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比尾巴》教學設計及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比尾巴》教學設計及反思【精品多篇】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一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比如在本課一開始,讓學生先説説動物的名稱,這樣可以複習學過的部分生字。然後,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説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一兩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和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篇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以摸尾巴游戲導入課堂,以拿門票的形式複習生字,以比尾巴評尾巴學習課文,以説尾巴畫尾巴進行拓展訓練。

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都採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語言,符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在這堂課的設計當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些情境不是獨立開來的,而是一脈相成,從一而中的。創設的這些情境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通過創設的情境走若文本,與文本之間進行最近距離的對話,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情感被昇華,喜歡小動物的情感在課堂中隨處而見,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加加油,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評評尾巴,為丟失尾巴的小動物畫上一條漂亮的尾巴。

因為有了情感的投入,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強、參與面廣,課堂氛圍輕鬆而又愉快!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用語和體態未能達到預設的效果,致使創設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對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並進行延伸。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課堂反思 篇三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兒歌。兒歌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朗讀這首兒歌,孩子們可能會陶醉在“比尾巴”的樂趣中,可能會激發他們創作的靈感,想編兒歌的慾望,更有可能促發他們喜愛動物,願意接近動物的美好情感。在設計中,我試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學會7個生字。從認識一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題學“比”,認識參賽選手學 “猴、鬆、鼠”,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短、把”,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説話、擴詞、運用中鞏固。比如讓學生談談“哪些動物有尾巴”,在課堂中適時出現“比尾巴、比一比、比賽”等詞,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讀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為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本節課的重點還在於問句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美讀,有節奏的讀,唱讀,通過讀不同風格的兒歌,從中能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築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但在本節課中,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動筆、拼拼讀讀的機會還是太少。比如説在讀完生字後,讓學生自己動筆劃劃比賽的小選手,叫一叫它們的名字,通過學生自己找找、劃劃、讀讀,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公佈比賽的結果,在試教的時候,讓學生説説“猴子的尾巴怎麼樣?可以做什麼?”(學習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這樣感覺學生説得較多,但很細碎。“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長和短比較容易理解,就讓學生在朗讀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句話就挺難理解的。於是就打算突破這個難點,簡單的一讀而過。在研讀這句話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咦,松鼠的尾巴怎麼好像一把傘呢?”後來,才發覺自己把問題倒過來問了。應該這樣問更恰當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麼樣的?”先讓學生説説松鼠的尾巴翹起來,可以擋風遮雨,還可以當作降落傘。説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也在教師的幫助下凝練語言,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新的語言圖式,提高語言的質量與品位。然後再和課文中的這句話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更加豐潤了。

其實上課,就需要不斷地思考,才能有提高。

比尾巴的教學反思 篇四

比較尾巴這首童謠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較”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兒童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性。以一問一答、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童歌曲朗朗上口,簡潔易懂,充滿了兒童的興趣。在教學中,我以閲讀訓練為出發點,拓展學習資源,讓孩子們瞭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聯繫,並用適當的'語言將它們串起來。例如,一開始,我引進小動物來進行比賽。請猜猜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比賽&“突然,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了。學生們的眼睛“嗖”地一聲盯着老師,想知道答案。

為了更好地激發兒童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兒童歌曲的最終知識拓展和模仿中,兒童歌曲的句型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應用。學習完兒歌后,我設計擴展了這個鏈接,用課件展示了其他六種小動物(老鼠、燕子、金魚、馬和豹)的圖片,生動的圖片再次激發了孩子們創作兒歌的慾望。他們能夠掌握動物尾巴的特點,並根據詩歌的風格編寫兒童歌曲。這一創作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在使用積累的文字和句子中感受到了動物尾巴的可愛,因此他們對動物充滿了愛。

國小語文《比尾巴》優秀教學反思 篇五

教材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例子,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憑藉,因此,在課堂實際操作中,不能只抱住教材的內容或教參中的答案,而應教給學生活用教材,把教材作為嚮導。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能發揮各自聰明才智,發表自己不一樣的見解。久而久之,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將不斷迸發。語文第一冊《比尾巴》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二》中的一首兒歌。這首兒歌抓住三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讓孩子們瞭解各種動物奇特的尾巴。一年級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教學中應該以觀察圖片和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成長,努力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通過語文實踐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比尾巴》一課中,引起我反思的是這幾片段:

【教學片段一】

在引申拓展中瞭解。其他動物的特點以及使用時,適時進行語言文字説話訓練,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看,比尾巴的比賽還沒完,那邊,又有很多其他動物(隨機出示動物圖片),他們也要來比尾巴,有老鼠,老虎……等。

出示填空:看,動物們也來湊熱鬧了,有______,有_______,還有________。

生:(看到那麼多新的動物,學生表述出興趣。)

師:老鼠要先來比,它的尾巴————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其他朋友也來了,請你們也來模仿課文,編編詩歌。

生:(自己關上喇叭,編詩句。)

生1:誰的尾巴細?誰的尾巴粗?誰的尾巴像剪刀?

