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讀書筆記《教育,就是留着燈、留着門》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99W

第一篇:留日教育

教師讀書筆記《教育,就是留着燈、留着門》

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指出:“在20世紀的最初10年中,中國學生前往日本留學的活動很可能是到此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學生出洋運動。”“在規模深度和影響方面,中國留日遠遠超過了中國學生留學其他國家。”①由此,他斷言:“從1898年到1914年這段時期,人們可以看到日本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重大影響。”②著名日本史研究專家汪向榮也認為:“不論怎麼説,20世紀以後中國的歷史是和留日教育息息相關,有不可分割的關係。”⑧筆者認為,日本的影響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並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但留學日本的確在7j定程度上充實和豐富了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的閲歷,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素質,對晚清社會的變革起了促進作用,同時亦促進了教育的發展,其中尤以對師範教育、女子教育、軍事教育,以及新式教科書和教育理論著作的引進等方面的作用較為明顯。‘(一)大批分年士子赴日學習師範,促成了全國範圍的辦學熱湖進一步高漲。

本世紀初,清政府為了改變內外交困的局面,開始實行所謂“新政”。“興學育才”是新政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較短的時間內,清政府下令在全國辦起了許多大中國小堂和蒙養學堂、專門學堂,一時出現了聲勢浩大的興學熱潮。大批學堂的出現使得師資e乏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師資來源,清王朝從中央到地方都採取了一些應急措施。如從現有人員中選拔教師,從國外聘詣洋教師,興辦各級師範學堂來培養教師,但最重要的則是選派大量的學生到月本學習師範。1901年,大官僚張之洞和劉坤一提出,辦學缺乏經費,尚可以在國內解決,而“教習少”就只有派入到外國去留學才能解決。1903年,張百熙、榮慶和張之洞在《學務綱要》中強調:‘“各省城應即按照現定初級師範學堂、優級師範學堂及簡易師範科、師範傳習所各章程辦法,迅速舉行。??若無師範教員可請者,即速派人到外國學師範教授管理各法,分別學速成科師範若干人,學完全師範科若干人。”①《學務綱要》公佈以後,赴日學習師範者與日俱增,其中以學習速成師範者佔大多數。署理閩浙總督李興鋭派遣15名學生留日,其中12名學生學習速成師範。四川總諮錫良對派遺留日師範生十分重視,提出應選派那些品行端正,將來能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各州所選的人員應先令取保,刀:由地方當局對典嚴加考驗。1904年5月,他派周鳳祥為監督,帶領160餘名四川籍學生進入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學習師範,學制有1年、8個月或6個月不等。為此,弘文學院還專門成立了“四川速成師範科班。”截至1905年1月,先後在弘文學院學習的四川留學生計198名。兩廣總督舉春焰精選120名學生赴日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宜隸學務處除派遣10人到日本學習師範外,還與日本人渡邊龍聖等商定選派保定師範學堂的學生到日本廣島高等師範學習。福建學務處派10入到日本學習師範,以兩年即為限。1905年,山西巡撫從省城大學堂中挑選12名大學生,赴日本學習師範。奉夫與日本實踐女校達成協議,每年據女生15名至該校學習師範。同年浙江選懂外文者100人赴日本學師範。1906年,江西高等學堂挑選20名學生赴日本學習師範。吉林將軍達馨選派學生90名赴8留學,其中以學師範、警察者為多。有的地區還撥給官費,鼓勵留美歸來的女生到日本學習師範,為籌辦女子師範準備師資。張之洞、劉坤一更是在自己管轄的湖廣、兩江等地區連續派遣學生學習師範。除官方派遣外,許多自費赴日留學生也紛紛選學師範。據統計,1903年,留日師範生為281人,1904年為184人,同年底達265人。出於赴日學速成師範的人太多,超出了國內學校的實際需要,以致清政府學部於1906年電令各省限制選送師範生赴日。

