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2W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精品多篇】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 篇一

關於現代詩篇,高一重生並不生疏,他們在國小和國中階段現已觸摸過,朗誦上有有必要的語感,但在讀出情感、品嚐意象、領會詩情等賞識實踐上仍有欠缺。特性是對《雨巷》這種標誌主義詩篇,他們是第一次觸摸,怎麼引導他們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瞭解其標誌優點,怎麼引導他們憑藉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與之共識,是課堂教育中需予以重視的問題。

1.常識與潛力:吟誦詩篇,引導學生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瞭解其標誌優點,憑藉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

2.進程與方法:在練習朗誦和揣摩詩句的活動中培育學生閲覽賞識詩篇的潛力。

3.情愛心情與價值觀:感觸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逐步養成良好的審美情味。

難點: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終究有何喻指或標誌優點。

要點:練習朗誦,揣摩詞句,感觸詩中形象和情感。

2課時

1、導入語:在細雨如絲的江南,一條悠長寂寥的冷巷裏,一位撐着油紙傘的丁香相同的姑娘靜默地彳亍而行……這秀美的畫面,就出此時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這天我們就隨戴望舒一起走進這《雨巷》。

2、作家著作: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端遭到法國標誌派的影響。1928年後成為《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造現代詩篇,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禍的歲月》。前期的詩篇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味較重,因受西方標誌派的影響,意想模糊,含蓄。後期詩篇體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激烈愛情和完美未來的火熱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戴望舒仍是新月派(1923年建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於新詩的只要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心裏苦悶徘徊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説月報》修正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冷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着一種落寞,惆悵的心情和一絲微茫的期望,撐着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孤寂的冷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1、執行字詞:

徘徊(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

寂寥(jìliáo)惆悵(chóuchàng)笙簫(shngxio)

2、聽課文mp3朗誦,領會詩篇言外之意體現出的作者的情感。

3、詩人在詩中流露出的根本愛情,可稱之為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比較“消沉感傷”的,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傷

提示問:語速就應……語調就應……

清晰:緩慢,消沉。

4、在這首詩中,你體驗到詩人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情感(學生答覆不出來則提示:詩中是否有相應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可能答覆憂傷、苦楚、徘徊,冷酷、悽清、惆悵,充溢煩惱和無法……

(板書:我苦悶、惆悵詩人)

5、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人毛遂自薦,就請科代表引薦。)

學生選讀一節,請同學點評,教師點評。

6、播映課文朗誦視頻,讓學生標出詩句中的中止及要重讀的詞句。

教師小結:掌握好語速、語調,讀好詩篇的節奏和輕重音,這樣的吟誦,能給人帶來完美的音樂享用。這也源於這首詩本身腔調調和,節奏舒緩。難怪葉聖陶老先生讚賞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詩人也因這首詩成了聞名的“雨巷詩人”。

7、教師演示朗誦這一節,輔導朗誦:除了語速、語調,還要留意節奏,掌握好句中的中止和一些要重讀的詞句。

8、跟着屏幕上的伴奏畫面,再次朗誦詩篇。

1.除了“我”這個“獨自徘徊”“冷酷、悽清,又惆悵”的抒發主人公,詩人還寫了哪些人、景、物(情感形象)來表達這種傷感煩惱呢

幻燈片:人物形象(我)姑娘。

佈景道具物象雨巷、油紙傘、籬牆、丁香。

結合丁香圖片和課後練習四的相關詩句,輔導學生了解“丁香”這個典型意象標誌着“秀美、高尚和愁心”。

2在這些情感形象中,詩人最主要寫哪兩個情感形象

清晰:丁香般的姑娘、雨巷。

3.請我們品讀描繪“丁香姑娘”和“雨巷”這兩個情感形象的詩句,答覆問題:這兩個情感形象在描繪或選取上有何妙何處

提示:用“……寫(選)得妙,妙在……”的句式説話,可從意象的選取,描繪的用詞、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等視點進行考慮。

教師示例:

“油紙傘”選得妙,妙在它有復古,懷舊,奧祕,迷濛的特色,與煙雨迷濛的雨巷調配調和,一起營建了一種冷酷、悽清的畫面,如果換成一把現代美麗的花傘,作用就沒這麼好了。

“頹圯的籬牆”寫得妙,妙在“頹圯”二字,寫出籬牆的崩塌、破落,烘托一種淒涼的空氣,與寂寥悠長的雨巷,一齊構成陰冷迷濛、破落空寂的佈景,更能襯托出詩人苦悶、悽清、感傷的心境。

