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語文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62K

七年級語文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教學設計 篇一

一、複習拓展

細讀全文,畫出精碎的語句,然後複述課文,並説出聞一多前期和後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後期有什麼變化?(讀文—複述—談變化)

明確:聞一多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後期則投身於民主運動,敢於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度,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後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時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單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寫“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是怎樣起筆的?這樣寫好在哪裏?

通過讀文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文章引用聞一多先生自己的話起筆直接點題,言簡意明。

它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聞一多先生對“説”與“做”的態度:二是語意遞進加深。文章採用這樣的方法起筆,不僅開門見山,而且引起懸念:聞一多先生是這樣説的,做的又是怎樣的呢?使讀者迫不及待地要讀下文。

2.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a:齊讀3.4的分段:

b:這部分文章敍述聞一多的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為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鑽石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c:四人合作小組討論,時間不少於三分鐘。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隨時評議歸納學生的討論意見:

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讚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無暇”“惜”,表現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貪”,表現他治學如飢似渴的慾望。“辛苦”,“凝成”,表現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思考討論:文章怎樣寫“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的聞一多先生的“説”與“做”的?與第一部分寫法有什麼不同?這樣寫能收到怎樣的效果?

使學生明確: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聞一多先生既“説”又“做”,先“説”跟着“説”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寫法是引用聞先生的“言”,然後記其“行”,再進行議論。第二部分把聞一多先生的 “言”和“行”糅合起來寫,把敍述和議論結合起來寫,給人以飛流直下,一氣呵成的感覺,表露了聞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為代價求民主反獨裁的高尚人格。議論中寓含深情,議論中夾以事實,扣擊讀者的心絃,使人對聞先生的凜然正氣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討問題

1.這篇課文在敍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寫?説説這些描寫的作用。

明確: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髮零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目不窺園。又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凡此種種,能起到具體再現聞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彷彿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2.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是卓越的學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 教學設計 篇二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記敍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重點、難點

品讀重要語句,探究體會語言的內藴。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介紹臧克家及聞一多:

作者臧克家(1905——2004)。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入學考試成績發佈,一位20多歲的考生數學零分,作文也只寫了三句帶感慨的新詩:“人生永遠追逐着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按説,這位考生鐵定無法錄取。不過,問題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識貨的主考官。這位主考官就是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聞先生從這三句雜感詩中發現了這位青年身上潛伏的才氣,一錘定音破格錄取。果不其然,這位青年沒有辜負聞先生的期望,很快就發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詩,並於1933年出版了轟動一時的詩集《烙印》。他就是後來享譽詩壇的臧克家。

聞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時即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赴美國留學。1925年留學回國後,曾先後在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抗戰開始後,隨清華大學南遷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用鮮血和生命寫完了自己歷史上最壯麗的一頁,時年47歲。

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傳記,卻記敍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現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讚揚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高度讚揚聞一多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具有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是聞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這在這篇文章中充分表現出來了。

聞一多,他是集詩人、學者、民主鬥士“三重人格”於一身的一生。

詩人:新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後,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後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後,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

2、標題:從標題看,文章主要寫了聞一多的哪兩個方面?

日常生活中的説話和做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説和做”,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必修課,聞一多堪稱這方面的表率。下面,讓我們再次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整體感悟

1、學生朗讀課文,師生糾正字音;並思考: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有什麼不同一般人之處?(“做了再説”、“做了不説”、“説了就做”。)

2、問題研討: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過渡的?把這些話找出來,説説是怎樣起過渡作用的。

是用兩個句子完成過渡的。“做了再説,做了不説”,這是對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後指出這只是聞先生的一個方面。“聞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革命家的方面”,這句領起了文章的後一部分。這兩個句子關聯得十分緊密,“僅……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這都是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學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這是呼應緊密的提法。作者在兩個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在兩句之間又注意彼此的關聯,這樣就使兩個部分的過渡十分自然。

3、教師再讀課文,學生談談聽後感受:文章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什麼精神?

