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精品多篇】

2022全國大學聯考甲卷語文作文 篇一

時光流逝,浪潮翻滾,我們來到了一個令人欣喜的時代:政治昌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生活欣欣向榮。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也身處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繁榮昌盛是發展的土壤,而即使是挑戰,背後也是機遇,就算是危機,當中也孕育着先機。此時此刻的我們,要立於時代潮流,必須有所作為。

回顧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曆程,我們發現其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成為了成長和發展的土壤:無論是“五四”、“七一”一類的節日還是紅色歌曲,無論是經典作品還是景仰的烈士、學習的榜樣,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這不僅是時代大有可為的生動表現,更是時代大有可為的根本。

正因為如此,身處這個大時代發展的我們,不能辜負這時代給予我們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而更應該將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融匯在一起,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我們看到,非典肆虐時,鍾南山讓“重症患者都到我這裏來”,而新冠未明時,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又火速馳往武漢;我們也看到袁隆平懷揣着兩個偉大的夢想,在水稻田裏耕耘,不僅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更是造福了全人類;我們還看到許許多多的青年人深入到扶貧攻堅一線,“以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我們更看到,每一個你我,都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這些,都是身處可為的時代裏的有所作為。

可為與有為,看似獨立,實則兩者關係密切,相輔相成:可為是有為的前提和條件,有為是可為的目的和根本。沒有可為的條件,雖然可能也會有“亂世出英雄”的情況,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説,生存已經是難事,又何來發展?然而,如果沒有有所作為之心,那麼可為的條件也是徒然。

也許,有人會説,即使這是繁榮的時代,也會有其困境,但是對於時代之難,有的人選擇精益求精,打造核心競爭力,有的人選擇另闢蹊徑,突破內卷,但是也有的人選擇了“躺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已經磨滅了上進之心,更是丟失了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所應承擔的責任與擔當啊!

所以,我們不僅要了解時代的潮流和趨勢,緊跟腳步不被落下,我們更要深知時代的優勢和不足,在享受紅利的同時更要為時代發展助一份力:讓未成年人得到更多的保護,讓老人也能跟上信息時代的腳步,讓教育資源更加公平點點滴滴,舉足輕重。

時代的鐘聲已經敲響,偉大復興的使命已然在肩,大有可為的時代裏,我們定當有作為

2022全國大學聯考甲卷語文作文 篇二

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發展而出。我們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應該為這個時代做出自己的貢獻。但是,身處可為之世就一定能成為有為之人嗎?在可為與有為之間,我們還需要怎樣的努力?

從可為到有為,我們需要理想和信念。

理想是我們前進的目標,為我們指明方向;信念堅定我們的內心,幫助我們始終保持航向,不因沿途的紛擾而迷路。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的革命運動中,他是黨的重要領導者。他開創的偉大事業和留下的思想遺產永遠不可磨滅,他播撒的革命種子已經在中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李大釗同志光輝的一生,正是因為其具有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在苦難與死亡來臨時,才能毫不畏懼,坦然面對。可見,理想信念之於偉人的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復興偉大的中華民族為己任,奮勇精進,處可為之世,做有為之人。

從可為到有為,我們需要奉獻精神。

要建設偉大的祖國,復興中華民族,我們青年人應該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踏實苦幹,奉獻自我,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時代楷模南仁東,在23年時間裏,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雖然南老師沒有能等到它產出科學成果的那一天、沒有能等到他應得的榮譽、獎勵,但我想他離去的時候心裏一定非常清楚,他畢生的事業已經成功了。”如果南仁東沒有獻身祖國科學的奉獻精神,沒有為祖國科學研究奉獻一切的偉大情操,我們怎麼會擁有洞徹宇宙的天眼?擁有奉獻精神,才能處可為之世,做有為之人。

從可為到有為,我們需要創新實踐。

前人為我們踩出了小路,我們要開拓進取,把小路拓寬為陽光大路;我們更要創新實踐,走出前人沒有走過的新路。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2020年11月24日,中國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着陸。我們之所以能一次次從無到有,從落後到趕超,正是因為不斷實踐,不斷創新。只有不斷的創新實踐,才能讓我們處可為之世,做有為之人。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作文1300字 篇三

《“瀉玉”化用借古 “改編”融匯新故》

2022年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題以《紅樓夢》中匾額題名的故事為引,其中提到了“借鑑化用”的手法。筆者由此聯想:“借鑑化用”是否屬於再創作?“借鑑化用”在什麼情況下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改編”?若構成“改編”,“借鑑化用”的法律邊界何在?

