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楊禮讚》説課稿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1W

一、説教材

《白楊禮讚》説課稿

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曾被選入國中語文教材,後來又被一度刪掉。新的部編版國中語文教材再次將其選入,目的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要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白楊禮讚》的創作靈感源自於茅盾在1938年到1940年兩年西北之行的所見所聞所感。當時北方的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抗戰。茅盾從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深受鼓舞。於是在1941年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時候,茅盾創作出了《白楊禮讚》這篇抒情散文。所以,《白楊禮讚》是有歷史意義的,它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北方軍民的“樸質、堅強與力求上進”的民族精神與意志。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懂得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能夠在朗讀中感受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對國家民族的意義。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籌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句式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非常強調情感對人的意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不人的情緒,就素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諦的尋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換是嚴密接洽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干的情感。如上課時,採取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渾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破的雄姿,配樂朗讀,等,以此增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實質是始於情感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本人的感情表白出來,他的目標——不論是有意識仍是無意識的——老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而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誦,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活潑地再現作者的思維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述的景和物、人跟事,所傾訴的情和意,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識。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奇妙,感情濃烈,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禮讚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賞讀句式,品析長短句、反覆句、排比句、反問句逐層擴大的象徵意藴。

三、説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闢,朗讀能力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準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習,朗讀才會有正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實行朗讀訓練。

1、掌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存在很主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藴情感,必需掌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誘學生以作者之心感想熱忱謳歌的感情基調。

2、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當前,還要細心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取得自己的逼真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加強對文章的理解。

3、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個別法則告知學生,讓他們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本事。

4.重點句式反覆朗讀

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琢磨感受,怎麼讀才最可能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枯燥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壯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踴躍融合,發生強烈而深沉的情感反映。

第二步,配樂範讀,激發興致。通過配樂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惟感情,以情豪情。

第三步,課堂發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整節課應以朗讀貫穿始終。《白楊禮讚》的課前預習提示:“這篇課文特別適合朗讀。不妨先瀏覽一遍,瞭解大意,邊讀邊做一些朗讀標記,然後大聲朗讀,讀出文中的激情與豪氣。”確實,《白楊禮讚》就是一篇讚美詩,一篇宣言書。不讀,不慷慨激昂地讀,不動情忘我地讀,就不足以體現《白楊禮讚》特殊的文本價值與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