(為了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説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合作探究

1、再讀課文,思考: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説”和“做”?圍繞這兩方面文章各自寫了哪幾件事?請概括回答。

(文章從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説”和“做”。圍繞這兩方面文章寫了聞一多十多年來默默鑽研,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起草政治傳單、在羣眾大會上演説、參加遊行示威共六件事。)

2、四人一組討論:作為學者,為何要先做再説?作為革命家又為何要邊説邊做?從中可以看出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請用“聞一多是一個              的人,我從               這裏可以看出。”的句式回答。

(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謙遜,默默奉獻、成就卓越的學者,一位言行一致、澎湃執著的救國熱情愛憎分明、視死如歸無私無畏的民主戰士。)

3、分組討論結構特點:

A、做了再説,做了不説。

作為學者:

研究古籍,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研究目的: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小結:聞一多先生為了探究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

B、説了就做,敢説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傳單,羣眾大會演説,參加遊行示威。

小結:投身於民主運動,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   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   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

4、怎麼理解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的説和做?

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先生,他對反動派的揭露與斥責,對於革命、對於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説,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説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時候,他不僅説,而且以生命為代價來這樣做,從課文17、18小節所傳達的內容可以看出。

5、這篇文章在敍述中運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寫?並説説這些描寫的作用。

明確: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髮零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目不窺園。還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凡此種種,都能起到具體再現聞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彷彿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四、品味語言

1、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激情。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一句,本來是敍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鑽探”,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深刻。並且句式也變成“向……鑽探”,敍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讚了。

②“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等。(以整齊的句式,飽含深情地讚美聞一多治學之勤之鑽;“凝結”表現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③“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詩興不作”是文言説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這是比喻的説法,表現聞一多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⑤“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説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説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⑦“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説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學生提問有不懂之處,全班交流解決。

五、拓展延伸

1、總結:本文以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着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説,做了不説”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後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説”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羣眾大會演説、參加遊行示威三件事作為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互為補充,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

2、拓展延伸:

①學習本文後,聞一多的説和做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古人也認為説和 做對做人來説是很重要的,你能説出稱讚“説”或“做”的詞語嗎?

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聯繫學生實際,讓他説出平時在説和做方面有不恰當的事嗎?教師繼續引導 他談今後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對!言行一致這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你想讓自己擁有高尚的人生嗎?老師 我個人認為,高尚的人不僅僅能做到這些,所以,我送給大家一句話:

人生是一種追求,一種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良好的修養,高雅的情趣,寬闊的胸懷,大度的氣質。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以恆心為 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芳鄰,以希望為哨兵,認準自己的目標,義無返 顧勇往直前。

②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

③聞一多先生的事蹟很多,試為本文補充一兩個事例。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並解釋。

2、熟讀課文,並完成作業 。

3、預習《孫權勸學》。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 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瞭解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蹟。

2、品讀課文,體會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

3、注意本文的選材角度和記敍重點。

4、聯繫時代背景領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體會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並學習本文的寫法。

教學難點:聯繫時代背景領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數:2課時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切入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聞》這篇文章。(在原有的聞一多三個字的後面稍微隔開一段的空處,板書:的説和做。)

2、破題:a、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讀一遍,大家體會一下有和沒有有什麼區別?【崇敬:一般表示對那些有學問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稱呼,表示尊敬】b、説和做什麼結構?【並列短語——是不是這樣理解,文章是分了説和做兩個部分來寫,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穿插寫】

二、自讀、感知文本:

自讀思考:1、文章是分了説和做兩個部分來寫的嗎?

2、文章到底怎樣安排説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找到最關鍵的句子

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交流點撥:嗯,我們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麼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的,寫了哪些內容、從哪些角度,或者説哪些身份來寫?預設:第7段、第8段“另”字。【第9段,第一課】

師總結:對,文章要有過渡的句子,對這篇文章而言,事實上是分了聞一多的兩個身份或者説兩個階段來寫的。【學者和革命家】

三、再讀品味:

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是怎麼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嗎?

