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學教育考察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7W

國學教育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美國學前教育考察報告

2000年11月5日至21日,上海市“赴美學前教育代表團”一行15人,應世界學前教育協會香港分會的邀請,參加了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幼兒教育研討會,並對美國華盛頓、紐約、亞特蘭大、洛杉磯、奧蘭多等六個城市進行了為期15天的考察。考察團由市教委副主任夏秀蓉任團長,翁亦詩處長任副團長。成員中有市教委領導、華師大教授、區縣幼教幹部、幼兒園園長和教師以及市教研室教研員等。

在美期間,代表團參加了在佐治亞洲亞特蘭大舉行的有來自全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參與的美國幼兒教育週年研討會。1000多個專題講座和1000多個展覽室,展現了當代早期幼兒教育發展趨勢、最新的理論發展動態與教材、教玩具的技術。研討會上夏秀蓉主任作了“上海學前教育發展動態”報告,朱家雄教授作了“當代中國幼兒教育發展概況”報告,孔美琪校長作了“香港學前教育發展特點”的報告。與會者(特別是外國人和境外華人)對中國幼教發展的現狀表現出十分的關注和極大的興趣。他們認為,中國幼教世界在改革中前進,呈現出勃勃的生機。東、西方學前教育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是大會的宗旨之一。

在美期間,代表團深入美國12個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學習與考察。有瑞吉歐學校、high-scope學校、蒙台梭利學校、bank-street學校等,對當今在世界學前教育界頗有影響的幾種課程類型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較深入地學習。

學習與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

記得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曾發表這樣疑惑:“如果説中國的教育不行,為什麼中國留學生的孩子到了美國都那麼出人頭地?如果説,中國的教育很棒,為什麼中國的科技落後?”那麼,學前教育呢,中美之間到底有沒有差異?處在世紀之交,正在建構學前教育課程方案的上海學前教育工作者能在美國教育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啟示呢?為此,我們將赴美獲得的一些有價值的見聞與思考做一概要的報告。

一 一百種語言與一種語言

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幼兒教育週年研討會上,一個引人注目的理論熱點,便是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學前教育界關注的瑞吉歐學前教育方案(90年代初曾被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雜誌--《新聞週刊》評為世界十大最佳學校之一)。會議期間,我們有幸觀摩了瑞吉歐《兒童一百種語言展覽》(《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exhibit》)。豐富的圖象資料,生動地展現了瑞吉歐的教育信念。

--“會活動的影子”,孩子自主地探索光源、物體和影子三者之間的關係。

--“仲夏夜的夢”,用各種色彩去表達孩子對一個事物的理解。

--“腳的故事”,幼兒以兩隻小腳的動態表達,編織了一個有趣的“獨幕話劇”。

--“貓和雨”,反映了兩個2歲半兒童用遊戲語言表達對生活的理解。

……

瑞吉歐認為,兒童可用一百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東西,表達孩子對世界的獨特的感受。包括用真正的語言符號和大量的非語言符號,諸如身體、葉子、雞毛、筆頭、叉子等各種替代物。瑞吉歐的教育理念就是通過符號表徵系統促進兒童的成長,鼓勵兒童運用各種可用作表達的、交流的和認知的語言去探索環境和表現自我。也許,這就是學前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在洛杉磯“evergreen community college leb school”,這是一所專門實驗“瑞吉歐教學法”的幼兒園。園長近十年來,四次赴意大利學習、研究瑞吉歐教育系統,並在自己幼兒園內成功地演繹了瑞吉歐教育思想。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以玩沙與水為主題的“方案”。活動中,孩子們以各自極富個性的“語言”,去探索沙、水及物體坡度之間關係。他們的行為與表現是如此自然、自由和自主,反映了一個個真實的自我。

兒童是用一百種抑或更多種“語言”來表達、表現的。這也許是兒童的天性。學前教育的價值究意是什麼,是支持兒童的表達,讓其在表達中探索、在表達中發展呢?還是用成人的東西去灌輸經驗、規範行為,以至於幼兒從小班進來時是“一百種語言”,到大班畢業時只剩“一種語言”呢?一百種語言與一種語言,反映了截然不同的教育取向與教育效果。瑞吉歐教育系統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二 誰是第一位在今天的幼兒教育中,以幼兒利益為先,以兒童發展為本,已日益成為大家的共識。然而,在幼兒園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究竟以誰為先、為本,誰是真正的第一位,這次美國之行,讓我們又獲得了許多感慨。

