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19K

《兩小兒辯日》教案(多篇)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詞字句的讀音和意思

東遊、故、去、車蓋、盤孟、探湯、孰為汝多智乎

2、瞭解相關文學常識知識。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流利地朗讀古文的能力,並達到熟讀成誦。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標

1、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2、引導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所體現的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探求真理、敢於思考,大膽質疑的求真美。

【學法引導】

1、這則故事生動活潑,又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註釋和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然後在加強誦讀訓練的同時,指導學生複述故事,並結合印發練習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討論時,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就給予肯定,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關科學常識、歷史典故等,教師將有關材料印發給學生。

3、掌握“東遊、故、去、車蓋、盤孟”等詞語的意思。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是朗讀短文,並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導學生在熟讀基礎上覆述故事情節,同時指出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2、難點是《兩小兒辯日》的思想內涵。

解決辦法:將短文中三者的言行與複雜的科學知識作比較,體會古人對知識的執著探索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1、涉及的科學常識、歷史典故、課後堂練習等打印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文章。

2、引導學生自行疏通文章,達到能夠複述的程度。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4、在對故事內容加深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闡述故事所説明的道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孩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5、課後擴展:安排一節語文時間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1、文學常識及字詞讀音。

2、熟讀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讀課文,繼續深入探討,加深對文章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學習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大學問家——孔子,他博學多聞,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現在有這麼一個問題,連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無法判斷解決,這是個什麼樣的問題呢?現在我就帶大家到《列子·湯問》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難倒的。

多媒體出示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⑴ 初讀題目能獲悉什麼信息?

⑵ 兩個小孩在爭論關於太陽的什麼問題?

2、大家課前初看課文,感覺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打算用什麼方法解決?

困難:難讀,有些詞語難理解。

解決方法: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結合註釋讀明白;理解大意讀通順。(多媒體顯示“方法指導”)

3、分別範讀,掃清生字障礙,讀通讀順課文

4、在理解的基礎上試着複述課文

5、解析課文

⑴ 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其它……)(多媒體出示“問題”)

⑵ 文中多次出現“一兒曰,一兒曰”,請給兩小兒取名,理解爭論的內容,觀點是什麼?有什麼理由?(多媒體出示)

初出 日中

小兒甲:近(大如車蓋) 遠(小如盤盂)

(以太陽大小判斷離人遠近)

小兒乙:遠(滄滄涼涼)近(熱如探湯)

(以感覺冷熱判斷離人遠近)

結果:孔子不能決也。

三、朗讀背誦,深入探討

1、分角色朗讀:旁白、小兒甲、小兒乙

2、探討:(多媒體出示問題)

⑴ 對於兩小兒辯日,孔子這麼大個學問家也不能決也,説明什麼?孔子不能判斷解決,那你們能判斷解決嗎?

教師提示:説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根據現在的科學知識判斷,早晨中午太陽是一樣的距離。(參考所發資料)

⑵ 讀了這個故事,你還得到哪些啟示?(從不同角度探討)

從兩小兒辯鬥的角度:人的感覺與太陽離地球的遠近是兩小兒爭論的話題,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涉及知識面很廣,古人不可能完全給予解釋。但他們發現了這種自然現象,並努力尋求正確答案,這種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確是難能可貴的。

從“孔子不能決”的角度:宇宙是無限的,知識無涯,學無止境,人不能盡知,應當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再次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創作實踐

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説些什麼呢?請大家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編寫《新兩小兒辯日》,並且嘗試表演。

注:① 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

② 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

五、總結

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一些自學文言文的知識,這樣不僅能遊弋於古典文學的海洋,而且能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六、佈置作業,拓展遷移

1、熟讀背誦課文,複習重點文言實詞的讀音和意思。

2、拓展遷移《莊子刺虎》(印發資料)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

【課堂實錄】

一、從題入手,營造學習氛圍

師:帶有“日”字的詩句,你能説出一兩句嗎?生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生2:日照香爐生紫煙。

生3:日長風暖柳青青。

師:胸中有積累,出口自成章,好。今天我們學習“兩小兒辯日”,“辯”字中間是“言”,意思是——生搶答:爭辯(辯論)。

師:爭辯什麼呢?(板書:?)自己讀讀。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言文

師:讀了,有什麼感覺?

