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比尾巴的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比尾巴的教學反思多篇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一

《比尾巴》是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把整個閲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閲讀的國小生,同時又是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鬆、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一、營造氛圍,放飛學生潛能

在本課教學伊始,我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並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言;而後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並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後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着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並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鬆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

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識字

《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鑑於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於是我引出小猴——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運動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選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學生在給選手穿上運動服中初步認識了這些生字。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後,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並且還可以小組內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這樣學生的記憶也比較深刻。在寫字教學中,我還是利用課件中形象豐富的小蝸牛引出本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字:雲、公、車。然後鞏固認讀,最後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學。《課標》中講的寫字教學,不單純是為了寫好字,而是教書育人。寫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爭的事實。郭沫若先生説:“培養中國小生寫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乾淨、端正、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書範些的同時,強調寫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並在學生寫字的同時強調寫字的姿勢,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練寫完之後,還及時評價學生的字,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給與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三、動態生成,激活學生思維

教師除了要懂得鼓勵、欣賞學生,還要善於抓住課堂契機,捕捉課堂上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比尾巴》這篇課文後,有個學生突然説:“我還知道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機讓其他學生繼續往下編,於是就有了“黃牛的尾巴像細繩。”“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絨球。”……比完了尾巴,學生的興致還很高,又開始“比翅膀”、“比四肢”,這樣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充分發揮想象力,學生在用語言描述的過程,思維也更深層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讀,引導學生感悟。

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就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由此可見,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是佔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於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後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後是個別讀,再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讀,流利地讀,最後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本課的末尾,我製作了動畫配樂,讓學生伴着優美的音樂,看着生動的動畫,在讀中盡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結束課文。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二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比如在本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先説説動物的名稱,這樣可以複習學過的部分生字。然後,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説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一兩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和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打開校門,走進社會,拓寬領域,開闊視野,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語文課程資源是極為豐富多彩的。學生自身的直接體驗、經驗以及間接的認識(來自社會生活的各種媒體)也都應成為語文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利用。這種資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實,更豐富,更具情境性。在這節課的末尾我就設計了一個拓展交流:把蒐集到的動物尾巴的圖片或相關資料跟全班同學交流分享。在動物尾巴介紹會上小朋友們可真是積極,他們充分談論着自己的課外所得。更為可貴的是,學生在獲取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求知的慾望受到呼喚,主動的意識和進取的精神得到培植,這樣也為所有的學生提示了語文學習的廣源性,重視了平時知識的積累,同時,他們也理解了動物們的尾巴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用處,從而加深對動物的認識,產生熱愛動物的感情。

新課程所帶給我們的新的理念、視野與感受,讓我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一步步、一點點地去解讀、去品味、去體會、去詮釋。《比尾巴》一課的教學,在與學生一起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三問三答、遊戲學習中,我充分地解讀着兒歌中的情與趣;品味着每一環節的得與失;體會着學生的喜與愁;詮釋着新課程的語與文。

1、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堂環境

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其教育資源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一篇篇課文、一個個課堂、一位位學生、一名名教師之間必定存在着某種生活的、內在的聯繫,使我們可以在一種完全自然的情感狀態下、和諧整合的課堂環境中,學習語文,學習生活。

2、展開平等對話,用心觸摸文本

自然的、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師生平等對話的沃土。課堂上的琅琅書聲、歡歌笑語與輕鬆表演,是師生平等對話的表現。

3、感受動態生成,激活課堂生命

教學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與課堂的動態生成性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也只有讓課堂真實地不斷地去生成,教學才可能激活知識、激活生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三

《比尾巴》這篇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

1.教學效果: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的興趣決定了它的學習態度。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淺近的詩歌就比較能讓學生感興趣,讀起來也是琅琅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國小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裏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創設了森林裏的小動物參加比尾巴的比賽,讓學生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在課文朗讀方面,我主要讓學生做到讀中感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對於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就能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後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範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後是個別讀,再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讀,流利地讀,最後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

2.成功之處:導入新課、識記生字、朗讀感悟、拓展延伸、總結全文,一切很自然地就形成在自己的腦海中,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把每一個環節很自然地銜接起來,成為一體。我借鑑了網絡上的一些設計,用運動會的。流程來實現環節之間的銜接,宣佈運動員入場引出動物的名字;宣佈比賽項目引出問句;宣佈比賽結果引出答句。孩子對於小動物本來就很有興趣,而且運動會孩子也經歷過,對於運動會的大體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這樣的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生活實際。

3.不足之處:因為自己內心有些浮躁,有些環節是施而不實,孩子們還沒有真正地進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個環節。比如:在識字環節,比較“把和巴”時,就沒有很好地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找規律識記,結果孩子們還把“巴”讀成“尾”,説明了識記效果不理想。在指導孩子們朗讀問句、答句時,有些亂,指導的層次性不夠強,評價不夠到位,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沒有平時課堂上那麼濃,朗讀能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由於事先準備不夠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限。所以時間掌握得不好,後面的寫字環節還沒有得到落實。

