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W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1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為專題,本課側重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本課故事情節很簡單,基本上沒有學生讀不懂的詞句。因此,在學生認識了本課生字、熟讀了課文之後,我決定,把第一個故事的閲讀學習目標定位於“結合課文學習,通過閲讀故事,領悟應該自己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通過觀察、表演、朗讀、口語交際等途徑來學習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意思”。教學中,重點採用了角色朗讀和角色表演遊戲的方式來進行。下面,我就教學各環節談自己的教後感。

一、情境激趣,導入課文

教學開始,通過聯繫實際:本學期離開了家,在學校裏你學會了什麼?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學習生字,通讀全文

識字是本課的重點。為突破重點,我採取多種識字的形式,採取同桌合作互相檢查讀音,當小老師帶大家讀,男女比賽讀,開火車讀等,並給學生以充足的讀課文的時間,再指名分節讀,讓學生與漢字反覆見面。為避免識字的枯燥,採取音、形、義分散教學,識記字形放在課文後面進行。

三、練習朗讀,體會情感

由於故事情節簡單,所以,我當時安排學生通過練習“讀出語氣”來體會小鴨子和鴨媽媽當時的心情。從當時的效果來看,我覺得學生通過練習讀以及我與學生的對話──喜歡哪一個,學生結合課文,感悟了語言的意思,體會了當時小鴨子和鴨媽媽的感情。不過,現在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鴨媽媽説:“小溪裏的水不深,自己去遊吧。”這句話是故事中的重點語句,一方面説明了鴨媽媽“讓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説明:“這樣的事情,你自己能做”,從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應該自己做”這樣的道理。我覺得,對這句話,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一下:除了小鴨子的身體特點以外,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什麼?這説明什麼?從而使學生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意思──對學生進行生活態度教育。

四、角色表演,活化語文

表演這個環節,學生進入角色,也就進入課文的情境;通過形體、語氣體會、對話等方式,在遊戲中,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有了比較深刻的領會。“假設”,促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創造性的理解。我覺得,這樣做是符合鼓勵學生“個性化閲讀、創造性閲讀”的思想的。但是,本來這裏可以“補救”解決的一個問題:“水不深”,這裏,我還是沒有意識到,教學中,也沒有通過“參與”和“對話”引導學生去認識、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我從學生的興趣着眼,通過識字、朗讀、角色表演等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言、接受教育、學習知識,努力讓語文課活起來,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是,自己在把握語文課的特點方面,在抓住課文的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學習體味課文內涵方面還是有欠缺的。語文教學在注重了實踐、興趣、綜合的同時,不能忘掉“本”──語言文字的學習領會。這是新課程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2

《自己去吧》是一首兒歌,但是他的文字形式像一篇故事,以至於幼兒聽了一遍之後問我:“老師老師,這是一個故事吧?”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他這個問題,兒歌內容裏面有很多的對話,句子和句子之間也不押韻,我只能和他們説:“這是一篇有故事的兒歌,而且它很短不能成為一片故事。”

這首兒歌的內容是小猴、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很有教育意義,首先我先用提問的方式引出兒歌,讓他們帶着問題先聽一遍,對這首兒歌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然後我們分段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我們是小班,孩子的注意力不夠,接受得比較慢,所以我採用一段段來突破,並且以學小猴、小鴨和小鷹的角度去學習這首兒歌。每段學習完後,我會請4~6個小朋友學習兒歌中的角色來表演,所以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兒歌的興趣,基本上都學會了每個角色的語句,基本達到教學目標,還有幼兒能完整的朗誦兒歌,讓我感到很欣慰,這和我們班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普遍發展的比較好有關。

因為目標裏有要求孩子有感情的朗誦兒歌,所以我在一開始教授以及示範朗誦兒歌的時候,我都是充滿感情的去讀,不是沒有效果,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被我所感染,朗讀起來表情雖然不是很自然,但是看得出來很認真,融入的感情,眉頭緊鎖,很有趣。等他們明白了角色所需要的情感與語氣後,我沒有完全退出,依然和孩子合作分角色朗讀。

但是,由於教學時間有限,我忙着結束這一課,所以整節課顯得有些倉促,在培養語氣方面用的時間太多了,關鍵讓他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的道理反而匆匆帶過,所以只能用平時複習兒歌的時間來加強。下次要注意。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3