“借鑑化用”不一定構成“改編”

文學藝術領域的“化用”含義豐富,既包括借表達上的詞句,又包括借思想上的文意或語境。但並非任何一種“化用”都能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改編”。

事實上,後人的創作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難以避免地要利用前人的思想成果。倘若將思想私有化、壟斷化,會打擊創作熱情。因此,“改編”作為《著作權法》中的術語也只討論表達上的借,而不糾結思想上的借。換言之,“改編”須以原作的基本表達為創作基礎,如果後作與原作在表達上已不存在實質性的相似,只有思想上的相似,那麼此時後作可能構成“獨創”,而不再是“改編”。在“瀉玉”一題中,“瀉”字雖取自歐陽修的“瀉出於兩峯之間”,但只拈出了其中一字,難謂是原作的基本表達,而更多的是承載水流飛瀉而下之意象。

新增獨創性表達的“化用”構成“改編”。《著作權法》保護的是智力成果,獨創性則是人類精神文明之花得以綻放的智力源泉。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定,改編權是指“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這意味着改編不是毫無門檻,而是要在原作的表達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獨立的創作,且新創作的表達須擁有最低限度的創造性。

反之,如果新增表達不符合獨創性要求,則其整體仍屬於對前作的複製,不構成新的改編作品。就“瀉玉”二字而言,摘“瀉”添“玉”,雖傳達了創作者以玉比水的聯想,但是表達太短,難以完整且個性化地展現創作者的思想情感、文藝美感或是傳遞一定量的信息。故“瀉玉”之匾額題名難謂新增獨創性的表達。

構成“改編”不一定屬於合法“改編”

改編判斷獨立於侵權認定,構成改編亦可能涉嫌侵權。是否構成改編屬於作品判斷,只要後作相對於原作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即可構成改編作品,而改編行為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則是侵權認定。改編者在曾接觸過原作的條件下,如果未經原作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原作的表達,且增加了新的獨創性內容,在作品判斷層面,新作完全可能構成改編作品;在侵權認定層面,改編者仍然會侵犯原作著作權人的複製權和改編權。

改編的法律邊界不僅限於尊重原作者改編權,還需尊重原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屬於著作人身權,是指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而改編必然涉及對原作的改變。此時,二者便可能發生衝突。為平衡原作者的人格利益與文學藝術的創作自由,實踐中要求改編人的改編須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內。

具體而言,改編人在主觀上不能帶有貶損原作或原作者聲譽的故意,在客觀上沒有造成原作或原作者聲譽受損的結果。因此,改編人應儘量在事前與原作者協商,明確改編權的行使邊界,以最大可能降低侵權風險。

綜上所述,“瀉玉”式創作,儘管沒有直接複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創作者的努力和創新,值得提倡。但是,“改編”不是簡單的小添小改,而是需要滿足獨創性的要求,且須尊重原作者的複製權、改編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需要新內容、新血液,一方面應鼓勵改編創作,在繼承中創寫新的詩篇;另一方面也應注意權利行使的邊界,在合法、健康的環境中培養可持續的創新。

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 篇四

有人説:隨着互聯網的“流量泡沫”湧入整個社會,人類開始進入瘋狂“內卷化”時代,教育、工作、生活,甚至是婚戀,無一倖免。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説過: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這世上,真正能成事的人,並不是投入最多時間“內卷”的人,而是那些能找到最佳解決問題途徑的人。

