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故事:齊桓公管仲與鮑叔牙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W

名人故事:齊桓公管仲與鮑叔牙精品多篇

齊桓公九合諸侯的歷史故事 篇一

齊國雖然在長勺打了一次敗仗,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齊桓公後來的霸主地位。過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説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

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

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説:“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裏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

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着人馬出了迷谷。

齊桓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以後,邢國也遭到另一個部落狄人的侵犯。齊桓公又帶着人馬去趕跑了狄人,幫助邢國重築了城牆。接着,狄人又侵犯衞國,齊桓公幫助衞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就因為這幾件事,齊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齊國,還跟齊國對立起來,要跟齊國比個高低。

楚國在中國南部,向來不和中原諸侯來往。那時候,中原諸侯把楚國當做“蠻子”看待。但是,楚國人開墾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 部落,慢慢地變成了大國。後來,乾脆自稱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裏。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約會了宋、魯、陳、衞、鄭、曹、許七國軍隊,聯合進攻楚??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馬準備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見齊桓公,説:“我們大王叫我來請問,齊國在北面,楚國在南面,兩國素不往來,真叫做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你們的兵馬要跑到這兒來呢?”

管仲責問説:“我們兩國雖然相隔很遠,但都是周天子封的。當初齊國太公受封的時候,曾經接受一個命令:誰要是不服從天子,齊國有權征討。你們楚國本來每年向天子進貢包茅(用來濾酒的一種青茅),為什麼現在不進貢呢?”使者説:“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

使者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今河南郾城縣,召音shà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

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説:“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説:“君侯協助天子,講道義,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憑武力的話,那麼,咱們國力雖不強,但是用方城(楚國所築的長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陽東北)作城牆,用漢水作壕溝。您就是再多帶些人馬來,也未必能打得進去。”

齊桓公聽屈完説得挺強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後來,周王室發生糾紛,齊桓公又幫助太子姬鄭鞏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後,就是周襄王。周襄王為了報答齊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廟的祭肉送給齊桓公,算是一份厚禮。

齊桓公趁此機會,又在宋國的葵丘(今河南蘭考東)會合諸侯,招待天子使者。並且訂立了一個盟約,主要內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準把鄰國作為水坑;鄰國有災荒來買糧食,不應該禁止;凡是同盟的諸侯,在訂立盟約以後,都要友好相待。

這是齊桓公最後一次會合諸侯。像這樣大的會合,一共有許多次,歷史上稱做“九合諸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過了兩年,齊桓公也死去。齊桓公一死,他的五個兒子搶奪君位,齊國發生了內亂,公子昭逃到宋國。齊國的霸主地位也就結束了。

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 篇二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

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遇,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春秋左傳·莊公十年》: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亂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鮑叔牙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乃殺子糾於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牙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春秋左傳·昭公十三年》:齊桓,衞姬之子也,有寵於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衞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捨不倦,求善不厭。

有關鮑叔牙薦管仲的歷史典故 篇三

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國都遷到洛邑。從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滅為止,歷史上稱為東周。東周又分為兩個時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戰國。東周是個動盪的時期,周天子一天天喪失了權勢和威力,稱霸的諸侯國的權力大於天子。到後來周天子的國土只相當於一個很小的諸侯國了。

春秋初期,齊(都城臨淄,在今山東淄博)是個大諸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齊桓(huán)公在位。齊桓公即位七年後就開始稱霸。他得力於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國家的本事很大。齊桓公任命他為國相以後,齊國一天比一天強大。可是以前管仲卻是齊桓公的死敵。這是怎麼回事呢?那就不能不歸功於鮑叔牙了。

原先,齊國的國君是齊桓公的哥哥齊襄公。齊襄公殘暴荒。唐,連他的兩個兄弟都逃到別國去了。這兩個兄弟是兩個母親生的。一個叫公子糾,逃到了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姥姥家。一個叫公子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逃到了莒(jǔ)國(都城在今山東莒縣)的姥姥家。公子糾的師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是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從小就是好朋友。他們分別在當糾、小白公子的師傅以前,合夥做過買賣。鮑叔牙本錢出得多,管仲家裏窮,出的本錢少。賺了錢呢,管仲倒多拿一份。夥計不服,鮑叔牙説:“管仲家裏難,等着錢用,多分點給他我樂意。”他們倆也一塊兒打過仗。衝鋒時,管仲排在鮑叔牙後頭,退兵時,管仲跑在鮑叔牙前頭。人家説管仲貪生怕死。鮑叔牙分辯説,管仲不貪生,不怕死,他的母親老了,多病,不能不奉養母親。還説:“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聽了這些話就對人説:“唉,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卻是鮑叔牙!”

