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兩小兒辯日》教案【精品多篇】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一

一、簡介孔子,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會背古詩文嗎?請大家來背幾段。

生:自由背古詩或簡單的論語幾則。

師:聽你們背誦的古詩文中有許多“子曰”的話,“子”指的是誰?你們對孔子有哪些瞭解?

生:子,指的是孔子,他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課件出示孔子像)

生:我知道他還寫過《春秋》、《三國演義》裏的關於最喜歡看這本書。

師:是的,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學問的學者,他曾經遊歷春秋各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個孔子東遊時發生的故事。(示課文插圖)

師:看看圖上畫的內容,猜一猜孔子遇到了一件什麼事?

生:好象是有兩個小孩在向孔子提問題。

師:他們提出了什麼問題/孔子又是怎麼回答的呢?先聽老師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兩小兒辯日》。可是,老師要用文言文給大家講這個故事,你們有信心聽懂嗎?

二、聽讀感受,確定目標

師:(用文言文講故事,課件:課文插圖,配古箏曲。)

生:(認真傾聽。)

師:聽懂了麼?

生:好象是兩個小孩在辯論有關太陽的什麼問題,請孔子判斷,孔子回答不出來,兩個小孩就笑話他了。

師:真不簡單!你基本聽懂了故事的大概意思。那麼,大家覺得用文言文講故事與現代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文言文比現代文簡練,但意思不像現代文那樣一聽就明白。

生:文言文聽起來像古詩那樣有停頓、有節奏,很有韻味。

(根據學生髮言板書:意思、韻味。)

師:我們要想學好文言課文《兩小兒辯日》,首先就得完成這樣兩個學習目標。

(補充板書: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自主學習,互動交流

1、交流自讀方法:

師:你們有什麼辦法達到這兩個目標嗎?

生:看課文後面的註釋來理解一些字的意思。

生:查字典或者是參考資料理解意思。

生:多讀幾遍,實在讀不懂就請教老師,跟同學討論。

師:好!現在我們就在幽雅的古琴曲陪伴下,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學習這篇文言課文,逐一達到兩個目標。一曲完畢,我們就來交流我們的收穫。好麼?開始吧!(學生在樂曲聲中自主學習課文,師深入指導。)

2、交流學習情況:

師:老師發現剛才同學們學習的時候問的最多的是這幾個字(板書:孰為)誰能講講該怎麼理解?怎麼讀?

生:孰,課文註釋裏解釋是“誰”的意思。

生:為,應該有兩個讀音,在“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句中讀第二聲,“是”的意思;在“孰為汝多知乎?”一句中讀第四聲,和“謂”一個意思,是“説”的意思。

師:你真的讀懂了!誰來把他提到的幾個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準這個字的音,想一想整個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1:(讀“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解釋意思。)

生2:(讀“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解釋意思。)

生3:(讀“孰為汝多知乎?”解釋意思。)

師:這三句話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都是問句!

師:再來讀一讀,讀好疑問的語氣。

(指名練讀。)

師:你還讀懂了哪一句?還有哪些問題?我們來互相解答這些疑問好嗎?

(引導交流文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並練習讀準確、流利。)

師:誰覺得自己兩個目標都達到了?

(指名讀全文。)

師:請大家注意聽,他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引導互評,視具體情況組織讀文形式,相機指導、範讀、領讀。)

3、遊戲練讀:

師: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生:沒有了!

師:那能讀準確、讀通順了嗎?

生:能!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名字叫“漁歌互答”。想象一下,在水光瀲灩的西湖上,這邊的同學駕着一條漁船,那邊的同學駕着一條漁船。一條船上的同學,讀出課文裏的一句話,另一條船上的同學馬上就把這句話的意思説出來。你來我往,賽一賽,看哪邊讀的準確、通順、有韻味,哪邊解釋的清楚、明白。可以開始遊戲了嗎?

生:(興致勃勃)可以了!

師:好,這邊先讀一句。

生:孰為汝多知乎?

師:不錯,準確通順。(對另一方)是什麼意思呢?

生:誰説你知道的多呢?

師:好,你真的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1:1平。調換一下,你們讀一句。

生: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師:(跟讀)多有韻味呀!(對另一方)誰來解釋?

