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形勢與政策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形勢與政策論文【多篇】

從“專業對口”向“通用人才”的轉變 篇一

很多大學生就業時特別強調要專業對口,認為大學花費了幾年時間所學的雜混業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離開了自己所學的專業而選擇其他行業,那就白白浪費了大學的時間,專業情節依然影響着求職的。心理,實際上大多數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標準是:注重應聘者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至於專業是否完全對口,並不過分計較,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知識與現實需要難以吻合,求職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則難以找到合適的職業,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畢業生,應看重行業的發展前景,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擇業方向,勇於進入與自己相近或相關的職業。

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體制轉軌時期,隨着結構的調整,必然也會使某些行業迅速發展,如第三產業的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社會服務等,就業人數將會明顯增加。由於我們的教育結構不能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必然會使某些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大學生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會比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與適應。

形勢與政策論文致謝語 篇二

歷經一年多的辛苦耕耘,論文終於完成了,擱筆之際,心境卻並無輕鬆之感。至今仍記得論文寫作之初的雄心大志,希望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然每觀此文,實感汗顏。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我已竭盡身心為此勞作。在此論文完成之際,我要向所有關心和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首先,我要向我的導師駱銘民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從論文的選題、總體框架的構思到最後成文定稿無不傾注了導師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並且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幾度提出建設性意見,為學生論文的最後完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然而由於學生水平所限,未能將老師真知灼見融於文章,實有憾焉。

同時,也感謝我的同學和朋友們,我們經常在一起談論論文的寫作心得,使我從中得到不少的啟發,你們無私的關心和幫助我將終生銘記。

此外,文章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在此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是你們無私的關愛和支持,讓我有時間和精力完成論文的寫作!

形勢與政策論文致謝語 篇三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將告終,在這三年時間內,無數人給予我幫助,在這裏,我表示我真誠的謝意。

第一應該感謝的是我的導師XX,她在我研究生階段的授課不僅使我獲得了很好的科研訓練,使得我的專業知識得以增強,同時她在授課的時候,課堂上充滿樂趣,這就為此次論文的選題明確了方向,同時在理論以及實際材料兩方面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論文的具體指引方面,不論是開題報告的明確到中間修改,還是論文的忠告,老師都給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對於論文的完成起到很大的作用,並且讓我感受到非常大的鼓舞。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厚的學術功底,不管是在學習上亦或是在生活裏都給我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也讓我在日後工作學習裏可以勇敢去面對各種各樣的難題。在這裏,我要向我的導師表達我最真心的感謝!

同樣應該感謝的是所有給過我幫助與教導的全體老師,他們不僅學識淵博,同時非常平易近人,不但使得我專業知識得以精進,而且眼界也得以開拓。

在這裏向我的家人們表示感謝 ,謝謝他們長期以來對於我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們儘可能地為我創造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是我精神以及物質方面的堅實後盾。

最後,向評閲和出席論文答辯的各位老師專家表示誠摯的謝意!

形勢與政策論文範文字 篇四

論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輝煌成就,令人倍感歡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規劃,未來五年人民生活將更幸福。中國經濟走過波瀾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也圓滿的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為創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文關鍵詞:十一五 國際金融危機 科學發展觀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觀調控表現的是“有保有控”的特點。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場準入等方面政策的組合拳,加快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增長過熱;另一方面,通過出台減免農業税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着力加強農業等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在開局之時,我們收穫了兩個好年景。2006年國民經濟實現了高增長與低通脹的理想搭配;2007年雖然通脹問題逐漸凸顯,但國民經濟仍延續了平穩增長的好勢頭,財政收入、企業收入、城鄉居民收入齊頭並進,都收穫滿滿。

正當國民經濟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時,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打亂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和節奏。

前所未見的困難,前所未見的挑戰,前所未見的精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連連出手,果敢應對。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國經濟一路下滑的勢頭被止住,從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畫出一個精彩的“V”形走勢。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保八”之戰中,結構調整也未鬆弦。4萬億元的投資重點鎖定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鎖定民生相關的領域,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推出。

從2006年到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能減排也在穩步推進。與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十一五”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總結和介紹“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十一五”目標,我國在結構節能方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共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後鍊鐵產能8712萬噸、鍊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傳統工業國家、“世界加工工廠”,一度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鋼鐵和70%左右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儘管節能減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後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五年內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為此,中央在此期間投資2000多億元用於節能環保工程,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而這些投入只佔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6%,累計實現節能量5.3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全國完成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四項指標中後三個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解振華説。但他同時表示,“一定會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回望“十一五”,人們不難發現,在不斷推進的各項經濟、社會與政治改革等方面,無不閃耀着“民生”二字。

“農村改革使廣大農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務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設得到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十一五’也被譽為‘民生五年’。”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談到“十一五”期間各項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時説。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間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越來越充分地得以體現——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税,廣大農民從此走上減負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財政拿出1859億元投向困難羣體。此後,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逐年遞增,2008年突破萬億元,2010年更是超出1.6萬億元。與此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2008年起覆蓋到了全國全部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此外,“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醫改方案惠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已覆蓋全國92%以上的人口。

國家把越來越多的財力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領域,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偏遠地區老百姓的生活狀況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鎮和農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分別為10.2%和8.3%。