《自己去吧》是一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和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課文內容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本課的教學以拓寬語文學習內容為主要設計理念,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創新體驗,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課文。感悟課文、拓展課文。

1、練習概括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反覆拼讀、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可用一、兩句話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剛開始,叫了幾位同學説一説,但他們都不會用簡單明瞭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更不會抓住重點來説。我教給他們一個回答問題的方法:即:“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孩子們試着回答問題,我適時點撥,並且教他們用規範的語言練習説話,漸漸的悟性好的同學基本上能按要求回答問題了,其他同學也對概括內容有了朦朧意識,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練習説話,對概括這一詞性有了淺顯、初步的感性認識。在今後的逐漸滲透中,他們會掌握此項知識的。

2、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

(1)、“課文中寫了幾種小動物?它們都是誰?請用直線畫出。”我引導、巡視、檢查、糾正。

(2)、“三種小動物,它們分別喜歡什麼?”再讀讀課文,把它們喜歡做的事情用曲線畫出。學生按照指令去做,可是,看似簡單的事情讓一年級的孩子來做,比登天都難。例如:有的孩子認為,小猴喜歡爬樹;有的孩子認為,小猴喜歡吃果子。是誰説的對呢?我讓孩子們討論,孩子們判斷是非的能力有別,不能決也。我啟發:“小猴為什麼要爬樹呢?”孩子們説:“它要吃果子。”我插話:“是啊,喜歡吃果子,又要自己摘。所以,小猴學會了爬樹。孩子們想一想:是什麼誘惑小猴學習爬樹呢?”他們異口同聲地説:“果——子——”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們在後面的兩段學習中,很容易找到小鴨、小鷹它們喜歡做的事情,由此掌握了學習方法,推動了學習進程。

3、引導學生深層理解問題

隨着學習課文的進展,學生基本上把握了課文的重點,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文章中三種小動物喜歡的事物,可以互換嗎?”當我解釋説明後,他們理解了我的意思,便急不可耐地説:“不可以,因為小猴不喜歡洗澡,也不會飛,小鴨——小鷹——”眾説紛紜,但終究達成了共識。孩子們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瞭解了小動物們的生活習性,正確地作出了判斷。通過設疑,引發出孩子深層的思考,調動他們大腦儲備的已有知識,以科學合理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問題。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今後學習的'動機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基礎,也為自己的學習,積澱了知識,為自己的成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他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地掌握知識的。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4

上課前,我仔細的看了教參,教案,把握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上第一課時,這一課時的主要目標就是識記會認字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直接引入,板書課題。我板書課題的時候,要求學生要認真看板書。並伸出小手,隨老師書空。接着讓學生齊讀課題,並説説怎樣識記這四個字。比如,自:目字加一撇。識字習慣的養成,一定是隨機的,隨時隨地隨行就市。將識字習慣滲透於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接着讓學生齊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提出簡單的問題。如:課題中的“自己去吧”是誰説的?2、課文共分幾個小節?課文中寫了哪幾種小動物?然後帶拼音出示本課的會認字,讓學生先拼讀再直呼,説説識記這些字的方法。用這些字組詞、説句子。去掉拼音再讀,開火車讀,放到詞語中讀,再放到課文中讀,加深學生的印象。接着進行朗讀指導,我出示了小猴和媽媽對話的幻燈片,先指導語氣,然後再指導分角色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學生第一次接觸,需要老師示範。最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學會了哪些本領。總的説來,我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1、重視識字方法的指導。本節課我採用了多種識字方法,比如,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自。拆字法:吧、吃、呢、這、樣。也可以編順口溜,比如,要:一個女孩,頭頂一個大西瓜。

2、重視朗讀方法的指導。分角色朗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降低難度,上課時,我把小猴和媽媽的對話作為一個例子展示出來。我先示範讀,然後指三名學生分角色試讀,在學生學會分角色讀的前提下,再有男女生和老師分角色讀。

3、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如讀書時要求學生雙手捧書、不拖腔,聲音要柔和。別人回答問題時要認真傾聽。一年級學生小,他只會聽自己的,不會聽同桌的,不會聽別人的。一節課,我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認真聽。交過低段的老師都清楚,傾聽習慣的養成對於這些孩子來説是很難的,很難也得練呀!又比如寫字姿勢的隨時提醒,隨時強化。有知識而方法,有方法而技能,有技能而習慣,這就是語文教學必須跨越的目標階梯。習慣的養成沒有祕訣,也沒有捷徑。要説有,那就是隨時抓,隨地抓,反覆抓,堅持抓。