交流點撥:1、做了再説  做了不説:第4段,“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第6段,“他又由唐詩轉向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讚美,在驚歎,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説’。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其中哪些是表現他做的樣子的?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 】      這一段説他做了,也沒有説,這裏的説是什麼?貶義,一種炫耀。 師:我們同學都體會的很好,現在很多人不是這樣,他們喜歡到處炫耀自己,發表了一點文章就像母雞下了蛋,要到處嚷嚷,我們應該向聞一多先生學一學。

“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髮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 ,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   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 【對,聞一多一開始是詩人,有一首著名的詩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我們齊聲讀一讀吧】

“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聞先生也總是頭髮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 ,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暇:空閒的時間。嘔心瀝血,嘔:吐。瀝:滴。“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把心吐出來了,求賢若渴】

師:聞先生做研究,寫書、寫文章是從來不説,從不炫耀,現在也有人寫書寫文章,沒有多少作品,但卻大肆宣揚,這樣的差別,可能是兩個字:名和利。聞一多又是為了什麼?

【預設:為了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師:對,有這樣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診病救人為己任,後看到國民的愚昧,轉而拿起文學的筆。【魯迅】同樣是以文化來救國,為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這是作為學者的聞一多給我們的啟示。做學問就要潛下心來專心的做學問,或者做了不説,現在有寫人做了一點學問就驕傲的不得了,這是要不得的。

第2課時

一、回顧舊知: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我們在回憶一下,課文是圍繞什麼來寫的,從哪些角度來寫。 【作為學者的,作為革命家的;説和做】

2、對,圍繞説和做來寫,換句話説,説和做是本文敍事的線索。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是—— :做了再説,做了不説。

3、對,着重表現他從不誇耀自己。作者寫了哪些事?《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師:對,這是從成果的角度寫他做了一系列的學術研究。事實上還有很多描寫表現,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這些句子描寫的很細緻,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要學習。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是這樣處理説和做的,那麼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又是如何處理説和做的呢?我們把文章第二部分讀一讀。另外,本文對聞一多先生充滿了崇敬之情,我們要在朗讀中體現。

二、品讀揣摩:

學生朗讀課文:那麼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又是如何處理説和做的呢?

點撥再讀:1、我們再選幾段能體現內容的句子來讀一讀。 16段、17段、18段。

2、找一找能概括的詞語。【説了就做、言行一致】

3、對,前面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是做了不説,可能與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相比就言行不一致了,但不是貶義,而是重在實踐,默默耕耘,不自負,不誇耀,不吹噓。哪些地方能表現他説了就做,言行一致的?

交流點撥:1、10段,“起先,他小聲説,只有昆明的青年聽的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對,他説的原因是,八個字表現就是“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板書)。他怎麼説的呢?【聲音越來越大,呼喊】

2、13、14段“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後一行説‘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聞一多如果寫了本學術著作,會不會四處炫耀?【不會】他做了什麼?【四處傳觀】

3、中國的學者、文人是遠離政治的,如沈從文,但聞一多介入政治,考慮其中有什麼因素在裏面。還有哪些?李公樸被殺後,作演講。 【這裏為什麼要突出聞一多先生的演講——當時有特務在場,情況非常危險。——但聞一多先生是怎樣去的呢,用文中的一個詞叫—— 大無畏。 師:對,學生朗讀15段,教師板書“最後一次講演”】

4、18段,參加遊行示威,走在前頭。神態如何? 【昂首挺胸,長鬚飄飄】

——作為民主戰士的聞一多為什麼這樣?我們前面討論過是“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而且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蔘與到其中來。作為革命者他這樣做,與前面作為學者的聞一多矛不矛盾?

【不矛盾 “迥乎不同”,形容眼睛有神,叫“炯炯有神”“炯”。“一反既往”既往:以前。】

師:對,反義詞叫“一如既往”有些同學在老師給他指出錯誤之後,並沒有一反既往,糾正自己的錯誤,反而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這是要不得的。(板書)我們現在來思考一下,一個人為什麼有這樣大的變化?【預設: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是為了鑽研學術,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是為了國家奉獻。】

5、作為學者的聞一多不計個人利益,潛心研究學術;當他看到時局黑暗,他是為中華民族而説,為民眾爭取民主的權益。兩個階段有沒有共同點? 【預設:革命是為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做學問是為了開一劑文化藥方】     對,當時的國家已經是極度衰微了,有一句話叫“華北之大,已經容不下一張書桌。”而我們有傑出的學者,講自己的人生選擇與國家命運聯繫在一起。來,我們把中心句讀一讀。學生齊聲朗讀20段。

