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當前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 當前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W

當前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 當前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1500字【新版多篇】

2017年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一

《有關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關係的幾點思考》

摘 要:統籌好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係,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要依託駐地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與地方黨委政府共同謀劃“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發展的發展思路,在全面規劃、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中構建與“市場”環境和“戰場”需要相適應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機制,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融合,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兼容、相互促進的互動機制,實現既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又增強國防整體實力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協調;發展;國防建設;經濟建設

一、綜述

軍隊和地方各有自身的優勢,我們要科學籌劃,綜合運用合理配置軍地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使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在結構、佈局、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內在融合。對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資源,要儘可能做到軍民合用,如軍地兩用人才的培養、軍用技術轉為民用、軍事設施的軍民共用、國防科技工業的能軍能民等。同時,針對軍地資源的異同,我們要發揮優勢,實現二者共同發展,促進整體實力的提升。

統籌好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係,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科學發展觀,首要的問題是必須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內的所有問題的重要前提和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才能不斷髮展。而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大、鞏固的國防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高度,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實。要堅決服從服務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要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之中,依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使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二、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強國之策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從馬克思主義的國家理論來看,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對被統治的階級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它擁有政治權力以及構成這種權力的武裝力量,雄厚的國家綜合國力是國家強大的基礎,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通過國防建設達到維護國家安全和保持社會穩定的目標,通過經濟建設把國家的綜合國力搞上去,兩個方面統一於建設強大國家的目標之中。從國策上來看,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新世紀新階段面臨的三大歷史任務。現代化建設既包括經濟建設,也包括國防建設;祖國統一既有賴於國家經濟的發展也有賴於強大的國防力量;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要靠包括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強大。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並把這一方針放到了國策的重要位置。從實踐上看,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與否事關國家的強盛與安危。兩者協調,則國強;兩者失調,則國危。不謀經濟發展,不但成不了富國,國防建設也會成為空中樓閣,失去支撐和基礎,國家最終也強大不了;反之,只謀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得再好,即使可以成為富國,但如果忽視國防建設,仍然不能成為強國。

(二)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強軍之道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既要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又要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強大的軍隊,離不開高素質的人、先進的武器裝備、合理的結構及科學的理論。一方面國防建設是建設強大軍隊的主要途徑,而經濟建設又是國防建設的基礎,經濟建設搞不上去,就無法建設好國防,建設強大軍隊的目標也就難以完成。另一方面,加強經濟建設能夠為軍隊建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也會為軍隊建設提供新的機遇和動力。在世界歷史上,大國的崛起,特別是在開拓世界市場的過程中,都為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既提出了強烈的需求,也提供了重要的機遇。英國為了控制海外貿易和世界市場,建立了以海軍為支柱的世界級軍隊。美國為了本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也建立了一支稱霸全球的軍事力量。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正在着力完成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胡錦濤提出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歷史使命,對建設強大軍隊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對於建設強大軍隊的極端重要性,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增強堅持這一方針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駕馭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能力,加速推進軍隊建設的進程,在富國的過程中,實現強軍的目標。

(三)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是國家和平崛起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中國能否實現和平發展,能否順利地實現宏偉的發展目標,一個重要因素在於是否有一個和平、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而和平、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必須以強大的軍隊和鞏固的國防作保障。只有軍隊強大了,威懾力增強了,才能為發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才能維護髮展所需要的穩定的外部環境,才能爭取到儘可能長的和平建設時間。因此,面對複雜而又多變的外部發展環境,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必須統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保持軍事上的強大威懾力,保證人民軍隊在任何時候都能從容應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和考驗,為經濟建設順利進行和國家的和平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勝武,葉信產。積極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J]。軍隊政工理論研究,2005,(5)。

淺談當今國際形勢與未來戰爭選修課論文 篇二

當 今 國 際 形 勢 及

論 文

未 來 戰 爭

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學號:09050142 39

姓名:何成建

淺談當今國際形勢及未來戰爭

當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綜合實力依舊雄厚,而另一些發展中國家也不甘示弱,也正迅速崛起。這兩者在發展時難免因追求各自的利益而發生利益衝突。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家在解決矛盾的同時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的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盪與緊張也會時有發生。而隨着各個領域眾多高端科技的發展,未來戰爭也將更加激烈化、高端化、殘酷化。誰擁有的軍事科技實力強誰將更有可能會是最終的贏家。

