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202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5W

202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多篇

形勢與政策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自從學習完《形勢與政策》課之後,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瞭解,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首先,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裏,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讚美他,是因為他優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傑”,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傑”。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着可選擇度,決定着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後,我想説,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形勢與政策課程心得 篇二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

全面、更真實的瞭解,雖然每學期只有短暫的一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作為一名大學生,深刻、全面地瞭解國內外的形勢是非常必要的,而學習這一門課程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和觀點。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只有瞭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認識中國,瞭解我

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

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身的大理想,大發展。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麼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塗地?德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世界局勢如此動盪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並不是什麼“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瞭解當今國內國際的形勢與政策不僅是幫助當代大學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藥,也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種有效途徑。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政治素質教育的必修課,不僅拓寬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我們的政治素質修養,幫助我們深刻理解當今時代的主題,強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形勢與政策課程幫助我們在反思當今世界中國落後的癥結,總結當今世界中國進步的原因的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而發奮圖強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勵下,作為現代社會的主流,當代大學生才能肩負起國家蓬勃發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學所有,實現自我價值,報效祖國,使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

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現在的世界,當代的社會需要的是對形勢與政策有着敏鋭洞察力,能夠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做到“識時務者”,一心只知道埋頭苦讀,不關心國內外形勢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狹隘的目光所束縛,禁錮,最終留於平庸。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環境制約着一個當代大學生成功的機率,試想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國度,發展與進步必然受到其影響,個人尋求更大發展的機會也必然會減少。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認識與把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充分了解決定政策的形勢,準確判斷政策如何改變未來的形勢,逆者社會的大形勢而為,可以想象失敗是最終必然的結果。因此只有準確靈活的掌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我們才能接着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與劣勢,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最終可行的發展方案與計劃,並憑藉着自己不斷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自我的發展並最終取得最後的勝利。

同時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裏,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讚美他,是因為他優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使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傑”,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傑”。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着可選擇度,決定着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而且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學校開設形式與政策課是我的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他不僅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還培養了我的能力與責任感,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讓我清楚地認識到當代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使自己在大學生活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

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最後,我想説,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202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篇三

自1949年中國台灣問題形成以來,我們始終把解決中國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的發展從此進入歷史新時期。《告台灣同胞書》就是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背景下發表的。

30年來,中國為促進中國台灣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系列對台方針政策:鄧小平同志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出發,在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關於爭取和平解決中國台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豐富和發展了對台方針政策。黨的xx大以來,我們就對台工作做出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張、新舉措,賦予對台方針政策新的內涵:《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和實施,把我們關於解決中國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法律化,表達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的一貫立場和最大誠意,同時表明了全中國人民堅決反對、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在兩岸同胞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1987年底兩岸同胞長期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兩岸經濟合作蓬勃發展,形成互補、互利的格局;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雙方在此基礎上舉行首次“汪辜會談”;20xx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談,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20xx年3月中國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5月以來,本着“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兩岸協商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得到恢復,並取得重要成果,兩岸全面直機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雙方妥善處理一系列問題,保持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勢頭,推動兩岸關係展現出和平發展的前景。今天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繫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民維護台海和平、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事業,日益贏得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世界各國普遍承認“一箇中國”的格局不斷鞏固和發展。

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中國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分裂活動絕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聽了教授的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國台灣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或者意識形態問題,而是一個牽涉多方利益的複雜歷史問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不動搖,在此基礎上以大學生獨有的開放眼界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做出大膽但合理的設想。並且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篇四

就業是關係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果政府能充分認識到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分析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分析研判,進而採取切實有效的針對性措施,促進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與增加就業的良性互動、促進就業政策與結構調整相結合、促進城鎮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協調發展、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度、創新扶持創業的體制機制,就能做好就業這一民生之本的工作。

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現在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積極實施大學生科研活動訓練計劃,全國每年都辦“挑戰杯”系列競賽活動,這為我們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能提高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掌握實用器材的性能與使用技巧,使其科學思維得到系統的訓練; 在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有艱辛與汗水,也有許多成功的喜悦,經過實踐可以磨鍊人的意志,堅定人的信心,激發為科技獻身和不斷提高技能的熱情。