6、為什麼這兩句話中間用句號,句子不是很短嗎?【預設:為了把長句變短句,增強強調語氣、用句號可以延長停頓,使語氣更堅定】好,我們再來把這兩段讀一讀。

7、大家來看看,內容上和語言上各有什麼特點? 分兩部分寫,段落清晰。説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寫的。句子都短小精悍。 選最能體現他説和做的事。

8、對,我插一句,聞先生他鬍子很長,文中説他“長鬚飄飄”,在抗戰之初聞一多發誓,抗戰不勝利,不剪鬍子,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蓄鬚明志”了。同樣這樣做的還有一位唱花旦的先生,大家知道是誰嗎?【梅蘭芳,蓄鬚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這些文學家和藝術家們在國難當頭時毅然決然的的報國之心值得我們學習。再回到我們這個問題,內容上作者注意選取典型材料,作為學問家和革命家的聞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細節,內容寫得很細,刻畫人物很有用。

寫法上是以説和做為線索,交替起來寫,寫説和做的時候會穿插一些評論。比如“終於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是評價,表達方式上叫—— 議論。

9、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篇文章又有敍事,也就是説是夾敍夾議,大家再找個例子。

預設:“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他做了自己沒有説。 16段,是議論。    敍述:15段

10、對,夾敍夾議。好,下面我們看短句。但文中也有長句阿,“當時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找找文章中哪兒短句集中,是在作為學者的還是革命家的部分裏?革命家。為什麼這樣?短句表現作為革命家的激情,長句與學者身份相符。 短句感覺有利,這就是語感。長句就比較柔和,舒緩。

有哪些長句呢? “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   “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找找短句,哪兒最多? 【16段、17段、18段】大家齊聲朗讀。 【短句果然有氣勢、語言很凝練】16段,“動人心,鼓壯志,氣衝斗牛,聲震天地!” “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捨。” “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捨。”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對偶句,還有很多四個字的詞語吧】

附板書: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

臧克家

學者                                革命家

《唐詩雜論》                     寫政治傳單

《楚辭校補》    做了再説               説了就做   最後一次講演

《古典新義》    做了不説               言行一致

七年級語文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教案設計 篇四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圍繞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為中心,大力推進課程改革,深入貫徹語文新課標,切實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對新教材的培訓、研究,尋求實施新課程的策略;深入課堂,適時反思和總結,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任教七年級174班語文,這個班共有學生66人,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能按時完成作業,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寫作水平低下,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發言不是很積極;

3、語文學習慣不是很好,如能堅持寫日記的`同學、能搞好課外摘抄的同學不是很多。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國中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我一定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認真工作,着眼於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繼續以語文與生活的聯繫為線索,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無論是百草園裏高大的皂莢樹,傳説的美女蛇,還是三味書屋裏方正、質樸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蟲,課堂上描畫的繡像,都記錄了魯迅成長的足跡;《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極短的時間裏,經歷了一段艱難的心理成長曆程;《十三歲的際遇》為我們描繪了田曉菲用自己燦爛的青春歲月追尋的一個美麗而迷人的夢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是詩人用凝練的語言道出的殷殷囑託,一行行的詩句曾激勵過無數成長中的青年。《傷仲永》促使我們反思一個天資出眾的人變得“泯然眾人矣”的原因。

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黃河頌》(光未然)把我們帶到了波濤洶湧的黃河之濱,讓我們感受母親河的雄渾壯闊;《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週年時寫給被日本蹂躪的故鄉東三省的誓言,熾熱的語言背後跳動的是一顆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後一課》以兒童的視角幫助學生領悟母語與祖國的關聯;《新疆,新疆》引我們展望我國西北那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引我們認識那位寬容的“大母親”;《木蘭詩》勾勒了一位替父從軍、縱橫疆場、保衞國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學家鄧稼先(《鄧稼先》楊振寧),有藝術家貝多芬(《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有詩人、民主人士聞一多(《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臧克家),有個性鮮明的作家羣(《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還有孫權對將軍呂蒙的勸誡(〈孫權勸學》)。

