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楊禮讚》的精品教案設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3W

《白楊禮讚》的精品教案設計【多篇】

白楊禮讚預習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要點]

簡介作者、時代背景;粗讀,理清全文脈絡;重點講讀第三段。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提問:茅盾是筆名,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他寫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説《子夜》,短篇小説《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已於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黨中央給予他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二、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做好下面的填空練習。

文章一開始就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接下來並不説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寫

景色,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第4自然段承上啟下,又回到了對白楊樹的讚美。第5、6自然段描繪了白楊樹的和,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自然段把白楊樹象徵為,點明瞭主題。最後,第9自然段以斥責,讚美白楊樹收尾。

按照這條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讚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點明瞭文章的主題。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讚美白楊樹。

三、教師讀第一段(第1自然段)後點撥:文章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抒發對白楊樹崇敬、讚美的強烈感情。那麼白楊樹為什麼“實在是不平凡的”呢?為什麼要“讚美白楊樹”呢?文章不馬上回答這個問題,而接着寫了黃土高原的景色。這樣寫的作用何在,我們留在下堂課再研究。

現在請同學們朗讀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邊朗讀邊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形象?下面還具體寫了白楊樹的哪幾部分,各寫

出它們什麼特點,具有什麼深刻涵義?

(2)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性格?下面還用了哪些詞語加以刻畫,具有什麼深刻涵義?

在描繪白楊樹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爭上游”一詞概括了白楊樹形象總的特點,採用的是擬人手法,給白楊樹以人格化。下面分別從幹、枝、葉、皮四方面寫它們的特點。幹,突出它的直;枝,強調它的直而緊靠;葉,寫它的向上;皮,則主要寫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過這些特點的描寫,給人以正直、團結、進取、質樸、力爭上游的印象,涵義十分深刻。

在刻畫白楊樹的性格時,作者用“倔強挺立”總寫它的性格特點,並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險惡的環境中堅強不屈的鬥爭性格。

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透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讚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發了這種感情,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由學生朗讀第5、6自然段,要求讀出感情。

四、佈置課外作業。

朗讀全文,體會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八年級語文上冊《白楊禮讚》教案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五篇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的敍事性散文。五篇課文訴説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閲讀教學,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培養自己的愛心和同情心,從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於1925年寫的一篇紀實性散文,作者另闢蹊徑,選擇“背影”這一特殊的角度來描寫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把父親的背影定格,在樸素的文字藴含深沉的父愛。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深摯的父愛,更重要的是以本文為契機引導學生感悟身邊的親情,抒寫身邊的親情!

學情分析: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而總是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着,他們習慣了被愛,總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不過本文是寫實的,貼近生活,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應該是能夠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邊的親情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在特定的環境下進

行細緻描寫的特點

(3)積累重點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2)細讀文本,理解關鍵的語句所表達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文章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親情

(2)溝通個體體驗,感悟親情,抒寫親情

教學重點:理解融於字裏行間的真摯、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學難點:把握文中對父親背影的細節描寫,體味父子之間濃厚的深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細聆聽,認真體味!

播放歌曲《父親》

(意圖:這首歌的歌詞淺顯、樸實,貼近生活,讓學生在優美、感人的音樂聲中領會父母的愛,從而激情激趣。)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經歷中,父母肯定給與了許許多多的關愛,他們愛得樸實,愛得簡單,也許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飯,也許是一個模糊的背影……

或許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關注,卻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讓我們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摯的父愛!

二、走進文本,走近父愛-免費資源站:

1、速讀課文,找出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主要寫誰?

明確:背影 父親

2、文章以“背影”為題,以“背影”為線索,那麼請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幾次寫到“背影”?比一比,誰最快(小組協作完成)

明確:四次 惦記背影(1)——思念父親—虛寫

刻畫背影(6)——望父買橘—實寫

惜別背影(6)——父子分別—實寫

再現背影(7)——別後懷念—虛寫

第一次, 開篇點題,寫最不能忘記的便是父親的背影

第二次, 着力刻畫望父買橘的背影,這一刻終於體會到了父親深深的愛

第三次, 分別後,目送父親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別背影,惜別父親

第四次, 看到父親的來信,想起了父親的種。種好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再現了父親的背影

1、課文的線索是背影,那麼本文除了寫背影之外,還選取了哪些素材,另外還描寫了什麼?