認真做好畢業實踐實習畢業實踐環節包括去實習單位搜索資料 調查研究和做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環節,是大學教學活動的最後一個並且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對學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總檢驗和總體訓練。一方面可以培養和鍛鍊自學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際動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創造思維能力、工作學習的獨立性和主動精神得到加強。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組成分,承擔着育人的重要職責,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導作用和作用,它讓大學生通過學習、感悟和理解,從而淨化靈魂、陶冶情操 並完善自己。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既可以做活動的組織者,又可以做活動的參與者,這些對提高我們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以及與人的溝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幾年來,校園內的學生社團活動十分活躍,許多同學根據自己的愛 好與特長,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積極組建各類學生社團,它對我們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高等教育中,我們在修完專業的全部課程並獲得規定學分的同時,還可以考取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以提高和檢驗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競爭能力。主要包括外語、計算機等級考試和專業技能考試(如各種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認證考試、報關員資格考試、會計職稱考試、英語考試、工程造價員、測量員和料實驗員等),考證已經成為提高我們大學生職業競爭力的新途徑。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 篇五

當今國際形勢變幻莫測,戰爭爆發、皇朝更換接連發生,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有必要了解當今國際形勢的變化,不斷地提高自己。

上了《形勢與政策》後自己對國際形勢的瞭解加深了很多。這不僅由於大學自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瞭解外面形勢的渠道多了很多,更由於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形勢與政策》課,使我們能夠正確瞭解國際形勢的發展。

日本選舉、韓國人被綁架、台灣局勢這些看起來好像都與我們大學生無關,但想深一層事實是否是這樣呢。回顧中國的近現代史,在打敗帝國主義、日本主義和推動社會發展上,大學生不可置疑地被認為是一股強大而不可缺少的力量。五四運動、各種愛國報紙的出版,無疑給了中國革命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在國家動盪時期需要大學生的力量,而如今社會已經安穩,國家經濟蓬勃發展,我們大學生是否對國家形勢的發展有所幫助呢?

作為現代的主流,大學生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國家早幾年實施了大學擴招政策大學生的隊伍越來越強大,不容忽視。其次大學生是經過十多年勤工苦讀,大學聯考等考驗而挑選出來的人才,他們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比較強。再次,學生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有他們的身影,涉及的面之廣,程度之深,實在不可估量。

我們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肩負着國家復興的責任,究竟要怎麼做才可以瞭解國家形勢,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呢?首先我們必須瞭解,我們是學生,雖然我們沒有了升學的壓力,雖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自由擴大了,但我們始終是一名學生。作為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重任,無論怎樣都應先把學習搞好。但我們不單是學生,我們也是半個社會人,所以毫無疑問,瞭解國際形勢就成了我們人生中的必修課。瞭解國際形勢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和信息工具,如電視報紙和電腦。另外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如圖書館。在我們學校還開展了形勢政策教育,我們要認真聽課還可以和老師一起討論,加強了解。

大二的生活轉眼間過去了,即將面對的是大三的生活。在過去的一年間我雖然成長了不少,對國內外形勢的瞭解也有所加深。但對於大學生來説我所瞭解的還遠遠不夠。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認真學習和了解時事將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相信經過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我會褪掉以前的青澀和懵懂,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主權是大國崛起的邏輯起點。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但中國又是一個主權尚未完全統一的國家。前者決定中國的崛起應當是一個被國際社會平等地接受,而不是強迫世界接受的過程。在國際法的框架下與國際社會和平互動,按自由貿易原則平等地分享國際資源是貫穿中國崛起始終的原則。此間,中國國力使用是有限的,軍事的性質僅屬於自衞性的。後者決定中國的崛起又是中國完全實現主權統一的過程。從這兩方面看,中國崛起的認識邏輯是有限與無限,相對與絕對的統一。

政治文明是中國崛起的邏輯主線,也是中國未來可持續崛起的政治保證。中國對政治文明的訴求是國際民主與國家民主的統一。國際體系的本質是一個國際資源分配體系。現存的國際資源短缺是絕對不平等的國際資源分配體系的結果。長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造成的中國國內資源供給日益短缺狀況,使中國對外部國際體系,尤其是資源分配體系有了更迫切的國際民主訴求。國際民主,本質是主權國家對國際資源,尤其是極難再生的稀缺資源的平等共享的權利體系。世界上絕少有國家為陽光打仗,因為陽光是充足的。各國經濟發展造成資源短缺,由此造成日益嚴重的南方國家對國際資源的依賴,這種依賴使南方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共享國際資源的權利。這些權利便是當代國際民主的核心內容。

中國崛起的過程,也同時是一個實行國家政治文明和制度創新的過程。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在國內工農大量貧困,政治文明日益衰落中崛起。中國崛起不僅需要物質支撐,同時還有精神的支撐。而精神支撐是需要文明的制度保障的。在國體不變和資源條件充分的前提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的國家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用不同政體最大限度地動員民眾參與。19世紀的美國崛起,也不是牧歌般的進程:它對國內階級鎮壓也是出奇的嚴厲。只是當這些國家走向世界,並從世界獲得更多的利潤和資源迴流補償後,國內階級矛盾才因外化為國際民族矛盾而開始緩和。居民的階級身份,逐漸轉向公民身份,國家階級專政政體便轉變為建立在政府與公民契約制度上的法制政制。