生: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離我們近,到了中午的時候就離我們遠了。

師:是這個意思。2:2平。

師:我不插話了,你們一個接一個,站起來就讀、就解釋吧。

(生紛紛搶着朗讀,搶着解釋。略。)

師:有來有往,對答如流,難分高下。那麼,在剛才讀的時候,你覺得誰讀的最有韻味,值得我們學習?

生:我認為讀得最有韻味,值得我學習。

師:那你學一遍。

生:試試吧。(學一遍)

師:你善於發現,善於學習,我們都像他這樣來讀讀好嗎?(生齊讀)

師:大家還發現誰值得我們學習?

生:我覺得讀的停頓特別好,聽起來很有節奏感。

師:對,他讀得似斷非斷,音斷而意連,韻味十足。這組同學學着讀一讀。這組也來一遍。

師:哪句話讀的不太理想,誰把它重讀一遍?

生:“孰為汝多知乎?”這句反問的語氣不夠強。

師:那你覺得該怎麼讀,讀給大家亭聽聽。

(生讀。)

師:誰想讀這句話,誰就站起來讀讀吧。

四、任務驅動,理解背誦

1、師:聽大家讀的這麼好,我想請你們幫個忙。老師根據這一課的內容作了一個動畫片,想請大家給兩個辯日的小孩配音。先請大家看一遍動畫片。

師:都願意幫這個忙,香濱校的同學太熱情了。那請大家再明確一下,這兩個小孩爭辯的問題是什麼?各自的觀點、理由分別是什麼呢?迅速瀏覽課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指名回答。)

師:我把他們兩個的觀點記下來。(板書:日始出近日中遠遠近)啊,觀點截然相反。課文中他們分別是怎麼説?

生:認為太陽早晨離我們近的小孩説:“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課件:點出這句話。)

師:你能把第二個小孩的觀點也改成“一兒曰”的形式來説嗎?

生: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請兩個同學分角色讀一讀。(指名讀)

師:兩個温文爾雅的小孩,不急不燥,卻又各不想讓。還可以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表現他們在爭辯?(指名分角色讀)

師:看,一對急脾氣,爭辯的好激烈!到底誰對誰錯,還得以理服人。那麼他們各自根據什麼提出自己的觀點呢?

(指名回答,板書:大小涼熱,課件出示句子。)

師:是這兩句嗎?默讀一遍,看看這兩句話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都是反問句。

師:在這裏用反問句有什麼好處?

生:強調自己的觀點正確,説的有道理。

師:女同學反問一遍。

(女生齊讀,語氣比較温和。)

師:男同學試一試能不能把第二個小孩説的反問句讀好!

(男生齊讀,語氣十分強硬。)

師:男女同學讀的感覺一樣嗎?

生:不太一樣,但都是很自信!

師:看來你們對兩個小孩爭辯時的態度,各有各的理解。那你們為《兩小兒辯日》配音的風格一定也各有千秋。現在同桌之間先練習練習,一會看哪一桌同學配合的最默契。

2、生練習,師巡視指導。

3、彙報:

師:哪些同學能來配音了?(指名)

師:老師也想參與進來,歡迎嗎?

生:老師旁白!

師:不,我給孔子配音。其餘的同學也參與進來,把課文的第一句旁白讀出來。

(師生合作配音,兩名學生同時笑着對老師説:“孰為汝多知乎?”。)

五、交流啟示,感悟品質

師:兩小兒留步。你們剛才笑話我,你們知道我是誰麼?

生:你是孔子!

師:你們對孔子有哪些瞭解?説來聽聽!

(生紛紛介紹孔子的地位、成就。)

師:既然孔子被尊稱為孔聖人,博學多才,你們倆怎麼敢笑話他呢?

生:再有學問的人也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呀!

師:(對其餘學生)看了他們倆的表現,你們想對他説些什麼嗎?

生:你們善於觀察,我很佩服你們。

生:你們大膽思考,敢向孔子提問,我覺得你們有探索精神。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孔子不能解答你們的問題是很正常的,你們不該笑話他。

生:我想回答你們提出的問題……

師:哦,你瞭解這方面的知識,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談。

師:那麼,孔子被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難倒了,坦白的告訴人家自己不能決也。孔子能這樣做,你想對孔子説些什麼呢?

