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南海問題的形勢政策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W

南海問題的形勢政策論文精品多篇

南海問題的形勢政策論文 篇一

《淺析“南海問題”的成因》

摘 要:“南海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很多學者對其進行過定義,但都很難全面地反映“南海問題”應有的內涵。只有從“原發性”和“誘發性”兩個因素深入分析南海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才能很好地破解“南海問題”,這是實現中國和平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節點。

關鍵詞:“南海問題”;“原發性”;“誘發性”

中圖分類號:D823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023-02

隨着南海局勢的不斷升温,“南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熱點問題,學術界對於“南海問題”的成因也已達成某些共識,比如利益説、主權説、地區話語權爭奪説等。但是,關於“南海問題”卻沒有形成一個明白的、清晰的共識性的定義。本文力圖在釐清“南海問題”的基本內涵的前提下,對“南海問題”深層原因做出分析。

一、“南海問題”的定義及內涵

所謂“南海問題”,是指由於南海周邊國家圍繞中國南海海域的領土、資源、海域劃界、海上航行等方面的利益進行爭奪而產生的問題(“原發性”),以及由於美國、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國帶着各自不同的戰略目的介入這一問題而導致的一系列新的問題(“誘發性”),而“南海問題”是這兩類問題的“和”。“南海問題”涉及的面較廣,在現有的研究中,一部分學者關注的是“南海問題”的第一層面(“原發性”層面),即圍繞南海周邊國家的主權爭端、海域劃界、資源爭奪等進行研究;另一部分學者則主要從“南海問題”的第二層面進行研究(“誘發性”層面),即從美國、日本、印度等國介入南海戰略層面進行研究。對於這些學者來説,國際關係主要是指大國關係,“南海問題”也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大國之間的問題。而筆者認為,“南海問題”不僅關乎大國因素,同時也有不可忽視的南海周邊國家因素,這個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但它首先是一個地區性的問題。要想真正釐清“南海問題”的成因,就必須全面的把握“南海問題”,分別從“南海問題”的兩個不同層次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

二、“南海問題”的成因

“原發性”的“南海問題”是指由於南海地理位置、資源情況、周邊國家的性質及結構而必然產生的問題。這類問題具有原發的特點,並不是人為的誘導。“誘發性”的“南海問題”是相對於“原發性”而言的,它不是原發的,是部分國家為其某種目的,而對“原發性”的問題進行誘導性的安排,從而產生一系列新的、複雜的問題。從這兩個層次入手,本文將“南海問題”的成因分為“原發性”成因和“誘發性”成因。

(一)南海問題的“原發性”成因

“南海問題”產生的“原發性”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來自於南海周邊國家,尤其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另一方面的原因來源於中國。

1.南海周邊國家的原因

南海周邊國家導致“南海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逐利,按照現實主義的觀點,國家是自私的,也是逐利的。南海“有利可圖”的現實不可避免地讓南海產生“問題”。南海藴藏着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多種礦物質。據探測,南海海域儲藏油氣量230—300億噸,佔全球儲量的12%,約佔中國石油資源總量的1/3,是世界“四大海底儲油區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的美譽。其中,南沙羣島的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氣儲藏量約200億噸。據科學家估計,南海海底的可燃冰儲量相當於中國石油總量的一半。巨大的物質利益驅使部分國家鋌而走險,將國際正義和道義拋在一邊,“先下手為強”,紛紛掠奪南海資源,並與外國石油公司勾結,在南海開採石油。近三十年來,馬來西亞、越南、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五個國家與西方二百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油井約1 380口,年產石油量達5 000萬噸,相當於大慶油田最大的年開採量。當然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南海問題產生的原因是領土主權爭端,而筆者不這樣認為,筆者認為領土主權爭端只是南海周邊國家為了逐利而採取的手段,因為沒有主權就沒有資源開採權,沒有主權,就沒有海域劃界權。在侵佔中國領土方面,越南在1975年4月解放西貢,並佔領原西貢政權侵佔的中國南沙6個島嶼,同年5月,越南刊登全國地圖,把南沙羣島改名為“長沙羣島”,劃入其版圖。從1975年至1998年,23年的時間裏,越南共侵佔我國南沙島礁29個。菲律賓在1970年至1980期間,採取軍事行動,先後侵佔了中國南沙羣島8個島礁。馬來西亞於1978年開始,在我國南沙羣島南端的一些島礁上樹立“主權碑”,並把南沙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入其新版地圖。

