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及翻譯寓意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及翻譯寓意精品多篇

2022夏天的古詩詞 篇一

1、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 ——歐陽修《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2、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3、昔年於此伴蕭娘。——尹鶚《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4、幽賞未雲遍,煙光奈夕何。——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5、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蘇舜欽《夏意》

6、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沈約《詠新荷應詔》

7、沈李浮瓜冰雪涼。——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8、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木蘭舟上如花女,採得蓮房愛子多。——陳璨《麴院風荷》

9、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10、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開北牖——柳宗元《夏晝偶作》

11、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李白《夏日山中》

12、向淺洲遠渚,亭亭清絕。——張炎《疏影·詠荷葉》

13、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納涼》

14、客衣塵土終須換,好與湖邊長芰荷。——王守仁《春晴》

15、荷花芳草垂楊渡。——劉將孫《踏莎行·閒遊》

16、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17、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8、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

19、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

20、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唐·方幹《題報恩寺上方》

21、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李世民《度秋》

22、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23、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24、藕花珠綴,猶似汗凝粧。——閻選《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25、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竇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

26、遊女帶花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李珣《南鄉子·乘彩舫》

27、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絃。——唐·賈弇《孟夏》

28、紙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拋書午夢長。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蔡確的《夏日登車蓋亭》

29、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元鵬《山中四詠》

30、空擎承露蓋,不見冰容,惆悵明粧曉鸞鏡。——劉光祖《洞仙歌·荷花》

31、一番荷芰生池沼,檻前風送馨香。——尹鶚《臨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32、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張耒《夏日三首·其一》

33、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楊萬里《閒居初夏午睡起》

34、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西江月》

35、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36、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曾畿《三衢道中》

37、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38、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____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39、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40、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盧桔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41、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42、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

43、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唐婉《釵頭鳳·世情薄》

《飲湖上初晴後雨》翻譯 篇二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淡粧濃抹 一作:濃粧淡抹)

註釋

①飲湖:在西湖上飲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開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④方好:正顯得美。

⑤空濛:形容細雨迷茫的樣子。謝玄暉詩:“空濛如薄霧”。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與詩中“好”同義。

⑦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

⑧淡粧:淡雅樸素的粧飾。

⑨濃抹:濃豔華麗的打扮。抹,塗脂抹粉。

⑩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白話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壯麗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無論淡粧濃抹,她總是顯得那麼美麗。[1-2]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遊玩後。

詩句賞析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説: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裏,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説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裏,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説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粧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粧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作品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豔,後來轉陰,入暮後下起雨來。而在善於領略自然並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讚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入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脱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裏,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着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説,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説,淡粧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説:一説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粧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粧的西子”;一説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粧,雨天比淡粧”。兩説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粧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粧,何者指淡粧。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粧、淡粧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這裏,詩人抒發的是一時的才思,但這一比喻如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所説,“遂成為西湖定評”。從此,人們常以“西子湖”作為西湖的別稱。蘇軾本人對這一比喻也很得意,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後人對這一比喻更深為讚賞,常在詩中提到。王文誥在《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中稱這首詩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名篇”。其特點之一是概括性特別強。它寫的不是西湖的一處之景或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的`全面寫照和全面評價,區而它就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生命色。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此外,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

互文。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上半句省落“雨亦奇”,下半句省落“晴方好”。全句意思是説西湖的山水不論天晴還是下雨都很美妙。不能理解為:西湖的水只是天晴好看,西湖的山只是下雨美妙。

對偶。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正對,意義相近,互為補充。由於“水光瀲灩”與“山色空濛”,“晴方好”與“雨亦奇”,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對仗工整,創造出神祕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西湖的神往之情。

比喻。詩歌中把“西湖”比作“西子”即西施,蘇軾以自己的奇妙的觀察品味,把西湖的自然美比作天然美女西施。通過巧妙地比喻,構成一幅生動可感的西湖圖像,創造出更真切的意境,是十分貼切的比喻。西湖也叫西子湖,這個名字是從這首詩歌中的比喻而來。西湖也因此而錦上添花,越來越聞名。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及譯文 篇三

