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56W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1課的內容。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動傳神的筆墨描繪了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教學中應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同時應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韻文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特有的表現慾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於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設計理念:

以學生學習和活動方式結構課堂教學是本設計突出的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的潛能。抓住兒童心理,發展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激發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亦、粧”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體驗詩句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合作的方法、樂趣,增強競爭意識;

5、鞏固學習方法,豐富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設計:

一、談話切入,創設情境,欣賞畫面,引出新詩。

同學們,你們去過西湖嗎?請同學説説自己的體會,沒去過的同學也關係,今天我們隨着攝影師的鏡頭一起去西湖看看吧!(播放西湖的幻燈片)

二、組織合作,自主探究,小組彙報,相互補充,理解內容,突出重點

1、理解詩題意思,介紹作者;

2、自由讀詩句,讀準字音;

3、出示詩句中的詞語,開火車讀詞語;

4、將詞語帶入詩句,自由讀詩;

5、小組分工合作,出示學習方法:讀——提出疑問——藉助註釋解疑——再讀;

6、小組彙報詩意,指名補充;

7、師説詩意,生説對應的詩句;

三、創設情境,引導讀背,加深感悟,增強體驗,提高能力。

1、師指導有感情朗讀,注意詩句的重音和停頓;

2、師介紹西湖與美女西施的相通之處,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配樂有感情朗讀;

4、師範讀,生想象情境;

四、拓展學習,開發資源,引導創新,促進實踐,綜合發展。

1、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2、鼓勵學生在課外蒐集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讀給大家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寫景的古詩,在授課時,老師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西湖的圖片,由欣賞畫面引出教學內容,營造學習氛圍,創設了教學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自然過渡。對於課題的解釋深入淺出,本首詩有一些字音較難,所以我設計了比賽的方式賽讀詞語,體現了紮實有效的教學風格,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極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習方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實踐當中,促進學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師深入學習組中,及時瞭解學生學習過程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學習活動的進程或走向。對於詩意的理解在學生互相幫助、補充的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適時點撥。在師範讀生想象畫面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學生對詩句內容的感悟,以讀促思,昇華理解,促進語言積累,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通過背誦其它描寫風景的詩句,喚起學生的認知,激勵學生閲讀背誦更多的詩歌作品,引導學生接觸更多的祖國傳統文化,促進認識積累,提高語文素養。

不足之處:三年級的學生對於小組合作學習還處於培養階段,小組合作學習的彙報這一環節應更加紮實,學生的合作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從本首詩還可以進行拓展,佈置研究性作業,由課內指向課外。如果教師把古詩板書在黑板上就更好了!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理念:

以重點詞句“總相宜”為突破口,採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展開教學。引導質疑,先引出對“總相宜”的理解,再圍繞作者為什麼會發出“總相宜”的讚歎為基點展開討論學習,最後迴歸提升對“總相宜”的感悟,進而理解全詩。發揮韻文形式利於朗讀的優勢,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覆品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教材分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五冊第21課的內容。該詩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同題《絕句》中的第二首,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詩篇。短短四句詩,包含了西湖的種種美景。在詩人筆下,西湖勝景千姿百態,任何情況下都是那麼可愛,具有永久的魅力。

學生分析:

打從一年級開始,班裏的學生就很喜歡朗讀背誦簡短的古詩文,在朗讀中或多或少也能感悟古詩描繪的畫面。可是在吟讀上,學生很難進入作者的意境,因此感悟比較膚淺,所謂的感情朗讀只是浮於表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會寫“亦、粧”兩字。

2、理解古詩,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進入意境朗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古詩,體會作者的心情。

教學準備:

西湖景色的課件圖、寫有句式小掛板、音樂磁帶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聯繫生活引入

師:我們壺鎮區的生活用水一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周邊的大水庫起了很大的作用,誰來説説你看到的水庫是什麼樣子?