生1:有點拗口。

生2:讀不太懂。

三、指導學法,讀中理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第一次接觸,有難度很正常。聽老師讀讀,感覺感覺。(師範讀,生自發鼓掌)

師:謝謝大家。其實,文言文本身就藴涵韻律美,要是讀上十來遍的,也能讀出味兒來。

師:你發現跟讀現代本站有什麼不同嗎?

生1:你讀得比較慢。

生2:停頓的地方多。

師:悟性真好!讀文言文就要慢點,要注意停頓。想不想感受感受?好,根據大屏幕上的停頓提示,自己讀一讀。(生各自練讀)

師:會讀哪句了?展示展示。(一生讀)

師:不錯,找到感覺了,跟他學。(又一生讀)

師:有點意思了。大家讀。(評議,互相啟發)

師:“盂”這個字見得少,怎麼讀?你怎麼知道的?(一生説查字典找到的)

師:治學就要這樣嚴謹。不過,我喜歡先猜一猜,上面是個“於”我猜可能讀yú。我還猜出了它的意思——

生:下面是皿字底,可能與器皿有關。

師:對,大膽猜測會讓你的閲讀更快樂。當然最後別忘了像他一樣小心求證。

師:邊讀邊猜,慢慢試試。(生一邊讀一邊理解)

師:邊讀邊猜還是有不懂的,那説説。

生:“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是不是我開始出去,太陽就近些?

師: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好啊,看看,這句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回答)

師:你從哪個詞知道孔子去問原因?“故”就是原因,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看到註釋中寫了。

師:看註釋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方法。

四、重點研讀

師:兩小兒辯日,孔子問其故,不能決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組合作學習)

師: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生:是關於太陽離我們遠近的問題。

師:對這一問題,兩小兒的看法截然相反、針鋒相對!説説。

生: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到中午離人遠。

師:“去”就是——

生:“去”就是距離,註釋中有。

師:現在,你掌握這個方法(指看註釋)了。早上離人近,中午離人遠,應該説“日中時去人遠”,説意思時,你能比照前文添上,不錯。比照法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繼續説。

師: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亮出雙方的觀點嗎?找到了嗎?齊讀。

師:一大一小,請用輕重讀出太陽的變化。要據理力爭,反問句要讀出自信。

師:另一小孩呢?(教學同上,略)

師:辯得熱鬧,我們分兩大組辯一辯。(師根據板書用手勢提示關鍵詞)

師:老師這裏準備了一段動畫,想請大家配配音,有信心嗎?先自己試試。(生背課文)

五、深化理解

師: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孔子不能決的難題已不成其為問題。課前不少同學查了相關資料。我用文言文來提問:孔子不能決,汝能決否?你能用文言文作答嗎?試試。

生:吾能決也。

師:從感覺難讀,到能用文言文對答,為自己喝彩吧!

師:一日之中,遠近一也。多簡單!孔子還號稱什麼“多知”呢!你有不同看法嗎?

生:因為孔子那個時代沒有望遠鏡之類的儀器,科學沒這麼發達,他當然不可能知道。

師:哦,你的意思是看問題要聯繫當時的歷史條件看。有道理。

生:可以説學無止境吧,因此才會有多知的孔子也不知道的事。

師:有見地,我領教了。我真得重新考慮了,我想起孔子曾説過“知之為知之——生搶答: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他做到了!

師:那對於你們的同齡人“兩小兒”,你怎麼看?

