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4W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上《雨的四季》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從知人論事角度出發,要簡單瞭解劉湛秋的生平經歷;然後品味抒情散文通過寫景、狀物來抒寫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分析細節,培養學生通過課文展開聯想與想象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鑑賞文章與即興表達的能力。

情感目標:由作者對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繪,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並明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教學重點: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雨寄託的思想情感。

2.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如何啟發學生將展開聯想與想象後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方法:

自讀法:將教師點撥與學生自讀相結合,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誦讀法:配樂朗誦,將教師範讀與學生誦讀結合起來,注意朗誦的語氣、節奏,用誦讀加深理解。

探究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他們自己展開聯想與想象,並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及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思路:

本文通過作者對雨的描繪,實在抒發作者的情趣和對人生的態度。這種散文的學習,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引導到學習中來,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學宜通過賞析語言和藝術手法入手,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題目設計不宜過難過死。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自讀課文,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

二、明確目標,導入新課

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一點一滴,奏出美麗的旋律,只有細心傾聽的人,才瞭解它的深意。這就是雨,它如詩似畫,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着萬物也浸潤着人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領略雨的美,領略散文的美。

三、作者介紹

劉湛秋,當代詩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

四、整體感知,鑑賞文章

(一)朗讀課文

配樂,教師範讀2—5段,要求同學在聽的同時注意文章語氣、節奏;並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點,感受作者對雨的思想情感。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體現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詞語。

(二)分小組討論,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作者對雨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參考答案(不必強求一致):

春雨:美麗、嬌媚

夏雨:熱烈而又粗獷

秋雨:端莊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靜

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寫出了雨的親切可愛,這實際上寄託了作者對雨的讚美與喜愛,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三)宋代蘇軾曾經稱讚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樣,劉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筆調,飽含深情的筆墨,深刻獨到的觀察,為我們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畫面。現在,請大家繼續以小組為單位,從文中找出一幅幅畫面,交流、討論,發散思維,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所體味到的四季的雨。

(注:此處可引導學生重點討論春雨,但也可根據現場情況靈活操作,不給定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幾個基本要素是課文原句、修辭方法、畫面描述、藝術技巧等。學生可讀、可寫、可朗誦自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

(四)師生在充分欣賞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後,再來想象,作為一個能這樣細膩地體會身邊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該有怎樣的一種胸懷?你覺得象你所知的哪一位作家?

(注:此處答案靈活多變,強調發散性思維,學生可回答如李樂薇、席慕容等人,只要講出共同點,言之成理即可。)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重點訓練了通過發散性思維,展開聯想與想象,自己鑑賞散文的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明確,課本是為我們自己以後能夠獨立地鑑賞文章服務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不必侷限於固定的題目、答案,要學會自己去尋找美文,鑑賞美文。

六、作業

賞析劉湛秋的詩歌《沒體驗過那麼柔軟的陽光》,展開想象和聯想,模擬課文中的描寫方法,把這首詩擴展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散文。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案 篇二

詩詞誦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藴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泊秦淮》

一、導入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山行)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麼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後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稱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你們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兩位詩人嗎?(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長寫情詩的唐代詩人李商隱。為了有別於“大李杜”,後人把李商隱和杜牧一起合稱為“小李杜”。杜牧生活於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條河的名稱。有誰知道這條河在哪呀?(江蘇省)秦淮河由城中穿過,流入長江,兩岸酒家繁多,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地方。

《後庭花》據傳是南朝陳後主所作,由於陳後主整日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最終丟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後庭花》也就成為了亡國之音。

如今詩人杜牧夜泊秦淮,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下又聽到此曲,他的心情應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的《泊秦淮》。(板書:泊秦淮)

這是一首絕句還是律詩呀?(五言絕句)

二、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整體感悟。

三、學生示範朗讀再全班齊讀。

四、賞析詩歌。

1、賞析一、二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這兩句是寫什麼的?(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寫詩人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淡煙寒水,夜幕朦朧的悽迷景象。)

誰來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説一説?(如煙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邊的沙岸。寧靜的夜裏把船停在岸邊,靠在酒家。)