生:大、美

2、談話揭示課題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去遊覽另一個水的世界

(出示掛圖介紹:這是我們浙江省的杭州西湖)

師:西湖美嗎?面對西湖的美麗景色,我們的小朋友往往無法用語言拿來表達,可古代有一位詩人卻只用了寥寥數語就把西湖的美麗表達得淋漓盡致,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大作(出示課題)

3、組織讀課題(個別讀、集體讀)

二、讀通古詩,理解詩句

1、組織讀古詩

自由讀——個別讀(隨機糾正)

讀詩中指導書寫“亦、粧”。(亦:師示範寫,組織書空寫,再再在田字格邊寫一個。粧:組詞,説説後半個為什麼是個“女”字並指導書寫)

個別評價語:

吐字清晰,發音正確。有誰還願意讀讀。

讀得很流利!

讀得很有節奏!誰再來讀讀!

2、引導朗讀感悟

聽得出,大家剛才都在讀上下了一番工夫,很好!對於詩中,你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引出對“總相宜”的理解)

預設內容:

生:“總相宜”是什麼意思?

師:哪位小朋友願意幫助她理解?

生:總是那麼美好,恰到好處。

師:詩人看見了什麼美景,發出了這樣的讚歎,讓我們一起來再讀讀他的詩吧!

生:詩人看見了晴天的美麗景色。

師:還看見了什麼?

生:山的景色?

師:什麼天氣山的景色?

生:雨天

師:你哪裏看出晴天和雨天是美麗的?請讀出來給大家聽聽好嗎?

評議:很美 我還想聽,請你再來一次

還感覺不到美 再來一次

師:再讀讀這個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水波閃動)水波怎麼會閃動?(由於陽光的照耀)從哪個詞看出來?(水光瀲灩)請你來讀讀這個詞

誰來説説平時在哪裏看到過“水光瀲灩”的樣子?請你把你看到的感受讀出來。(請幾名學生個別讀)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三

一、課前談話

1、師: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去過那些地方?你們知道“人間天堂”指的是哪裏嗎?“人間天堂”是説什麼意思呢?

2、你們想欣賞一下西湖的風光嗎?那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出示課件)

二、創設情境,引出新詩,介紹作者

1、師:西湖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的,西湖的確很美,在宋代詩人蘇軾的筆下更是美得獨特。板書“蘇軾”)

2、師:蘇軾曾在杭州做官,他寫了一首描寫西湖景色的詩,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3、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作者蘇軾?

4、再讀、解題:

5、過渡: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什麼樣的景象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古詩,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認識生字,讀通讀順,讀出節奏

1、學生自由讀詩。強調注意課文中注音的生字的讀音及寫法。

2、師:講解生字

3、師:詩之美,美在語言優美,美在音律動聽,這首詩在哪裏停頓是合適的?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用小斜槓畫一畫。

4、學生彙報,師課件演示。

5、齊讀。

四、滲透方法,理解詩句,加深感悟

1、過渡:同學們真了不起!已經能將古詩讀得流利而富於節奏,可是要讀出古詩的韻味,我們還必須理解詩句的意思,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接下來我們一齊學習理解詩句,看看蘇軾如何用這短短28個字展示出西湖的美。

2、學習前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課件出示。

①先齊讀。

②提出疑問。(你有什麼讀不懂的地方?)

③解疑。講解單個字的解釋。“瀲灩:水波盪漾、波光閃閃的樣子

可結合註釋、圖畫,發揮想象理解: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水光瀲灩的畫面?你有什麼感受?方:正,恰恰。空濛:形容山巒迷濛的樣子。想象:下雨天雲霧迷茫的樣子你見過嗎?這個時候去看山是什麼樣的?

