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4W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教材第9頁例5、練一練,練習二第5~9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井能應用於實際求出所容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

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釐米,高2釐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複習容積。

提問:什麼是容積?它與物體的體積有什麼區別?我們是按什麼方法計算容積的?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知道了容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圓柱的容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麼?你能計算它的容積嗎?請大家仔細看一下題目,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麼?(統一單位或改寫體積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説明每一步求的什麼,怎樣求的。同時注意是怎樣統一單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求圓柱形容器的容積要怎樣計算?如果知道圓柱底面的半徑或直徑,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3.口答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第(1)題怎樣想?求出了容積怎樣求第(2)題?為什麼?

4.做練習二第9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並讓學生説既怎樣想的。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第7、8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第5、6題。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練習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62頁。自主學習天地P55的練習題。

【練習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進一步學習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練習重點】

進一步練習複式折線圖的意義與統計圖。

【練習難點】

如何根據所提供數據的實際情況(有時並非每月、每年都有數據)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説明

一.課本練習

談話導入

師:P62中兩個城市平均氣温統計表,根據表裏的數據,你瞭解了什麼?。

生: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這説明要從表裏瞭解和收集數學信息。

回顧舊知

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你能説一説一嗎?

小結學習

同學們,現在到小組裏將自己的想法説一説,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4、集體訂正

二.自主學習天地

P55第1、2題

下面的統計圖是一個什麼統計圖?你從圖中瞭解到了什麼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集體訂正完成。

2、智慧樹第1題。

實線表示的是什麼?虛線呢?

3、實踐大本營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麼需要一集體解決的。

集體訂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麼需要用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

自由敍述。

四、小結:

1、完成自主學習天地P55-56。

2、小結:

與同學們一起説一説,你今天的收穫和你的疑惑。

重點讓學生就解題中的問題進行探討!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進一步明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會作小結總結自己的收穫與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

最新國小6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班要和希望國小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準備怎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情況呢?

(1)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全班交流後,選擇3個問題開展調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與同伴交流收集數據的方法。

(3)實際開展調查,把數據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數據,,你能夠得到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教師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導:第一,調查問題的提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調查他們在以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沒有采納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第二,組織討論需要收集那些數據以及收集數據的方法。第三,組織小組有效的開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活動。統計活動往往需要小組合作進行,教師應引導學生討論小組如何分工、如何實施調查和記錄數據、如何整理數據等。第四,組織學生對數據進行比較充分的討論。第五,引導學生回顧統計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統計活動中我們一般經歷“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做出決策”的過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應用統計的例子,並説説這些例子中的數據報告訴人們哪些信息?

例如,調查我們班級近視情況,這個統計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統計觀念,也可以引導學生探討近視的原因,改善不良習慣。

也可以選擇班級同學的身高、體重、姓氏、喜歡的顏色等開展統計調查。

【設計意圖】重點讓學生體會本次統計數據給我們帶來的信息,從而引導做出相應的決策。

三、教師空間(針對班級情況適當補充)

作業設計: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班會活動,目的是增進同學之間的互相瞭解和交流。首先讓學生們自己選題,希望瞭解哪些信息:“同學們每天怎麼來上學?”; “同學們喜歡讀哪類圖書?”;“同學們的愛好是什麼?”;“我們最喜愛的運動是什麼?”;“我們最喜愛的動物是什麼?”……然後讓學生們分組去調查收集數據,用表格歸納整理,並且製成統計圖。

【評析】知識源於生活,同時又能改善生活。內容設計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説“統計與概率”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親近生活的過程。這樣大大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同學們深深體會到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統計的知識來解決,而且大家在合作的過程中並不感到有什麼太大的困難,這樣的問題就比較切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困惑】教師在統計與概率教學中課堂活動難以組織。

統計教學中課堂活動一般是收集小組學生的相關數據、“正”字統計法、填統計表、繪製各種統計圖等活動。可是這些活動佔用時間太多,組織太多的活動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概率遊戲環節太多,但無非是擲硬幣、摸彩球、玩轉盤這些活動,雖然在教學要求的層次上和類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動的本質是相同的。這些活動難以控制,因此教學概率比統計難度更大。 “統計與概率”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活動非常困難,一旦進行課堂活動,幾乎需要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時間都不允許。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説説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温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説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温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温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鑽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於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麼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於幾,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國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麼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六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統計天地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使學生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要求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

教學過程:

一、提問:

問:我們在學習可能性的知識時,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呢?你們能舉例説説嗎?

我們還會根據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設計活動方案,對此,你有什麼體會?

