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二年級語文《看雪》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國小二年級語文《看雪》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一、複習鞏固生字詞。

1.請同學們打開生字表和詞語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課文的生字及詞語。

2.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讓學生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

1.小聲讀課文。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

邊讀邊想,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2)指名回答共有幾個自然段。

3)説一説你知道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了什麼?

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課文一共有11個自然段。)

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第一、二自然段寫過春節的時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節,而台灣小朋友只能通過櫥窗看見用棉花作的雪,沒有親眼看到過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講述了老師和孩子們的一段對話,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看見雪的情景,課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紹了老師和同學們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寫孩子們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説明北京的雪景已經深深的把孩子們吸引住了,他們盼望這一天的到來。

3.自己再讀課文,邊讀邊看插圖,圖文對照,看哪段文字描繪了哪幅圖的內容。

1)學生自己圖文對照。

2)指名讀一讀,説一説。

第一幅圖描寫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內容。

第二幅圖描寫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內容。

三、逐段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這兩段主要想告訴我們什麼?

主要想告訴我們在台灣省很難見到雪。

2)齊讀這一自然段。

你還讀懂了什麼?(在商店櫥窗裏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觀察彩圖,體會書中的描寫。想一想應該怎樣讀?

“過春節”這個時候,説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節,而台灣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這兩個自然段為台灣孩子們渴望見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筆。

4)練習朗讀。

2.學習第三至八自然段。

《看雪》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欣賞西湖美景,反覆誦讀課文,培養鑑賞美的能力和誦讀能力。

2.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熱情。

3.品味文章語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欣賞一組杭州西湖風光圖片。

第一組:(春夏秋冬)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

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

學生吟誦: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樂朗誦: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温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瞭解湖心亭

多媒體摘要顯示: 張岱,字宗子,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着布衣優遊的生活。明末清初文學家。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湖心亭,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説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反覆誦讀? 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齊讀課文,師生互助完成朗讀節奏的劃分;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對文句、內容等大膽提出質疑。

(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與學生互動感知課文內容。

四、細讀品讀? 探究課文

一讀課文 同學們提出難懂或不懂的問題;

對課文中的內容可以提出質疑;

教師預設:“更定”是晚上八點左右還是凌晨五、六點?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是否矛盾?

(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

二、讀課文 ?找出文中 景物描寫雪景的詞句。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教師點撥: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1、作者疊用三個“與”字,把天空、雲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表現了出來。這是對湖心亭雪景的`總體描繪。

2、“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作者通過這些高度準確而形象的數量詞,暗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的、依稀恍惚之感。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脱俗的情味。

三、讀課文湖心亭巧遇是敍事、是抒情?

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

1、讀“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以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作者之所以選擇更定後獨往觀雪,是因為不願見人,也不願被人看見,也因為此時雪景更妙。湖心亭巧遇雖是敍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

四、讀課文品味舟子的話:?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説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所謂“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學生由此生髮開去,大膽提出自己的理解。

五、讀課文 背誦課文

五、佈置作業 ,,

1.背誦並默寫課文及相關詩文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飲湖上初晴雨後》(蘇軾)

《秋山》(楊萬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附:板書設計

湖心亭 看雪

張岱景事 情

天與雲與山與水,大喜 自矜

上下一白。 強飲 自得

一痕、一點、問姓氏? “痴”

一芥、兩三粒。

《看雪》教案 篇三

認知目標:

1. 認識省、店、櫥等10個生字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在自主體會和朗讀中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2.體會大陸和台灣的兒童盼望台灣迴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

重點:學習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兩岸人民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情。

二、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家蒂多惠斯説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本課,我結合遠程教育資源,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述法、質疑引探法、先扶後放教學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合理的激勵和評價,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潛能。

而在“學法”上,我一直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固在本課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説説,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培養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教學理念

1、本節課充分利用遠教資源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敢於嘗試、勇於探索的精神。

2、打破傳統農村教師一隻粉筆、一張黑板的教學模式,合理利用遠教資源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愉悦地學習。

3、本節課突出遠程教育的特點。利用遠教資源進行教學,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聲情並茂的教學形式,即開闊了學生視野,又豐富了教學活動,從而達到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四、教學過程

其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新課伊始,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們祖國幅員遼闊,山河秀麗。不同的季節展示着不同的美。今天,就讓我們去欣賞那美麗的雪景吧!”然後,我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欣賞雪景,感受雪中的美及樂趣,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通過老師充滿激情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圖、文、聲的結合,使學生沉浸在美麗的雪景中,欣賞之後,孩子們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教師伺機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並及時設疑:寶鳥台灣孩子只能在商店裏看到雪景,這是怎麼回事呢?