中國政治文明的邏輯,不僅具有世界文明的共性,也具有中國的個性。今天的中國仍是工農居於絕對多數而在短期內又不能使之轉化為中產階層的國家;與此相應,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保護工人和農民的基本權利在中國公民國家制度建設中就具有了基礎性的意義,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體對政體改革的絕對要求,而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時期工農聯盟的成功實踐在依法治國時期的合理延伸。用國家的力量保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不是損害他們的利益,是中國未來持續崛起的政治保證。總之,我們要找到一種不僅與人類一般文明而且還與中國特殊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相適應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制度,最終目的是“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後,我想説,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 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202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篇六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瞭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認識中國,瞭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及時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應對社會上的各種尖鋭問題。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大理想,做一個優秀人士!

通過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我們黨的光榮歷史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就我對形勢與政策的理解弄清了形勢才能更加體會到國家政策的良苦用心,堅信並支持國家的政策才能緩解形勢的緊張。當代我國很多人對國家的某些合適的政策心存偏見,往往是由於自己沒有對整體形勢有良好的把握而失去了獨立辯解政策適合與否的能力,只偏信於媒體或者某一個人的宣講,導致了很多政策不能一致的貫徹下去,造成了巨大的經濟和人力浪費。同樣,有很多人根本就是對國家政策曲解,對政策心存懷疑,這樣社會和國際形勢能好起來嗎?我想,如果我們能夠更好地,更真誠地的去了解形勢,理解政策,政府和人民間的關係一定會親切起來,全中國人才能同心協力,共同朝着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前進。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目前很多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例如神舟七號航天飛船飛天成功。這都是值得我們高興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取得積極進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經濟發展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黨的xx大五中全會提出,“”時期必須統一規劃,實施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發展就要了解國際局勢,當前國際處在深度複雜的變化之中,總來説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我國又是WTO的成員國,給我國經濟發展和我們大學生就業提供了難得機會,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挑戰,因此我們大學生要抓住機會。這就需要我們大學生努力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去,要不斷努力創新,實現現代化建設。在新世紀來臨之際以為領導核心的國家領導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力保發展與生態達到平衡,確保和諧發展。在中共xx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大戰、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

人類社會已經跨入了21世紀,21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我們是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鉅的一代。黨的xx大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黨的xx屆四中全會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並且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的突出位置,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們黨執政能力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鬥目標,是我國進入21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題,這也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學習了形勢與政策,在看國內外的時事我會看的更深刻,更透徹。這也是我們大學生必備的能力。在以前,每當我看到中國在美國面前總是低聲下氣時,我就會覺得很生氣,很不解,而現在,我知道了不能以一時之氣而做出錯事。在沒能力與之抗衡的時候不應太張狂,隨着中國逐步的發展,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同以前了,在國際上説話有氣勢了,可以説出自己的看法了。我們要深刻理解我們肩負的重大歷史責任。因為我們是跨世紀的大學生,是最富有朝氣的一代,是新中國的接班人。我們的歷史責任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繼承和發展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的偉大成就,把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

通過學習《形勢與政策》,激發了我們對國家大事瞭解的激情,拓寬了我們的眼界,提升了我們的素養。學這門課程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只有這樣祖國才能越來越富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到達成功的彼岸!

字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七

《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原則與導航策略

[摘要]作為形勢與政策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在設計上應當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直觀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異步性原則、情境性原則、交互性原則等。同時,因《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超媒體系統的信息量大,信息內部的關係錯綜複雜,其導航策略應當引起授課教師的特別注意。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原則導航策略

根據2000年頒佈試行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範》中對網絡課程這一概念的準確描述,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充分結合來表現《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和實施《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活動的總和,它既可作為形勢與政策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也可作為一般課堂講授的補充延伸,就其組成而言,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按一定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對大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二是《形勢與政策》課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因此,《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必須緊扣傳統課堂教學和互聯網的特點,其設計原則和導航策略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一、《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的設計原則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大學生進行國際國內形勢、國家政策方針教育的主渠道,擔負着重要使命。根據《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學習者的基本特徵,我們認為《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應當遵循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直觀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異步性原則、情境性原則、交互性原則等。

(一)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

作為形勢與政策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作為一般課堂講授的補充延伸,《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的設計必須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以學習者為中心就是要求《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情境的設計都必須考慮學習者的特點和個性。換句話説,只有以學習者為中心來設計學習方式和營造學習情境,才能促進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加強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才能達到《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直觀性原則

