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新版形勢與政策論文 形勢與政策的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84K

新版形勢與政策論文 形勢與政策的論文精品多篇

形勢與政策論文1 篇一

【關鍵詞】就業形勢 經濟新常態 結構 政策選擇 對策

新時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改革的新階段,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進一步優化就業政策,為廣大就業羣體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廣泛的就業平台,成為目前相關部門探索的重點。加強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與政策選擇課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當前我國經濟不斷進行轉型發展,新時期我國在就業形勢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或挑戰,具體表現在:

(1)結構性就業矛盾依然比較凸顯。經濟新常態下勞動力市場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供需發生變化,那麼產業結構也會發生變化,進而就業結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勞動力結構調整和產業機構變化之間未能協同的矛盾更加凸顯。比如常見的大學生就業難、農民工招工難的現象。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勞動力和資本要素的投入,沒有上升到依靠內涵式發展以及人力資本素質提升等發展道路上來,市場勞動力價格低,且沒有競爭優勢等,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依然比較粗放,從而導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2)供給側結構改革帶來轉崗就業的現實問題。伴隨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革進程的深入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工程有序推進,但是也要看到供給側結構改革也會導致一些勞動力出現轉崗等情況,進而導致煤炭、鋼鐵等傳統行業很多的職工需要轉崗就業,面臨新的就業壓力。

(3)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與就業難度大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隨着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作用更加凸顯,國家對科技方面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國家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是也要看到科技進步一定程度上在短時間內會導致勞動力市場中技術性失業情形的出現,尤其是對於勞動人口素質相對較低的羣體而言,他們對科技進步方面的認知度不夠,甚至存在機器代替人工等作業情況,機器人等智能化工具的推廣使用,將會導致很多的工作羣體面臨失業。

此外隨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勞動力用工成本也在不斷增加,工資水平隨着經濟發展形勢不斷進行提高,加上國家社會保障機制不斷完善,中國企業承擔較重的社會保險費率,另外隨着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人口增長率不斷下降,導致勞動羣體人數不斷減少,進而出現人口紅利逐漸衰減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市場形勢的發展和企業用工需求的滿足。另外還存在就業質量偏低等問題。這主要是由於伴隨國家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城鄉差距依然比較大,勞動力就業質量明顯不高的局面依然存在。

為了切實推動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更多公平開放的就業環境,切實提升人力資源利用成效,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就業政策進行完善探索:

(1)圍繞穩增長與保就業兩大基調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銜接機制。當前政府對民生問題越來越關注,一方面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推動經濟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另一方面對就業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因此應當圍繞穩增長和保就業兩大基礎從戰略發展角度進行統籌規劃,財政方面要進一步探索實施擴大就業的財政支持與保障機制,穩妥推進結構性減税政策等實施。同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擴大就業相關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引導更多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進一步擴大就業機會。此外還應當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優化市場環境,完善市場監督機制,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融資模式等方式,鼓勵民間資本主動投入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平台。

(2)完善積極就業政策。政府要發揮有力的宏觀調控作用,在就業政策的完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和複雜性,以此為基礎出台更加完善的多元化的就業政策。要充分結合創新創業的新形勢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宣傳,完善相關的信息發佈管理機制,出台更多的創業優惠扶持政策等,從而進一步推動創業質量不斷提升,創業規模不斷擴大。

(3)深化勞動力市場供給側結構改革,進一步提高對就業弱勢羣體的關注和保障力度。一方面要圍繞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市場形勢進一步圍繞勞動力素質提高、勞動力市場活力的釋放以及就業保障政策的完善三個方面進行調研分析和政策機制完善,從而更好地為提升勞動者的就業適應能力。另一方面要針對弱勢羣體的就業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的保障機制,實施多元化的競爭很難就業服務,加強貧困勞動力職業培訓,強化對女性羣體的勞動技能培養,針對女性創業者等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針對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等,從而更好地讓越來越多的羣體通過就業實現自身的價值,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大的貢獻。

另外還應當全面加強勞動者就業質量的提升。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法制機制,強化市場監管;引導企業加強規範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加強社會輿論宣傳,更多的對優秀勞動者事蹟等進行傳播等,從而更好地引導勞動就業羣體努力作為,轉變觀念,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總之,目前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只有不斷完善相關的就業政策,才能切實為勞動羣體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昌平,汪連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的新變化與政策選擇[j],上海經濟研究,2016(09).