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抓住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課一開始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慾望得到提升。

教學的第二步:初步感知,情感體驗

1、初讀課文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圖,接着讓學生自學課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最後同桌互相交流識字的技巧。

2、檢查生字

出示課件,採用多種方式認讀,並藉助農遠資源糾正學生的讀音。通過教師小結,教會學生識記生字的'技巧,落實了訓練重點,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落實教學目標的中心環節,充分合理利用農遠資源,讓孩子們在圖文並茂的情境中主動建構知識。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第三步:融入情感,愉快教學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世界前進。學生初讀課文後,我設計了“我會説”“我會問”“我會答”三種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談一談對課文的認識,學生自主選擇,自主發展,自主創造,既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又張揚了個性,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想象力。接着讓學生再次欣賞雪景圖,感受雪美的同時,體會台灣兒童看不到雪的那種心情,並分組討論你希望台灣的小朋友到北京來嗎?兩岸小朋友的願望能實現嗎?最後通過師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文中對話,完成本課的能力目標。

第四步,總結昇華,憧憬嚮往

學生的情感是豐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學《看雪》這篇課文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情感體驗,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愛國主義的情感薰陶,更好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所以在這裏,我大膽質疑:小朋友們,學了本課,你們想對台灣的小朋友説些什麼?讓學生大膽地發揮創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裏話説出來。

《看雪》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熱愛祖國”專題之第四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極富兒童情趣的課文。講的是台灣小朋友只見過櫥窗裏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親眼見看到過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興趣。課文藴含着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願望。

【設計理念】

以“激發興趣,傾情美讀,訓練表達,昇華情感”為主線,訓練學生“以讀為本,由本逐末”,將識字教學與閲讀教學有機結合。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將天涯化為咫尺,師生互動,讓兩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國統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省、店、景、講、毯、銀、堆、仗”等10個生字,會寫“講”等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北國雪景的美麗,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嚮往之情。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自讀自學為主,尊重他們的主體意識,自主識字,讀中釋疑,讀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兩岸人民對雪的熱愛,激發學生盼望台灣迴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

【重點難點】

1、在朗讀中瞭解詞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2、在語境中學會生字詞,瞭解課文的盼望祖國統一的思想。

【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準備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拓展文本信息,激發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着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學生識字方法的積累。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識字能力。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劃出生字。收集有關台灣的資料。

2、課件準備:北國雪景風光、雪趣及音樂片段、生字詞、中國地圖等。

【教學過程】:

一、賞雪景,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謎面:

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鵝毛飛滿天,掉在地上處處白,落在水裏都不見。

生猜出謎底(雪)

2、師:大家想跟着老師去看雪嗎?(想!)課件展示:北國雪景風光。

學生欣賞雪景,暢談自己冬天玩雪的快樂感受。

3、出示句子:

冬天,天上飄着雪花,地上鋪着雪毯,樹上披着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引導學生讀正確,儘量讀得有感情。

師:在冬天,賞雪、玩雪是一件多美的事情啊!可是,在我國台灣省卻是很難看到雪的,那裏的小朋友也特別想看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看雪》這篇課文。

教師用楷書在田字格中書寫課題──《看雪》,並指導同學看清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佈局。(楷書在田字格中書寫起示範作用。)

[設計意圖:美麗的北國雪景激發了學生的情趣,在聽説台灣的孩子們只能看到“櫥窗裏的雪”而不能像大家一樣身臨其境地體驗看雪的快樂時,情感上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差,而這樣的落差,正是課文“情”線產生的“源”,從而激發了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文,自學生字。

1、指導學生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課件出示“我會讀”,檢查自瀆情況:

台灣省商店櫥窗指了指接着;

講故事鋪着雪毯銀裝打雪仗;

學生自由讀、齊讀、指名讀。

3、師:你們瞧!生字寶寶從詞語中走出來了,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出示:省、店、櫥、指、接、講、鋪、毯、銀、仗多種方法,鞏固識字。

(1)開火車、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2)哪些字你早就認識了,是怎麼認識的?

(3)你們還有哪些有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發現認記生字的方法。如:

謎語認記:

毯: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約少花錢。

店: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藉助偏旁認記:“指、接”都是提手旁,字義和人的手有關;“銀”是金屬,所以是金字旁。

形近字:講——進、鋪——輔等。

[設計意圖: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以上環節,採用多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識字,並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斷地復現所學的詞語,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認識生字,為閲讀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再讀文,感受真情。

1、展示朗讀,體驗真摯情。

指導學生分節朗讀課文,並説説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台灣的孩子們對到北京看雪的嚮往。

2、品讀雪景,體驗文字美:

(1)出示描寫老師看到的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飄着雪花,地上鋪着雪毯,樹上披着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2)引導學生朗讀。説説看,你看到了怎樣的雪景?