“籠”是什麼意思?(籠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麼?(天氣寒冷,表明這是深秋時節)除了季節的冷?有沒有別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賞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請同學們看一下註解。(指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誰來説一説? (這時,從江對岸傳來歌聲,這是不知亡國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樹後庭花》。

“猶唱”就是“還在唱”。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最後二句作者是在斥責歌女嗎?(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賣唱為生,既然是賣唱,就要有聽眾,有點歌者。沒有聽眾,歌女也無意唱這個曲子。

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應該是些豪門貴族)

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可見他們是一羣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着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羣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感慨、鄙視、憂傷、悲憤)

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説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後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以為鑑,一樣會步陳後主的後塵,除了憂傷、悲憤、鄙視外,從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感慨中,我們還可感受到作者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板書:借題發揮

商女豪門貴族

主題: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五、齊讀並背誦全詩。要求:讀出憂傷、悲憤。

六、積累:

第二課時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農曆十一月四日深夜山陰(今浙江紹興)驟起一場風雨,震響了僵卧孤村的六十八歲詩人的心絃。在此前二年他以“嘲弄風月”的罪名被彈劾罷官,歸隱於山陰三山故居,但老驥伏櫪而志在千里,此刻詩的靈感又隨風雨同至。詩中強烈的報國感情、豪邁的詩風,使人讀之足可“發揚矜奮,起痿興痺”(姚範《援醇堂筆記》)!

當時詩人境遇不佳,罷官時兩袖清風,歸居後祠祿亦時有中斷,故曾有《薪米偶不繼戲書》詩;經濟上捉襟見肘之外,尚心力交瘁,時常卧病。當他“窮且志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滕王閣序》語),仍發出高亢之音。“卧”而“僵”,形體可謂衰朽;“村”而“孤”,處境亦沉湎於一己之否泰榮辱而顧影自憐,他仍“杜門憂國復憂民”(《春晚即事》);其二,“老病雖憊甚,壯氣復有餘”(《夜讀兵書》), baihuawen.c n詩人“不自哀”是對復國大業仍充滿勝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來反襯,更顯得其志堅定不移。

教學後記:……

《示兒》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明瞭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繫,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牀,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A、讀題解題,瞭解背景

1、交流蒐集的資料。

2、出示教師蒐集的資料。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汴州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就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

3、引導説題意。

B、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朗讀《示兒》。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找生讀,相機評價引導)

2、對照註釋理解詩意。(交流糾正,相機進行翻譯古詩文方法的引導)

3、體驗感情。

詩裏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瞭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渴望“九州同”,那麼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麼樣的景象呢?

學生想象説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組能夠體現陸游心情的詞,説一句完整的話。

感情朗讀 “但悲不見九州同”。

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藴涵在裏面,是什麼?(板書:盼)詩人盼的是什麼?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

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麼漫長的等待,這是多麼揪心的期盼!

一個“悲”,一個“盼”。同學們,就是這種感情的《示兒》。學生感情誦讀。

C、拓展

正是因了這強烈的愛國感情,陸游在20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的志向。(出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然他直到40多歲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了一名軍官,一生並未做過高官,而且屢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憂國),68歲時他退居家鄉,在偏僻的山村,年邁的他(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台。)直到82歲,他還高唱(出示: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他在世時沒有看到祖國統一,傷心悲憤(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他堅信着失地定能收復,祖國定能統一,臨終前諄諄囑咐着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D、互文引證,體察詩藴

1、拓展《題臨安邸》。

引讀思考,從詩中你能看到什麼?那些南宋的王師、權貴、皇帝,他們在幹什麼?

生交流。

從詩中,你能看到南宋統治者發兵征戰、收復失地的決心和行動麼?沒有。大敵當前,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只知道朝朝尋歡、夜夜作樂,他們何嘗似陸游為山河的破碎而傷心?他們何嘗似陸游為百姓的痛苦而憂慮?他們何嘗似陸游為收復失地而着急?他們何嘗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們已經葬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這樣下去,錦繡如畫的杭州也將葬送在他們手裏。

面對他們,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讀 “西湖歌舞幾時休?”

