

(4)、《詠柳》中我們知道是誰把柳樹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風)那《春日》這首詩中又是誰帶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答:東風,即春風)

(五)、同樣是春風送來的春天,討論一下這兩首詩描繪的春天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小組討論,教師總結。

不同之處:景物不同,顏色不同??

相同之處: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都像一幅畫??

(六)、小結:春天是五彩繽紛的,你們也拿起你們手中的筆,學着詩人,描繪一下你們眼中的春天吧!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4、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度,查找有關資料驗證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

二、教學時間:兩教時

三、教學準備:

1、認真朗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圈圈劃劃,藉助詞典理解。

2、瞭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四、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1、展示蜻蜓飛舞的畫面,師導入

2、師:同學們,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靈是誰呢?(板書:蜻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這些小蜻蜓。(可愛的,美麗的)你們喜歡嗎?對呀,有個孩子叫翠貞,她就抓到了這樣一隻小蜻蜓,喜愛極了,愛不釋手,但最後卻把小蜻蜓放了。(板書:放飛蜻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入課文。

3、揭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學思考: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劃劃圈圈。

(2)文中共有幾個自然段,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語陶行知慈愛七嘴八舌搶着説蒼蠅蚊子飢餓結構複雜翠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撫摸保持入神成千上萬一撅一撅

(2)指名學生讀,正音前鼻音:貞蚊後鼻音:埂衡蠅搶翹舌音:舌多種形式練讀、鞏固

(3)質疑,有哪些詞你不理解,討論後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蟲。一撅一撅---一翹一翹的(動作演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爭着發表自己意見。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請了解的學生説説,教師小結)。

(4)工有11個自然段

(5)講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和孩子們(談蜻蜓),使他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蜻蜓)的故事。

(6)按“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的順序寫(板書)

三、學習課文第一、三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陶行知見到了怎樣的情景?(“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區別“一個”和“一羣”

2、齊讀第一段

3、指名讀第三段思考:這羣孩子捉了幾隻蜻蜓?這隻蜻蜓當時在誰的手裏?只有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嗎?(“紛紛”一詞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放了它,放了它”,連喊了兩次,表現出了孩子怎樣的心情?(趕快放飛蜻蜓,迫不及待地心情)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四、激起懸念師:翠貞他們一羣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隻蜻蜓,為什麼最後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迫不及待(指板書的課題)蜻蜓“放飛”掉(彩色粉筆加着重號)?陶行知究竟是怎樣和孩子們談蜻蜓的呢?我們將在下節課繼續討論。

四、複習生字,指導書寫

1、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用哪些好辦法記住它)蚊蠅(“蟲”字旁,皆屬昆蟲)餓(因為缺食,用“飠”字旁)槍搶(比較後記憶,搶時要用手)夏復(比較後記憶)舌(中間一橫在橫中線)慈(字要寫得緊湊,兩個“幺”字靠攏)

2、完成習字冊

五、課後作業:繼續認真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知

1、出示詞語(多種形式朗讀,鞏固)陶行知慈愛七嘴八舌搶着説蒼蠅蚊子飢餓結構複雜翠貞田埂孑孓掌握平衡撫摸保持入神成千上萬一撅一撅2、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脈絡(結合板書)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3、談話導入,學習新課陶行知究竟是怎樣和孩子們談蜻蜓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的第二段。

二、學習第二段自主研究性學習(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開展)

(一)自由朗讀第二段

(二)討論:★孩子們為什麼樂意放飛蜻蜓?陶行知怎樣和孩子們談蜻蜓的?(怎麼説,怎麼做,找到句子讀一讀,理解)

1、他停下腳步,慈愛地撫摸着翠貞的小辮子問:“翠貞,你知道蜻蜓吃什麼嗎?”(談話的態度和藹可親,做一做動作,指導朗讀並體會)

2、陶先生説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説:“還是翠貞説得對。蒼蠅、蚊子、水利的孑孓,它都吃。你們説蜻蜓是不是我們的好朋友?”(先生不拿架子,尊重孩子。“拉着孩子們坐在田埂上”,表揚翠貞説得對,徵求意見。)

3、陶行知從翠貞手裏取過蜻蜓,高高舉起,小心地翻過去,介紹蜻蜓的身體構造,用商量的口吻説:“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先生富有耐心,講究民主,仔細講解)★孩子們聽了陶行知先生的談話,對蜻蜓瞭解了嗎?又是怎麼説,怎麼做的?知道蜻蜓是益蟲,會吃掉蒼蠅、蚊子、孑孓等害蟲。瞭解了蜻蜓的身體構造,尾巴能保持平衡、調整方向、飢餓的時候吃掉自己的尾巴,尾巴回再生。眼睛是複眼,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練讀孩子們説的話,學生交流,教師作適當補充)

(三)討論後交流

(四)教師小結

(五)分角色朗讀第二段三、理解深入,再次朗讀第三段

1、師: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話,孩子們樂意把蜻蜓放飛嗎?

