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6W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

《兩小兒辯日》是語文第12冊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於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為第一篇文言文來進行教學。國小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是為了中學時大量學習文言文作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以激趣、學法為根本目的,緊扣教材,設計了“讀──釋──演”這個脈絡清晰的教學環節。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1、讀通:通過生試讀,師範讀、個人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特別是:能正確斷句。

2、讀懂:生對照註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3、讀好: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自由練讀。找同伴互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示兩小兒爭辯時生動的場景。讓學生模仿古人吟詠的樣子來有滋有味地讀。通過這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

有以下遺憾:

1、時間分配得不夠好,學法指導處利用了7、8分鐘的時間,因此也沖淡了重點;如果能在此節省5分鐘時間,“誦讀”的訓練能更突出一些,同時後面的設計的“談啟示”及“課本劇”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劇情: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恰遇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現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答了兩小兒的問題並表達了對兩小兒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過多,貪多,貪全:因為這是第一篇古文教學,因此,我總想在課堂上讓學生收穫更多的知識,其實仔細想來,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發興趣放在第一課時,這樣便更能突出“讀懂意思”“讀出韻味”的重點。

3、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簡練,有時語言隨意,有時不夠嚴密或有重複學生説話的現象。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2

《兩小兒辯日》是本課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於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為第一篇文言文來進行教學。

國小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是為了中學時大量學習文言文作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第八組導讀中明確指出:本組課文將引導你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要對照註釋,一字一句地讀,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通,讀懂。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以激趣、學法為根本目的,緊扣教材,設計了讀──釋──演這個脈絡清晰的教學環節。

一、趣字當頭,以讀為本

我首先由課題入手,激發學生急於學習本文的興趣。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1、讀通:

通過生試讀,師範讀、個人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特別是:能正確斷句。

2、讀懂:

通過引導,讓學生自主發現學法,並在交流合作中加以應用。

3、讀好。聯繫生活體驗,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模仿古人吟詠的樣子來有滋有味地讀。通過這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

二、讀而優則演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古人與今人直接對話的情境,組織了一次表演活動。表演的設計也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兩個層次:一是讓學生用現代本站的形式進行表演,意在鞏固理解;二是讓學生直接以課文中的語言來進行表演,要求發揮想象,儘量把古人的風采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實則就是更高要求的讀。此項活動受到了多數學生的熱烈歡迎。參加表演的同學大膽創新,添油加醋,展示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們對文言的感悟力。

三、煉學法,用法學

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如何學習文言文是國小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兩小兒辯日》則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我就地取材,讓已讀懂課文的同學引路,提煉總結學法,師適時點撥滲透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讓其他學生也運用學法自主探究。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作業,不是終結,而是開始

在課的最後,我設計了新兩小兒辯日賽這個作業。希望通過學生課後的準備,將語文的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體現了語文生活化這一主題。

五、不過,本節課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

比如:

1、學生讀時,只能讀出一定的節奏和停頓。達到這一層次後,便再難提高。

2、對於兩小兒笑的理解不夠到位。

3、表演時不夠大方,口語表達不夠流暢。

希望各位老師都來幫忙,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問題,讓我們的古文教學不再格式化。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3

《兩小兒辯日》是六年級下冊的一篇文言文,以往學生也接觸過文言文,比如《楊氏之子》,有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不再一字一句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而是相信學生的能力,儘量讓他們自主學習,取得不錯的效果。

一、注重課文的朗讀。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文言文更是如此。只有在讀正確、讀熟練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課文。教學時,我先範讀課文。比較長的句子,讓學生標出該停頓的地方,文言文斷句必須正確,才能理解正確。學生讀熟之後,我挑選兩個學生比賽朗讀課文,其餘學生聽聽他們朗讀的優點與不足,進而達到讀正確、讀熟練的目的。