生:兩個小兒能夠去觀察、去思考,還敢於辯鬥。

師:正所謂“疑則進也”!正因為有當日他們的“不知”,才有後人的探索,才有今日我們的“知”。説得好啊!你們從剛開始的難讀,到讀出這麼多感悟,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六、拓展作業

師:走出課堂,我們還大有可為。(出示練習)你來選做:

1、樂於分享的你,可將故事講或背給周圍的朋友聽;

2、善於積累的你,可結合大家的發言,記下你的點滴感悟;

3、善於表達的你,可坐上時空穿梭機,當一回孔子之師;

4、愛思索哲理的你,去讀讀《列子》(如:中國古籍經典漫畫版)吧,那裏有更多寓言故事。

【評析】

這堂課對我們語文教師如何上好文言文將有頗多的啟迪,至少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正確把握了文言文教學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中總目標的第二條強調:“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就是實現這一條目標的一個途徑。《課標》還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易的文言文”。劉老師這堂課中學生的表達最後用文言來回答,可以看出這堂課是比較成功的。

第二,把讀落到了實處。語文課堂就要有朗朗的書聲。現代本站尚且離不開朗讀,何況是學生沒有一點基礎的文言文呢?我認為,只有讀到了位,語感訓練才會落到實處,學生在一堂課中才會有收穫。據統計,這堂課中不同形式的讀共有22次之多,學生讀得興趣盎然,自然也就收穫不少。

第三,注重了課程資源的運用。學生讀了這篇課文後,自然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太陽到底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呢?劉老師讓學生事先查找資料,這樣,學生豁然開朗。劉老師沒有忘記語文課的特點,不像有的教師那樣把語文課上成太陽知識彙報課。這是很難得的。

第四,注重了學法指導。如教“盂”時,運用漢字的構字規律讓學生去猜,猜讀音、猜意思。再如指導學生根據課文下面的註釋幫助理解文言文等。不過,我認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要發揮教學機智,隨機應變。在板書中,劉老師先設計“故”與“不能決”,再把“遠”和“近”插進去,這是好事。但是,之前有一個學生在談感受時已經説出了這個問題,我想教師如果適時把“遠”和“近”板書上去更好,不一定要嚴格按自己的設計進行,可以隨機變通。

【對評析的評析】

這個評析,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一是用課程標準去衡量一堂課。讓教者與聽者知道如何用課程標準去指導我們的教學。像這次評析,用課程標準中文言文的相關要求去衡量。這樣,教者與聽者也就會明白課到底好不好,好與不好表現在什麼地方。

二是體現學科特點。在很多評課中,我們常常發現遊離於學科特點之外的評課,如講普通話如何、板書如何、教態如何等。雖然這些也是評析的內容,但不是主要內容。它們是每一堂課都應達到的要求,是共性而非個性。這次評析,旗幟鮮明地提出語文課要重視讀,以提高學生的語感的觀點,對教者與聽者都是有啟發的。

三是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可以是優點,也可以是不足之處。當然,不管是什麼樣的看法,都要言之在理。這就要求評析者自己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不然,提出的看法不服眾,對於教者與聽者也就沒有好處了。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三

教材簡析: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兩個小孩兒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人遠,什麼時候離人近。雙方各持己見,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兒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個小孩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同時也體現了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這篇文言文不僅敍述事情層次清楚,而且還藴含着道理引人思考。

學習這則文言文的目的:讓學生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理解故事的內容,引導學生明白文中所講的道理,並受到一些啟發。

設計理念: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要多讀精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感受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幫助學生學會“盂、孰、汝”3個會認字和“盂、孰”2個會寫字。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藴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讓學生參考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讀題存疑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小兒辯日》是一篇古文。(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齊讀題,理解:“辯”——爭辯、辯論,“日”——太陽。

學生質疑: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他們在爭辯太陽的什麼呢?