現今世界格局呈多極化發展,即一超多強化。以美國為首的一個超級大國,和歐盟、俄羅斯、中國等多強國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興起。而在這樣的一種格局下,局部不穩定是常會發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壓迫發展中國家,實施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一些國家繼續擴大和強化軍事同盟,加強軍備建設,嚴重影響了國際安全與穩定。一些國家以“人權”為藉口干涉主權國家內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對國際形勢和國際關係產生了極壞的影響。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出現新的起伏,因民族、領土、宗教、資源等引發的紛爭和戰亂不斷。霸權主義是當今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單極與多極之間的國際秩序之爭,仍是國際鬥爭的主線。

當今世界多數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爭的各種後遺症、巴以衝突、朝鮮半島形勢的緊張,台灣問題,利比亞戰爭,南海爭端等雖涉及各種複雜因素,但從根本上説都與霸權主義干預密切相關。霸權主義直接間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當前世界的許多地區性衝突、動盪和緊張,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強取豪奪甚至對一些國家地區發動戰爭,極大地破壞了世界的和平。

二、南北發展不平衡,利益衝突更加突出

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機會,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弊端。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貿易中占主導地位,他們藉此來制定一些對自己有利對發展中國家有害的條約規則,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和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中的主導地位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從經濟全球化中受惠。如此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貧富懸殊愈來愈大。以至於在某一問題上矛盾激化發生爭端。 三、一些國家大搞軍備以及局部的恐怖活動依然存在

例如之前的朝鮮核危機、伊朗核問題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些發展中國家大搞軍備而對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脅。美國“9.11事件”以及局部地區的恐怖襲擊和衝突都使得世界局部地區動盪不安。

總體而言,當前世界人民要和平,世界人民要發展。像中國這一類的國家在國際上不斷努力地扮演着維護和平的角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努力使得國際形勢依舊趨於緩和。各國在整體和平的環境下也都大力發展經濟、科技以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

如今的世界經濟、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突飛猛進,一切越來越科技化、自動化、信息化、高端化。如此未來的戰爭必定是科技化的戰爭。隨着核武器的發展,核力量的威脅更大,未來戰爭可能會用到,但須嚴加控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地球都可能毀滅。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大概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戰爭將更加趨於信息化

現今的科技發展水平已經相當發達,未來更加不可估量。在信息化領域更是如此。現在的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採集技術、遙控技術等發展相當高端。未來的戰爭將會很大程度上依賴與信息化,在此基礎上的無人飛機、遠程導彈精確智能制導、竊取情報、破壞敵方的通訊設備、傳播信息病毒、衞星偵察等都是信息化在戰爭上的應用。失去了信息技術就如同瞎了聾了一般。一切前線的形勢都可能通過遠程來控制。

二.戰爭的發展空間將更加多維化

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展了兵力、兵器作戰的空間性能,大大提高了對敵人的持續打擊能力、快速的信息處理與分發能力,使戰場空間形態發生巨大變化。在信息化戰爭中,戰場空間形態進一步發展,交戰的縱深更大、領域更多、立體性更強,交戰將在全方位進行,沒有明確的戰線。

以前的戰爭主要以陸地為主,夾雜海、空。未來的戰爭將會遍及海、陸、空、太空。在海上,航空母艦、核潛艇、巡航導彈、飛機等將會大有作為,而這也已經是海空結合戰爭了,在陸地上,陸空結合。此外衞星偵察導航將會其發展到太空。

三、高端武器將會在未來戰爭上大顯身手

未來的高端武器將會在戰場上普及,給對方產生重大打擊。 (1)“昆蟲”時代

坦克及其他大型武器容易被地方發現,為克服此缺點,一些電子驅動的微型攻擊武器,比如大小如同昆蟲一般的機器人或其他武器將成為戰爭的主導攻擊力量。

(2)致命機器人

21世紀的戰場將遍佈小型的機器人傳感器。這些機器人可以探測到敵方哪怕是很小的動靜、聲音和熱量等,而電腦網絡聯接控制——傳感器就會及時呼叫無人駕駛飛機或者機器人武器向敵方的目標開火。

(3)隱形武器及反隱形武器

為了反偵察,將會在戰場上出現一大羣隱形武器,如隱形戰機、隱形坦克、隱形機器人、隱形導彈以及一些反隱形武器。

(4)生化武器

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生物化學武器也將會運用在戰場上,如一些細菌彈、毒氣彈、腐蝕兵器彈等高端武器也會給對方帶來極大傷害。