二、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翻閲字典,自己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指導兩個小孩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説明理由的句子。在理解“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比如:看遠處的樹木顯得小,看近處的樹木顯得高大,從而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為什麼小孩根據看到的現象得出遠者小而近者大的結論,接着總結出小孩善於觀察和説話有理有據的特點。

三、分角色講故事,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講故事。先分小組講,然後挑選表演好、積極性高的一組上台表演課文。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演繹《兩小兒辯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上學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特別好。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課前預習時沒有讓學生認真查閲資料,從科學的角度理解“辯日”的結果,只是在課堂最後出示了文字資料,這樣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也不利於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對於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應該結合學生平時的表現對其進行誠實、守信教育,這些不足之處都有待在下次的教學中改善。

作為教師,只有不斷總結自己課堂教學的經驗與不足,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啟示,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愈加完美。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4

文言文首次進入國小教材,對於國小生來説,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僅難讀(單音節詞較多,讀起來咬口。)而且難懂(古今詞義差異較大)。對於教師來説,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僅是初次教學文言文,而且面臨的是沒有文言文基礎的國小生。本課教學設計要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概括地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教師角色的變化:

教師在課堂中充當了一個參與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起到了引導、點撥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隨時發生改變。教師充分信任學生,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建立了學生的自信感,不擔心他們會有什麼怪想法,放手讓學生大膽去説、去做、去思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2、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研究性學習策略,注重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師教學觀念新穎,把原來的口授、設問、解答變為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構建知識。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孔子的資料,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學生對兩小兒所持不同觀點的依據是否科學產生了疑問,教師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確定研究主題,然後指導學生自主確定活動小組,或上網查詢、或探師訪友、或翻閲書籍、或動手實驗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研究,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發生了變化,他們也更樂意去探究,去發現,去體驗,去創造。最後舉行小專題研究成果交流會。這個過程,有力地突破了文本中心、課堂中心,使學習活動成為了學生的創造活動。小專題研究性學習的展開,使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鍛鍊乃至提升。

3、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教學的生命力在於創造。在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進行有創意的表達,教師讓學生走進角色,走進歷史,當一回劇中人,演一演,説一説,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他們的感覺,情緒和智慧積極投入,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將課文的語言轉化為栩栩如生、豐富多彩的戲劇語言,產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5

《兩小兒辯日》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選編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併為國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結合註釋理解字詞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明白文中所講的道理,並受到一些啟發。

在教學本文時,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初讀文言文,讀通順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文言文讀通順。我先讓學生根據劃分的節奏來自由讀文言文;再分別叫四個學生單個讀;看到學生讀的還不很到位,於是我範讀;然後再讓學生像我這樣讀。在這一環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把課文讀熟了,通順了。

第二個環節:再讀文言文,懂其義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讓學生藉助註釋來弄懂文言文的意思。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也就是根據書上的註釋試着自己理解文言文;然後再讓同桌、前後桌進行交流、討論;最後採用“漁歌問答”這個遊戲進行全班交流。

第三個環節:三讀文言文,展開辯鬥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通過辯鬥,挖掘、深化文本內涵。我先讓學生用筆畫出兩小兒各自的觀點和理由;接着讓兩個學生上台辯鬥,看到這兩個學生辯是辯了,但還沒有“鬥”的感覺,於是,我親自扮演其中的一個小兒,和另一個學生展開辯鬥。剛開始語氣平緩,隨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説!”等連接詞的加入,兩人的語速逐漸變快,語氣變重,最後,感情激昂,互不相讓。師生“辯鬥”結束後,我請學生評價。再後來,讓全班學生都來做一回兩小兒。全體起立!左邊的同學做前面一小兒,右邊的同學做後面一小兒。我呢,就在一旁引讀創設情境:分別以 “一兒曰”、“一兒自信曰” “一兒搖頭晃腦曰”“一兒拍着胸脯曰”“一兒堅持曰”、“一兒爭辯曰”、“一兒反駁曰”“一兒不服曰”“一兒緊握拳頭曰”“一兒手叉腰曰”等為引導,組織學生反覆朗讀上面兩句。