無可否認,一些速成師範的國日學生,抱着到日本混一混的思想,或挾邪賭博,出入按院或漫遊無度,虛擲歲月,成為留學界之蠢。但是r大多數學習師範的留日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是嚴格的。他們刻苦攻讀有關學科,吸取近代教育的新知識,並在教員的指導下,’到日本的學校進行實習;在不長的時間內掌握了當教師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這些畢業生回國後,迅速推動了各地學校教育的發展,緩和了師資緊缺的矛盾。四川留學日本的師範生歸國後大量地被派往各地的初級師範,擔任監督、教員等職。留學日本弘文學院的四川學生萬如茸還在家鄉開辦了傳習師範。1909年四川視學調查學務報告稱,由於圖學畢業生及本省高等師

範各學堂畢業者按理麗來,所以教職員還不缺乏。蘇州徐嘉湘、潘起鵬等6名師範留學生從日本學成回國後,學紳王同愈等認為他們對教育確有心得,辦理各學堂必能勝任愉快,極力挽留這些學生留在當地,以便充任公立各學堂的管理人員和教習。據《東方雜誌》報道,兩廣地區跟赴日本學習速成師範的留日學生歸國後,被各地紛紛指名延請。山東巡撫明令全省十府二州的師範傳習所以留學日本畢業生擔任速成師範學校的教員。留日師範畢業生為國內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並逐漸取代了分佈在各地學校的用高薪聘請的日本數習。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青椰駕恆在1907年的《每日電報》上撰文説,到中國應聘的日本教師已被陸續解聘。例如北京的警務學堂,原是由日本人一手創辦經營的,擔任教職的全是日本教習。從l 906年起改由清政府內務部直轄,並且改名為高等警務學堂。原來任教的日本教習,也由川名左右減到4至5名,其餘教員由中國留日回國的學生擔任。到辛亥革命前夕,務省學務處辦事人員和各省學棠所聘人員一直以留日學生為主:’1907年‘,清政府曾規定,其他學科的官費留學生回國後,也要先充當專門科教員5年,以便解決各專科學校教員缺乏的問題。通過留日師範學生的努力,日本師範學堂的制度和課程組織也被引進國內。《奏定學堂章程》把師範教育分為優、初兩級。初級師範學堂招收高等國小堂畢業生,優級師範學堂以造就初級學堂及中學堂之教員、管理員為宗旨。這實際上是延襲了日本師範分尋常和高等兩級的做法。多賀秋五郎所編的《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的解説部分,曾以表解的方式,對清來優級師範學堂的課程和日本當時高師的課程進行比較,發現2者大體相似。此外,關於教育實習的安排和課堂教學方法的運用,清末的師範學堂一般也取效日本。這與留日師範畢業生的大力倡導、身體力行有着密切的關係。:·留日學生對教育的影響還體現在直接參與創辦各級各類學校。,如留日學生胡元談於1903年在長沙創辦明德學堂,留日學生徐錫減、陶成章等人在紹興創辦大通師範學堂。1906年,一批留日學生為抗議日本頒佈的限制留學生規則,債而退學,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無錫的競志女學、安徽女學等,也都是歸國留日學生創辦的;不少留日學生還擔任了這些新式學堂的教師。他們重視外語、教育學、倫理學、生物、理、化等課程的教授,注意改進教學方法,用民主、科學的方式管理學校,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赴日學習師範的熱潮,·還直接促成了國內各地師範學堂的建立。1903年2月,張之洞在南京設立三江師範學堂。不久湖南設立了三路師範學堂,四川將成都錦江書院改為成都師範學堂。陳寶琛在福州烏石山開辦全閩師範學堂。1905年,河南巡撫陳夔龍奏請開設初級師範學堂。1906年,袁世凱奏請在天津設立北洋師範學堂,兩廣總督粵春值奏請在廣州設立兩廣優級師範學堂,吉林將軍達興和陝西巡撫曹鴻勛亦奏請開辦師範學堂。1907年,浙江設立兩級師範學堂,招收優、初兩級學生。清末的師範教育,開始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

