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國小數學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教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能力目標:藉助掛圖引導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圖中物體的數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國小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到10嗎?

二、探索新知

1、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説一説!

(學生可能説: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説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説完整。)

2、尋找教室裏的數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麼多的數,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

(學生可能會説: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於能説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尋找校園裏的數

師:現在,我們要數一數“可愛的校園”中的數。

4、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在忙什麼啊?你發現什麼呢?

三、課堂總結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睜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麼做?

教學設計方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兩根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

2、仔細觀察圖畫,藉助圖上的事物去理解字詞。

3、瞭解一些昆蟲的名稱,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把字寫端正、勻稱。

教學難點:

瞭解一些昆蟲的名稱,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五分鐘説:

你在草叢、公園或其它地方見過什麼昆蟲嗎?能舉例説説嗎?

二、看圖導

小朋友,請大家看這幅圖:這是什麼地方?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指導説話:在郊外,同學們在採集標本)今天我們就一塊兒到大自然中去採集昆蟲標本,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好嗎?

三、看圖學文,學習部分生字詞

1、出示圖片:星期天,生物小組的同學們為了舉辦一次昆蟲知識競賽,他們決定採集一些昆蟲的標本。你們知道什麼叫標本嗎? 採集之前得先觀察 (出示詞卡:觀察、採集、昆蟲)他們到哪兒去找昆蟲呢? (田野、樹木、花叢)

2、學習生字

(1)教學“集”

讓學生認讀,範讀,開火車讀

(2)教學“蟲”

①草地上有什麼?這些東西又叫什麼?

②出示 ch?ng

蟲 讓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蟲”是獨體字。

③指導書寫

④讓學生用“蟲”口頭組詞,並説一句完整話。

(3)教學“田”

①簡筆畫幫助記憶“田”的字形

②指導書寫

(4)認識“昆”和“野”

認讀、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寫字

1、自己練習説筆順

2、學生書空

3、練習描紅

板書設計: 觀察、採集、昆蟲

田野、樹木、花叢。

教學設計方案 篇三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2、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課文的朗讀,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樂,學習自主閲讀發現問題。體會小草的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能力目標: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小兵一樣的小草的喜愛、敬佩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教學難點: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你會在哪些景物的變化上發現

呢?你對小草有什麼瞭解?那你們學習了今天的課文後一定對小草有更深刻的瞭解。板書課題:《小草,向前走 》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先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了。並在書中找到本課要求會認和會寫的生字,把它圈出來 。

3、快速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訂正讀音。

三、精讀感悟

1、課文中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小草幾次向前走?

2、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小草的第一次向前走?齊讀第1、2自然段。想想作者為什麼叫小草為綠色的小兵?小草第一次出發去了哪呢?在這裏作者用了一個比喻句,你找到了嗎?這個比喻句想告訴我們什麼?這麼多的小草是自然長成的,還是人工種植的? 試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小草的第二次出發是在哪幾段?我們先自己讀一讀,看看小草去了哪?那裏的小草什麼樣?在我們的校也有這樣的小草,你發現它們和路邊的小草有什麼不同?是怎麼長成這樣的呢?(是人工修剪的)這樣的話在這段中有一句話用得不對了,是哪一句呢,如果改,應該怎麼改呢?(聽從人們的安排)因為小草為人們帶來了綠色的享受,所以作者稱它——綠色的小兵。

4、課間休息。(小遊戲。聽指令向前走,衝過人牆,體會前進路上的困難。)

5、小草的第三次出發有很大的困難,它們去了哪呢?去做什麼?這句話讓你明白了什麼?這裏原來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這樣?是啊,是我們人類破壞了這美好的環境。課文中用一個詞説明了小草的精神,是哪個?(出征戰鬥)戰鬥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犧牲)明知道會死,小草卻還是勇敢地出發了,所以作者稱它們為——勇敢的小兵。我們可以義無反顧來開容它們。

聽教師指導讀這段,學生練習讀,體會小草的奮不顧身。

四、鞏固與創新

1、你們敬佩小草嗎?就讓我們和小草一起出發去戰鬥吧!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在課文中有一句話出現了許多次,是哪一句呢?(小草,向前走)為什麼多次出現,不重複嗎?

