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8.99K

第一篇:《活着》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只要活着

我喜歡看書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説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歎一番也就丟下了.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説《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敍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説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説:"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户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説是生活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説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説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説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説:'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這裏真是説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麼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第二篇:《活着》讀書筆記

這是我第二次讀餘華的《活着》,在大二時就已經讀過一遍,因為時間間隔有點長,只是大概記得故事的結局,而情境忘的差不多了。今天又讀了一遍,不由感慨:好的作品讀多少遍都不為過!

不得不説,餘華是一位具有高超煽情技巧的作家。剛剛讀完這一作品,臉上還留着淚痕,眼框還是濕潤的,不過心卻慢慢越來越平靜了。是啊,讀完它,我沒有理由不平靜,沒有理由不思考……

“二喜,有慶不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這句話總是縈繞在我的耳旁,所有的這些名字,這些人物,都讓我覺得是活生生的。也許是從小在農村長大,對於書中描繪的場景都覺得那樣地熟悉,他們的形象似乎都可以在我的生活中找到代言人。小時候,不明白那些在地裏勞作的老者,為什麼對着一頭不言不語的老黃牛喋喋不休;小時候,也有很多像有慶一樣的玩伴;小時候,也見到像鳳霞一樣的姐姐以及家珍一樣的女人;小時候,也取笑過像二喜一樣的女婿……一切都那麼的親切,所有的人都那麼的生動,他們的故事,平凡而感人,瑣碎而深刻。

讀着這一作品,不由地就投入進去了,就像是自己就坐在老福貴的身旁,靜靜的聽着這位老者對他的往事娓娓道來。時而鄙視、時而切齒、時而沉默、時而哭泣、時而感慨、時而會心、時而歎息、時而釋然……當看到福貴少爺放蕩不羈、自命不凡時,我鄙視他;當我看到他粗魯的對待他懷有身孕的妻子時,我咬牙切齒;當我看到他穿着絲綢衣裳被裝滿銅錢的沉甸甸的擔子磨破了肩膀時,我感慨;當我聽到徐老爺用無奈的語氣説“報應啊,報應”的時候,我沉默;當我看到鳳霞從一個活潑美麗的小姐變成一個又聾又啞的小村姑時,我歎息;當我看到小有慶不知疲倦跑來跑去的身影時,我微笑;當我看到一具具冰涼的屍體時,我痛哭;當我看到老年的福貴安詳的表情是,我釋然……

這部作品不僅讓我對人生有了一個思考,而且讓我有決心去改變自己的一些不足和缺點。步入研究生生活已近兩個多月了,常常都覺得很累、很悲觀。現在想想自己在過去那兩個月做了些什麼,真覺得不值一提,每天似乎忙忙碌碌,卻忘記自己要追尋的是什麼;每天都覺得壓力很大,卻不知道為何要讓自己活在不該有的壓力之下。時常抱怨、時常抑鬱、時常煩躁……我發現自己一直在追尋着什麼,我總是拼命跑、拼命追,忽視了一路上的所有風景!細細想想這二十幾年來,我好像一直是父母長輩眼中的好孩子,上國小時就知道我要進縣裏最好的中學、上國中就知道要考重點高中、上高中知道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大學呢?發現自己學的東西太少,所以決心要繼續深造。現在,我在深造的路上,卻似乎不知所措。看到身邊的同學各有所長,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導師的要求我似乎一項也沒達到,我慌張了,默默告訴自己:不能這樣下去,要努力,要加油!我不停的去圖書館借書,不管有沒有興趣,逼己去讀完一本本的書,以為這樣我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可當我靜下心來讀完《活着》這篇作品時,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就像積蓄已久的火山噴湧而出,不光是為故事的情節,更為自己!我原以為應該為自己驕傲,因為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夢想,卻沒發現自己並沒有在追尋這些繁華夢想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那我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是到達終點時那一剎那的輝煌嗎?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事靠着祖上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來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對於這段話,感悟頗深,我想作者並不是説叫我們不要去追求任何東西,也不是要我們甘於平凡,我認為,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生命中充滿變數,不要為自己曾經的錯誤懊惱,更無須一蹶不振,接受這一切,然後努力的活着,全家在一塊就是最大的幸福。人有旦夕福禍,天有不測風雲,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只有堅強的接受,認真地活着,總有一天你會釋然……

