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論當前形勢下的穩中求進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6W

論當前形勢下的穩中求進多篇由本站會員“hwjj511”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論當前形勢下的穩中求進多篇

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想宣傳範文】一

內容提要:進入2018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對的國內外形勢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於復甦過程中,但不確定因素在增加。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增加了世界經濟風險。從國內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但經濟結構性矛盾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和新問題。應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深入把握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內在關係和工作要求,從全面深化改革和促進發展兩方面發力做好“六穩”工作,實現複雜形勢下宏觀經濟的穩中求進,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主要表現在:主要宏觀調控指標處於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取得初步成效,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同時,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7月31日和10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均強調,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科學分析和研判當前較為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切實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政策措施,實現複雜形勢下宏觀經濟的穩中求進,是今後一個時期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新形勢

進入2018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對的國內外形勢出現了一些新變化。

從國際形勢看,一方面,世界經濟處於復甦過程中,總體保持一定程度的正增長。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另一方面,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主要是:總體負債率有所上升,全球債務風險有所增大;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特別是美國政府大範圍製造貿易摩擦、挑起貿易爭端,增加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2018、201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認為美國貿易戰將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美國加息導致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也將拉低世界經濟增速。

從國內形勢看,進入“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經濟增長、就業狀況、物價水平以及國際收支平衡均處於較為穩定的區間,呈現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既具有保持持續增長的剛性,也具備應對困難壓力的韌性。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但另一方面,也必須高度重視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出現的新變化和新問題。主要表現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內需動力,如投資和消費增長有所放慢;一些地方和企業對創新發展、減少負債、嚴格環保的高標準不適應,發展和經營存在困難;股市、債市、匯市出現一定波動。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經濟具有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和內需廣闊、人力資源充足等巨大優勢,堅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視、積極主動應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努力贏得主動。

把握“六穩”的內在關係和工作要求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的新變化新問題,必須着力做好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做好“六穩”工作,是在科學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很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保證。

穩就業居“六穩”之首,是“六穩”的基礎。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求“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業羣體,一是進入就業年齡的青年人,特別是各類學校的應屆畢業生;二是新近由農村進入城市的農民工;三是因各種原因需要重新尋找工作的勞動者。應通過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產業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同時做好社會保障特別是失業保險工作、下崗轉崗工人再就業培訓工作以及職業介紹等工作,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

穩金融既是經濟健康發展的保障,又是防範經濟風險的要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當前,穩金融要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既要把過高的槓桿率降下來,防範債務風險;又要提供充分、必要的流動性,保證實體經濟正常運行。二是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既要支持金融創新,又要對資本市場進行有效監管,打擊非法金融活動,保障參與主體的合法利益。同時,要防範潛在的國際金融風險對我國的影響。目前,我國金融形勢總體良好,金融風險可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已經部署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穩金融措施。我們要做好穩金融各方面工作,為金融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氛圍,讓金融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穩外貿是當前有效應對外部挑戰、保持國內經濟穩定的重要內容。對外貿易是一國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水平和質量反映一國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和質量。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取得的標誌性成就之一就是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今天,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貿易大國。當前,國際上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對我國外貿造成壓力,穩外貿成為當務之急。雖然目前外貿形勢總體平穩,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但決不能掉以輕心。在企業層面,要引導、幫助企業做好調整,積極應對,發展新業務,開拓新市場,尋找新夥伴。在宏觀層面,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發揮我們在道義和經濟實力上的優勢,加強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以及各種國際合作形式下的廣泛國際合作。要進一步做好、做實、做強“一帶一路”建設,為穩外貿提供巨大動力。

穩外資是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助推經濟發展質量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利用外資的規模迅速擴大,利用外資領域不斷拓寬。吸引和利用外資不僅在宏觀上緩解和彌補了資金不足、拓寬和加強了國際經濟合作,而且在微觀上促進了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管理理念的應用和生產水平的提高。在新時代,我們仍將堅定地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吸引外資。國內營商環境質量與外資穩定進入是相輔相成的,外資是否穩定進入也是外界觀察中國營商環境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一個標準。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台了一系列促進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的政策,放寬外商投資審批,更新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限制和禁止類外商投資領域大幅縮小,為穩外資創造了越來越有利的環境,利用外資穩步擴大。