學生講話的材料可能有:

(1)(丁香相同的)姑娘:

第二節寫得妙,妙在排比句式和用詞的重複(連用兩個“哀怨”);或妙在用丁香的顏色、芳香、憂慮,寫出姑娘外表的秀美,氣味的芳香和心裏的憂慮、哀怨。

第三節寫得妙,妙在一箭雙鵰,外表上説姑娘,實際上也説自己冷酷,悽清又惆悵的心境;妙在“像我相同,像我相同地冷酷、悽清,又惆悵”,用復沓句式,一再強調烘托“我”和姑娘的心境相同。

“丁香相同的姑娘”寫得妙,妙在用“丁香”潤飾“姑娘”,丁香雖美但易凋零,代表着像丁香相同的姑娘也易不見離去。妙在用了“愁怨”“哀怨”“徘徊”“悽婉蒼茫”等詞語體現了“姑娘”像“我”相同的悵惘、徘徊。

“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蒼茫”寫得妙,妙在以夢做喻,似乎姑娘就是“夢”的化身(可隱喻抱負)。

“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芳香/散失了/甚至她的嗟歎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寫得妙,妙在把散失的材料一件件分隔寫,更能表達出詩人對丁香姑娘無情不見的傷感和無法;妙在傑出完美事物在眼前不見帶來的杯具美。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 篇二

1、知識與能力:分析“丁香”意象,理解《雨巷》的情感,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誦讀、聯想、想象、鑑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優美朦朧的意境,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解讀“丁香”意象,引導學生對本詩情感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誦讀、探究

一課時

一、導入:

見過“丁香”嗎?丁香有什麼特點?(放幻燈片)

二、學生自由聯想、想象,結合課文作業四中的詩句,概括“丁香”特點(香、雅、幽、愁等)。學生就作業四中的詩句提問,教師解答。

三、學生自由作答後,教師概括: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往往對着丁香傷春,説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色香卻不輕佻。丁香是美麗的、高潔的、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徵。丁香嬌好,但易凋謝。今天,我們要走進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這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讓我們來讀《雨巷》。

四、朗讀《雨巷》

五、姑娘是怎麼樣的一個形象?學生在閲讀中歸納

愁怨、哀婉、美麗、高潔、迷茫……

六、討論:作者是怎樣刻畫這位姑娘的?

1、藉助“丁香”這個意象來刻畫這個姑娘。

何為意象?“意”即欣賞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審美主體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有形與無形的統一。

手法:動作、外貌、神態、心情、(正面)

2通過悠長寂寥的雨巷、頹圮的籬牆、冷冷的哀怨和綿綿細雨等環境來渲染“丁香”的特點。(側面)

學生就詩中不懂的詞句提問。比如:太息,飄,油紙傘,雨的哀曲等。然後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1)也許是為詩人的憂鬱歎息,也許是為自己的憂鬱歎息,也許是為雨巷頹牆歎息,也許是為這個時代歎息,甚至是詩人通過姑娘的眼光為國家命運而發出歎息。(個性化解讀)

(2)“飄”不能換成“走”。因為這個姑娘不是真實存在的,是作者想像出來的,想像中的人物是沒有重量的;且“飄”與後面的“夢”構成最佳組合。“飄”字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詩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所以,詩中有三次用“飄”字描寫這位姑娘的行動。

(3)雨的哀曲是這個悲劇的背景音樂,有力地烘托了悽迷悲涼的氣氛。這個悲劇是美麗的丁香姑娘從顏色到芬芳,從眼光到惆悵一樣一樣地在詩人眼前無情地消失,這個音樂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詩人此刻內心無以言表的悲哀。這個“雨的哀曲”烘托氣氛,渲染詩人的心情。

七、討論:作者為什麼要塑造這麼一個形象?探討主旨

1、姑娘是誰?(個性化解讀)

我?理想?姑娘?

2、知人論世:作者,背景介紹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説月報》。當時代理《小説月報》編輯的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詞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徵詩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鬱和消沉的特點。

3、探討作者的思想感情,姑娘為什麼很快消失?(邂逅、虛幻、朦朧又美好的理想的象徵)

a、詩人在那個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種情緒的反應。

b、愛情詩,即一位情竇初開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後激起的感情漣漪。類似《蝶戀花花褪殘紅》蘇詞中所表達的情結,“多情卻被無情惱”。

c、詩人對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師解讀:

“姑娘”是作者的理想化身。他彷徨求索,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但出現後又象夢中的飄過一樣消了,連用她的顏色,芬芳,歎息,惆悵,空留下抒情主人共在雨巷中獨自彷徨,孤苦的心情。

八、朗讀課文,從中學到了什麼?

