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全國甲卷大學聯考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4W

2023全國甲卷大學聯考作文精品多篇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一

懂得思維轉換者,吃虧不到哪去。——題記

讓思維拐個彎,換位思考,成功也飛奔向你。古時候有個聰明人,從小就被周圍的人稱作神童。一天,他在路上遇見個人,聽到那個人在吹噓自己如何聰明,無人能敵。聰明人一聽不服氣,就和他爭辯到底誰最聰明。那個人就給聰明人出了道難題:“如今天下大旱,百姓名不聊生,作為統治者該如何治理,才不失民心?”聰明人毫不猶豫的回答:“那當然是發放銀子救濟災民啊!”那個人看了看聰明人搖搖頭説:“你的法子好治標不治本,而且你能想到的,別人未必想不到,明日我還在這裏聽你的答案。”説罷就走了,聰明人回到家中,苦思不得其索,便向自家妹妹請教:“這有何難,你不妨換個角度想該如何治那個本。”妹妹的話驚醒了他。聰明人跑去告訴那個人:“作為統治者應當去興修水利,百姓缺水的本得到緩解,這才能安撫民心!”後來聰明人當了個很大的官,假如聰明人當了個很大的官,假如聰明人還是那樣堅持己見,不懂換位思考,那麼他將註定淪為平庸。換位思考,讓思維轉個彎,可能就會讓很難的事情變得簡單一點。

讓思維轉個灣,使平凡成為不平凡。周武王惜才愛才,姜子牙卻只是個空有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可是周武王身邊不缺那些聰明的人啊,如果巴巴的去找周武王,那肯定是失敗而歸的。於是,姜子牙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拿沒有魚鈎的繩子去釣魚,終於等來了周武王,如果姜子牙不懂換位思考的話,那他也不可能成為周武王的得力干將。懂的思考,讓思維轉個灣,可能就會使你的平凡變得不平凡。

讓思維拐個灣,不要老是別人説什麼就是什麼,那樣只會讓你走的彎路。螃蟹迷了路,找到青蛙來問路,青蛙説:“往前走就到了。”結果螃蟹走了很久也沒到,又遇青蛙時忍不住責備青蛙,而青蛙確實沒有騙它,只是螃蟹是橫着爬,當然到不了它想要去的地方。螃蟹不懂得轉換思維,只能走很多冤枉路。假如它懂得換個思維,事情不就簡單多了嗎?

有時候,別一味的按着固有的模式去思考問題,換個思維,總不至於吃虧。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二

《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這個情節,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此名光考慮亭子,完全沒考慮到水。賈政則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主張從“瀉出於兩峯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此名光考慮水,全然沒有考慮到亭子。以上給匾額題的兩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鑑化用,都是隻考慮了其亭的單一性,完全沒有整體性,體驗不出整個亭子該有氛圍,故而沒有通過。

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沁芳”二字,有雙重含義,其一,沁於芳,橋亭沁於翠柳芳花之間;其二,使芳沁,落花沁於池沼之內。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把水與亭,水與花草,優雅的結合起來,相映成輝;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藴藉含蓄,思慮周全,屬於當時人、當時事、當時景相映相成,於是得到了認可。

這種手法在其他文學創作中也可見,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講了荷花,荷葉,流水,月光的相映成輝;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景和人的相映相襯,處處都是“秋”的氣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流圍繞花草,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春,江,花,月融合成《春江花月夜》。

這樣的思想,不僅僅在於文學,也在於其他美學藝術,比如畫有背景和中心,有前中後景;流行歌由主歌,副歌和中段三位一體的結構;舞台表演要景,聲和人合併展現。

我們影視劇、小説、詩詞等常説的“氛圍感”也是如此:人面桃花相映紅,如果沒有桃花相映,人面也就無法那麼紅了;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前後兩面鏡子裏交叉出現了臉孔和花飾,相互輝映,才顯得格外好看。這就是氛圍感的重要性,氛圍照應才有“交相映”,“相映紅”。

極致美學講究氛圍上的相映成輝,做事也是如此,要多方照應,多面融合才能成極致。

一道菜,高於它的所有食材;一首旋律,高於合奏的所有音符;一本書,高於組成它的所有詞語;融合之後的境界要高於其組成的部分,才是我們應該的追求,才是萬物的道理。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三

我記得20歲的時候,我很感慨,因為離18歲又大了2歲,我嗟歎歲月不饒人。

30歲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老了。

現在40歲,豈不是更老?

我開始懷念30歲的時候,那時候多年輕了,更別提20歲的時候。

可是20歲的時候,我並不覺得自己年輕,反倒想着不再是18歲;而30歲的時候,我老懷念20歲的美好青春。

所以我想,如果我50歲的時候,豈不會認為現在40真年輕?到了60歲,50歲難道不值得好好把握?所以,換一種思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會覺得自己老;換一種思路,任何年齡階段,都值得珍惜。

再細細回想,20歲真是稚嫩,只知道貪玩,啥也沒學會,太浪費了;30歲,嚐到了悲歡離合和人心變化,開始體味無盡的痛苦,開始知道要奮發;現在40歲,真的是好時光,很多事情已經看開了,學會了淡定和從容。所以人生,對我來説,最好的時光應該就是現在,在最…本站 …美好的時間段,為何不抓緊機會好好地發揮自己,珍惜自己,痛痛快快地愛自己想愛的人?

