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語文《找駱駝》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09K

國小三年級語文《找駱駝》原文、教案及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一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

2.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提出要求

1.設疑導入  。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一位老人雖然沒有見過那隻駱駝,卻幫助商人找回了駱駝,你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讀了《找駱駝》這篇課文後,同學們就明白了。

我們一起來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

2.提出學習要求。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根據課文前面的“閲讀提示”來學習,並通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完全自由地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難讀的詞、句可重點練習,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2.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再讀課文,嘗試解決“閲讀提示”中的問題,圈畫有關的句子,並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問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老人非常詳細地説了駱駝的哪些情況?

(3)這些詳細的情況老人是怎麼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3.各小組彙報學習收穫,師生共同歸納整理。

4.重點段閲讀指導。認真閲讀老人最後説的一段話,解決下列問題:

(1)讀一讀,議一議:老人是根據什麼知道駱駝的有關情況的?

(2)填一填,説一説:(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又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老人還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儘量用文中的語句,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填空,先在小組內互相説,再推選代表在班上説。)

(3)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啟發學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分析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並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

5.啟發學生思考: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可從老人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方面來説,可從老人樂於助人方面來説,也可從自己的生活、學習實踐方面來談。)

6.教師小結。

老人沒見過那隻駱駝的模樣,卻憑着他敏鋭的觀察力和準確無誤的判斷,憑着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達到了“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謂是觀察與思考的典範。

四、再讀課文,創新表演

1.朗讀課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説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給文中的人物語言補充恰當的提示語。

(啟發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內容來補充。)

2.小組合作討論補充的提示語,並練習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注意人物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積累運用語言。

3.各小組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彙報。

4.師生共同評議,指出優點及不足。

五、拓展運用,練習説寫

任選其中一項練習説一説,寫一寫。

1.商人找到駱駝後,心情怎樣,心中會怎麼想,對老人會説些什麼?

2.在學習、生活中你有沒有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經歷、親身體驗?如果有,試着舉例説一説;如果沒有,請你以後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課文開頭先寫一個商人因為找不着走失的駱駝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聽駱駝的下落。

接着寫老人一一説出了丟失駱駝的特點,商人以為是老人把駱駝藏起來了,然後老人説出自己是怎麼知道這隻駱駝的特點的。

最後寫商人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駱駝。

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條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節是文章的重點。三段中老人説的話共有6句。2—5句寫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2句寫老人根據駱駝的腳印,知道駱駝左腳有點跛;3—4句寫老人根據路的左邊有蜜,右邊有米,知道駱駝馱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寫老人根據駱駝啃過的樹葉,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

老人通過仔細觀察,從一些不為人們注意的現象中,經過動腦筋思考,對這些現象作認真的分析,判斷出那隻駱駝的三個特點,並根據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老人怎麼會做出正確判斷的。

教學要求:

1.從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間的因果聯繫,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忿忿、詳細、究竟、不緊不慢”等詞語的意思,用“詳細”造句。

3.朗讀課文,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

教法設計:

本文是一篇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好教材,教學時可採用逆推法。從結果出發,推導出老人觀察、思維、判斷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課前準備:幻燈片、圖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重點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正確判斷,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因果關係的句式幾種不同表達方法。

第三課時:總結課文,處理課後作業 ,練習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生字詞

2.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講讀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問:商人最後找到駱駝了嗎?從課文中什麼地方看出來?

2.引讀第四段

問:“果然”什麼意思?説明什麼?

3.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什麼特點?

板書:左腳有點跛

左馱蜜右馱米

缺了一顆牙齒

問:老人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嗎?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引讀“對話部分”

問:在對話部分,哪幾句是老人問的?哪幾句是商人説的?

指名分角色朗讀

問:如果在這部分內容中加上“商人問”、“老人説”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讀(加上提示語)

問:哪種寫法好?為什麼?

師:(兩人説話時,沒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語,在本課中省略提示語使文章語言簡潔,對話緊湊,更能表達商人急切心情)

問:從對話中看看商人説話的語氣有什麼變化?(着急—高興—生氣)

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忿忿”什麼意思?

