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生物課件多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八年級生物課件多篇精品多篇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

能根據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準備】

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參考書3面),實驗記錄表(參考書4面)。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麼,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裏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温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捨,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芽,剛才大家説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呢?(説明:從種子發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説説要注意什麼?(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温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一個組為範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麼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麼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麼?

5、分發實驗計劃單,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教師巡迴指導,鼓勵選擇相同條件的同學互相交流。

三、閲讀書4面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閲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麼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為什麼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表格,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佈置實踐作業和下節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並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加星評價。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還拍攝綠豆種子發芽各個變化的照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説出生物進化的主要依據——化石。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化石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科學的設想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目標:

1、結合我國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結合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與生物和諧相處的教育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2、難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各種生物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進化演變形成的。這一觀點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我們要問:

(1)人類是如何獲得這個結論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2)接受這一觀點,需要一定的依據或證據。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各種生物是通過進化形成的?

(3)為什麼生物會不斷髮展,原因是什麼?即生物是怎樣進化的?這是這節課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

一、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時發現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科學家是如何瞭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麼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瞭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我國宋朝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談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據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認為太行山曾經是海濱。

什麼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埋藏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點,所以被用來研究古代生物,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某種生物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化石有很多種,有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遺體化石,如骨骼化石、貝殼化石等;有保存植物葉片痕跡的印痕化石;還有遺蹟、遺物化石等。為什麼化石能夠説明生物的進化?地球的地層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層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據存在於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可以判斷生物類型和生存的年代。對不同地層中的化石進行分析比較發現:

(1)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化石。

(2)從大約39億年前的地層中開始發現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複雜、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層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較多;晚形成的地層中陸生生物的化石較多。

討論:科學家的這些發現説明了什麼問題?

【小結】

(1)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得知原始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2)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生物進化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提問】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在進化的早期,由於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後,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着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羣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羣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説來,親緣關係近的生物類羣,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羣生物的關係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羣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1、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供各類羣植物代表植物的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對不同類羣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環境比較分析,哪類生物結構簡單,比較低等,哪類生物比較複雜,較為高等,最後總結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問:植物進化的歷程可以反映生物進化的什麼趨勢?

2、從生活環境看,進化的歷程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結構分析看,是從簡單到複雜;植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低等向高等發展。

(1)動物進化的歷程:科學家採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動物進化的過程。

(2)提供各類羣動物代表動物的掛圖或投影片,比較各類動物的特點,並歸納動物進化的歷程以及進化的趨勢。

(3)生物進化的趨勢: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生物進化的趨勢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三

教學內容與分析:

內容

認識各種各樣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節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瞭解真菌的結構,更重要是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特點,同時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目標與分析:

教學目標

真菌的主要特徵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説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真菌,通過有關的圖,來了解它們的結構特點,及青黴、麴黴的共同點及不同點、營養方式等從而得出它們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點

問題分析與診斷:

這裏講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時,可能會與細菌一課當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學生,七年級曾學過的蕨類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學條件支持及分析:

需要學生對常見的真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學們平時見過後有哪些?木耳、香菇、靈芝、還有桔子發黴之後的青綠色的黴斑、麪包上黴變長的毛、糧食黴變都是由麴黴引起的及衣服發黴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從前面的課當中我們已經知道比細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如:發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態結構

有單細胞的(酵母菌);有多細胞(青黴、麴黴、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體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體構成

講述:下面我們以青黴和麴黴的比較來了解真菌的內部結構(見P63頁圖)

青黴與麴黴的比較

不同點:青黴菌直立生長的菌絲產生的孢子呈掃帚狀,呈青綠色;麴黴呈放射狀,呈黃、黑、褐色

共同點:①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的菌絲構成

②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③都是通過產生大量孢子繁殖後代

④都沒有葉綠體,所以它們的營養方式是異(通過現成有機物生活)

總結:真菌的主要特徵:有單細胞有多細胞;都由菌絲體構成;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葉綠體

(二)、真菌的繁殖

講述:剛剛我們已經瞭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七年級講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點是什麼?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容易萌發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較輕,可飄散到各處,只要在適宜的環境中就可以萌發

(三)、課後練習

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四

一、預習提示

1、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二、教學目標

1、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2、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教學難點: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四、教學過程

1、引出本節課內容。據調查,兒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內進行過裝修。裝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是導致近年來兒童某些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環境如何呢?

2、學生活動

①評價家居環境質量,

②提出改善家居環境的措施或建議。

3、學生討論

①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②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4、教師播放多媒體資源以及一些家庭裝修的圖畫,引導學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5、教師向學生列舉一些家庭裝修污染帶來的害處例子。

6、學生很據自己的生活常識指出家居環境污染的源頭。

7、教師向學生普及一些知識。

①居室衞生標準五大原則

居室日照、居室採光、室內淨高、微小氣候、空氣清潔度。

②室內環境污染的多種表現

起牀綜合症、心動過速綜合症、類煙民綜合症、幼童綜合症、羣發性皮膚病綜合症、不孕綜合症、植物枯萎綜合症、寵物死亡綜合症等。

8、教師根據以上例子,舉出相應的事實作為例證。並提醒學生觀察一下自己家裏的家居環境是否安全。

9、根據教師提出各種安全隱患,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如何給自己一個安全潔淨的家?