4.改進措施:以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用語和恰當使用體態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使創設的情境能真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四

關於課前備課:我們級部選擇了課題之後,曾經多次集體研討備課,最後將課的整體環節設計確定下來:導入新課、識記生字、朗讀感悟、拓展延伸、總結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腦海中,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把每一個環節很自然的銜接起來,成為一體。我借鑑了網絡上的一些設計,用運動會的流程來實現環節之間的銜接,宣佈運動員入場引出動物的名字;宣佈比賽項目引出問句;宣佈比賽結果引出答句。孩子對於小動物本來就很有興趣,而且運動會孩子也經歷過,對於運動會的大體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這樣的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生活實際。

在解決生字的問題上,我決定採用小老師領讀、交流方法,對比識記等方式來落實識字目標。本節課的寫字環節我安排的是書寫“雲和公”,練寫鞏固“撇折”。另外還設計“( )的尾巴( )”這樣的練習,拓展孩子的思維,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課前對於這樣的設計還比較滿意。但課堂是門遺憾的藝術,我的課堂同樣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因為自己內心有些浮躁,有些環節是施而不實,孩子們還沒有真正地進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個環節。比如:在識字環節,比較“把和巴”時,就沒有很好地引導孩子通過觀察找規律識記,結果孩子還把“巴”讀成“尾”,説明了識記效果不理想。

二、在指導孩子朗讀問句、答句時,有些亂,指導的層次性不夠強,評價不夠到位,孩子的朗讀興趣沒有平時課堂上那麼濃,朗讀能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由於事先準備不夠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限。所以時間掌握的不好,後面的寫字環節還沒有得到落實。

我深知高效的課堂不是一時就能造就的,功夫應下在平時每一節課,今後我會多學多鑽,不斷努力的。

比尾巴教學反思2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説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裏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説出認識這個字後,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裏學會的?怎麼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後,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五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一問一答、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兒歌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孩子們瞭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就引入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請幼兒猜猜究竟是一項什麼比賽呢?”一下子把孩子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最後拓展知識仿編兒歌中,兒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在學完兒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鼠、燕子、金魚、馬、豹子),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幼兒創編的慾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詩歌中的樣式編兒歌。這種創編,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的教學反思 篇六

今天,在學校語文同伴互助組活動中我執教了第10課《比尾巴》,我在課堂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活潑、自主的學習空間。下面就談談上完這堂課後我的一些感受。

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並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一、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一個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

二、生字教學力求紮實

新教材識字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識字量增加是一明顯特點。識字教學要注重識字過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字“巴、把、公、鬆”放在一起比較,讓學生髮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教師採用隨機教學法,把學習生字一一落實。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輕輕鬆鬆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

三、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我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範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後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

四、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採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中,因為我運用了三種角度引出本課學習的生字,所以導致生字學習的時間比較長。我想如果抓緊生字學習速度,整堂課應該在時間掌控上會更合理。

國小語文《比尾巴》優秀教學反思 篇七

《比尾巴》是一篇有關動物知識的兒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有關動物尾巴的特點。為了讓教學更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使課堂始終處於師生平等的氛圍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通過不同形式的識字、朗讀,感悟文章的意藴,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朗讀能力,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本次教學重點應該是識字。我通過讓學生做小老師、合作學習等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每個字的點撥各有側重。教學過程抓住了重點──識字的同時,又進行了理解尾巴特點的教學。主要通過朗讀訓練,來讓學生熟讀成誦。

感覺遺憾的是,寫字教學未能穿插在課堂。看來,新教材的課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不能有半點拖沓,這樣就會獲得更完整、更理想的課堂教學過程。