3、全休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五、總結全文

師:小草用它們的生命為我們保衞了綠色,我們為它們應該做點什麼呢?

小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們應該行動起來,從小做起,保護我們周圍的壞境,讓我們的地球永披綠裝!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環保倡議書。

板書設計:

小草,向前走

綠色的 可愛的小兵 勇敢的

厚厚綠被 美的享受 收回領地

教學設計方案 篇四

一、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基礎會計》課程是財經管理類各專業的必修課,也是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全面、系統、科學地闡述了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核算的基本經濟業務、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會計概述、賬户、複式記賬及其運用、賬户的分類、會計憑證、賬簿、賬務處理程序、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它既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又可以使學生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經濟管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二、課程的目的與要求

該課程幫助學生理解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會計的概念、要素、等式,會計的核算和會計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會計的目的是通過對經濟活動的記錄、計量、報告,提供經濟管理所需的會計信息,以此參與經濟決策,目的是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練運用會計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為學習會計專業其他後續課程打下紮實基礎。為此,《基礎會計》應以“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為中心,在基本理論基礎上,將會計假設、會計確認、計量、會計要素等貫穿全部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課程的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理論教學。共分8個章節。

第一章總論主要介紹會計的基本概念、特點,職能和作用、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會計基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和會計計量的屬性以及會計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點講到了會計等式、會計科目和賬户,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賬户的結構和分類,複式記賬法以及平行登記;第三章借貸記賬法即是對複式記賬法的進一步細分,利用製造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對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利潤幾個環節的核算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第四章會計憑證主要介紹會計憑證的種類、原始憑證和記帳憑證的填制及審核、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第五章會計賬簿介紹了賬簿的種類、登記,對賬和結賬,以及在出現錯賬時幾種常見的

錯帳更正方法;第六章財產清查主要介紹了財產清查的方法以及財產清查結果的帳務處理;第七章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介紹了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常見的幾種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分類、結構和基本編制過程;第八章賬務處理程序主要講述幾種賬務處理程序的特點、核算步驟。

第二部分為實踐教學。

首先,在授課過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訓練,即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對賬和結賬,財務會計報表的編制。其次,在學期末安排一週30個學時的綜合實訓課程,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的結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四、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源

1、本課程的文字教材:

《基礎會計》自編教材

2、教學參考書:

《新編基礎會計實訓》,禹阿平主編,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基礎會計學》,吳良海、張素雲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20xx

《中級財務會計學》,葛家澍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3、電子郵箱:;聯繫電話:

五、教學過程指導

面對這些從未接觸過會計以及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學生,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理解會計的各種概念和相關原理,清晰地瞭解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發展過程,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而《基礎會計》又是會計專業學生進入本專業學習過程中的一塊敲門磚,這塊磚是否能夠敲得響,將直接影響着今後專業課的學習。並且會計專業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專業,針對會計學生的就業現狀,要求學生能夠在進入會計工作崗位後能夠很快上手,因此,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關鍵。由於現有的教學資源有限,我們只能通過模擬企業業務,對學生進行實踐訓練,而《基礎會計》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操作都是會計專業最基礎、最主要的訓練,因此如何讓學生在拿到會計資料後得心應手的達到訓練目標,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該簡化的就簡化,該整合的就整合。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讓學生對《基礎會計》

中講述的會計的相關知識體系有一個較完整的認知。

(一)對課程內容劃分授課模塊

《基礎會計》是會計理論的基礎部分, 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會計科目與賬户設置、複式記賬的原理、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財產清查的組織與方法、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鏈接這些方法的會計循環程序, 它是一門會計知識的入門課程且操作性較強。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的內容及特點,同時為了使得《基礎會計》的教學滿足高職高專教育特點,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們將《基礎會計》的課程內容分為兩大模塊。

第一模塊為會計理論,第二模塊為實踐操作。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六章為理論部分,重點講述會計的幾個概念和產品製造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相關內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把內容講解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來理解理論,幫助學生活學活用,不死記硬背。