生:我更加佩服孔子!因為他誠實,不怕丟面子。在科學麪前實事求是,是最重要的品質,才是真正的有學問!

師:説的好!正如孔子曾説過的那樣(課件出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師生齊讀。)

師:看來故事中的三個人物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六、實踐活動,結束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的收穫很大。在祖國浩如煙海的古詩文作品中,有許許多多象《兩小兒辯日》這樣的故事,既能豐富我們的語言,又能給我們啟示。

這節課,同學們成功地給動畫片用文言文配了音,再看看這個活動你們願意參加嗎?

(課件出示: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劇情: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恰遇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現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答了兩小兒的問題,並表達了對孔子和兩小兒的敬佩之情。)

師:喜歡演嗎?

生:(興奮的躍躍欲試)喜歡!喜歡。

師:課下得作哪些準備呢?

(生議論後小結:有感情背誦課文;查找資料,解答兩小兒的問題。)

師:同學們認真準備吧!

【教學評析】

劉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都體現了新課標中閲讀教學的新理念。

首先,感受到古詩文的節奏美,讓學生讀得有情趣。

設計中突出朗讀的作用,通過範讀、領讀、自由讀、配樂讀、分角色對讀等形式,讓學生從聽覺上直接感受到古文簡潔凝練、極富節奏感的特點。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喜歡上古文。

第二,掌握一定的理解和誦讀古詩文的方法,讓學生學得有信心。

老師交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如藉助註釋理解大意的方法,畫出停頓讀通句子的方法,聯繫現代文意思體會意境與感情的方法等。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嘗試自學一些感興趣的古文,增強自學信心,真正成為古文學習的主人。

第三、把握好譯翻要求的程度,讓學生學得有個性。

對於學生來説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閲讀理解古文的難點,那麼把古文譯為現代文時的標準該怎麼把握?這節課中劉老師體現這樣一個度:只要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或藉助註釋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現代文的語言習慣,説出句子的大體意思,不曲解、不錯解就可以了,即不強調字字相對地直譯古詩文,也不講解古文中的語法現象,比如實詞、虛詞之分,……者……也是判斷句式等等一概不講。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説出自己的理解,保證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第四、聯繫原有基礎,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步。

古文學習與現代文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繫,在現代文學習中掌握的一些閲讀方法同樣適用於古文的閲讀理解,所以這節課中劉老師注意調動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進步提高,獲得全新的古詩文閲讀體驗。這樣處理古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的差別與聯繫,目的在於降低學習古詩文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為學生樹立信心,培養他們親近古詩文的情感和正確對待古詩文的態度,為他們今後的樂學古詩文、會學古詩文打下基礎。

總之,劉老師的這節課從設計到課堂組織、師生互動、學習情緒調空都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理念,是國小階段文言文閲讀教學的有益探索與嘗試。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二

教學設想

一、這兩篇短文都可以當作故事略讀,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按:《兩小兒辯日》屬於寓言體裁,蓋莊子·列子之文常假託孔子言事説理,非真有其事,而所寄寓之理又較深(張湛注《列子》,對此節的註文是:“所謂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二童子毀笑,未必不達此旨,或互相起予(啟發)也。”)不宜講給學生聽。《樂羊子妻》是史傳,乃實有其人,課文節選的是本傳的前半部,記此人以正言規勸丈夫;其後,有盜欲犯妻而劫其姑,妻引刀自裁,太守賜以“貞義”二字,內容比較複雜,也不宜講。總之,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避難擇易。

二、雖略讀,誦讀仍當照常進行,只是無須從頭到尾字字照讀,可以有選擇地讀。這兩篇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對話:《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的對話(含轉述)共87字,《樂羊子妻》中妻的兩段話共94字,合計181字,都宜於誦讀,用一節課可以背下來,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三、教師講解的重點可以放在詞語上。生僻字較多,古今義不同這是本課的難點。解決這個難點可分兩步走:(1)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粗講幾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2)讀完兩篇短文後帶領學生整理詞語,該補講的再補講。

