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如何使用導讀系統來助力師生課堂教學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2W

前述篇章提及了統編本國中語文教材的諸多方面,包括其編寫理念、鮮明特色、編寫理念、使用建議,提到了很多理論層面事物,但究竟如何將導讀系統藴含的方方面面落地生根呢?如何把導讀系統貼切合理地運用於統編本國中語文教材的教學實踐中呢?

淺談如何使用導讀系統來助力師生課堂教學

接下來筆者將結合個人中學教學實際經驗,選取統編本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中第一首詩歌《觀滄海》為例,來講述筆者如何使用導讀系統來助力師生課堂教學,儘可能反映細緻,呈現出完整的教學過程。

第一節 導讀系統使用前的全盤分析

一、細究導讀內容

在進入《觀滄海》教學設計之前,我們先來觀察教材中與其有關的導讀內容。

統編本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導語分為兩個自然段,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自然段。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時景物美不勝收。本單元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

第一段導讀指出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均與自然美景相關,先用大氣磅礴的四字詞語概括世間萬物,給學生以自然美學上的點滴薰陶,勾起學生相關的自然景物體驗,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內心舒適愉悦的主觀感受,然後進入到本單元學習。這樣的導讀方式可以啟示教師在引出《觀滄海》一文時,可以採用有關滄海的精妙文字描述來吸引學生進入本詩的學習當中。

其次,第一段的後半句提及兩個關鍵詞“語言”、“情懷”,指出本單元課文的語言風格是優美的,思想情感是熱愛自然生活的。前者是在語言運用上的風向標,後者是在情感把握上的着重點。

由單元導讀第一段整體可以看出,本單元課文大多充滿詩情畫意,且要格外注重語言和情感的把握,所以在《觀滄海》一文教學設計中也是如此。

我們再來看單元導讀的第二個自然段。

學習本單元,要重視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練,感受漢語聲韻之美。還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第二段導讀有一連串的動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標記,如“重視”、“想象”、“領略”、“把握”、“感受”、“揣摩”、“品味”、“體會”,這些要求是極為具體化的、可操作性較強的,能夠幫助明確本單元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裏面提及了語言文字的運用,提到了閲讀方法的指導,也提到了審美品味的感悟,內容上是極為豐富多樣的。可以看出,第二段單元導讀相較於第一段單元導讀,是層層遞進的,因此,在教師導入課文學習之後,教學過程也應當由外到內不斷深入。

那麼對應到《觀滄海》本詩的教學當中,我們要注意什麼呢?一就要尤為注重朗讀詩歌,讀好詩歌中的重音和停連,教會學生讀準字音字詞,力求朗朗上口。二就是要學會想象滄海之景,感受滄海的美感。三是要能夠透過詩句去感受作者所營造的意境、想表達的效果和情感。

接下來,我們再具體到《觀滄海》本課文中,該課文導讀同樣是由兩個段落構成,首先來看第一個自然段。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文明史冊上優秀的詩歌燦若繁星。誦讀古代優秀詩歌,可以讓我們心靈得到滋潤和淨化,情感變得豐富,從而激發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朗讀本課詩歌,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一段導讀總體引入詩歌,指出誦讀優秀古詩詞的頗多益處,同樣對應到《觀滄海》本詩的具體教學中,通過學習這首詩歌,我們也能夠讓學生的內心受到洗滌和滋養,豐富其心靈情感,產生慷慨激越之情。課文導讀再次提出對於本篇學習的要求:一是在語言方面要準確朗讀,二是在思維方面要豐富想象,三是在情感方面要細緻體會。

我們再來看課文導讀的第二個自然段。

學習古詩要反覆誦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律,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第二個段的導讀是直接明晰的方法指導,是對於第一段導讀提及朗讀的進一步補充把握,提出更為具體的要求。朗讀應該如何去讀呢?應該要反覆地讀,首先是字音要清楚讀準,其次還要讀出節奏感,讀出韻律感,在此基礎上,感受古代詩歌的聲韻美感。對應到《觀滄海》一文中也是如此,也應該讀準其中有難度的字詞字音,劃分好詩歌的節奏,分析詩歌的韻律,感受誦讀本詩的美感。

在各自分析完單元導讀和課文導讀之後,我們不能孤立地去單獨看待,或者隔離疏遠兩者,而是應該認真分析其中的關聯性、相似性,以期能夠更好地把握單元導讀和課文導讀的內容。