[2]李長安。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就業形勢與政策選擇[j],中國培訓,2017(10).

[3]彭幫銀。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的變化與政策創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08).

[4]李長安。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就業形勢與政策選擇[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2).

形勢與政策論文 形勢與政策的論文 篇二

【摘 要】隨着全球經濟化的不斷髮展,我國的各項產業正向多元化、體系化、合作化的方向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的轉型已經是迫在眉睫。“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的發展,成為我國沿線經濟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方面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已將成為我國沿線經濟新的發展格局,也為我國在國際上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給我國沿線城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不斷的推進,有效的將我國的各個產業提供了發展的機會,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的新的挑戰。

【關鍵詞】“一帶一路”;沿線經濟;沿海城市;金融貿易

近幾年,我國對內的經濟制度的改革和經濟對外開放都面臨着新的挑戰。伴隨着全球金融危機的轉變後,我國對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變,傳統的沿線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另外,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沿線經濟的經濟產業,也相應的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沿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下,使我國的經濟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理念,“一帶一路”不僅為我國對外的發展中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為我國的沿線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挑戰機遇,更起到了帶頭的組作用。本文就對“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問題研究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對其發展的優勢即興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同時也給我國沿線城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為我國沿海城市的經濟轉移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也有效地促進了“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的發展。

一、對我國貿易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戰略,均為一些正在發展中的國家,這些國傢俱有較多的人口數量,需要較大的經濟市場。但是,在這些國家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由於經濟水平較低,人均消費也是有限的。我國作為發展國家的一大強國,要積極的做好帶頭作用。在建設的過程中,中國與“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將貿易經濟發展中存在弊端在最大程度上見到最低,有效的促進了我國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在我國的產業結構中,不僅僅可以大量的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並且品種也是多樣化,同時也向我國城市供應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等。同時在“一帶一路”的沿線發展中,大部分都是新型的經濟體制和發展中的國家,這些國家都處於上升期,它們對公路、鐵路、建材、通訊等產業,都有着不同的需求,這些產業正好是我國產業結構發展中含有的,並且在技術領域中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近幾年,我國作為亞洲沿海發展較為快速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

二、“一帶一路”的沿線經濟促進了我國合作的道路

出席在講話中説過,明確的提出了“一帶一路”沿線經濟戰略理念。“一帶一路”沿線經濟是國際間產業經濟合作之路,它不僅僅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也給我國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新的就業率,有效的增強了我國城市的生產力,促進了我國城市經濟風險抵抗的能力。儘管每一個國家都在“一帶一路”的沿線經濟發展的推動下,都有着不同的經濟發展目標。但是,在“一帶一路”的沿線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卻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在經濟不斷髮展的過程中,每一個國家都在制定適合自己國家的沿線經濟發展戰略。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本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發展經濟戰略,這樣可以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在我國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戰略,與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樣的可以有效的調整我國沿海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的產業結構,同時也是我國在世界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優勢,實現我國與其他國家互補的優勢。目前,我國與許多國家都建立了相互合作的機制。

例如: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我國的農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講話的過程中,明確的提出了中國高鐵建設與泰國大米進行互換的建議,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了我國的糧食在生產過程中的保障,也推動我國與一些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換句話説,我國與一些沿線國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這樣可以使我國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滿足了我國對經濟發展的需要,也促進了我國城市對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滿足了工業製成品、製造業材料、輕工業產品等產業結構的需要。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這也包括能源、交通、農業、金融、旅遊等基礎建設,促進了我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最終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了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