四、課文內容用不着詳細分析,學生能多少説出一點體會就行,不必歸納主旨,不必把某些觀念強行灌輸給學生。寫作方法也不用專門講,但《樂羊子妻》的兩段話都是説理,講講説理的方式(援引和比喻)可能有助於記誦。

教學內容和步驟

A(適用於一般水平)

可根據B式略加改變。要點是:

1.學生誦讀前加教師領讀;

2.只背誦《樂羊子妻》的兩段話,指導誦讀可從簡;

3.“積累詞語”一項內容可適當減少,解詞無須徵引。

B(適用於較高水平)

兩小兒辯日

《列子》

一、解題。

此題系編者所加。“辯日”,意思是關於太陽(距地遠近)的辯論。按這類命題須觀文而後會意,例如,屈原對自然界、歷史傳説等提出170多個問題命名為《天問》;柳宗元對這些問題逐個作了回答,命名為《天對》。這僅供教師參考。

二、教師範讀並疏通文義。

可以先讀後講,也可以邊讀邊講。下面是講解要點:

①“而日中時遠也”,如果完整地説,該怎麼説?(“遠”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這種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從上下文去找。

②“一兒以日初遠”中,也有省略,“初”後省“出時去人”四字。按:好幾位專家都認為此句當作“一兒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協調一致,且有文獻資料可證。這不要講給學生聽。

③“遠者小而近者大”,説的是視覺印象,即遠的看起來小,近的看起來大。

④“及其日中”,許多文獻資料證明,“其”是傳寫中竄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義重出。這要講,不講學生可能難解文義,指出“其”字多餘即可。

⑤“近者熱而遠者涼”,這是就觸覺而言,近的覺得熱,遠的覺得涼。

三、誦讀練習。(含背誦)

先齊讀全文兩遍,然後指導學生背誦兩小兒對話部分。

前兩句説的是兩種相反的觀點,都用肯定的語氣讀;後兩句説的是根據,有為自己辯護兼駁斥對方的意思,都用反問的語氣讀。

“我以”“一兒以”“此不為”之後,須作停頓。

“大如車蓋”重讀,“則如盤盂”輕讀——使有對比色調。

“滄滄涼涼”輕讀,“如探湯”重讀——同上。

自由練習誦讀,能大體成誦即止。

四、説啟示。(略講)

1.從兩小兒的辯論可以看出什麼?(注意觀察周圍事物並思索其中的道理)

2.“孔子不能決”説明了什麼?(天下之理,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強不知以為知。)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三

一、引言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是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基本理念。

選自《列子·湯問》的《兩小兒辯日》一文屬於傳統經典篇目,但它出現在新課程標準與理念統攝下的新教材中,教學設計就應該跳出傳統教學的框子。

為此,在教授此課時,我嘗試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力求達到“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本文寓意”的教學目標 ,力爭在教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背景

以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我校領導積極抓住這一契機,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於今年三月帶領高、國中教師北上河北衡水、南下江蘇洋思取經學習;他們還親自驅車前往陝西師大拜訪“誘思探究”教學理論的創始人張熊飛教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傳授給教師。至此,全校自上而下掀起了探究學習和課堂教學改革的高潮,在這種轟轟烈烈的教改氛圍中,每位教師都深深地感到,改尚恐不及,不改則更無立身之處。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切實體會到:落實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關鍵在於課堂。為此,在教授經典古文《兩小兒辯日》一文時,我特意設計了一套全新的為七年級學生所樂於接受的教學形式。適逢市教研員李亞紅等 一行三位專家到我校檢查新教材課改進展情況,聽了我這節課;當時陪同聽課的還有我校教學副校長和語文組同仁,共計十位老師。

三、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疏通文義

懷着滿腔的激情,邁着自信的步伐,我踏進了七年級七班的教室。“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其中有一句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生異口同聲地隨聲附和。看到大家情緒高漲的樣子,我很滿意,接着講下去:“這句話是講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不懂裝懂。孔子還説過:‘聽其言而觀其行’,即要從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去判斷他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所做是否如其所説呢?《列子》中的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答案。請同學們朗讀《兩小兒辯日》一文,並藉助課下注釋,也可以與同桌討論,看誰能疏通一下這篇課文?”