④結合單個字的解釋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詩句的意思。

3、這兩句詩分別描寫了什麼氣候下的景色?用一個字來形容詩人所看到的景色{美}

4、齊讀,讀出煙雨迷茫的朦朧美感,和陽光明媚、波光閃動的美。

5、當詩人看見這豐富而美好的畫面,會是什麼心情呢?帶着愉悦的心情讀。

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你更喜歡晴西湖還是雨西湖?為什麼?帶着你的感受讀,讀出你的喜愛。(喜歡晴西湖的讀第一句,喜歡雨西湖的讀第二句)

那麼,詩人喜愛的是晴天的西湖還是那雨天的西湖?從哪裏可以看出詩人都喜歡。(晴方好、雨亦奇)

過渡:對,不管晴天還是雨天,西湖都是那麼美!這不禁讓詩人聯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

6、學習“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①總結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先解釋單個字,再根據單個字的解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②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詩句。

師:西施美不美?詩人把什麼比作西施?詩人怎樣評價西施的美?西施化濃粧美不美?化淡粧呢?不化粧還美嗎?為什麼?(大自然所賦予的天生的美)

詩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出她不論什麼時候都美的特質?怎樣讀出這種美?(重讀:總)

③詩人為什麼要將西湖比作西子?她們有什麼相通之處?

(引導理解詩人將西湖比作西子,不僅因為都有一個“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為她們都具有不需外物襯托,不需人為修飾的獨特的天然的美!)

哪個字最能體現西湖的這種美?還是一個總字,看起來是在寫西施的美,實際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來為西湖增色!

無論晴天還是雨天總是那麼美,一個“總”字將西湖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所以當他想到將西湖比作西子這一奇妙而貼切的比喻時,他是那麼得驚喜、得意,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詩人深深地陶醉了,我們也醉了

五、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你們想親自去領略西湖的美嗎?雖然今天我們不能去到那美麗的西子湖畔,但是詩的美還在於奇妙的想象,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時空,隨着蘇軾再次暢遊西湖吧!

師配樂朗讀,生閉目想象:(如時間不允許,則教師配樂讀古詩)

這一天,陽光明媚,蘇軾與幾位好友相約暢遊西湖,他們泛舟湖上,飲酒賞景,西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盪漾,閃爍耀眼,向人們展示着它美麗的風貌。詩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當詩人正沉醉於這山水美景,忽見幾條細線般的雨絲斜斜地飄進湖中,飄在臉上,原來下雨了,你再看這雨天的西湖吧,雲霧迷茫,縹縹渺渺,又顯出另一番奇妙的景緻。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粧飾,瀲灩水光是她濃豔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是那麼美,那麼令人神往!詩人不禁詠出這樣的詩句,讀——師生齊讀。

就讓這美景留在我們的腦海裏吧,再讀一讀!

7、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詩人蘇軾帶我們領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態,同時又用一個奇妙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韻。

六、拓展學習,活化文本,綜合發展

1、過渡:我們的祖國江山如畫,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樣描寫西湖風光的古詩還有很多,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首。

2、課後作業:朗誦全詩,鼓勵背誦。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四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讀百遍,意自現。課堂上留足時間讓學生讀詩,使他們在和文本的直接對話中理解詩歌意思。

2、口誦心為。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詩詞中的畫面,在意境中浮想聯翩,獲得讀詩的愉悦。

3、詩畫相融。能端正抄寫詩歌,並配上相應的插圖。

教學重點:

緊扣“總相宜”想象西施的“淡粧濃抹”和西湖的“瀲灩”“空濛”,通過意象和意景的重疊,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韻。

教學難點:

從文字中讀出畫面,實現詩情畫意的融合。

課前準備:

將兩詩以墨跡形式呈現於課堂上。《望天門山》書以魏碑風格,線條遒勁剛硬;《飲湖上初晴後雨》則書以禇體,風格清麗,線條柔美。精裝裱,懸於黑板前。

教學流程:

一、承接中引發期待

1、師:《望天門山》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挺拔險峻,水的湍急洶湧,更讓我們感受到25歲的李白那血氣方剛的滿腔豪情。誰願意為大家再現一番。

指名讀。

全班讀。

2、師引:我們姑且告別這雄壯的天門,隨着宋朝詩人蘇軾去領略杭州西湖的景緻。

二、初讀中略有所感

1、自由讀。特別注意“瀲灩”“空濛”兩詞的發音。

2、指名反饋讀。指導斷題。

3、齊讀

師:感覺這山、水和天門山一帶一樣嗎?