(5)潛水航母、智能跟蹤導彈

常規的水面航母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潛入水下。這種巨型潛艇除了能起降戰鬥機外,還是一個巨大的火炮導彈海上陣地,可以半潛在水中向目標發動大規模的火力進攻。而智能跟蹤導彈能隨目標的突變而改變方向最終攻擊對方,實現其最大價值。

具體的未來戰爭場景肯定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了,主要概括為以上的特點。總之,未來戰爭是綜合實力的較量,科技在其中尤其重要,經濟、政治文化也起一定作用。

綜上,當今國際形勢整體趨於緩和,局部時有衝突,未來大的世界性戰爭發生的可能性較小,局部戰爭可能發生。形式也以高科技武器、信息技術化呈現,究其根本是科技、人才、經濟、政治文化的綜合實力的較量。

2017年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三

關鍵詞:中美關係 崛起 貿易 台灣問題

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同時中國的軍事實力也在逐漸增強,軍費連年激增,高科技武器層出不窮;伴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政治影響力明顯增強;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感到興奮和激動的,有的對此感到惶恐不安,有的則視其為挑戰和威脅;雖然中國一再表達自己和平崛起的誠意,但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平靜的對待。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更離不開美國,美國與中國在經濟上更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做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它將會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呢?做為世界上的二號經濟大國,最有潛力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中國,他又將會如何發展對美關係?筆者將在本文中討論影響的因素,並分析其走勢。

經貿關係無疑是中美兩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明顯的成本優勢,廣闊的市場和無可限量的發展潛力;另一個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經濟,科技實力的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的關係,直接影響到世界經濟的發展。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市場潛力國家,同時中國也使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經濟利益是推動中美關係不斷前進的保障。自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解凍以來,經貿關係一直是中美關係中發展較快的領域,冷戰結束後的90年代,發展尤為迅速。中美兩國在經濟領域,有着愈益重大的共同利益,雙方在經貿上相互需求和依存度及利益交合不斷增多增大。美國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點對象,也是四化建設所需的外部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的主要來源地。美國也亟需中國廣大的市場、價廉物美的商品和投資場所。中國的優質廉價商品每年為美國消費者節省成百億美元的開支,為美抑制通貨膨脹、穩定市場起了積極作用。美國在中國的鉅額投資每年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而中國超過萬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的70%以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投放在美國,為穩定美國的金融市場發揮了一定作用。中美經濟關係好於和高於政治關係。經貿關係作為中美關係的重點和基礎地位將不斷增強,成為中美關係強有力的膠合劑和催化劑。同時中美關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很多摩擦,中美貿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據美國方面的分析,影響美國製定對華貿易政策的三個因素是:對華貿易逆差、美國內失業和中國執行WTO協議的情況。

        美國在推行其貿易政策時將利用中美入世協議,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出口,為防止我國更多的競爭力產品衝擊其國內產業,美國會更頻繁地啟動反傾銷調查程序、“301”條款等貿易制裁措施對我國輸美產品設限。美國還可能會利用其國內立法破壞 WTO規則,與我糾纏。但制裁是一把雙刃劍,而且雙方貿易關係緊張,從長期來説對美國不利,對此美國也是持慎重態度的。應該看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裏,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裏,摩擦是正常的,也是無法避免的,這並不可怕。中美經常性的經貿摩擦,反映兩國經濟關係的密切。中美經濟對雙方的重要性與俱增。貿易中產生的問題,雙方只有理性面對,在經常性的協調和合作機制中,通過平等協商的辦法加以妥善處理。從中美貿易摩擦來看,都是因為中美雙方的意識形態不同,國情不同,相互不瞭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雙方都應該擺正心態,採取合作,尊重的態度,才能更切實地找到兩國利益的平衡點,才能達到雙羸。

民主分歧是造成中美關係緊張的重要因素。許多美國人認為,作為上帝選擇的一個特殊國度,美國對人類的歷史發展和命運承擔着一種特殊的責任,負有把世界從“苦海”中拯救出來的“使命”。這種“上帝選民”和“天賦使命”神話根深蒂固於美國白人文化之中,深深地影響着美國人對外部世界的看法與態度。當美利堅合眾國作為一個主權實體開始發展與其它國家的外交關係時,這種使命觀對政府決策者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在美國對外政策中體現出來。在國際事務中,美國竭力把自我價值觀強加給其他國家,力圖使種族文化、意識形態與美國不同的國家接受美國的發展模式,實現“美國治下的和平”,將意識形態與之對立的共產主義視為最嚴重的威脅,積極推行“西化”圖謀,對目前存在的最大的社會主義中國更是倍加警惕與仇視。儘管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制約,當今美國在執行“神聖的使命”時已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了,但中美的民主分歧依然影。

