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82K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1

《中華少年》這首詩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參把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能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這一點上。

在備課時,我就一直在琢磨:怎樣才能讀出感情呢?這就必須讓學生感悟到詩中作者所表達的對祖國的一片深情,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內涵,特別是理解詩句中包含的典故,這樣才能真正感悟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壯麗山河和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從而激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激起學生作為一箇中華少年的自豪之感。否則,學生即使能用激昂的語調來讀這首詩,那也只是形似激情而無真正的激情。因此,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光有朗讀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能為了朗讀而去訓練朗讀,這篇課文的教學還應有它更深刻的內涵,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引領學生去遨遊、去領略。於是,我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佈置學生認真預習,去查找有關的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我自己也根據詩句的內容製作了課件。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欣賞國歌,然後暢談感受,為學習這首詩奠定了情感基調;緊接着讓學生分組交流預習的收穫,各組彙報時藉助課件理解詩句中的典故,使學生感悟到這些詩句的內容形斷而意連,更充分地激起了學生的內在情感,所以在指導朗讀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課文總結時我讓學生欣賞、吟唱歌曲《愛我中華》,將課文的學習推向了高潮。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2

《中華少年》是一首現代朗誦詩。本課的教學要以讀為主: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感染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着自己的祖國。

導入新課時我首先播放了歌曲《歌唱祖國》MTV,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志鵬:“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強盛,我要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強大。”張浩:“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這些少年肩負着振興中華的使命”……然後我們開始分節採用分組分角色的方式朗讀詩歌,同時弄懂每一小節的意思,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詩的主要內容。然後我們分角色配樂朗讀,當伴奏《英雄的黎明》響起,孩子們讀得更豪邁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最後我們一起聆聽了《春天的故事》,很多孩子輕輕地哼唱着,鈴聲響了,教室裏依然安靜。

這節課,成功之處有:

1、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讓學生人人都讀,人人都有體會,人人有收穫。文章中重點、難點在學生多形式的朗讀過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朗讀能力在師生間,生生間交流過程中得到提高。

2、在課上我和學生一起讀詩一起交流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讓學生不僅重温了祖國山川的壯麗,祖國文化的燦爛,還了解了祖國苦難的歷史。“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透過學生的表情和眼神我看到了一張張剛毅的面孔,一雙雙堅定的眼神。

3、配樂朗讀的妙用:配上樂曲《英雄的黎明》來朗誦,就營造了一種情境,學生帶入作品的意境中,陶冶着學生高尚的情操。將音樂與朗誦進行有機的結合,在音樂的感染調動下,學生的情感就容易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起心靈的碰撞,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就會大大提升。

但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感覺的急急忙忙的,尤其是“領略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這句時就沒來得及處理。但是放學前我利用一點兒時間把《使至塞上》《楓橋夜泊》這兩首詩和學生理解了意思,並讓學生練習背誦,我想只有背誦完整的古詩才更能感受我們中華古詩文文化的精深與博大。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3

熱愛祖國是人世間最純潔最博大的情感,《中華少年》這首詩作者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本詩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意象的選擇極具匠心,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民族歷史的苦難以及中華少年的鏗鏘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為一個個真實可感的形象,通過這些意象凝聚詩人獨特感受,使情感具體化。

編排本詩的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本詩,重在朗讀。

全詩共8個小節。第1節以壯麗廣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華少年的颯爽英姿,是全詩的總起。第2、3、4節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展開:第2節是寫祖國錦繡的山川哺育了中華少年;第3小節寫祖國悠久的文化滋潤着中華少年;第4節是寫祖國特有的民族傳統風俗滋養了中華少年。這三個小節結構上都是先分後總。第5節是回顧中華母親的艱難歷程,曉喻中華少年應該繼承先輩的志願。第6、7節是寫中華少年的誓言,表達了中華少年的堅強決心和豪邁情懷。第8節是全詩的總結。

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誦,這是分角色朗誦的基礎,每個學生自由讀,大聲讀,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初步瞭解文中一些詞句含義,弄懂每一小節的意思,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這樣有利於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然後我讓他們四人一小組練習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角色練讀,然後每一小組讀一個小節,接着讀整首詩。同時讓他們小組競賽,讀完以後我進行評價,當然是以鼓勵為主,並且讓學生互相評價。