在紐約“bank-street”幼兒園,一進門,園長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觀摩幼兒活動的規則:每班只能進兩位老師觀摩活動;在教室裏觀摩者必須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不能走動影響孩子;孩子活動時不能拍照,不能議論等等。孩子成了真正的“上帝”。

在美期間,我們共考察了12所幼兒園。所到之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所幼兒園,接待來訪者的“會議室”、“接待室”都是那麼簡陋。沒有沙發,更沒有豪華的裝修與裝飾,有的幼兒園甚至連專用的大人會議室也沒有。而對幼兒的生活環境、幼兒的玩具材料、幼兒的作品物品等,卻能不惜一切代價以追求最好的。在“high scope”課程實驗基地,我們看到了幼兒園花了不少錢對孩子們那極不“顯眼”的繪畫作品進行“燒鑄”,使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信,一種被重視的滿足。在“bank street”幼兒園,為了讓孩子們享受“感恩節”的快樂,幼兒園發動全體教師、家長為孩子製作豐富的食品和有趣的禮物。在洛杉磯長青幼兒園,為了讓孩子們在活動區裏能更自主地探索、學習,幼兒園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活動材料。活動材料架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彷彿是一個個專業的小商店:“五金店”、“顏料店”、“書店”、“鈕釦店”、“布料店”等,應有盡有。孩子們在幼兒園裏快樂地、自由地活動着、成長着,他們享受着真實的“第一位”的待遇。

三 創造力能教嗎

在美國考察,所到的幾個城市給我們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一個城市一種風格:華盛頓的肅穆、紐約的繁華,迪斯尼之鄉奧蘭多的童趣,以及好萊塢之都洛杉磯的風情等等,每個城市都透着個性,藴含着創造的魅力。

城市建設需要創造,教育發展需要創新,人的培養呢,更需要有創造力的素質。那麼,創造力能教嗎?

創造力是不能教的。然而,教育者如果營造了良好的土壤、氣候等條件,幼兒創造力的種子便會破土而出,會開花結果。在美國的幼兒園中,我們感受到這樣一種良好的環境條件。

紐約的“master school”,是一所為4-18歲學童而設的私立的好學校,它是美國東部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着重藝術教育。在那兒,我們看到兒童各種藝術作品,有繪畫、泥塑、剪貼、紙製品等。兒童的作品,沒有範例,沒有“象不象”的標準,每個孩子的每件作品在老師的眼裏都是珍品--不管他如何塗鴉、怎樣隨意。在這所學校裏,我們還看到了幼兒在積極地探索自己所生活的社區的功能,探索不同國籍的特點。用圖畫、表格、照片、文字等來大膽地表達與表現。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幼兒的活動是自主的,幼兒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兒的表徵更是大膽的、富有個性與創造力的。

在紐約一所享有培育“天才”美譽的幼稚園中,園長介紹了他們實施課程目標的“三步曲”:學習→應用→創造。而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是他們課程實施的最終目標。

在瑞吉歐《兒童一百種語言》展覽廳裏,我們看到了學前兒童創造力“登峯造極”的表現。幼兒畫的嘴巴千姿百態:唱歌的嘴、説話的嘴、接吻的嘴、説瘋話的嘴、憤怒的嘴、打架時的嘴、爭論時的嘴、能發出高興聲音的嘴……;幼兒畫的眼睛各具特色:哭泣時的眼睛、柔和微笑時的眼睛、打瞌睡的眼睛、夢見好東西時的眼睛、爸爸憤怒時的眼睛……。

我想,當一個民族在思考它未來命運時,不能不把培養一代人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來履行。同樣,學前教育也應當承擔起這樣一種責任--讓我們的孩子從國小會學習、學會表達、學會創造。

回首美國之行,在報告所見所聞之餘,仍留下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關於多元化的問題。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在學前教育中也反映出這一特點。幼兒園辦園類型多元化,有民辦的、私立的、政府資助的、也有各種類型合資辦園的等等。幼兒園的課程也呈現多元化的情況,有奉行行為主義理論的課程模式,也有尊從人本主義觀點的課程模式;有實施瑞吉歐教育方案,也有推行'bank street'教育方案、'high scope'教育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等等;有以語言教育為重的幼兒園,也有以藝術為特色的幼兒園……。正如一位學者所説,世界上不存在一種最好的教育方案能適合各種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兒童。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學前教育多元化的趨勢,在學習中發展,在借鑑中完善,使多元化與本土化相得益彰。