當然,除了一些關於人生的感想,也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可能是之前看過餘華的其他一些作品才引發的吧。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兄弟》這一小説,裏面可以發現很多關於當時的政治的線索,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段歷史。而這部作品呢,它的歷史跨度也是很長的,從國共對峙到農村生產合作社,從三年饑荒再到文化大革命……從這一短短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政治的一個變遷,看到國家也像一個人的一生一樣,起起伏伏,也犯錯誤、也有輝煌、也在探索……

第三篇:《活着》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

我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看的很雜:文學名著流行小説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筆不是太差,總能讓我從頭到腳看完整本書。只不過很多時候是當成故事來看看完了感歎一番也就丟下了。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不抱怨生命的無常,含淚送走身邊的至親至愛,一個人靜靜地活着。看完《活着》想到一首歌的詞:總要有人來陪我,嚥下苦果,再嘗一個美夢。活着不多不少,幸福剛好夠用。活着其實很好!

讀一本書首先要了解書的作者。餘華,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山東,高中畢業後當過五年的牙醫,後棄醫從文,曾兩度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是“先鋒派”代表作家,善於以冷酷的筆調揭示人性醜陋陰暗的角落,暴力、死亡是他執着於描寫的對象,這一點在《活着》中尤為突出。而他在《活着》的中文版自序中也寫道:“我始終為內心的需要而寫作??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一個憤怒和冷漠的作家。”但恰恰是作者這種近乎無情的冷漠,給我以極大的震撼,深深的吸引我讀下去。

一個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活着》中文版自序)一言以敝之,《活着》告訴我們一個這樣的真理——人是為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敍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説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説:"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户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説是生活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説就是:

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説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説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説: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這裏真是説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麼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請你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

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看完《活着》懂得了很多,也在我活着的平凡的小世界裏,學着更加樂觀去面對那些難以承受的生命之痛。總結起來,有以下啟發:

1、生活中無論幸福或不幸,只有活着,生命才有意義,無論你是以一種怎樣的姿態活着。有時候,苦難也是生命中的一種必然,不能輕易放棄生命才是實質。活着,才能學着去承受生命的沉重。

2、生活中總會有人陪着你,嚥下苦果,再嘗一個美夢。保持樂觀,是面對苦難最好的態度。福貴的爹孃死了,還有他的老婆孩子陪着他,後來有慶被醫生抽血致死,埋掉兒子,至少福貴的老婆家珍,女兒鳳霞還在。在後來,鳳霞,偏頭女婿,以及小外孫都死了,至少夕陽下還有一頭懂人性的老年陪着年邁的福貴。活着,就應保持樂觀,災難,讓我們對生活失望,但不能絕望!

3、死亡是生命中必定要去經歷的,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迴歸生命的地平線。年僅二十的我,其實也經歷過很多眼看親人離去的悲傷。我最愛的外婆,在我國小的時候就永遠離開了...很疼我的大姨,在某個炎熱的夏夜,悄悄的離開了。。還有兩個得白血病去世的表姐,車禍去世的姑丈。。每每想起這些,都深感憂鬱惆悵。

就像最美的彩虹也總會消逝,最美好的生命也有離去的一天。死亡是生命

的必然,是生命的終結,是活着的人必須去經歷的。這樣想,對於死亡,活着的我也多了一份從容。

最後,我只想説,活着其實很好,至少,這一刻我還能呼吸,還能吃飯,還能去感受生命中,平凡帶給我不平凡的人感動。

第四篇:《活着》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説《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敍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説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徐福貴出生富貴,卻是個地道的敗家子,從小到大幹盡了荒唐事,嫖娼,賭博生生讓自己從一個闊少爺變成了個窮光蛋.這期間,他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這個同樣出生富貴的富家千金沒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撐起了日後苦難的天空.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説:"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後來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麼些年.……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的平平常常,……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這是主人公的話,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第五篇:《活着》讀書筆記

《活着》讀書筆記

一直以來我認為自己讀了很多的書,可今天,當我讀完餘華的《活着》後才發現自己幾乎是什麼書也沒有讀過,只是讀了許多故事而已。書是應該用心去讀的,是應該用心去體悟的,讀書的目的在於瞭解書的含義是什麼,要從書中收穫屬於自己的東西,只有當你深入思考過了,才能算真正的讀過一本書。

環境對一個人的心情、思想是有影響的,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一個人的思維才會發揮到最高水平,因此讀書是一個人安靜下來才做的事,至少對於我是這樣的。因此我很慶幸我是在一個個寧靜的夜裏讀完《活着》這本書的,這使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多的思考。《活着》既可以説是一本小説,也可以説是一本史書,因為他講述了中國近現代的貧苦大眾的生活。他告訴我們為什麼而活着以及應該怎樣活着。