穩投資抓住了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再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擴大再生產,必須增加新的投資。我們當然應該通過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但不可忽視的是,消費是通過帶動投資來實現擴大再生產的,不能帶動投資的消費只能實現簡單再生產。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新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要求我們更加認真地做好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工作。還要看到,應對外部風險挑戰,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穩投資是關鍵之一。穩投資的重點是激發社會投資、保持投資增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

穩預期是全黨全國統一思想、提振士氣、共創未來的思想基礎。穩預期,首先要對經濟形勢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既充分肯定成績、認真總結經驗,又不迴避問題、敢於正視矛盾,堅持實事求是。其次要具備足夠的勇氣、樹立堅定的信心、胸懷必勝的信念。要認識到,面對困難,信心比黃金還寶貴。穩定的預期能夠引導企業專注生產、消費者理性消費,並進一步激勵人們努力實現更好的發展局面、取得超預期的成果。今年第三季度,我國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這是穩預期的國內基礎;世界政治經濟環境中逆全球化思潮受到抵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這是穩預期的國際基礎。我們需要把穩預期工作做得更加紮實,使國內外對我國經濟形勢和政策的預期更加穩定。

做好“六穩”工作要從深化改革和促進發展兩方面發力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促進發展兩方面發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當前要注重抓好兩項改革:一是國有企業改革,二是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不僅關係到國有企業本身發展,而且關係到民營經濟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功能有效發揮。國有企業改革應堅持以“管資本為主”的方向,使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各類外資企業在市場中實現公平競爭,以更好推動經濟發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且關係到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它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拉動內需、促進增長的有效措施,也是應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不確定性衝擊、保持經濟運行穩定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應注重三個方面:一是縮小不同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二是調節宏觀層面消費與積累的比例,促進宏觀收入分配向消費合理傾斜;三是調整國家公共支出結構,使公共支出向保障民生、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傾斜。

在促進發展方面,一是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的作用,提高減税措施的效果。二是貨幣政策要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處理好宏觀總量與微觀信貸的關係,處理好與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套關係,形成政策合力。三是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在補短板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避免和減少行政干預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四是密切關注價格波動情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持價格穩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證明,只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經濟工作,就能保持戰略主動,走穩走好自己的路,不讓任何障礙牽絆前進的腳步,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思想宣傳範文】二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貢獻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實踐證明,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再加上近來社會上關於民營企業的地位、前景等出現了一些“雜音”,製造了市場恐慌情緒,擾亂了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經濟和自身發展前景的信心。

在此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於11月1日上午主持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回顧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發展的非凡歷程,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宣示了我們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立場。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制度。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總書記的講話讓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黨和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明確的、一貫的,是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是針對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給出的有效應對之策。為貫徹落實這些重要政策舉措,我認為,重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推動。

一要引導和鼓勵廣大民營企業家樹立長期發展的信心。要讓廣大的民營企業家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擁有巨大的發展韌性、發展潛力和迴旋餘地,有13億多人口的巨大內需市場,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人力資本豐富。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經濟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我國有能力有條件維持中高速經濟增長的目標,每年全世界25%~30%的市場擴張仍然會在我國。上述這些都意味着,我國是民營企業發展機會最多最好的地方。

二要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把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落細、落實。特別是在簡政放權方面,要繼續為民營企業“鬆綁解套”,全面推行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標準化。

三要切實減輕企業税費負擔,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的成本。

四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落實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既定政策。着力解決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惜貸不敢貸甚至抽貸、斷貸等問題。增加金融產品,完善直接融資市場,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發展能為中小企業融資的新的金融機構。鼓勵現有金融機構將更多資源向中小微企業傾斜,藉助金融科技的支撐,更多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在服務民營企業的同時實現自身的更好發展。

五要建立制度化常態化政商溝通機制,促進政商雙方“親”“清”交往。各級黨委政府應建立覆蓋面廣、互動經常的政商溝通機制,探索建立各級黨委和政府與商會、企業的溝通聯繫機制,健全企業訴求的收集、處理、督辦、反饋制度,使民營企業反映問題、解決困難有途徑。

六要優化環境、厚植土壤,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執行政策一視同仁,為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創造有利條件;同時,要穩定預期,保障民營企業家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保障企業合法經營,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