《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的直觀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課程界面要美觀,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操作要簡單,不需要大量的預備技能;二是教學內容提示信息要詳細、準確、恰當。實際上,《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直觀性比實際教學要容易得多,它主要有模擬直觀和語言直觀兩種。模擬直觀是將學習對象製作成可以以圖像、模型、動畫等形式出現的模擬對象,通過觀察模擬對象而讓學習者感覺是在直接面對事物本身,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語言直觀是通過形象生動的配音來進行的,它可以解除學習者的“困惑”,產生“旁白解説”的效果。由於網絡課程設計的直觀性可以突破時空界線,因而其在網絡課程設計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三)開放性原則

《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的開放性原則有三層含義。一是課程的開發設計不能僅僅以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為主體,應該充分吸收相關學者和專家的參與。專家處於實際工作的第一線,能夠將國內外最新形勢、最新政策及其特色鮮明的觀點融入課程設計開發中。二是課程設計應該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氛圍,讓所有的學習者在網絡課程中都有話語權,這樣可以使學習者產生更強烈的歸屬感、成就感。三是課程系統本身應是一個開放性系統,學習資源可以高度共享。傳統《形勢與政策》課程是一個內容自足的封閉系統,而網絡的開放性可以讓課程的學習者根據不同的學習目的,重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體現出良好的自適應性,真正實現超越時空的自主學習。因此,《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應該是一個以信息資源利用為取向,以開放性為特點,以學習過程設計為中心,而構建起來的一種基於資源庫的學習模式。

(四)異步性原則

毫無疑問,網絡課程既支持同步學習,又支持異步學習。但從網絡媒體的跨時空特性來説,它更適合於異步學習。因此,《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應該更多地考慮異步學習,應該更多地堅持異步性原則。《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的異步性原則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不同學習者由於學習起點的不同而不同,即由於學習者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所處的知識領域不同、學習課程的時間先後不同,所以他們每個人每一次學習發起點自然會不一樣;另一方面,是指學習者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的不同步性,即學習者在“學習空閒”的時間段所處的學習地域也會各不相同。《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的異步性原則就是允許學生在起步上不同,在學習時空上有差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點,符合學生自身學習的需要。

(五)情境性原則

情境性原則是指網絡課程的設計要為學習者創設出學習對象所對應的虛擬情境,讓學習者在這種“準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設計《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時,利用多種手段(如多媒體、超媒體和虛擬技術等)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儘量為學習者創設出“身臨其境”的虛擬情境,從而提高學習者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效率。如對於某些時事政治專題,圍繞專題的重點和難點,創設具有“政治韻味”的情境,體現社會發展的新文化,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政治知識建構,促進學生的發展。

(六)交互性原則

極強的交互性是《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非常重要屬性。網絡課程不能淪為書本的電子文檔,降格為數字化的教材。《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的“交互性”包含四層含義:第一,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第二,教師與課程的互動;第三,學生與課程的互動;第四,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在形勢與政策網絡學習環境中,學生之間的互動是最容易發生,也是最頻繁的一種互動,這種互動可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維持高度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兩種組織方式:學習論壇和一對一學習幫助對。

二、《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的導航策略

《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設計模式應以網路課程特點為依據,在課程設計原則指導下,圍繞着如何讓學習者通過網絡媒體獲取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來進行,應該為學習者提供各類網絡在線服務,包括網絡資源發送、異步通信(非實時)、同步通信(實時)在內的雙向交互服務,並能提供師生間的交流和同學間的協作學習能力,激勵學習者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由於《形勢與政策》教學內容具有時政性和動態性等特點,使得《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的信息量大,知識結構比較繁雜。因此,《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的導航就顯得至關重要。一般而言,在《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中採用的導航策略主要包括模塊導航、回溯導航、幫助導航等。

1、模塊導航。模塊導航是通過建立一系列的子模塊目錄來實現的,比如可以設立“課程介紹”、“教學大綱”、“立體化資源”、“互動教學”、“教學檔案”等子模塊。以子模塊目錄列出課程結構的優點在於網絡課程的整體內容一目瞭然,網絡課程界面簡潔明瞭。毫無疑問,這種通過建立一系列子模塊目錄的模塊導航能讓學習者直接進入其所需要的學習界面。

2、回溯導航。為了防止學習者在瀏覽網絡課程內容的過程中打開的網頁過多,網絡課程可以採用回溯導航策略。所謂回溯導航,即系統在學習者瀏覽訪問網絡課程的過程中,記錄下其學習路徑,無論何時都允許回溯。也就是説,學習者可以按原來的瀏覽路徑返回,也可以按已瀏覽路徑前進。如圖2(見後頁):

