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超越自卑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66K

超越自卑讀後感作文【精品多篇】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篇一

最初知道《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因為一篇公眾號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薦大家去看。當時我看到這個書名,特別好奇,對於一個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結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於是,我翻開了這厚厚的200多頁。

整體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復雜,但是思想還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認真讀下來,心胸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不會再糾結於一點不放。這於我的確是有幫助的。

但要説超越,我也説不上來。因為整本書並沒有什麼體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較鬆散。我在讀每一個方面的時候會將書中的理論往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套,似乎如書中所説,似乎又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説童年記憶,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義的童年記憶。或許有部分人童年記憶深刻,很有參考意義,可是對於記憶沒那麼深刻的人又該如何解析呢?

書中還列舉了很多被慣壞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親戚家不願讀書不願出門的孩子。父母的嬌慣和放縱,學校老師的忽視,使得孩子的社會興趣和合作精神極度缺乏,從而變得不那麼正常。當然,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並不僅僅只有這些,阿德勒還列舉了青春期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等。

由於年代久遠,阿德勒的一些思想與現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異,但是把這本書當成現代某些雞湯文的集錦是萬萬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愛的觀點來説,這在現代也是不過時的。

其實總體看來,阿德勒是想把自卑當作一個核心,然後用設法去補償,但書中提到自卑的地方並不多,對一些個體的分析也不是那麼嚴謹。不過整本書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觀點都具有啟發性,方法論也總是積極向上的,應當算得上是一本好書。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篇二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也納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之一,同時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而這本書便是阿德勒的巔峯着作。

我一直認為,想要讀懂一篇着作,就必須瞭解作者的生平,因此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特意瞭解了作者的經歷。可以説作者一生經歷了很多挫折,閲歷豐富,幼年患了佝僂病,5歲差點因為肺炎而送命,但是作者卻憑藉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醫學博士,並且和弗洛伊德共同進行了精神分析學説的研究,所以這本書無疑是值得我們去仔細閲讀和揣摩的。

這本書一共有十二章,從生活的意義到愛情與婚姻。通讀全書,除了欣賞作者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的事實論證之外,對作者的很多觀點也有着強烈的贊同感,不得不説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提出防止神經性疾病產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培養合作精神。看來合作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之外還有保持身心健康的功效。

關於心靈和肉體的關係,作者從個性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認為心靈和肉體之間並不存在支配關係,這只是人生中的兩種表現形式。作者舉了個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例子,説明了身體是基礎,生命在於運動,而精神的核心力量是有預知能力並指導自己的發展方向,植物就算知道自己即將被踐踏也無法移動,但是人卻擁有這種支配自己的能力,因而我們更應該重視和珍惜自己這種靈肉之間的聯繫。

書中的觀點和案例實在太多太經典,在第三章中提到了自卑和優越感之間的聯繫與衝突,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足以點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的中心思想。自卑心理是個體心理學的偉大發現,作者以神經官能症患者舉例,説在這些自高自大的人心裏,其實都有一種隱藏的自卑感,他們絕不會承認自己自卑,甚至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強,但是事實上他們的卻飽受自卑的折磨。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

在作者看來,自卑感的表現多種多樣,我們不能認為表現安靜、乖巧、穩重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而那些開朗外向的人就沒有自卑心理,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去看他們的行為,會發現根本沒有目的性可言,這也説明了生活中為什麼很多人在做着千奇百怪的事情。當然,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卑感,但是同時人人都有對優越感的追求,並且具有唯一性,這種優越感對我們的激勵是作出社會貢獻的源泉。

正如前文之中所説,這本書有着簡單而又深刻的含義,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讓人更加清晰的瞭解了人生的本質和生活的意義。我們要試着發覺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感,避免由於這種心理而造成的失誤,同時在追求優越感的激勵之中努力創造和實現自身的價值。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篇三

《自卑與超越》的三條主線:社交、職業、、婚姻,也正是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所無法脱離的三個圈子。阿德勒説人類生活在“意義”的領域中。這種意義因人而異。兒童從小就受到了來自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使他們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繼而決定了他們對社會、對職業和婚姻的態度。

在《生活的意義》這一章中,阿德勒提到三種孩子:一、因先天因素或疾病而造成缺陷的兒童;二、被驕縱慣壞的兒童;三、被忽視的兒童。這三種孩子會賦錯誤的意義於生活。他們所形成的錯誤觀念也會隨着他們的成長逐漸滲透到社交、職業和婚姻中。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這樣的孩子會更容易犯罪;在對待職業方面,他們或許會將收入看做唯一的目的,或者總是找不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另外在婚姻上,他們會因夫妻間無法做到真正的平等而無法擁有美滿的家庭。

從中,我們可以看見對生活的意義的正確理解是多麼重要,它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們怎樣使心靈擁有正確的思想,並使我們的肉體去正確地執行呢?書中,阿德勒多次提到“興趣”與“合作”。人類總習慣於把過多的興趣放在自己身上。現代的教育也證實了這點,人們太注重個人的成功,太強調我們能從生活中獲得什麼,而不是我們能付出什麼。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會對孩子説:“乖乖地把飯吃完,你就可以出去玩。”而不是“乖乖地把飯吃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和你一起玩了。”在學校的教育中,教師會對學生説:“現在努力學習,將來你就可以考上大學,以後就能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説:“現在努力學習,將來社會有用得到你的地方,你就可以以此來實現你的人生價值。”我們的教育培養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現在夫妻的離婚率是越來越高了,不否認,其中,有的夫妻在一起的確是個錯誤,但,更多的是,夫妻或夫妻的一方發現自己並沒從這樁婚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金錢、歸屬感、共同的語言等),於是就決定了離婚。這些都可以説是我們把太多的興趣放在了自己身上,我們太在乎自己,而忽視了別人。把更多的興趣放在別人身上,但同時又不迷失自己,這與阿德勒所説的生活的意義就是奉獻是一致的。