在2009年下半年,對台軍售、中國製裁美國軍工企業、奧巴馬會見__等一系列事件是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又一次交鋒。中國政府一直堅持,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他國干涉。誠然,中國的統一問題,本是中國人自己的事務,但是,外交政策必須基於現實主義。無論承認與否,台灣問題受諸多國際因素的制約,其中最大的因素是美國。朝鮮南北雙方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南北最高領導人的會談,但就台灣海峽兩岸關係情況看,在可預見的將來,僅靠這樣的努力顯然很難實現這樣的目標。在這方面,美國可望扮演積極的角色。美國政府至今仍遵循一箇中國政策,真誠邀請美國扮演積極角色,推動兩岸最高領導人會談,對於中國實現和平統一,抑制“台獨勢力”,有積極意義。雖然美國未必樂意見到大陸與台灣很快統一,但海峽兩岸改善關係,並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符合美國利益。中國需要與美國就台灣問題進行認真務實的探討,在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時,不僅考慮台灣的利益,又尊重和照顧美國的利益。中國可以承諾,如果實現和平統一,整個台灣可以成為自由港,並允許美國在台灣租借軍事基地,這不僅有助於消除台灣民眾的恐懼心理,又讓美國得到了較大利益,而最大的獲益者仍將是中國。

中國必須承認並尊重美國現有的國際地位,真正把美國當作友好合作夥伴。中國對美國所表現出的所謂“霸權主義”可以給予一定程度的批評,並努力通過聯合國的機制給予一定的制約,但不要走得太遠。美國現有的國際地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中國的國力和地位,對這樣的國家,尤其在經濟等領域頗受其惠的國家,應給予充分的承認和尊重。政策制訂者應該清楚,在歷史上,美國在西方列強中是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在中國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血債(朝鮮戰爭沒有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美國曾是制約日本和前蘇聯的最主要力量,而後兩者曾是威脅中國的最大敵人;美國在抗日戰爭中給予中國諸多無私的援助。在中國改革開放時代,中美的經濟合作對於中國經濟發展有着重要的推動。中國人還應該看到,美國在行使通常所指的“霸權主義”時,也還往往遵循人類共同的良心和價值觀,遵循一定的遊戲規則,與當年的日本和蘇聯不可同日而語。必須真誠地把美國看作合作伙伴,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 基於這樣的立場,中國應該對美國在全球政策中的有關事物,如打擊恐怖主義等給予積極的支持與配合,向準盟友關係靠攏。在兩國關係中,還要建立相應的預防機制,防止類似偵察機事件那樣的事發生,或即使發生,能在機制內迅速得到妥善解決,不演化為雙方的對抗與衝突。

結語:中國和美國早已結束敵對關係,中美兩國和平友好是大勢所趨勢,雖然在台海問題上,人權問題上,知識產權問題上,以及匯率問題上,中美兩國的較量不可能短時間內結束;美國雖尤其自私的一面,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美國,但也應該看到,中國政府在台海問題上的不容妥協,在人權問題上,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確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相信隨着中美經濟關係的不斷深入,中國政府靈活調整對台政策,在知識產權和人權問題上不斷完善,這些矛盾反而會成為解決中國內部問題的動力。中國已經崛起,相信在中國政府的引導下,對外,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不對他國產生威懾的大國,對內,它能夠不斷完善社會機制,改善人民生活,真正實現中國的國富民強。

參考文獻

[1] [美]卡特。 妖魔化中國是錯誤的[J ] 。 紐約時報,1997 -08 - 10.

