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4W

2022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多篇

2022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範文 篇一

何以中國,惠此中國

《中國傳統色》的作者郭浩,介紹過寫書的起念:讀《紅樓夢》看到寶釵着一件“蜜合色”棉襖,多方查探才在中藥典籍中尋到“蜜合”一詞,請教製藥師傅方知顏色真相。蜜合色,氤氲淡黃的白色,正合寶釵氣質。

為大觀園之亭題名也好,給寶釵之衣賦色也罷,曹雪芹都不是隨意落下筆墨,而是從中華文明裏採擷取用、運心化用、制宜創新。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未曾中斷的原生文明,若以河水為喻,源、流、匯既是其文化特質,也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的方式。

源,水之本也。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華夏大地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滋養。在故宮倉庫裏,郭浩查考文物、對照古籍,試圖創造一套中國式色彩體系。“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他從《滕王閣序》中移用了“暮山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他從《閬水歌》中移用了“碧玉石”;“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他從《赤壁賦》中移用了“東方既白”。玄、纁、海天霞、洛神朱、如夢令……這些取自詩詞文章、器物繪畫的傳統色,如同快捷鍵一般,能立即喚醒我們的記憶和想象,這是中國人才有的共識和共情,是中國人才懂得取用的神奇之源。

流,集多源之水,憑藉涓滴,方成川甽。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開放是中華文明的廣博胸襟,也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從融合西亞造型元素的鮮卑金步搖,到吸收粟特錘揲工藝的唐代花口杯,再到採用中東鈷藍釉料的元代青花瓷,中華文明廣納八方智慧,在絡繹不絕的交流中獲得發展契機與動力。從唱響春天旋律的改革開放,到激活一江春水的加入世貿,再到打造滿園春色的一帶一路,當代中國如滾滾長江與多瑙河共舞、與尼羅河攜手、與亞馬遜河同歡,晝夜不息、奔騰向前。

匯,攏萬流於一處,成百川之淵藪。中華文明是人民創造、為人民享有、被人民傳承,歷經千年方匯成崇民本以固金甌、惠民生以格萬物的浩蕩洪流。民者,國之大者也。無論是覺醒年代舉起一面紅旗,還是復興路上擘畫一張藍圖;無論是決戰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還是堅持動態清零守護每一個生命;無論是勠力實現雙碳目標保衞綠水青山,還是南水北調東數西算整合全國資源……一切為人民之舉,是當代中國基於中華文明的制宜創新之用。

泱泱中華,萬古江河,惠此中國。在中華文明的長河裏,我們可取一瓢而直飲,提一壺而化茗,馭一舟而斬浪前行。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值此民族復興之關鍵,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上,我輩更當學習好、傳承好、運用好中華文明,答好“何以中國”的時代問卷。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作文1200字 篇二

《水上亭,花木映 渾忘象,盼姊歸》

窮形盡相的描寫、令物態生輝的刻畫,當然有一種活色生香的美。超以象外,緩緩心醉,是另一種無形無象的絕美。“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魏晉風度,遺韻猶存。有些美,有些情,很含蓄。觀“沁”字字形即知:“沁”是像水一樣滲透入心靈。“沁”的本義就是指香氣、液體等滲入或透出,內涵重在無形有意,重在心靈感覺。

世上除了死去活來的熱戀,還有温馨的親情、友情;除了一見如故的熱忱,還有相見亦無事、不來又憶君的雋永。有詞牌名曰“沁園春”,聞名即半醉。“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美則美矣,可惜太實了,沒有想象空間。其實即使春色沒有“一枝紅杏出牆來”的顯擺,香、味、清新空氣也是關不住的。尤其是園子有了人,有了思念,不僅關不住,“春”還會主動往外面蹦呢。搭梯__、尺素傳書,古代戀人們的私奔,就是因相思而蹦出園子的常見方式。“天街小雨潤如酥”,以“酥”寫春雨,是通感,感覺也很妙,而“沁園春”則更空靈,滿園的春色春意春香浸濡着五官六髒乃至精神,哪裏還需要去細究滿園子種的是紅杏白梨,還是桃李玫瑰呢?管他“紅了櫻桃”,還是“綠了芭蕉”!我等凡人,只管緩緩淺酌或痛飲深醉就行了。