(二)加強教學內容的綜合性與整體性

按照上述兩大模塊的思路,把第二模塊即實踐操作部分作為一個教學整體,教師利用綜合實訓,圍繞會計核算程序,把建賬、編制會計憑證、登帳、對賬、結賬、編制財務報表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練習,進行會計核算程序每一個環節的訓練,並對每個環節相關的練習進行詳細的記錄。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整體概念,提高動手能力。學生在學完《基礎會計》之後, 頭腦中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會計核算程序, 也理解了各環節的關係, 在實踐中建立起會計核算與企業經營活動的整體概念,同時在這種綜合的實訓中,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閉卷筆試

2、成績組成:試卷80%+平時成績20%

(其中平時成績主要以學生出勤情況、討論提問情況和作業完成情況為準。)

撰寫人:制定日期:20xx年9月20日

教研室主任審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系主任審核簽字: 審定日期:年 月 日

教學設計方案 篇五

教材簡析

《瀑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是葉聖陶先生的作品,這首詩語言簡練,韻味十足,比喻生動,詞句貼切,描繪了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於詩詞在表達上極其凝練、豐厚,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學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像於一體,以及它豐富的表現力,快速的信息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勢整合語文教學,有利於學生獲得直觀豐富的欣賞角度,有利於學生自主、個性化地閲讀。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閲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設計上體現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安排教學,儘可能地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一個觸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讓學生對瀑布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瀑布的雄偉壯麗,體會到大自然的偉大和美好,激發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在讀中感悟,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目標

1、滲透識字9個。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

4、體會課文的語言,激發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5、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感悟到詩歌語言的美,體會瀑布的雄偉與壯觀。

3、在讀中培養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新朋友,他很調皮,想讓大家猜猜他是誰?請聽(播放課件:瀑布的聲音。)你猜出來了嗎?(生猜。)

2、板書:瀑布 怎麼了?少一部分,誰來補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來看看。(播放課件 )

3、誰來説説瀑布與我們平時見過的河水、江水有什麼不一樣?

4、是啊,瀑布的水是從高處直落而下,一瀉千里,氣勢磅礴,非常壯觀,非常美麗的。從古至今有許多文人墨客寫了很多讚美瀑布的詩篇。誰還記得描寫瀑布的古詩嗎?齊背《望廬山瀑布》,這是李白筆下的瀑布,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著名文學家葉聖陶老先生筆下的瀑布是什麼樣的吧?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靈去感受。

1、“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説説你為什麼喜歡?你覺得你讀出來了嗎?再讀讀。指名讀,評議。

2、作者用什麼比喻瀑布的聲音的?(生答)

板書:疊。邊板書邊説:“看,浪湧上了岸灘,‘又’一個浪湧上來,‘又’一個浪湧上來。”你從“疊疊”這個詞看出了什麼?

學生答

過渡:讓我們邊讀邊想象“疊疊的浪湧上岸灘,陣陣的風吹過鬆林。”是什麼樣的聲音。(播放課件:句子)

3、想不想聽聽“浪濤聲和松濤聲”呀,我們來聽聽。(海浪聲、松濤聲)

4、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讀到這裏,你心情怎麼樣?你覺得葉聖陶爺爺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很激動,特別想看看瀑布。板書:激動)

第二小節

還沒有看到瀑布,我們就已經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氣勢,瀑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跟隨葉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讀第二小節,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你們互相説説為什麼喜歡。(同桌互學)

2、彙報。指讀,評議。説説為什麼喜歡。

生:“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千丈’説明山高而陡,瀑布壯觀。白銀是瀑布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着銀光的樣子。)讓我們來看看。

師: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壯觀了,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讚歎到:千丈青山掛着一道白銀。(出示句子)

比較:“襯”和“掛”用哪個好?