另外,“合作”,學會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課。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交中的合作,可緩解生活壓力;工作中的合作,可使社會進步;婚姻上的合作,使人類得以繼續繁衍。這裏,我尤其認識到了婚姻上合作的重要性。現代人的戀愛結婚自由有點讓人擔心,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更讓人憂慮。失敗的合作導致失敗的婚姻,失敗的婚姻有可能導致問題孩子的出現,問題孩子的出現便會給社會帶來不幸。而有着良好合作關係的夫妻可以克服婚姻生活中的種種摩擦,合作的結果是意見一致,並創造出美好幸福的家庭。我目睹過父母間的種種不和,每場爭吵最終以提出“離婚”來結束,但之後,一方的退讓或雙方的商洽和互諒總可以是他們和好如初。我把它歸功於合作。之後,我查過他們的星座,雙子的父親和摩羯的母親並不適合,,我這一舉動似乎有點可笑。但是不管怎樣,合作的力量似乎打破了這種玄幻的説法,因為我父母的婚姻關係已經快三十年了。我相信,良好的合作是社交,工作和婚姻成功不可缺少的祕訣之一。

相信掌握“將更多的興趣停留在他人身上”和“學會合作”這兩個技巧的人類會更好地發展。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篇四

最近我讀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對自卑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其實吧每個人都會自卑,或多或少,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難免會對自己感到不滿意。自卑並不可怕,但願自卑之後,你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而不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都不太願意承認自己自己有自卑感,在很多時候,她們覺得自卑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她們總覺得自卑是很消極的一種心裏感受。但其實自卑並不可怕,自卑也不一定不好,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走出自卑,超越自我。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敍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但殊不知,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就比如説,身材較肥胖的女生看到個子較纖細的女生,就會油然而生出自卑感,再比如説;當顏值較低的女生看到面容姣好的女生也會產生自卑感。她們只不過在放大自己的不足之處,究其原因,無非是對於自己過度不自信。當我們處於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努力走出來,儘管對自己某一方面不滿意,但我們可以培養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從而找到自己自信的源泉,這才是超越自卑!

自卑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正是人類對自我所擁有的感到自卑,才不斷的超越自我,從而獲取了巨大的進步。而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自信。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篇五

閲讀這本書的初衷是明白什麼是自卑,如何超越它,如何幸福地生活。

自卑就是當你發現自己在有些事面前無能為力,但是別人做的很好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落差感。

關鍵在於你如何面對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無能為力,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意義。

本文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既然一個人無法脱離其他人而獨自生活,那麼生命的意義也必然存在於自己和他人的關係當中。所以你必須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將生命的意義從滿足自己的優越感調整到如何在合作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當你把注意力從自己的優越感轉移到如何在合作中奉獻自己的力量時,自卑就會淡化,另一方面,在遇到問題時,你會選擇合作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而不是在心理上合理化自己的無力感,避免心理上的惡循環。

如何在社會中合作,如何提高自己合作的水平,如何在奉獻自己和滿足自己之間做平衡,是我下一步想要探討的主題。

本書還提到了如何和朋友相處,如何看待犯罪,如何看待婚姻和愛情,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自的作用。

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開始轉向如何在社會中協作,如何主動的去生活和熱愛他人,如何和自己的自卑感和諧相處,真的是很有深度的一本書。

雖然由於時代不同,書中的有些觀點和現在的一些價值觀有些衝突,但作者對社會以及人性的探討卻仍然給我很多啟發,感謝這本書。

自卑與超越讀後感 篇六

花了三天時間看完了阿德勒《自卑與超越》。這是一本簡單易讀的心理學書籍,剛開始讀的時候,是被標題吸引,想看看是一本怎樣的勵志書籍,不知道會不會晦澀難懂自己讀不完,讀起來易懂輕鬆,還有很多案例,讓我一直有趣味讀下去。

書中説一個人的性格在六歲前就形成,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對於個體性格特徵影響的重要性。書中強調合作性的重要性,一個人具有合作的能力,就能愛護別人,關心別人同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才具有生活的意義。書中講到一些人具有性格缺陷:外貌特徵具有缺陷被忽視的人和外貌優秀被溺愛的人。兩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忽視或者過度關心而失去合作能力,無法與社會溝通生活的人。

摘抄書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如下:

所有真正生命意義的真正標誌:可以與他人分享,且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但凡人們認為具有“生命意義”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

經驗並非成功或者失敗之母,我們的生活經驗對我們沒有太大用處,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賦予經驗的認知和意義。

只有渴望將自己融入社會整體而不是隻關注自己的孩子,才能成功學會如何補償自己的缺憾。只是想逃避困難的人,必然會落後於他人。

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在意識到他要面對一個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表現出的無所適從。

只有夫妻二人都將對方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的時候時,雙方才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合作,才會給予對方真正的愛。

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關注他人,渴望成為社會大家庭一員,夢想着為人類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6歲以前性格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