第四單元中的文章儘可能廣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戲》(魯迅)以看戲串起一連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風情畫;《安塞腰鼓》(劉成章)的節奏像鏗鏘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點;《竹影》(豐子愷)以兒童遊戲為契機,將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講得深入淺出;《觀舞記:(冰心)用文字表現了印度舞蹈中流動的美;《口技〉(林嗣環)中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的口技藝人卻能做到“眾妙必備”,作者用文字再現了人們聽到的一切。

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偉大的悲劇》(茨威格)是寫斯科特在挑戰南極過程中的悲壯覆滅,《魯濱孫漂流記》(笛福)節選了魯濱孫初涉荒島的一段,表現一個人在身陷絕境時內心痛苦的掙扎和人的精神的強大,《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再現了60年代中國登山運動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的最後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國前任總統里根為悼念“挑戰者號”中犧牲的七位宇航員而發表的演講。《夸父追日》和《兩小兒辯日》兩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對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七年級語文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教案設計 篇五

一、學情分析

七零五班58人,這個班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靈活一些,男女生的學習態度有很大差別。大多數女生勤奮,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男生的學習態度較差,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個別甚至不學。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版塊組織單元。全冊書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仍舊包括閲讀和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兩個部分。

本冊書中的六個單元依次安排瞭如下內容: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動物。

第一單元中選取了五篇與個人成長有關的文章,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激情的文章,第三單元中的文章寫的是名人故事,第四單元主要選編的是與文化藝術有關的文章,第五單元主要反映的是人類對自然界勇敢的挑戰,第六單元也是以自然為主題的單元,集中選取了狀寫動物的文章。

從閲讀部分的選文來説,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兩個方面作了嚴格篩選,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並以整體感悟、品味語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藴、抓住要點、發表見解為閲讀能力的實踐環節,全面考慮、組織單元。

本冊名著導讀介紹了高爾基的《童年》、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和法布爾的《昆蟲記》。它們都與課堂閲讀有着有機的聯繫,如:《童年》與成長單元,《魯濱孫飄流記》與探險單元,《昆蟲記》與動物單元,作為課內閲讀的一種延伸,它將因令學生走向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我校的實際,本學期擬採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根據當前社會形勢,推行語文素質教育。

5、實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寫的作文教學,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7、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8、加強學生的閲讀量,培養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七年級語文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教案設計 篇六

知識與技能

1.瞭解臧克家、聞一多。

2.整體把握課文,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中艱深語句的含義,深層體味聞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緻嚴謹的結構,理解過渡語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閲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澎湃執着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個生動的人、“大寫”的人。

重點

品味文中的重要語句,理解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實質。

難點

理解文章敍述中描寫的運用及其作用。

1.文獻法。查閲並整理有關聞一多先生的背景材料。

2.朗讀法。

3.研討探究法。

4.語感品讀法。

多媒體課件、示範朗讀音頻、《七子之歌》的歌曲。

2課時

教師播放《七子之歌》歌曲。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聞一多先生。他是五四以來知識分子之中一位傑出的人物,青年時是新月派詩人,中年時是舊經典的研究學者,晚年成為青年所愛戴的昂首作獅子吼的民主戰士。他橫眉冷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把滿腔熱血化為驅散黑暗的晨曦,他將永遠屹立在歷史的潮頭。今天,讓我們走進臧克家的《説和做》,瞭解他的精神品質。

臧克家(1905~20__),山東諸城人,現代詩人。他是聞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譽為“農民詩人”。1933年,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代表詩作有《老馬》《有的人》等。

1.寫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蔣介石違背《雙十協定》,調遣軍隊向解放區大舉進攻,遭到人民反對。十一月十九日,重慶各界代表組成反內戰聯合會,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用一切辦法制止內戰。二十五日,昆明學生六千餘人舉行反內戰時事晚會,遭到國民黨軍警的騷擾破壞,各校學生於第二天起聯合。十二月一日,昆明國民黨當局出動大批軍警特務,毆打屠殺師生,死四人、傷二十餘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事件發生後,昆明學生達一個月之久,得到了全國各地的廣泛聲援,一個以學生運動為主的反內戰運動,席捲了整個國民黨統治區。