【設計意圖】

〔“怎樣的山,怎樣的水?”這一問題貫穿課堂始終。隨着學習的深入孩子們逐漸展開屬於自己的山水畫卷。此處一問不要求做具體回答。〕

4、再讀

這又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呢?我們繼續感受詩句。自個兒含在嘴裏輕輕地多念幾次,想象着那山,那水……

【設計意圖】

〔“含在嘴裏輕聲地念”,此舉旨在讓學生潛心會詩,潛心首先需要靜場。〕

三、細品中清晰畫面

1、看具象畫

打開書,看着插圖,再將詩句讀幾次,讀不懂的地方看看註釋。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設計意圖】

〔詩句傳遞的畫面是萬千的,插圖只是其中一幅。在插圖和註釋的輔助下讀詩,能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由具象畫面引領學生走近詩句意景,有助於打開學生的想象之窗。〕

2、聽音樂(平湖秋月)

閉上眼睛。讓音樂帶着我們走得更近些。

聽……

這兒的山……

這兒的水……

感覺……

生讀,師範讀,生讀……(音樂中的誦讀使朦朧的感覺清晰起來)

【設計意圖】

〔音樂是流動的畫,《平湖秋月》之優雅柔婉非常接近詩句意境。詩句在音樂中的再現,無疑引領學生感受到了帶着情感的畫面。〕

四、重疊中感受意境

1、“西施”引路(音樂繼續)(預設)

師:音樂聲中,彷彿美女西施向我們款款走來……瞭解西施嗎?

生:註釋4告訴我們,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

生:我讀過東施效顰的故事,知道西施任何時候都很美麗。故事中她在犯痛心病的時候也是很美很美的。

生: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位。據説她在河邊洗紗時,小魚見了她的美貌,羞得沉到了河底。

……

師:如果西施帶上心愛的首飾,穿上華麗的衣裳,濃濃地裝扮一番,看上去很美;如果西施施着薄薄的粉黛,抹着淡淡的胭脂,穿着素雅的衣裳,看上去也很美。西施之美淡粧……濃抹總相宜(生接)

師引讀:看着眼前西湖的山山水水,人們情不自禁地説……

生輕柔舒緩地念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設計意圖】

〔“西施”是詩中的意象,蘇軾借西施以喻西湖。此處重墨渲染意象之美,旨在下環節借意象和意景的重疊,感受西湖獨特的美麗,更感受文字之傳神。〕

2、入詩細讀。

帶着你自己的感覺再讀詩句,“濃抹”時的西湖展現出怎樣的風姿,“淡粧”時的西湖又呈現出怎樣的容顏呢?哪些詩句給你帶來這樣的想象呢?

重疊一“瀲灩”和“濃抹”

(1)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課件出示波光粼粼的畫面。想象説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晴天的西湖水平如鏡,在豔陽照射之下,波光粼粼,聯想到美女西施帶上了珠寶首飾,穿上了華麗的衣裳,濃濃地裝扮,豔麗得讓人炫目!)

(2)你會怎樣抒發自己的讚歎呢?(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覺)

重疊二“空濛”和“淡粧”

(1)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湖面上起霧了,一切顯得朦朦朧朧。遠山近水、亭台小塮變得空濛,恍然間,若西施蒙上了面紗,顯得神祕淡雅,……這何嘗不是一種動人心扉的'美麗呢!