喜讀《西廂記》的賈寶玉,深得情深忘象、愛深忘我之意,所以為亭子命名卓然不羣。

“翼然”是牽強而不恰當的。平地水池的亭子哪有“翼然”之感?《醉翁亭記》“有亭翼然”,那是因為“臨於泉上”,醉翁亭的特殊位置,真的帶來了如鳥翼然的特殊感覺,歐陽修説的是大實話。大觀園這個亭子並沒有高低錯落起伏之感,以“翼然”命名就有東施效顰之嫌。賈政估計讀書不多,總在《醉翁亭記》文中轉來轉去,他盯上的是《醉翁亭記》“瀉出於兩峯之間”這句。歐陽修筆下的“瀉”,是真瀉,是實寫瀑布。賈政身邊的逢迎附和者以“瀉玉”命名,一門心思往富貴寓意上靠、往賈政的立意上靠,與亭景不符。平地起園、園中掘湖、湖上建亭,靜景靜水,何來“瀉”?文字似雅而大俗,且“瀉玉”二字含不祥之意。鐘鳴鼎食之家、富貴祥和之氣,宜含宜斂不宜瀉,更何況“玉”是下一代家主賈寶玉的命根子,怎能“瀉”之?命此名者,其才輕浮、其心當誅!

而“沁”就不同了,“沁”是奔着心靈深處去的,不打扮、不矯情,也沒有高冷與傲驕。“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是王安石被春色“沁”惱了,他只好去靜觀月光來排遣情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粧”是蘇東坡被春色“沁”激動了,他選擇親近春色伴美而眠。經常被美、被愛、被“芳”薰陶“沁”過的人,心靈會不由發生變化,變得柔軟而晶瑩。家中的親人,或許不帥、不靚,但卻最善“沁”。甚至家中寵物,有時也在不經意間“沁”你一下,治癒你的小創傷。

在寶玉心中,元妃首先是姐姐,小時候時常抱寶玉的姐姐,寶玉自然記得姐姐沁人心脾的氣息,這個“芳”字是屬於女性的。元妃省親,其實就是寶玉的姐姐回孃家,寶玉命名園中橋上亭子為“沁芳”,不攀皇家、不彰富貴,只見親情的馨香,親情、景緻銜接得天衣無縫。寶玉的命名,非才力能勝,妙在因親情真情而來的性靈之美,親切暖人,直入靈魂。

賈府為元妃造了園、修了亭,寶玉為亭子取了一個好名,元妃何日歸?暖男弟弟寶玉盼着呢。

2022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範文 篇三

從“沁芳”説起……

龍子期

記得高中讀《紅樓夢》原著時,很快就被這本奇書吸引住了。然後還找了大量關於“紅評”的書籍,如周汝昌、王蒙、劉心武等關於《紅樓夢》的評論。至今回憶起那段讀書時光,依然懷念。

讀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情節時,當時對於“翼然”“瀉玉”“沁芳”這三個詞不怎麼理解,有點晦澀難懂。那時候互聯網沒有普及,不能上網查找,只能翻開詞典之類的工具書,但依然不太懂。於是,“沁芳”這個詞就一直藏在腦海裏……直到今天,看來大學聯考作文題之後,才猛然覺得“沁芳”一詞,實在妙不可言。

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寫道,“翼然臨於泉上”。”翼然“之意即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緊靠在泉水邊。這不得不説,”翼然“一詞,非常形象,醉翁亭躍然紙上。賈政為什麼覺得不合適呢?很明顯,這是直接套用、移用,完全不切實際。賈政自然不滿意,指出問題所在,”此亭壓水而成“,並非”臨於泉上“,故不妥。於是,按照慣性思維,”翼然“不可,那繼續在《醉翁亭記》中找唄,主張”瀉出於兩峯之間“拈出一個”瀉“字,於是有了”瀉玉“。不直接套用,而是借鑑,可否?且看《醉翁亭記》原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這裏提到,四面都是山,而且還有瀑布傾瀉而下。這與大觀園的環境截然不同,故寶玉説道,“當日歐陽公題釀泉用一‘瀉’字則妥,今日此泉若亦用‘瀉’字,則覺不妥。況此處雖為省親駐蹕別墅,亦當入於應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覺粗陋不雅。”而此亭的位置如何呢?“説着,進入石洞來……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亭子之前的景點是“石洞”,曲徑通幽處,這跟四面環山、瀑布傾瀉的醉翁亭完全不是一回事,題為“瀉玉”自然不合適。借鑑不行,那只有創新了。所以,寶玉認為“沁芳”更為新雅,賈政聽了也點頭默許。

“沁芳”一詞妙在哪裏呢?“沁”有三種解釋:1。(香氣、液體等)滲入或透出。2。頭向下垂。3。往水裏放。這就符合“此亭壓水而成”,“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這座亭四周都是池水,而且建在三孔橋之上,大家想象一下這座亭子的位置,就會覺得“沁”字實在是貼切絕妙。此外,“沁”字除了有水,還有“心”字,大觀園是元妃省親而建,自然要用“心”,此亭還是大觀園的“中心”位置,還寓意着“女子都是水做的”,故“沁”字實在妙極。

另,加上“芳”字,組成“沁芳”,意為水中飽含花之芳香,水潤花,花澤水;一水一花,花指大觀園的女子,實在太貼切!另外,為何要與“水”有關,上善若水,水利萬物,這是吉兆;“芳”指芳華,女子最美好的年齡,芳華得到水之滋潤,這個寓意簡直不好太好!中國漢字綠色作文網,博大精深,妙不可言。換一個字都沒有這種意境!