指導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問: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有這些特點呢?

讀讀、劃劃、議議

問:老人説的話共有幾句?哪幾句是説老人怎麼知道駱駝的特點的?

板書:看見

又看見

還看見

幻燈:出示一句

(1)剛才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問:這句話寫什麼?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麼結論?

板書:腳印右深左淺

出示腳印圖片

觀察、思考、討論:

為什麼腳印深淺不同?與腳跛有什麼關係?(可找同學做腳跛走路的動作,體會一下。)

問:老人怎樣從腳印深淺得出左腳跛的結論的?

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問:這句話的前後分句之間是什麼關係?

練習:加上“因為……所以……”説這句話。

問:如果先説結果,後説原因該怎樣説?

幻燈:

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燈:

(2)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自學討論:(方法同上句)

板書: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為……所以……”説話

填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那是因為__。

幻燈:

(3)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分組討論:

這句話寫什麼?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麼結論?

板書:樹葉的牙齒印

出示樹葉圖片

觀察:圖片上的牙齒印與一般的有什麼不同?

問:從這個現象中老人想到什麼?説明什麼?

句式練習:(同上)

小結:從這三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老人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知道了駱駝的三個特點。

問:後來,老人怎樣指點商人的?

師:老人前面説的是駱駝的特點,後面説這隻駱駝往哪兒去了,在這兩個問題之間作者用什麼詞把它們連接起來的?(至於)

討論:老人為什麼讓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如果根據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駱駝啃過的樹葉能不能找到駱駝?為什麼?(雖然三個條件都可以作為找到駱駝的線索,但最可靠的條件是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

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緊不慢”,讀出語氣)

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觀察插圖,敍述圖意。

(四)朗讀全文。

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字詞。

(二)處理課後作業 2、3題。

(三)指導造句。

詳細

1.理解“詳細”這個詞的意思(細密完備)

2.找出課文中的原句

3.練習詞語搭配

4.練習造句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聯繫生活中的實際,舉例説明“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三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8個生字,會讀文中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學習默讀課文,養成邊讀課文邊畫出重點詞語的習慣。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對任何事物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準備

鬍子、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設計説明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是否丟失過自己心愛的東西呢?心情怎樣?你會怎麼做?

2.師:有一個商人,走失了一峯駱駝,他也很着急。

(出示課件:商人焦急的圖片)怎麼辦呢?他最終找到了嗎?

3.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情境激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朗讀要求:做到正確、流利、不多、丟字;不認識的字詞學生可用查字典的方法來解決。

2.小組內讀課文,教師指名分段讀課文。

3.教師以遊戲形式檢查認字情況。

4.學生簡述故事大意,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蜘蛛爸爸是如何處理問題的。

學生通過自己查字典,不僅可以提高識字詞的能力,而且培養自主意識。

採用靈活多樣的遊戲形式檢驗學生認字情況,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興趣。

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深入品味,讀中感悟

1.學生再次自由讀文,思考:“老人知道了駱駝的那些情況?又是如何知道駱駝的情況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讀一讀,説一説。

2.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並重點抓住“不緊不慢、憤憤不平”等詞語,隨機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4.師:你從老人身上學到了什麼智慧?

提出中心問題來感悟課文,既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於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餘地。

交流和討論,會讓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課文,並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交流和班內彙報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加深學生對文章人物內心的體驗、感悟。

四、拓展延伸、寫尋物啟示

1.師:同學們,你能幫商人寫一個尋物啟示嗎?

