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比尾巴》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86K

《比尾巴》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課堂反思 篇一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文采用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描寫,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文中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並能引起學生對動物尾巴特點進行觀察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國小生喜歡小動物的認知特點以“朗讀訓練”為主線,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並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及作用,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場白,可以説,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同學們都比較喜歡小動物,我就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比尾巴比賽導入新課,讓學生情緒盎然地投入學習中去。激發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始終沉浸在積極的情感體驗當中,學習興趣濃厚。可見,教師在備課中,要不斷探索新穎的、適合本節課教學的導入方式,巧妙地導入新課。導入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進行導入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學習的始終。我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展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願望,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注重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滲透,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等等激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注重分散識字,將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大量復現、説話落實。識字、記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課標指出,國小語文的課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鐘的寫字的環節,在學寫三個生字時,首先觀察每個字的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佔格,更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提高寫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課的“公”字,寫的時候要把重要的筆畫“捺”要寫得舒展,起筆時不要太往左,還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筆,而不是把筆畫送到頭。從孩子們寫字的情況看,孩子們都能寫得很漂亮,記得也牢固。

3、學會朗讀課文

首先,帶着思考的閲讀才是有收穫的閲讀,我在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清老師的問題:

(1)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

(2)它們都比得什麼?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同位交流,最後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接着,指導學生讀好文中的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並且讓男女生對讀,同位互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三問三答的方式,體會文章的結構,瞭解六種動物尾巴各自的特點。

最後,我把學生的朗讀引向深入,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並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我就耐心指導,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我配上歡快的音樂,讓學生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朗讀課文,同學們的朗讀熱情被激發起來了,朗讀的情緒更高漲了,朗讀的效果也特別好。

4、注重知識的遷移

真正的語文學習,要將學生的思考從課內引向課外,能讓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幾種小動物的圖片如牛、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等,學生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接着我讓學生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進行即興編兒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激發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及瞭解其它小動物的興趣,真正講課內學習轉向課外。

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書寫指導不夠全面,沒有照顧到程度稍差的同學,還是有往前趕課的嫌疑,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提高,今後,我要在兼顧所有的學生上多下功夫,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

一年級上冊語文《比尾巴》的教學反思7

《比尾巴》這一課,我本着“課堂上老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的熱情”。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在整堂課中,我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主體的地位。

另外,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在第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髮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範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後,請個別同學採用問答形式來讀,並請個別學生來表演着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着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二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比如在本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先説説動物的名稱,這樣可以複習學過的部分生字。然後,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説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一兩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和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打開校門,走進社會,拓寬領域,開闊視野,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語文課程資源是極為豐富多彩的。學生自身的直接體驗、經驗以及間接的認識(來自社會生活的各種媒體)也都應成為語文課程資源加以開發、利用。這種資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實,更豐富,更具情境性。在這節課的末尾我就設計了一個拓展交流:把蒐集到的動物尾巴的圖片或相關資料跟全班同學交流分享。在動物尾巴介紹會上小朋友們可真是積極,他們充分談論着自己的課外所得。更為可貴的是,學生在獲取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求知的慾望受到呼喚,主動的意識和進取的精神得到培植,這樣也為所有的學生提示了語文學習的廣源性,重視了平時知識的積累,同時,他們也理解了動物們的尾巴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用處,從而加深對動物的認識,產生熱愛動物的感情。

新課程所帶給我們的新的理念、視野與感受,讓我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一步步、一點點地去解讀、去品味、去體會、去詮釋。《比尾巴》一課的教學,在與學生一起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三問三答、遊戲學習中,我充分地解讀着兒歌中的情與趣;品味着每一環節的得與失;體會着學生的喜與愁;詮釋着新課程的語與文。

1、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課堂環境

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其教育資源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一篇篇課文、一個個課堂、一位位學生、一名名教師之間必定存在着某種生活的、內在的聯繫,使我們可以在一種完全自然的情感狀態下、和諧整合的課堂環境中,學習語文,學習生活。

2、展開平等對話,用心觸摸文本

自然的、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師生平等對話的沃土。課堂上的琅琅書聲、歡歌笑語與輕鬆表演,是師生平等對話的表現。