這就是“沁芳”之妙,亦是根據情境獨創產生的藝術效果。故“直用”“化用”“創新”三者之中,獨倡“創新”。“翼然”是照搬主義,連搬都沒搬對。就好像考試想抄書,都找不到該抄哪裏。這是極度懶惰、僵化、形式主義、教條主義,也可以叫做停留於表面化的應付。“瀉玉”是過份相信權威,未全面考慮當前的形勢和實際需要,貌似引章據典,實際上會貽笑大方。就像很多磚家,拿着科學數據,説着讓人噴飯的“建議”。“沁芳”則是秉承着積極勇敢的態度,光明美好的理想,去創造,去追求,去否定一切落後的、僵化的、不合時宜的東西。

寶玉從“翼然”“瀉玉”想到了“沁芳”,這是一種創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與讚賞。創新,不正是我們這個偉大的新時代所倡導的價值觀嗎?習主席曾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由此可見,創新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長遠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自主創新,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就不會在羅布泊爆炸成功;如果沒有創新,中國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就不可能問世;如果沒有創新,中國的高鐵不可能佈滿全國;如果沒有創新,網上支付、網絡購物等就不可能實現……在回顧歷史吧,百餘年前,中國的四大發明火藥,被西方化用為武器,炸開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也炸醒了無數仁人志士,他們開始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移用,或君主立憲制或改良或變法般的化用,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唯獨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國共產黨開闢了一條嶄新的救國之路,終於在1949年,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再到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創新行動,徹底解放了勞動人民的雙手,改革開放的春風拂滿神州大地,從此,中國人民富起來了!走進新時代,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起點上,無論是“東風快遞”,還是“蛟龍入海”,無論是量子通信,還是5G技術,無論是天宮一號,還是天問一號……這些科技創新技術,都在告訴世人,中國人民從此強起來了!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了方誌敏同志寫的一段話,“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現在,面對無數革命烈士的墓碑,我們終於可以驕傲的向先烈們彙報:盛世中國,如您所願。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也可以自豪地宣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我不知道,曹公當初嘔心瀝血,著作《紅樓夢》時,是否想到,他書中的故事,會成為這一代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我想,曹公一定理解,為什麼寶玉會題“沁芳”二字,並寫下一聯: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

如今重讀,這“一脈香”真是沁人心脾,芳香四溢……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作文1300字 篇四

《“瀉玉”化用借古 “改編”融匯新故》

2022年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題以《紅樓夢》中匾額題名的故事為引,其中提到了“借鑑化用”的手法。筆者由此聯想:“借鑑化用”是否屬於再創作?“借鑑化用”在什麼情況下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改編”?若構成“改編”,“借鑑化用”的法律邊界何在?

“借鑑化用”不一定構成“改編”

文學藝術領域的“化用”含義豐富,既包括借表達上的詞句,又包括借思想上的文意或語境。但並非任何一種“化用”都能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改編”。

事實上,後人的創作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難以避免地要利用前人的思想成果。倘若將思想私有化、壟斷化,會打擊創作熱情。因此,“改編”作為《著作權法》中的術語也只討論表達上的借,而不糾結思想上的借。換言之,“改編”須以原作的基本表達為創作基礎,如果後作與原作在表達上已不存在實質性的相似,只有思想上的相似,那麼此時後作可能構成“獨創”,而不再是“改編”。在“瀉玉”一題中,“瀉”字雖取自歐陽修的“瀉出於兩峯之間”,但只拈出了其中一字,難謂是原作的基本表達,而更多的是承載水流飛瀉而下之意象。

新增獨創性表達的“化用”構成“改編”。《著作權法》保護的是智力成果,獨創性則是人類精神文明之花得以綻放的智力源泉。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的規定,改編權是指“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這意味着改編不是毫無門檻,而是要在原作的表達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獨立的創作,且新創作的表達須擁有最低限度的創造性。

反之,如果新增表達不符合獨創性要求,則其整體仍屬於對前作的複製,不構成新的改編作品。就“瀉玉”二字而言,摘“瀉”添“玉”,雖傳達了創作者以玉比水的聯想,但是表達太短,難以完整且個性化地展現創作者的思想情感、文藝美感或是傳遞一定量的信息。故“瀉玉”之匾額題名難謂新增獨創性的表達。

構成“改編”不一定屬於合法“改編”