第四個環節:四讀文言文,悟道理

設計這個環節,我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體會到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課後反思:我認為是辯鬥環節的設計和引導是這節課的一個亮點。辯鬥中,師生不僅對話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與心靈的對話,老師與學生各扮“兩小兒”展開辯鬥,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走進語文”,讓學生成為“兩小兒”,讓學習進入體驗層次,課堂的學習氣氛和狀態被激發出來。從兩名學生表演辯鬥,到師生合作辯鬥,再到全班學生展開辯鬥,將誦讀層層推進,生生辯鬥時,教師在一旁通過引讀創設情境,煽風點火,學生們辯得面紅耳赤。教師的引讀不僅在於創設辯鬥的情境,也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還是在啟導學生對文本內涵的感悟。學生在辯鬥過程中,不僅關注辯鬥的內容,更關注辯鬥者的心理、情感,這也是我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時刻關注的。朗讀的效果如何,不在於讀的遍數多少,而在於能否層層遞進,潛向文本深處,浸入學生心靈;朗讀過程應該成為學生對話文本,彰顯智慧的心路歷程。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6

走出演播室,頭腦中不斷地回放着剛才課堂上的一幕一幕,喜悦和遺憾不斷地交織在我的思緒中。喜悦的是面對眾多的聽課教師和評課領導,自己沒有慌亂,整個課堂表現還算自然、樸實,遺憾的是自己作為全校80多名參加魅力課堂教學大賽教師中的最後一名做課教師,還多少有些壓軸的味道,可是自己的課堂離“壓軸級水平”還有差距。現將自己的喜悦與遺憾進行反思,並希望能得到觀者評説,得到領導指正。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今天我把它作為第一篇文言文來上。國小六年級的文言文閲讀是為七年級正式實現文言文閲讀教學目標做好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第八組導讀中明確指出:“本組課文將引導你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要對照註釋,一字一句地讀,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通,讀懂。”

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

一、重激發學習興趣和學法指導

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如何學習文言文是國小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兩小兒辯日》則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堂伊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文言文?當學生講出對文言文的粗淺的認識後,我便對他們的回答給予充分地肯定,同時告訴學生,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遺產,是傳承古代文明的媒介,學習文言文能讓我們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還能提高我們的語文學習能力。這樣學生對文言文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興趣。之後我又啟發他們結合現代文的學習方法,滲透總結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古文學習與現代文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繫,在現代文學習中掌握的一些閲讀方法同樣適用於古文的閲讀理解,所以這節課中我注意調動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進步提高,獲得全新的文言文的閲讀體驗。這樣處理古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的差別與聯繫,目的在於降低學習文言文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為學生樹立信心,培養他們親近古詩文的情感和正確對待古詩文的態度,為他們今後的樂學文言文、會學文言文打下基礎。學生運用自己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培養能力。

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

我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這樣更利於合作學習。教學中提供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自主探究的空間。例如讓學生結合學習方法循序漸進,首先把句子中難懂的字詞對照註釋進行注,然後把句子連起來解釋,還有不懂之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這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習慣,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落實了學生主體地位,同時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我還有意識地進行留白,如反問句在這裏的作用;“為”出現三次,為什麼讀法不同;“探湯”的“湯”和現在的“湯”有什麼不同……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教學目標中“讀懂意思”得到實現。

三、注重誦讀

“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誦讀,這節課的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1、讀通:

通過生試讀,個人練讀,小組自學合作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

2、讀懂:

生對照註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3、讀好:

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重點處我適時地點撥,如:兩個小兒爭辯時為什麼要用反問句,強調他各持己見、胸有成竹的心態;有“車蓋”的車古時候是給什麼人坐的,在這裏“車蓋”象徵着什麼,怎麼讀;“盤盂”與“車蓋”相比天壤之別,怎麼讀……這樣學生帶着感受讀出對比的語調,一輕一重,情到深處自然流!同時這樣的訓練充分達成了教學目標讀出韻味。