二、完成第25題

讀題,理解題意。

可演示主持人兩次抽獎的過程,使學生明白:

第(1)題 用4種不同顏色的彩紙表示4種不同顏色的座位票,演示從中抽出一種顏色的座位票,啟發學生思考每個同學獲得開心獎的可能性。

第(2)題 用10張紅色彩紙表示10張紅色座位票,按1~10編號後,演示從中抽出一個編號的座位票,啟發學生思考拿紅色票的同學獲得幸運獎的可能性。

三、完成第26題

出示題目,讀題

問:要使落下後紅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1/3,必須有幾個面塗上紅色?有幾種塗的方法?

要使落下後數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5/6 ,必須有幾個面寫上2字?有幾種寫法?

在交流中使學生認識到:

符合要求的塗色或寫數方法不是唯一的,但第(1)題必須有2個面塗成紅色,第(2)題必須有5個面寫2。

六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整數除以分數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3、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 和 學 的 過 程

一、導入

1、口算:

38 3 45 4 95 6 413 2

2、揭題:整數除以分數。

二、教學例2

1、提問:幼兒園李老師把4個同樣大小的橙子分給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指名讀題,並要求口頭列式。

問:為什麼用42來計算?

明確:要求分給幾個人,就是把4個橙子按每2個一份進行平均分,看能分成幾份。

繼續提問:如果每人吃1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學生各自列式計算,指名説説列式的依據。

2、出示第(2)題,指名讀題,口頭列式。

追問:解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也是用除法計算?

明確:要求可以分給幾個人,就是把4個橙子按每12 個分一份,看能分成幾份。

談話:請大家觀察這道算式,它和上節課學習的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學生回答後揭題:整數除以分數

3、出示掛圖,請根據圖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412 ?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

把4個橙子每個分成12 一份,可分成幾份?412 是幾?

板書:412 =42

看到這個等式,你能想到什麼?

4、出示第(3)題。

(1)學生讀題,列式。

(2)你能在圖中分一分,再想出計算結果嗎?

三、教學例3

1、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列式。

2、請根據每23 米剪一段23 ,在圖上分一分,看看結果是多少。

3、想一想:423 可以怎麼算,為什麼?

4、歸納和總結:想一想,整數除以分數可以怎麼算?

四、練習

1、做練一連第1題。

先讓學生各自在書上獨立填寫,再指名交流。

課後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經歷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整數除以分數的試題。使學生在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學內容:練習十三的第4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學會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①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

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整理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幾種立體圖形?它們的名稱是什麼?

學生:我們學習過五種立體圖形(如果沒有選學球就説四種立體圖形)。它們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

教師出示畫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和球的立體圖形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

教師:這些立體圖形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一起來説一説它們各自的特點。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説一説每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分別説出每一種圖形的組成部分及名稱,如幾個頂點、幾條稜、幾個面、幾個底面、底面的形狀、高、曲面等。

教師:我們還學習了求這些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誰能説一説每一種圖形的表面積和它的體積有什麼區別?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拿着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模型説明:什麼是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什麼是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表面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説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教師:怎樣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體積?

指名讓幾個學生分別説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的方法和公式。

教師:大家説得很好,學習得很紮實。這些立體圖形除了各自的特點以外,有的圖形還有與其他圖形共同的特點。現在我們就來動動腦筋,給它們分分類,把有共同特點的圖形分成一類。先自己試着分一分,然後説一説,你是根據什麼分類的,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讓學生自己試着分,然後讓學生髮言説自己的分法、分類的理由。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可以有幾種分法。如: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沒有曲面。

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

圓柱、圓錐和球都有曲面。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是上下一樣大。

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都是底面積高。

教師:很好2我們不但掌握了這個單元學習的新知識,還會把新學習的知識與以前學習的知識結合起來理解,這使我們掌握的知識更豐富、運用起來也更靈活。

二、課堂練習

教師:現在.我們還要練習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以使我們知道所學的知識有什麼用處。還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1.做練習十三的第4題。

讀題後,讓學生討論這道題的題意是什麼,要求的是什麼。

解這道題先要求什麼?(先要求這個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3米的圓柱的側面積,加上這個圓柱的底面面積。)

然後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後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三的第5題。

請學生讀題後,教師提問:這道題先要求什麼?(先要根據高與半徑的比,求出高的長度。)

然後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第(1)小題的得數需要取近似值,注意取近似值的方法。做完以後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三的第6題。

請學生讀題後,教師提問讓學生思考:

這道題先要求什麼:(先要求這個底面積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圓錐的體積:)

再求什麼?(再求已知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又知道它的寬是10米、高是2釐米,求這個長方體的長。)

然後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做完以後集體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