查字典:“襯”是襯衣的意思,是貼身穿的衣服,襯托外衣的。引申為“襯托”的意思。詩中“青”襯托“白”,(播放課件)青白相互映襯,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讓我們再讀讀詩人精心挑選的文字吧。再讀這小節。

指名讀,評議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有兩個“!”,你此時有什麼感想?(驚訝,板書)讓我們也來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課件)你現在有什麼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説明文,作者從“天馬”的藝術價值、外形特點、名稱由來及象徵意義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天馬”這個藝術珍品,讚揚了西漢時期人民卓越的創造能力及“天馬”震撼人心的藝術價值。

課文共7個自然段,按照説明的順序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天馬”被我國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本段言簡意賅,點明主題。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天馬”是1969年出土的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紹了“天馬”的外形特點。這部分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説明順序來寫的,細膩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寫了“天馬”奔放自如的藝術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紹了“天馬”名稱的由來。突出“天馬”構思之巧妙,設計之奇特。以“龍雀”為底座,讓人不僅感歎這件藝術品設計的精妙絕倫,也讓人驚歎於東漢時期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

第七自然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説明“天馬”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誌的意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一貫倡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這對積澱學生的文化底藴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都有很大幫助。但鑑於我校屬“私立”性質的學校,學生的來源不固定,入學時間不統一,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文化基礎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博覽羣書,涉獵各種不同的信息和知識,而也有一部分學生,除了現用的教科書及老師提供的必讀書籍和必背古詩之外,幾乎沒有能力和時間再去讀其他的書籍,這也就造成課外知識越來越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課外知識是課內知識的鋪墊和拓展,如果不注意積累課外知識,對理解課本的知識就會感覺困難。針對這些現狀我校推出“預習導學”,來幫助學生蒐集、整理相關信息,有目的、有計劃的預習課文。

教學目標

1.朗讀,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體會天馬作文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的象徵意義。

2.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彙和語句,反覆誦讀。

3.體會作者嚴謹、生動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此語表達的準確性、嚴謹性、負責性。

教具準備:課件、電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的主題是“馬”。馬,因為它的性格粗獷、堅毅又積極進取,所以一直得到人們的頌揚和讚美。

出示“駿馬奔騰圖”。

1.讓學生用一句話説一説看到了什麼?

2.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天馬”,用一句話説説你見到的這匹“天馬”是怎麼樣的?

3.(激起學習興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陳樹青怎樣描寫“天馬”的?

板書:天馬(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不認識的生字、詞,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決。

②不理解的地方畫出“問題泡泡”。

2.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讀音是否正確。

①糾正讀音。

②你對哪些詞不理解?誰來解答?你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學習方法的指導)

③你認為哪個字容易寫錯?怎麼樣些才漂亮?

3.快速默讀課文,説説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為什麼以“天馬”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為什麼不採用“馬踏飛燕”、“青銅奔馬”等稱呼?“天馬”一出土,為什麼全國震驚?……)(質疑方法的指導)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天馬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記?仔細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學交流一下。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歷史悠久——漢代的藝術作品,剛出土就震驚全國轟動世界,因其造型獨特、工藝精湛,造成很大的影響。

藝術品中的傑作——樣子:體態輕盈、神形兼備、生動、感受到力量、激發人們的聯想,高超的設計構思令人叫絕,細微之處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和風格。

象徵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

4.通過讀書我們都知道,天馬原來有個非常形象、優雅的名字——“馬踏飛燕”,後來為什麼改了?

5.哦,原來是這個原因啊!(瞭解飛廉),我們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待工作非常認真,有着非常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藝術品反覆研究,給我們還原了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歷史。

6.出示投影:

我們不敢肯定漢明帝迎取的就是這件工藝品,但至少可以説,這種題材的工藝品在當時就是非常珍貴的。

把這個句子大聲多讀幾遍,説説你從加點的部分體會到了什麼?

小結:作者在這裏是非常謹慎的説法,不是十分肯定。並不是因為作者説話模稜兩可,而是因為作者也無從考察史實是不是這樣,所以表達上非常嚴謹、準確,體現了作者細緻負責的寫作態度。

四、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用詞要生動、準確、寫作態度要細緻負責、感受到了“天馬”是藝術珍品、象徵意義,作旅遊標記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閲讀的方法。)

五、作業

1.“日積月累”中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四字詞,請你把它們抄寫兩遍,掌握寫法,注意再從課文中找一些類似的四字詞,抄寫兩遍。

2.熟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誦。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生字、詞。

2.説説為什麼以“天馬”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誌?