二、關於學具與材料的開發問題,曾經多次向美國幼兒園教師請教“你們幼兒園用什麼教材?'美國的同行在一臉驚訝之餘,認真地告訴我們:孩子的發展水平就是教材,幼兒園的環境與材料就是教材。由此我們理解了為什麼美國幼兒園如此重視幼兒操作的材料,重視幼兒園的環境。在我國,在上海,開發幼兒的學具、玩具和操作材料是大有作為的。各級政府,各方面力量應形成合力,做好開發學前教育資源這篇大文章。讓我們的孩子在與豐富的學具、材料及環境互動中,更健康地成長。

三、關於教育策略的問題。未去美國之前,總以為西方的幼兒教育是“放羊式'的,或者説是隻重過程,不要結果的。這次美國之行,讓我們對美國的教育有所瞭解:美國的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發展目標是非常清晰的,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有時,通過材料投放和環境創設來實現預定目標(如,長青幼兒園老師每天早上要化1小時左右時間在幼兒來園前為孩子們準備大量的操作材料),有時通過語言點撥來指導,也有時通過並行活動等來體現教師的指導策略。只是這種'指導'更隱性、更自然、更體現尊重孩子的特點。當前,我們上海學前教育界,正在新'綱要'

【第2篇】赴泰國學習考察報告

200x年x月x日-x月x日,學校組織我校20名教師參加首次泰國西北大學英語培訓,並進行交流和考察活動,此次培訓針對不僅對英語學習,而且我們同時對泰國高等教育和文化進行了考察。

我主要對泰國高等教育研究情況和泰國高等教育改革進行了考察。主要通過在西北大學查閲了泰國教育部、大學事物部和一些泰國大學的出版物,以及在電子圖書館檢索的一些文章,泰國大學事物部的官方網站上檢索到一些信息。此外,還通過詢問上課教師和一些相關的工作人員,得到了一些資料和信息,如西北大學的課程教學大綱等。以下是筆者通過閲讀一些英文文獻,節譯了一部分關於泰國高等教育研究的英文文獻。

一、泰國高等教育研究情況

在泰國,高等教育研究一開始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高等教育並不是一種很大的產業,高等教育的問題還不是很嚴重。一些高等教育研究是作為數據或一些專家的觀點的編輯起來,以便大學管理者加強對大學的管理。例如:chulalongkorn 大學在二戰前曾經進行過學生的個人學習滿意度的研究,此後,高等教育開展了較少的研究。

二戰後,泰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不少大學發展成綜合性大學,泰國開始制定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高等教育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1990年制定的高等教育長期(10年)規劃,開展了約23個附加項目的研究。結果,關於高等教育機構的運行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顯得比以前更為重要,尤其是一些教育政策研究機構,如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室(offic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

對於大學而言,除了高等教育管理部門指導高等教育的運作外,大學內部也意識到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性,紛紛成立了一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或發展研究部門。尤其是在1970-1990這期間,這些組織的研究增強了大學的決策和管理水平。

各個學科的學者,如心理學、經濟學、社會科學、政治學的學者均參與了高等教育的研究,尤其運用各學科的理論研究高等教育。此外,一些學者組織了若干高等教育研究學會,如高等教育教授協會,高等教育學會,私立高等教與聯合會,這些協會共同進行高等教育研究。

儘管泰國有很多各種不同的高等教育研究項目,泰國高等教育研究仍然面臨一些困境和問題。如:

1. 高等教育研究仍不繫統,高等教育研究的分散性不足以覆蓋高等教育的主要領域;

2. 高等教育研究常作為一些特殊機構的暫時性研究,研究工作的一致性連續性得不到充分地保證;

3. 不同學科的研究者的研究興趣並不是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研究,以至高等教育的學術研究的不完全性和不連續性;

4. 大多數的研究者進行的是理論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的應用性受到限制;

5. 關於泰國高等教育如何適應泰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的政策的理論研究較少;

6. 高等教育研究的經費支持力度不夠,私人和其他機構的經費不充足;

7. 缺乏國家或地區領域間的高等教育學術會議和論壇,導致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間缺乏交換研究數據,缺乏分析和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機會。

二、泰國高等教育研究與高等教育改革情況

過去,泰國高等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中未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實和將來的發展都直接反映出對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需要。

目前,泰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在於使加快大學自治的進程,使大學作為一個獨立的、依靠各大學委員會進行運作的,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私立化的方式。這被認為是泰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

這項改革促使高等教育研究從歷史、哲學的維度而言,使大學發展向新的方向發展,學術研究的新模式、大學中個人和財政管理、大學的管理機構的研究都出現了新的趨勢。除了上述幾個研究主題,有必要進行更多方面的研究項目或課題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在將來泰國高等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泰國教育在目前和將來會迅速擴大規模。顯然,未來泰國高等教育將對泰國的社會發展而言是有意義和價值的。未來泰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更依賴於高等教育研究,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曾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發展越迅速,關於高等教育的研究更多。