讀一本書首先要了解書的作者。餘華,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山東,高中畢業後當過五年的牙醫,後棄醫從文,曾兩度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是“先鋒派”代表作家,善於以冷酷的筆調揭示人性醜陋陰暗的角落,暴力、死亡是他執着於描寫的對象,這一點在《活着》中尤為突出。而他在《活着》的中文版自序中也寫道:“我始終為內心的需要而寫作??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一個憤怒和冷漠的作家。”但恰恰是作者這種近乎無情的冷漠,給我以極大的震撼,深深的吸引我讀下去。

一個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活着》中文版自序)一言以敝之,《活着》告訴我們一個這樣的真理——人是為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以主人公福貴的一生為線索,以三年內戰到十年文革為時代大背景,向我們講述了福貴一生的經歷,反映了主人公身份隨時代改變以及人們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生存狀況,向我們展示了二十世紀的中國。其中作者以及其冷漠平淡卻刻骨銘心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福貴面臨的一次次親人的離去及他的情感變化,不讓主人公有絲毫喘息的機會,也讓我的心情隨這福貴的遭遇而此起彼伏。

福貴本是一個貴公子,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地主,可福貴經常進城嫖賭,以至於終於有一天被龍二騙了,把自己的家財全部輸光了。龍二把福貴一家趕了出去,他們住進了茅草屋。傾家蕩產的福貴的老父親就在這時受不住打擊上廁所摔下來,死了。書中是這樣描述福貴爹的死的:我(福貴)爹嘿嘿笑了幾下,笑完後閉上了眼睛,脖子一歪,腦袋順着糞缸滑到了地上。及其平淡的語言,但卻生動的刻畫出福貴爹的複雜悲痛的心情,他不是摔死的,而是被福貴氣死的。而福貴爹死後,“我像是染上了瘟疫一樣渾身無力,整日坐在茅屋前的地上,一會兒眼淚汪汪,一會兒唉聲歎氣。”可以説,浪子福貴終於悔悟了,但生活並不會因為他的悔悟而停止對他的懲罰,生活對他的打擊折磨才剛剛開始。

福貴的父親死了福貴悲痛萬分,而在此時,福貴的丈人,城裏米行的陳老闆強行把福貴的妻子家珍接走了,不過還好有女兒鳳霞陪着他,但他的心情真的糟透了,他開始怨恨自己。人總是要生活的,不能整天像原來一樣遊手好閒了,他有母親和女兒要他養活,於是他只能到龍二那裏租了五畝地來種。雖然他以前是一個闊少爺,什麼都沒幹過,但現在迫於生計也只能埋頭苦幹了。過了幾個月,家珍從城裏生完孩子回來了,讓福貴激動不以,一家人總算團員了,雖然清苦,但卻讓人心中一寬。

生活是無情的,它從不眷顧任何人,清苦的生活才過了不久,福貴娘就病了,於是去城裏請郎中。但俗話説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城裏趕上了抓壯丁的大兵被抓走拉大炮去了。這一去就是兩三年,後來遇上解放軍當了俘虜才被放了回來。回到家時,鳳霞已經很高了,他兒子友慶也會説話了,但他的母親在他被抓走後兩個月就病逝了,可憐的老母親,死前也不知道他兒子去了哪,只是不斷對家珍説:“福貴是不會去賭錢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福貴的又一位親人離他而去,他只是眼淚刷刷的往下流。在此期間,鳳霞因為發燒變成了啞巴、聾子。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生活對待福貴是殘忍的,但福貴又是幸運的,雖然用福貴自己的話説這只是他的生活而已。農村土地改革,龍二被當做地主給斃了,福貴分到了五畝地,又過了一段安逸的生活。

轉眼到了一九五八年,又開始了人民公社運動,大躍進又大鍊鋼鐵,家珍在這時病了,渾身無力,醫生説是軟骨病,活不了多久了,而後又趕上災年饑荒,家珍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眼看就要死了。但就在這時,友慶(福貴的兒子)為縣長的夫人獻血,被醫生抽乾了血死了。友慶以為為縣長夫人(校長)獻血是很光榮的事,沒想到卻喪命於此。另外的醫生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