國小語文《比尾巴》優秀教學反思 篇八

從備課到上課,我始終抓住兩個重點:一、認識《比尾巴》中的生字;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讓學生主動的去學,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與原先的教材相比,現在使用的課改教材中的識字量要大了許多,這對學生來説是一件好事,對教師來説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就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牽着他的鼻子走,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了識字的興趣。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學生只有切實地參與進課堂,學得活,學得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在平時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上,教師的確應該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既能加強記憶,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活躍了課堂氣氛。實踐表明,在遊戲中識字、記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鬆,潛力得到了發掘,教師也教得帶勁,何樂而不為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學生主動地去學。從識字到朗讀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學生來參與,如果學生從頭至尾,縮手縮腳,畏首畏尾,那麼這堂課無疑是失敗的。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小朋友是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的。在當小老師、小小修理員的時候,我很高興的看到學生們高高地舉起手,眼中充滿着期待,希望老師能給自己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他們不僅渴望得到老師的讚揚,更願意贏得同伴的認可。如果沒有強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們,教學效果肯定會差很多。在學習中,他們不單做到自己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師生間的配合,又有同伴間的一問一答,在這個過程,需要每個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僅關係到個人,更關係到同桌,小組,全班。只有每個人都充滿自信地面對每一個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殿堂也是學生們施展各自才華的大舞台。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須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在教學生字時,還應注意每個字要有側重點,或重音,或重形,不要拓展的太多,以免和課文中的生字混淆。同時,在課堂上還要多激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尤其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讚許,這往往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所以以後,千萬不能吝嗇表揚。在上課時,應變能力還不夠敏捷,尤其,當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循善誘,共同找到正確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以上這些不足處,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國小語文《比尾巴》優秀教學反思 篇九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美麗的森林圖)在這片美麗的大森林裏,住着好多小動物,它們每天一起生活,一起遊戲,過得可開心了。聽説今天它們又聚在一起了,它們會幹什麼呢? bǐ wěi bɑ

2、看,原來它們準備──(出示課題:比尾 巴)。指導讀好輕聲。3、平常你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這三個字呢?

二、初讀課文,巧記生字

1、師範讀課文:馬上就要比尾巴了,請你豎起耳朵聽好,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呢?(多媒體隨機出示相應的動物圖)

2、誰來親切地叫叫它們的名字?(隨機出示相應的詞語)

3、個別讀;齊讀。(教師及時正音、教學生字。) 字音:“松鼠”一詞中的“鬆”是平舌音,“鼠”是翹舌音,較難讀,應重點指導。字形:可以用形旁表意的方法來記“鴨”字:“鴨”的右邊是個鳥字旁(用紅色凸顯現偏旁),你知道“鴨”為什麼是鳥字旁的嗎?(指名回答)其實很早很早以前,鴨子也跟鳥兒一樣,是在天空中飛的,後來人們把鴨子捉來,關養在家裏,慢慢地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公”和“鬆”是一對形近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再來看看這兩個字,“松鼠”的“鬆”和“公雞”的“公”(多媒體閃爍這對形近字),你發現了什麼?“鼠”字比較難,但很有特徵,多讀幾遍就可以了。

4、開火車去圖片讀詞:現在老師要考考你了,沒有了圖片的幫助,你還認識它們嗎?

5、把六種小動物分成兩隊(多媒體重新出現圖片):小動物們聽到你們親切的叫聲,可高興了。瞧,它們又回來了。不過,我一直在想,這麼多小動物擠在一起比有點亂,所以把它們分成兩隊,你能用上“( )、( )和( )一起比尾巴。”來説一説嗎?

6、學生自由讀課文:那小動物們是怎樣比尾巴的?現在請你好好讀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然後讀通課文。

三、再讀課文,讀出韻味

1、學習第一、二小節

⑴ 教師過渡:我們先來看看這一隊小動物是怎麼比的?(多媒體出示第一小節)

⑵ 通過自由讀、個別讀、師範讀、齊讀等方式有層次的讀好這一節。

① 指導讀好輕聲“誰的”:“誰的”和“尾巴”一樣讀輕聲,讀的時候把前面的“誰”讀重,“的”字讀得又輕又短,好象藏在喉嚨裏。並隨機教學:“短”──前鼻音;“把”──利用前面已學的“巴”字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② 指導讀好問的語氣:剛才我們讀了這幾句話後,發現它們的後面都有“?”(多媒體紅色凸現“?”)那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生自練;指名讀;師範讀。根據學生體會和聽師範讀得出結論:讀問句的時候,句子最後幾個字的音像爬樓梯一樣往上爬高。齊讀。

③ 指導讀好“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個句子的停頓。

⑶ 師過渡:到底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老師問,你能答嗎?

① 師生一問一答。(多媒體出示第二小節)

② 同桌小朋友你問我答。

③ 指名錶演對讀。

④ 男女同學對讀。

⑷ 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① 讀着讀着,老師心裏有了疑問:松鼠的尾巴怎麼會像傘呢?看,(多媒體演示松鼠從大樹上落下的情景)這隻松鼠要從這麼高的大樹上落下去,全靠它的大尾巴。要是沒有大尾巴,會怎麼樣?

② 學生想象,體會松鼠尾巴的作用。

③ 師小結:是啊,松鼠的尾巴真是一把輕巧實用的降落傘啊!你們看──(多媒體再次演示松鼠像降落傘一樣從大樹上落下的情景。)

④ 指導讀好這句話:讀好停頓;讀出松鼠擁有這樣了不起的尾巴而高興、自豪的心情。

⑸ 齊讀第一、二小節。

2、學習第三、四小節

⑴ 師過渡:瞧,猴子、兔子、松鼠在一起比得多開心呀,我們再來看看公雞、鴨子、孔雀又是怎樣比的?