(2)你又會怎樣讚歎眼前的景色呢?(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覺)

【設計意圖】

〔此處也可做另一種重疊――將“瀲灩”與“淡粧”“空濛”與“濃抹”,並不影響詩意解讀。重疊本身就是詩意的再現,不求結果人人同一,但求過程人人涉足。〕

“總相宜”:

(1) “晴雨相宜”重疊於“濃淡相宜”

西湖晴時瀲灩,雨時空濛,時而濃抹,忽而淡粧,真讓人分辨不出這是西湖還是西施啊。看得人如痴如醉,欲把……

情境中誦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2) “晴雨相宜”繼而想象“總(時時處處)相宜”

西湖之美又何止晴雨,看……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四時不同,晨昏各異……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這句……(課件出示西湖十景)

引生反覆吟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設計意圖】

〔強調重疊,借詩句中的比喻,鋪呈西湖和西施之神似,使想象到的不僅僅是畫面,理解的不僅僅是文字。重疊中西湖獨有的豔麗淡雅,温柔清麗猶如西施之美呼之欲出。〕

3、出詩回味。

關注題目中的“飲湖上”三字,聯想到……

一條美麗的畫舫上,蘇軾與幾位好友閒聚。他們或小酌佳釀,或細品龍井。看着西湖晴時瀲灩,雨時空濛,情不自禁地讚歎“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在音樂中齊背全詩。

五、對比中豐富深化

1、現在你能説出對這山水的感覺了嗎? 板書“柔”

如果説西湖如温柔美麗的女子,那麼天門山則是……剛強的將軍。 板書“剛”

同是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美感,不知同學們是否留意了這兩幅書法。

2、書法作品中感受造型筆觸之剛柔

引導學生感受《望天門山》的線條要硬一些,正如長江一帶的山水充滿了力量感。而《飲湖上初晴後雨》顯得柔和,如西湖水一般。

書法也以他自己的方式向我們詮釋着剛柔之美。音樂更是如此……

3、音樂中感受“剛”“柔”

(音樂1:民樂合奏———奔騰)

師引男生誦讀:你感覺到什麼?(生:豪情 力量 陽剛)想到的是哪首詩……男孩子起立,站得如那天門一般,我們一起讀!

(音樂2:古箏曲—平湖秋月)

師緩緩的:聽……我們的心也便柔軟了起來……一種柔情,在我們心中盪漾……

女孩子起立,輕輕地向大家訴説這泓多情的西湖水……

小結:詩書琴畫各種藝術之間都是相通的,多種形式來體驗美感,能讓我們獲得的更豐厚。

【設計意圖】

〔不止於得景之具象美,更求得景之氣神。從文字到音樂到書法線條,詩書琴畫傳統藝術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斷錘鍊着孩子們的藝術通感,在無所不在的對比中強烈感受到詩的神韻。〕

4、詩配畫: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首詩端正抄寫,並配上相應的插圖。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講意思是很沒意思的。”如繞口令般的話語,是特級教師錢正權老師在全國第二屆經典詩文誦讀研討會上做的風趣而又精闢的論述。

如何才能有意思呢?錢老説:“詩歌教學應是教師攜學生之手共進的一次審美旅行。”詩歌平仄相對的音律美,豐富靈動的形象美,深邃悠遠的意境美決定了它較其他閲讀課而言更具藝術性,承載着更多的美學因素。《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後雨》兩詩分別寫了天門山和西湖兩處山水,一陽剛一陰柔,極具美學特質。引領孩子們讀這兩首詩,如何強化這種特質呢?如果用“知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路子來套的話,似乎要經歷一個得景悟情的過程。但詩人之“情”又如何能簡而悟之,其背後種種又豈是9歲小孩兒所能明晰的呢?我不想趕着他們去悟!“情”之美暫不論,得美景即可。但不止於得景之具象美,更求得景之氣神。教學時,緊扣“淡粧濃抹”鋪呈畫卷,讓西湖美景始終帶着恍惚的西施影像,畫面便美得有了神采,讀詩時恍若隨同蘇軾盪舟碧波輕歎瀲灩空濛,迷茫淡粧濃抹,真正感同身受地感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課堂上,從文字到音樂到書法線條到繪畫技巧,詩書琴畫傳統藝術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斷錘鍊着孩子們的藝術通感,在無所不在的對比中強烈感受到兩詩的神韻。