明確:臨別時的家境

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家境慘淡

描寫慘淡的家境,渲染了一種黯淡,悲涼的氣氛!

2、眾多的背影中,你認為哪一次的背影最讓你感動?為什麼?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並勾畫出你認為最吸引你的詞句。

播放視頻:《背影》

(意圖:大山裏的孩子,或許有許多還從來沒有見過火車,所以不理解父親攀爬月台到底有多不容易,觀看視頻,可以讓大家身臨其境,真切感受到父親的那一份艱難,從而更好地領會父親一言一行中所傳遞出來的父愛。)

明確:

穿着:體現父親沉重而困窘的現狀

動作:“探、穿、攀、縮、傾”等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艱難的卻又非常努力的背影,這是一個愛子情深,近乎固執的背影!

語言:簡單的三句話,是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的體現,樸實平淡的語言中飽含父親那一片愛子深情。

(意圖: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具體分析,學習作者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追問:讀過課文之後我們發現,其實全文對父親的語言描寫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句,你能找出來嗎?品一品這些語言中有怎樣的深意。

明確:五處

第一處(2段):父親本身難過,卻來安慰我,平淡樸實的語言,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第二處(4段):父親當時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的心目中高於一切,擔心兒子路上有什麼閃失,所以猶豫再三,最終決定由自己親自去送。

第三處(6段):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了,兒子勸他可以走了,而父親卻還覺得沒有儘夠新意,看見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但只要兒子受用,他也心甘情願,他還害怕兒子跟出來,忘了行李。

父親事無鉅細,無微不至的關心均源於滿腔的愛子之情!

第四處(6段):關心兒子路途平安,簡單一句只是希望兒子能平安到達!

第五處(6段):擔心兒子行李安全,自己獨自離去,也不奢求兒子送別,只希望兒子一切平安!

父親的字字句句,簡單,明瞭,但無不包含着自己拳拳的愛子之情!

父親深摯的愛子之情,如涓涓細流,浸潤心田;作者的刻畫細緻入微,沒有華麗的辭藻,讓我們在特定的環境下,從父親的一言一行中深深領悟!這種手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三、走近作者,感悟父愛

1、父親的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父愛的偉大,可是作者理解了這一片深切的父愛了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不理解—領悟—感念

不理解:(1)“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

(2) “我再三勸他不必去”

(3)我暗笑他“迂”,認為自己聰明,讓他回去!

等等很多細節的地方都體現我當時對父愛的不理解。

領悟:(1)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2) “我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3) 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4) 父親買橘子時我趕緊去攙了他。

“聰明”反語的手法,突出多年以後我醒悟過來,終於明白了那時父親的愛;我滑落的眼淚,正是我領悟父愛的最好的見證!

串講:文中不止一次寫到我的眼淚,找出來,仔細體味都包含了我怎樣的感情!

第一次:開篇,目睹家中的慘淡家境,想念過世的祖母,想到自己又不能為父分擔憂愁,流下了悲哀難過之淚,我們看到一個非常脆弱的不夠成熟的年輕人形象。

(見父親,睹家境,悲祖母——難過之淚)

第二次:之前不理解父愛,還曾暗笑父親的“迂”“覺得他説話不大漂亮”此次目睹父親買橘的艱辛,才意識到父親是如此的不易,父愛如此的深沉,因而深受感動,不禁淚流滿面。

(望父買橘,理解父愛——感動的淚)

第三次:分別之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之中,格外留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此時留下了感傷、惜別之淚。

(背影遠去,依依惜別——惜別之淚)

第四次:收到父親來信,父親講“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深深觸動了作者的心絃,中國有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此時年近中年的作者,已經真切地理解了父愛,瞬間的情感激盪使作者淚如泉湧,父親的背影於是在作者晶瑩的淚光中永恆定格!