2.交流想法,教師總結

3.寫入採蜜集、小筆頭

拓展延伸、寫尋物啟示,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把課堂昇華到另一個高度。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小組討論如何能很快記住這些字

2.書寫指導。指導學生字的佔格和間架結構,並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並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國小三年級語文《找駱駝》教學反思 篇四

《找駱駝》一文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第四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主要講了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一位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前提下,幫助商人找到了駱駝。通過文章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分析判斷,體現單元教學目標。

1、懸念導課,激發興趣。

今天上了這篇課文,我感覺上出了略讀課文的味道,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地體現。課前學生已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我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懸念導課:“商人丟了駱駝,而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真是神了!”這樣的#三年級#導語,為學生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渴望知道其中的祕密,讀書的興趣高漲。常言説興趣是的老師,在興趣的引領下,何愁學生找不到其中的奧祕呢?

2、在分角色朗讀中得到啟迪

分角色朗讀是學生們最喜歡的一種讀書方式,在分配角色時,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時能入情入境,模仿文中人物的語氣,這樣的朗讀感悟能不深刻嗎?因此在讀商人憤憤地説時,他們的聲調提高了,老人不緊不慢地説時,他們的語調緩慢了,此時此刻他們好像真的成了文中的商人和老人,對話讀的有聲有色。在朗讀中瞭解了駱駝的特點,在朗讀中領會了老人的判斷。神奇的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到駱駝的祕密不攻自破:原來老人能幫商人找到駱駝的祕密武器就是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判斷。達到了語文閲讀教學的目標: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這節課結束了,我也覺得輕鬆了,而這輕鬆就體現在興趣先入,朗讀為重,感悟推動。學生在自主、自覺、自悟中,學會了學習,培養了能力,提升了素養,達到了高效。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五

《找駱駝》教學反思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着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説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並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説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遊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找駱駝》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重點是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詞的訓練退居其次。儘管如此,我仍然對一些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字詞和句式進行了訓練,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找駱駝的現場,充分融入文本,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並通過恰當的“導”、“引”較好地啟發學生,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與內化要求,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不斷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培養語言感知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

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同樣閲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裏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小組讀、全班讀。在讀中就會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

《找駱駝》教學反思

《找駱駝》這篇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課文在敍述中巧設懸念,引人入勝。開頭並不急於講明老人是根據什麼知道駱駝特點的,而是講老人詳盡地描述駱駝的特徵,激起讀者往下讀的慾望。教學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學生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能夠運用方法讀通順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同時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這篇課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導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一回警察,當一回偵查官,在破案子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對“認真觀察,仔細分析”這一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後,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和一個老人去幫一個商人尋找一隻駱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學生自我學習。首先是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認識和熟悉。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簡單地講述課文主要説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出課文的主角“商人、老人、駱駝”。此後,我將這課的幾個重點的字詞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三年級的學生字詞教學仍是重點,注意其中幾個字的讀音和寫法如“忿忿、跛、馱”等。

簡單的字詞教學後,進入文章的品讀過程。和學生的一段對話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駱駝丟了很着急。這段對話重點在於朗讀指導。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穩重,不緊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現。隨後,我以一個問題引出老人的發現————“老人沒有見過駱駝這麼會知道駱駝的去向呢?”學生思考交流。黑板出示相關句子“老人看見什麼了”“老人知道什麼了”。在熟悉老人的觀察和發現後,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兩種句式進行轉換,如:因為老人看見了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是因為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再進行句式的轉化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熟悉了駱駝的特點,也感受到了,老人“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經過老人的分析,商人果然找到了丟失的駱駝,這裏穿插一個小練筆“商人找到駱駝在回來的路上又遇見了老人,他會對老人説些什麼?”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總結出老人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分析的人。結合板書和導課時的案子,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做細心的人。此後進行角色的扮演,朗讀課文,將課文的重點進一步的鞏固。

在此次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幾點不足,如:導課的過程,語言過於繁瑣,沒能抓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指導“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轉換過程中,學生在一開始沒能很好的進入這個狀態,難度太大,可以以簡單的生活中的句子進行鋪墊,從而使學生對這種句式有更清楚的認識。

每一次教學的深思,都是一次改進的起點。不斷地發現和完善自己!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六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反覆讀和理解老人前後的對話,從後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為什麼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麼清楚。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誰找駱駝?(商人、老人)

商人的駱駝怎麼啦?(走失) “走失”與“丟失”有什麼區別?(走失:走着,走着,沒了!)

