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下《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W

五下《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精品多篇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測。

2、在統計過程中,培養學生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通過小組的交流協作,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難點:

能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合理的預測。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每個學生一張畫有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對北京奧運會的哪些地方印象最深?

(開幕式、閉幕式、比賽現場)

你知道這是第多少屆夏季奧運會嗎?

你知道這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隊取得多少枚金牌嗎?

其實,我國自1984年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以來,經歷了連續7屆比賽,在這7屆比賽中,我國奧運健兒獲得了許多金牌。

二、探究新知

1、單式折線統計圖

(1)出示1

請看,這是1984—2008年奧運會中國獲得金牌數統計表

1984—2008年奧運會中國獲得金牌數統計表

教師:以上統計表可以做成哪種統計圖?理由是什麼?

如果想看出數據的變化趨勢,製成哪種統計圖比較合適?

你能説説怎樣畫嗎?(描點、標數據、連線)

(2)小組合作

要求:二人共同商量,一人執筆,一人檢查。

展示:投影出示。

(3)回答問題。(為了便於觀看,課件出示)

教師:中國在哪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數最多?哪屆做少?

最多的一屆和最少的一屆相差多少?

中國代表隊在歷屆奧運會上獲得金牌數的總體趨勢怎樣?

(4)你知道在奧運會上中國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是哪國嗎?

這是“金牌大户”美國在這7屆比賽中,獲得金牌數的情況。

1984—2008年奧運會美國獲得金牌數統計表

教師:從這個統計表中你能獲得有關美國的哪些信息?

2、複式折線統計圖

(1)質疑

教師:中國和美國在哪一屆奧運會上獎牌相差最多?

在哪一屆奧運會上獎牌相差最少?

教師:同學們這樣容易比較嗎?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容易比較?

(把兩幅圖合為一幅)

(2)合併

教師:為了方便比較,我們就將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合併為一幅。

(3)細化要求:(進一步質疑)

教師:我們來看一下這張複式折線統計圖,你覺得還有沒有值得我們進一步修改的地方?(學生如果能想到,最好。如果不能,則教師引導)

①圖例

教師:這個複式折線統計圖上有兩條折線,你能分出哪一條代表中國,哪一條表示美國嗎?怎麼辦呢?

教師:在數學上,我們往往會用線的虛實、折線的顏色、對應點的形狀等方法來區分各條折線。並把區分的方法用簡單的圖例表示在折線統計圖上。

②標題

教師:你能告訴大家這是一幅表示什麼內容的統計圖嗎?(加標題)

3、點明課題

只用一條折線表示的叫做單式折線統計圖。像這樣,一個統計圖中用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數據的,我們稱它為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複式折線統計圖)

4、回答問題(為了便於觀看,出示教師做的統計圖)

教師:這次我們可以輕鬆回答問題了。

(1)哪一屆奧運會兩國金牌數量相差最多?哪一屆相差最少?

(2)複式折線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比較,它們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5、教師小結

同學們今天開動腦筋,學會了一種新的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

三、鞏固提高

教師:為了增強體質,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天穆國小開展了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的秋季運動會,你願意來天穆國小看看嗎?

1、以下是穆欣和回媛媛為了參加學校運動會1分鐘跳繩比賽提前一個星期進行訓練的情況。

(1)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2)穆欣和回媛媛第一天的成績相差多少?第7天呢?

(3)穆欣和回媛媛的跳繩成績呈現什麼變化趨勢?

(4)你能預測兩個人的比賽成績嗎?

(5)揭示結果:穆欣獲勝。

2、這是“奧運我先行”學生運動會上五(1)班、五(2)班參加籃球比賽前4場的成績。

(1)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製成哪種統計圖合適?

(2)如何製作呢?你能不能提示給同學們製作時應該注意什麼。

(3)小組製作

提出要求

根據自己組內情況可以一人制作,一人檢查:也可以每人制作一個班級的折線。

(4)回答問題

兩個班的籃球隊第一場比賽時成績相差多少?第四場呢?

兩個班級的變化呈怎樣的趨勢?

從圖中看到兩隊的比分怎樣?

你能預測第五場決勝局的成績嗎?

揭示比賽結果。

預測只是根據事物的變化趨勢進行合理的推斷,但並不是最終的結果。最後的結果還要取決於運動員在比賽時的身體、心情等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俗話説“勝敗乃兵家常事”嗎!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一樣,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就否定自己,只要相信自己,你就會成為人生旅途中的勝者。

四、課堂小結

説説這節課後,你對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認識?