經歷了這樣的學習,也許他們無法十分清晰地表達出詩句意思,但他們肯定能深深地記住這種感覺,記住這剛柔之美。相信這是一次愉悦的詩情畫意之旅。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的

1.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比較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曉處淨慈寺送林子方》這兩首詩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寫。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背誦描寫春天的詩《遊園不值》,今天我們學習描寫夏天景色的詩。板書課題: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曉處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回憶學法

誰還記得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首詩的?

小結板書:

1.結合註釋自讀自悟(什麼景象?)

2.質疑、討論和交流

3.反覆吟誦,

4.看圖想象,繪畫創作。

(三)學習新課

1.我們已有了學詩的經驗,下面請同學們自學後兩首詩。

出示自學提示:

(1)同是描寫夏天的景色,蘇軾筆下的夏天和楊萬里筆下的夏天一樣嗎?請你從內容和寫法上比較着來閲讀。(在詩中畫批)

(2)觀察圖畫(或播放課件)想一想詩人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

3.在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先敍後議,寫西湖晴雨天氣;《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議後敍,寫了滿湖荷花荷葉;但都抒發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歎熱愛之情。

4.朗讀詩句,展開想象。(教師可播放課件,學生吟誦)

5.指名吟誦,背誦。

(四)激情創作

請同學們任選一首你喜歡的描寫夏天的詩,把詩中的景象畫下來。

(五)作業

1.默寫三首古詩。

2.完成自己創作的畫。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依據:

《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後雨》兩詩為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1課,兩詩同寫山水卻一陽剛一陰柔。課堂上充分利用這種對比:以兩詩文字的對比為主,輔之音樂、書法、繪畫等手段,利用通感將“美”體驗深刻。本教材分兩課時完成。本課為第二課時,以《飲湖上初晴後雨》一詩的感悟為主。

設計思想: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設計着力於重疊,意象和意景的重疊,文字和音樂的重疊,意境和書法的重疊。其中,尤以西施和西湖這意象和意景的重疊為主要。蘇軾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其次着力點在對比,本詩在教學中力圖和《望天門山》形成對比,在對比中凸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美。風格上兩詩有着明顯的不同,《望》為唐詩,直抒胸臆,《飲》為宋詩,含蓄清麗。一直一含,讓學生在朗讀對比中感受,在山水畫面的對比中感受,在音樂節奏的對比中感受,在書法線條的對比中感受。匯聚所有的感受最終成了對詩文的感受,而這感受就是我們孜孜以求的語感。

教學重點:

緊扣“總相宜”想象西施的“淡粧濃抹”和西湖的“瀲灩”“空濛”,通過意象和意景的重疊,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韻。

教學難點:

從文字中讀出畫面,實現詩情畫意的融合。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讀百遍,意自現。課堂上留足時間讓學生讀詩,使他們在和文本的直接對話中理解詩歌意思。

2、口誦心為。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詩詞中的畫面,在意境中浮想聯翩,獲得讀詩的愉悦。

3、詩畫相融。能端正抄寫詩歌,並配上相應的插圖。

課件説明:

本課件着力於以樂抒情,以畫達意。《望天門山》輔以民樂合奏《奔騰》風格雄渾粗獷以引導高亢之聲朗讀;《飲湖上初晴後雨》輔以柔婉清麗的古箏《平湖秋月》以浸潤柔美之音吟誦。“瀲灩”一詞比較生僻,若直接用課件傳遞實景,過實必有過死之弊端。課件只呈現波光粼粼,介乎虛實之間,引而不發,留給學生較大的想象空間。