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大家有的眉頭緊蹙,認真思考;有的大聲誦讀,書聲琅琅;有的激烈爭論,各不相讓……。幾分鐘後,一名男生勇敢地走上講台,疏通課文。他話音剛落,馬上有一學生站起來糾正説:“孔子東遊中的‘遊’不是‘旅遊’的意思,而應為‘遊學’。”我表示肯定後,又趁勢問到:“‘湯’古意為‘熱水’,哪個成語中有此義呢?”略作沉思之後,幾位同學脱口而出:“‘赴湯蹈火’。”看到大家探究的興趣已萌發, 我又因勢利導:“兩小兒辯日的焦點在哪裏?為什麼會有不同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如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熱火朝天地發表着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兩兒辨日的焦點在於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一兒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兒是用體温感覺的,所以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我隨即以簡潔的詞語板書:

日始 日午

一兒:近車蓋 遠 盤盂 視覺 獨立思考

一兒:遠 蒼涼近探湯 觸覺 勇於置疑

這樣,既緊扣課文內容,又使大家一目瞭然。

2、深入探究,研讀賞析

然後,我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他們抑揚頓挫的朗讀,把文中的韻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其他同學也隨之深深地融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情境中。

看到大家意猶未盡的神情,我提出新的問題:“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麼意思?”兩三分鐘沉靜後,大家紛紛舉手。

生1:“這是自豪的笑,兩小兒認為他們的問題難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們感到很自豪。”

生2:“這是嘲諷的笑,因為人們都認為孔子無所有知,無所不曉,但兩小兒發現並非如如此。”

生3:“這是痛苦的笑,因為像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回答不了他們的問題,天下還有誰能解答呢!”

……。

大家的爭辯愈來愈激烈,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我歸納道:“每位同學的見解都很正確,只要大家言之成理,就應給予肯定。那麼,我們又如何理解‘孔子不能決’一句呢?”

生1:“説明了孔子一是一,二是二,很誠實。”

生2:“孔子那麼有學問的人還有不懂的知識,説明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應該‘學海無涯苦作舟’。”

生3:“説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生4:“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

生5:“應該學習兩兒獨立思考,勇於質疑的精神。”(完成板書:獨立思考,勇於質疑)

……

這次的發言毫不遜色於前次的辯論,大家各抒已見,爭先恐後,聽課的老師也都微笑頷首,課堂氣氛達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

3、延伸遷移,創新拓展

我又趁熱打鐵,順理成章地把教學引入到“拓展、遷移”環節:“假如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小兒説些什麼?讓我們共同表演一出《新兩小兒辯日》。”頓時,課堂沸騰了起來,大家踴躍舉手,有的同學急得甚至站了起來。我把講桌搬到教室一側,空出地方做臨時舞台。三位同學初生牛犢不畏虎,落落大方地走到前台表演起來:

生1:“今天早上我上學時看到太陽像車篷那麼大,中午放學時太陽卻像個小盤子,你説,太陽不是早上離我們近而中午離我們遠嗎?”

生2:“不對不對,今天早上我上學時還穿着毛衣,中午放學時我只穿了件襯衣還覺得熱,應該説太陽早上離我們遠而中午近才對呢”。

“不對不對!……”

正當“兩小兒”脣槍舌劍的時候,扮演孔子的生3擺出一副智者的樣子,慢悠悠地走了過來:

“你們兩個説得都有道理,只是觀察的角度不同。其實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氣,透過雲氣看太陽就顯得大些;而中午雲氣散去,太陽自然就會顯得小些,這是我們視覺上的一個錯覺。再者,太陽早上斜射,我們自然就會感到涼些;而中午直射,我們就感到熱些。其實,太陽不論早上還是中午,離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都是14960萬公里。”

“哇——”教室中發出一片驚訝聲,大家都為這位睿智的“小孔子”掌握的現代科學知識所折服。

生2立刻做鞠躬致敬狀:“孔子就是孔子,不愧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佩服佩服!”