3、感受動態生成,激活課堂生命

教學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與課堂的動態生成性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也只有讓課堂真實地不斷地去生成,教學才可能激活知識、激活生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於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三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尤其是處於5—6歲年齡段的幼兒,他們對動物的感情更是有增無減,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提及關於動物的話題,他們都會表現出莫大的關心和好奇。但是一談到關於動物方面的科學知識,他們往往是瞠目結舌,一下子沒了興趣。如何在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中恰到好處地滲透科學常識教育?讓幼兒在科學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達到“遊戲在其中,學習樂悠悠”的自然效果呢?現就以本人組織的大班科學《有趣的尾巴》為例,在自己反思的過程中就“如何讓孩子在遊戲中愛上科學”這個話題與各位同仁作一交流,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反思設計思路: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因此本節活動的設計我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枯燥的科學知識情境化,將遊戲融入到科學活動之中,以猜測、觀察、描述、遊戲為主體組織幼兒活動。活動重在讓幼兒瞭解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幼兒瞭解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究能力。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基本體現了我園“354”遊戲教學模式的相關要求。

二、反思活動目標:

1、自主學習目標:通過參與遊戲讓幼兒認識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感受動物世界的神奇。(適宜幼兒的年齡段特點)

2、合作學習目標:在共同遊戲中熟悉動物尾巴的特點,瞭解幾種動物尾巴的作用,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符合大班幼兒的興趣出發點)

3、探究學習目標:激發幼兒探索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及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德育滲透比較切合五歲孩子的情感體驗)

三、反思活動過程:

1、遊戲情境導入自然。

通過和幼兒饒有興致地談論喜歡的小動物,並引導幼兒學學自已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以引起幼兒對動物的關注。活動中,説起自已喜歡的小動物,孩子們説得滔滔不絕,學得栩栩如生,活動室裏氣氛融洽,歡聲笑語不絕於耳。遊戲情景的成功創設使得幼兒的興趣很自然地遷移到“動物的尾巴”這一主題上來。

另外,我成功植入了“捉迷藏”這一小遊戲,小動物們非常粗心,把身體藏在了裏面,卻把尾巴露在了外面,讓幼兒由尾巴來猜是哪種小動物。此時,幼兒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認真地觀察,興致勃勃地描述,大膽地猜測,並和同伴積極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遊戲材料準備豐富。

遊戲中,我投放了充足的活動材料,諸如多媒體課件及動物身體和尾巴分離的圖片等,從而有效地鍛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在讓幼兒瞭解動物尾巴的樣子時,我首先讓幼兒從尾巴的大小、粗細、形狀、顏色等多方面觀察自己看到的尾巴,並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接着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猜猜是誰的尾巴,然後再出示動物全圖。緊接着,讓幼兒進一步通過合作、動手拼圖等,在探究交流中熟悉了幾種常見動物尾巴的樣子和妙用,這不僅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還發展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整節活動讓幼兒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中習得了科學知識。

3、多個領域相互滲透。

整節活動中,我將活動的主體交於幼兒,引導幼兒將自已觀察到的、想到的用恰當的語句表述出來,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讓幼兒玩動物尾巴拼圖遊戲,發展了幼兒的構圖、動手能力。

4、直面瑕疵以待提高。

當然,本節活動中也存在不少實際問題:

如:活動中應進一步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究,不能“見好就收”。在讓幼兒猜測動物尾巴的作用時,應給予每個孩子發言的權利,讓孩子們把自已個性化的看法説出來,再讓孩子們探討誰説得對,誰説得不對,為什麼,必要時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不能當聽到幼兒説出教師所期望的標準答案後,就剝奪了其它幼兒發言的權利,匆忙轉入下一個活動環節。

再如:在組織幼兒玩拼圖遊戲時,可再增添幾條尾巴圖片,活動增加難度,效果可能會更好。

總之,通過本節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是如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科學始與好奇”,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們探索的內在因素,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愛上科學、迷上科學,通過活動,我明白——幼兒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要能夠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採用適合他們的遊戲情境來組織教學,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出來。