【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通過對“辯”和“日”字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提出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教師範讀課文。(語速較慢,停頓恰當,讀出古文的韻味,便於學生初步瞭解課文的意思)

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

2、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提出朗讀有困難的地方,老師幫助解決難讀的語句。

3、讀課文,對照課後註釋、查字典,自己嘗試弄懂課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學生複述故事,老師根據學生複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5、反覆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古文的學習,先要讀通、讀順、讀熟,再求理解、翻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由於有註釋的幫助,本篇古文學生基本上能夠自己讀懂,當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時,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此環節的教學,教師應當相信學生,積極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和條件。】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小組合作,弄清“辯鬥”的觀點及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並品讀課文。

(1)在學生分別彙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

“辯鬥”的觀點: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辯鬥”的理由: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2)由於兩小兒觀點不同,看太陽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現象也不同,兩小兒根據自己的觀察,把自己的理由説得有理有據,我們分組來讀一讀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及理由。

(3)指導學生反覆品讀。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理由,在反覆的品讀中感受兩小兒説話有理有據。】

3、開展“辯鬥”。

(1)理解“辯鬥”的意思。(爭辯、辯論、辯駁)

(2)學生反覆誦讀兩小兒“辯鬥”的內容。(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及理由)

(3)小組合作展開“辯鬥”。

激烈的“辯鬥”就要開始了。為了贏得這場比賽,請你與小組的辯友合作,好好練習。

(4)請兩學生上台當兩小兒進行“辯鬥”,老師友情出演孔子,師生一起上演一出《兩小兒辯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1)兩小兒的觀點,孔子贊成誰?反對誰?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2)介紹孔子,引導學生談論對“孔子不能決”的看法。

(3)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感受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辯鬥”這一環節巧妙地再現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靜止的文本變得可感、可觸;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不僅有效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激活思維,發展語言,同時也加深學生對文本理解和感悟。】

四、評價人物,抒寫感受

1、讀了《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你喜歡這兩小兒嗎?為什麼?你想對孔子説些什麼?

2、結合實際寫一寫自己的感想。

【評價的目的在於能夠提高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整體把握能力,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對作品思想內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讓學生談談兩小兒和孔子,寫一寫自己感受,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和表達慾望。當學生理解孔子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之後,就可以聯繫自己生活實際,學以致用,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嘗試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六、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1、抄寫生字。

2、查閲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3、向學生推薦閲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早晨中午

近大車蓋盤盂小遠

遠涼滄滄涼涼探湯熱近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四

一、依據課標説教材

《兩小兒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遠近的問題,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本課的設計理念是:質疑釋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課文藴涵的深刻道理。

二、緊扣特點説教材

《兩小兒辨日》一課語言簡潔,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對話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意,反覆誦讀,理解故事內容,並複述故事。能力目標:熟讀成頌,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學習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展開故事情節的表達方法。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教學重點:這是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該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理解文意,解開“辨日”之迷。

三、説教法

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本站在詞語、句式方法差別較大,學生學習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堅持師生互動的原則,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練中創”。

四、説學法

1、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與疑。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導入時,我就讓學生從課題的“辯日”進行提問,讓學生主動探究。

2、讀書入境法

?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討論法

?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團體協作能力,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他們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智力互補,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學流程

(一)初讀生疑

先讓學生齊讀課題,然後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課題,導出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為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創設情景,激發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二)熟讀成誦

作為文言文學習的開始,應堅持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首先,把握好範讀這一環節,通過教師聲情並茂、流暢自如的範讀,來激發學生的朗讀的興趣。同時,通過教師節奏分明的範讀,把語句的停頓、詞語的語氣輕重選擇等信息傳遞給學生。這樣,引導學生聽,體會交流,準確把握節奏和輕重音,為誦讀乃至背誦奠定基穿?採用領讀、伴讀等形式,幫助學生把課文讀通,並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夥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充分讀,使學生熟讀成誦。

(三)讀中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教學本課時,對於理解文意這個難點,可採取結合註釋,反覆吟誦,自悟文意的方法來突破。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誦讀古文的能力,增強了感性認識,也為學生的理解從感性向理性上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要注重引導學生對古文文意的自主感悟。引導學生結合註釋,逐詞逐句讀,逐詞逐句悟。通過誦讀感悟,明白課文講的是兩小兒在爭論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問題,以及他倆的看法截然不同的原因,從而對整篇課文有了總的整體認識。

(四)講述拓展?