課前準備:

將兩詩以墨跡形式呈現於課堂上。《望天門山》書以魏碑風格,線條遒勁剛硬;《飲湖上初晴後雨》則書以禇體,風格清麗,線條柔美。精裝裱,懸於黑板前。

教學流程:

一、承接中引發期待

1、師:《望天門山》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挺拔險峻,水的湍急洶湧,更讓我們感受到25歲的李白那血氣方剛的滿腔豪情。誰願意為大家再現一番。

指名讀。

全班讀。

2、師引:我們姑且告別這雄壯的天門,隨着宋朝詩人蘇軾去領略杭州西湖的景緻。

二、初讀中略有所感

1、自由讀。特別注意“瀲灩”“空濛”兩詞的發音。

2、指名反饋讀。指導斷題。

3、齊讀

師:感覺這山、水和天門山一帶一樣嗎?

設計意圖

〔“怎樣的山,怎樣的水?”這一問題貫穿課堂始終。隨着學習的深入孩子們逐漸展開屬於自己的山水畫卷。此處一問不要求做具體回答。〕

4、再讀

這又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呢?我們繼續感受詩句。自個兒含在嘴裏輕輕地多念幾次,想象着那山,那水。

設計意圖

〔“含在嘴裏輕聲地念”,此舉旨在讓學生潛心會詩,潛心首先需要靜場。〕

三、細品中清晰畫面

1、看具象畫

打開書,看着插圖,再將詩句讀幾次,讀不懂的地方看看註釋。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設計意圖

〔詩句傳遞的畫面是萬千的,插圖只是其中一幅。在插圖和註釋的輔助下讀詩,能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由具象畫面引領學生走近詩句意景,有助於打開學生的想象之窗。〕

2、聽音樂(平湖秋月)

閉上眼睛。讓音樂帶着我們走得更近些。

聽。

這兒的山。

這兒的水。

感覺。

生讀,師範讀,生讀。(音樂中的誦讀使朦朧的感覺清晰起來)

設計意圖

〔音樂是流動的畫,《平湖秋月》之優雅柔婉非常接近詩句意境。詩句在音樂中的再現,無疑引領學生感受到了帶着情感的畫面。〕

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七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詩句。

2、體會情感,有感情朗讀詩句,背誦詩句。

3、感受詩中美景。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學生背誦《遊園不值》

師:我們上節課學了《遊園不值》,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色),現在我們來看看夏天在詩人的的眼裏是怎樣的?(讀全詩)

二、學習新課

1、解決生字(學生自己解決)

瀲灩:與水有關,所以是三點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適。

2、介紹作者。

3、師:生字、詞你們都懂了,現在自己試着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意思説一下,然後小組之間互相説。

4、舉手發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時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麗;下雨的時候水霧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粧還是濃抹都很合適。)

5、引導學生理解題目(飲:喝酒。湖:西湖。初晴後雨:雨過天晴)

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師:這首詩是寫(作者雨過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這四句詩都寫了西湖的美景(學生糾正:不是)

師:同學們怎麼説不是呢?

(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

師:有些同學知道了前兩句是寫景色,後兩句不是;現在小組交流,每句詩各寫了什麼?為什麼這樣寫呢?

(後兩句詩寫了拿西湖來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粧還是濃抹都很合適。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師:作者每見過西施,西施當時也沒有站在湖邊給作者作比較,那作者怎麼對他們進行比較呢?