1、象徵手法

2、三美

3、詞語的運用

九、背誦全詩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 篇三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鑑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通過反覆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1課時。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後探討。

一、導入課文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説説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⑴ 請一位同學示範朗讀;

(教師和學生評點)

⑵ 聽錄音範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⑶ 學生再讀。

(可齊讀,儘量模仿範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1、探究詩歌鑑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鑑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閲讀鑑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通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着重引導而不是講解,並且善於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2、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製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3、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麼是意境?什麼是意象?為什麼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麼?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悽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牆、油紙傘。

4、情感基調。

(可通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5、表達技巧。

(着重分析象徵手法的運用,什麼是象徵?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徵了什麼?)

6、詩歌的內涵:

(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悽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複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麼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悽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7、藝術特色:

(可通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着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迴環復沓;節和詞的反覆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後一節的逢着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於吟唱 。(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説,並試着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説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 篇四

1、反覆朗讀,體會本詩的意境美。

2、瞭解“自由詩體”的特點。

3、深刻體會詩歌中借物抒發的內心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徵意義。

五四運動以前的詩,多表現詩人對民族苦難的憂傷和心中疾憤,格調哀婉低沉;五四運動以後的詩,愛國主義成為中心主題,詩風變得雄渾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詩的代表作)表現出對舊社會徹底的叛道精神,對未來佈滿殷切期待,以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和奔放豪邁的自由詩體為新詩開拓了新的天地,成為中國新詩走向成熟的紀念碑式的作品。

同學們設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條悠長寂寥的小巷,淒冷的濛濛細雨。有一位撐着油紙傘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彳亍而行,你們覺得這樣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呢?(同學們自由發言)今天就讓我們隨着戴望舒一起走進這條《雨巷》(板書)

1、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8年後成為《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詩歌,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的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想朦朧,含蓄。後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戴望舒還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於新詩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後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説月報》編輯葉聖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並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濛濛中,“我”懷着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着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2、朗讀

(1) 教師朗讀一遍(學生進入想象,讓學生聞到丁香花的味道,並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

(2) 學生齊讀(學生結合生活閲歷,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並叫一學生到黑板那畫出來。)

3、課文分析

(1)怎樣理解和欣賞《雨巷》中的兩個主要意象?

(一)雨巷。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濕,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意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懷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裏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什麼?

(二)丁香。丁香是古典詩詞裏常見的意象,丁香常見的有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漂亮和憂愁。詩人將這種美賦予“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徵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漂亮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樣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念和無限的惆悵。

(2) “我”為什麼會這樣哀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

明確:《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1927年3月,他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派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忍受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

(3) 能否將第四節“她飄過/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中的“飄”字改成“走”字?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這個姑娘不是真實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想象的人物是沒有“重量”的;且“飄”字與後面的“夢”構成了最佳組合,“飄”字生動地描寫出了詩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

(4) 詩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麼這麼快就消失了?

明確:

1、因為詩人只是與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沒有理由留下來,離開詩人是理所當然的。

2、因為這個“丁香姑娘”本來就詩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沒有存在過。

(5) 第六節中這位姑娘逐漸消失時用了3個狀語“在雨的哀曲裏”,可否將這個短語去掉?

明確: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裏”,是這個悲劇的背景音樂,有力地烘托了悽迷清涼的氣氛。這個悲劇是漂亮的“丁香姑娘”從顏色到芬芳,從眼光到惆悵樣樣地在詩人眼前無情地消失,這個音樂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詩人此刻內心無以言表的悲哀。總之,這個“雨的哀曲”烘托了氣氛,渲染了詩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6) 詩中寫這位姑娘的眼光時,兩次用到了“太息”這個定語,這有什麼好處呢?

明確:也許是為詩人的憂鬱歎息,也許是因為她最佳的惆悵歎息,也許是為雨巷頹牆歎息,也許是為這個時代歎息,甚至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姑娘的眼光為國家而發出歎息。

(7) 試概括本詩的特點,(先分組討論,再歸納總結)

明確:

1、象徵手法,意藴深遠。詩人表面上是寫對一個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滅後的惆悵,實際上卻象徵着當時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

2、音節和諧,節奏優雅。全詩7節,每節6行,儘管句子有長有短,但詩句停頓卻很鮮明,如: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4, 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反覆的手法,迴環往復,低吟輕唱,不僅增強了詩的抒情氣氛,同時也美化了聲律。

拓展研究

詩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實寫還是虛寫?

