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學八年級生物課件【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19K

中學八年級生物課件【通用多篇】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

能根據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劃。

【教學準備】

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參考書3面),實驗記錄表(參考書4面)。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麼,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裏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温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捨,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芽,剛才大家説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呢?(説明:從種子發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説説要注意什麼?(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劃,只能改變一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温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課堂研究的內容。)

4、以其中一個組為範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麼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麼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什麼?

5、分發實驗計劃單,學生完成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教師巡迴指導,鼓勵選擇相同條件的同學互相交流。

三、閲讀書4面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閲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麼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為什麼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表格,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佈置實踐作業和下節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並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加星評價。

3、有能力、有條件的同學還拍攝綠豆種子發芽各個變化的照片,嘗試撰寫研究報告。

中學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二

為了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自己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輕鬆的氣氛中讓學生學好知識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學之前,認真細緻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通過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為生物課單單做好這些還遠遠不夠,要讓生命活動的過程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率是關鍵。

首先,我常常利用網絡資源、各類相關專業的書報雜誌瞭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蒐集一些新的'生物學成果介紹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和思維。我在教學中,同時也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生物的問題,在課堂上開闢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體現生物學科的社會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繫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豐富多彩的生物課活動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既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求知興趣,也增強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外科技活動把生物課堂延伸到課外,為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了機會,通過發現、探索和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瞭解生物科學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中的使用,更有助於學生的興趣、愛好昇華為理想和志向,有利於因材施教和培養生物科學的後備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被感知,人獲得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穫也越大。因此,課堂上,我習慣通過媒體影片、實物觀察、實驗操作、掛圖演示、實地參觀、事例説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後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學得更輕鬆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

通過兩年的努力,我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為主,讓生物課的範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上基本創建了一個師生同樂,以生為本的課堂氛圍,學生們都喜歡我的課,所教班級的生物考試成績均能保持前列。同時,教學過程中,我善於總結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和同行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撰寫的論文多次獲獎。我積極地擔任學校的生物公開課任務,積極參與市區交流活動、培訓課程,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最後,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學生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尤其是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方面作的不夠,使他們學得不輕鬆,進步也較慢,興趣和求知慾有待於增加。

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生物與環境兩個個單元,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在繼續抓好實驗過程,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135”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新成果,並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羣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八年級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6、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7、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兩個班有一百多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較高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八年級全學科排名較好,但高分少,由於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1、精心採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製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後進生。

中學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四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永年縣教育局全面推行嘗試教學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

二、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方面,經過七年級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對生物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不少同學還對生物學有着濃厚的興趣,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目標不明確、自制力不強、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具體表現是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時完成作業,好奇心有餘而自覺性不足,學習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管理和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學習思想引導、學習方法指導,特別是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不僅要讓端正學生態度、學習得法,還要促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後及時鞏固、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成績有大面積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生物學》內容包括: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五章,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共三章。教材的編寫注重從生活實踐出發,廣泛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把握基礎性,體現先進性;內容編排圖文並茂,加強了啟發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欄目設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景,突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重視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編寫具有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關於第五單元的內容我主要分兩個部分進行分析

(1)關於動物部分

教材先探討生物圈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有哪些與各自環境相適應的特徵,再探討它們的運動、行為以及在生物路邊中的作用,其知識結構簡圖如下:

這樣的安排改變了長期以來按進化順序逐門逐綱講述各類羣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做法,強化了動物與環境緊密聯繫的認識,其中“水中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陸地生活的動物”重點探究蚯蚓和家兔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空中飛行的動物”重點探究鳥和昆蟲適應空中飛行的特點,這樣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關於動物的類羣重點闡述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要求。而關於其他動物的類羣則在相應的節中簡單介紹。這樣的安排突出了重難點。

(2)關於細菌、真菌部分

其內容包括“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兩大部分。本單元的第四章標題為“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將“細菌和真菌的分佈”作為第一節,還安排了第五章“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內容,這些內容儘管與具體內容標準並非一一對應,卻都是為了更好地體現課程標準突出人與生物圈的思路。在説到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的關係時,必然要説到發酵食品的製作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術,因此,將課程標準中這兩項內容合在一起。

2、關於第六單元的教材分析

第六單元包括生物的分類、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現狀及保護對策等。

關於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課標要求達到層次是學生能説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這是個熱點問題,所以教材從生物各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方面來闡述生物多樣性的內涵,以便讓學生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對策有更深入的認識。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如下:

三、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羣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3、瞭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瞭解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價值。

6、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7、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進行生物學相關信息資料的查詢和收集。

(二)過程與方法:

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

(1)嘗試教學法。準備--第二次嘗試練習,以上七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反映了學生完整的嘗試過程,也是一個有序可控的科學的方法流程。