(二)一部分女子留學日本,衝破了傳統封建教育的樊籬,有力地推動了國內女子教育的發展。

清末,女子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奏定學堂章程》只把女子教育包括在家庭教育之中。當時,除一些外國傳教士曾辦過幾所女子學校外,中國的學校教育中幾乎沒有女子教育的地位。戊戌變法前後,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進步的政治家、思想家開始認識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梁啟超把女學的興衰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最重要的標誌。林緝在《問中新樂府中對梁啟超的這一觀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隨着國內興辦女子教育的呼聲日益強烈,日本的一些教育學者也極力主張中國方面應派遣女子赴日留學。日本著名的實踐女學校校長下田歇於表示:“我當七、八年前,即思貴國女子來此遊學,以求輸入文明,我亦知貴國之人無肯信者,然希望或一、二人先嚐試,以現有效無效,不亦可乎。”①1902年,京師大學總教習吳汝綸赴日考察教育,前山陽高等女校校長望月與三郎向他力言女子教育之必要。望月與三郎説:“欲獲人才,須造良家庭,欲得良家庭,須造貸母,賢母養成之道,在教育女子而己,故曰,國家百年之大計,在女子教育,無他,是教育之根本,而實鞏固國礎之法也。”①在中日兩國人士的大力提倡下,女子教育受到普遍重視,女子留學也應

運而生。最初的女子留學生,並非單獨前注,而是跟隨他們的父兄、丈夫去日本。例如,曹汝霖留日時,帶了他的妹妹曹汝錦;錢傷赴日任中國使館外交人員時,帶了他的兩子一媳一婿。1902年,留日學生絨冀翠與日本下田歌子在上海合辦的·《大陸》雜誌第1號刊登了題為《中國女學生留學日本者之聲價》的文章,,指出,近來中國赴日本的女學生,已有十餘名,日本人十分器重。這些中國女子學習刻苦,成績優良,給日本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本人士認為:女留學生,舉止煙雅,志趣高尚,對日本人亦不畏懼,彬彬有禮,為日本婦女所不能及。1903年後,留日女學生日漸增多。鑑湖女俠秋理目睹神州陸沉,毅然賣掉首飾作路費,托幼于于鄰里,隻身留學日本。—、她和一些留日女學生每天課餘之暇,團聚談話,皆憤女權之衰敗,、慨女子之摧折,乃於1903年4月間,組織共愛會。她強調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便於往復,學費節省,;便於苦學,呼籲國.’內。女同胞赴日留學。·消政府駐日公佼楊樞也通過各省同鄉會和東京留;學生會館積極鼓勵女子赴日留學,並提出《遊學女子須知》:諸如行李不宜多帶,每人二箱及一揹包已足;衣服皆須穿辦,以育藍二色為限,凡華麗豔色之服,及綢緞奢侈之飾,皆宜屏絕,但夏衣及冬用之小襖等;亦不可不帶;·裝飾不宜用銀環訓銷之類;不要帶奴僕;來前要放足。並提出,有志來日本學習的女子不必持各省督巡撫及學務處的諮文,只須到日本後覓同鄉親友做保讓人即6j入學。這些努力除使得自費留日女學生逐步增加外,還促成一些省紛紛相繼派遣官費女生赴日留學。1905年,湖南選派女學生20名赴日學習速成師範。同年,奉天女子師範學堂委派熊希齡到日本視察教育,與下田歌於約定每年派遣15名女學生到實踐女學校學習。1907年,奉天女子師範派21名學生到實踐女學校讀師範科。江西省勸i派出10名官費女學生。另識《東方雜誌》所載:“四川南亢縣葉子宜大令之次子堯臣,甫於季春與西充縣陳大令之女完姻,近己倍往日本留學實業。”“湖商王君壬秋之子名恆之者,近借其女弟赴日遊學,同行者尚有女學生二十餘人。”“雲南有女學生十三,票準當道,資送日本遊學。”此外,還有“廣西容縣龍瞻女學堂學生陸書蕉,年十八,陸菱絹,年十七歲,均於普通學略有根板,且著尚武精神,馳馬放槍,並能朔習,近結伴同行赴東遊學。”①她們多就學於日本東亞女學附屬的中國女子留學速成師範學堂和實踐女學校。學制方面,東亞女學師範科2年畢業,音樂專科和遊戲體操6個月畢業。實踐女學校師範本科1年即畢業,工藝專科6個月畢業。師範專科所學課程主要是教育、心理、地理、歷史、算術、體操、唱歌、日語;工藝科課程則有教育、算術、體操、刺繡、編物、圖畫等。實踐女學校以在短時間內為中國女留學生授以女子教養之道相標榜,對中國留學女生採取了十分嚴格的管理措施。如外出要與舍監或教師同行,與外人見面,必須有保死人的證明,見面地點必須在舍監和教師指定的房間內,不允許穿戴奢侈之衣服裝飾,在校一律穿校服。通過嚴格的教育和艱苦的學習,不少女留學生在學識上有了的長足的進步。清政府駐日留學生監督也認為:在下田歌子的學校中學習的十餘位中國女學生在專門學科的學習方面俱見成效,其中志趣高尚者,頗不乏人。到了1907年,僅在東京一地,便有近100名中國女留學生,並且有留日女生會組織(最初的會員有70餘名),還辦了《白話報》,宣傳爭取女權,反對纏足,男女平等,自由博愛等觀念。·