2.關於聞一多。

聞一多先生,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五四運動時,聞一多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時就參加了學生運動。他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後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後,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閃爍着反帝愛國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詩集《死水》,表現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在這以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1937年抗戰開始,他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鬍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1943年後,因目睹蔣介石反動政府的腐敗,於是憤然而起,積極參加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兼雲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週刊》社社長。“一二一”慘案發生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於愛國民主運動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聞一多先生不顧好心人的勸阻,參加並主持在雲南大學召開的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會上,李夫人報告了李先生的殉難經過。黨中央為了民主人士的安全,曾經指示昆明地下黨組織,不安排聞一多先生在會上公開演講。但由於會場上混入了國民黨特務分子,在李夫人血淚控訴的過程中,他們毫無顧忌,説笑取鬧,擾亂會場,使人們忍無可忍,聞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李夫人剛離開講台,聞先生就拍案而起,發表了講演,羣情為之振奮,特務們沒敢在會場上輕舉妄動。會後,聞一多先生又到《民主週刊》社參加記者招待會。在他離社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害了。

1.聽課文錄音,積累詞語,整體瞭解全文大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悟文章內容。

(1)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的?

從學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來寫的。

(2)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課文原話回答)

“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1.“人家説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説。”“人家説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説。”課文開頭引用聞一多先生這兩句話起什麼作用?這兩句話用了什麼寫法?表現了聞一多怎樣的品質?

領起全文,表現聞一多“做”的特點--“做了再説,做了不説”。對比寫法。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謙虛謹慎的美德。

2.聞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做”了再“説”、“做”了也不“説”,為了表現這一特點,作者選取了哪些材料來證明?詳略安排有什麼不同?

三件事例:《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其中第一件事詳寫,後兩件事略寫。

3.“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是什麼意思?

“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聞一多向古代典籍鑽探的目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盡、消化盡……文化史”,“他要給我們……文化藥方”。

5.“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什麼意思?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指尋找使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一多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目的在於救國。

6.“‘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這一句該怎樣理解?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説法,把我們的民族比喻成一個病人。意思是聞一多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7.“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髮凌亂”“睡得很少”這些細節,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怎樣的研究態度和精神?

專心致志的研究態度,持之以恆的精神。

8.“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卻樂在其中,全力進行學術研究。“它”指深夜燈火。“漂白了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表現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一多先生深夜潛心研究的怡然自適,與“大開光明之路”一脈相承。

9.“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句該怎樣理解?

“潛心貫注”“心會神凝”“何妨一下樓”意思一致,都是説聞一多研究極其用功,用心極專極深,別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正如聞一多先生自己所説“人家説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説”,不動聲響,無聲無聞,聞一多做出了卓越的成績。但是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聞一多先生,不僅“做”而且也去“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聞一多先生的“説”。

1.後半部分是僅寫聞一多先生的“説”嗎?

不僅是寫“説”。而是把“説”和“做”糅合起來寫。正如課文所寫:他“説”了,跟着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説”或“做了也不一定説”了。現在,他“説”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

2.作者選取哪幾件事表現聞一多作為革命家這一方面的特點?

(1)起稿政治傳單;(2)在羣眾大會上演説,大罵特務;(3)參加遊行示威。

3.文中哪些內容分別説明聞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以及在追悼會上演講等內容説明他是“口的巨人”;“走到遊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等內容説明他是“行的高標”。

4.文章是怎樣寫“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的聞一多先生的“説”與“做”的?與第一部分寫法有何不同?這樣寫能收到怎樣的效果?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的聞一多先生既“説”又“做”。先“説”,跟着“説”的就是“做”。文章先寫他的“説”,寫他“説”的事實,由“小聲説”到“向全國人民呼喊”,寫他“説”的內容與目的--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再敍寫他的“做”--起稿政治傳單,在羣眾大會上大罵特務,走到遊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用他的“説”和“做”揭示其爭取民主、反對獨裁的大無畏精神。