(2)問題導向法。指導學生按照“生物有哪些形態結構特徵?如何適應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如何?”等基本問題自主學習、自主解答、自主測試、自主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教師點評,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3)理論聯繫實際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提升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做到知識源於生活,學以致用。

(4)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形象直觀,可讀性強。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讀圖,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把握和理解記憶。

(5)嘗試教學法。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嘗試學習,讓學生得到嘗試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嘗試學習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瞭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瞭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辯證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四、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通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根據嘗試教學理論的實質和“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基本特徵,在教學實踐中邱學華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五、周活動安排(略)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着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並確定問題。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閲讀並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並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繫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啟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並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温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並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説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並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並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並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並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繫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並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並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並描述歸納。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並能概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2、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

3、説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4、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係。

2、理解基因多樣性。

三、課前準備

教師:

1、收集有關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事例。

2、蒐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方面的材料。

學生:

1、蒐集生物類羣方面的材料。

2、複習生態系統的知識,明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

之間的聯繫。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生物種類多樣性

1、我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2、自然界中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閲讀課本提供的資料,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質疑,通過計算表中所列我國生物類羣佔世界的總百分比,認同我國生物資源豐富。

觀看生物多樣性的錄像片,完成討論題3併產生探索自然的願望。

組織學生閲讀分析回答,在此基礎上介紹我國豐富的資源情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組織交流、評價。

播放錄像片並介紹世界生物資源情況。

鼓勵學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種類的發現中。

二、基因的多樣性

1、基因多樣性的意義。

2、基因多樣性減少造成的危害。

3、每種生物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種類的多樣性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4、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三、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系統的概念

2、列舉生態系統的類型並舉出所知道的部分相關生物。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種類多樣性的根本保證。

4、三個層次多樣性之間的關係。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案例並思考,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意見,能夠得出產量提高主要原因是雜交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小組成員分析原因,討論,質疑,達成共識,原因是近親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瞭解基因控制生物特徵並初步理解不同種生物之間、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基因是不同的。

分析物種個體數量與基因多樣性之間的關係,理解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關係。

瞭解有關事例,產生民族自豪感。

複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內生物及其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看書,討論,回答。

分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關係,明確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

在討論基礎上描述三者之間關係。每種生物的個體組成一個基因庫。

通過一步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描述三者之間的關係。

講述美國大豆產量變化的事例。

袁隆顧通過雜交水稻品咱的培育提高水稻產量。

列舉事例:20__年某動物園的華南虎生下兩隻小虎,眼睛是瞎的。

引導分析事例使學生明確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基因型不同。進一步明確基因控制生物性狀。

生動的遺傳事例介紹我國是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這家之一。

提問生態系統概念。

展示食物鏈、食物網的課件。

提出生態系統的類型問題,引導學生列舉材料並與課本內容結合。

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

組織引導,評價糾正。

講解難點。

引導總結,評價糾正。使知識昇華。

引導評價,達成共識。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徵。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説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3、學會用放大鏡觀察青黴和麴黴的形態結構,培養觀察能力。

4、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

2、觀察能力的訓練。

難點: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三、課前準備

教師:用橘皮、饅頭、麪包片來培養青黴和麴黴,為每個小組提供長有長黴的麪包和長有長黴的水果;製作有關青黴、麴黴和蘑菇結構的CAI課件。指導學生製作孢子印、製作模型模擬孢子的傳播。

學生:複習七年級上冊有關單細胞生物的內容中酵母菌的結構;查閲有關真菌的知識;製作孢子印。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三節真菌觀看課件,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從生物圈的角度來認識真菌作用。播放CAI課件,關重展現各種各樣的真菌,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導入本節課的地內容。

各種各樣的真菌學生根據觀看的課件內容,並觀察實物標本,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見識以及自大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對真菌的瞭解。提供實物標本及自己蒐集的資料,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課本外獲取信息的能力。

觀察與思考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養好的青黴和麴黴,注意看它們的形態和顏色。觀察新鮮蘑菇的形態。討論:1、青黴和麴黴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共同點?2、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容易採到蘑菇?這説明了什麼?3、黴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方式有什麼相同的特點?提供長有長黴的麪包和長有長黴的水果。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讓學生觀察青黴和麴黴以及蘑菇的結構圖,瞭解分們的形態結構。

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學生回憶,結合新知識説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出示酵母菌的插圖,與學生共同瞭解有關酵母菌的知識。

真菌的繁殖觀察自己在課前製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進一步瞭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及作用,從而瞭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在課前指導學生製作新鮮蘑菇的孢子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真菌是通過什麼來繁殖後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才能發育成新個體?瞭解真拉塔基亞的繁殖特點有什麼意義呢?