第一遍讀得不夠好,我範讀了最難讀的一個小節,學生們聽的很認真。然後我讓每個小組再重新練習,又接讀了一遍。為了怕學生厭煩,每一小節我讓他們頂多讀兩次,我再讓他們讀的時候,不再讀自己已經讀過的小節,而是延後一個小節。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當我提出我來朗讀,讓學生説出老師是帶着一種怎樣的心情去讀時,大部分學生的説法都很片面,而且很單調。看來我平時對他們的朗讀指導還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爭取更好的方法,更多的、更有效的去指導他們的朗讀。

學習完這篇課文,我還讓學生舉辦一個“熱愛祖國——詩歌朗誦會”剛好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相結合起來了。放假之後就開始,我期待着學生們帶給我精彩!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4

本文是本單元“祖國在我心中”這個專題的最後一篇課文,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用朗誦這種形式,也可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教學中,安排各種形式的朗誦。

(1)自由朗誦。這是分角色朗誦的基礎,每個學生自由讀,大聲讀,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初步瞭解文中一些詞句含義,整體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這樣有利於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朗誦。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配朗誦,可以四人小組合作讀,也可全班分角色朗誦。

(3)表演朗誦。為了有利於情感的表達,可以採用化裝表演朗誦,把甲、乙、丙、丁四個角色裝扮成藏族、高山族、蒙古族、漢族少年,配上動聽的音樂,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感世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讀後,組織學生交流朗誦後的體會。交流對詩句含義的理解,交流對詩句表達特點的感受,交流內心情感的體驗。鼓勵學生談x自己真實的想法。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讀全詩,自然達到“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地。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5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在語文詩歌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找到這個撬起課文的“支點”?為此我們安排了一次專題研討活動,使大家明確略讀課文怎樣教學才有效。

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需要發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課前閲讀課文,蒐集資料,還需要教師有意識的指導,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喜歡課文,願去探究,略讀課文的有效教學需要學生積極的誦讀,讓他們在形式多樣的誦讀中體味語言的魅力,感受詩歌的韻味和節奏。

這次活動是在9月18日上午在保定中心國小開展的,三山區國小語文中心組成員觀摩了施萍萍老師執教的公開課《中華少年》,觀課的老師充分發表意見,並與施老師面對面交流對話,下面選錄部分教師的評課以供研討。

觀點是“把誦讀放在詩歌教學之首”:

能把一篇課文教得簡單是我們每位教師所願意的,能簡單快樂地去學習課文是每位學生所希望的。語文課能否上得簡單而有效呢?我認為應該是可以的。因為語文學習的內容即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學生只要“讀進去”即可,就這麼簡單。

但要讓學生簡單而有效地學,教師須簡單教;教師要做到簡單教,還須先做些複雜的工作:深入鑽研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尋找一些巧妙的方法等。

《中華少年》一課是一首詩歌,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本文的教學,我認為讓學生逐步“誦讀好”這首詩,就足夠了。誦讀詩歌對於老師、學生而言都應該是快樂而簡單的事情,但若要做到“逐步誦讀好”卻需老師先誦讀好並多想辦法進行設計。本課若是我上,我會注意以下兩點:

一、師生課前要做好一些準備,蒐集相關的資料

對文中語言的理解、感悟,不能沒有相關知識的支撐,所以一課的學習,常常需要蒐集一些相關資料。在學習這首《中華少年》時,一些文字、圖片可以使學生對中華的瞭解更深,更有利於情感的激發。師生共同努力蒐集準備資料,不但利於本課的學習,而且能使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學的能力,利於今後的學習和發展。(施老師在這方面較注重。)

二、引導學生想象,激發情感,加深感悟

一篇課文的學習,不能沒有讀者的情感投入,不然,讀而無獲。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了。我們教師要能巧妙引導學生去想象,想象能激發情感,詩歌的學習更需想象。指導誦讀《中華少年》時,可在某些地方適時地問問學生:“讀了這句,你想到了什麼?”例如,學生讀“冬子、雷鋒的腳印引導我向前”時,這樣去問,學生也許會想到生活中一些有冬子、雷鋒精神的人和事以及冬子、雷鋒一類的故事對他產生的一些影響。從而,學生心中的崇敬感、自豪感等都會油然而生,誦讀起來自然就會更好。另外,讓學生做動作表演讀也利於產生想象,利於讀出情感,加深感悟。例如,讓一名女生表演讀時,做個雪蓮花狀,她怎麼會不想象到那種情境?她怎能不產生一種純潔、美好和因自己的祖國而自豪的情感呢?