第一部分寫法是先引用聞先生的“言”,然後記其“行”,再進行議論。這部分寫法是把聞先生的話插入作者所敍事實之中,而這些話又是聞先生致作者信中親筆所書。言導行,行證言,情真意切。作者在記“言”敍“行”的基礎上,連用三節文字進行議論,展現民主戰士形象,謳歌他獻身民主事業的無畏精神。

第二部分把聞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來寫,把敍述和議論結合起來寫,給人以飛流直下、一氣呵成的感覺,表現了聞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為代價求民主反獨裁的高尚人格。結尾部分的排比段描繪出了聞先生“説”的氣衝斗牛、聲震天地的情狀,再現了他“説”的堅強不屈的聲音、昂首挺進的形象。議論中寓含深情,議論中夾以事實,叩擊讀者的心絃,使人對聞先生的凜然正氣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5.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過渡的?把這些話找出來,説説是怎樣起到過渡作用的。

文章是用兩個句子完成過渡的。“做了再説,做了不説”,這是對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後指出這只是聞先生的一個方面。“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這句領起了文章的後一部分。這兩個句子關聯得十分緊密,“僅……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這都是起關聯作用的詞語;“學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是呼應緊密的提法。作者在兩個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在兩句之間又注意彼此的關聯,這樣就使兩個部分的過渡十分自然。

6.這篇文章在敍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寫?説説這些描寫的作用。

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髮凌亂”“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目不窺園”。又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羣蟻排衙”。凡此種。種,能起到具體再現聞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彷彿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7.聞一多先生在兩個方面的“説”與“做”矛盾不矛盾?作者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方法來記述?意圖何在?

儘管聞先生在兩個方面對待“説”與“做”的情況迥然不同,但實質上二者並不矛盾。二者統一在言論與行動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聞先生人格的寫照。如果籠統地寫,容易落入窠臼,流於一般化。作者採用剖析的方法記述,具體、實在。既刻畫了聞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實幹的學術道德,又刻畫了他為民主事業作獅子吼的慷慨陳詞、昂首挺胸的戰士形象。採用剖析的方法記述,不僅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聞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進的歷程。這樣記述,雖只是言行片段,卻形象豐滿,孜孜治學與英勇無畏的精神躍然紙上。

8.文章在語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對錶達文章的主題起什麼作用?

這篇文章雖是以記敍為主的散文,但其中不少語言富有詩意,字詞凝練,句式整齊,音調鏗鏘,感情濃烈,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四句十六個字,內容豐富,氣勢流暢,一個“瀝”字深刻地表現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澆灌學術研究花朵的鑽研精神,精當凝練。又如,“不動不響,無聲無聞”,兩個“不”、兩個“無”,看來普通,但細細咀嚼,頗有韻味。不是“不動”,而是在“動”,在廢寢忘食地“動”,用燈火“漂白了四壁”地動。這個“不動”是不説,是無聲,是聽不到。用“不動”來突出聞先生的“做”,突出他瀝盡心血、埋頭實幹。再如“他‘説’了。”“他‘説’了:”“他‘做’了,”的排比段,感情如衝開閘門的潮水洶湧澎湃,一瀉千里,傾瀉出對聞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欽佩與讚揚。結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是對聞先生人格的藝術概括,句式短促,音調高亢,節奏分明,言深意賅。散文中適當運用詩意的語言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能更為形象更為深刻地表現歌頌聞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的主題,能以文中包孕的感情、激情給人以激勵、鼓舞和感染。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結構,敍述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做了再説,做了不説”的務實勤奮、謙虛淡泊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8~20自然段):寫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方面“説”了就“做”的特點。

1.選取典型事件表現人物。

作者所選的材料講究典型性。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羣眾大會演説、參加遊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聞一多一生經歷複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作者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典型事件,就把聞一多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了出來。