通過模擬實驗體驗孢子的傳播過程。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瞭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帶領學生做模擬實驗“孢子的傳播過程”。與學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八

課前檢測:

1、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於。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於。

2、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等無性生殖的方式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3、昆蟲的特點:身體可以分為、、三部分;頭部有一對,一對和一個;胸部有三對,一般有2對。體外還有防止水分散失的。

教學目標

1、舉例説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3、舉例説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教學設計:

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有性生殖

2、發育:受精卵→幼蟲→蛹→成蟲(P9頁圖)

唐朝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用蠶的默默吐絲行為讚揚了一大批甘於奉獻的人。不過,應對此詩句稍作改動,因為蠶雖然絲吐盡了,但並未死亡,只是化為蛹了,所以古人説法是錯誤的,應該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3、特點: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做變態發育。

二、其它昆蟲的發育

1、昆蟲的發育都是變態發育

2、變態發育的種類: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①完全變態:同家蠶一樣,蜜蜂、菜粉蝶、蚊、蠅等昆蟲在發育過程中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

②不完全變態: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發運的昆蟲還有蟋蟀、螳螂、蟈蟈等

蝗蟲的發育和家蠶是不同的。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都非常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也沒有發育成熟,僅有很小的翅膀。它的一生中也出現蜕皮現象,共蜕皮5次。

3、蜕皮:昆蟲的發育過程之所以有蜕皮現象,原因是舊的外骨骼限制身體的生長。

完全變態的昆蟲蜕皮發生在幼蟲期。家蠶的幼蟲要蜕5次皮才能化蛹。

不完全變態的昆蟲蜕皮發生在若蟲期。蝗蟲的若蟲跳蝻要經過5次蜕皮。

4、比較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

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家蠶

有性生殖,

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為完全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

蝗蟲

有性生殖,

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變態發育

板書設計:

第二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一、有性生殖

二、變態發育: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例:蜜蜂、菜粉蝶、蚊、蠅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例:蟋蟀、螳螂等

課後鞏固:

1、蝗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是()

A卵→若蟲→蛹→成蟲B卵→蛹→若蟲→成蟲C卵→若蟲→成蟲D卵→蛹→成蟲

2、跳蝻是蝗蟲的幼蟲,它與成蟲的本質區別是()

A形態結構不同B生活習性不同C身體較大D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

3、對蝴蝶的發育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受精卵、毛毛蟲、蝴蝶、蛹B.受精卵、毛毛蟲、蛹、蝴蝶

C.蝴蝶、毛毛蟲、受精卵、蛹D.蛹、毛毛蟲、受精卵、蝴蝶

4、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在發育過程中要多次蜕皮,如蝗蟲要經過5次蜕皮才能發育成成蟲。那麼他們蜕皮的原因是()

A.進行氣體交換B.外骨骼不能隨生體的生長而生長

C.減輕體重,利於運動D.蜕掉原來的外骨骼,使運動靈活

5、蠶繭代表家蠶的()

A卵期B幼蟲期C蛹期D成蟲期

6、明辨是非

①。所有昆蟲的幼蟲都要經過五次蜕皮。()

②。蟬的若蟲所蜕下的皮稱為蟬蜕。()

③。昆蟲的發育過程之所以有蜕皮現象,原因是舊的外骨骼限制身體的生長。()

④。蝗蟲的成蟲不再有蜕皮現象。()

⑤。蠶的幼蟲吐絲作繭是為了人的需要。()

7、比較家蠶與蝗蟲的生殖和發育的異同點比較相同點不同點家蠶生殖方式都是發育都是發育完全變態蝗蟲

八年級生物課件 篇九

一、預習提示

1、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二、教學目標

1、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2、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教學難點: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四、教學過程

1、引出本節課內容。據調查,兒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內進行過裝修。裝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是導致近年來兒童某些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環境如何呢?

2、學生活動

①評價家居環境質量,

②提出改善家居環境的措施或建議。

3、學生討論

①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②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4、教師播放多媒體資源以及一些家庭裝修的圖畫,引導學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5、教師向學生列舉一些家庭裝修污染帶來的害處例子。

6、學生很據自己的生活常識指出家居環境污染的源頭。

7、教師向學生普及一些知識。

①居室衞生標準五大原則

居室日照、居室採光、室內淨高、微小氣候、空氣清潔度。

②室內環境污染的多種表現

起牀綜合症、心動過速綜合症、類煙民綜合症、幼童綜合症、羣發性皮膚病綜合症、不孕綜合症、植物枯萎綜合症、寵物死亡綜合症等。

8、教師根據以上例子,舉出相應的事實作為例證。並提醒學生觀察一下自己家裏的家居環境是否安全。

9、根據教師提出各種安全隱患,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如何給自己一個安全潔淨的家?

10、教師引出室內綠化這一概念,讓學生討論室內綠化有哪些可行的辦法。

1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狀況進行適當的補充,並指出並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放於室內進行空氣質量改善的。

12、教師給出一些植物圖片,學生回答適於放置在室內進行空氣淨化的植物種類。

13、教師向學生介紹52種致癌的植物並提醒學生不可隨意向家中購置這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