公元前年,齊襄公被人殺死了。第二年春天,齊國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糾回去做國君。魯國的國君魯莊公親自派兵護送。管仲怕小白搶在前頭,就帶着幾十輛兵車趕緊走。走到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聽人説公子小白已經跑在頭裏了。管仲使勁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見公子小白坐在車裏,也不多説,偷偷地拿起弓箭,對準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過去。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子裏。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帶着人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經被射死,公子糾的君位穩坐了。

誰知道公子小白並沒有死,只是咬破舌頭,弄得滿口的鮮血裝死。鮑叔牙護着小白抄小道趕到都城臨淄(zī),可是公子糾年齡比公子小白大,照理應該立公子糾。鮑叔牙硬是説服了大臣們,立公子小白為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任命鮑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鮑叔牙推辭不做,説管仲才可以當這個官。

不久,魯國的`兵馬送公子糾回到了齊國地界。齊國的鮑叔牙立即請齊桓公發兵抵抗,結果魯莊公吃了敗仗,又把公子糾和管仲帶回魯國。不料齊國的追兵追上門來打。魯莊公沒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糾,拿住管仲。鮑叔牙關照齊國的使者對魯莊公説:管仲射過齊桓公,齊桓公要報一箭之仇,親手殺了他。魯莊公只好把管仲裝上囚車,押回齊國。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鮑叔牙的主意。原來鮑叔牙要舉薦管仲幫助齊桓公治理齊國,怕魯國先殺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齊國,鮑叔牙就親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鮑叔牙大力把管仲保舉給齊桓公。齊桓公説:“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還叫我用他嗎?”

鮑叔牙説:“那會兒他是公子糾的師傅,管仲自然冒死幫着公子糾啦。管仲的本領比我強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準能給您立大功。”

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立即拜管仲為相國。鮑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當相國以後,發揮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實行改革,使齊國的國力迅速增強。七年後,齊桓公就稱霸四方,不久齊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稱管仲為仲父。鮑叔牙則一心為齊國着想,甘居管仲之下,歷史上傳為美談。

管鮑分金的歷史典故 篇四

春秋時期,鮑叔牙在南陽經商,認識了管仲。通過接觸瞭解,他知道管仲雖然家道中落,境遇困頓,但志大才高,不是等閒之輩。他很看重管仲,於是兩人就合在一起做起了買賣。管仲每逢賺了錢總想多分一點,鮑叔牙知道後也不以為意。

有人對鮑叔牙説:“你這麼做不是吃虧了嗎?”但鮑叔牙回答説:“管仲並不是貪財之人,只是家中貧窮急需錢財而已,是應該多拿些錢的。。”有時候做生意賠了錢,鮑叔牙不但不抱怨管仲,還安慰管仲説:“這是時機不利的緣故,請不要放在心上。”管仲聽了,十分感動。這就是被後世盛傳的“管鮑分金”的故事。

管仲也曾從軍出征,在戰場上多次臨陣脱逃。有人便諷刺管仲膽怯,鮑叔牙則極力為其辯解,説這是因為管仲家有老母,需要他孝養侍奉,故不能輕生。

“在朋友貧賤窘困之時,能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堅定的信任,確實難能可貴。”王晶説,後來,鮑叔牙和管仲都棄商從政,在齊國做了大夫。當時正是齊僖公在位,齊僖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名諸兒,被立為太子;次子名糾,任命大夫召忽、管仲為其師傅;三子名小白,而命鮑叔牙為其師傅。管鮑兩人都是盡心盡力地各為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