從“十五”邁進“十一五”的門檻時,我們不僅對中國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更對發展的道路充滿期待。因為,我們站在了科學發展的新起點上。

“十一五”規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後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五年,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戰勝重重困難奮力前行的五年。走過五年,我們科學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步履更加堅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迎接最大考驗。我們要發展,我們更要科學地發展。帶着這樣的理念走進“十一五”,迎接我們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嚴峻考驗。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農村,汽車已經快步走進家庭,電腦、手機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數據表明,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從2006年的2333萬輛,增加到2009年的4575萬輛;移動電話用户從2006年末的4.6106億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億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億户。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農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這一切都表明,廣大人民羣眾在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波譎雲詭,跌宕起伏,艱苦卓絕,而又成就斐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十一五”都將是令人難以忘懷的5年。它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乃至今後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 促進“十一五”時期區域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2] “十一五”規劃:關鍵時期的宏偉發展藍圖;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3] 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障(輝煌十一五·2006-2010);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出版社。

從“打工”向“創業”的轉變 篇五

打工是一種被動的就業行為,而自主創業是給自己“打工”,是一種主動的就業行為。新一代大學生精力旺盛,有着強烈的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激情,並且無負擔,沒有太多牽掛,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專業基礎紮實、具有創新意識、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善於接受新知識。

從現階段的就業形勢看,國家宏觀政策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廣大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創業——這包含機遇與挑戰的字眼,已經成為無數大學生心中的夢想。中國也已經誕生了一大批大學生創業者,而且其中不乏許多非常成功的典範。

形勢與政策論文致謝語 篇六

民生金融顧名思義,是以人為本的金融體系。隨着我國對民生金融投入的不斷增加,民生金融建設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在教育、民生保障、就業等重點領域。民生項目投資更加直接。線增加的趨勢。民生金融建設無疑已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一項重點工程。在社會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從“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角度,對民生金融建設進行深入思考是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分析了民生金融建設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經濟發展趨勢。隨着經濟的健康發展,對社會事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提出了利益訴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改善民生建設的難度。改善民生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要知道,民生財政是“普通政府之母”。加強民生金融建設,可以有效緩解社會經濟壓力,消除社會經濟矛盾,確保社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下面分析民生金融建設的現實意義。

1.1。實現“中國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改善民生金融建設,從宏觀的角度來看,要求財政建設進行改革的社會和經濟系統結構,立足於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現實,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步伐,並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尤其是在社會保障、教育、住房和公共衞生安全。財政民生支出要不斷滿足人民羣眾的各種社會需求,實現“中國夢”與“人民夢”的統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民生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1.2。這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

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的功能和狀態分佈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配置,注重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財政支出轉移到人民的安全領域,並專注於解決困難和人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包括公共衞生醫療設備、教育、社會住房等社會服務,進一步緩解民生矛盾。

1.3。它是推進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建設的具體表現

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31個省(區)、市的民生支出均有所增加,其中大部分佔地方公共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為例,據財政部部長羅建國介紹,“2012年,安徽省民生支出增加31.2億元,553.8億元,增長21.2%,佔全省財政支出的近80%。”一系列數據表明,民生支出比重不斷優化。可見,要加強民生財政建設,必須把財政支出的重點轉向人民羣眾的公共需求或公共服務,解決公共服務不足的www本站uawen.本站cn問題,進一步推進基本社會公共服務建設。

2、民生金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管理系統

隨着社會體制改革的深入,財政配置形式更加複雜多樣,政府投資形式更加多樣化。然而,財務管理體制與財務權力並不匹配。大小事的決定權在上級領導手中。下級領導沒有管理職務,但不能行使正確的管理職權。

? 更多“形 篇七

??形勢與政策論

☆☆?形勢政策學習心得體會500字

??形勢與政

從”公有“單位向”非公有“單位轉變 篇八

在傳統的職業觀念影響下,人們都希望能夠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大企業謀職、發展,而不願意到集體企業或民營企業求職發展。但是,政府機關、科教文衞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資企業由於多種原因(如體制原因、產業結構原因、虧損等),吸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難大量接受大學畢業生就業。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民營、個體企業單位大量增加,隨之帶來的是對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學生擔心民營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個人沒有發展前途;懷疑民營企業管理不規範,福利待遇沒保障;還害怕民營企業工作不穩定,辦公環境差。而現在的民營企業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的民營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場薪資調查表明,民營企業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資企業不相上下,民企靈活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手段為人才創造了比在其他單位更好的個人發展空間。隨着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擔心四金交納等個人保障問題。

從”精英“向”大眾“的轉變 篇九

隨着90年代中後期全國高校擴招規模的逐年加大,全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居於高位,201X年高等教育入學總人數超過23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羣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推進,大學生就業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階段所形成的畢業生就業模式向大眾化教育階段所形成的畢業生就業模式轉變。

在精英教育階段,由於高等教育是稀缺資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稱為”天之驕子“,就業實行”統包統分“的就業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上大學不再需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學生也不再被稱為”天之驕子“,大學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樣,”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當前就業的主要形式。社會中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大學生,既有大學生畢業去當工人,也有大學生畢業去做個體經營,只要是大學生通過誠實勞動來為社會創造價值,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是現在社會所倡導的。勞動者的素質普遍提高了,社會才能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