駱駝走失了,商人很着急,這時候看見一位老人,商人怎麼樣?(趕上去問)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們表演。(評議、朗讀)

二、定向

老人看見過駱駝嗎?老人知道駱駝的樣子嗎?我們自己來學懂這篇課文。

三、自學。

第一台階:

1.自學課文,劃下描寫駱駝“樣子”的詞句。

2.交流:説説駱駝的樣子。

3.説樣子。

(1)左腳跛。(什麼叫跛?)

(2)左馱蜜,右馱米。(什麼叫馱?)

(3)缺了一顆牙齒。

剛才説得對不對?商人聽了高興嗎?

我當老人,你們當商人,我們表演一次。

評價:“對!不錯!對極了!”的程度念出來沒有?

當老人説了“不知道”後,商人怎麼説?

(“忿忿”怎麼念?研究“哄”、“詳細”的意思)

第二台階:

説説,練練

1.用“因為……所以……”句式講話。(例:因為老人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為他觀察得仔細,判斷得正確。

第三台階:

分析,朗讀

1.能把老人怎麼想的語句劃出來嗎?

(學生答:“課文裏沒有。”老師要求學生思考)

2.破——淺?跛——晃——左蜜 右米

3.樹葉被缺了一顆牙的駱駝咬過該是什麼樣子?(研究、畫、分析。)

4.讀,我們學着老人的口氣説話——什麼口氣?

(1)“不緊不慢”地讀

(2)“至於”幹什麼用?(連續上下文,順着……)

(3)找到沒有?哪個詞説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換詞嗎?(可以,換“按”)

“指點”是指什麼?

“一路”與哪個詞有關係。(走失)

四、指點。

為什麼順着腳印去找?

另外兩條線索為什麼不可靠?(學生討論)

五、我們又不去找駱駝,幹嗎學?

編者意圖是給我們一些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差異作業。

1.課後填空,抄詞。

2.表情朗讀。

選做題:表演“找到駱駝後——”。

七、表演。

板書: 判斷 分析 觀察

左腳破 腳印右深左淺

左馱蜜右馱米 路左邊有蜜,右邊有米

缺了一顆牙齒 齒印

國小二年級語文《找駱駝》教學反思 篇七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着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説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並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説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遊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八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找駱駝”,(板書課題)誰找駱駝?(商人、老人)

商人的駱駝怎麼啦?(走失) “走失”與“丟失”有什麼區別?(走失:走着,走着,沒了!)

駱駝走失了,商人很着急,這時候看見一位老人,商人怎麼樣?(趕上去問)

我是老人,你是商人!我們表演。(評議、朗讀)

二、定向。

老人看見過駱駝嗎?老人知道駱駝的樣子嗎?我們自己來學懂這篇課文。

三、自學。

第一台階:

1.自學課文,劃下描寫駱駝“樣子”的詞句。

2.交流:説説駱駝的樣子。

3.説樣子。

(1)左腳跛。(什麼叫跛?)

(2)左馱蜜,右馱米。(什麼叫馱?)

(3)缺了一顆牙齒。

剛才説得對不對?商人聽了高興嗎?

我當老人,你們當商人,我們表演一次。

評價:“對!不錯!對極了!”的程度念出來沒有?

當老人説了“不知道”後,商人怎麼説?

(“忿忿”怎麼念?研究“哄”、“詳細”的意思)

第二台階:

説説,練練

1.用“因為……所以……”句式講話。(例:因為老人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2.老人之所以……是因為他觀察得仔細,判斷得正確。

第三台階:

分析,朗讀

1.能把老人怎麼想的語句劃出來嗎?

(學生答:“課文裏沒有。”老師要求學生思考)

2.破——淺?跛——晃——左蜜 右米

3.樹葉被缺了一顆牙的駱駝咬過該是什麼樣子?(研究、畫、分析。)

4.讀,我們學着老人的口氣説話——什麼口氣?