[2] 黃碩風。 綜合國力論[M ]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 王誦芬。 世界主要國家綜合國力比較研究[M] 。 長沙:湖南出版社,2007

2017年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四

論文關鍵詞:中國周邊安全穩定動盪

近期,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新變數與新“亂子”有所增加,不穩定與不確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中,一些爭議和摩擦連續出現,如中日釣魚島之爭、中印邊界領土爭端、中菲黃巖島對峙事件等當前中國周邊環境總體上呈現“東緩”、“西安”、“南亂”、“北穩”之勢。

1、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在我國周邊安全諸多的挑戰中,最近一段時變現得最為突出的無疑是我國與南亞五國(越南、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海主權之爭和中日釣魚島之爭等。菲律賓驅逐我國在黃巖島作業的漁民、越南挑釁我國台灣駐太平島士兵、日本無理扣押我國在釣魚島附近作業的漁民等。事實,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除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韓在東海域劃界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

我國與南亞五國、日本、韓國、朝鮮等國的海權之爭,實質是這些國家我國海洋資源的窺視、無理佔有慾掠奪。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着能源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漸漸地把更多的目光轉到海上資源。因為南海藴藏這大量豐富的石油、魚類等資源,所以我國周邊各國都想來撈一手。

2、美國“重返”亞太

美國戰略東移的實際展開,東亞和中亞地區都將成為美國軍事部署和戰略爭奪的重點,這在客觀上也勢必加大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目前,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其軍事部署的重點也在隨之調整,大量先進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東亞地區。同時,為了控制中亞地區的能源資源,美國也加快了謀勢中亞的步伐,既和俄羅斯爭奪勢力範圍,也對中國形成鉗制。中美之間儘管在經濟合作領域日益密切,政治對話也不斷加強,但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決不會改變對中國的防範立場。美國的戰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慮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預謀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們不可能對快速發展的中國完全放心,軍事上的未雨綢繆是應有之義。在此情況下,中美之間在東北亞、東海和南海以及中亞地區的“戰略相撞”難以避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失當,不僅會造成中美雙方的磨擦甚至衝突,也會影響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

面對複雜的周邊環境應採取的對策

面對複雜多變的周邊環境,中國應加快謀劃“大周邊戰略”,區分陸地與海洋的不同情況,統籌各大地緣方向,針對地區熱點,創新運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韜武略”,破解美國的“巧實力”及個別鄰國的“小伎倆”

(一)“大周邊戰略”應強調以下兩大原則

一是“剛柔並濟”,周邊戰略切忌“陰柔有餘、陽剛不足”,包括在南海問題與南沙爭端上。對內對外都要講清楚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完整含義,和平發展絕不排除為捍衞自身正當利益的自衞反擊,應讓周邊個別國家儘早“清醒”過來,打掉其幻想與錯覺,以免其日後因挑釁中國被懲罰而“後悔莫及”。與此同時加快“硬實力”建設,重點提升海空遠程防衞打擊能力。

二是“政經相輔”,“政”指政治與安全事務。應正視中國與東盟一些國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衝突,美國因此才有機可乘。中國與鄰國之間經濟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則存在衝突(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等),這些鄰國因而“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在安全上利用美國“制約”中國。破解這一困境須對症下藥、“以長補短”,經濟是中國的優勢與“強項”,安全則是中國的劣勢與“短板”,應一面擴大經濟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衝突,應將經濟與安全聯繫起來,以經濟手段來促進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衝突,包括對侵犯中國權益的國家實施經濟制裁、相關制裁應準確打到對方的“痛處”與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關係的穩定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全球事務和亞洲地區的事務有着巨大的影響力。美國的態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影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政策。在我國周邊許多熱點問題的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由於我國被美國認為是最有潛力在未來挑戰其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對華政策中防範的一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消失。但美國在保持中美關係的穩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國際事務上,美國需要我國的合作。因此,只要雙方做出足夠的努力,中美關係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

三、發展睦鄰外交,拓展我國在周邊國家中的影響力

綜合實力的增強,使我國營造有利周邊環境的能力也相應增強。我國雖然在周邊地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但與我國綜合實力相比,兩者之間並不相稱。現在,我國與很多周邊國家的關係中,最重要的支柱還處於經濟合作的層面,如何加強我國與一些周邊國家在政治、戰略層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穩定的、經得起國際環境變化考驗的戰略關係,還是一個需要努力加以實現的目標。

此外,針對外界對南海問題的炒作與曲解,宜適時明確界定中國在南海的維權“底線”。

放眼未來,周邊是中國崛起必須經歷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謀劃中國對外“大戰略”,務必優先“經營”與“料理”好“大周邊”。