3、幫助導航。為了防止學習者迷航,也為了有效解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網絡課程必須提供幫助導航。完善的幫助導航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網絡課程學習系統自帶的本地幫助;二是非網絡課程學習系統自帶的在線幫助。不管是本地幫助,還是在線幫助,目的都是為了給學習者提供有效的幫助,避免學習者盲目學習,減少學習者的迷航。

簡而言之,網絡課程導航設計要求界面簡潔、直觀,應該做到讓學習者在沒有旁人的指導和幫助下也能輕鬆操作,也能順利打開所學資源。

總之,高校《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作為形勢與政策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其設計上應當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直觀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異步性原則、情境性原則、交互性原則等。與此同時,由於信息量大,知識結構比較繁雜,為了防止學習者迷航,高校《形勢與政策》網絡課程的導航策略也顯得至關重要,應引起授課教師的注意。

[參考文獻]

[1]【美】斯馬爾蒂諾等著,郭“”譯。教學技術與媒體(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農正。 基於自主學習的網絡課程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1(12)。

[3]陳柳君,房愛蓮。 基於情境的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2)。

[4]李青,劉洪沛。 網絡課程的設計模式[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02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篇八

摘要

20xx年是中國大國戰略啟航之年,也是中國外交展開新的戰略佈局的一年。中國未來20xx年的戰略發展規劃,仍是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未來20xx年中國政府的注意力,仍聚焦在13億中國人民的福祉和民生議題上。縱觀報告中涉及外交、國防政策等內容,表達了中國在未來20xx年將繼續融入國際社會,同時要擔當國際秩序的積極建設者和負責任的大國。以為的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面對越益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式,審時度勢、總攬全局,通過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動,為中國外交開篇佈局,展示出中國外交的一系列新舉措、新理念、新氣象,勾勒出中國外交的戰略方向。當代中國正在積極探索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

關鍵詞:中國的外交新佈局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日本右傾化動向歐盟貿易保護主義等

正文

一、我國的外交新佈局

(一)中國巨大的變遷和變化的周邊形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力量急劇增長:十多年來經濟不斷高速增長,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總量一再成倍加大,對外貿易的地域和規模也迅猛擴展。在20xx年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後,中國的經濟總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長。並且,中國的經濟總量於20xx年成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關注,也引來了諸如“中國威脅論”等影響中國與世界關係的言論。從大的格局來説,冷戰結束,終結了中國與鄰國間的政治分割。各國之間都基於各自長遠戰略利益與現實實際利益加以考、處理國家之間的系。中國的鄰國包括了諸多國情差異巨大的國家,在整個世界上是較為少見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複雜性。

(二)中國對鄰國的新戰略與政策周邊地區對於中國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歷史事實表明,如果周邊地區不穩定,將給中國帶來不穩定;如果周邊地區保持穩定,鄰國對華友好,則中國可以從中受益。當前,中國積極致力於建立一個長期和平的周邊環境,以實現自身的現代化。

(三)合理對話,積極主動地處理爭端問題怎麼解決藏南、南海、釣魚島等涉及領土領海問題,如何處理涉及地區安全的朝鮮核問題等等,需要我們用新的思維來智慧地解決。前提是,化解爭端,加深友誼,增強鄰里間共同發展、互惠雙贏的可能性。對南海問題,中國都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還與東盟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維持該地區的穩定,這在減少摩擦,特別是避免發生可能的軍事摩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這些努力,南中國海形勢得以緩解和穩定,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對於中日問題,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不容爭議,中國將勢必爭取主權完整。中國還提議對爭議地區進行聯合開發,雖日方的反應尚不積極,但我國政府仍然不放棄合作的希望。對於韓朝問題,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問題,不可能立刻解決。但我國積極的召開六方會談,促進韓、朝通過平等的對話理性的解決問題。其實,只有周邊國家都發展起來了,它們的眼界與胸襟才會更加開闊,中國發展的環境才會更加友好,雙邊關係才能真正走向和諧。堅持奉行“尊重歷史,與鄰為善,着眼未來,和平發展”的準則

二、美國對亞太地區的“再平衡戰略”