我堅信,只要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開拓創新,我國的民營經濟必將迎來新的春天。

【思想宣傳範文】三

馬克思早在175年前就斷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羣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可見,思想的作用無比巨大。但是,僵化的思想則起不到行動引領的作用。要想實現行動上的“突圍”,必須不斷解放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不斷解放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注重推動思想解放。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這就告誡我們,當前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新的偉大社會革命征程中,要時刻解放思想,衝破落後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改變因循守舊的精神狀態,為推動各項工作凝聚強大動力。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黨領導人民持續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這既是對當前黨領導人民進行什麼樣的偉大社會革命、如何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科學定位,也是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科學指引。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二者的關係早就作出過論述:“社會關係和生產力密切相聯。隨着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着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社會制度中的任何變化、所有制關係中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產生了同舊的所有制關係不再相適應的新的生產力的必然結果。”這就是告訴人們,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運動會帶來新的社會革命。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言:“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

作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就把推動社會革命作為自身的重要職責。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羣眾相繼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隨後,又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進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艱辛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賡續歷史傳統,引導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

歷史和實踐證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目標的社會革命的接力和繼續。其根本指向在於通過自覺調整生產關係以激發社會生產活力,促進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既是在以往偉大社會革命的基礎上累積和實現的,也是一種具有新的特點的偉大社會革命。

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必須不斷解放思想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這是被實踐所反覆證明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幾乎都是先有思想解放,再有社會重大變革和進步。之所以要不斷解放思想,是因為思想説到底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社會存在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與之相隨的思想自然應隨之調整。這就意味着,在社會革命中,思想必須隨着外界形勢的變化作出適時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否則,就會成為社會革命的障礙。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向全黨大聲疾呼:“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正因如此,才催生了改革開放的浪潮,並影響着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上個世紀80年代,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帶領當地幹部羣眾攻堅扶貧開發時,就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脱貧困的關鍵,並一再強調“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羣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只有首先‘擺脱’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脱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脱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事實證明,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每一項突破、每一次發展,無不鐫刻着思想解放的烙印。

進入新時代,改革發展任務之重前所未有,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所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事業越發展、改革越深入,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越多。但一些幹部羣眾還存在路徑依賴、習慣思維、保守思想、落後意識甚至錯誤觀點。這些都嚴重地影響着實際行動。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消除觀念束縛,就會掣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進程。因此,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還要在實踐中大膽解放思想,在思想和行動上都保持與時俱進。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着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

越是在社會革命向縱深方向推進的時候,越要不斷解放思想、拓展新視野、認識新規律。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要實現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就必須繼續保持思想解放的優良傳統,勇於改革創新、勇於擔當盡責。

解放思想既要破除思想藩籬又要統一思想

拿破崙曾説過,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個是劍,一個是思想。要想讓思想釋放威力,就必須破除思想藩籬。

所謂破除思想藩籬,就是要努力革除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讓思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新的時代、新的實踐需要新的思想。新時代我們要繼續推進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思想解放,就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破除思想藩籬、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並不僅僅是革除某個陳舊觀念,而是讓思想解放貫穿於整個實踐創新的始終和全過程,讓解放思想的過程成為創新思想的過程。尤其是要破除機遇疲勞形成的奮鬥惰性、優勢疲勞形成的發展惰性和路徑依賴形成的創新惰性。當前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和勇氣,勇於開展思想領域的自我革命,不斷激發新作為。

解放思想既要與時俱進、善用發散性思維,也要聚攏思想、合力收合,實現民主集中、意志統一。在推進社會革命過程中,不可孤立地看待解放思想,而要辯證地看待它與統一思想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切實把解放思想和統一思想結合起來,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又在統一思想中繼續解放思想,將兩者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之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成果,其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產物,也必將指導新一輪思想解放的方向和路徑。當前,我們不僅要勇於解放思想,更要統一思想,把認識和行動進一步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只有統一思想才能統一方向、統一行動,才能讓人們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當前,我們首先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解放的成果,不斷奏響奮發有為的時代樂章。