遺憾是:

1、時間分配得不夠好,學法指導處利用了7、8分鐘的時間,因此也沖淡了重點;如果能在此節省5分鐘時間,“誦讀”的訓練能更突出一些,同時後面的設計的“談啟示”及“課本劇”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劇情: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恰遇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現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答了兩小兒的問題並表達了對兩小兒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過多,貪多,貪全:

因為這是第一篇古文教學,因此,我總想在課堂上讓學生收穫更多的知識,其實仔細想來,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發興趣放在第一課時,這樣便更能突出“讀懂意思”“讀出韻味”的重點。

3、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簡練,有時語言隨意,有時不夠嚴密或有重複學生説話的現象。

伴隨着喜悦和遺憾,最終我覺得自己還是滿載而歸的,記得崔巒在全國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開幕式的發言中講到: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實”,需要教師捧出一顆對教育虔誠、對學生真誠的心,一顆淡薄名利、無私“忘我”的心。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她還説,教師的教學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瞭解學生的能力×導學的藝術×人格魅力。我衷心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能用真實、樸實、紮實這樣“三實”的作風比照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在結束反思的這一刻,有種感覺已在心中孕育、升騰。是希望?是方向?亦或是壯志?雖然説不清楚,但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我校幾位前輩能在語文教學這片沃土上幾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孜孜不倦、樂此不疲,原來它真的能給人帶來成長的快慰,收穫的喜悦。懷着這種情感體驗,我第一次想發自內心地對自己説: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7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反思

《兩小兒辯日》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習了之後,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樣的啟示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下兩小兒辯日帶給我們的啟示,不足的地方,歡迎補充指正。

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儘管學識淵博,可仍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值得我們學習。

兩小兒:聰明可愛,善於動腦,善於觀察,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質疑,還敢於爭辯。

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要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明白了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結論就不同。

四、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8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中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分七個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簡單,構思頗具匠心。文章開頭以無名小兒與“聖人”孔子對舉,其地位和學問的對比本應高下立現,但作者通過一個“辯”字為後文製造了懸念。其表達的道理可以從不同角度闡釋,從“辯日”的角度,可以説文本告訴我們,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也可能包含着我們不瞭解或不確定的知識,需要多觀察,多思考。從“小兒”和“孔子”的角度,本文教學中還可以理解為:只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獨特的發現和獨到的思考;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兩個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認自己“不能決”,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惱羞成怒,也令人敬佩。

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採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切實做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視頻導入,以便讓學生對辯論有一個大致瞭解,進而理解兩小兒辯論時的態度與心情,然後由“辯”字入手,讓學生認真觀察字的結構並認真書寫,為學習本課奠定基礎。因此,學生通過視頻,有了讀書的興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2、注重誦讀,能在讀中學、讀中思、讀中悟。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學中,我採用自讀、範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的同時理解文章中重點字、詞、句的意思,從而達到把文言文讀通、讀懂、讀出節奏、讀出韻味的目的。

3、課堂上,根據課文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弄清本文的重點“辨日”之謎,再引出“孔子不能決也”的原因,從而得出“辨日”啟示。這種教學流程讓學生自此自終對課文興趣盎然。

4、最後以“疫情逐漸向好,是否需要戴口罩”為主題以事實為依據,發表自己的觀點,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新高潮。這個環節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寫作慾望,還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處:

1、疫情原因,課堂上只有自主學習,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總感覺學生自學的時間不夠充分。

2、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不夠簡練,有重複學生回答的語言。

總之,我覺得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教學設計合理,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環節緊湊,有層次感。課堂上,學生通過自己質疑,自主釋疑,從而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育理念。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相信我能進一步完善課堂,完善自我。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9

本堂課上,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教學設計靈活,但學生學得紮實,學習效率高,真正提升了學生能力和素養。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幾點成功之舉。