1910年後,清政府學部對赴日留學進行限制,規定凡女生自費赴日,均應由地方官呈請學務部門進行考核,只有那些受過本國教育,文理略順,品行聰淑的女子才允許赴日。宮費女留學生考選條件更為嚴格,規定應獲得東京高等女子師範、奈良女子師範等校的入學資格,才允許派出。在這些規定的限制下,女子赴日留學的數量受到影響。儘管如此,晚清女子留學日本,在中國女子教育史上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眾所周知,在每一個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婦女解放表現在各個方面,女子接受正規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婦女解放程度的一個重要標準。繼女子留學美國以後,女子留學日本的舉動,進一步打破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女子無權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更無權出洋留學的舊傳統,為女子爭得了與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權利。越來越

多的人認識到女子教育不興,則男子教育絕對不能達到完美的進步,女子的學問和德業不講,則男子的學問和職業也不能得到完全之獨立。可以説,女子留日起了開風氣的作用,其反封建的色彩十分濃烈。

女子留日還直接促進了國內女子教育的發展。1907年,清政府頒發了《女子師範學堂章程》和《女子國小堂竄程bp將女子教育正式列入學制系統。不少研究留學史的學者都認為這兩個章程的頒佈與留日女學生常借雜誌以鼓吹新思想,形成較大的社會輿論和壓力有密切關係,它是我國婦女反封建鬥爭的一個重要成果。過兩個章程參照了外國的學制特別是日本的學制,模仿了日本的兩性雙軌制做法,強調男女有別,要求女子教育服從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意志和思想,目的是使女子成為賢妻良母,其封建性是十分明顯的。但這兩個章程公佈後,朝野上下紛紛致力於研究女子教育問題,在客觀上刺激了各地女子學校的發展。“通都大埠之間,女校相繼成立。”①1907年時已有初等女子學校39l所,女生數11936人。同年,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設立了一批女子師範,有的地方還開辦了女子實業學校。一些學者為研究女子教育問題,成立了女子教育會。從總體上看,晚清的女子教育發展並不快,但為辛亥革命後各級各類女子教育的勃興奠定了基礎。而這些又是得力於開風氣之先的女子留日教育。