【思想宣傳範文】四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時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自黨的十五大根據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改革開放後業已形成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互相促進和共同發展的實際,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來,“公有制經濟”和個體、私營、外商投資等“非公有制經濟”之間,形成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態系統”,這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特徵。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同於傳統“一大二公”的“單一公有制”。在“單一公有制”條件下,各類經濟主體之間沒有一種互為壓力的競爭關係,難以形成各類經濟主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內在機制。這一“所有制生態”也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的“單一私有制”。主要由私有制構成的西方資本主義所有制結構,雖然存在激烈競爭的“叢林法則”和由於社會分工而客觀存在的“產業鏈依賴”,但私人資本的“逐利天性”不可能自覺而充分地供給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公共產品”和“公益事業”,從而無法實現由公共產品和公益事業充分供給而帶給社會和企業的“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所有制結構,取決於該國的社會生產力狀況。改革開放40年來,社會生產力落後的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但社會化大生產和“非社會化”小生產並存,生產力發展多層次、不平衡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因此自然要有不同性質的多元所有制與之相適應,才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不同層次的社會生產力。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自覺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鮮明地提出發展多種經濟成分。新中國成立後,一些個體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被允許存在,對於較快地恢復國民經濟、穩定新中國政權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後來,由於思想急躁和“左”的意識影響,加上缺乏經驗和僵化地模仿蘇聯模式,我們在生產力水平不高且發展很不平衡的情況下,急於把“公私合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過渡到純粹的全民所有制,最終形成“單一公有制結構”。但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還不能完全消滅非公有制經濟。黨的八大以後,黨和國家對所有制結構做了一些調整,使一度集中過多、統得過死的國民經濟增加了比較多的活力。之後又歷經“”,非公有制經濟幾乎全部消滅,社會活力“窒息”。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從中國社會化生產力不發達並呈現多層次的實際出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了制度優勢。

現代經濟理論告訴我們,所有制結構不僅決定於生產力結構,還決定於社會需求結構。根據是否具有競爭性、排他性和營利性來劃分,社會產品分為公共產品、私人產品和準公共產品。非公有制經濟更適合生產和供給具有競爭性、排他性和營利性的私人產品,尤其是豐富多彩的精細化、便利性的居民消費產品。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企業,更適合供給公共產品、從事公益事業,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公共需求。這是因為,公共產品或公益事業具有明顯的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和非營利性,非公資本或企業不願投資或生產,只能依靠國有企業來投入和供給。介於公共產品和非公共產品之間的“準公共產品”則更適宜由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合資、合作企業來供給。

因此,由社會生產力結構和社會需求結構“雙重”決定的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生態”,產生了四種獨特的“生態效應”。

一是“分工互補效應”。這一效應發生在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化大生產和非社會化大生產、公共產品與非公共產品供給“功能性分工和協作”的過程中,形成了“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效應。一方面,通過“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進而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公益性支撐和保障。另一方面,通過國有企業“公益類”和“商業類”分類改革,進一步降低商業類企業的國有資本再投入,為非公有制經濟充分發展拓展空間。

二是“競爭替代效應”。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同時作為市場主體,在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基礎上,產生了“相互競爭、相互約束、相互學習、互為壓力”的“鮎魚效應”。所以,無論是公有制經濟,還是非公有制經濟都可以通過彼此之間的平等競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共同提高。

三是“合作共生效應”。這一效應發生在積極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過程中,由於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尤其是“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而形成的“公私共生”和“勞資兩利”效應,最終實現“資本聯合”和“勞動聯合”的內在有機統一,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經濟基礎。

四是“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全效應”。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衍生效應,是一種正的“外部性”或“外部經濟”。改革開放40年來,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就是憑藉對“新增就業”的突出貢獻贏得了“生存權”。尤其是在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做大做強過程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僅解決了國有企業富餘人員“向何處去”的難題,而且解決了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和放活中小國有企業過程中的“錢從何處來”的難題。換句話説,沒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和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就無法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從而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也就沒有變。要繼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必須堅持黨和人民經過幾十年艱苦探索並行之有效的基本經濟制度,把“兩個毫不動搖”的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僅要繼續理直氣壯地堅持把國有、集體等各類公有制企業做大做強做優,而且要理直氣壯地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外資經濟發展,鼓勵有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形成儘可能多的“中字號”世界一流企業,進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時重申“兩個毫不動搖”,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強調“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都不要聽、不要信!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這既有力批駁了一些懷疑、唱衰國有企業的錯誤思想和言論,堅定了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的信心,也有力批駁了否定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和貢獻的錯誤思想和言論,給民營企業提振了發展的信心。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首先要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兩個不可侵犯”落到實處,大力保護產權尤其是非公有產權,徹底摒棄“所有制歧視”。其次是要自覺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有制生態”的動態平衡。從入口來看,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從過程來看,既要打破行政性壟斷,又要防止市場化壟斷,真正實現優勝劣汰,努力實現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動態平衡發展。從出口來看,要加快建立公有制企業破產機制,努力實現在“破產”面前“公私平等”。再次是要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實現國有資本“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國有資本要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最後是要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傾斜”,增強民營企業家的“精氣神”。允許非公資本進入一些過去主要由國有企業控制的壟斷行業,給非公有制經濟減輕税費負擔,幫助非公有制企業破解“融資難”“維權難”等問題,優化政策和輿論環境,穩定非公有制經濟長久發展的“預期”。