?當學生對課文《兩小兒辯日》有了感性認識之後,上升到理性認識成了學生迫切的期望。因此,我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和續編故事,在學生講述續編故事中,學生通過再造想象,填補和豐滿了課文的空白。如:續編孔子聽了兩小兒的話後,孔子會怎樣,有的學生説:“我想孔子會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的學生説:“孔子會説‘雖然人們稱我為聖人,説我博覽羣書,可宇宙無限,知識無窮,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呀。所以我還要多看書多學習,多找資料豐富自己,使自己日臻完善。’”。這樣的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且還豐富了文章的內藴。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時空。

(五)辯論內化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對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獨到見解,對“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中有無變化”會形成三種認識:其一,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遠,中午近”;其二,認為“太陽距離地球早晨近,中午遠”;其三,會有學生根據課前查閲的資料認為“太陽距離地球一天內沒有變化”。為此,根據三種觀點,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辯論,在辯論中,張揚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創新品質。辯論結束,教師在發表自己的見解,並給學生播放《宇宙與人》的錄像片,讓學生到廣闊的宇宙中,認識自然,追求客觀真理,體現我們開放而鮮活的語文教學。

《兩小兒辯日》説課稿 篇五

一、説地位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十一冊裏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説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本課訓練重點確定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技能目標)

2、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能文意。(能力目標)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感情目標)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後習題。

3、蒐集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三、説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根據以上教思想,再加上本文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接觸的第二篇文言文,所以在本文學習中,我主要採用了方法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教師適當點撥、講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重視熟讀能誦,讀出古文的韻味,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説學法

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求知,快樂地學習。

五、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採用談話引入的方式

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談自己所瞭解關於孔子的知識。

當學生談到一定的程度,教師適當地點撥:孔子他也説過許多精闢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讓學生對孔子肅然起敬,在這時,教師再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讓孩子想讀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解題

由於初學文言文,孩子對題目還不一定理解,所心在此時安排了一個解題環節,師提問:題目是什麼意思呢?讓孩子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統一為兩小兒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在這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讓孩子深入思考,讀了題目你又想了解些什麼?教師將學生的問題歸納為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讓孩子帶着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去讀書。

三、根據質疑問題解文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將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分小組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通過朗讀。然後彙報學習成果。再通過朗讀明確兩個孩子討論的是關於太陽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的問題。

通過朗讀明確兩個孩子各自討論的理由文中是怎麼説的以後,讓孩子通過丶廣開言路 的意思是説,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麼大,到了中午就像盤孟那麼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湯裏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捱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的涼一些嗎?

由於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所以朗讀可以説是非常重要,所以在這裏,我設計了一個情景導入,讓兩個孩子來表演兩小兒互不相讓辨認的感覺,讓學生讀出語氣,讀出韻味,讀出對比的感覺。抽讀,比賽讀,讀出互不相讓的感覺。通過多讀讓學生明白其意。

在學習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自然提出了孔子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呢?兩個孩子又怎麼樣了呢?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到文章裏去找答案,讀懂課文。

四、解文中之意,悟文中之情

古文難讀懂,更難明其理,每一篇古文它總是講了自己的意思,所以在明其文意了以後,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如果你是孔子當你看到兩個孩子在討論這樣的一個問題時,你會怎麼想呢?讓學生了解到兩個孩子善於觀察、善於觀察、敢於辨認的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第二個問題是對孔子的回答,你們怎麼想?讓學生感受到孔子那種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精神,受其影響。

五、背誦課文

在文章讀完後,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為了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古文的特點,讓學生再次讀全文,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再深入地學習,為學生的再學習提供了空間。

六、説板書

“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我設計了少而精的板書語言,使古文內容更為清晰。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目標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讀通讀熟課文,注意文言文的斷句。

2、思考課後習題。

3、蒐集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貢獻、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背誦名言警句

或: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知道孔子嗎?請講一講。

孔子他也説過許多精闢的話,直到今天還給我們深深地啟迪,能背一兩句嗎?

