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管鮑之交的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4W

管鮑之交的故事(多篇)

管鮑之交造句 篇一

他就從來沒品嚐到書上所形容的管鮑之交那種開誠相見的友情,因為連父母對他都是勾心鬥角。

他們兩人的關係雖然撲朔迷離,但沒有絲毫功利和勢力,與傳説中的管鮑之交相比起來毫不遜色。

拓展知識:管鮑之交的典故 篇二

管鮑之交,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比喻友誼深厚的朋友。

這個成語出自於司馬遷的《史記·管晏列傳》,主人翁是鼎鼎大名的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這個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齊國任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後人尊稱其為“管子”,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而對於鮑叔牙,可能許多人就沒那麼熟悉了,實際上鮑叔牙可以稱之為管仲的'伯樂,甚至可以説沒有鮑叔牙,管仲就不可能任齊相,名揚天下,甚至可能生存都成問題。

接濟管仲的鮑叔牙

管仲與鮑叔牙原本都是齊國大夫的後人,只不過兩人年輕時的遭遇卻不一樣,管仲家道中落,導致生活非常貧困。

為了謀生,管仲找到了好朋友鮑叔牙,希望能夠一起做生意。

我們都知道,合夥做生意不是那麼簡單的,特別是賺了錢之後的分配問題,更是一個難題。就像現在很多合夥創業的老闆們,一旦生意做大了,或者賺錢了,原本合夥的人,很有可能就因為分配問題反目成仇。

管仲家裏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因此一開始出資,管仲能拿出的錢就比鮑叔牙少。正常情況下,賺錢了,應該給鮑叔牙多分一些才是。

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到了分紅的時候,管仲永遠是拿大頭的那個人。因此,很多人都指責管仲,特別是鮑叔牙手下的人,更是大罵管仲貪婪。

不過鮑叔牙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想方設法幫助管仲辯解,説管仲本來家裏就窮,是他自願讓給管仲的。

連續被罷官的管仲

有的人,天生就是做大事的人,讓他去管具體的事情,可能還真無法辦好。就比如漢九年級傑的張良,被尊為謀聖。但他也曾經自己組建過軍隊,協助韓王恢復韓國宗廟,但折騰了好幾年也是一事無成。後來還得跟着劉邦,搞一些戰略規劃的工作,最終協助劉邦取得了天下。

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結果都把事情給辦砸了,這時候的鮑叔牙反而來安慰管仲,説並不是管仲的主意不好,只是時機不對罷了。

管仲當了三次官,但都被罷免了。管仲的心中肯定不好受,又是鮑叔牙出來安慰,説並不是因為管仲才能不夠,只不過是沒有遇到能夠賞識他的人而已。

管仲也曾經帶兵打仗,不過他這個將軍非常不稱職,進攻的時候,總是躲在最後面,撤退的時候比誰都跑得快。這讓許多人都瞧不起他。

這時候,鮑叔牙又站出來了,説管仲是因為家裏有老母親要贍養,並不是真的怕死。

就這樣,鮑叔牙一次次地幫助管仲,極力地掩飾其缺點。這也讓管仲很是感動,説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這樣的話。

舉薦管仲的鮑叔牙

此後,管仲與鮑叔牙都從政了,在齊國當官。這時候的齊王是齊襄公。齊襄公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一個是公子糾,一個是公子小白。

管仲認為將來的齊王一定是二人其中的一個,於是就跟鮑叔牙提議,他們一人輔佐一個公子。於是管仲就成為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就成為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齊襄公為人殘暴昏庸,動不動就責罵大臣,搞得整個朝政烏煙瘴氣。那些個公子們都紛紛出國避禍。

於是管仲與公子糾就到了魯國,鮑叔牙與公子小白就到了莒國。

後來,齊國大臣公孫無知殺了齊襄公,自立為齊王,結果不久之後,大臣們又殺了公孫無知。齊王的人選自然就在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之間了。

魯莊公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同時讓管仲去攔截公子小白。

不過,公子小白身邊的護衞比管仲帶的人更多,更厲害,管仲自然沒能擋住公子小白。臨走之際,乾脆一箭射向了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中箭。

管仲以為公子小白死了,於是就去向魯莊公彙報。這下魯莊公與公子糾都開心了,慢悠悠地往齊國走。

誰知道管仲那一箭並未要了公子小白的命,當管仲一行人到達齊國邊境的時候,公子小白已經成為了齊國的國君,是為齊桓公。

這下魯莊公怒了,馬上向齊國發動進攻。而齊桓公也絲毫不慫,發兵應戰。結果魯莊公被打得打敗。

魯莊公回到魯國,還來不及反應,齊國的軍隊又打上門了。

這下魯莊公慌了,急忙下令將公子糾給殺了,又把管仲給抓了起來。魯國有大臣認為管仲的才能很高,建議把管仲一併給殺了。

就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個使臣就跟魯莊公説,齊桓公對管仲是恨之入骨,必須要親手殺掉才解恨。無奈之下,魯莊公只好將活着的管仲交給了齊國。

再次見到管仲,鮑叔牙當然很高興,馬上就向齊桓公舉薦了管仲。

齊桓公這時候確實很恨管仲,畢竟管仲差點要了他的命。但鮑叔牙是齊桓公的紅人,自然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告訴齊桓公,管仲殺他,那是各為其主,要想富國強兵,必須要有管仲這樣的治國大才輔佐才行。

齊桓公聞言,同意了鮑叔牙的話,並且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交談三天三夜,任命管仲為相。

後來,我們就知道了,在管仲的輔佐之下,齊桓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管仲死後,鮑叔牙接任了齊國相國,繼續輔佐齊桓公。

自此,管仲與鮑叔牙的友誼,成為代代相傳的楷模

管鮑之交的故事 篇三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齊國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對推心置腹的朋友。管仲和鮑叔牙合資經商,分錢的時候,管仲總是要多一些,鮑叔牙不認為他貪財,而是知道他太窮困;管仲替鮑叔牙辦事,但總是越辦越糟,鮑叔牙並不認為他愚蠢,而是知道事情有不順利的時候;管仲三次做官都被罷免,鮑叔牙不認為他沒有真才實學,而是知道他沒有遇到好的時機;管仲三次參戰三次逃跑,鮑叔牙不認為他貪生怕死,而是知道他家中有母親需要照顧。鮑叔牙對管仲瞭解得非常深透,管仲感激涕零地説:“生我的人是父母,瞭解我的人是鮑子呀!”後來齊國發生內亂,管鮑兩人各為其主,鮑叔牙的主公勝利,成了有功之臣,管仲則成為階下囚。鮑叔牙為管仲説情免他死罪,還推薦他擔任相國,自己則心甘情願地做管仲的副手。由此產生了成語“管鮑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