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44K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多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 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4. 領悟移步換景的遊記特點,體會並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1. 學習按遊覽順序記敍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難點:1.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ppt課件、自主預習作業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曾遊覽過一個地方,並且把他遊覽的經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金華的雙龍洞。這節課,讓我們隨葉聖陶老爺爺一起去遊覽一番吧!

2.出示課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指名讀,齊讀。

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瞭解雙龍洞

同學們,你對雙龍洞瞭解了多少?請你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教師補充材料)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欣賞課文朗讀錄音。

4、出示生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 ,指名認讀,教師和學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 ,不要讀成zhé ;“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5、相機理解如下詞語:油桐、溶洞、石鐘乳、石筍(教師相機展示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作者記敍了遊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三、探尋遊蹤,理清條理

1.再讀課文,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來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完成。)

2.彙報交流,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板書)

3.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説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四、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五、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1.品賞路上的見聞,講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詞語。(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板書:一片明豔)

(3)媒體展示沿途風光圖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句子:“隨着山勢……變換調子。”)其中“隨着、時而、時時”加點,説説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句:溪聲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學生想象、體會,課件播放,練讀此句。

2.小結: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麗的山景,這令他多麼愉悦啊!那麼他又是怎樣遊覽外洞和內洞的呢?下節課我們接着研讀。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詞。

2.用“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造句。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遊覽順序,誰還記得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嗎?(結合板書:先指名説,再各自練説。)

二、以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你最想了解哪個景點?選擇其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提供自學提示:

1、這個景點有什麼特點?自己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麼?

3、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3、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嗎?

三、彙報自學情況

(一)“洞口”部分

1、"洞口"的特點是"寬"。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板書:寬](相關句子)

2、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打比方

(二)“外洞”部分

1、“外”洞的特點是“大”。 [板書:大]走進去,……一定不覺得擁擠。(相關句子)

2、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打比方

(二)"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點是"窄、矮、險"。[板書:窄、矮、險]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來:

(1)船大小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2)對進洞方式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3)對自己感受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學生互相補充,各抒己見。

2、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和經過。

3、學生繼續就這一部分進行朗讀彙報,互相評論。

教師重點指導以下兩組句子的朗讀。

(1)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裏,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了,才説了一聲"好了",船就慢慢移動。

(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指出要重讀的詞語,以強調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寫方法),突出孔隙的特點。

4、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課件複述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

(三)"內洞"部分

1、"內洞"的特點是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板書:黑、奇、大](相關句子)

2、課件出示,欣賞體會。

3、讀到這裏,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了嗎?哪個句子講明瞭?(指名讀出有關句子)

教師重點指導以下句子的朗讀。

“這些石鐘乳和石筍……也很值得欣賞。”

着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作者遊覽雙龍洞路線,領略了沿途的美景和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那麼,你能總結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好這篇遊記的嗎?(1、按遊覽的順序寫。 2、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

五、拓展閲讀: 《鼎湖山聽泉》

課後教學反思:

本課有一個重要目標是解決“從課文中獲取遊覽的各個地點,畫出遊覽路線示意圖,從而歸納本文寫作順序。”學生從文中獲取信息時,大多數學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內洞”對於“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較困難,在引導上我還需多下功夫。當學生把整個路線梳理出來後,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遊覽順序介紹的。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篇二

這是一篇遊記,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課文按遊覽順序,依次寫了遊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

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從對課文整體感知入手,佈置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我讓學生初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本課,我分為三部分,即:

1、導入。

2、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

3、鞏固練習,進行練筆。

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後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

在精讀重點段時,我採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並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為“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覆體會。

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緻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覆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學生讀中體會後,我便播放了直觀形象的相吳課件,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後,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後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緻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於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從內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後,又從語言回到內容。

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説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整理課堂,我讓學生先理解、後積累、再運用。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到特點,讀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並讓學生分清文章主次。以達到本單元的訓練目的。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學習細緻描寫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的前三段向我們介紹了作者遊覽的時間、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見聞,那盤曲而上的盤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豔的山路景色,那時時變換調子的溪流聲……是多麼迷人啊!那麼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這些地方又各有什麼特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總體感知

1、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請大家打開課文,讀讀課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

2、再讀課文,歸納特點:

同學們再讀讀這幾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內洞分別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3、小結過渡,佈置下一步學習任務:

你們剛才談的這些就是這幾個地方的特點。通過剛才兩次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遊覽了這幾個地方,也知道了這幾個地方分別有着這樣的特點。那麼,你對哪個地方最感興趣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説出喜歡的地方)同學們都分別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你們想讓大家都來喜歡這裏嗎?那就要你們去細細地讀文章,喜歡哪個地放就讀哪個部分,看看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這些特點,然後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通過你的理解,通過你的表達,把別人都吸引過來,好嗎?