2、對比體驗

當這兩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北方的壯麗山河淪陷了——西湖邊上卻是歌舞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壓下度日如年、渴盼統一——南宋的統治者們卻在尋歡作樂、醉生夢死。是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讓陸游的一生都在為人民疾苦而憂,為國家破碎而悲,為統一國家而戰。臨終之際,陸游一定有很多話要説。(南宋統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學生想象寫話。

這就是陸游——一個對侵略者滿腔的恨,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愛的陸游。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崇敬吧。

(三)作業

陸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歌,其中很多都是愛國名篇,被廣為傳誦。像《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書憤》等等,課後同學可查閲誦讀。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更加欽佩陸游,而他的愛國精神也一定會深深地植根在你們的心中!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篇四

1、一個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經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進取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僅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案模板相關文章:

上《雨的四季》教案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品析課文,指導學生學習旁批這一讀書方法,並學會在閲讀中通過寫旁批表達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2、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將旁批的讀書方法內化並遷移到課外閲讀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品析課文內容,學習旁批這一讀書方法,學會在閲讀中通過寫旁批來表達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教學難點:

在情境中將旁批的讀書方法內化並遷移到課外閲讀中。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討論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探究旁批的內容、實踐旁批的方法來完成的。

2、學生就課文做出新的旁批後,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來品評旁批的高下,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好的旁批的標準。

3、設置情境中的小組活動,引導、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遷移到課外閲讀中,自主進行讀寫結合的旁批,並在小組討論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中國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所謂“動筆墨”,其實就是邊讀書邊做圈點批註。它是讀書的方法,更是讀書的習慣。有些精彩的批註,因為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閲讀、理解和思考書本內容,甚至和經典名著一起流傳到了後世,很多人都更願意選購附上這些點評批註的名著版本。常見的有金聖歎批註的《水滸傳》、脂硯齋批註的《紅樓夢》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於圈點批註這種讀書方法的興趣。

(二)方法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請大家打開第一單元的課文《雨的四季》,同學們請看,正文旁邊有編者為我們做的批註,這和點評批註版的《水滸傳》《紅樓夢》排版很相似,這種在正文旁邊用簡短的文字寫的批語就叫旁批。

1、教師出示問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旁批,想一想旁批可以有哪些形式?如果對文章還有不理解的地方怎麼寫旁批呢?(評論式旁批、提問式旁批)

2、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全班思考並討論: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再讀一讀課文的旁批,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做文章的旁批呢?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從課文層次結構的把握、內容的理解、詞句的品析、寫法的探究等角度對課文做旁批,並結合課文內容舉例分析(在探究中帶入對課文語言美的品析,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旁批的形式,降低畏難心理,並通過品析課文內容、探究批註的方法,瞭解批註對讀書的作用。

(三)方法實踐

1、教師佈置任務:請同學們嘗試在課文中找出一處你有心得或有疑問的地方,自己動筆寫一則旁批。

2、教師組織班級內的交流討論:我們一起來評一評、品一品同學們寫的旁批。看一看哪位同學寫的旁批對品析、理解課文起更好的作用。藉着討論,我們也來思考一個問題──好的旁批應該是什麼樣的?

明確:好的旁批應該是在找到可品之處的基礎上理解準確的、表述精當的,能引發人思考的批註。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旁批的讀書方法,在課堂交流中瞭解好的批註應具備哪些因素,提升自己批註的水平。

(四)活動學習

教師佈置圍繞下列情境展開小組活動。

我們的校刊增加了一個新欄目──“名家散文推薦”,本期推薦的文章是樑衡先生的《夏感》(七年級上冊自讀課本《我的四季》第4頁),需要由欄目編輯部寫出文章的旁批,以幫助讀者們更好地理解、欣賞、感悟這篇文章。請同學們分小組成立“名家散文推薦”欄目編輯部,完成以下任務:

1、每一位小編輯先獨立思考、自己在自讀課本的《夏感》原文旁做兩則旁批。

2、編輯部成員之間通過交流、品評、篩選、修改,最終形成四則以上的精品旁批,批註在老師印發的《夏感》原文材料上。

3、下課後將每組的成果展示在班級的公共區域供大家品評。

【設計意圖】將自讀課文中所學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閲讀中,實現能力的遷移和內化。