4、重視對學生的激勵。賞識和激勵孩子,永遠是教育的法寶。課堂上,我運用了很多激勵性語言,如:你真棒!你真聰明!真好!分組比賽時,發放小紅旗等,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不足:

1、開火車時,有個別學生沒有認真聽。傾聽的習慣,還需要進一步的落實,以後的課堂上,我會不斷説,反覆説。

2、問題的設計,有點籠統。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學會了哪些本領,問題過於寬泛。課後,我及時修改了課件,改為:放學回到家,我説:“媽媽,我要。”媽媽説:“,。”這樣,我學會了。以填空的形式出現,降低了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説。

記得薛瑞萍老師説過:公開課和寫文章一個道理,開頭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來;結尾如鐘磬之輕叩,餘音繞樑;該問處問,改議處議;當鬆便鬆,當緊便緊;字斟句酌,環環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

上課、反思讓我不斷收穫,不斷進步!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早晨晨讀的時候,帶領學生預習了課文《自己去吧》,上午第一節課就是語文課,我們學習了這一課課文。

我在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我先找一名同學當小鴨,我當鴨媽媽,來進行模擬表演。哲哲同學自願上來。他很有感情地説:“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我拍拍他的肩膀,説:“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遊吧!”哲哲就自己向前走了幾步,開始自己學習游泳(做游泳的動作)。過了一會兒,他説:“媽媽,我學會游泳了!”我説:“孩子,你真棒!誇誇自己吧!”他高興地跳了起來。他剛下去,就有很多同學舉手也想表演。我提示同學們説:“小鴨學游泳,剛下水的時候他心裏怎麼想的?他在學游泳的時候會遇到什麼困難?它是怎樣克服的?它學會了游泳後心情會怎樣?”大家都説出了自己不同的想法。於是我讓同學們一起當小鴨,我當媽媽,大家一塊表演。同學們都很投入,演的像模像樣的。我又讓同桌互相合作表演,同學們興致都很高。

對於小鷹學飛翔的第二段,我讓同學們自學,然後分角色朗讀、表演。效果也很好。

學習了課文,我問同學們:“小鴨、小鷹棒不棒?為什麼?”引出學做事情不能事事依賴父母。要自己學着做的道理。然後我問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最近你都自己學會了什麼?是怎麼學會的?”同學們積極發言。鄭思存同學説:“我看有的小朋友學滑冰很好,我就讓媽媽給我買了旱冰鞋,我自己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終於自己學會了!”陳治國説:“我爸爸給我買了自行車,我自己學會的。”邵聖業説:“我喜歡打籃球,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籃球,我自己在小區的操場上練會投籃的。”魏玉萍説:“老師佈置了每天要跳繩20個的作業後,媽媽給我買了跳繩,我自己練會了跳繩。”劉明昊也説:“我看有的小朋友買了滑板車,很好玩,我讓媽媽給我買了滑板車,我很快就自己學會了。”……

看到同學們這樣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想他們對這篇課文理解的也比較到位了。孩子們以後還會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課堂的學習,擴展,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孩子們自己學、自己做事情的願望。把語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我想這是最好的!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 篇6

《自己去吧》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游泳;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飛翔。課文內容有普遍的現實意義,讓學生讀後從中受到要自主,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的啟發和教育。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可以看到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課文的語言富有童趣,課文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小猴學會爬樹,小鴨學會游泳,小鷹學會飛翔的事,告訴學生不要事事依賴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實踐去鍛練,就能學到本領,我根據學生需求興趣安排教學,通過對話朗讀,想象等方式,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力求把學生領進了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並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比如,學習第一自然段,進行細讀體悟,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對角色的理解和體驗,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通過表演,讓學生在心裏播下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讀書,去感受的種子,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充滿信心地面對人生,成為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在課堂上有時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比如表演小鴨的兩個同學表現十分出色,而對他們的表揚去不夠充分,尤其是應該讓其他同學在他們讀的基礎上再次聯繫朗讀,還不到位。

當學生評價時,我又沒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這一點在課後反思時也引起我的深思,我的教學應該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而不應該為了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為學時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應該把學習的發展權真正還給每個孩子,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下功夫,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