首先,兩部分導讀內容都有明暗線索交織其中。明面上通過導讀文字能夠看到的是描述自然美景主題,以及提出的方法指導,實際上文字的背後是對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塑造和培養。導讀內容在語言運用、思維啟迪、審美鑑賞、文化傳承上都下足了功夫,該單元導讀和《觀滄海》課文導讀在這一點上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其次,它們都是緊密結合單元中的課文或是具體的某篇課文進行策略指導,都是圍繞選文、立足選文、貼合選文的,能夠提供有力的策略指導意義。最後,導讀部分內容確實較為繁多,但到《觀滄海》這首詩歌的具體教學中,我們要有所重點突出,這裏將在下一節重點闡述。

二、將導讀內容與課文內容相結合

將導讀系統運用於教學設計絕非空中樓閣之事,而是要有血有肉、有深厚根基的,要立足於課文內容本身,緊扣教學課文的體裁、內容、結構、情感等諸多方面,這是一名優秀語文教師事先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自己要先吃透課本,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具體到《觀滄海》這篇課文,我們來進行相關分析。

第一,從編排佈局上來説,該詩是統編本七年級語文上冊朗讀單元中的一部分,具體是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的第一首古詩。該單元是圍繞親近自然主題來編排,屬於國中生剛入七年級就將接觸到的詩歌,整體而言,對於國中生來説應該是較為容易理解與接受的。

第二,從體裁類別上來説,這是一首古體詩,是一首四言詩歌,更為具體準確來説,是一首樂府詩歌。樂府詩一般沒有標題,尤其是漢樂府詩,《觀滄海》是後代人添加的標題,樂府詩可以譜曲配樂進行歌唱,詩歌最後兩句是合樂所加,更加易於誦讀和吟詠。

第三,從寫作背景上來説,本詩為曹操北征烏桓大獲全勝,途中經過碣石山所做詩篇,這次勝利鞏固了曹操的後方,奠定其次年揮戈南下最終統一中原的宏偉願景。作者揚鞭奮蹄,登山觀海,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壯麗詩篇。

第四,從寫作內容上來説,作者主要描寫了滄海的壯麗美色,大海吞吐日月,氣象萬千的壯觀之景。從全景再到局部,由遠及近,描寫登山後所見圖景與感受。有盪漾的水波,聳立的山島,壯闊的大海,此地樹木繁茂,百草豐美,波濤洶湧,萬物盎然,實屬壯美滄海。

第五,從語言表達上來説,詩歌的語言雖簡短質樸但讀來鏗鏘有力,想象豐富多彩,氣勢磅礴雄壯。本詩情景交融,是一首典型的寫景抒情詩,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剛健的語言、比興的手法勾勒滄海美景,抒發出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頗具建安文風。

初步分析完課文內容後,我們對課文方面也有了初步瞭解,上一節我們分析了相關導讀系統,那如何更好地將導讀系統運用到《觀滄海》本課教學當中呢?

首先,單元導讀和課文導讀中都提到了“要重視朗讀課文”、“要反覆誦讀”、“感受漢語聲韻之美”,這類字眼可以説是反覆出現,佔據不小的篇幅,因此對於本詩的教學,筆者認為其朗讀教學、誦讀教學一定是重中之重,應該是課堂焦點。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落實好導讀系統中提及的“讀準字音,”只有通過有針對性、有指導性的朗讀藝術指導,才能落實好導讀系統中提及的“讀出節奏”、“讀出韻律”,同時也才能夠落實好導讀系統中“朗讀本課詩歌,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對於本詩的教學,應當以“讀”字貫穿整個課堂,切忌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滿堂灌,要以學生自主讀為主。

其次,詩歌誦讀和學習之後僅僅停留於朗讀這種技藝性方面嗎?顯然不是,單元導讀中提及“還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説明我們還需要掌握詩歌中的語言之精妙,因此對於詩句的藝術鑑賞也是極為重要的,作者是如何投通過語言繪就美景,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這些問題是值得去學習探索的。

再有,導讀當中多次提及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領略景物之美”、“想象情景,體會情感”,啟示我們在詩歌教學中同樣也要非常注意思想情感的把握,透過詩歌簡短的文字,作者飽含了何種獨特的情感?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提及“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通過本詩,學生要能儘可能去體會作者的豐富情感,要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和代入感,培養他們的審美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