當今的社會,真的是一個大有可為後,定必有大為的好時代。每個人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有着明確或並不太明確的目標,再加上時代本身賦予每個人不同屬性的一些助力,不説是如虎生翼吧,但卻真的讓我們每個人在某一時刻,能如魚得水那麼一下。

前段時間流行的“躺平”好像是生動形象的説出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心聲——一個無需奮鬥,還能做吃山空的狀態。那麼我們真的需要來思考一下,可為的時代和不可為的時代下人們的一個狀態。

《論語·憲問》裏有這樣一段: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遍觀中國歷史長河,絕大部分時代是不可為的,又都是可為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政局混蕩,整個社會處於一個渾渾噩噩是狀態。李大釗先生有一首詩描繪了這樣的一個情景:殿閣嵯峨接帝京,阿房當日苦經營。只今猶聽宮牆水,耗盡民膏是此聲。就是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依舊有一大批並沒有“躺平”的青年,前赴後繼,為了“只要主義真”,在明知不可為的時候,還能振臂高呼!

所以《論語》裏那個守城人會説子路是從“那位知道做不成卻還要做的人”那裏來的,在有的人眼裏,這類人即便成功的概率很微小,勝利的希望很渺茫,他們也在所不惜。即使會料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但也無非就是“長使英雄淚滿襟”唄。

孫中山、秋瑾、李大釗、夏明翰、楊靖宇……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明知不敵但也必須逢敵亮劍,在那個年代,誰又不想“獨善其身”呢,而他們卻用自己的“有為”去抵抗那個時代的不可為,用自己的振臂一呼,讓接下來的一代代人,生活在“可為”的時代裏。

現在我們處於幾千年來最為“可為”的大好時代,我們的“躺平”和“內卷”,是躺在和卷在了先賢們的血肉之上,竟還大言不慚的説是“低慾望社會”。所以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也必須肩負那個“知其可為必為之”的責任。因為我們不僅僅是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活的像個蛆蟲,那是時代的垃圾,活出一身正氣,那是時代的豐碑。

張載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就是構建一個社會層面的精神價值觀;“為生民立命”,則是賦予了民眾生命的意義;“為往聖繼絕學”,是繼承發揚先賢留下的,即將消失的學問;而最後一個“為萬世開太平”,則上升到了為萬世開闢永久太平基業的這樣一個高度。馮友蘭先生將其稱作“橫渠四句”。

當代社會是一條快速的高速路,川流不息的向前奔跑。而我們的任務,則是向這個川流不息之中,匯聚進屬於我們的力量和速度。這力量和速度能成就一些事情,就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最後結成星河,變成我們這個民族,這個文明數千年來的最華彩時代。

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在當今這個時代,願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知其可為而必為之。

2022全國大學聯考甲卷語文作文 篇五

今年有兩個流行詞,一個是“躺平”,一個是“內卷”。

關於“躺平”,最早起源於網友“好心的旅行家”,這位網友自述兩年沒有工作一直在玩,有錢的時候出租屋裏躺,沒錢的時候去橫店演躺屍繼續躺,他説,人生就是換個方式不停地躺躺躺。

那麼,“躺平一族”到底是什麼呢?就是指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孩子不消費,維持生存最低標準,拒絕內卷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躺平”之前,另一個詞就是“內卷”。就是內部競爭,是指一直重複做着無意義的事情,但獲得相同的結果。就像看電影,熒幕的高度是一定的',前排的觀眾站起來了,後排的觀眾為了觀影就不得不跟着站起來,得到的結果一樣,卻沒人敢坐下來。

如果人人都做“躺平一族”,去拒絕“內卷”,做佛系青年,那是非常可怕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就如大江大海一樣,雖然體量最大,但那是由一個個水分子組成的,需要聚集所有水分子的力量,才有浩瀚的江海。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最能振奮人心:“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這才是一個熱血青年的最強音,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眼中有光,奮勇前行,從掃一屋,到掃天下,不做“躺平一族”,拒絕“內卷”,才是我們青年人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