(再現背影,淚光瑩瑩——心酸的淚)

深深的父愛打動了我們,或許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作者對父愛遲到的理解!幾經轉折,作者才明白了父親的那份拳拳的愛子之情,不過“遲到總比不到好” !

四、感悟親情,暢談感受:

今天我們學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被他們父子深情打動的同時,你們

是否對自己身邊的親情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學生聯繫自我實際,暢談心中感悟!

父親的背影,兒子的眼淚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父子之間的深情;你們的故事,你們身邊的點點滴滴也讓我感動不已,讓我們學會感悟親情,理解親人不同的關愛方式,珍惜親情、珍惜關愛!

五、發現關愛,抒寫親情

通過大家剛剛認真的感悟,深情的講述,我們發現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何嘗不是處處充斥着一份份深摯的父愛、母愛,類似“背影”的這種另人感動的瞬間和場景也隨處可見,讓我們提起手中的筆,學學朱自清先生,用我們最樸實的語言,從最細微的點滴着手,記錄下這些讓人感動的瞬間吧!

課後小隨筆:選取身邊的一個小場景,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記錄自己最真實的感動記憶!

白楊禮讚教案 篇三

一、賞形探妙

讀文章題目,明確茅盾禮讚的對象是白楊樹。

出示兩幅圖,請同學判斷下面哪一幅圖是白楊樹?並説説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朗讀課文第五段描寫白楊樹外形的文字,找出語言上的特別之處。

兩次寫到“筆直”;’“絕無”“絕不”;“像是加過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

重複用詞,強化白楊樹的特點。

為了突出白楊樹的這些特點,作者在文中還採用了哪些方法?

欲揚先抑,同類對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後一段

課外拓展:

老舍《濟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綠》、張抗抗《牡丹的拒絕》中的片段

環境襯托:文中第二段

總結:

二、悟神尋徑

茅盾寫此文僅僅是為了讚美白楊樹嗎?

閲讀課文第七段,明確他要禮讚的是北方的農民、保衞家鄉的士兵和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徵手法。

瞭解象徵手法的相關知識(作業本),重點關注:象徵之物和被象徵之物之間必須有某種相似的特點。

那麼作者是怎麼建立起白楊樹和所詠之物之間由此及彼的聯想的呢?

(1)形體特點與精神特性一一對應;

(2)在繪形同時,採用特別語言,(比如“筆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撓”)讓人很容易產生相關精神品質的聯想,完成了象徵手法的建構。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們可以得到解讀象徵手法的基本路徑:

三、聯讀活用

物象特點:地面的生存狀態:個體是孤離;地下的生存狀態:根系相連,團結一致

寫作背景:1940年,抗日戰爭初期,中華民族處於水生火熱之中

對應品性:長期的階級壓迫,使人們過着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長期的奴化統治,使人們的精神萎靡不振。他們似乎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掙扎,似乎彼此孤離着,但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樹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觀。中華民族是有凝聚力的。當遇到壓迫,特別是當民族危亡無情地置於人們面前時,清貧的中華兒女定會團結起來,進行殊死鬥爭的。

主題闡釋:艾青以詩人敏感的心靈感受和鋭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體察到了時代和社會脈搏的動向,意識到了我們偉大民族的覺醒已經到來,那泥土下緊緊糾纏的根鬚,是我們之間的一線血脈!我們沒有丟掉這血脈!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為深愛的祖國而戰鬥到底!

物象特點:一二兩句中白雲隨風飄蕩,舒捲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三四兩句中泉水衝蕩下山,掀起波瀾。

寫作背景:白居易此時任蘇州刺史期間,政務十分繁忙宂雜,“清旦方堆案,黃昏始退公。可憐朝暮景,消在兩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韻》),覺得很不自由

對應品性:一二兩句的白雲清泉對應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懷、閒適的心情;三四兩句對應的是在朝為官,在紛擾的社會推波助瀾。

主題闡釋:全詩表達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擺脱世俗的坦蕩淡泊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