(1)“不緊不慢”地讀

(2)“至於”幹什麼用?(連續上下文,順着……)

(3)找到沒有?哪個詞説明找到了?(果然)

“照”——可換詞嗎?(可以,換“按”)

“指點”是指什麼?

“一路”與哪個詞有關係。(走失)

四、指點。

為什麼順着腳印去找?

另外兩條線索為什麼不可靠?(學生討論)

五、我們又不去找駱駝,幹嗎學?

編者意圖是給我們一些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差異作業 。

1.課後填空,抄詞。

2.表情朗讀。

選做題:表演“找到駱駝後——”。

七、表演。

板書:  判斷  分析 觀察

左腳破   腳印右深左淺

左馱蜜右馱米  路左邊有蜜,右邊有米

缺了一顆牙齒  齒印

順着腳印去找◆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九

本文是第一範文網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找駱駝》説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説教材

《找駱駝》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故事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有兩個: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着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於找到了駱駝。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三年級學生的識字、閲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體會老人是如何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的過程。培養認真觀察、分析事物的良好習慣。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是本課的難點

三、説教法

有人説過:“教無定法”但是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求設計具有“彈性”的教學設計,要適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設計本課採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2、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閲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四、説學法

根據常規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畫畫、議議中整體感知文本,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構建新知。

五、説教學思路

這組課文圍繞“觀察中的發現”這一專題組合來編排。眾所周知,觀察中要有發現,極為重要的就是要善於提出問題。因此,構思這一課文的教學,從語言文字學習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強引導學生學會提問能力的培養。我以課文前“學習提示”中體現閲讀方法指導的兩大問題──商人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以及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為主線展開學習。設計對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部分:謎語揭題,激發興趣。由謎語引出“駱駝”,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駱駝的資料,初步瞭解駱駝,最後切入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部分:明確學習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前的導讀,明確本課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為學生今後自學打下紮實的基礎。

第三部分:學習課文1至9自然段。以“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這一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

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首先,並理解“忿忿”的意思,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着急到高興再到轉喜為怒,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着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知道走失駱駝的三個特點: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

第四部分:探究學習第10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根據出示的問題: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自讀第十自然段後完成表格通過學生合作交流,運用讀讀、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於是我讓學生讀出“看見…又看見…還看見”的句式,讓學生邊讀邊説,完成表格,檢查學生正誤最後,指導朗讀老人的話,昇華情感通過讀、説、議,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着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一詞你讀懂了什麼?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麼要順着腳印去找,説説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第五部分:回顧總結全文,明白道理。

六、説板書

本文板書直觀、形象,表現出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找駱駝》綜合資料 篇十

【駱駝的腳一定跛嗎】

我在教學《找駱駝》一課時,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其中的位學生站起來説:“駱駝的腳不一定跛。”我詫異地讓其説説理由,他接着説:“如果駱駝左邊馱的蜜比右邊馱的米多的話,那麼駱駝左邊的腳印也會比右邊的腳印深。因此,從腳印的深淺是不能確定駱駝的腳是不是跛的。”

面對這樣的場景,不知各位同行會如何處理?

我是這樣做的:

1、表揚這位同學:

我想,這樣的問題由一個國小生提出是很難得可貴的,再則這個問題也觸及到本文的思維訓練的核心──因果推理。

2、組織討論:

因為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我們可以直搗黃龍,一下就抓住文章的重難點。

3、稍作解釋:

有點難,我還沒有很好的解釋。當時,我是這樣説的:駱駝是四隻腳的,書本上説的左腳其實是説駱駝左腳的某一隻的。

下面我再談一點啟示:

1、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我們通過這個問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他們質疑問題的習慣,同是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2、備課時,我們要多準備一些除語文外的相關知識,我們不能用老眼光看待現在的孩子。我們除了強調學生多讀課外書的同時,千萬別忘了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

3、對待教材,我們也要實事求是的分析,對於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要做到心裏有數,不要以“本”為本,不講科學性。