首先是課始的導入,從孩子們談話導入課題後引入對聖人孔子的介紹,由表及裏,巧妙過渡。再乘着孩子對孔子的仰慕之情,展示和交流對孔子的認識,再由教師做針對性的補充,一步一步讓孔子的形象在孩子們腦海中豐滿起來。其次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角色觀。我們可以看得出,整堂課上,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甘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嘗試讀準確到教師針對性指導學生讀出停頓和韻律;從學生藉助註釋瞭解文意到教師準對性地提出學有難度的字詞引導探究感悟文意;從學生回顧學法到教師針對性的歸納總結。無一不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教師及時反饋引導到能力提升。整堂課體現出學生紮紮實實的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過程。

最後是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的外延的廣泛性。可以看到,課堂上教師本着讓學生學得輕鬆、愉悦的宗旨,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歡的形式,如個人展示、小組合作探究、自由質疑、等,使得課堂教學靈動紮實,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是可以張揚個性、愉悦習得的。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0

教學《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最後決定摒棄串講的模式,貫徹課改精神,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就是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自主學習,充當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多種方案,最後決定由“辯”字入手。在板書課題時,我故意把“辯”寫成了“辨”,這是學生經常弄混的兩個字。不出所料,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上來了,紛紛指出老師寫了錯別字。通過區別,得出“辯”的意思是“爭辯、辯論”;在表揚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同時,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兩小兒究竟在爭論關於太陽的什麼問題呢?在此基礎上,學生有了研究的興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2、課前,學生如果對課文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那麼在課堂上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精心設計了這課的預習導航:

⑴、收集孔子的有關資料。

(2)、認真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根據註釋理解意思。

(3)、藉助

註釋和工具書,説説文中每句話的意思。

(4)、再讀課文,用“——”畫出含有“日”字的句子,並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5)、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讓學生有的放矢的進行預習。事實證明,這種預習是有效的。課堂上學生是各抒己見,很多見解都非常到位。對於兩小兒提出的觀點及理由,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辯鬥,再利用收集的課外資料,用當今科學的觀點做出解釋,使學生了解了不同時間太陽的涼熱與日地距離的遠近沒有關係。

3、在課堂上,我不是根據課文內容按部就班的學習課文,而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先弄清本文的重點“辯日”之謎,再引出“孔子不能決也”,從而得出“辯日”啟示。這種教學流程讓學生自此自終對課文興趣盎然。

不足之處:

1、我一直認為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但在實施教學時,這種方法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而且因為文言文的節奏比較難以把握,老師應該進行範讀,我也沒做到。

2、學生根據註釋理解文意,在進行全班交流時,由於看到時間緊迫,所以使得交流有點倉促,流於形式,沒有達到交流的目的。

3、本文的人文內涵大概有兩種理解: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讚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課堂上學生的感悟都比較深刻,好些優秀生還能聯繫實際進行闡述,但中下層學生則理解不到位。課堂應是每個學生的課堂,教師應對學生的闡述及時進行評價與引導。

再教設計: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以後實施教學時,老師應該進行範讀,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的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呼?要讀出反問的語氣。給足學生時間朗讀,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加強學生感悟,提高學習效率。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1

本週教學內容:

六年級語文 10課《兩小兒辯日》。

教學反思:

《兩小兒辯日》是本學期的第二篇文言文。前一篇《夸父逐日》,記得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基本上是我的“獨角戲”。本課的學習,正好是一次補救的機會,想辦法使學生自覺、積極地學習,爭取建立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為將來正式實現文言文閲讀教學目標做好輔墊,打下基礎。

《兩小兒辯日》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篇科普性質的文言文。課堂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是文言文?當學生講出對文言文的粗淺的認識後,我便對他們的回答給予充分地肯定,同時告訴學生,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遺產,是傳承古代文明的媒介,學習文言文能讓我們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還能提高我們的語文學習能力。這樣學生對文言文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興趣。