(五)佈置作業

課後請摘抄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或者幾個精彩片段,並獨立完成5則以上的旁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並學着將圈點批註法與摘抄結合起來,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實錄 篇六

一、學習第三首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朗讀,注意字音、字形。

2、釋題

講述:陸游罷官居住家鄉山陰(紹興),抗金收復失地是他不能忘懷的事。他因風雨大作而思緒萬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風雨中飄搖,岌岌可危的現實,又浮起到前線作戰挽救國家危亡的企望。於是,在風雨聲中入夢,夢境是在前線作戰。風雨聲就把他所處的現實同所存的希望聯繫起來了。

3、理解詩意

指名朗讀,講述,然後把意思貫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裏僵卧着,但是壯懷猶在,還希望為國家到邊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風雨的聲音,激起無限的思緒,為了拯救國家,連夢境也是騎着鐵馬奔向北方去啊。全詩寫出作者至老不衰的愛國豪情。

4、朗讀。

5、明確詩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也飽含壯志難酬的痛切愁思。這首詩語言樸實明快、豪放流暢、通俗平易;表現方法上採用“寄情於夢”。

二、學習第四首詩《過零丁洋》

1、解題。

文天祥,字宋瑞,廬陵人。宋理宗時中狀元,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奉命至元營議和,因據理抗爭而被拘,後脱險逃出,並率兵抗元,兵敗而被俘。在拘囚中,經敵人多方折磨,百般誘降,但臨死不屈,終被元軍殺害。他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愛國詩人。

2、教師範讀後指導學生朗讀。

3、學生對照註釋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4、結合學生質疑疏通詩意。

5、品析鑑賞。

這首詩重在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導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詩人怎樣表達國家面臨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樣把個人的遭際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詩人以“山河破碎”感歎國家的危亡,“風飄絮”表現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則將個人艱難困厄的遭際與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浮沉”與“破碎”,“雨”和“風”等兩相呼應。

《示兒》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祭”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古詩。

2、理解詩句的含義,感受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情入境。

3、培養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精神。

【重點難點】

背誦並默寫課文,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課件、面具或者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設情,導入新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願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牀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麼呢?

2、出示《示兒》。

二、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藉助資料,並講給同桌聽,並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並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並翻譯)

三、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後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為什麼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着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個別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並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願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哪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現場模擬,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牀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表演)

陸游:(痛苦、有氣無力、無奈地)對於一個快要死的人來説,也沒有什麼可牽掛的了。但是,唯一令我萬般心痛的是,我們的祖國遲遲得不到統一。俗話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的祖國正在受難,我卻行將就木、無能為力。唉!

兒子:父親,您別難過,您雖然無法馳騁疆場,但是您以筆代刀,以詩為劍,喚醒了多少麻木的心靈,激勵了多少將士奮勇殺敵。

陸游:(憂憤、哀傷地)我是空有滿腔熱血卻報國無門,我的心痛啊!我無法安心地閉上我的雙眼,兒子呀,你現在正是身強體壯的好年華,一定要為祖國的統一努力拼搏。

兒子:(低沉緩慢地)擁有您這樣的父親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從小受您的教育,愛國的種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會像您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投身到抗金的隊伍中去,為國家的統一而貢獻自己的一切。

陸游:(飽含愛國熱情)兒子呀!臨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讓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沒有看到我們的軍隊收復失地,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國統一,如果那一天來臨的時候,別忘了,千萬別忘了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啊!

3、表演完後,師生共同點評。

4、學生髮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示兒》公開課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理念:

讓詩的教學充滿詩意,煥發魅力;讓課堂語言與思維齊飛,激情與智慧共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強烈的愛國熱情,受到薰陶。

3、背誦並默寫全詩。

重難點:

感悟作者崇高的愛國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設想:

(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詩人是誰?簡單説説原因。

( 二)導入激疑:

1、引出南宋詩人陸游,你們瞭解他嗎?(交流蒐集信息)

2、小結交流情況。出示資料(陸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把國都開封都被金兵佔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們苟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陸游就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在他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佔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後他親自上戰場參加抗金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今天我們一塊來學習他臨終時的絕筆詩——《示兒》,這首詩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候寫給兒子的臨終囑咐。你想知道什麼?