3.全班齊讀課文。

二、積累、運用

1.你昨天都蒐集了哪些四字詞?能不能説説它們的意思?怎麼用?

2.通過預習和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課文中的內容。課文主要圍繞“天馬”展開敍述,你們認為課文圍繞這一點講了那幾方面的內容呢?(旅遊標記;介紹來歷;介紹外形;名稱由來;點明意義。)

3.同學們談得很好,課文基本上是按照“總——分——總”的説明順序來描寫“天馬”的。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課文層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綱筆記寫下來。

4.再讀課文,説説讀了課文之後,你對馬有了哪些新的瞭解?(不僅是人類的好朋友,而且象徵了不斷進取的精神。)

板書設計:

歷史悠久

天馬 體態輕盈 神形兼備 嚴謹

旅遊標記 藝術品傑作 生動、力量、聯想 細緻

含義深刻 令人叫絕、中國特色和風格 負責

名稱的由來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的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就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的認識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心理氛圍,讓課堂真正成為富有活力的課堂。在《天馬》這課的教學中,讓我感觸頗深,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一下。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的體會是:“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雖然這篇課文是篇説明文,但是文中從介紹“天馬”的藝術造型到“天馬”名稱的由來,無處不洋溢着作者的驚歎和欣賞之情,特別是課文最後一段揭示為什麼把“天馬”作為中國旅遊的圖形標誌,更是把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觸摸作者的心靈。通過“體態輕盈、神形兼備、生動健美、自由奔放……”詞語,體會“天馬”這個藝術珍品的價值和藴含的象徵意義。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展示直觀“天馬”圖、或蒐集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從網上搜集了關於“天馬”的各種圖片和資料,當這些逼真的圖片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這件藝術珍品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得快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實現學生語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參與課堂的最有效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質疑來參與交流,一方面指導學生的質疑能力,一方面指導學生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等促進文章的感知。

教學設計方案 篇七

教學目標 :

1.能給6個多音字組成詞語,能説出同一個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後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話中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逗號、頓號、句號、引號、冒號和感歎號。

教學時間

2教時

第一課時

一、習題1 給下面的多音字組詞。

先讓學生給多音字獨立組詞,然後全班交流。

説説詞語的意思和這個詞語是在什麼地方學到過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體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聲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習題2 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讀題後嘗試練習。

再指名回答,交流、評析,然後做在課本上。

三、習題3 説説同一個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麼不同。

,聯繫課文獨立練習,指名逐題回答,討論(答案見《教參》P27)

四、習題4 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寫在括號裏。

嘗試練習,討論交流,説説填上什麼及為什麼要這樣填的理由。(統一後做在課本上)

五、習題5 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後矛盾的地方。

輕聲讀,思考:逐題説説哪些詞語的意思前後矛盾及怎樣改正。(統一後做在課本上)

第二課時

一、習題6 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符號。

指名讀,獨立嘗試練習,討論交流更正。

二、習題7 默讀短文,簡要複述內容。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並理解下列詞語:

蝙蝠: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幹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

夜間在空中飛翔,吃蚊、蛾等昆蟲。

視力很弱,靠本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干擾:擾亂。

不妨:表示可以這樣做,沒有什麼妨礙。

3.各自準備簡要複述。

4.小組內輪流複述。

5.全班交流複述。

三、作業 :

完成《練習本》

教學設計方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內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內能。

2、知道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3、結合實例分析,知道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內能的轉移過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

(二)過程與方法

會根據分子動理論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温度和內能的關係。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瞭解用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會應用相關知識解釋一些現象。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是由“內能”、“物體內能的改變”兩部分內容組成的。內能是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運動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較抽象,學生是通過宏觀現象來推測微觀機理建立的,而內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內能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物體的內能與温度有關,兩個温度不同的物體會發生熱傳遞,在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熱量,它不是物體內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個變化量,要區分温度、內能、熱量之間的關係,所以對熱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節重點之一;另外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也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重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難點: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三、教學策略