三、“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帶動了我國金融貿易的發展

進入21世紀,我國的經濟正在高速的發展,使我國的金融行業發展呈現上漲的狀態。在現階段,在我國的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以“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的理念。在我國金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和一些沿線國家進行貿易交易,這樣可以讓我國的貨幣,成為世界貿易交易過程中,主要的交易貨幣。這樣也可以促進我國貨幣在貿易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接受性,不僅僅能促進了我國貨幣走向了世界,也促進了我國金融貿易的發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在實行的過程中,我國的金融貿易發展的重要經濟理念,並且發展的領域不斷的擴大,有效的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在我國貨幣的貿易交易圈,使我國的金融貿易走向了世界。

四、促進了我國沿海城市的對外經濟發展

根據我國相關的部門的調查和統計,我國的外匯儲備量達到3.84萬美元。但是,在信用貨幣的時代,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這無疑 baihuawen.c n是對中國的發展帶來的巨大的負擔。目前,我國的儲備外匯的邊緣成本已經超出了實際的收益。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大量的外匯儲備,我國應當的根據“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的理念,要引導我國沿海城市的對外發展,這也是我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新的一輪經濟發展機遇。同時,在“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對我國沿海城市對外發揮在那的過程中,有效的幫助了我國解決這一難題,將外匯儲備打造了一條全新的經濟路徑。若是我國沿海城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大量的外匯儲備,用於對外投資項目的發展,這無疑是將中國對外的金融產業從外匯的儲備、投資等金融產業結構進行了有效的轉變,實現中國對位輸出資本和投資實體經濟的模式。在“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戰略的推動下,我國加強了對沿海城市經濟的對外發展,也為我國的經濟國際經濟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綜合論述,本文對“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古代的絲綢之路,增強了國內的發展,促進了當時的經濟效益,留給我們的是寶貴的歷史。但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為我國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對我國的產業結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促進了我國沿海城市的對外經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與一些“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在合作的過程中,尋找共同的經濟發展目標,在“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戰略背景下,我們可以相信中國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下,以高速的發展狀態進行,我國的經濟產業結構可以在國際發展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同時,在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也促進了我國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並且讓我國的經濟出逐漸的成為世界發展中的強國

參考文獻:

[1]王志峯,張凱博,劉冬。“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銀行業整體發展環境及風險評估[j]。國際金融,2015,05:40-46.

[2]鄒嘉齡,劉春臘,尹國慶,唐志鵬。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地理科學進展,2015,05:598-605.

[3]張海霞,李季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融資環境和我國外貿發展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17:1-3.

[4]李曉,李俊久。“一帶一路”與中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0:30-59+156-157.

[5]巴曙鬆,王志峯。“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金融環境與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戰略[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5:38-49.

形勢與政策論文1 篇三

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不久也將步入社會,會成為建設祖國的一份子,祖國“十三五”的實現離不開我們,所以,我們更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要有正義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積極向上,學好專業知識,關心國家大事,為黨的事業做貢獻,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淺顯的認識。雖然只是短暫的幾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我平時很少看新聞,很少關注國家政策、社會形勢,因此對社會形勢政策基本不瞭解。而《形勢政策》這門課,正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幫我們瞭解和分析形勢與政策。

我們上課的形式是老師講解配合ppt演示。雖然每週只有一堂課,但老師講的津津有味,同學們得興趣也很大。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課堂上,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隨着世界的不斷變化,社會的不斷髮展,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形勢與政策也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變化着。而這些形勢與政策的變化也對我們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響。

作為一名大學生,對社會的瞭解是必須的。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形勢與政策的變化也決定着我們的未來發展。大發展決定小發展,形勢與政策的變化應該是必須去關注的。我們未來的發展離不開這個社會的大環境,周圍的各種變化都會影響着我們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形勢與政策的變化,這是一個社會的制度和約束的體現,這是對我們所選擇的道路與發展方向的一個約束和限制,所以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

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深入瞭解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運用政策幫助我們發展,懂得變通,更應該在此基礎上來進行創新。同時,我們應順應形勢和政策的發展和變化去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鋭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

作為一名在校學習的學生,我覺得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課程的認知出現一些比較鮮明的特點。