基於此,泰國未來高等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中應該包含如下內容:

1. 關於高等教育改革的案例研究應當從國內或國際水平上發展成為系統研究;

2. 關於高等教育評價的研究應當積極開展,新出現的趨勢如高等教育全球化,私立化和擴招使各國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適當地應用評價的成果;

3. 高等教育研究應當有新的模式的方式,應當根據各國的不同國情注重研究的多樣性;

4. 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間的比較教育研究應當根據高等教育的原理系統地開展;

5. 高等教育研究學者間的的合作與網絡化工作對於未來高等教育理論和高等教育改革是很必要的;

6. 應當制定高等教育研究基準,以便促進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的研究質量;

7. 高等教育研究目的應當為高等教育改革進行指導,而不應當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隨從,研究應當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方向,而不僅僅是一般的言論或一些信條;

綜上所述,泰國高等教育研究者廣泛地認為,首先要加強高等教育原理的研究,然後再將研究成果應用於高等教育改革之中。

【第3篇】赴美國學習考察報告

赴美國學習考察報告

應美國21世紀學會邀請,湖北省教育廳組派基礎教育考察團,於9月26日至10月6日對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教育管理體制、教師聘用與管理、教學管理等進行考察,實地訪問了芝加哥市沃特-培藤高級中學、瑞博市第31學區田園國中和國小,並與州教育官員、學區學監、學校校長及部分教職人員廣泛座談交流,對該州的教育管理體制和教育人事管理等有了基本認識和了解。現將考察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考察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基礎教育管理情況

; 美國實行三級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即聯邦教育部、州教育廳、學區。聯邦政府設有教育部,教育部不監管地方學校,而是以撥款和其他援助方式協助地方教育,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法令。州教育廳對全州教育事業發展有較大的統籌權,包括教育立法、教師資格標準的確定、課程設置、向各學校分劃聯邦和州政府的撥款等,教育廳的最高負責人是教育總監。教育總監是由民選、或由州教育委員會聘任、或由州長提名議會確認,州教育廳不介入學校的行政管理。美國目前有五千多個學區,學區的設置主要是根據歷史沿革和地理因素確定,學區是地方教育委員會的執行機構,學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學監,學監對教育委員會負責。學區直接管理本轄區內的學校,學校校長會定期向學監報告工作,學監也定期向校長提出工作方面的要求和改進工作的建議,學區作為最基礎的教育行政機構,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對學校有較強的影響和干預能力。

教育經費由三級政府投入,大體上聯邦政府佔10%,州政府佔36%,地方政府54%,聯邦政府、州政府對學校的總體撥款取決這所學校處於貧困線以下的學生人數,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是當地居民所交納的房產税。除此之外,學校還成立的有工商企業人員參加的學校教育委員會,通過這個委員會幫助學校籌集資金。學校的收費是非常規範的,學生除乘坐學校的校車和使用學校教材要交費外,沒有其他的收費。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生均教育經費7000美元,水平較高的學區可達到1.7萬美元。學校收入的80%左右付人工工資和福利,10%用於教學器材的添置,3%-5%用於學校硬件維護。近幾年,聯邦政府、州政府不斷削減了教育經費,學校校長們抱怨經費越來越少,校長最頭疼的事是籌錢。

美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制較長,為13年,從國小學前班到高中三年級,學前班至5年級為國小,6-8年級為國中,9-12年級為高中,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聯繫十分緊密。從總體上來看,美國的義務教育階段都是小班化教學,富人區所在的學校,由於房產税收入較高、教育經費較充足,學校平均班額人數更小,一般在15-17人左右,窮人居住較多的地方,所在學校平均班額25-30人左右。

學校內部管理規範。學校行政管理班子比較精幹,一般設校長1人,校長助理2-3人,學校的重大決策注重廣泛徵求意見,然後集中決策,學校經費的使用與監管一般由校長提出方案,教育委員會審批後再執行。學校德育工作特別注重強調學生的道德實踐,注重從小事和細節做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建設都富有特色和個性,學生的文明素養水平較高。學校對安全工作非常重視,學校員工和學生進出學校都要憑證進校門,學校都是封閉式管理,有的學校專門配有安檢設備,陌生人進入學校要實行安檢。學校的硬件設施都非常配套,設施一流。後勤服務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每所學校都非常乾淨、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