之後我又啟發他們結合現代文的學習方法,滲透總結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古文學習與現代文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繫,在現代文學習中掌握的一些閲讀方法同樣適用於古文的閲讀理解,所以這節課中我注意調動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進步提高,獲得全新的文言文的閲讀體驗。這樣處理古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的差別與聯繫,目的在於降低學習文言文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為學生樹立信心,培養他們親近古詩文的情感和正確對待古詩文的態度,為他們今後的樂學文言文、會學文言文打下基礎。學生運用自己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培養能力。

我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這樣更利於合作學習。教學中提供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自主探究的空間。例如讓學生結合學習方法循序漸進,首先把句子中難懂的字詞對照註釋進行注,然後把句子連起來解釋,還有不懂之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這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習慣,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落實了學生主體地位,同時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我還有意識地進行留白,如反問句在這裏的作用;“為”出現三次,為什麼讀法不同;“探湯”的“湯”和現在的 “湯”有什麼不同?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教學目標中“讀懂意思”得到實現。

對本課的教學,我着意鍛鍊學生對文言文的誦讀技能。

“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誦讀,這節課的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1、讀通:通過生試讀,個人練讀,小組自學合作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

2、讀懂:生對照註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3、讀好: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重點處我適時地點撥,如:兩個小兒爭辯時為什麼要用反問句,強調他各持己見、胸有成竹的心態;有“車蓋”的車古時候是給什麼人坐的,在這裏“車蓋”象徵着什麼,怎麼讀;“盤盂”與“車蓋”相比天壤之別,怎麼讀?這樣學生帶着感受讀出對比的語調,一輕一重,情到深處自然流,同時這樣的訓練充分達成了教學目標讀出韻味。

不足:

1.時間分配得不夠好,學習方 法指導處佔時過多,也沖淡了重點。

2.教學目標設計過多,貪多,貪全,處處都想講清、講好,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消化能力”,造成消化不良,感覺學生掌握得不牢固,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3.因為這是一篇古文教學,因此,我總想在課堂上讓學生收穫更多的知識,其實仔細想來,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發興趣放在第一課時,這樣便更能突出“讀懂意思”“讀出韻味”的重點。

4.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簡練,有時想到哪説到哪兒、不夠嚴密,甚至常常重複一個意思、一句話,過後才後悔。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2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我總認為文言文深奧難懂,學生自己幾乎不能自主學習,所以我對於文言文的教學大多采用串講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詞翻譯交給學生,希望通過這樣使學生課文中存在的疑惑,從來不敢有所怠慢。但我發現,無論怎樣盡力,學生的效果都很難提高。

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最後決定屏棄串講的模式,貫徹新課標,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就是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自主學習,充當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得到不少聽課老師的認同和讚賞,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讓學生進行小組研究,自行解決課文中的字詞句的.疑惑。

改變單一的老師提問,老師點名叫學生回答的模式,學生自己設問,自己點名叫同學接題,學生對此很有興趣,感覺自己完全得到自主學習的權利,積極性很高。

2、字詞把握的當堂小測,讓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問題,及時糾正,效果明顯。

3、把傳統的串聯翻譯改為故事情節的複述,既可以讓學生自覺熟悉課文,又可充分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4、背誦採用減字法,逐步增加難度,激起學生當堂背誦的慾望,層次感很強,學生的興趣也很濃。