二、師引入文章:

今天我們學的這則故事,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孔子。首先讓我們來讀一讀文章,注意斷句,把課文讀通。

三、解題

(一) 師: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二) 生:兩小兒討論關於太陽的問題。

(三) 根據題目,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四) 師梳理一下問題,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

四、解文(小組學習討論兩小兒爭辯的理由是什麼?觀點是什麼?朗讀,彙報)

(一)瞭解兩小兒各自不同看法是什麼?

1、師:兩小兒對太陽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麼呢?

2、生勾畫。

3、反饋。

4、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根據下面的註釋理解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兩小兒各自的意見到底是什麼?

5、生反饋:一小兒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而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6、師板書:日始近、日中遠、日始遠、日中近

(二)瞭解兩個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1、師:兩個孩子爭論的理由有各自是什麼呢?你們能找出這一段話嗎?

2、找句子。

3、反饋。

4、師:你們能根據下面的註釋説説這一段話的意思嗎?生分四人小組學習。

5、反饋意思: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麼大,到了中午就像盤盂那麼大,這不是遠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嗎?一個孩子説: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氣比較涼,而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手放進熱湯裏一樣,這不是熱的事物捱得近暖和一些而離得遠涼些嗎?(注意反問的提示朗讀)師板書:近大遠小、遠涼近熱。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文言文兩則》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文共包括《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兩則故事。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着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説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一、教學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參考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是本課的重點。

四、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五、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討論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於一體的文言文。“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1)介紹孟子: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説、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2)釋題:“弈”指什麼?“學弈”又是什麼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於下圍棋。)

(3)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板書:

a誰學下棋?

b怎麼學下棋?

c學得結果怎麼樣?

d《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裏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裏,“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説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説: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説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麼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着,可是他心裏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麼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後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後,教師可以追問:是什麼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後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繫實際説一説嗎?

(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八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小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平?”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日:“孰為汝多知乎!”

這則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有兩個小孩問當時的大學問家孔子:“太陽究竟什麼時候離我們近?”他們兩個,一個認為太陽早晨時比在中午時看起來大,所以太陽在早晨時離我們近。另一個認為中午太陽比在早晨時温暖,所以中午時太陽離我們近,他們兩個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得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結論,而且説得都很有道理,連孔子也不知道哪個是對的

這是個看似簡單實際複雜的問題,不過,在今天,科學家們已完全能解答這個問題了,一句話;日出日落時間和太陽的高度在一年內不斷變化,而且隨緯度不同而不同。1955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戴文賽教授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並發表了論文《太陽與觀測者距離在一日內的變化》。

以北京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陽比早晚的都近;l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陽比早上的遠,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陽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陽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遠。其中1 月22日和6月5日兩天,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早、午相等;8月l日和12月15日兩天,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午、晚相等。這是1954年的時候計算出來的,可以適用100年,100年以後,會相差一天。

由此可見,這麼複雜的問題,對於生活在春秋時期的人們來説實在是太深奧了。不過古人這種善思、好問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沒有思考就沒有探索,我們相信不論探索有多艱難,計算有多繁雜,只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會揭開自然界的許多祕密,計算太陽與地球之間距離的變化,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感受古文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能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難點:理解字詞古今不同含義,如語氣詞“乎”。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今天學習第30課《兩小兒辯日》(齊讀課題)

2、學生彙報預習收穫。

3、根據學生彙報,補充有關知識。

二、展示目標

我們已經學過文言文《對弈》,你能結合學習文言文的體會和本課要求,説説這篇課文我們該完成些學習任務?(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明確重點學習任務)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初讀課文。

2、學生談課文大意。

3、質疑:在預習過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二)小組交流

1、重點理解分歧較大的詞句以及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質疑、釋疑。

(三)彙報討論,交流情況

1、住關鍵詞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麼意思?你能把它們的解釋放在句中説這名話的意思嗎?