明確:觀點一:此詩不是某些人所説的表達“詩人對革命失敗的苦悶與追求”的“政治“化了的詩歌,它就是一首情詩,詩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沒有從詩人身邊經過,也至少從詩人的幻覺中經過,應該是實指,絕不是“理想的象徵”,詩人此時已22歲,為愛情寫詩,難道不正常嗎?

觀點二:這位姑娘既實又虛。詩人似乎有着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願明説,或者根本説不出來。這時“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許是真的。

本節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詩中的兩個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對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讀,拓寬了我們的思路,同時對這首詩偶了新的熟悉。

以“丁香”“雨巷”等為意象,寫一篇關於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豐富,不少於300字。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 篇五

1、通過分析詩中豐富的意象來把握全詩的意境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徵義

(一)教學難點、重點

1、學習象徵的用法

2、體會本詩的象徵意義

(二)教學方式:感悟法、朗讀法、啟發式、分析法

(三)課時安排:1課時(45min)

一、導入

以圖導入,提問:面對這幅圖,大家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1905年出生於杭州。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復旦的前身)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

《雨巷》寫於1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徵詩。這首詩發表後,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

三、教學步驟

(一)聽錄音,整體感受,體會詩中沉摯的感情。

生字詞:彳亍:chìchù行走的意思

(二)寫作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現,《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並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後,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

(三)由意象體驗意境

我們體驗到了這首詩的低沉、哀怨和無奈。那麼,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了?(意象)詩中究竟出現了哪些意象?

意象: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牆……

其中主要意象有三個:

油紙傘:復古,懷舊,神祕,迷濛……使全詩充滿了一種朦朧美。

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國小、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而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丁香:整首詩朦朧、深遂的意境主要來自“丁香”這一意象。詩中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那作者為什麼要選用丁香來比喻其筆下的姑娘呢?

明確:丁香形狀像結,開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着丁香往往傷春,説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為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李商隱《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

李璟《代贈》: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意象是我國古代文藝理論中的術語。“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和感興,“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滲透着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是“意”和“象”的統一。在詩歌中,總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義,也往往寄託着特定的情感。這些特定的意象,我們稱之為“傳統意象”或“象徵性意象”,也有人稱之為“公共意象”。例如,2002年高幹中出現了對“折柳”寓意的考查,大家都知道,“折柳”與思鄉、送別等有關。

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古代的歌曲名稱,一名摺疊楊柳、楊柳枝,原來為兩漢樂府橫吹曲辭,六朝詩歌多為傷別懷人之作,在唐代,也有人翻唱新曲。例如,白居易《楊柳枝》“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2002年大學聯考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中“折柳”就是這層含義。另外,漢代送客到霸橋折柳贈別,到唐代,旅人將行送至長亭,往往要折柳以贈別,取其“柳”與“留”同音,以表達“挽留”之意,例如趙嘏的《憶山陽》“折柳城邊起暮愁,可憐春色獨懷憂”)

浮雲

浮雲一般指漂泊不定的雲。在詩詞中,浮雲往往與遠行的遊子相聯繫。例如,李白《送遊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把天空漂盪的白雲看成是行蹤不定、任意東西的遊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也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浮雲還有一層意思,往往比喻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例如,王安石的《登飛來峯》:“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其中的“浮雲”比喻一切邪惡的勢力。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中“浮雲蔽日”比喻奸臣矇蔽皇上。

(四)分析姑娘的象徵含義

1、有人説;本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運用象徵手法,使詩的意境深邃、豐富,並具有含蓄美。

2、《雨巷》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着愁怨的姑娘,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3、詩人在詩歌中運用的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

4、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重要的一個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麼詩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着什麼?