【思想宣傳範文】五

內容提要:“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羣眾、服務羣眾。”這是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要求。當前,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日益成為信息集散地、輿論策源地與思想交鋒主陣地,對宣傳思想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的迫切要求,是提升基層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更好服務羣眾、滿足羣眾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當前縣級融媒體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在頂層設計、體制機制、服務功能、人才建設、經營管理、資金保障上下功夫,以更好引導羣眾、服務羣眾。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羣眾、服務羣眾。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要求,對於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大意義,找準當前縣級融媒體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頂層設計與路徑規劃,切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

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信息革命帶來了信息生產和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轉變,對宣傳思想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前,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日益成為信息集散地、輿論策源地與思想交鋒主陣地,是黨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變量。習近平同志提出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凸顯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宣傳思想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鞏固輿論陣地的迫切要求。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實現“兩個鞏固”根本任務,必須建好、用好、守好各種輿論陣地。自2003年縣級報紙清理整頓以來,縣級媒體以網站、“兩微一端”平台為主要形式,迎來了快速發展期。但在實際調研中我們發現,縣級融媒體發展普遍存在數量龐雜、內容不精、難以滿足羣眾需求等突出問題。新形勢下,只有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升其對基層幹部羣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發揮其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作用,才能進一步鞏固輿論陣地。

提升基層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迫切要求。縣級融媒體是基層網絡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貼近基層、貼近羣眾的優勢,是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依託。要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播到基層羣眾之中,縣級融媒體就必須跟上時代的變化、技術的變遷,着力解決內容同質化嚴重、原創內容偏少、報道方式陳舊、表現手法單一等問題。縣級融媒體只有創新內容生產方式,再造生產流程,豐富表達方式,切實增強羣眾認同度、信任度、喜愛度,才能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基層輿論引導中真正發揮主導性、關鍵性作用。

更好服務羣眾、滿足羣眾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着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全面興起,互聯網在傳播信息之餘也承擔起電子商務、政務服務、文化娛樂、社會交往等功能,日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和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台,對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很多縣級融媒體的主要職能侷限在信息傳播方面,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文化娛樂等功能基本缺失。縣級融媒體只有及時整合基層政務資源、社會資源,增強公共服務及其他方面的功能,更好滿足人民羣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提升基層羣眾對其的使用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前縣級融媒體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縣級融媒體建設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紮實推進,發展速度超出預期。調研結果顯示,縣級融媒體建設已在全國範圍鋪開,湧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縣級融媒體中心。但是,由於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存在一定差異,融媒體建設水平和層次也各不相同,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嚴重製約縣級融媒體健康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縣級黨政機關的執政能力。

部分縣(市)對融媒體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實際進展有限。部分縣(市)沒有充分認識到融媒體在傳播信息、凝聚共識、匯聚民心、服務羣眾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全是因為“上級命令”而開始建立融媒體平台。認識上的不足直接導致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有限、資源整合不力。從資金投入看,一些縣(市)的財政投入比較有限,對融媒體建設的支持力度比較小,甚至將本該用於融媒體建設的資金投向傳統媒體。從資源整合看,缺乏統一規劃和統一領導,缺乏必要的平台聯動與內容整合,降低了信息共享的效率,難以形成傳播合力,實際作用大打折扣。

內容生產簡單“相加”,缺乏優質原創內容。優質內容是融媒體建設的關鍵,但不少縣級融媒體缺乏優質原創內容。比如,一些縣級新聞網站的主要內容都轉載自傳統媒體,一些縣級新聞網站主要由黨政機關各部門供稿,自身原創內容不足。一些縣級融媒體平台在界面友好度、用户體驗、產品活力、內容豐富性和趣味性等方面都缺乏吸引力,加上不注重互動性、傳播策略比較簡單,導致其在整個信息傳播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平台影響力和傳播效果有限。

