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楊禮讚》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9W

《白楊禮讚》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白楊禮讚》教學反思 篇一

一、取得的成果:

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比如:讓學生找一找文中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議一議作者從哪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各抒己見説出自己最欣賞的是哪一方面,説出欣賞的理由;想一想白楊樹三不平凡象徵什麼;動手寫一寫今天的白楊又用來象徵什麼人,象徵他們的什麼精神;推薦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説出推薦的理由。以上的教學環節,既抓住了重點,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生不斷的動腦、動口、動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的學習創造性也顯現出來了。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學時,有時一味的拔高教學要求。教學環節的處理缺少由易到難的銜接過程,一股腦的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措手不及。有時學生的問題已經回答的較圓滿,還是沒完沒了要求學生從更深層次去挖掘去理解。種種問題都是需要教者蹲下來,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課文

2、教師自己講得還是比較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限。如林老師所説,如能把找象徵換種表達,當一回柯南找找其中的蛛絲馬跡,也許課堂氛圍會更活躍一些,學生更敢於説。

3、在思政滲透方面,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滲透的也較為有限,講解比較倉促。學生不理解問題,在回答問題上往往找不到重點,啟發引導上存在偏差,在一些講解上過於籠統,可能並不適合5班的學情。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教是為了不教”,如何設計符合學生學情的、目標合適的、有足夠的自學空間的、效果良好的教案學案,新教師對新教材要有不容缺失的新的思考,新的摸索,思政滲透一定要及時。

《白楊禮讚》教學反思 篇二

雖然此次上《白楊禮讚》非常倉促,但還是收穫不少。

首先,確定給學生講什麼是重中之重。學生一眼就能看到的不用講,簡單提點一下,重點是要講出超越學生初感的內容。這就需要老師本身要對教材有專研,能讀出自己獨到的體驗。此外,老師還需要有廣泛的涉獵,能夠找出文章當中最值得講的內容。

其次,思路清晰,銜接自然,過渡語精煉而又富有文采,給人一種如行雲流水之感。要做到這一步相當考究老師自身的底藴。此次上課,思路清晰做得比較到位,但銜接不自然,偶爾還出現了斷片,這和我平時的上課習慣密不可分,以後一定要多多注意。

再者,我一直認為語文除了教給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它其實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那麼,語文課則有表演課的特徵。一篇篇文章,或描繪自然風光,讓人領略大自然的風情萬種;或抒寫人間真情,直抵人心,觸動我們的心靈;或闡發哲理,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給我們的心靈以慰藉……作為語文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融為一體,感染學生的情緒。這就涉及到老師的肢體語言是否表述到位,語音能否調動學生的情感。除此之外,一個語文老師的普通話和粉筆字也是相當重要的。

最後,鑑於以上分析,對自己提出了以下幾點要求:

每天至少練字和普通話各十分鐘,尤其是練字。

要多看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撰寫教學研究,力爭做一個研究型與上課型兼而有之的老師。

每次上完課要寫教學反思,每週進行一個教學總結。

週末和寒暑假的時候多看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藴。

《白楊禮讚》教學反思 篇三

要説曾經教的一篇現代文閲讀,我想説説曾經一次教《白楊禮讚》,主要採用的方式,是逐段的閲讀,逐段的講解,從句到段,層層分析,基本上能分析上的,都關注了,感覺課堂滿滿的,學生的筆記應該是記了一大堆。心想,不管考哪裏,我該教的都教了。現在想想,覺得好笑,這應該就是我們經常説的“授之以魚”,而沒有“授之以漁”吧。有時候語文的教學不是“教了什麼”“教會了什麼”。

如果要我重教,我可能會很偷懶:

1、除了讀還是讀;

2、從題目入手提問,“題目的中心詞是哪個?(禮讚)禮讚是怎樣的一種贊?是什麼讓作者忍不住給這樣高度的讚揚?那是怎樣的白楊?僅是在贊白楊嗎?這是在言怎樣的一份情,表怎麼樣一份意?這是怎麼樣手法呢?”通過圍繞一個“贊”字來串講全文,用時15分鐘,多餘的時間,再讀課文,再讀領會作者創作的意圖,情感等。

3、賞讀背誦你喜歡的句子。也許這樣的方法,不能面面俱到,但保護的學生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也解放老師吧。

《白楊禮讚》教學反思 篇四

《白楊禮讚》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運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去進行整體感知。

一、問題的設計使整體感知一氣呵成

新課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體感知,教師們也因此而嘗試運用各種方式去進行整體感知。但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性的方式。這其中的原因既與這一理論提出的時間短有一定的關係,又與教師的風格和文章體裁內容等密不可分。但是就本文而言,設計有效的主問題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途徑,之所以説比較好,因為問題的設計還是有點請學生入甕之嫌。

“禮讚白楊樹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線索:“不平凡”;“樹的不平凡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使學生走進文本之中,從而在閲讀中體會到作者之所以認為白楊樹不平凡是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精神不平凡,這樣從而完成對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將學生的思維引到對文本後一部分的閲讀之中;然後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寫作手法並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預揚先抑手法的學習效果良好

我還注重了朗讀,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叩住學生的心靈,引起心靈的共鳴。教學時,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朗讀。如:讓學生找一找文中相應的語句,讀讀相關的段落;提出問題,讓學生幾個人一組邊讀邊討論;學生自己練讀,集體朗讀。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給學生的朗讀營造了情感氣氛,而且又變換了朗讀方式,既使學生有新鮮感,又使學生與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產生心靈的'共鳴。

計本環節之前,我並沒有事先設計一個寫作話題。只是因為在剛剛結束的片斷練習中,我也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閲讀積累和生活體驗去寫得,所以再讓學生自由選擇話題學生可能有點疲倦,於是我決定選一個話題,既讓學生快速進入片斷練習,又使學生相互之間有比較。

學生動筆寫得過程中,我穿梭於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探討怎樣在原有的基礎上改的更好,許多同學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中確實有所提高。接下來要做的是,讓學生的這種成功感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學生的發言確實很精彩,教師的點評鑲嵌於其中,讓學生確實有收穫。由此,我想到了其實我們在進行閲讀教學時不應該人為地設置出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來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閲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整體性的閲讀或個性解讀,這樣便於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的空間。

由此我想到了語文教學的兩個問題: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很多時候,一個細節往往能將整個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潮;語文教學相比較其他的任何科目而言,所肩負的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