明確:詩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這位姑娘和我有着相似的心境,彷彿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也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最終卻仍舊彷徨在這雨巷,象徵着對美好希望的追求和理想的最終幻滅。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五)藝術特色

1、變幻文法結構,經過巧妙組合,實現由散文到詩的轉化。

此詩中,詩人遵循語音原則,強調語音的節奏和音調,絕妙地切割散文式長句組成了神形兼備的現代詩。以第一節為例

2、音節特色及其用韻。(葉聖陶盛讚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①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説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迴環疊唱的效果。再如首尾兩節,使整首詩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②詞的重疊運用。如二、三節間的“彷徨”。音節上靈動、變化而富生命力,形成舒緩悠揚的節奏;

③《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不但使用“ang”的韻尾,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悽婉徘徊的情調很好的的融合起;

④排比手法的運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這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以排比的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着淡淡的憂愁,表現了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覆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空濛的意境;

⑤詩歌的用詞: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悽婉、頹圮,憂愁等無不透露出朦朧感傷的詩情。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 篇六

1.品味重點語句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內涵,把握作者感情。

2.通過自主思考,探討交流,瞭解詩人創作風格,品味語言,把握意象,領會表達技巧,領悟作者感情。

3.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1.重點:瞭解詩人的創作風格,表達技巧,品味語言,分析意象,體會情感。

2.難點: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徵意義,領悟作者感情。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在這個詩歌的王國中有異彩紛呈的各種形式的詩歌,曾有一個詩人寫了一首詩叫《雨巷》,就因為他寫了這首詩被冠以“雨巷詩人”的稱號,大家知道這個詩人是誰嗎?——“戴望舒”。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隨着戴望舒一起走進這條《雨巷》。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名家朗讀,感受詩歌的節奏韻律。

2.聽完朗讀有什麼樣的感受?

明確:詩人的哀愁與悵惘。

(三)深入研讀

1.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怎樣的景象?這些優美的圖景主要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的?

明確:雨巷這首詩描寫了江南的梅雨時節,在一個無名小巷之中,矗立着一個彷徨孤獨的人,渴望遇到一個像丁香一樣的姑娘。但這位姑娘卻如夢一般,出現又消失。

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姑娘、籬牆、我。

2.這個丁香姑娘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明確:這是一個憂愁迷茫,優雅的、楚楚動人的、惹人愛憐的小家碧玉,像夢一般出現又消失的姑娘。

3.作者創設的這些意象究竟指什麼?(小組討論)

明確:

雨巷:黑暗的社會現實。

油紙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

我:孤獨者。

丁香姑娘:我在孤寂中的美好的希望理想。

籬牆:社會的黑暗困頓的大環境。

教師小結:所以説這首詩不僅是表達了作者的一種愛情理想也表現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求,雖然這個過程是痛苦惆悵的。

(四)拓展延伸

提問:你們覺得這樣的“丁香一樣的姑娘”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姑娘象徵什麼?請大家討論一下。

明確:

①存在,象徵詩人心中那美麗心愛的姑娘,年輕人愛情的苦悶和追求。

②不存在,大革命失敗,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變發生,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殺,戴望舒也遭到通緝,詩人革命理想幻滅,“丁香一樣的姑娘”象徵了詩人美好的革命理想。

同學們自由發揮,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師引導,跟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小結作業

在優美的畫面中,我們走進了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詩人自己在其中孤獨地彳亍彷徨。他在孤寂中渴望遇見“丁香一樣的”姑娘。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彷徨!希望通過學習本文,大家都能學會用心品味詩歌,學會詩歌朗讀的方法,感受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作業:背誦《雨巷》。

雨巷教案一等獎 雨巷教案設計一等獎 篇七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徵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潛力目標

透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潛力。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1課時。

一、導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着雨的歎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這天就讓我們一齊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齊來聆聽這一段錄音。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麼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麼它是歡欣鼓舞、鬥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着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麼樣貌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鬱、哀怨),那麼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麼速度來讀阿(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説,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鬱、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生朗誦)

2、讀得怎樣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就應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必須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着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着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詩歌意象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裏邊,總共描述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説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述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麼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樣的聯繫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麼呢是期望逢着姑娘。説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述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述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色彩/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着油紙傘/默默彳亍着/冷漠,悽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麼意思阿歎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着愁怨;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能夠看出,詩人用了超多的篇幅來描述姑娘,描述姑娘的動作,描述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此刻一個什麼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裏,那裏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着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氣,透着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麼你的情緒怎樣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明白,這首詩歌用了超多的篇幅來描述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述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貌,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麼呢因為她撐着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裏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此刻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祕、朦朧的色彩。

5、而在首詩歌裏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麼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樣的色彩,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阿(不行)為什麼不行阿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務必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色彩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淨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徵着秀麗、高潔。另外一方面阿,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十分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着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能夠用來象徵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説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阿,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繫在一齊。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並不僅僅僅指這個姑娘有着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説明了這個姑娘有着丁香一樣地秀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為象徵的姑娘也是容易不見離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