二是如何做到“小遊戲大生活”。要做到以教材為“教學資源”,教給幼兒更多的知識,做到“小遊戲大生活”,就要做到遊戲前準備充分,遊戲中興趣激發到位,遊戲後拓展延伸自然而富有層次,這樣的以遊戲為載體的集體教學活動,才會真正有助於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長此以往,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會呈現出和諧的“原生態”、“自然美”!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四

從備課到上課,我始終抓住兩個重點:其一、認識《比尾巴》中的生字;其二、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讓學生體現出他的自信。

與原先的教材相比,現在使用的課改教材中的識字量要大了許多,這對學生來説是一件好事,對教師來説更是一種挑戰,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就把學生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牽着他的鼻子走,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了識字的興趣。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學生只有切實地參與進課堂,學得活,學得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在平時就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為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上,教師的確應該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複習鞏固,既能加強記憶,又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活躍了課堂氣氛。實踐表明,在遊戲中識字、記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學生學得輕鬆,潛力得到了發掘,教師也教得帶勁,何樂而不為呢?

新教材最注重的就是要學生主動地去學。從識字到朗讀到表演,一切都需要學生來參與,如果學生從頭至尾,縮手縮腳,畏首畏尾,那麼這堂課無疑是失敗的。在當小老師,小評委朗讀明星的過程,我很高興的看到學生們高高地舉起手,眼中充滿着期待,希望老師能給自己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他們不僅渴望得到老師的讚揚,更願意贏得同伴的認可。如果沒有強烈的自信心支持着他們,教學效果肯定會差很多。在學習中,他們不單做到自己行,更力求做到合作大家行,既有師生間的配合,又有同伴間的一問一答,在這個過程,需要每個人都集中精力投入其中。不僅關係到個人,更關係到同桌,小組,全班。只有每個人都充滿自信地面對每一個要求,才能做到最好。教室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殿堂也是學生們施展各自才華的大舞台。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須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予以重視。在教學生字時,還應注意每個字要有側重點,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學是還要加強義的學習,並能適當地加以擴展,而不是僅限於課本上的知識。同時,在課堂上還要多激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評價,一年級的學生尤其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讚許,這往往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所以以後,千萬不能吝嗇表揚。在上課時,應變能力還不夠敏捷,尤其,當學生的回答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循善誘,共同找到正確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以上這些不足處,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比尾巴》教學反思 篇五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進取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能夠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當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當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能夠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簡便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並理解其資料,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並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採用以遊戲激趣導入,與孩子一齊做個摸身體的遊戲,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頭”;““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小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譁然。“誰有尾巴?”“沒有!”“你們明白誰有尾巴嗎?”“小動物。”隨之同學們暢談了自我明白都有哪些小動物有尾巴。“摸摸你的'尾巴”使學生和教師拉近了距離。抓住時機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與他們進行朋友似的交流,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教師出示“尾巴”這個詞語寶寶,指名學生認讀。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注意“尾巴”的“巴”的輕聲時,此時此刻,教師提醒學生要讀輕聲,真是恰到好處。之後教師談話導入,把動物王國搬進教室,讓孩子再現各種動物形象,這樣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當貫穿始終。我經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團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個生字“雲”,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能夠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簡便地把字記牢、寫好。

本節課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降落傘”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當學生説出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時,教師隨之提問:“為什麼松鼠的尾巴像一把傘?”學生觀察圖片後發現,松鼠的尾巴不像傘時,這時,我播放了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恍然大悟,原先是松鼠的尾巴有降落傘的作用,所以文中才把松鼠的尾巴比喻成了傘。

在這堂課中,問題也不少,是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一年級的國小生都喜歡得到教師表揚,因為這些會影響到學生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所以我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教學評價語還應當更豐富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特點。在課堂上應變本事不夠。異常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與其學生共同找出正確答案。

關於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在指導學生讀好問句這一環節時。在教學時,除了教師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終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我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可是當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景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進取性。這時仍能夠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經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

以上的不足,我會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對自我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