有關當前國際形勢與政策論文(精 篇五

摘要:廉政文化建設中存在着廉政文化主體自律意識不強、理論研究不夠深入,以及相關制度的匱乏和建設單一等問題。通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理論研究,完善相關制度建設以及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來解決廉政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廉政文化;存在的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4-0058-02

廉政主要是指公共權力機構的人員,應該廉潔不貪、勤政不迂。廉,是最基本的要求;政,是主體和根本目的。廉政文化則是指在以國家權力機關為核心的政治組織中所達到的以廉潔勤政為核心價值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廉政文化從思想、精神層面來説,包括廉政文化的指導思想和人文精神;從制度層面來講,包括確保長期維持廉政局面並能及時揭露腐敗行為的文化監督制度;從道德標準層面來講,包括建立一套衡量執政者素質優劣的從政道德標準;從風氣層面來講,主要是指文化手段,即通過輿論宣傳在全社會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

廉政文化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廉政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歷史的積澱與傳承,廉政文化也不例外,早在戰國時期的思想家管仲提出“禮、儀、廉、恥”作為“國之四維”,清代的朱舜水在《伯養説》中指出:“公則生明,廉則生威”,即強調為政必須用公心,持手廉。此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流傳下來的廉詩、廉文及廉吏的故事,這些加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廉政文化。第二,廉政文化具有政治性,廉政文化是用來調整公職人員這一特殊社會羣體的調整性文化。廉政文化作為上層建築對於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經濟發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它承擔着有別於其他文化類型的特定的政治使命和政治價值觀。第三,廉政文化具有其時代性,廉政文化是先進文化在廉政建設中的體現,反映了時代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廉政文化藴涵了廉政建設的新成果新經驗。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到當前大力倡導克己奉公、廉潔勤政,建設廉潔型、服務型政府等,都融入了強烈的時代色彩,彰顯了時代的特質。第四,廉政文化具有國際性,世界經濟的發展不再是單一的,而是相互交融的,所以這就更需要廉政文化這種共識來增進各個國家互信互利。如《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作為一種廉政文化以國際法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凸顯了廉政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共通性。

廉政文化對於中國社會歷史和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發揮着教育引導功能、優化與創新功能、調控與維護功能。其中教育引導功能是指通過廉政文化自身創造的各種環境和條件進行潛移默化的陶冶加上通過正規系統的培訓使人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積極主動地把握其基本知識和行為規範,從而以廉政的特定的文化模式來完善自我;優化與創新功能是指廉政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價值體系具有強大的社會輿論調控功能,它通過各個時代統治階級所掌握的輿論工具進行傳播、教化,它倡導清廉、公正、誠信、仁民等主流價值觀,通過國家權力機關組織進行社會監督,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調控與維護功能是指廉政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雖然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來指導人的行為,但融合在廉政文化中的一些管理制度、規定以及公認的社會道德規範是對人們行為的外在約束,是以強制力和權威性來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是人們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而廉政文化的維護功能在於充分發揮制度的、管理的作用,在特殊情況下,也會使用暴力鎮壓的手段,以形成社會的自控機制,維護社會基本風尚,促進社會結構穩定運行。

1.廉政的自律意識不強。在嚴厲打擊腐敗的今天,我們關注的更多的是法律和制度的約束和懲治力度,往往忽視了廉政文化作為一種思想意識的能動作用。其原因是因為一些強制手段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而很多人認為廉政文化只是起到了點綴作用,還有人認為廉政文化只是對執政者而言的,對普通民眾無關緊要,這就導致了廉政文化在思想上被忽視,廉政文化的底藴薄弱,致使廉政文化的自律意識亟待提高。

2.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建設廉政文化的過程,是在當今廉政精神的指導下,以先進的廉政制度為基礎,調動各方面積極的物質因素,以先進的廉政思想為核心,以先進的廉政文化活動為載體,營造出崇尚廉潔、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然而,現今人們沒有把握它的精神實質,不能按照其內在的規律辦事,嚴重阻礙了廉政文化建設的發展及其功能的發揮。例如,個別官員把廉政思想教條化、片面化,只當作書本知識去學習,領會其表面意思,把以往一些廉政的事蹟、經驗生搬硬套當作是廉政文化。