10、教師引出室內綠化這一概念,讓學生討論室內綠化有哪些可行的辦法。

1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狀況進行適當的補充,並指出並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放於室內進行空氣質量改善的。

12、教師給出一些植物圖片,學生回答適於放置在室內進行空氣淨化的植物種類。

13、教師向學生介紹52種致癌的植物並提醒學生不可隨意向家中購置這些植物。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説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3、學會用放大鏡觀察青黴和麴黴的形態結構,培養觀察能力。

4、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

2、觀察能力的訓練。

難點: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三、課前準備

教師:用橘皮、饅頭、麪包片來培養青黴和麴黴,為每個小組提供長有長黴的麪包和長有長黴的水果;製作有關青黴、麴黴和蘑菇結構的CAI課件。指導學生製作孢子印、製作模型模擬孢子的傳播。

學生:複習七年級上冊有關單細胞生物的內容中酵母菌的結構;查閲有關真菌的知識;製作孢子印。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三節真菌觀看課件,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從生物圈的角度來認識真菌作用。播放CAI課件,關重展現各種各樣的真菌,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導入本節課的地內容。

各種各樣的真菌學生根據觀看的課件內容,並觀察實物標本,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見識以及自大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對真菌的瞭解。提供實物標本及自己蒐集的資料,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課本外獲取信息的能力。

觀察與思考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養好的青黴和麴黴,注意看它們的形態和顏色。觀察新鮮蘑菇的形態。討論:1、青黴和麴黴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共同點?2、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容易採到蘑菇?這説明了什麼?3、黴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方式有什麼相同的特點?提供長有長黴的麪包和長有長黴的水果。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讓學生觀察青黴和麴黴以及蘑菇的結構圖,瞭解分們的形態結構。

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學生回憶,結合新知識説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出示酵母菌的插圖,與學生共同瞭解有關酵母菌的知識。

真菌的繁殖觀察自己在課前製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進一步瞭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及作用,從而瞭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在課前指導學生製作新鮮蘑菇的孢子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真菌是通過什麼來繁殖後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才能發育成新個體?瞭解真拉塔基亞的繁殖特點有什麼意義呢?

通過模擬實驗體驗孢子的傳播過程。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帶領學生做模擬實驗“孢子的傳播過程”。與學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生物與環境兩個個單元,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在繼續抓好實驗過程,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135”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羣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八年級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6、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7、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兩個班有一百多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較高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八年級全學科排名較好,但高分少,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着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並確定問題。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閲讀並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並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繫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啟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並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温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並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説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並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並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並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並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繫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並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並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並描述歸納。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八

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難點: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設計: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繫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各個事物特徵的比較,可以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事物的本質。對不同生物種類的形態結構進行比較,可以推斷他們之間的親緣關係。

舉例:

1、化石

化石:生物的遺體、遺蹟或生活痕跡,由於某種原因被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形成的。

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出現,而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則在越來越晚近的地層中才出現。以上事實告訴我們,生物的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有一定的順序: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複雜。所以説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證據,也是最直接的證據。。

2、始祖鳥

通過比較發現,始祖鳥的身體結構特點及和爬行動物有相同之處,又與鳥類有相同之處,由此可以推斷始祖鳥是古代爬行動物進化成鳥類的中間產物。

3、細胞色素c

細胞色素c是一種蛋白質,科學家比較了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異,發現人與黑猩猩的差異最小,與馬的差異則大一些,而與果蠅、向日葵的差異則更大,因為蛋白質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狀,由此可以推測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係最近,與果蠅、向日葵的的親緣關係最遠。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1、讀p55頁進化樹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2、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3、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種產生,也有一些物種滅絕,如恐龍。各種生物在進化中形成了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歷程: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總體趨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課後鞏固:

1、生物進化的直接的證據是()

A化石B比較胚胎學C解剖學D隕石

2、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

A數量越多B種類越豐富C越複雜、越高等D越簡單、低等

3、與始祖鳥相似的生物是()

A魚、鳥類B鳥類、爬行類C爬行類、哺乳類D魚、哺乳類

4、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大致是( )

A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B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C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D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哺乳類

5、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真正陸生脊椎動物是()

A古代魚類B古兩棲類C古爬行類D鳥類

6、如果兩種動物的化石在同一巖層中發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A血緣關係很近B生存年代很近C生活習慣很相近D個體構造很相近

7、物種A化石比物種B化石在較晚地層中出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A物種A比物種B數量多B物種A可能是較晚形成的

C物種A由物種B進化而來D物種B由物種A進化而來

8、化石證據表明,有的物種只存活了短暫的時期就絕滅了。下列哪種説法最準確()。

A.這些生物體缺乏可遺傳的變異B.它們的生活環境太惡劣

C.這些生物體的食量太大D.它們的生殖能力太弱

9、細胞色素c是構成生物體的一種重要蛋白質,它是由許多氨基酸組成的。可學家通過分析比較馬、驢、兔、蛇、龜和鯨6種動物的細胞色素c,發現馬的細胞色素c和其他五種動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異,其中馬與驢有1個氨基酸不同,與兔有6個不同,與蛇有22個不同,與龜有11個不同,與鯨有5個不同。

(1)基於這些數據,與馬的親緣關係最近的是驢,最遠的是蛇。

(2)你認為以上資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比較法。

(3)你認為這種方法能確定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親緣關係嗎?為什麼?

答:能。通過比較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可以確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即物質組成越相似,説明他們的親緣關係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