“看到有慶的小身體躺在上面,又瘦又小,身上穿的是家珍最後給他做的衣服。我兒子閉着眼睛,嘴巴也閉的很緊。”當他知道兒子是被醫生抽血抽死的後,他幾乎瘋了,我們很難想象這位飽經滄桑苦難的老父親的心情,失去兒子的痛苦無疑將是他一輩子難以癒合的傷口,他瘋了似的跑出去看到醫生就打,一邊喊道:“你殺了我兒子。”當縣長來時,他朝縣長肚子上踹了一腳,被別人拉住了,對他説:“那是縣長!”“我要殺的就是縣長!”福貴喊道。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縣長就是當年與他出生入死的春生,他知道後愣住了,不再想什麼殺人了。“那天晚上我抱着有慶往家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抱累了就把兒子放到背上,一放到背上心裏就發慌,又把它重新抱到了前面,我不能不看着兒子。”福貴沒辦法就把有慶埋了,“有慶躺在坑裏不像是活了十三年,倒像是剛生出來的。”沒錯,孩子在父母眼裏永遠是長不大的,更何況有慶才十三歲呢,所以福貴看他兒子像剛生出來的,可這其中飽含了福貴對兒子的愛、對兒子的愧疚以及對兒子的死去的無奈與傷感啊!福貴的感覺恐怕外人是難以完全體

會透徹的,那是隻有父親失去兒子才特有的複雜情感啊!

友慶死了,家珍病的下不了牀了,富貴只得把鳳霞嫁了出去,峯下嫁給了一個偏頭,叫二喜,是在城裏打工的工人,但二喜對他家很好,不久鳳霞也懷孕了,一家人又有了盼頭。可命運總是給人以希望又讓人絕望,鳳霞難產死了,只留下一個外孫苦根,這就是生活。

鳳霞死了,二喜越來越不想説話,每天只是幹活。而家珍的身子也越來越虛弱,有一天死在了福貴的懷裏。不過福貴並沒有前幾次失去親人時那麼大的反應了,他説:“家珍死的很好,死的平平安安,乾乾淨淨,死後一點是非也沒留下,不像村裏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説閒話。”從他的語氣中可以看出,在經歷了幾次的生生死死之後,他已經淡然了,他學會了生活,或者説學會了忍受生活。

後來,二喜水泥板夾死了,只剩下了苦根和福貴。苦根跟着我幹活累病了,我心疼他,就給他煮了許多豆子,結果苦根卻被撐死了。至此,福貴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了他,他只有一個人,一個人耕地,一個人活着??

這,就是主人公福貴的命運,接連遭遇了七位親人的離去,最後一無所有卻依舊堅強的活着,坦然面對生活,這就是福貴。又是我就想,假如我是福貴,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我能像他一樣嗎?開始我懷疑自己,怕我沒有如此的堅強,但現在經過細細體會之後,我堅信任何人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都能像福貴一樣的堅強地活着,因為是二十世紀的中國的社會環境造就了福貴的命運,任何人在經受了生活的捶打之後便會屈服於生活,便會適應生活。因此,二十世紀的中國的生活環境奪去了福貴的一切,但活着的意義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被剝的東西。福貴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人,他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勞苦大眾的形象,是二十世紀中國一系列的社會變化,造就了一大羣福貴一樣的人。

親人一一離去,最終一無所有,有人可能會問福貴的生活還有沒有意義呢。而且我經常看到一些電影或電視劇中有這樣的鏡頭:某人不想活了,又輕生的想法,別人就這樣去勸他,説:“為了你的母親/孩子你也要活下去啊。”也就是説大多數人認為活着的意義在於一種社會關係,而馬克思也提出人具有社會屬性,而美學學者孟憲堂更直接的定義人就是一種社會關係。這許許多多的事例似乎再告訴我們社會關係就是人活着的意義,難道富貴的活着就沒有了意義嗎?我認為不是的,我們活着絕不僅僅是因為一種社會關係而存在。

人是具有動物屬性的或者説自然屬性,雖然人自稱為高級智慧生命,但人依舊難以擺脱動物的本質,就像是石頭和玉石一樣,玉雖然比石頭價值上千倍終究也不能擺脱“玉是??的一種石頭”的本質。而人具有動物性中最突出的就是人的或者説動物的求生欲。動物在遭受了威脅時便會不惜一切代價逃生以保護自己的生命,狗急跳牆,狼會斷腿逃生都是這方面的體現,而人在被長時間困住難以逃生時也會喝平日裏厭惡的尿液以延續生命,人在中蛇毒之後也會不得已斷臂求