在20xx年6月3日閉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防長帕內塔提出了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出美國將在20xx年前向亞太地區轉移一批海軍戰艦,屆時將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本質上講,再平衡不是什麼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國周邊個別國家對中國發展的疑慮,來加固美國的戰略地位。“亞太再平衡戰略”被視為是對美國重返亞太的進一步充實。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國實行戰略與軍事上的制約與防範,經濟、地區和全球治理問題上則合作與競爭並重。前者力圖以保持美國軍事實力和強化地區盟國關係來制衡中國,後者則希望防止與中國的競爭與合作演變為對抗。這一“脆弱的平衡”很容易因各方誤判而被打破。因為只有當美國的某些盟國與夥伴確信美國將長期駐留亞太並制衡中國,這一“平衡戰略”才發生作用。然而,美國政府越強調其制衡中國的戰略和軍事意圖,日本等國就越有可能假定自己在對抗中國時會擁有美方的無限支持,併力圖利用美國為其火中取栗。這樣,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就成了一項“危險的使命”:它想成為“關鍵的穩定之源”,但卻可能引火燒身,被某些盟國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被更深地捲入亞太地區的爭端和衝突。近年來菲律賓和越南同中國就南海島嶼主權和海權問題的爭端,以及去年下半年因日本野田佳彥政府搞所謂“釣魚島國有化”及其繼任者安倍晉三政府更變本加厲而引起中、日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爭端不斷升級就是典型例子。

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問題上,美、日相互支持和利用。奧巴馬政府在戰略和亞太全局上利用日本這個“核心盟國”,以進一步加強雙方的戰略同盟,既控制日本又制約中國。而日本則意圖利用美國的需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故堅持強硬立場,使危機不斷升高,並將美國更深地捲入其中。日本安倍政府和自民黨保守勢力更欲乘機走上修改憲法、整軍經武、“集體自衞”甚至核武化與出兵海外之路,在釣魚島問題上持極端強硬的立場。安倍政府還意圖推行“菱形包圍”戰略,在東北亞、東南亞和南海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多管齊下,聯手菲、越、印等國制約中國。這些無疑都嚴重地加劇了整個地區的不穩定。

最後,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係。在今日全球化與相互依賴的世界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導致“一損俱損”。加之戰略上的“相互確保摧毀(MutualAssuredDestruction,MAD)”,全面對抗不會有任何贏家。美國雖將中國視為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對手”,但在雙邊經貿合作、亞太地區安全和穩定、全球治理以及眾多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又必須與中國合作。因而雙方關係就不是“零和”關係,更不同於冷戰時期的美、蘇對抗。在新的戰略形勢下,美、中兩大國之間“沒有先例”而又“極難處理”的競爭合作關係格局仍將繼續。

三、理性認識日本右傾化動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國內的政局的一個基本走勢就是右傾化趨勢加強。

如政治方面:對待歷史呈保守主義及曖昧態度,否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抹煞日本軍隊在侵略戰爭中的罪行,美化日本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而且這種勢力呈增長趨勢。20xx年4月22號,包括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內的三名安倍閣僚先後參拜靖國神社。安倍雖並未前往參拜,但已以首相的名義獻上了被稱為“真榊”的供品,表達了日本政界不顧國際輿論的譴責,執意右傾化的明顯動向。

思想文化方面:鼓吹為日本近代對外侵略歷史翻案的“自由主義史觀”,他們認為應在國民中間進行“對本國曆史充滿自豪的”以及“值得驕傲的”教育,而不是否定明治維新以來歷史的“自虐史觀”。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所著《南京大屠殺》被禁止日本發行,記載侵華日軍暴行的《東史郎日記》被起訴。20xx年4月份,修改教科書的事件再度發生,其意圖就是掩蓋日本侵略者的歷史罪行,阻礙下一代瞭解事實真相,培養右翼勢力接班人,保證軍國主義的真正復活。

日本右傾化勢力出現的原因有:1、戰後日本缺少一個對侵略戰爭進行認真反省、對戰爭責任進行真正清算的歷史過程;2、隨着日本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其政治野心也迅速膨脹,日本企圖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這推動了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勢力的崛起以及右翼思想的泛濫。3、右傾謀求民眾支持。4、日本國內對政治右傾化批評的狹隘性,批評大都是出於自己國家利益考慮,而非出於道義上、公理上的本質批評。這種做法使得政治右傾化的推進無所顧及而大行其道。5、神道教和天皇神國思想的影響,戰後屢有天皇親政言論的出現

對於日本國內的右傾化,我的理解是:日本國內的右傾化不僅會對利於日本經濟、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及外交活動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會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造成威脅。誠然,日本政治正在向右傾保守方向發展,但是在這一右轉過程中也將會遇到一些重要的制約因素。中國是反對日本政治進一步向右傾發展的重要國際力量。因此,儘管右傾化已經出現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並且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還可能進一步發展,但它畢竟是一種歷史的倒退現象,受到眾多國內外因素的制約,它的前景步履維艱。