(浙江省慈溪市實驗國小 鄭利羣)

巧用提示語,提高語文能力——《找駱駝》教學談

《找駱駝》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對這類閃現着理性光輝的課文,如果我們偏重對思維品質的理性分析、抽象概括,語文學習就喪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就會失落。教學時,我本着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 “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一、研讀提示語——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感情

人物語言描寫追求個性化和本質化,因而,作者在描寫人物的對話時,常適當加入一些關於人物的心態、聲調和口吻的提示。《找駱駝》一文中寫商人與老人的對話時有兩處加了提示語:一是寫商人見老人詳細描述了駱駝的樣兒卻又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駱駝的下落後“忿忿地”指責他;二是寫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質問。雖然只有兩處,卻顯出人物此刻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研讀兩人的對話:“忿忿”是什麼意思?從哪裏可以看出商人確實很生氣?“不緊不慢”該怎麼讀?從老人“不緊不慢”的敍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樣兒了嗎?通過課文具體語句的閲讀感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態,還培養了可貴的語言意識 ——不少學生捕捉到了商人由稱老人“您”改為“你”這一情感變化的語言信息。

二、填補提示語——把握人物情態,促進語言積累

《找駱駝》一文所寫的事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展開的,除了上述一組對話加了兩個提示語,其餘對話並沒有對人物的神情、語氣加以描繪。讓學生根據上下文對話內容填補提示語,不僅有助於學生把握人物情感,還能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我請學生同桌合作,先分角色讀讀對話,想像商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及老人説話時的神態、語氣,再討論怎麼加提示語合適,然後根據補充的提示語進行創新表演。要完成這個練習,學生必須反覆閲讀語言材料,用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把握人物情感發展的脈絡,並啟迪多元感悟,形成自己的聯想與體驗,然後才能藉助準確的提示語來揭示人物當時的心態。通過研讀課文所提供的範例,學生已對提示語的表達方式有所感知,填補提示語的語言實踐則拓寬了認知與想象的空間。學生經過反覆朗讀,用心體味,不僅揣摩出了商人“着急—高興—生氣”的心理變化,給人物語言補充了恰當的提示語,還在角色表演中豐富了情感體驗。更可貴的是,學生在與語言材料的反覆接觸過程中產生了多元反應:文中寫商人的話富有變化,如“是的”、“不錯”、“對極了”等。為了擴大語言積累,我順勢引導學生“牽”出了“太對了”、“完全正確”等一組句子。

既然提示語使表達更具體,語言更生動,為什麼作者省去不用呢?如我期待的那樣——果真有學生提出了質疑。這是一個極具語言意識的問題。可見,層層推進的語言訓練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誘發了他們自主深入的探究意識。我讓學生將添加提示語後的對話與原文對照朗讀。通過研讀、體驗、甄別,學生説出了自己的感悟:省略了提示語,更能表達商人的急切心情。

三、運用提示語——昇華思想認識,發展語文能力

在經歷了“研讀”和“填補”兩級訓練之後,語言規律的感知在學生的頭腦中漸漸清晰起來,他們對提示語的表達方式及語言功能產生了興趣,有了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為了發展已習得的語文能力,提升對課文主要內容及含藴的思想品質的認識,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終於找回了駱駝。商人再去見老人,會説些什麼?你能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寫下來嗎?

這是一個遷移運用的訓練,它要求學生把豐富語言積累與靈活運用語言結合起來,把領悟課文中的思想感情與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創造性思維結合起來。學生所寫的內容表達了閲讀文本後的獨特感受:“商人滿臉羞愧地對老人説:‘老人家,多虧了您的指點,我才找回了駱駝,可我卻錯怪您,真不該啊!’”“商人緊緊握住老人的手,激動地説:‘大爺,您不僅幫我找回了駱駝,還讓我懂得了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我真不知怎麼感謝您哪!’”

學生的閲讀在一般意義上説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從學生的閲讀感受出發,找準語言訓練點,開展充分而有效的實踐活動,與之相伴的便是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和良好語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