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語文全國卷精品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大學聯考語文全國卷精品作文(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全國卷優秀作文 篇一

用心閲讀

每當我們邁入浩如煙海的圖書館時,眼前的“書山”不時讓我們震驚:在這貫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們怎樣閲讀,閲讀什麼?是深閲讀,還是淺閲讀,在我們眼中,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閲讀,用心體會! 用心閲讀,我們能體驗中華五千年的香韻,能品味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的清幽和曠達,能體驗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邁,能體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凜然,更能體驗李清照那“悽悽慘慘慼戚”的憂愁與悲憤。

閲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讀死書,有的人死讀書,有的人品其文化內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淺閲讀,有的人深閲讀,然而不管怎樣閲讀,我們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五柳先生的閲讀方法也許值得我們借鑑,在這個競爭激烈、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閲讀,不求甚解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步調。但是,他也沒有完全地用放任自流的方法去面對閲讀,在閲讀過程中“每有會意,便欣然望食”。無論怎樣,我們要有用心去面對的信心。

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品味,我們能體驗出五彩的人生,能品味絢麗的生活。許多飽學之士,英雄豪傑都受書的影響,他們有的瀟灑大方,有的氣宇軒昂,精神飽滿,在無數人的臉上,洋溢出的更多是閲讀帶給他們的自信,國學大師季羨林飽讀詩書,成了一代享譽文壇,兼容百家的大師,他用心體驗了世界,用心品味了古今,使他成為光耀文壇的一顆巨星。

在當今世界,有很多文壇巨匠和仁人志士,他們用閲讀看遍世界,用閲讀了解古今。閲讀也成了一種我們認識世界,瞭解社會的工具和窗口。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閲讀方式,就像五柳先生不求甚解那樣,但無論怎樣,要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品味,要用心去尋求書中的真理。

用心去閲讀,博覽羣書,用心去閲讀,瀟灑走世界,只要我們用心去品味,用心去體驗,那麼整個世界都將在我們的眼中!

用心品味人生,用心體驗閲讀,我們的人生終將輝煌!

大學聯考滿分範文歷年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大全 篇二

走過長長的泥濘路,穿過村口幽深的樹林,翻越高高的山嶺,再橫過一條石橋,到達縣城,這便是林每天前往學校的過程。

四點起牀,打掃好房間,帶上裝着一些鹹菜的飯盒,林拉開門,在萬籟俱寂中如往常一般上路了。踩着點點星暉,林眯着眼快速行進着,農村的孩子從小便在山林中摸爬滾打,這使得他的夜視力強於一般人。

前方似乎傳來一陣輕微的聲響,林豎起耳朵聽的同時不由稍稍提高了警惕。“篤……篤……篤……”這聲音極慢,輕得就如同棍杖敲在柔軟泥土上一般,無聲無息,難以捕捉。不需細加搜尋,一個佝僂的人影便落入了林的眼簾。同樣揹着一個書包,一手拿着飯盒,一手卻拄着一根彎曲的樹枝。

是學校的學生麼?林猜測着,不由有點雀躍地走上前去。“你好”,林打着招呼,掛着和善親切的笑容,“你也是在縣城的學校讀書麼?”“是……”那人如同有些遲鈍般偏了偏頭,又抿了抿嘴似乎有些艱澀地開口:“你……可以拉着我麼?我晚上看不見……”

林這才注意到他略有些茫然對不上焦距的眼睛,真誠地笑了笑,拉住那隻握着樹枝的手,扔掉了樹枝,向樹林走去。“你叫什麼名字?”“容……”“我叫林哦!”林此時拉着那隻手在樹林中穿梭,緩慢地走着。不能太快,因為容會跟不上,林小心翼翼地走着,帶着被信任的喜悦,第一次有了想保護什麼的想法。

容話不多,靜靜地任由林拉着在山林間穿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雙手帶着他穿過星暉,到達太陽初開的學校。在天邊黑暗的夜裏,那雙手如同神靈一般指引着方向,就連一向畏懼的黑夜,也不過是紙糊的怪獸。

這天,林一如既往地拉着容在山林中穿梭,日月星暉將他們的影子拉地格外長,投影在散發露水氣味的泥濘上,與自然融為一體。“你……在黑暗裏這樣行走,難道不害怕麼?”林有些遲疑地開口問道。“不怕。”依然是簡短的回答,手卻不由握緊了容的。“你的手,就是我黑暗中的'光。只要與你並肩而立,再黑我也不怕。”

因為心中有光。容這樣想着,不由笑了笑,彷彿他手中正盛開着陽光。

大學聯考語文全國卷優秀作文 篇三

重拾遺落的厚重

中國的聖賢先哲大都強調一種格物致知的精神,認為做學問就要把它弄明白,搞透徹,不能淺嘗輒止,似是而非,因而孔子韋編三絕而精通周易。今日之時,商業化的文化如快餐般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往往手足無措,我們確實失去了什麼,也許就是文化的厚重感。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淺閲讀”同樣是快節奏生活的產物,我們也許根本就無法空出時間來一次真正的閲讀,更不用説研習經典了。但反思這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生活,我們不一定快樂,同時也失去了很多趣味,難道生活本身就這樣嗎?

古代與現代的價值觀念體系截然不同。古人專心做學問,對於貧困飢餓當真能安之若素。孔子有云: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可謂好學也矣。而今人則更多追求商業利益,一切以錢為主,這就引發一系列的商業炒作以及學術醜聞,爭論與批評過後,我們應該更深入地反思。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撐,一個民族很難立足於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國中除中國外其它三國的沒落與衰亡,它們的衰亡歸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沒落。相反美國只有兩百多年的建國曆史卻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樣得益於那民主自由的先進文化。當中華文明經歷了數千載的傳承後,能否在當代發揚光大,確實還有懸念。

環顧我們周圍的讀物,十之八九便是雜誌,很少有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鑽研一本名著。其實知識本身就需一個長期的理解與領悟後方可掌握,而鑽研名著正是這樣的過程,雖然艱澀難懂,但細細咀嚼後卻別有一番滋味。那些厚重的經典名著不應該是圖書館書架上的陳列品,我們只是恭敬虔誠地仰望,它們應該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

學海無涯,學習本身就無法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閲讀厚重的書籍,感受厚重的文化,你也會變得厚重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越是有學問,你才會越有氣質。

文化快餐只能作為一種嘗試,一種體驗,它不能替代主食。重拾遺落的厚重,沉潛寧靜,到知識的海洋中開拓一片全新的天地。重拾遺落的`厚重,讓民族有強大的精神支撐,我們會看到真正的崛起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