生,這都是人具有動物性、具有求生欲的具體體現。

而求生欲來自於哪裏?來自於人的社會關係嗎?我相信不是的,既使一個人一無所有,無牽無掛,他也一定會希望自己活下去,求生欲是來自於人對生的渴望,對死亡的恐懼。因此,人絕不是為了社會關係而活着。但我必須承認人幾乎是處在複雜的社會關係當中的,而這些社會關係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事務、感情則充斥着我們的生活,但這些東西絕不是我們活着的本質原因。就像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寫道:你總是決定活下來,這説明什麼?是的,我還是想活着,人為什麼活着?因為人想活着。因為你想得到點什麼,你覺得你還是可以得到點神魔的,比如説愛情,比如説價值之類。後來你明白了,你明白了活着不是為了寫作,而寫做是為了活着。所以,在這裏,我可以這麼説:我們活着不是因為種種社會關係,而社會關係是因為我們活着。

所以,就像柏拉圖定義美本身就是美一樣,活着的本質是人想活着,我們為或者本身而活着,而不是因為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而談到求生欲,我想説這正是許多朝代滅亡的原因。紂王無道,武王伐之,一呼百應;秦政苛刻,陳勝反之,眾人揭竿而起。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生命難以得到保障,迫不得已才反抗的。生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家國安定的最基本因素就是大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其次才是平等、自由、權利、健康??

當然,我並不是説生命比平等、自由更重要,我承認自由平等是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假如沒有了生命,自由、平等將無從談起,二者就沒有了可比性,因此説生命是最基本的因素。但是大多數人的生命,少數人的生命則不能成為最基本的因素。其一,少數人可以為了多數人的自由和平等而放棄自己的生命,那麼是這少部分人的生命沒保障保障了大多數人的生命有保障。其二,少數人的生命有保障是與大多數人的生命有保障對立的,那我們沒有必要保證這少數人的生命。

解釋了人為什麼而活着,接下來就是我們應怎樣活着。“活着”在我們母語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顯示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韓文版自敍》)。

忍受,換個詞就是屈服、適應,再換個詞就是與時俱進。儒學告訴我們要獲得有尊嚴,因此有子路結纓而死的故事,但福貴的一生則談不上什麼尊嚴了,在經歷了一次次生活的打擊甚至是摧殘之後,他屈服於生活,他適應了生活,他依舊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並不抱怨,依舊微笑的面對生活。因此,我們應怎樣活着?我們要不斷學會適應生活,樂觀的面對一切,幸與不幸。

文學就是這樣,他講述了作家意識到的事物,同時也講述了所沒有意識到的。

我不知道作家意識到了什麼,但我知道《活着》給了我怎樣的啟發。在福貴這苦難的一聲的背後,就是一幅中國20世紀的社會生活狀況的畫卷了。

先是三年內戰,國民黨把他抓了去當壯丁,後來解放了他被解放軍放了回來,之後建國初期人民思想愚昧,受到極左思潮影響大鍊鋼鐵,開始了大躍進運動,造成經濟衰退,又趕上三年饑荒,文化大革命。所有這些表明我們在建國初期犯下了一些錯誤,當然在其中也有一些糾正錯誤的作為,但我們最終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但犯下的錯誤造成的影響極壞,我們應吸取教訓避免再犯此類的錯誤。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曲折的,坎坷的,社會主義要想活下去也要學會適應,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與時俱進。

讀完《活着》,我感受到了親情,感受到了老一代人生活的不易,我相信我們有理由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應該自暴自棄,要永遠心存對生活的感恩之心,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適應生活。

親人一一離去,最終一無所有,有人可能會問福貴的生活還有沒有意義呢。而且我經常看到一些電影或電視劇中有這樣的鏡頭:某人不想活了,又輕生的想法,別人就這樣去勸他,説:“為了你的母親/孩子你也要活下去啊。”也就是説大多數人認為活着的意義在於一種社會關係,而馬克思也提出人具有社會屬性,而美學學者孟憲堂更直接的定義人就是一種社會關係。這許許多多的事例似乎再告訴我們社會關係就是人活着的意義,難道富貴的活着就沒有了意義嗎?我認為不是的,我們活着絕不僅僅是因為一種社會關係而存在。

人是具有動物屬性的或者説自然屬性,雖然人自稱為高級智慧生命,但人依舊難以擺脱動物的本質,就像是石頭和玉石一樣,玉雖然比石頭價值上千倍終究也不能擺脱“玉是??的一種石頭”的本質。而人具有動物性中最突出的就是人的或者説動物的求生欲。動物在遭受了威脅時便會不惜一切代價逃生以保護自己的生命,狗急跳牆,狼會斷腿逃生都是這方面的體現,而人在被長時間困住難以逃生時也會喝平日裏厭惡的尿液以延續生命,人在中蛇毒之後也會不得已斷臂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