課堂上立刻爆發出一陣笑聲,隨即是一陣熱烈的掌聲,整節課在聽課老師的頷首默許中結束。

四、教學反思

1、一位哲人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在設計本課時,我巧妙地讓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灌輸進現代科學知識,配以學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大思想家栩栩如生,鮮活地走到我們面。我驚奇地發現,學生童稚的內心世界是如此之多彩多姿。從他們流暢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協調的動作上,我可以參透到他們預習是多麼的認真,體驗到他們成功後又是多麼快樂;也深切感受到換一種教法﹑放手讓學生盡情去展示自我的妙處。只要給他們一把鑰匙,智慧的大門就會敞開在他們面前。

2、再老的課文,只要肯花心思,總能找出新的角度,上出新意。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自己對教學有沒有更高的追求。

3、再新的設計,如果脱離了雙基的落實,脱離了學生的實際,就不能算是好的設計。任何時候都不能被新的想法衝昏頭腦,而導致課堂流於形式。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注意停頓。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查找太陽離我們遠近的科普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都學習了有關孔子的哪些課文和格言?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麼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遊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説説題目是什麼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學生對照註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四、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遊:其:為:也:

如:此:乎:

2.兩小兒在辯論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o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説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Co C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相近句子比較分析。

4、速度速記,3分鐘記憶開始。(因為我校已經開展了這項訓練。)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五

《兩小兒辯日》評課稿

條灘國小 周金紅

今天我聽了有張永祥老師主講的<兩小兒辯日>總體感受如下:

本節課突出的優點是:

一:教學目標確定準確,符合課程標準要求。

二:教學流程符合本班學生實際。

1、直接導入課題,讓學生從課題中初知文章大意。

2、讀通課文。讓學生反覆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停頓、節奏。

3、讀懂課文。讓學生聯繫註釋講文意,師生辯論明道理。

4、熟讀能誦。讓學生藉助圖文並茂的板書敍述故事並能背誦。

5、總結全文,迴歸整體。

6、佈置作業。

三:把積累的方法教給學生。

常言道:生活處處皆學問。這堂課老師從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談起,整堂課以名言穿珠成簾,讓學生在領略文言文博大精深的同時,領悟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無窮。張老師在這堂課上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始引導學生讀書;讓學生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啟迪下讀思結合;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感召下合作學習。最後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為這堂課的結束語,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整堂課的名言滲透,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這樣很自然地把積累的方法教給了學生。

四:重視文言文的朗讀指導。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閲讀教學總得讀”在這節課上張老師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地讀、思、辯中解文中之意,悟文中之情。

開始教師首先以聲情並茂的範讀,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然後通過“跟我讀”、“師生互讀”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語感。

特別是張老師注重了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體,讀出了古文的韻味。比如:張老師在開課之處讓學生在放聲朗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時,讓學生在靜思默讀時真正進入文本,使學生在默讀時學會分析、學會選擇、學會鑑別。在熟讀課文後,讓學生在以辯代讀中形成個體獨特的體驗。這樣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使得作者學生及文中主人公得到交融。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

五:板書清晰明瞭,美觀簡潔。

真對本節課我也有以下看法,想和大家交流。

一:教師指導朗讀應放在初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時,有真對性的進行。而不應放在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時進行。這樣一來效果會更好一些。

二:在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後,應讓小組成員展示朗讀一下,然後大家評一評,看哪一組斷句正確流利,並讀出了文言文的味道。

三:在表演課文內容時,能不能讓學生自由選擇,想用文言文表演的就用文言文表演。想用本站表演的就用本站表演,這樣對比表演更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兩小兒辯日》自評稿

主講人:張永祥

本節課是繼《學弈》之後的有一篇文言文,雖然學生並不感到陌生,但是文言文的學習仍然是一個難點。

因此,本節課我始終注意學生讀的訓練。第一讀掃清文中障礙,第二讀讀通句子,第三讀對照註釋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指導讀讀出句子的停頓,通過不同方式、不同要求的讀,學生從讀中領悟字詞句的意思。

課中始終以關注好中差為目的,教學目標明確,通過讀,説,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的表演效果良好,首先使學生分清了兩小兒的不同看法的內容,讀時找出文中不認識的的字和容易混要的詞,環節比較紮實。

沒有過渡語,教師沒有對太陽的科學方法做一總結,表演應放在第二課時,分自然段的朗讀分節時讀應及時提出要求,沒有展示朗讀,辯字時間過長,課前蒐集關於孔子的資料太少,另外,思想教育沒跟上。