老鼠的尾巴細,烏龜的尾巴粗,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生2:誰的尾巴直?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鞭子?

老虎的尾巴直,小豬的尾巴卷,獅子的尾巴像鞭子。

分析一節課往往是由幾個學習環節組成,前一個教學環節向後一個學習環節過渡應該良好而順暢。本堂課中,在學習完課文內容後,我一步步引導學生先觀察動物尾巴的形狀,用上“___的尾巴像____”説一句話,再從一句話過渡到一段話,就像《有效教藝術》中所提及,只有通過這種有效的聯結,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優化的學習過程。語文課堂含金量可以歸結為8個字:理解——積累——內化——運用。讓孩子在識記生字的基礎上,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動物尾巴的各特點,此為理解。引導孩子會觀察其他動物尾巴外形特點,並用“___的尾巴像____”説一句話,此為積累後的內化。最後,從句過渡到段,激發他們自己模仿課文,編編兒歌,這就是運用。本堂課遵循着以上幾點,貫通了整個學習內容,小朋友提高、優化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學得更加紮實有效。

【教學片段二】

引申到尾巴的作用,當説到猴子可以在這棵樹上盪到那棵樹上,猴子的尾巴可以盪鞦韆,靠的就是它的尾巴。這下把孩子們樂壞了,有的孩子不免露出羨慕的神情,有的孩子乾脆做起孩子盪鞦韆的動作來,更有甚者,舉手非站起來發言,我看到孩子們那麼投入,就讓他們説,這時一孩子站起來説:“老師,孩子的尾巴會盪鞦韆,我也想盪鞦韆呀。”另一孩子趕緊站起來説,老師,那就趕緊做一條尾巴吧,裝在人的屁股上,我們不就可以天天盪鞦韆了呀!當時説得大家都樂了。如此童真的言語,已幾乎在我們的課堂中滅絕!是誰,讓孩子們如此成熟;是誰,讓課堂缺少天真!

【教學片段三】

在課堂教學中,的確得解放學生的口、腦、眼、手,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地談,認真地想,動手去操作,無拘無束地説。這樣,學生在碰撞中拓寬視野,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真正讓孩子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課文教學除了靈活處理教材外,還應適當挖掘教材中所藴含的德育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中明理。如,討論完以上各種動物尾巴特點後,同學們學習興趣還是那樣高漲,我趁勢再拋出一個問題:

師:“剛才,動物們比尾巴比得可認真了,它們懂得從多方面進行比較,有比顏色的,有比樣子的,也有比用處的,等等。下面,我們也來比一比,好嗎?那麼,你準備和別人比什麼呢?”

生:“我要和同學比本領”。

生:“我要和同學比學習成績”。

生:“我要和同學比誰的字寫漂亮……”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從學校講到家裏,從學習上講到文明禮儀,從現在講到將來,真是無話不説,課堂上其樂融融。

【教學反思】

以上的教學片斷,引起我深深地思考。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力求讓課堂生動起來,使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與新知識相互結合,整堂課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新課標要求建設開放富有活動力的課堂,語文教育要有時代氣息。在課堂實施上,既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教學形式。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愛因斯坦認為:“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這就是講假如能將知識“包裝”成“禮物”贈給學生,也就是將“知識的傳授”變為“給學生贈禮物的過程”,那麼學生更樂於接受。尤其對剛跨入校門的學生來説,玩是他們的天性,大家都知道他們上課時有效注意時間僅有十幾分鍾,怎樣才能使學生堅持上好每一堂課,這就需要我們多花心思了。在本課中還採取了畫尾巴的方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們上台給動物畫上尾巴,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並互相評議,畫的怎樣,應怎樣畫。這一過程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其次,我們要不斷激勵孩子,對學生來説,課堂上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可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老師的親切話語,帶頭鼓掌、獎勵小禮物等等,這些都能在學生的心中漾起温暖的漣漪。我們不能吝嗇對學生的表揚,鼓勵,應時時關注學生點滴發展,鼓勵他們的探究和發現通過學生當評委,讓他們不由自主的去看、去聽,在輕鬆、愉悦,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接受新知識,並且調動他們的情感去體驗,去感受,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放開了,學生活躍了,課堂上學生的話多了。教師的話變少了。但課改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如果離開教師的指導,那將是一盤散沙。我們要更好地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課堂的組織激勵、評價、點撥等每一個細小環節都要體現教師的引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