2、聯繫舊知識理解詞意。

3、古單音節詞變為雙音節詞理解詞意。

如“孰為汝多知”中“為”在這兩課的註釋中有“説”、“是”等意思,它們用在這兒恰當嗎?想想現在“為”一般可組哪些詞,它在這句話中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知”可以變成什麼詞?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同桌互説。

4、指名説。

5、集體評説。

6、想一想: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7、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説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8、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引發學生爭辯,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9、剛才你們已經深入理解了內容,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學生運動自由組合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指導學生把兩個孩子説話的語氣表演出來。)

10、大家再讀讀這篇課文,看誰能把兩個孩子説話的語氣給讀出來,齊讀課文。

(五)交流方法,背誦課文

1、理解課文結構,即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

2、自己背誦課文,比比誰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誦,説方法。

4、集體背誦。

5、總結全文。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查閲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3、向學生推薦閲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書設計:

日初出 日中

一兒近(車蓋) 遠(盤盂)

26 兩小兒辯日 孔子 不能決也

一兒 遠(滄涼)近(探湯)

《兩小兒辯日》教案 篇十

課文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十一冊語文教材選入的文言文。選編的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使學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品味感悟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意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這文言文文意比較淺顯,敍述了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各持一端,爭執不下,連博學的孔子也不能判斷。

設計理念: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視朗讀,在指導學生體會文言文讀法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朗讀練習,感悟語感。因為文不甚深,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説,文意的理解並不很難,況且學生們已有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經驗,因此,採取讓學生讀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解疑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增強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註釋,理解句意。

3、能複述故事,背誦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初步接觸古文,因此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兩小兒辯日圖,讓學生説説這幅畫的意思?

2、通過對畫面的理解,而明白課題《兩小兒辯日》的“辯”即為“爭辯、辯論”,他們究竟在辯論什麼?

二、啟讀、試讀,體味語感

1、教師用稍慢、輕鬆的語調讀課文。

2、聽課文錄音,讓學生感覺你認為文言文怎樣讀?

3、學生自由發言聽了範讀後的想法。

4、用學生自已的方法試讀課文,將讀不準的地方畫下來,糾正後反覆讀。

5、指名分小節讀。

(讀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朗讀中所體現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因此給足學生讀的時間,通過多途徑、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文本。)

三、通讀、參讀,潛心會文

1、要想清楚的知道這文言文的內容,我們還需要一個小幫手,誰知道這個幫手是什麼?(在此滲透學習古文的簡單方法如:查字典、問老師、看註釋等)

2、我們藉助註釋,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聯繫上下文的意思進行猜想,可以給老師提出來,也可以和小組的同學商量。

(放手讓學生探討課文中的疑難,通過各種途徑來解疑、釋疑)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學生通過自由探討得到的認識、理解,需要老師進行整合、補充,因此,老師在學生討論之後,要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讓學生突破疑難,從而讓學生對每個問題得到一個完整、清晰、正確的理解)

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問:在你積累的詞語中有哪些詞也當“你”講?(君看一葉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爾東西南北風)文章中的“你”指誰?你對他了解嗎?

四、研讀、精讀,深入情境

1、你認為文中的兩個小孩誰對誰錯?你支持哪一個呢?(給學生一個自由的選擇的空間,自然形成一個辯論的氛圍)

2、現在我們就展開一個小小的辯論,一方是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方是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每組選已的代表,再讀課文,找出有利於自己一方的觀點和理由。

3、進行辯論,弄清兩個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

(討論交流是探險究學習的一種方式,在課堂討論中可為學生的思維表達更寬廣的空間。目的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

五、背誦積累、延伸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全文。

2、學生試背課文。

3、課外延伸: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沒能回答兩個小孩子的問題,是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不發達。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時空,你到了遙遠的古代遇到了兩小兒辯日,你將怎麼呢?請你在課下查閲資料和同學們合作來完成兩小兒辯日續。

課後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力求讓自已是一個等參與者,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為初學古文,學生們對朗讀的興趣很大,通過範讀、試讀學生們基本上都能把課文讀通順。在理解課文這一環節,有一部分學生藉助註釋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師便引導學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試一試,效果很好。在理解課文之後,因觀點不同而展開辯論則更適合了學生的心理,通過辯論加深了理解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