2.中國方面的原因

南海自古以來就中國的,中國對南海擁有歷史主權的理由充分、證據確鑿。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的南海成為列國爭奪的焦點呢?分析下來中國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一是中華民族具有傳統的大陸性。中國強大的時候,要麼閉關鎖國,高傲自大,要麼是在南海進行宣威,並不想走出南海像其他西方列強一樣殖民其他國家,長期以來中國對海洋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並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傳統的陸地國家。二是中國綜合國力的起伏。尤其海上力量的起伏也是導致南海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自中日甲午海戰過後,中國海上力量開始一蹶不振,其他殖民國家開始紛紛乘隙而入,導致中國南海許多島礁被他國佔領,比如現在中國與越南有爭議就一部分屬於越南從西貢政權繼承的。而今天中國發展了,變得強大了,肯定不能讓這種恥辱繼續下去。清華大學閻學通先生對日本將釣魚島問題國有化做過一個生動的比喻,大意是強盜霸佔民宅居住了幾十年,由於害怕房主強大後來追討房屋,乾脆先向房主索要房產證。這一比喻也基本適用於南海問題。如果中國從強大開始就不再衰弱,這個問題就不會出現,同樣,如果中國從衰落開始就一直衰落,不再強大,南海各國也不用這麼耗費心機,因此,可以説南海問題成因中,中國國力的強盛與否佔有很大的比重。

(二)南海問題的“誘發性”成因

“南海問題”產生的“誘發性”主要來自於域外大國,主要是美國、日本和印度。美國、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國誘導“原發性”的“南海問題”產生新問題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對中國的戰略牽制和戰略圍堵,另一個方面是逐利。

1.美國關於南海問題的“誘發性”成因的因素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和戰略牽制主要是面對中國的迅速崛起,為了保障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戰略。作為現有國際體系的最大受益國,美國不可能將此等殊榮拱手相讓,肯定會對中國百般阻擋,四面挖坑,處處埋雷。當然對於美國來説,南海就是一個絕佳的場所,讓南海產生“問題”,就成為美國詭計的誕生地。因此,“南海問題”變得如此這般複雜,可以説很大的原因是美國的戰略誘導和牽引。在南海,美國一個方面是發展美國與菲律賓的盟友關係,將菲律賓打造成南海地區的“雷區”和其圍堵中國的前哨陣地,美國預計在菲律賓部署4000~4500人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並幫菲律賓升級更新現代武器系統,於2010年3月,美國贈送6艘配置重機槍的美軍艦艇給菲律賓海軍,2010年,美國將菲律賓正式納入其“全球合作伙伴計劃”,承諾向菲律賓提供軍事安全保障和軍備支持。另一方面美國不斷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之間在軍事互訪、武器銷售、軍事培訓、後勤支援等方面的合作。美國在南海逐利主要體現在對戰略通道的控制上。南海早就被稱為“亞洲地中海”,處於菲律賓蘇比克灣和越南金蘭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交通要道,是東亞通往中東、南亞、歐洲、非洲、必經的國際航道。通過南沙海域的船舶總噸數相當於世界船舶總噸數的一半,佔世界石油運輸量的一半,其通航量是巴拿馬運河的3倍、蘇伊士運河的2倍。當今世界,有95%的國際貿易通過海上運輸,海上通道安全也就等於大國的生命線安全。目前,中國有39條航線通向國外,其中21條經過南沙羣島海域,全國對外貿易總量的60%經過南沙羣島。因此,對於美國來説,確保該通道暢通或者控制該通道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利益。