(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並且比喻恰當)

這樣想象和比喻,西湖就(顯得更美了)

師:西湖就顯得更美了,那現在同學們自己想象西湖的美,這麼美的景色,我們一起來體驗。(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美”來讀詩句,體驗美。老師指導和範讀。)

三、背誦全詩

自由背誦然後檢查

〖課後反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詩是寫西湖的景色,作者通過大膽的想象,用西施來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麗和奇妙。學習這首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來體驗作者的感情,通過對詩中“美”的理解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美”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在理解古詩的字、詞時,我幾乎把詩中所有的字、詞都拿來和學生分析了,在學生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很快就領會詩句的意思了。學生懂得詩句的意思後,就讓他們討論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然後一起分析,最後通過對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這首詩,體驗這首詩中的“美”。在理解題目時,我用提出質疑的辦法,來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我覺得我再讓學生體會作者感情和體驗詩中的“美”之一環節做得不好,我只是通過讓學生思考和提問的方式]還解決這一問題;而學生體驗的機會就少,主要是聽我講和聽其他學生講,很多同學都沒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這麼一回事。所以他們讀詩句時,沒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讓學生多讀幾遍寫景物的詩句,讓學生自己在讀中體驗詩句的“美”和領悟作者的感情,然後再有感情朗讀全詩,效果會更好。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設計 篇八

一、揭題,解題。

1、師: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説到杭州,人們自然就想到——西湖。你們去過西湖嗎?在你的印象中西湖是怎樣的?能用一個詞來説嗎?(或看完課件回答)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西湖的詩——板:飲湖上初晴後雨

3、師:誰寫的?板:蘇軾

師:課前同學們特意去搜集過資料,你都知道些什麼?(生交流)

師小結: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畫家,與父親蘇荀,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杭州當過官。這首詩就是他在杭州當官時寫的。

4、師:(齊讀詩題)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還有哪些不知道的?生自由説

師點撥:起初晴天,後來下雨了。……讀題

講蘇軾在湖上飲酒…………讀題

5、師這首詩的 題眼該是哪個字(晴 雨)

二、讀詩句,讀正確。

1、師: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是怎樣的?請同學們趕緊打開書讀一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生自由讀

2、師:反饋:在朗讀時,哪個詞特別難讀……指名讀

指名讀詩句

三、曉詩意,悟詩情。

1、師:哪句是寫晴天的西湖,哪句寫雨天的西湖?你是怎樣知道的`?

2、學習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師:誰來説説這句詩的意思?……指名説,師引導:

(1)“瀲灩”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看註釋)板:釋

(2)解釋這句詩,哪個字應該調換一下順序?(晴)生重新解釋詩句板:調

(3)還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板:補……生解釋詩意

(4)解釋時還要板:猜 換

師:你能用這種方法來説説第二句詩的意思嗎?生説師引導

師:(1)詩人喜歡晴天的西湖嗎?你從哪個字看出?(好)

(2)引讀 師:晴天的西湖好在美在哪?……生“水光瀲灩”

(3)師(指着圖):這就是水光瀲灩的 湖面,你能用別的詞來描述嗎?(生自由説)

(4)師是啊,晴天的陽光照到湖面上,銀光閃閃,是那麼美麗,其實晴天的西湖還有許多美景呢!……生閉眼師描述一段優美的文字……(聽完後)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5)師:是啊,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詩人説……引讀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

(6)師:一個“好”字寫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達了詩人的喜愛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師:雨天的西湖,詩人喜歡嗎?從哪兒看出?(奇)

這雨只讓西湖的山雲霧迷濛嗎?請想像一下這雨還讓哪些景物更加生動了?

師:難怪詩人説……引讀“山色空濛雨亦奇”

3、學習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師: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後,詩人認為一個“好、奇”,遠遠不能寫出西湖美,不能表達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此時,詩人想到了什麼……引讀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師:這兩句詩是至今為止讚美西湖中最妙的兩句。誰來説説它的意思(生解釋)

師:你覺得這兩句妙在哪裏?……讀

四、配樂誦讀

1、師:學到這,你們是否為西湖的美景所打動,讓我們帶着這份美,帶着詩人的這種喜愛之情讀讀這首詩嗎?配樂朗讀。

2、師:同學們,我覺得美的詩,光讀還不夠。我們應該把它背下來。生試背……指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