(三)相當數量的留學生赴日學習軍子,對晚清軍事院校體系的建立和軍事教育的完善,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國學生赴日學習軍事始於1898年,當時浙江巡撫派遣了吳錫永等4人赴日修習軍事。此後,張之洞又兩次向日本派遣學習軍事的留學生24名。l 902年9月,北洋大臣袁世凱從武衞右軍學堂選拔55名學生赴日,1903年,端方又派遣了50名學生赴日,這些人都進入日本軍事學校學習。初期派遣軍事留學生沒有統一的選拔標準和派遣造徑,多內各省督撫白行派遣。1901年,駐日公使楊樞指出:在日本各學校學習的中國學生,雖然已有1300餘人,但學習軍事的僅200餘人,他希望能夠多派學生進入日本各軍事學堂,以培養更多的軍事人才。這一·意見受到清政府的重視,根據楊樞的建議,練兵處於1904年5月19日奏定《選派陸軍學生分班遊學章程》,提出今後凡志願赴日學習軍事的學生,必須先由各省督撫報送練兵處,再經練兵處考選及格者,才能正式派出。所選學生,必須身家清白,體質強壯,聰明謹厚、志趣向上,並無暗疾嗜好,.在中學方面已有根抵,武備各學已得門徑,年齡一般在十八歲以上,二十二歲以下。同年12月,由練兵處在全國選定123名學生,送入日本振武學校學習。至此,選派留日軍事學生的權限統—:‘劃歸練兵處。早期赴日學軍事者,既有官派,也有自費,兩者人數幾乎相等,自費生只要持有各省地方當局的批文,赴日後便可由駐日使臣送進軍事學校。1903年,張之洞提出非官方選派的軍事學生,不準保送。駐日公使蔡鈞因害怕革命黨人進入日本軍事學校,曾暗中照會日本政府,要求予以禁止。1904年5月,練兵處正式規定:不允許自費生學習軍事。清政府之所以加強對留日軍事學生的服派遣工作的控制,開逐漸增加了數量,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

(1)清末乃多事之秋,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辛丑條約》的簽定,使得帝國主義國家獲得了大量權益。面對着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土痛感“國力忝弱,武風不振”的積弊給國家民族帶來的危害,要求向日本學習,實施尚武教育,振興國民精神。 。(2)當時革命排滿之聲甚囂塵上,在防範革命黨人掌握軍事科學的同時,清政府強調,為挽救危局,就必須造就大批懂得近代軍事的“幹員”,以保護大清社租。但國內軍事學校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如圖本,有些類型的軍校中國還沒有建立,亟需通過日本來培養。‘

(3)日本軍事教育所倡導的“忠君”、“愛國”、“順服長官”的宗旨,十分符合清政府的要求。而日本方面則試圖通過接納中國留學生使中國今後仿效日本兵制,軍事器材依賴日本,整個國家的軍事變成日本化。因此,儘管雙方的政治意圖各不相同,但在實際行動中都程度不同地推動了這一潮流的發展。

赴日學習軍事的學生,首先必須進入成城學校接受預備教育。成城學校是一所陸軍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1898年起專設清國留學生部,.b的是提高留日學生的日語水平和軍事基礎知識,使之畢業後能直接進入陸軍士官學校。1903年.7月,振武學校在東京創立後,原在成城學校學習的中國學生,一律移到該校繼續學習。振武學校是日本方面專門為中國留學生設立的陸軍預備學校,課程分普通學與軍事學兩種:普通學為日語、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博物、圖畫8科;軍事學為徒手教練、槍城教練、部隊教練、測量和戰術等。學生經振武學校修業3年後,再進入口本士宮學校。振武學校的學規十分嚴格,學生入校後必須遵守以下規定:①按照規定專攻學術,刁;允許干涉政事;②以順上服從為天職,遵守紀律,服從指抑,⑧要求養成耐勞忍苦的性格,堅決完成各項任務;④起咫有節,進退有度,衣服必整,儀容必肅;⑥所有功課均應一

第二篇:最新門、急診留觀病歷

中醫院門、急診留 觀 病 歷

留觀號:牀號:姓名:性別:年齡:聯繫人姓名:電話:聯繫人住址:

留觀時間:年月日時分記錄時間:年月日時分住址:

主訴:現病史:

過去史: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潰瘍病出血性疾病肝炎腎炎結

核甲亢痢疾其它(外傷史、手術史、過敏史及個人史等):