2、引讀第三段,孩子們入神地聽着……(自己加上動作)

3、想象説話:孩子們目送着蜻蜓展翅飛翔,回怎麼説?小蜻蜓又會説什麼呢?(自由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

五、總結全文

六、課外作業

1、完成練習冊

2、把你瞭解帶的蜻蜓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

3、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查閲相關資料驗證。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並從中初步學會抓重點詞句讀懂一段話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説説第1自然段寫了什麼

(二)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默讀第2自然段。

1、想想:這一段共寫了幾句話?每句話講什麼?這幾句話都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2、討論上述問題。

這一段共5句話。第1-3句具體介紹趙州橋的設計特點:第4句寫這種設計的作用;第5句點明瞭為什麼説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這一段是圍繞第5句話寫的。

3、重點理解句子(用投影儀展示)

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壞,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1)學生研究這個句子,質疑。如:

①“這種設計“指怎樣的設計?

②“這種設計”有什麼作用?

③“創舉”是什麼意思?

④為什麼説“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2)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認真讀課文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4、這一段突出了趙州橋的什麼特點?(雄偉、堅固)

5、總結學法:抓住重點詞句讀懂一段話。

(三)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齊讀第三自然段。

1、運用抓重點句讀懂一段話的方法,找一找:這一段主要是圍繞哪一句寫的?這是什麼句,起什麼作用?(從全文看,這是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這一過渡句中,知道這一段是講趙州橋的美觀;從一段話來看,是概括句;從句子關係分析,是遞進關係的句子。)

2、出示“不但。.。而且。.。“練習説話。

3、用“﹏﹏“劃出寫趙州橋美觀的句子。(重點理解”有的。.。有的。.。還有的。.。所有的。.。“描寫龍的不同姿態來説明圖案的精美。)

(1)比較下列句子,讀一讀,説説讀後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①有的刻着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裏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着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着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

②在學生充分經歷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四)小結

課文第2、3自然段分別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兩段之間是用過渡句連接起來的。

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授課日期: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列寧由於仔細觀察,善於聯想分析而找到了養蜂人;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培養自己分析、判斷事物的能力。

2、繼續練習一邊默讀一邊想。

3、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逐漸掌握一邊默讀一邊想的閲讀方法。。

教學難點: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具:8號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蜜蜂引路哪裏談天驚訝觀察果然

二、揭示課題。

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三、學習課文。

1、默讀全文,邊讀邊看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一邊默讀一邊想:

①列寧為什麼要找養蜂的人?

②列寧找到養蜂的人了嗎?

③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④各在第幾自然段寫着呢?

(2)默讀第二自然段,説説列寧為什麼要找養蜂的人?

(3)默讀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想:

①列寧在路上發現了什麼?

②他為什麼要仔細觀察?

再默讀課文。想一想:列寧為什麼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門?

四人一組討論:列寧為什麼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門?

自讀這一段的最後一句,邊讀邊想:“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麼?

(4)朗讀第三自然段。

讀後説説: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5)小結:列寧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了養蜂的人。

(6)默讀第四自然段。

讀後回答:養蜂人為什麼驚訝地説?

“驚訝”是什麼意思?

提問:①列寧為什麼説:“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②課題為什麼是“蜜蜂引路”?

3、通讀全文。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閲讀的方法就是:一邊默讀一邊想。

四、鞏固練習。

1、按課文內容填空,再讀一讀。

(1)列寧想找養蜂人()怎樣養蜂,可是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裏,列寧就()去找。

(2)養蜂的人看見列寧,()地説:“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3)列寧笑着説:“我有(),是您的()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2、用“觀察”寫一句話。

①説説觀察的意思。

觀察:仔細察看(事物或現象)。

②練習用觀察説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