另外,讀時用文言文讀,本站説,提出問題,教師然後給予指導。

翻譯時,一人讀原文,一人讀翻譯更好。

評張永祥老師六年級<<兩小兒辯日>>

評課人 劉曉君

本課是人教版六年級的一篇古文,聽了張老師的課,我有如下評價。

從本節課的授課情況來看,張老師能把握教材的重點保護,教學個環節安排緊湊,從導入、複習、理解古文等環節,都處理的較詳細。特別是板書,體現出了文章的重點,解決了課文的重難點。範讀能詳細的給學生標出停頓,教給學生朗讀古文的方法。練習的設計有利於鞏固

不足之處:

1、古文的朗讀較少,朗讀的形式較單一。

2、導入新課教師讓學生説一説孔子,學生還沒有説教師就緊接着自己介紹了孔子。應給學生一點時間思考,讓學生自己説一説,如果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孔子的資料,會更好。

3、本節課的重點如果放在對古文朗讀的指導上,另外如果通過質疑使學生理解古文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課文學習中,教師應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孔子的謙虛,兩小兒不懂就問,勇於探究的精神。

4、本課教師設計了創設情景,但學生表演時演的非常草率,沒有起到師範作用。應通過小組表演練習,選出表演好的組進行表演。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 組織學生閲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3.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重點:

1. 組織學生閲讀課文,讀準、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結合課文中的書下注釋提示合作讀文,能掌握課文的大意。

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是誰的至理名言(孔子),誰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的確,孔子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裏記載的一則寓言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整體感知

1. 師範讀課文。

2. 自由讀。(讀出朗讀節奏)

3. 指名讀。

4. 集體讀。

5. 學生質疑,從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詞、句,小組合作。

預設:湯:熱水去:距離以:認為

東:向東為:同謂説知:同智,智慧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省略句)

三、合作探究

1. 文中兩小兒為什麼在爭辯?

明確:太陽離人的遠近

2. 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小兒甲:日初近,日中時遠

小兒乙:日初遠,日中時近

3. 支撐他們觀點的理由是什麼?

明確:視覺/觸覺

4. 那麼他們的想法有道理嗎?生活在現代科技發達社會的你,能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對他們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釋嗎?

四、領悟昇華

1. 這場爭辯結果如何?有無勝負?

明確:沒有勝負,作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決也”。

2. 作為裁判者的孔子為何不隨便下個結論呢?

明確:實事求是,大量事實表明,做學問、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裝懂,否則後患無窮。

3. 對與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一位?給你一個機會,你想對他説什麼?

預設:兩小兒:(1)勇於探索和創新的;

(2)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

(3)看問題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1)人再有學問也會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學到老。”

(2)實事求是的。

五、課堂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你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或學習有何新的打算?

師:聽了幾位同學對自己以後的規劃,從你們的話語中老師感受到了真誠,心動不如行動,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有目標的認真踏實朝着自己的人生規劃邁進!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目標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後習題。

3、蒐集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背誦名言警句

或: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他也説過許多精闢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

二、師引入文章

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

三、解題

(一) 師: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二) 生:兩小兒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

(三) 根據題目,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四) 師梳理一下問題,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

四、解文

(小組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朗讀,彙報)

(一)瞭解兩小兒各自不同看法是什麼?

1、師:兩小兒對太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麼呢?

2、生勾畫。

3、反饋。

4、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根據下面的註釋理解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兩小兒各自的意見到底是什麼?

5、生反饋:一小兒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6、師板書:日始近、日中遠、日始遠、日中近

(二)瞭解兩個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1、師:兩個孩子爭論的理由有各自是什麼呢?你們能找出這一段話嗎?

2、找句子。

3、反饋。

4、師:你們能根據下面的註釋説説這一段話的意思嗎?生分四人小組學習。

5、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麼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麼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裏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捱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注意反問的提示朗讀)師板書:近大遠小、遠涼近熱。

6、你對這兩個孩子的辯論有什麼評價、看法呢?生應瞭解到兩個孩子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敢於辯論的精神。(自以為有道理)

(三) 誦讀

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讀出對比的感覺。抽讀,比賽讀,讀出互不相讓的感覺。

(四) 你們能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總結歸納:

1、遠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時候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由於視覺的誤差。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羣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羣中則顯得大。同樣的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就顯得小了。

B、同一物體白色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的時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顯得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2、日初涼、日中熱的原因:

A、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待的面積裏,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B、在夜裏,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

(五)深入瞭解孔子,樹立孔子形象。

1、師:孔子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呢?兩個孩子又怎麼樣了呢?