體 格 檢 查

一般情況:t:℃p:次/分r:次/分bp:/mmhg神志:(清醒、模糊、嗜睡、昏睡 、昏迷、喪失) 發育(正常、異常、欠佳)營養(良好、中等、欠佳、消瘦、肥胖)體位(自動、被動、強迫、輾轉)表情(安靜、憂慮、煩躁、痛苦、急性病容、慢性病容)

皮膚粘膜:顏色(正常、潮紅、蒼白、發紺、黃染、瘀點、紫紅、出血點) 淋巴結:腫大(否、是、部位及數目、硬度、壓痛、活動、粘連) 頭部:眼瞼(正常、水腫、側下垂)結膜(正常,側充血、水腫、蒼白、出血、濾泡)

鞏膜(正常、黃染)瞳孔(左:圓形、不規則形,直徑mm,對光放射;右:

圓形、不規則形,直徑mm,對光放射)脣色(正常、蒼白、發紺)鼻脣溝

(正常、側變淺)舌(正常、潰瘍、震顫、伸舌向偏斜)咽喉(正常、充血、

濾泡、分泌物,發音清晰、嘶啞、困難、失語)扁桃體(右正常、o腫大、充血、

分泌物;左正常、o腫大、充血、分泌物)口腔

氣味(正常、爛蘋果味、大蒜味、氨味、口臭)

頸部:軟、硬、強直、頸靜脈怒張,對稱、局部腫大,甲狀腺(無腫大、度腫大、硬節、壓痛、血管雜音)氣管(居中、向移位)

胸部:胸廓(正常、桶狀、扁平、其他、壓痛部位,三凹徵) 肺臟:呼吸(平穩、表淺、急促、困難、深大、潮式、間斷、其他)叩診音(清音、過清音、濁音、實音、鼓音、部位)

呼吸音(正常、粗糙、減弱、消失、濕囉音、幹囉音、胸膜摩擦音、部位) 心臟:心音(正常、遙遠、亢進、分裂、部位期隆隆樣、吹風樣雜音級、

有無心包摩擦音、其它)心率:次/分,心律(規整、

期前收縮次/分、絕對不整、其它)

腹部:腹壁(對稱、膨隆、舟狀、蛙狀、軟、緊張、板狀)胃腸蠕動波(無、有、部位)腹壁靜脈曲張(無、有、分流向上下)壓痛(無、有,部位)反跳痛(無、有、部位)肌緊張(無、有,部位)

腫塊:(無、有、大小、形態、硬度、移動、壓痛、

部位:)移動性濁音聲: (無、有)肝臟(未及、右肋弓下cm、邊

清、邊不清、硬度、表面、壓痛)膽囊(未及、肋下cm、murphy’s

徵性)脾臟(未及、左肋緣下cm、硬度、表面、壓痛)麥氏點壓

痛(無、有)沿輸尿管行程壓痛點(無、有、部位)

肺肝界(在右鎖骨中線上第肋間,消失)腎區叩擊痛(左右)腸鳴音

(正常、增強、減弱、消失、金屬音、氣過水音)

外陰及肛門:脊柱:(正常、向側凸、後凸、壓痛、叩痛、其它)

四肢:關節變形(無、腕、指、膝內翻、膝外翻、足內翻、足外翻)

關節腫痛(無、有、部位)肌肉萎縮(無、有、部位

靜脈曲張(無、有、部位)水腫(無、有、部位

神經系統:頸強直(無、有)肌張力(正常、增強、減弱、消失)肌力(左上肢肌力級;

右下肢級;左下肢級;右下肢級)膝反射左、右,踝反射

左、右,babinski徵左右,oppenheim徵左右,hoffmann

徵左右,brudzinski徵左右,gorden徵左右,kenig

徵左右,lasegue徵左右

專科情況:

實驗室及器械檢查:

初步診斷:1、4、

2、5、

3、、治療 :1、

2、

3、醫師:

最後診斷:1、4、

2、5、

3、、出院醫囑:

醫師:

年月

第三篇:倪留弟的讀書心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房山董莊國小倪留弟

我在家裏認真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教師的建議》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注重過程,我感受到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着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的智慧的光芒。這本書主要是寫教師的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摯愛,散發着教師的智慧的光芒。細細品味它,我更加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收穫良多。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大教育家孔子説“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也要善於反思。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基礎是讓教師體會到反思意識的重要價值和反思能力對專業成長的作用,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重點是讓教師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師的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的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的思索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即教師以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及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其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對後進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於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閲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費加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裏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

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於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的,在那裏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聖的尊重。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裏,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説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説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在閲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説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繫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那些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閲讀、品味。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仍有着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做為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談談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條建議和自己的體會。最後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着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最後,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總結我現在的教學觀。“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為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篇:讀書交流王留波

名師伴我成長

——讀《國小教學》雜誌感想

東西寨國小 王留波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雜誌《國小教學》。咱們學校去年訂的。我是每期必讀,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裏面的文章作者大都是名師大家和教壇新秀,如我們熟知的於永正、賈志敏、王崧舟、孫雙金、竇桂梅、薛法根、支玉恆、蔣軍晶、閆學、何捷等等。讀他們的精彩文章,如同和大師對話,就像聽他們上課一樣。每一期的封面人物都是教壇新秀,介紹該教師的事蹟和成長曆程,對我來説,不僅僅能激勵我追求進步,也給我樹立了一個個光輝榜樣,知道了一些促進專業成長的方法和途徑。他們就是我專業成長道路上的航標燈。

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名師和新秀的課堂實錄,後面還有點評。課堂實錄有閲讀課、作文課、識字寫字課、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等,非常全面。讓我知道了他們是如何教和為什麼這樣設計,讓我明白了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屈太俠老師執教的《釣魚的啟示》。那時我們正好要學這一課,我就按照屈老師的教學思路來備課,並精心做了課件。屈老師把生字串成了一首小詩,小詩又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真是妙極了,正合我意。我又根據我校的實際,把板書畫成了一幅畫,學完這一課,自我感覺良好,後來,鄉里舉行聽評課活動,我思來想去,仍然選擇了《釣魚的啟示》,效果也很好,獲得了一等獎。從那以後,我更喜歡這本雜誌了,成了我教學的參考書。還有一次,看到趙昭老師執教《鄉愁》一課的課堂實錄,非常喜歡,

於是,我又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鄉愁》,同學們也很喜歡。於是,我開始留意雜誌上的課堂實錄,積極在課堂上實踐。

新學期開學以來,我又開始盼望新的雜誌的到來,可是總也沒來,我想也許今年學校沒有訂,心裏有些遺憾。還好,有去年一年十二本雜誌相伴,還有那通過雜誌認識的名師們,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在教師成長的道路上勇敢走下去。

第五篇:《信念是燈》讀書筆記

信念是什麼?信念是在野外迷路時的路標,是路標給了我們希望,是路標指引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信念也是如此,只要我們擁有信念,我們就會成功。

魯西南深處有一個貧窮的村子叫姜村,後因有好幾個人考上大學,碩士甚至是博士而聞名於世,再後來這個村的名字改為大學村。上大學的孩子們並不是因為生活條件變好了,也不是因為吃什麼東西而變得聰明瞭,而是因為這個村子新調來了一個新教師,這個教師給他們灌輸了這樣一條信念:他們將來都是傑出的人,上天給了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倘若現在不好好學習,那麼將來將一事無成。就這樣孩子們變得愛學習了,不貪玩了,最終幾經努力成為國家棟梁之才。這不能不證明信念的重要。是信念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是信念成就了孩子們的未來,又是信念實現了孩子們的價值。又是信念給了他們成材的希望,又是信念成就了他們的成功。

相反,沒有了信念就沒有了希望,沒有了希望就沒有了鬥志,自然會失敗。看看生活中無所事事的人,再看看生活中沒有作為的人,他們與其他人少了什麼?是智商嗎?是才能嗎?不,都不是!而是他們從小就失去了人生的路標,從而一落千丈。

由此可見,信念是燈,他在困境面前給人們照亮了路,讓人們實現了價值。信念是劍,他給人們面對困境的勇氣和力量,助人們一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