⑵ (多媒體出示第三小節)

① 指名讀。隨機教學“扁”──前鼻音;“最”──平舌音。

② 齊讀這一小節。

⑶ 過渡:剛才我們花了好長時間來讀第一小節,現在讀幾遍就會了,進步真快,相信下面會讀得更好。

⑷ (出示第四小節)

① 齊讀這一小節。

② 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我們知道公雞和鴨子的尾巴也挺好看的,這裏為什麼説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呢?(出示孔雀圖)學生看圖體會,教師描述。

③ 指導讀好“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⑸ 背誦第三、四小節。

3、齊讀全文;評比朗讀明星。

四、總結全文,拓展遷移

1、通過今天這堂課,我們知道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的尾巴形狀各不相同。其實,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的尾巴還有特殊的作用呢!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尾巴是什麼樣的?或者有什麼作用?指名學生説。

2、出示課前蒐集的小動物圖片,讓學生學着“誰的尾巴( )?( )的尾巴( )。”的句式編一編。交流。

3、學生選擇三種小動物,學着課文的樣編一編。交流。4、遊戲鞏固生字 :這節課,小朋友讀得認真,學得認真最後,我們再和生字朋友打聲招呼。五、書寫生字。

【反思】

一、總結成功點

1、基礎目標待強化,分散識字

針對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我認為集中識字比較枯燥,而且不容易“消化”,即學生記不住。而且根據這文本的特點,前面出現動物名字時已有一部分生字需學習,我就帶領學生先學習,重點落實“鴨”(鳥字旁)、“鬆”和“公”的比較(八字頭),還有一部分生字出現在課文中,我就採用隨機教學法,一一落實。課文內容把一個個生字詞聯繫了起來,如“短”“把”,在讓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既教了新偏旁“矢”字旁,又聯繫前文的“巴”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 “把”。生字詞容易為兒童理解、接受,一節課下來,學生大部分就輕輕鬆鬆地掌握了本課全部生字。二、指導方法練朗讀,紮紮實實。

2、具體指導,教給朗讀方法。

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準“誰的”,念輕聲,讀出問句的語調,讀好“誰的尾巴像把傘”要有停頓等。如“誰的尾巴長”重音是“誰”,連讀“誰的尾巴”,讀出問句的語調。同時要求學生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表演。

3、由扶到放,運用朗讀方法。

在學習1、2兩小節時,花了好長時間教學生讀好。在學習3、4節時,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齊讀,用了很少的時間,真正實現由扶到放的事半功倍。

4、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教師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範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後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三、教學體現開放性,興趣盎然。

最後環節,我在學生學完課文後明白動物形狀是各種各樣的基礎上,讓他們説説自然界還有哪些動物的尾巴長什麼樣或有什麼特殊的作用?學生説得很興奮。這時候我抓住時機出現一些有明顯特徵的動物,如魚、燕子、牛、馬、老鼠等,叫學生同桌合作學課文樣編一編,學生興趣盎然,編得不亦樂乎,想象得很有趣,聽課老師都為他們叫絕。我想這一設計是成功的。我積極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凸顯出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認識世界的機會,又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當然,我即時的鼓勵性評價,激起了全班學生上台交流的慾望,師與生、生與生的信息處於良性動態交流之中。

二、留下的思考

我在試教《比尾巴》這課時,總感覺學生興趣不是很大,尤其是學到後面三、四兩小節時,學生懶得讀,連書也不願意拿。我當時想:是不是因為別的班不適應,狀態不佳?如果是因為教學設計不夠新穎有趣,那該如何設計?我們一年級的老師都説只能這樣上上了。我自己也想不出好辦法,於是,只改動了一些細節問題。結果今天上了後,留給大家的仍是這一問題:學生學着學着就開小差,讀書的勁提不起來。現經竺老師一點撥,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竺老師説我們應該要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來營造課堂氛圍,這是教學的一門藝術。像這課就可抓住“比”來進行教學,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增強閲讀的趣味性。我想後應該採取如下教學比較好。

師:大家看看,有哪些動物參加了比賽呢?(出示動物圖形)

生説動物。

師:剛才,小動物們説要請小朋友們做評委呢!大家看,誰的尾巴長?

生:是猴子。

師:哦,是猴子,為什麼説它尾巴長?説一説猴子尾巴的用處。

生説。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猴子的尾巴又細又長。我們再來看看誰的尾巴短?

生説。

師: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説。

師:“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學生一邊觀察一邊説,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產生觀察的慾望,教師加以引導,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自然地調動起來。在原來的教學中,我沒有讓學生用心地去想,去觀察,直接出示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思想處於懶惰狀態。

總之,教學無止境。我需要不斷實踐、思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