內能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於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機械能的知識,可用對比的方法,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動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分子也具有動能;彈簧被壓縮或拉伸時具有彈性勢能,分子間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間也存在分子勢能。內能的大小與温度有關,可以通過物體温度的變化來反映內能的變化。內能改變有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內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到,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可以給出生活中常見的內能改變,對內能改變方法進行分類,從而總結出內能改變的兩種方法。熱傳遞中轉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熱量,它是一個過程量,反映內能的變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來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表述,熱傳遞改變內能是能量的轉移。做功改變物體內能涉及兩個方面,對物體做功和物體對外做功,通過實驗來證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其中採用了轉化的方法,如壓縮空氣使其內能增大,轉化為棉花的燃燒等。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是能量的轉化。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空氣壓縮引火儀、燒瓶、打氣筒、自行車車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五、教學過程

演示:給一個回力玩具汽車上緊發條,使其在水平桌面上運動。

小汽車的動能是怎麼來的?

學生觀察小車運動,得出小車的動能是由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而來的。

創造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演示:從一個裝滿開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軟水塞塞緊,注意觀察瓶塞。

推動瓶塞的能量來自哪裏?

水蒸氣具有能量,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內能。

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問題。

提出猜想,可能是來自於熱水(或熱的水蒸氣)。

結合實驗,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新課內容(25分鐘)

內能

展示具有動能的物體的圖片和視頻。

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是動能。分子具有動能嗎?

展示具有勢能的物體的圖片和視頻。

彈簧由於發生彈性形變具有彈力,還具有彈性勢能。分子間有分子勢能嗎?

我們把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之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內能和機械能是同種能量嗎?你能説出它們的異同點嗎?

小結:內能是與機械能不同的一種能量。物體可以沒有機械能,但一定有內能。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結合動能的特點,思考問題。

分子也具有動能,根據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結合勢能的特點,知識遷移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勢能,因為分子間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根據前面的定義,學生討論。

機械能是與物體整個機械運動情況有關的能量。而內能是與物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情況有關,內能是不同於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

內能和機械能的單位都是焦耳(J)。

學生進行討論補充。

利用對比的方法得出內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養。

培養對比的物理方法。

內能的大小

猜想:內能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請説説你的猜想依據。

小結:

1.內能的大小與物體的温度有關。同一物體温度升高,內能增大;温度降低,內能減小。

2.內能還與物體的質量、狀態等有關。

3.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

判斷下列物體內能的變化。

1.太陽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

2.一杯水喝掉一半。

3.水結成冰。

學生討論,進行猜想,同學之間相互補充。

1.內能可能與温度有關,因為温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分子動能越大,內能越大。

2.內能可能與質量有關,因為質量越大,物體所含分子數量越多。

學生根據影響內能大小的因素判斷內能的變化。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物體內能的改變──熱傳遞

如何判斷一個物體內能大小的變化?

把剛煮熟的雞蛋從開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斷雞蛋和水的內能的變化。並説出理由。

雞蛋和水的內能發生了改變,它們之間發生了熱傳遞,通過熱傳遞改變了雞蛋和水的內能。

熱會從高温物體傳遞給低温物體;高温物體的温度會降低內能減少,低温物體的温度會升高,內能增加。

在雞蛋和水的例子中,熱傳遞的方向?

熱量:

1.定義:在熱傳遞中,傳遞能量的多少。

2.單位:焦耳(J)。

3.物體吸收熱量時內能增加,放出熱量時內能減少。

4.內能反映的是熱傳遞過程中內能的變化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描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等詞描述。

5.熱傳遞中轉移的是熱量,不是温度。

你能舉出一些利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的例子嗎?

討論:

結合問題,討論温度、內能和熱量的不同點。

一個物體的温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物體內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舉例説明。

小結:內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也是某一時刻的狀態量,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熱量是一個過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來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來表述。

物體的內能與温度有關,物體温度升高,內能增大;温度降低,內能減小。可以根據温度的變化來判斷物體內能的變化。

雞蛋的內能減小,水的內能增大。因為雞蛋的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

熱傳遞從高温的雞蛋向水傳遞。

學生討論,舉例。

冬天利用熱水袋取暖、發燒時用冷毛巾給頭部降温、夏天把食物放入冰箱冷藏等。

學生討論,進行交流。

物體內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在熔化時,温度不變,內能是增加的;液態晶體在凝固時,温度不變,但要放熱,內能減少。

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培養思考、自學能力。

利用生活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物體內能的改變──做功

除了熱傳遞外,還有什麼途徑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投影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圖片和視頻,這些圖片説明了什麼?