三、山中心國小范園園老師的觀點是“創設情境,有效學習”:

熱愛祖國是人世間最純潔最博大的情感,本詩作者從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本節課教學伊始,教師就用豐富多彩的圖片和富於激情的語言為學生創設了有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沉浸在這種情境中無法自拔。這個特定情境的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體會、領略、想説、要説、掌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輕鬆的學習,有效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教學效果。

教師在安排教學任務的時候,雖説沿用的是以前的學習方法,但每一步的學習都主動徵求了學生的意見。這種教學民主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説,對教學來説,是十分必要的,凸顯了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雙邊關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的只是起到了啟發引導的作用。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教師一味地包辦,什麼事都親力親為,那會不利於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發揮,無法真正體現課改的精神。

當然,施老師的這節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深厚的閲讀教學功底外,就是這節課的真實性。從施老師的課堂上,彷彿看到了自己上課時的影子。她並沒有像其他老師上公開課時的“作秀”──將課堂上所有不和諧的因素都掩蓋起來,使我們只看到美的一面,而是出現了平時我們課堂上也經常會出現的一些小問題,我們也並沒看到老師着急去掩飾,看到的是老師從容不迫解決問題的身影,使我們不得不為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課堂駕馭能力感到喝彩。也使我們聽課的人從真真切切中學到了好的教學方法,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教學機智。這樣的課堂才是真實可感,有所收穫的課堂。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6

《中華少年》是國小語文六上第二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時代中華少年的視角激情讚美了祖國,抒發了作為中華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中華少年建設中華的堅強決心。

由於課文是一首詩,詩歌偏重於抒情,許多詩句比較凝練,包含的知識較為豐富,在表達上也比較含蓄。教學這首詩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課文。要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是教學的難點。所以,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練習按照本詩甲、乙、丙、丁分角色練讀,然後每一小組讀一個小節接讀整首詩,同時讓他們小組競賽,讀完以後我進行評價,當然是以鼓勵為主,並且讓學生互相評價。

教學中,讓學生展示課前查找和本文有關的歷史典故、傳統風俗的資料、圖片和小故事,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交流彙報機會,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與感悟。通過自由朗誦、分角色朗誦、表演朗誦,進而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但因學生的課前預習做得不夠充分,對詩的理解不夠到位,也不夠深入。例如:學生因為時代原因,對祖國榮譽、愛國情懷理解的都不是很深刻,後面要想他們讀出自己的滿腔熱情,開課的導入就至關重要。而我出示圖片,深情地訴説並沒有很好的激發起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

中華少年教學反思 篇7

我在教《中華少年》一課的第一小節時,讓我深深體會到讓學生帶着感情去誦讀,而且用不同的方式讀,比老師在講台上怎麼講,其效果要好得多。

我在講這一小節時,先解釋幾個詞的意思,例如:雪蓮、乳燕、雛鷹、山丹丹,然後就提問這幾個詞比喻什麼,接着就讓學生讀,後再歸納這一小節的意思。

我以為自己這樣設計這個環節能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結果不然。學生只是很被動地去讀,根本不知道這一小節説什麼,更談不上本節的中心所在,且氣氛相當沉悶。看到這種情況,我不再多講,就讓學生讀,老師範讀、全班讀、男女生讀、分組讀、師生配合讀等形式,這樣一讀,不僅課堂氣氛活躍了,而且能使學生以充沛的情感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這一小節中心意思學生也明白了。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差別呢?靜下心來思考,究其原因是:

1、老師包辦得太多了,比方説,這課是以讀為主的,老師只需講白方法、要點,要求就行了,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讀去領悟本節的意思或情感。

2、教學手段不夠靈活。反思這節課的教學,如果能用上配樂去誦讀,其效果可能會更好。

3、課堂評價語欠豐富,未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讀得好時,老師應當使用各種課堂評價語,特別是小組賽讀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

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竭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實現一名教師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