3.相關制度文化匱乏。制度文化是一種與制度有關的價值觀念及行為規範和社會心理的總和,在經濟發展快、政體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廉政建設的各種機制還不完善、制度意識淡漠、制度文化缺失,因而導致了無視制度,藐視法規的現象頻頻發生。例如,操控制度規則,功利性地對待制度。一些領導幹部會利用職權之便傾斜制度,對那些對自己有利可圖的規章制度就執行,反之則不執行,弱化了組織的功能,使自己的利益凌駕於集體之上,從而形成不良社會風氣,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此外,部分基層紀檢監察部門在制度方面做得不到位,組織廉政文化活動只流於形式,只是按照上級紀委領導的要求工作,深化和延伸工作做得不夠。同時,部分紀檢領導幹部的工作態度不認真,考核制度只是走走過場,監督機制不健全,給一些人留有“餘地”,成了滋生腐敗的温牀。總之,相關制度文化的匱乏,導致了廉政文化建設進行緩慢、效率低。因此,要保證廉政文化工作的持久順利開展,就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完善、健全的長效機制。

4.廉政文化建設單一。廉政文化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然而目前我們國家對廉政文化的建設不夠健全,甚至可以説比較單一,內容脱離實際,簡單孤立。其實,廉政文化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涉及黨風廉政建設及社會事業的方方面面。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往往把廉政文化建設孤立於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行業文化建設,內容單一,思路狹窄,與實際聯繫不緊密,使得廉政文化的教育意義得不到保證。有些單位還認為廉政文化主要是紀檢部門的活動,與本單位關係不大,因而不能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同時,由於認識上的不統一,組織協調能力不夠,難以整合社會資源以實現其優勢互補。三、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對策

1.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宣傳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強廉政的價值觀教育。教育的影響力是第一位的,要堅持學習廉政文化的理論知識,與時俱進,才能避免在思想上出現滑坡,走上與廉政相反的道路上去。只有在教育的過程中將廉政的思想紮根於心,時刻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法制觀念,才能在工作中不誤入歧途。其次,要樹立模範典型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些先進的廉政模範是一面旗幟,引導着其他黨員幹部的行為,同時,也要有“腐敗典型”的教育,讓其他黨員領導幹部認識到其嚴重性,少“鋌而走險”。

2.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我們要把廉政文化理論工作作為基礎性工作認真對待。廉政文化理論是否先進決定了廉政文化建設水平的高低,通過對廉政文化建設理論的研究,應對其內容、作用、發展規律等等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科學論證,從而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為紀檢部門的工作開展提供有效的指導。此外,廉政文化的理論成果還能幫助公職人員和人民羣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反腐倡廉工作的進行提供幫助。

3.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增強制度意識是預防腐敗問題的重要保障。我國的廉政文化歷史很久遠,但為什麼時至今日我們還在進行廉政文化建設,歸根結底是沒有落實到實踐,使廉政文化建設成為一紙空文。因此,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一定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第一,公職人員應充分認識並學習制度規定的內容,建立考核機制,其學習成效與薪資對應;第二,加強監督,對於違反規定,甚至是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個人或組織予以嚴懲並公開批評以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4.要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兼顧廉政文化的多樣性,利用一些手段進行宣傳,例如廉政文化公益廣告、辦公行政大樓的宣傳牌等,要積極進行廉政人物事蹟的宣傳,各大高校及幹部職工的進修課表上都設有廉政文化知識的理論課課程內容,建設警示教育基地等,這樣才能兼顧各種人羣去學習廉政文化,凸顯廉政文化的導向性功能;其次,廉政文化具有包容性、融合性及協調性。我們要用統籌的理念把廉政文化同日常的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協調推進。要把企事業單位、紀檢監察部門、民政、建委等相關部門協調起來,資源優勢互補,讓更多的個人和組織參與到廉政文化建設中來,推動廉政文化建設的發展;第三,把握廉政文化的時代性,開展各種廉政文化建設,在內容的設計上,不僅注重吸收廉政文化中的精神養分,而且根據時代特點唱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主旋律;同時,注重吸收西方現代化普遍價值要素,如民主化、科學化、理性化等合理內容以形成開放的文化理念。在形式上,不僅注重運用書法繪畫等傳統的教育方式,而且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現代傳媒來傳播廉政文化,使其體現出濃厚的時代氣息;總之,各級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廉政建設,它關係到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的安定團結。同時把反腐倡廉工作認真落實好,開創廉潔政治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利生。廉政文化建設要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

[2]程凱。對廉政文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思考[j].經濟師,2011,(5).

[3]殷星辰。關於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j].理論界,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