改編判斷獨立於侵權認定,構成改編亦可能涉嫌侵權。是否構成改編屬於作品判斷,只要後作相對於原作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即可構成改編作品,而改編行為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則是侵權認定。改編者在曾接觸過原作的條件下,如果未經原作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原作的表達,且增加了新的獨創性內容,在作品判斷層面,新作完全可能構成改編作品;在侵權認定層面,改編者仍然會侵犯原作著作權人的複製權和改編權。

改編的法律邊界不僅限於尊重原作者改編權,還需尊重原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屬於著作人身權,是指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而改編必然涉及對原作的改變。此時,二者便可能發生衝突。為平衡原作者的人格利益與文學藝術的創作自由,實踐中要求改編人的改編須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內。

具體而言,改編人在主觀上不能帶有貶損原作或原作者聲譽的故意,在客觀上沒有造成原作或原作者聲譽受損的結果。因此,改編人應儘量在事前與原作者協商,明確改編權的行使邊界,以最大可能降低侵權風險。

綜上所述,“瀉玉”式創作,儘管沒有直接複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創作者的努力和創新,值得提倡。但是,“改編”不是簡單的小添小改,而是需要滿足獨創性的要求,且須尊重原作者的複製權、改編權與保護作品完整權。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需要新內容、新血液,一方面應鼓勵改編創作,在繼承中創寫新的詩篇;另一方面也應注意權利行使的邊界,在合法、健康的環境中培養可持續的創新。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作文1200字 篇五

《匾額題名借“翼然” 恰當移用方“欣然”》

2022年大學聯考全國甲卷語文作文題取材於《紅樓夢》。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眾人爭相為園中亭子題名,有清客直接移用歐陽修名篇《醉翁亭記》中的“翼然”二字作為匾名。這讓筆者聯想到從著作權角度進行思考:在現實中,“直接移用”行為是否必然會侵犯著作權?

直接移用的表達可能不構成作品,不侵犯著作權

直接移用的內容可能並非“作者”獨自創作。在現實中,如果直接移用的內容並非前人“獨自創作”的作品,此時直接移用行為並不會侵犯他人著作權。比如,某服飾公司參考清代短褂上的圖案設計出了波浪花邊旗袍,於是其要求出售同款旗袍的經營者承擔著作權侵權責任。最終法院認為旗袍上的波浪花邊圖案不具有獨創性,不構成作品,進而被告未侵犯原告的著作權。

表達過於簡單,往往不構成作品。獨創性不但要求作品源於作者本人,還要求達到一定的智力創造水準。具體而言,一方面,構成作品的表達應當體現作者獨特的取捨、選擇與安排。“翼然”二字在《醉翁亭記》中意為“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亭子四角翹起的模樣。這一表達是歐陽修進行創造性勞動而產生的成果。另一方面,具體表達不能過於簡短。與法國以作品方式保護作品的標題不同,我國司法實踐通常不認為名稱、標題等詞語或短語滿足獨創性要求。因此,對於過於簡短的表達,即便其高度凝結了創作者的個人智慧,類似直接移用“翼然”二字的創作行為通常並不會侵犯著作權。

直接移用在先作品侵權與否判定需結合具體情況

移用在先作品中非獨創性部分的,不侵犯著作權。構成作品並不意味着作品的全部內容均具有獨創性。文學作品中除具體的文字組合、遣詞造句外,還包括背景設定、主題題材、主線情節及人物之間的關係。背景與題材具有抽象概括性,一般認為屬於思想範疇,不能受到《著作權法》保護。主線情節是否具有獨創性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大量的情節模板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如果直接移用的是不具有獨創性的情節,則不構成著作權侵權。我國《著作權法》的立法宗旨在於鼓勵作品創作和傳播,因此《著作權法》對作品的保護不會延及作品中的思想和非獨創性部分,這些內容屬於社會共同財富。

直接移用的表達與在先作品的獨創性部分構成實質性相似的,構成著作權侵權。實質性相似判斷包括“實質性”認定和“相似”對比兩大部分。“實質性”內容是指能夠基本展現作品核心內容,且能夠體現作者獨特個性的獨創性部分。因此,在進行侵權比對時,首先需要剔除公有領域部分和他人在先表達,以此過濾出具有獨創性的表達。“相似”包括相同和近似,如果在後內容包含在先作品足夠具體的獨創性表達,且相似內容達到一定數量、比例,則可以認定與在先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若與在先作品相比,相似部分所佔比例不高,但從普通觀察者視角而言,足以感知到在後內容來源於在先作品,二者在精華部分高度相似,則也可以認定構成實質性相似,從而構成著作權侵權。

總而言之,社會公眾應當尊重創新,但這並不意味着在創作時畏首畏尾,不敢移用前人之作。在不超過適當比例且符合學術規範的前提下,且整體上不與在先作品核心部分構成實質性相似,通常是合法的,不會侵犯他人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