2.日本關於南海問題的“誘發性”的因素

日本對南海問題的影響,在域外國家中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日本積極展開穿梭外交,挑撥越南、菲律賓等國,插手南沙爭端,達到使“南海問題”久拖不決的目的,在牽制中國崛起的同時擴大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爭奪東南亞地區話語權。同時,日本誘導“南海問題”朝國際化方向發展,也有為其在釣魚島問題上爭取主動的戰略考慮。

3.印度關於南海問題的“誘發性”的因素

印度攪局南海和誘導“南海問題”的戰略目的主要是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極大地消耗中國的力量,為其在中印邊境談判以及“克什米爾問題”等方面爭取主動權。印度逐利方面主要是近年來,印度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消耗的不斷增加,從南海獲得石油和天然氣的利益驅動就成印度誘導“原發性”的“南海問題”產生裂變的主要原因。

三、結語

“南海問題”從其“原發性”的角度看本身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其成因也相對簡單,主要是南海周邊國家受物質利益的驅動,進而對中國領土提出主權要求以及中國為維護領土完整而與相關國家之間進行博弈,從而導致的“南海問題”。從其“誘發性”的角度出發,南海問題就變得相對複雜,而其成因也是相互交織。有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的戰略目的驅動,也有這些國家為謀求物質利益的利益驅動。看清楚“南海問題”的成因,針對“南海問題”產生的不同原因,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才有可能有效地解決“南海問題”。“南海問題”是中國崛起和中國發展的絆腳石,是美國等體系大國圍堵中國的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同時,有效合理地破解“南海問題”對於培養中國的領導能力、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等方面的能力都大有幫助,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劍鋒。南海問題的複雜性及我國面臨的挑戰[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3).

[2]越南、菲律賓等國搶採南海油氣資源[J].國土資源,2012,(7).

[3]金永明。論南海問題法律爭議與解決步驟[J].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2,(1).

[4]婁亞萍。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J].雲南社會科學,2012,(4).

南海問題的形勢政策論文 篇二

《淺析南海問題國外研究現狀》

摘要:近年來,南海問題逐漸升温。中國作為南海的主權擁有者,對此問題給與了大量關注。與此同時,國外的媒體與學界的報道中,南海問題也佔據越來越多的篇幅。本文欲從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中,整理出國外對南海問題的研究現狀。

關鍵詞:南海問題 國外 研究

隨着南海爭端的不斷升温,南海問題在國外也引起了持續關注。國外政府和學界均不同程度的就南海主權歸屬,南海爭端解決方式等問題作了研究。以美國為例,無論在美國一些政府網站中,或是《紐約時報》、蘭德智庫、《外交事務》等媒體和學界的研究報道中,都可以或多或少的發現有關南海研究的文章的存在。在已經成型的研究成果中,對南海問題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類別。

一、關於美國重返東南亞對南海問題影響的研究。

2009年11月由美國國會研究處向國會提交的《美國與東盟關係》的報告中,分析了美國發展與東盟關係的安全、經貿關係,並提到地區性大國如中國,日本與東盟的關係也需要美國加以注意,顯示了美國對東南亞地區事務的重視。Ian Storey在《經濟學人》上撰文《南海成為永久爭端》,宣稱美國並未直接介入南海爭端,但是表明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即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權。美國海軍上將羅伯特。威拉德在吉隆坡的亞太圓桌會議上表示,美國海軍意欲在南海地區保持一種“持續的存在”。Ralph A. Cossa在太平洋論壇特別報告《南海衝突的安全影響:探尋潛在的衝突誘因》中,分析了幾種可能引發南海衝突的誘因:能源開發活動、島礁的逐漸被佔領、軍備裁軍、強制武裝、意外事故或突發狀況,其他包括建立軍事設施等挑釁行為,區域外勢力、亞洲經濟危機等。