四、歐盟貿易保護主義

20xx年12月3日,爭論多時的歐盟針對中國產螺釘和螺栓的懲罰性關税正式表決通過,成為針對中國的最大反傾銷案表決之一。由於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螺絲釘和螺栓生產國,其中歐盟國家是最大消費羣體,歐盟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税首先將對雙方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據估算,中國可能因此每年損失4億歐元的外匯收入,同時將喪失80萬個就業崗位。而歐洲的消費者也將失去一個獲得物美價廉商品的機會,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他們的經濟負擔也將變得更加沉重。禍不單行的是,20xx年12月18日,歐盟又通過了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內容涉及兒童玩具的生產材料、檢測以及市場監管等問題。由於!中國製造∀佔據歐洲玩具市場大部分份額,因此中國玩具企業成了重點監管對象,使經濟危機中艱難求生的中國企業雪上加霜。

就目前的事件來説,歐盟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有愈演愈烈之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峯會在20xx年11月15日達成金融和經濟改革行動計劃並發表宣言,強調在金融不穩定時期更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反對為投資或商品和服務貿易設置新壁壘,反對採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採取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刺激出口措施。但就在同一天,歐盟在其官方刊物上宣佈,將對產自中國的蠟燭和非合金鋼絲產品徵收為期半年的臨時反傾銷税。隨後,在20xx年11月22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又就全球經濟發表聲明,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各成員國領導人同意,在未來12個月內,避免為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增設新的壁壘,不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領域均不實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內的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舉措。可是時間不到1個月,歐盟接連出台了上述多項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其實,當前歐盟對華貿易保護主義頻發的淵源深遠,與發源於歐洲的重商主義、幼稚產業保護、超貿易保護和新保護貿易等理論政策都有着密切關係。對華貿易失衡、能源利益衝突、福利水平考慮、知識產權保護和金融危機應對等經濟方面的根源,説明了歐盟對華貿易保護的必然性和緊迫性。經濟與政治的密切聯繫,使得歐盟規制主義思想、民主政治人權差異、社會模式不同、共同決策機制和美國製衡因素等成為政治方面的根源,反映了歐盟對華貿易保護根源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深入分析歐盟對華貿易保護的根源,對於我們選擇相應的政策措施,反對歐盟的貿易保護,維護我國國家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學習時報《中國外交戰略新佈局》作者:馬小軍

【2】百度文庫《論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3】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評析作者:賈浩

【4】維護我們國家的海洋權益作者:李國強

【5】百度文庫《理性認識日本右傾化動向》

2022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 篇九

一、引言

我們嚮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為着心中的那個夢而奮鬥。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就業形勢分析開始成為人才爭奪戰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為當代大學生,若是帶着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

就業形勢分析,換個角度理解,就是對我們心中的那個藍圖的描繪,就是給自己的夢想插上翅膀。遠大的理想總是建立在堅實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暫,從現在起,就力爭主動,好好規劃一下未來的路,去描繪這張生命的白紙。“盡人事,聽天命”,對於我們可以控制的,理當全力以赴;對於不可控制的,我們應當抱有坦然接受的胸懷和氣度。要抱着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這樣,才能贏得收穫。

二、國內大學生就業現狀

隨着各大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20xx年是高校擴招後畢業生的人數達212萬,20xx年畢業28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 32.1%,20xx年畢業達到了338萬人, 20xx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700萬左右,比20xx年的680萬人數增加20萬左右。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已經成為近年來需要解決就業崗位的首要考慮因素。雖然政府在不斷增加就業機會,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人羣,那只是點毛皮而已。大學生就業問題仍然不容樂觀。

三、國內大學生就業特點

1、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説,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也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有關資料表明,從 20xx年至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是擴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相信這也是社會公認的。

2、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麼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麼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3、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裏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

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並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並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現在的大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開到只有800元,但這畢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四、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1、社會競爭激烈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字是令人無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説,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於減小之勢。隨着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雖然私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更本上解決問題。另外,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社會需求量與實際畢業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三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業的待業畢業生,這個將會是一個盤大的數據,給就業帶來嚴峻的考驗。

2、扎堆現象

專業扎堆現象在上面已經跟大家講過了,下面就來説説就業單位扎堆和地區扎堆的問題。大多數畢業生都把高薪的外企當作就業的首選,根據相關資料我們可以看出,20xx年的畢業生把外企當作就業首選的百分比高達29.85%,將近三分之一。其實,外企並不是容納大學畢業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還有 15.2%的高校畢業生把政府機關當作就業單位的首選,這就使得報考公務員的人們越來越多,“公務員熱”不斷升温。由於北京,上海等地區相對較為發達,人們通常會認為,那裏的就業機會會很多。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就業地區就首先選擇此類地區,從而形成了地區扎堆的現象。而相對不發達的地區,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區卻沒有那麼搶手,其實這些欠發達地區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設,去發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還有許多各方面的因素影響着大學生就業問題,如性別問題,相關資料表明,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低6.4%。還有,城鄉區別問題。據報道,來自農村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