2.運用夾敍夾議的寫法。

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是夾敍夾議。作者實際上是以議論來結構文章的。第1、2兩段是第一部分敍述的綱領,第7段是第一部分敍述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第8、9兩段是第二部分敍述的綱領,最後兩段則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這兩處也都是議論。這些議論,不僅使文章前後照應,而且形成一種氣勢,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課文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臧克家和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朗讀的效果較好,通過朗讀,讓學生很好地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於感情和音樂美。但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圈點批註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並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同時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閲讀體驗的空間,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實踐個性化閲讀。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討論題,目的是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髮言比想象的要踴躍,並提出了許多有創意的看法,把這堂課的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 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

1、學習圍繞中心選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學習聞一多先生説做統一、表裏如一的人格,做一個高尚的人。

教學重點:

學習聞一多先生説做統一、表裏如一的人格,做一個高尚的人。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課前準備:

收集臧克家、聞一多的背景常識,瞭解他們的主要事蹟和作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此環節談話導入  ,意在告訴學生要全面地看問題。)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人物訪談的節目,我也讓學生談談一位人物,小品表 演藝術家---- 趙麗蓉,學生談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訴他們,她生 前為人和藹,正氣,誠懇, 人們都喜歡親切地稱她“趙大媽”,在她去世後, 人們都稱讚她的一生是“德藝雙馨”。

接下來,我請學生看兩幅圖片,我國文學上的兩位大家---------聞一多、臧克 家。

屏幕出示 學生介紹。(介紹不全的,教師可補充。)

如:聞一多是五四運動以來知識分子中一位傑出的人物,青年時代是新月派 詩人,中年 時代是舊經典的研究學者,晚年成為青年所愛戴的,昂頭作 獅子吼的民主戰士,“一二·一”慘案後,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 運 動,直到犧牲生命。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臧克家介紹老師聞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討聞一多的人生。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1、指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正音。

2、讓學生説預習課文後,認為本文圍繞人物的哪些方面寫 了哪些事情?

(這一環節在於,通過讓學生不斷地回答,明確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做了再説

學者 優秀

做了不説

聞一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標

先説後做

革命家 大勇

敢説敢做

質疑問難:

此環節鼓勵學生自主質疑,並鼓勵其他學生答疑,補充,最後不明白的問題 老師作答。

如:

1、解釋字詞

寫照 高標 詩興不作 目不窺園 精神食糧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的含義。

2)“起先,小聲説,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 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怎樣理解“小聲説”,“聲 音越來越大”?

3)為什麼説“言論和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

4)“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 門。”“大門”指什麼?“跨出大門”和“跨進大門”各指 什麼?

5)理解這句話“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合作探究性學習:

(此環節目的是解決目標2)

上課時我們一起探討過趙麗蓉老藝術家光輝燦爛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處 處流露着聞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現在請大家討論一下,總結出聞一多的偉大之 處,並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分組討論,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A、做了再説,做了不説。

作為學者:

研究古籍,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研究目的: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小結:聞一多先生為了探究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 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

B、説了就做,敢説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傳單,羣眾大會演説,參加遊行示威。

小結:投身於民主運動,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

無私無畏的鬥爭精神

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

拓展延伸:

學習本文後,聞一多的説和做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古人也認為説和 做對做人來説是很重要的,你能説出稱讚“説”或“做”的詞語嗎?

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聯繫學生實際,讓他説出平時在説和做方面有不恰當的事嗎?教師繼續引導 他談今後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對!言行一致這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你想讓自己擁有高尚的人生嗎?老師 我個人認為,高尚的人不僅僅能做到這些,所以,我送給大家一句話:

人生是一種追求,一種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良好的 修養,高雅的情趣,寬闊的胸懷,大度的氣質。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以恆心為 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芳鄰,以希望為哨兵,認準自己的目標,義無返 顧勇往直前。

總結寫法:(讓學生自己總結)

夾敍夾議

前後照應

精心剪裁,詳略得當等

總結:2004年2月我國文壇上又隕落了一顆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課下收集閲讀臧克家的事蹟和作品,繼續探討臧克家的藝術人生。

作業 :

1、繼續探討臧克家的藝術人生。

2、閲讀聞一多詩集。

板書設計 :

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

臧克家

聞一多

學者

説----------------------------做

革命家

言行一致的人格 愛國獻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