——雪花、雪毯、銀裝,到處一片潔白,美嗎?誰來讀得很美。

——不僅是雪花美,也不僅是雪毯美,更不是樹上的銀裝美,還有作者的描寫:你看——試着再讀一讀。

——飄着雪花,那是“雪花飄飄”;鋪着雪毯,那是“白雪皚皚”;披着銀裝,那是“玉樹瓊枝”“粉粧玉砌”;一片潔白,那是“潔白無暇”。多麼美啊!誰再來美美地讀讀。

(3)第二句寫的是雪中的'活動,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們想象一下,孩子們還會在雪地上幹什麼?(自由發言:滑雪、吃雪、玩雪球、拍雪景、坐雪橇?)

(4)一邊欣賞雪景圖片,一邊齊讀第9段。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美好的雪景,體會北方孩子玩雪的樂趣吧!

3、出示地圖,瞭解看雪難。

師:這麼美的雪景,這麼快樂的感受,可是,台灣的小朋友卻無法體驗到,這是為什麼呢?(學生分別找到北京和台灣在地圖上的位置,請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談談台灣小朋友很難看到雪的原因。)

師:在我國台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那裏的小朋友們只能看看商店櫥窗裏的雪,那美麗的雪景並不是真的,而是“用潔白的棉花”做的。難怪那裏的小朋友們會這麼渴望看到雪景,所以,他們問了自己的老師。課件出示:

“您看見過真的雪嗎?”(試探語氣)

“你是在哪兒見過的?”(驚喜、羨慕)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盼望)

“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去台灣看看真的雪呢?”(急迫)

4、角色體驗,感受思鄉情。

師:咱們分角色讀一讀,看看誰能讀出孩子們當時發問的心情?

台灣的那位老師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鄉和家人團聚,帶着自己的學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會望望大家,深情地説:(齊聲朗讀)“那裏的小朋友正盼着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呢!”

設計意圖: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老師微笑着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讚許。

二是“爭着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

五、誦讀兒歌,表達感情。

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台灣就能回到祖國媽媽的懷抱,那時候小朋友們就能和來自台灣的孩子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了。課件出示兒歌《歡迎台灣小朋友》集體誦讀。

一隻船,揚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灣;

接來台灣小朋友;

到我學校玩一玩;

伸出雙手緊緊握。

課時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意,並能規範書寫。

2.認識“櫥、盼”這2個生字。

3.觀察畫面,看清圖意,使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課時 篇六

教學目的: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2、使學生知道台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感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國小二年級語文《看雪》教學反思 篇七

《看雪》一文講的是台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

當講到雪景一段時,我便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講:“寒風呼呼地颳着,吹到臉上就像冰打一樣。風停了,鵝毛般的雪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天地間滿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開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樹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樹上生滿了毛茸茸的白髮;松樹穿了件花褂褂;杉樹尖尖像燈塔。我打開門衝進雪地裏,腳底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和小夥伴們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紅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們打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歡聲笑語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講完,學生睜眼。我問:“你剛才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想象像開了閘的水,傾瀉而來:“我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鋪了一牀潔白的地毯。”“我家門前的小樹被雪壓彎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勁搖,雪花落在了我的頭上、衣服上,有的落進了我的脖子裏,冰涼冰涼的。可樹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頂,一不小心摔了下來,可一點兒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樣。”“我從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飛一樣。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來一團雪,我一閃,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臉上。我倆笑彎了腰。”“我們三個堆了一個大雪人,用釦子做眼睛,用胡蘿蔔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還有兩串糖葫蘆插在肩上,它正在叫賣呢。我們圍着它唱啊、跳啊,開心極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腳印。再聽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就像在奏樂一樣。”“哎呀!我開着小汽車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接下來我還給學生講了“瑞雪兆豐年”的知識。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馬,循規蹈矩的人,緊緊束縛住它。結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蕩的人,任其胡亂馳騁。精力浪費不少,可終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馴服它,讓它按意志奔馳,從而使自己充滿創造精神。

國小二年級語文《看雪》原文 篇八

在我國台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

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裏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着點點頭。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老師説:“小時候,在我的故鄉。”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孩子們問。

老師説:“不算太遠。”接着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飄着雪花,地上鋪着雪毯,樹上披着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孩子們爭着問老師:“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説:“那裏的小朋友正盼着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