分組實驗:怎樣使一段鐵絲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大?

器材:一段較粗的軟鐵絲、一個打火機、一張砂紙、熱水袋、小毛巾等

學生討論實驗方法,並嘗試完成實驗。

分析論證:你能給這些方法進行分類嗎?

你還能舉出一些利用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一些實例嗎?

得出結論:改變物體內能有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演示實驗

1.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裏放一小團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壓下去,觀察發生的現象。

(1)實驗中硝化棉的作用

(2)實驗中誰對誰做功?

通過實驗可以知道,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會增加,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利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車胎打氣,請一同學用手感覺氣筒外壁上下部分的温度,形成此現象的原因?

由此可見,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能增大是氣筒外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摩擦在這裏是次要的。

2.在燒瓶內盛少量水。利用打氣筒給瓶內打氣,當瓶塞跳出時,觀察瓶內的變化。

(1)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此現象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2)瓶內放水的作用是什麼?

(3)實驗中誰對誰做功?

本實驗中通過水蒸氣液化形成水霧來反映氣體對外做功時內能減少、温度降低的,也是利用了轉化的物理方法。

通過實驗可以知道,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會減少,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你能再舉出一些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的例子嗎?

學生觀察圖片和視頻,這些圖片説明了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學生進行實驗,可能會出現下列方法:

1.用打火機去燒鐵絲,使鐵絲的温度升高。

2.把鐵絲放在熱水袋上,用熱水袋焐鐵絲。

3.把鐵絲反覆彎折,使鐵絲温度升高。

4.用砂紙反覆摩擦鐵絲,使鐵絲温度升高。

……

方法1和2屬於一類,採用了熱傳遞的方法使鐵絲温度升高、內能增加。另外兩種方法採用做功的方法改變了鐵絲的內能。

結合實際生活,學生舉例,如摩擦生熱、鑽木取火等。

學生觀察實驗,思考提出的問題。

實驗中利用硝化棉的燃燒反映了筒內空氣內能增加,温度升高,採用了轉化的方法。空氣內能增加是因為活塞壓縮筒內空氣做功,把活塞的機械能轉化為空氣的內能。

打氣筒外壁下面温度比上面的温度高,主要的原因是壓縮空氣做功增加了內能。

學生觀察實驗,在瓶塞跳出時,可以看見瓶內出現水霧。它是由瓶內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利用打氣筒給瓶內打氣時,壓縮瓶內空氣做功,空氣的內能增加,温度升高,瓶內的水汽化形成大量無色的水蒸氣;當瓶內氣體衝開瓶塞時,空氣推動瓶塞做功,內能減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氣液化形成小水滴。

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舉例。

如打開可樂瓶蓋時,會在瓶口出現“霧”;把車胎內的氣放掉時,在氣門芯處出現小水珠等(可以進行課堂實驗)。

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利用分類總結的方法得出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結合實例,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思考實驗的能力。

結合實例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

1.利用熱傳遞和做功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你能説説這兩種方法的異同嗎?

2.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温度升高嗎?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一定增加嗎?

結合本節所學內能,學生討論這兩個問題,也可以作為課後的思考題。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結(5分鐘)

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2.什麼是內能?物體的內能大小與温度的關係。

3.温度、內能與熱量這三個物理量的關係。

4.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

學生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

1.本節主要內容是內能和內能的兩種改變方法。

2.內能是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內能的大小與温度、質量等因素有關,同一物體温度升高,內能增加。

3.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轉移能量的多少,是能量的變化量。物體的温度升高,內能增大。可以通過物體温度變化反映物體內能的變化。

4.物體內能的改變可以利用熱傳遞和做功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作業佈置

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 第1、2題。

按要求完成。

知識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