簡短的師生、生生評價。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十冊第74~7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例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最近,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已經連續幾個月不怎麼降水了,旱情牽動着我們每個人的心,我們每個同學都為災區人民捐了款,是嗎。看來,降水量、氣温等自然現象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我們鎮江市的降水量統計圖,就是這個數據有點久了,是2003年的。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圖1。

(1)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提問: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是什麼? mm是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毫米”。

(3)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我們鎮江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2、出示例圖2。

(1)這裏還有一張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的統計圖,(出示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瞭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青島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3、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通過對剛才2幅統計圖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板書)

4、比較:你能快速地比較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不能,如果能則通過學生的回答慢慢引導)

5、引出“複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很快比較出來嗎? (生:合在一起,製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問:就這樣一合嗎?有什麼問題嗎?(你覺得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小組交流,指名彙報,相機出示:①標題;②實線和虛線;③統計圖右上角的“鎮江和青島區別圖例”。

(3)出示修改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4)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複式折線統計圖”(完成板書)

6、分別出示教材上的三個問題:班內交流,

①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組內交流,説説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較相應月份的點,根據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小作出判斷。

(必要時,還需計算一下)

②從圖中你還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可從各月降水量變化情況以及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7、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你覺得這樣一張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方便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板書)

三、聯繫實際,激發興趣

師: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比較兩個城市的降水量,我們還可以用它來統計男、女學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請同學們來看這幅圖。

四、自主探索,鞏固深化

1、完成“練一練”:讓我們來了解我國6~12歲國小男、女生平均身高。

(1)學生看圖理解,組織全班交流:

①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②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問:

①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②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釐米?比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怎麼樣?

③對低於平均身高的同學,你有什麼話想説嗎?(教育:不挑食,使營養均衡,並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3)強調:在6—9歲,男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9—10歲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的平均身高增長要快,10—12歲女生的平均身高就超過了男生。

(4)拓展:對於這張圖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老師有一個問題:這兩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為什麼?

2、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下面再用折線統計圖來研究北京市2004年4月份一週中的氣温變化情況。

(1)指明讀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麼?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獨立完成,邊做邊思考:

1、怎樣確定表示每個數據的點的位置?

2、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指名學生口答問題,並展示學生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4)提問: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①描點;②標數;③實線和虛線的區分(畫線用直尺);④統計時間。)

相機板書:描點、標數、連線、統計時間

(5)提醒學生:完成複式統計圖時,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温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同樣,要認真細緻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温數據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後,不要忘記填寫製圖日期。

(6)媒體出示折線統計圖:看看老師是怎麼畫的!

(7)看圖回答三個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①這一週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②這幾天的最高氣温是怎樣變化的?最低氣温呢?

(8)回答上面的問題時,你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為什麼?

五、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總結——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折線表示,與普通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相比,它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情況,而且能方便兩組相關的數據進行比較。

質疑:複式折線統計圖只能用兩條折線嗎?(不是,根據實際需要而定,有時也可能有三組數據,用三條折線來描述。)

2、課堂作業:小練習冊

板書:

複式折線統計圖

表示數量的多少    增減變化情況   便於比較

描點、標數、連線、日期

教學要求 篇三

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初步學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

一、複習

口答:

1.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什麼?

2.我們學過的折線統計圖是用幾條折線來表示的?

二、新授

1.引入新課。

教師根據複習口答2,指出:折線統計圖有時需要表示兩個量,就應該像複式條形統計圖一樣,用兩條不同顏色的折線來表示。這就是這節課學習的內容-複式折線統計圖。

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二)

2.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

(1)教學例4

出示例4:(看課本第64頁。)

①分析題意:

從1992年到2000年前後共有幾年?(9年。)而已知統計表的橫向欄目裏有幾個年份?(5個。)中間少了哪幾個年份?(1993、199419961998共4個年份。)

從統計表可以看出:表中反映了幾個數量?(2個。)哪幾個數量?(無線電一廠、無線電二廠。)能不能用一條折線表示兩個廠產值增長情況?(不能。)

②教學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畫法與複式條形統計圖相似,用兩種不同的顏色或者不同的線條把兩個廠的產值區分開來,並在製圖日期下面畫上圖例。

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一個單位長度表示2000萬元比較合適。

水平射線表示年份每經過一年的間隔要相同,才能正確地表示出增長的情況。

③學生在教科書上描出無線電二廠的5個點,依次再連接成另一條折線。這條折線按照圖例的設計,應用虛線表示。

3.小結。

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像例4那樣如果年份有間隔時,應注意什麼?

三、鞏固

教科書第65頁”做一做“。

四、全課總結(略)

課後小結

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初步學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培養了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