我曾為失去的愛情痛不欲生,天地間昏暗一片,沒有陽光,日日在梅雨季節裏,我的心都快發黴了。可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知道嗎?離開傷心地,不放棄自己,艱難地往前走,你會看見更美的風景。這個時候,陽光刺破霧霾,照亮了我的心房,我才發現,原來只有遇上對的人,才能體會到愛的輕鬆和快樂。既然之前那份愛那麼沉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那麼一定是有問題的。原來我以為問題在於我,在於我做得不夠好,常常自責到毫無自信。後來才明白,愛是相互的,單方面的努力,只會越來越扭曲變形,以至於偏離了正確的軌道。

人如果感覺實在走不下去了,換一種思路活着會更快地走出心靈的困境。

以前我以為自己已經過了最佳的求偶年齡,不可能再有男人可能看上我,改變思路之後,我不再這麼認為。而且正因為我敢於直面任何一個優秀的男人,沒有哪個男人認為我不值得追求。

聽説男人在任何年齡階段都喜歡20來歲的姑娘,是因為她們擁有揮霍不盡的青春,而且心靈毫無污染是嗎?但是如果我是男人,我會喜歡40歲的自己,而不是20歲的自己。如果他愛上20歲的我,我會任性,會不體貼,會爭吵,會毫無經驗,而且會在精神和經濟上都依賴他;但是現在,我會善解人意,會理解,會心平氣和地處理一切,並且能在精神上引導他,在經濟上支持他,我完全的具有獨立的能力和自立的原則。也許20歲的我看上去會比現在的我要年輕,身材要好,但是因為堅持鍛鍊和保養,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更美麗,因為我的身材還沒有走樣,皺紋還沒有爬上我的臉龐,我看上去仍舊年輕,卻增加了許多歲月積累起來的氣質和人格魅力。

所以如果誰愛上現在的我,那真是慧眼識明珠。不是我自負,是因為我自信。我不跟別人去比較,我對比着從前的自己,我比過去聰明、理智、而且有良好的生存能力。為何不這樣讚賞自己呢?只有自己認可了自己,別人才會這樣來認可自己不是嗎?

我從未如此對自己放心過。曾經我害怕離開男人,因為我各方面都依賴他,所以我一直委曲求全希望維持那份其實已經支離破碎的感情,直到尊嚴被踐踏到忍無可忍。現在,儘管只有我一個人面對整個世界,還要張開雙臂為孩子遮風擋雨,我一點也不心慌。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練,我有足夠的本領衝鋒陷陣,獨當一面,支撐起整個家庭。上至父母下至兒女,無不對我尊重有加,我覺得這才是自己最引以為豪的。

當你遇上困難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思路活着吧。萬不得已的時候,放下一切,就像做股票一樣,不想越套越深,就止損出來,不要再那麼患得患失,心事重重。大不了重新開始,就當自己仍舊一無所有,乾脆白手起家,從這個時候開始站立在世界面前的,才是最真實的你。

全國甲卷大學聯考作文 篇四

得與失是完善自我的過程

常言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得與失是值得人們思索和討論的話題,如何看待得與失是感悟人生的重要環節。得到和失去,看起來像是某個起點或終點,但究其本質,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其實是完善自我的過程。

人是有七情六慾的,心湖難免會因得與失而產生波瀾。唯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這種波動,才算走向成熟。正因如此,得與失就好比磨刀石,讓人們得以磨礪心性,成就更好的自己。

得與失讓人們更懂得珍惜。求而不得,會格外渴望獲得;既而得之,便會愈加珍惜。一個人若不珍惜他擁有的某件物品,很可能是因為得來全不費功夫,或者不到失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要珍惜。假若他曾花費了許多心思和時間去獲得,假若他曾失而復得,那他很可能會對此物倍加珍惜。可見,得與失能讓某件物品在人的眼中更具價值。

得與失讓人們更勇敢地面對挫折。人生中的得,意味着順利;人生中的失,意味着不幸。可是,正如古人所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時之得何嘗不是他日之失?一時之失何嘗不是他日之得?這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人能參透這種轉化的奧妙,但它切切實實地存在且無法躲避。既來之則安之。也許這種奧妙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挫折與磨難並不可怕,積極樂觀地面對即可。

得與失讓人們更能看清自己想要的東西。每個人想得到的東西很多,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得到其中一些就意味着失去另一些,這時就需要做出選擇。而選擇,就是選出自己心裏真正想要的東西。陶淵明便是很好的例子。宦海沉浮數載,在名利上有所得,但失了自在閒適;歸隱山林,在名利上有所失,但得了自在閒適。兩種選擇並無優劣之分,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是陶淵明的心之所向。於是他選擇了放下對名利的追逐,迴歸田園生活,在品自然景色之美和瀟然灑脱的生活之味中尋得了人生的意義。

人的一生,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是接受得與失磨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把得失當作一路同行的朋友,才能順利抵達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