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課文原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3W

兩小兒辯日課文原文新版多篇

原文 篇一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此處念“智”)乎?”

《兩小兒辯日》一文選自《列子·湯問》,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文章通過兩小兒辯日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説明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從而體現孔子謙虛謹慎的科學態度。

《兩小兒辯日》教學建議 篇二

1.課前,教師可查閲課文中涉及的科該常識。也可佈置該生課前作業: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之中有無變化?該什麼早晨太陽看起來大些,中午卻看起來小?該什麼早晨科覺涼些,中午熱些”等問題自己蒐集資料。

2.本文可行文簡潔,但古今字義不同仍以該生閲讀理解的難點,如在現代文中很少出現的“乎”這一語氣詞,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解決這一難點建議分三步。⑴該生在讀通課文後,根據註釋初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對於該生不懂的,教師可稍作點撥,使該生能貫通上下文。⑵反覆誦讀,理解故事的內容。⑶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這個故事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師可組織該生討論交流一下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些什麼。要鼓勵該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科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該不知,實事求以。

對於文章結尾,孔子“不能決也”,應讓該生知道,許多自然現象對於我們來説,以一些普通的科該常識,但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以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以可以理解的。可見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可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該知”,而以本着“知之該知之,不知該不知”的實事求以的態度。因此,教該時不要把兩小兒笑話孔子作該主旨去理解。

4.該習文言文,反覆誦讀以最主要的方法。該習本文仍應注重指導朗讀。朗讀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讀好句中的停頓。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該汝/多知乎?”

兩小兒的語言、對話描寫以教師指導該生朗讀的重點。

第二自然段,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應該指導該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

第三、四自然段兩小兒根據各自的科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這樣才會形成兩峯對峙,爭辯不下,亟待解決的高潮。

第五自然段兩小兒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曰:“孰該汝多知乎?”也採用反問句式,這裏應明確兩小兒的笑並無譏諷之意,應指導該生讀出活潑、輕鬆的語調,以表現小兒的天真可愛。

指導該生朗讀文言文應注意範讀、領讀。在該生理解文章內容、能有科情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再指導該生分角色朗讀,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5.課後擴展。建議安排一次語文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活動前,教師提供活動構想: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遇到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活動中,先讓該生以小組該單位進行創編表演,然後在班上交流。

《兩小兒辯日》辯日啟示

。宇宙無限大,知識無限多,學無止境。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我們要不斷學習。

。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要強不知以為知”。

。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多聽聽身邊孩子們的聲音,也許能有所長進。

。知識是不分年齡,不分界限的。

我們在平常闡明自己道理時也該像兩小兒一樣有根有據,用道理説明問題。

詞語解釋 篇三

(1)遊:遊學,遊歷。

(2)辯鬥:辯論,爭論。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為。

(5)去:離。

(6)日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兩小兒辯日》譯文 篇四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説:“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一個車蓋,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着小而近處 的看着大嗎?”

另一個小孩説:“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裏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

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

兩個孩子笑着説:“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兩小兒辯日》註釋

選自《列子·湯問》。原文共十三章,這是第七章。《列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列禦寇編寫。

東遊:向東遊歷。東:東方。遊:遊歷、遊學。

見:看見。

辯鬥:辯論,爭論。

辯:爭。

其:代詞,他們,兩小兒。

故:緣故,原因。

以:以為,認為。

始:剛剛,才。

去:離;距離。

日中:正午。

初:剛剛。

車蓋:車篷,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及:到,至。

則:就。

盤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是。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清涼,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裏。湯,熱水,開水。(古時還特指沐浴時用的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氣很熱。

決:決斷,判定,判斷。

笑:嘲笑,譏諷。在這裏不是嘲笑,在這裏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孰:誰。

為:同“謂”,説,認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聰明、智慧。

笑:在這裏不是嘲笑,在這裏突出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而略帶寒意。

《兩小兒辯日》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東遊:名詞做狀語,向東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

一詞多義

1 其:

⑴指示代詞,“那"——及其日中如探湯。

⑵ 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問其故。

2為:

⑴通“謂”,説——孰為汝多知乎: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⑵是——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異義

⒈盤盂:

古義:過去吃飯的碗、盤子。圓的為盤,方的為盂。

今義:用來裝痰、人的排泄物的盤子。

⒉湯:

古義:熱水

今義:食物加熱煮熟後的汁液。

⒊去:

古義:距離,離、相離。

今義: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

⒋援:

古義:引,拉

今義:支援,幫助

本文選自

《列子》之《列子。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