2、生反饋:孔子不能回答,兩個孩子笑着説,誰説孔子的知識又很多呢?

3、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麼想?

4、生: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5、師。總結。學無止境。

五、背誦這個故事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八

7年11月29日,“柯城區語文中堅力量教學比武”在巨化中學舉行,參加這次活動的都是四十週歲以上的老師,農村、城市的老師都有,可謂是精兵強將的聚會,聽了七節課,特別是聽了白雲學校方建良老師執教的《兩小兒辯日》後,有一些感想,表述如下。

第一、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我們的語文教學裏正日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前幾年課件引進語文課堂後,大家爭相使用,凡是公開課都必採用,語文課堂顯得很熱鬧,電影、動畫也出現了。但是在我看來語文的的本色已經被淹沒了,有一次徐為全老師在書院中學的賽後評課中也曾説,今天的課大家都使用了課件,但是如果哪節課不使用課件,反而會更新穎,更能體現這堂課的特色。但是在幾年後的今天,在這堂課上我看到了多媒體被教師合理的使用了,與課堂教學溶為一體。課件上的課題,生字注音,簡潔明白,“我能讀順課文”、“我能讀懂課文”、“我來辯一辯”、“我能讀出感情”等環節條理清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卻並不喧賓奪主,課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看來通過幾年的使用,語文課對多媒體的認識已經趨於理性了。

第二、新課標的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發揚,三維目標在課堂上得到了體現。在課堂開始,“你們誰能説説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這個環節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了,有四、五位同學舉手發言。到底什麼時候太陽距地球近呢,老師並沒有直接搬己的觀點,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鍛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主動探究在整堂課裏得到了體現。請學生提出的學習難點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到了自學的重要性,也培養了在學習中思考的習慣,而不是隻會跟在老師的屁股後面亦步亦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課文最後對孔子實事求是的充分挖掘,讓學生認識到正確的價值觀,體現了老師對文本的深刻理解。

第三、老師在課堂上體現出對學生情感上濃濃的關愛。教師對用語言、表情、肢體語言等手段鼓勵學生,使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始終顯出飽滿的學習態度。學生幫學生回答了問題,還不忘提醒説謝謝,老師的對課堂的關注很全面。通過努力,老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情感關係,到最後學生甚至提醒老師要兑現唱歌的承諾,而老師也動情地唱了,學生打節拍,下課了還戀戀不捨,很動人的場面,很感人,説明學生很投入,這樣的情境是教學的良好基礎。

第四、教師對文體特點、學生狀況深入的瞭解,並在備課上課中充分體現,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接觸不多,但是的內容又比較淺顯,老師採用了反覆朗讀的教學方法,齊度、個別讀、範讀,形式多樣,讀順課文、讀懂課文、讀出感情,要求一步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始終不減,為學生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總而言之,方建良老師的這節課環節自然,教態大方,激勵充分,目標合理,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

課堂是最能體現老師綜合素質的地方。在這次教學比武中,我發現我們這個年齡的老師有良好的素養,敬業、執着,洞察入微、激情依舊,在課改的浪潮裏奮力前行,是一羣可敬的人,是我們真正的中堅力量。教師是個很特殊的職業,他們是民族的希望。在課堂上他是一個引領者,一個謙虛的傾聽者,一個文化歷史的傳播者,一個個性張揚的促進者,一個平等的合作者,他是學生的楷模,也許把這些加在語文課堂上會使我們很沉重,但是教書育人始終是教師的天職,而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語文教師似乎承載着更多的責任。所幸的是在這次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的語文老師願意承擔這樣的責任並且已經在承擔着這樣的責任。是我在這次聽課中一些不成熟的體會,歡迎指正。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九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學習本文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瞭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麼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幹不少“卑賤”的雜活。後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並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彙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複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説説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註釋,自學課文,並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1)遊:在這裏指遊歷説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着説説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遊,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麼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