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於部分同學基礎較差,文言文基本就是盲區,根本無從讀懂,更不用説質疑討論了,所以這部分人在課堂上無所適從。另外由於學生比較緊張,有點拘謹,部分環節沒有完全放開,主動性積極性還有待繼續提高。總的來説,我覺得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設計比較合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學環節緊湊,層次感比較強,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討論質疑釋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識。通過這節課,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啟示,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希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進一步完善課堂,完善自我。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3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聽,孩子們在給兩小兒配音呢!在優美的古箏音樂伴奏下,兩位同學各個爭得面紅耳赤,辯得理直氣壯。教室裏不時傳出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站在一旁的我在被孩子們發表獨立見解的那份自信和出色的表演天賦所折服的同時,也驚奇地發現這篇對於孔子這個人物,設計的並不多,如果通過揣摩孔子人物的心理,有利於學生更好理解“學無止境”的道理。於是我大膽創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出問題:“面對兩小兒的據理力爭,孔子也怎麼樣?”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也不能決也。”我又繼續追問:“孔子是何許人也?上節課老師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任務!同學們都找到了和孔子有關的資料了嗎?哪個小組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話聲剛落,已經有好幾個小組的同學躍躍欲試了,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孔子的人物資料,孔子的哲理名言,甚至有的孩子還把姥姥家掛在牆上的孔子畫像帶到了課上,據他説每次到姥姥家,姥爺都要叫他反覆讀上幾遍,讓他從中得以感悟以自勉。今天這位同學也一顯身手,不但一口氣讀完了畫像上的孔子名言,還把其中一些句子的意思講給大家聽。看到大家的熱情如此之高,我便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對孔子這個人物進行一個全面概括的定位: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這樣一個知識淵博的聖人,聽了兩小兒的爭論後,也不能裁決,此時此刻他會想些什麼,又會説些什麼呢?”學生讀懂了古文,又對孔子的人物有了新的認識,一下子來了熱情,有的學生説:“孔子會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的學生説:“孔子會説雖然人們都説我是博覽羣書的人,可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呀。所以我要回家多找些資料,多看些書來補充自己的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日趨完善。”孩子們各個談的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還用上了剛才蒐集的孔子的哲理名言,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是我事先所未預料到的。前者説的是一個古代的孔子,後者説的是一個現代的孔子,這樣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為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了時機,又在揣摩人物心理的同時豐富了課文的內涵,在課文的誘導空間中超越文本,超越了空間。

緊接着我繼續追問:“孔子和兩小兒特別想知道問題的答案,他們很想來到我們中間尋找答案,你們歡迎嗎?”孩子的熱情更高了,都想一顯身手告訴孔子問題的答案,不約而同地拿出了自己蒐集的資料。這時,我並不急於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資料,“一會可要給他們講清楚了,讓孔子和兩小兒聽明白了啊!把查閲的資料拿出來,先現在小組中準備準備!”這樣一來,孩子們一下子明確了學習任務,在小組裏興趣盎然地把蒐集的資料進行交流、篩選、提取,有的甚至還加入了一些生活常識,讓這些複雜的自然知識聽起來更簡單,更易懂。

於是我為學生創設一個情景,“大家閉上眼睛,孔子和兩小兒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我們的面前。”頓時,教室裏一片寂靜,孩子們攥緊了手裏的資料,躍躍欲試,期待着和孔子、兩小兒的會面。而此時我則悄悄地走到黑板後,帶上了事先準備好的白花花的鬍子,搖身一變變成了博學的孔子,隨機邀請身邊的兩位同學扮演兩小兒,當同學們睜開眼睛,看到眼前的一幕時,有的發出驚歎聲,有的則笑出聲來,整個課堂洋溢着輕鬆,活潑的氛圍,這時教室裏頓時沸騰起來,學生各抒己見,把自己在網上、課外書上查閲的自然知識講給孔子和大家聽,思維閘門一下子打開了,講得滔滔不決,孔子和兩小兒聽得津津有味,彼此之間還“交流”了經驗:

孔子説:“原來從這麼多途徑都可以學到知識,看來知識是無窮盡的,我還要向同學們學習呀!”