二、有關南海主權歸屬問題的研究

國外學者的研究大致上可以分為兩派,其中認同中國對南海諸島行使主權的,如以韓國漢城大學的樸椿浩(Choon-Ho Park)為代表的一派認為,關於西沙、南沙羣島主權的歸屬問題,中國都擁有比越南更強有力的證據,其代表作為《海洋法:以亞洲視角看待爭端》。而以美國地理學家馬文。賽繆爾斯(Marwyn els)為代表的另一派認為,在歷史證據和國際法理上來看,西沙羣島主權屬於中國證據充分,但認為所有對南沙羣島提出主權要求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建立在“無可辯駁的法律基礎上的”。其代表作為《中國:南中國海的競賽》,該著作是西方學者關於南海問題引證資料較為詳實的一本著作,對以後西方學者在南海問題上的認識有重大影響。

三、有關南海現狀和發展態勢的研究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所Michael Leifer教授在《南海僵局》一文中,分五部分從最後的前沿陣線,後冷戰時代的平衡,僵局,戰勝爭端,僵局與地區秩序研究了南海的現狀,分析了僵局以及原因。

四、有關南海問題的爭端解決方式的研究

國外學者也進行了一番探討。美國夏威夷東西方研究中心研究院Mark ncia的代表作《共享南海資源》詳細的分析了各個爭端國提出主權要求的法理依據,並在書的最後建議成立一個“南沙管理機構”目的是協助解釋或和解爭端。馬來西亞戰略國際研究所的學者漢薩(ah),於1990年1月,提出了在南沙羣島重疊海域的地區成立“共同開發署”的建議。在1992年第25屆東盟外長會議上,越南提出了一個方案:從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海岸線向外延伸200海里,以劃分南沙羣島海域,200海里以內分別為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的領海,200海里以外是與中國劃分海域的部分。這就是所謂的“U形方案”。上述這些方案均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中國的主權地位,沒能夠得到具體實施。美國喬治敦大學國際法教授克里斯托弗。c.喬伊那(Christopher C. joyner)在其文《南沙羣島爭端:重審法律、外交和地緣政治在南中國海的互相影響》中提到,南沙羣島具有重要戰略、經濟和政治意義,而中國在六國七方中佔有明顯的軍事和經濟優勢,所以南海爭端帶來軍事衝突這一設想不是不可能。在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中,爭端國尤其是中國的態度是關鍵因素。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發表的《南海共同開發:一種新的嘗試》一文中提到,南海的政治情況十分複雜,牽涉到眾多國家利益,文章以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為基礎,提出共同開發的方式,以期為東盟成員和中國在共享南海資源鋪路,並保持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五、有關區域外大國因素對南海問題的影響的研究

有新加坡國立大學的Lee Lai To所著文章,《中國,美國和南中國海》文章關注中國如何應對南海問題中出現的美國因素,中國希望東盟和南海爭端國減少對華盛頓的依賴,然而,美國的軍事力量並未直接介入南海爭端,尤其是在布什政府任期內減少了對東南亞的關注,所以,南海僵局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隨着南海爭端的不斷升温,南海問題在國外也引起了持續關注。國外政府和學界都不同程度的就南海主權歸屬,現狀和發展態勢,南海爭端解決方式,域外大國因素等問題作了相應的研究。在國外文獻中,較為稀缺的是研究美國重返東南亞的意圖和美國南海政策的演變以及這種演變和南海問題發展變化之間的關聯。

參考文獻:

【1】(美)阿爾弗雷德。馬漢:《海權論》,西安市,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Choon-Ho Park ,The Law of the Sea: Problems from the East Asian Perspective (Seoul: Proceedings of Two Workshops of the Law of the Sea Institute ) .

【3】Marwyn els , China: Contes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Routledge; 1 edition (April 4, 2005).

作者簡介:陳璐,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