五、自動化專業介紹

自從升入重慶大學之後,我一直有個疑問就是“什麼是自動化”,相信所有與我一樣的學生都會有這種想法。實際上,自動化專業主要研究的是自動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動化單元技術和集成技術及其在各類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它以自動控制理論為基礎,以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為主要工具,面向工業生產過程自動控制及各行業、各部門的自動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結合,強(電)弱(電)並重,軟(件)硬(件)兼施”鮮明的特點,是理、工、文、管多學科交叉的寬口徑工科專業。 二、自動化專業所學本專業課程設置的覆蓋面廣,所學的東西與其他學科交叉甚多。這也與本專業的來歷有關,自動化專業大部分源於計算機或者電子工程系的自動控制專業。 那麼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萬金油”的專業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吧。自動控制理論、運籌學、信號與系統分析、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算法語言及程序設計、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原理等等,甚至連流體力學也要修。可以説自動化專業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識,其課程 與電子工程、計算機、電機工程甚至化學工程都有交叉。

六、自動化就業及其前景

自動化專業是教育部確定的七個電氣信息類專業之一。本專業培養具備堅實的電氣信息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在電氣工程、自動化過程裝置、計算機控制系統等領域從事自動化信息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運行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自動化”一是屬於信息產業。信息產業被人們譽為“朝陽產業”,發展快、需要人才多、待 遇高,是當今科技發展的趨勢所在。因此,作為信息產業中的重要一員,自動化專業同樣有 着光輝的前途。二是自動化應用範圍廣。目前,幾乎所有的工業部門都可以同自動控制掛上 鈎,現代化的農業、國防也都與自動化息息相關。三是本專業對於個人發展非常有利。所有的行業都可以同自動化掛鈎,轉行非常容易,“硬”可轉電子工程, “軟”可轉計算細分招聘專家, 精準求職首選: 細分招聘專家, 自動化英才也可轉通信,當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錯。本專業畢業生有着廣闊的就業渠道,因為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廣泛,其就業領域也五花八門。與本專業就業領域相關聯的行業在近年來藉助市場經濟的搞活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也獲得了飛速發展。民航、鐵路、金融、通信系統、税務、海關等部門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藉助強大的人才優勢,發展迅猛。未來隨着自動化技術應用領域的日益拓展,對這一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也將藉助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找到發揮自己專長的理想位置。自動化專業一直以來是社會急需的人才。包括電氣自動化、鐵路、化工等諸多領域。

如果當自己的專業知識達到一定程度的話不妨嘗試做以下幾項:自動化工程師——從事自動化系統的維護、優化等工作; 自動化設計師——從事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和開發;

軟件工程師——處理自動化系統中相關的軟件的設計和開發。 還可以從事教學和相關的研究工作培養目標當然我們更多的人專業知識如果並沒有達到上述高度也不妨事。經過網上查找資料以及自己的加工大體可以確定一下諸項就業方向:

1、電廠(包括各個公司,工廠的配電室)

2、軟件開發(特別是單片機或EDA等)

3、PLC(大體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個礦山,或金屬冶煉場所(進行自動化設備的維護,操作等)

5、去學校當老師

6、做銷售工作(專門賣自己專業相關的東西)

7、公務員,每個專業都可以的

8、各種什麼研究所

10、產品設計,就是硬件電路設計了

11、自動化就業方向很廣的,仔細觀察生活就知道很多自動化設備的。不過做設計有前途,

做銷售有“錢”途,做維護就是工薪階層,屬於服務行業

12、自動化選擇面廣,學好單片機和PLC哪都吃得開,英語好的話外企也不是不可能。.。.。.

13、自動化本科學出來基本上和沒學差不多,什麼都懂,但是什麼也不精,但是上研以後那就不得了了,硬件方面的發展不可限量。

七、結束語

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自動化大多數人説就是一個萬金油專業,所以我感覺,説實話就是強者將來在哪方面都強,弱者在哪方面都不強。或許一但將來我們學不好就會落得個“樣樣精樣樣鬆”的下場。所以雖然現在已經大二了,但是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掌握好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將來我們自動化學子一定會有個美好的未來。然我們正行走在路上的自動化學子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片屬於我們的天下。成為一個適應並能夠駕馭未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