(三)導讀達標:

1、初讀感知

(1)配樂詩朗誦: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自由讀

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案模板 篇九

教學目標:

1、掌握2個要求會寫的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瞭解本首詩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體會作者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並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的愛國的英雄有哪些嗎?(生髮言:岳飛、王二小等)

師: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便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名作(板書課題)寫這首詩時,他已年近70。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用什麼方法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 明詩意 悟詩情 誦古詩)

師:本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種方法學習古詩。

知詩人

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師小結:陸游滿懷愛國之心,率領將士們在沙場馳騁,卻處處受到當權派的排擠,最終被罷官歸隱。壯志難酬之際,親眼目睹南宋王朝面臨強敵入侵,國土淪喪,政權搖搖欲墜的處境,將滿腔愛國熱忱和悲憤之情化為豪壯詩句——(課件出示古詩,師範讀,生試讀)

明詩意、悟詩情

師:這短短的28個字濃縮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讀到之人無不為之動容。你能借助字典以及自己的理解,試講這首詩的意思嗎?

(生試講,重點理解僵卧孤村 不自哀 尚思 鐵馬冰河 夢 並從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師:(課件再讀)聆聽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情感昇華

師:吟動人詩篇,品詩中深情。這首詩給了我們極大的震撼。此時此刻,你想説些什麼?

小結

師: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祖國經濟騰飛,國力強盛,人民團結奮進。在這樣和平安定的年代裏,我們跟蓋自己的祖國。從現在起,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打好堅定的文化基礎。願同學們早日成才。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反思

詩人陸游所處的南宋距今8百多年,那麼如何引領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呢?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着重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結合寫作背景,挖掘主旨。

詩必有感而發,優秀的詩作都是詩人感情被現實生活激發點燃後抒寫的。本詩作者滿懷報國之志,卻壯志難酬,被罷官歸隱,年老體弱之際報國之心仍矢志不移。瞭解了時代背景,學生才能深入的體會作者的愛國熱忱和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二、引導學生髮揮想像,體會詩的意境。

古詩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得比較含蓄。教學時,必須啟發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怎樣才能進入意境呢?這就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象,引發學生體驗、感受、聯想和想像,從而拉近古代和現代的距離,賦予古詩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魚之江海中,自有無窮樂趣,而後發現情致理趣所在。所以教學中,我充分藉助多媒體的感性渲染,啟發學生大膽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詩人陸游的強烈愛國之心。

三、反覆吟詠,從感性意象到達理性領悟。

學習古詩必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首先要使學生對詩歌充分感知,通過誦讀,在頭腦中想像,逐步形成詩歌所表達的整體形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道理就在於此。感知階段過後,則要使情景完美統一,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對詩歌的理性認識。詩人深夜醒來,聆聽着風吹雨打的聲音,是什麼心境?由此可能會想到什麼?從而也能體會南宋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的危險處境,詩人憂國憂民,夜不能寐,學生的表情肅穆,朗讀的語氣也變得沉重起來。

不過很顯然,以上幾種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詩的教學都要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學生才會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鑑賞,有的放矢,讓學生髮現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鑑賞閲讀練習篇十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鑑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這首詩的後兩句,巧借自然界的風雨把現實與 自然地聯繫起來,藉此抒發 之情。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由於“僵卧孤村”,而且風雨大作,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哀歎連連。

B、“風吹雨”既寫實,扣題“風雨大作”,又象徵了南宋朝廷風雨飄搖。

C、詩中兩次寫到了北疆戰事,但都是詩人的意想,並非身臨疆場。

D、全詩奔放雄沉而又略帶蒼涼,愛國之情,感有肺腑。

3、對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的一、二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報效祖國的愛國之情。

B、詩的三、四句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幻化出的是詩人魂牽夢繞的情境。

C、全詩格調積極向上,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真切地寫出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淒涼情景。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鑑賞

1、夢境 2. A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