同學説:“我每天早晨和中午都看見太陽,但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兩小兒爭辯的問題呢?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認真觀察,大膽質疑。”台上我和同學們用各種感覺去觸摸,品位,體驗文中的角色,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對角色的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體驗和理解,台下同學們用現代的科學知識解決孔子不能解決的問題,努力地將無聲的教材語言創造性地演成了有聲有色的生活話劇,其實這也是知識的一個拓展延伸的過程,學生通過上網,查課外書等途徑解決難題更加有效的延伸了課堂,創新了課堂,達到了以內導外,以外促內的良好效果。

通過表演,學生髮展了語言,樹立了自信,品嚐了成功;通過表演,學生心裏播下了“我一定能行”的種子;通過表演使得《兩小兒辯日》一文這篇膾炙人口的文言文,對學生掌握讀懂古文的方法,瞭解更多的自然歷史知識,形成良好讀書習慣發揮積極的作用。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説的:“教師最大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敬的人,先生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被孩子們淵博的科學知識所折服,真正地感悟到“教學相長,互相為師,共同進步”的含義之所在。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4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我總認為文言文深奧難懂,學生自己幾乎不能自主學習,所以我對於文言文的教學大多采用串講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詞翻譯交給學生,希望通過這樣使學生課文中存在的疑惑,從來不敢有所怠慢。但我發現,無論怎樣盡力,學生的效果都很難提高。 為了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我從多方面去精心構思,最後決定屏棄串講的模式,貫徹新課標,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就是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自主學習,充當學習的主人。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效果還算不錯,得到不少聽課老師的認同和讚賞,學生自我感覺也相當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內,我覺得以下幾個環節是比較成功的:

1、讓學生進行小組研究,自行解決課文中的字詞句的疑惑。改變單一的老師提問,老師點名叫學生回答的模式,學生自己設問,自己點名叫同學接題,學生對此很有興趣,感覺自己完全得到自主學習的權利,積極性很高。

2、字詞把握的當堂小測,讓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問題,及時糾正,效果明顯。

3、把傳統的串聯翻譯改為故事情節的複述,既可以讓學生自覺熟悉課文,又可充分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4、背誦採用減字法,逐步增加難度,激起學生當堂背誦的慾望,層次感很強,學生的興趣也很濃。

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於部分同學基礎較差,文言文基本就是盲區,根本無從讀懂,更不用説質疑討論了,所以這部分人在課堂上無所適從。另外由於學生比較緊張,有點拘謹,部分環節沒有完全放開,主動性積極性還有待繼續提高。

總的來説,我覺得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設計比較合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學環節緊湊,層次感比較強,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討論質疑釋疑而真正得到了知識。通過這節課,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啟示,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希望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能進一步完善課堂,完善自我。

《兩小兒辯日》教學反思15

國小階段的文言文閲讀是為七年級正式實現文言文閲讀教學目標做好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

1、注重朗讀:

“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⑴ 讀通:

通過生試讀,師範讀、個人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特別是:能正確斷句。

⑵ 讀懂:

生對照註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⑶ 讀好:

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自由練讀。找同伴互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示兩小兒爭辯時生動的場景。這三個層次的訓練充分體現了朗讀教學目標從低到高、從易到難的層次性。

2、注重學習方式的變革:

我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這樣更利於合作學習。教學中提供合作學習交流的機會,自主探究的空間。例如讓學生試讀談感受畫難句個人對照註釋讀懂句子去嘗試探究;不懂之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這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習慣,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落實了學生主體地位,同時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同時我鼓勵學生課外查資料,上網來了解有關兩小兒不同觀點中所包含中的有關科學知識,教師有意識地進行留白,也是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

3、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配樂範讀,既讓學生體會如何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又在文言文如何停頓斷句這個難點上起到示範作用。我還注重轉變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提出難句,以學定教。為學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學習的平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比賽。在合作學習中我在巡視中注意到個別差異,為學生提供學習幫助。

4、注重學法指導:

學習得法則事半功倍。如何學習文言文是國小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兩小兒辯日》則是他們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以例句引路,引導學生逐字精讀,師適時點撥滲透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讓學生運用學法自主探究。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