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譯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5W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譯文【多篇】

兩小兒辯日課文 篇一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此處念“智”)乎?”

詞語解釋

(1)遊:遊學,遊歷。

(2)辯鬥:辯論,爭論。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為。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説:“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裏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着説:“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兩小兒辯日》譯文 篇二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一個車蓋,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着小而近處 的看着大嗎?”

另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裏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

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

兩個孩子笑着説:“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兩小兒辯日》註釋

選自《列子·湯問》。原文共十三章,這是第七章。《列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列禦寇編寫。

東遊:向東遊歷。東:東方。遊:遊歷、遊學。

見:看見。

辯鬥:辯論,爭論。

辯:爭。

其:代詞,他們,兩小兒。

故:緣故,原因。

以:以為,認為。

始:剛剛,才。

去:離;距離。

日中:正午。

初:剛剛。

車蓋:車篷,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至。

則:就。

盤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清涼,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裏。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決斷,判定,判斷。

笑:嘲笑,譏諷。在這裏不是嘲笑,在這裏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孰:誰。

為:同“謂”,説,認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

笑:在這裏不是嘲笑,在這裏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而略帶寒意。

《兩小兒辯日》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東遊:名詞做狀語,向東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一詞多義

1 其:

⑴指示代詞,“那"——及其日中如探湯。

⑵ 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問其故。

2為:

⑴通“謂”,説——孰為汝多知乎: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⑵是——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異義

⒈盤盂:

古義:過去吃飯的碗、盤子。圓的為盤,方的為盂。

今義:用來裝痰、人的排泄物的盤子。

⒉湯:

古義:熱水

今義:食物加熱煮熟後的汁液。

⒊去:

古義:距離,離、相離。

今義: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

⒋援:

古義:引,拉

今義:支援,幫助

本文選自

《列子》之《列子。湯問》

《兩小兒辯日》簡述 篇三

從太陽中心點到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固定點來説,肯定是早上距離長、中午距離短。只不過這點距離的變化並不足以導致中午熱早上涼,中午熱早上涼是太陽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兩小兒辯日”中講的那個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能為力。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鬥,點明瞭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兩小兒對於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着寫兩小兒憑藉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直覺(視覺、觸覺)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最後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兩小兒辯日》 篇四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閲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重點:

1、組織學生閲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是誰的至理名言(孔子),誰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的確,孔子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裏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整體感知

1、師範讀課文。

2、自由讀。(讀出朗讀節奏)

3、指名讀。

兩小兒辯日 篇六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給加粗字注音。

盂( ) 滄(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釋下列加線的詞。

(1)兩小兒辯鬥( )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

(3)及其日中如探湯( )

(4)孔子不能決也 ( )

(5)孰為汝多知乎 ( )( )

3、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複雜性?

答:

4、“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説明了什麼?

答:

5、兩小兒的“辯鬥”對你有什麼啟發?請聯繫實際談談。

答:

6、兩個小孩對太陽的遠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們分別從什麼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的?

答:

7、這兩個小孩對太陽的探究,體現了一種什麼態度?

答:

參考答案:

1、yú cāng shú rǔ zhì

2、(1)爭辯、爭論 (2) 距離 (3)熱水 (4)判斷 (5)誰 通“智”

3、孔子不能決也。

4、不能。因為這是當時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説明一個人懂得的知識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

5、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圍繞要大膽質疑等方面來答等。

6、一個是從形狀的角度,一個是從温度的角度。

7、對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態度。

作品鑑賞 篇七

《兩小兒辯日》表現了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同時闡述了“學無止境,我們要不斷學習”的道理。

通過閲讀,我們發現兩個小孩有着善於觀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則實事求是、謙虛謹慎——這説明了治學要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道理。

對於兩個小孩為什麼觀點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個從視覺出發,用“如車蓋”和“如盤盂”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形狀的大小;另一個從觸覺出發,用“如探湯”的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太陽在中午時的灼熱。

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

此外,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了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而在中午,有時候太陽周圍沒有我們所熟悉的東西來做對比,簡單運用生活規律或生活常識去解釋是無法作出正確解釋的。

作出正確解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兩小兒”和孔子的這種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

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因為,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有山峯、樹木等地面物體作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太陽的視直徑,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都是一樣的。

《兩小兒辯日》告訴我們:(1)生活中要善於觀察,才會有所發現。

(2)説話要有理有據。

(3)要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4)即使是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虛心學習。

(5)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6)學海無涯,我們應該樹立終身的思考。

(7)學習兩小兒執着探究、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