《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粧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後雨》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顯得美極了。

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麗的。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那麼淡粧也好,濃粧也好,她總是美麗的。

《飲湖上,初晴後雨》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賞析: 篇四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內容講解 篇五

詩作者蘇軾以為“文如其人”,那麼此詩能成為吟詠西湖詩篇中的絕唱,與蘇軾的創作風格,與他同西湖的情感密不可分,讓我們走近蘇軾,走進詩句的字裏行間,去理解,去發現。

走進文本 篇六

1、詩韻

《飲湖上初晴後雨》,押上平四支韻,二四句入韻。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本來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這裏變通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了,這叫“拗救”。即因本應用仄聲的第六字用了平聲,故把本應用平聲的第五字改用成仄聲。也可以看做按通常為“二二二一”的節奏變通為“二二一二”的節奏。即像音樂裏的切分音一樣,把第三個節奏點前移,節奏變通為“欲把/西湖/比/西子”。整句節奏點的平仄規律仍為“仄平仄仄”。

2、詩題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詩言物,酒載情。歷史上,與酒結下不解之緣的詩人文士很多,蘇軾是其中的一個,而且是突出的一個。蘇軾的許多名篇,都是酒後之作。詩人對景而飲,秀色可飲,景增酒趣,酒揚詩魂。

3、詩句

⑴ 意象。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説內容很多。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裏,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説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粧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此地的精粹、氣象、美麗,足見功力。

⑵ 結構。“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用白描和對比的方法寫所見的實景,是一副絕妙好聯,以其結構勻稱、韻律和諧、凝鍊簡約將一水一山,一近一遠,一高一低,一晴一雨款款道來,在韻律美中真切表現了西湖晴日下的明豔和雨霧中的秀媚。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更奇峯突起,詩人通過奇妙的聯想,把西湖比喻為古代的美人西施。以西施的。濃粧比西湖晴景,以淡粧比雨景,既同前兩句的實寫緊密呼應,使全篇渾然一體;又傳神地畫出了西湖美的風姿,意態和靈魂。與前兩句的對仗整齊相比,後兩句自然天成,誦讀時也張弛有度,增強了表現力。

4、煉字

⑴ “瀲灩”形容波光盪漾的樣子;“空濛”形容煙雨迷濛的樣子。這兩個詞在古代漢語當中都是屬於連綿詞當中的疊韻詞,兩個詞的韻是一樣的,這種疊韻詞不可以拆開來理解。往往用在詩歌裏面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聲音上面的美感。

⑵ “西子”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粧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及譯文 篇七

作品原文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⑴

蘇軾

其一

朝曦迎客豔重岡⑵,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⑶。

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粧濃抹總相宜⑺。

作品註釋

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⑵朝曦:早晨的陽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⑷瀲灩:水波盪漾、波光閃動的樣子。方好:正顯得美。

⑸空濛:細雨迷濛的樣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⑺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作品譯文

其一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羣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並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鑑賞。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粧也好,濃粧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作品鑑賞

其一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註腳。第一首所説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粧濃抹各盡其態。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着落。蘇軾的意思是説,多數人遊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風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豔”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着客人在西湖遊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豔,後來轉陰,入暮後下起雨來。而在善於領略自然並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讚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脱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裏,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着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説,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説,淡粧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説:一説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粧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粧的西子”;一説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粧,雨天比淡粧”。兩説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粧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粧,何者指淡粧。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粧、淡粧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註釋 篇八

①飲湖:在西湖上飲酒。

②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③方好:正顯得美。

④空濛:形容細雨迷茫的樣子。

⑤亦:也。

⑥西子: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

⑦淡粧:淡雅樸素的粧飾。

⑧濃抹:濃豔華麗的打扮。抹,塗脂抹粉。

⑨相宜:合適、適宜。

[1]西湖:這裏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則是從這首小詩而來。

解釋1: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麼美好,雨中的山巒蒼茫也很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絕代佳人西施,不管淡粧濃粧總是如此多嬌。

解釋2: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豔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羣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粧濃抹都是那麼的美麗多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