技術支撐不足,參與人員分散且專業化程度較低。融媒體建設在內容生產上要求具備圖片處理、視頻剪輯、數據可視化等多樣化技術。一些縣級融媒體在運行機制、薪酬體系、人員引進培養等方面缺乏靈活性和競爭力,對優秀信息技術人才吸引力不足,致使發展中的技術支撐明顯不足。同時,縣級融媒體建設中兼職、兼崗的多,非專業、非在編人員多,流動性大,穩定性差,專業化程度低。

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要加強頂層設計與路徑規劃

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路徑規劃,整合優勢資源、推動集約發展、強化服務功能,以更好引導羣眾、服務羣眾。具體來説,可以考慮重點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以政策扶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縣級融媒體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中、在基層政權建設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基礎作用,基層黨委和政府的決策部署需要由縣級融媒體傳播出去,基層羣眾的聲音需要由縣級融媒體彙集上來。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縣級主要領導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強化戰略統籌,納入中心工作,加強績效考核。要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有針對性地出台指導方案、扶持政策,從牽頭負責部門、機構編制、人員配置、建設標準、資金扶持等各個層面提供有力支撐。

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不斷提升靈活性、協調性、實效性。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應堅持創新發展,緊扣引導羣眾、服務羣眾這兩大功能定位,在相關主管部門的統一規劃協調下,打破部門壁壘,創新工作機制,重塑內容生產流程,摒棄傳統生產和傳播模式,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為流量導入口,搭建靈活機動的工作平台,促進各種報道資源充分共享、各種媒體互聯互通、各種服務互相支撐。打破管理界限和媒體分隔,堅持效果導向,守住安全底線,橫向上破除媒體機構壁壘,縱向上進行開放式、扁平化管理,使縣級融媒體工作人員能夠緊密聯繫、多向互動、靈活組合、協同運作,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傳播效果。

在豐富服務功能上下功夫,在服務羣眾中吸引羣眾、引導羣眾、贏得羣眾。傳統媒體相對單一的新聞信息傳播功能,已經不能滿足羣眾的工作生活需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迫切需要轉變思路,在豐富服務功能上加強設計,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把握羣眾實際需求,以服務本地羣眾為重要目標確定融媒體的具體服務功能。可以納入縣級單位政務服務功能,方便羣眾辦事,並不斷拓展便民服務項目;引入本地電子商務、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網絡文化活動等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通過豐富縣級融媒體的服務功能,讓羣眾真正用起來、離不開。

在選用育留人才上下功夫,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緊缺是制約縣級融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縣級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融媒體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在選用育留各個方面發力,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積極投身融媒體中心建設,大膽幹事創業。拓寬引才渠道,與上級部門、周邊區縣、互聯網公司等加強溝通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並用好各類人才。根據融媒體發展實際確定人員編制,引導鼓勵優秀人才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項目帶頭人、骨幹成員,形成穩定的工作隊伍。建立完善正向激勵機制,解決“幹好幹壞一個樣”問題,讓優秀人才脱穎而出。

在經營管理模式創新上下功夫,根據各地實際完善運行機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不能強求一個模式。各縣(市)需要綜合考慮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條件,因地制宜形成融媒體中心經營管理模式。資金、技術、人才實力比較雄厚的縣(市)可以採用“自辦”模式,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台進行集約化、統一化管理,形成融媒體中心。資金、技術、人才實力較弱的縣(市)可以採取“合辦”模式,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共用、人才共建、數據共通。

在資金保障上下功夫,堅持政府“輸血”和平台“造血”雙管齊下。資金支持不足是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重要制約因素。從實踐來看,有必要從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和增強融媒體中心自身“造血”功能兩方面入手,共同解決建設資金不足問題。一方面,可以考慮設立縣級融媒體建設專項資金,保證融媒體中心運轉的基本開支,使其運營無後顧之憂,能專心於內容生產。另一方面,也要在堅持採編經營兩分開的基礎上增強融媒體中心自身的“造血”功能,使融媒體中心通過市場化運營實現價值變現,提高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