同學們要注意你喜歡的這個地方有什麼特點?你是從文章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些特點的?找到後就按平時讀書的方法做上記號。

三、精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閲讀,做批註:

⑴ 同學們已經想好了,那麼我們就從外洞開始,説一説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特點讓並且讓你喜歡上的?

⑵ 剛才這幾個同學的説的非常好,有誰被他們的敍述所打動也喜歡上外洞的同學請舉手。那麼就請你們這些喜歡上外洞的同學有感情地一起來把外洞讀給大家的聽。

⑶ 接下來作者寫了從內洞到外洞的唯一通道孔隙,孔隙有什麼特點?

(學生敍説時要讓學生説出是根據什麼哪句話理解到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讓學生了解作者在描寫孔隙的特點的同時,還寫了如何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乘坐工具,進入方式。

⑷ 作者在這裏介紹了孔隙的特點還介紹了什麼?

在講解時,根據學生所説的進行引導,不要把答案直接灌輸給學生。並且在敍説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是作者對實際的描寫,那些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2、體會作者的心情:

⑴ 這樣小的小船,這樣獨特的進洞方式和乘船姿勢,這樣奇特的乘船感覺,是多麼有趣啊!作者此時心裏會怎麼想呢?

⑵ 通過剛才幾位同學的介紹,有哪些同學也對孔隙產生了興趣?正因為作者抓住孔隙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感受,使我們如臨其境。所以孔隙也就深深地吸引了你們,是這樣的嗎?那麼喜歡孔隙的同學就大聲的把你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一起齊讀本段。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按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3、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敍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4、通過學習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三、課前準備:

幻燈片等。

四、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2、理清課文的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3、教學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記敍、描寫。

介紹作者葉聖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代表作品《稻草人》《倪煥之》《爬山虎的腳》。

二、通讀課文,説説課文大概寫了什麼。初步領略雙龍洞的美景。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並理解部分生詞如:蜿蜒、變化多端。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1、問:按遊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2、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一、(1)交代遊覽的時間地點。二、(2—3)往雙龍洞的路上看到的景色。

三、(4)洞口的景色。四(5)怎樣由空隙進入內洞。

五、(6—7)遊覽完內洞,出了洞。

五、再讀全文,説説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默讀課文説

説。(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豔)

3、觀看幻燈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麼?溪聲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

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 “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5、作者為什麼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麼關係?

6、作者先遊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麼特點?寬(板書:突兀森鬱)理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7、外洞又有什麼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後説説。(寬敞)

8、觀看圖片,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

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瞭解了作者的遊覽順序,跟作者一起遊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瞭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遊覽順序,瞭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麼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説,先指名説,再各自練説)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麼什麼叫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1、這孔隙有什麼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2、讀後問:

①作者用什麼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説明了孔隙有什麼特點?(孔隙窄板書:窄)

②人卧在船上後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着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説明了孔隙有什麼特點?(孔隙矮板書: 矮)

③那麼,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 讀後問:“擠壓”是什麼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説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麼特點?(孔隙險板:險)

3、小結: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着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容設計)

5、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後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1、過渡: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麼特點呢?

2、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

3、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麼,並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即使……也……(讀課文範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後教師或學生示範造句,指導仿造)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有感情朗讀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洞的?

6、讀到這裏,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瞭?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説説怎樣出洞的嗎?學生先説,再指名説。我排隊等候,又仰卧在小船裏,出了洞。

五、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讚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可愛河山美麗奇特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指導給課文列提綱。(先自由完成,然後小組交流,再彙報討論)

五、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着作者遊覽了孔隙和內洞,瞭解了孔隙和內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dù juān yóu tóng tún bù shí sǔn qī hēi

( ) ( ) ( ) ( ) ( )

二、用“√”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

繫繩子(jì xì) 稍微(shāo sāo) 蜿蜒(wān wǎn)

彷彿(fú fó) 呈現(chéng céng) 盤曲而上(qū qǔ)

三、在括號裏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

雖……也…… 無論……都…… 即使……也……

1、山上開滿了映山紅,( )花朵和葉子,( )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

2、( )説是空隙,可( )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

3、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 )不比作什麼,( )很值得觀賞。

四、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 ,原名叫

,他早期的童話集《 》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2、作者遊覽的地點是 時間是 ,課文是按照遊覽的順序敍述的,依次寫了:路上

寫了路上明豔的景色、,外洞的 、內外洞連接處空隙的 、內洞的“ 、、”。

3、其實泉水流經的路線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一路沿着溪流”、“ ”、

“ ”、“ ”、“ ”、“上源在深黑的洞裏”。

4、通過孔隙時的感受是

5、內洞的特點是 、、。重點寫了 的特點。

6、課文中説石鐘乳和石筍變化多端,顏色各異。請你發揮想象,完成填空。有的石鐘乳形如天馬行空,有的行如 ,有的行如 ,有的行

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