第一個特點: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重要性的認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不願意”,個別學生認為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就是專業課的學習,掌握專業技能,這些是硬本領,而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則是軟任務,不一定要學;二是“不重視”,部分學生認為專業課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根本沒有功夫再來學習形式與政策教育課;三是“不必要”,不少學生認為要了解形勢與政策,看報紙、上網、聽收音機就行,不必非要來上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課程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反差或者矛盾,這種消極的認知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課程的態度,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個特點:課程要求學生學習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學生自我評價消極的矛盾。

《形勢與政策》課教育大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要求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主動思考,而事實上當老師提出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反應,上課沒有積極性。在周圍的同學中,我覺得大多數同學對課程感到滿意,但是隻有部分同學能夠認真聽課,經過課堂教學,只有小部分同學對形勢與政策有了興趣和收穫。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課堂教學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部分同學感到未能從課程學習中直接受益,課程講授也未能真正滿足大多數同學希望能從課程中增強政治敏感性、瞭解形勢與政策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的意願。

以上是我學習《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內容的體會,和我對這門課的認識,以及根據周圍同學對這門課的認識提出的幾點建議。總之,我覺得學習這門課是必要的,要使這門課真正發揮其作用,不僅要從學生自身方面加以認真對待,而且對於老師的教學方式、課程內容方面也應得到完善。

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新時期。

當前的經濟形勢在波動中實現平穩增長、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現狀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長都比較穩定。中西部經濟增長速度快於東部地區,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內需對經濟的增長的貢獻度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經濟發展實現了量的擴展與質的提升。但是,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消費需求的擴張力不夠強勁,投資的接續能力不足,出口面臨的國際環境偏緊,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消化過剩的產能,節能減排的壓力還比較大;地方政府債務和國際金融風暴有待化解和防範。

從當前我國的發展現狀看,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一方面,對此,為穩定經濟的發展,我們應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縱觀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導致腐敗增生,腐敗是人類尚未攻克的頑疾,它的出現時經濟發展帶來的結果。對此,我們現正在積極應對,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反腐敗從戰略上予以高度重視,實施了多項措施,包括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上打出“組合拳”,紮實推進反腐敗行動,反腐敗成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再次是反腐敗不留死角,法律面前不分國企、外企、和私企,反腐子彈不長眼,不管你是教授、官員、醫生還是高人,擊中誰就是誰,打‘老虎‘’蒼蠅’絕不手軟。20**年反腐有一新亮點,就是糾正不正之風,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列為“靶心”動員全黨對作風上的弊垢掃除,全面改革以清除腐敗土壤。同時加強監督力度,監察機構履職能力大幅提升。國內大學畢業生也面臨着諸多問題。外部原因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的大環境,高等教育體制、培養模式和學生就業觀念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困難,還有一些大學生雖然落實了工作,但就業狀況不好,進退維谷。這一批不得志的大學生構成了“蟻族”等“族化”羣體,破解“族化”應從幾方面入手,政府上,健全相關政策措施,加大相關領域的改革力度;社會上,營造良好的有利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環境;教育主體上,結合社會需求全方位培養大學生;大學生自身層面上,正確定位,做好自身發展。我國還面臨着產能過剩的現狀,產能過剩呈現着全面化特徵,傳統產業和部分。戰略新興產業均出現了明顯的產能過剩,部分產業出現絕對和長期產能過剩。

近幾年,集中投資造成了產能增長過快,而且新產能還在不斷地釋放和形成。原因是由於自由競爭,政府行政力量推動產業發展,經濟波動性大,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務信息不足,國際金融危機使供求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對此,我們應該創造有效的需求,消化一批產能,還有就是增強企業跨國的經營能力,向境外有序轉移一批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能耗等市場準入標準,淘汰一批落後產能,而最根本的還是要有效地發揮市場機制。當今形勢下的中國面臨着國內外的複雜環境,只有不斷加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以事業的發展,不斷開闊周邊外交工作新局面,積極應對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才能更好的建設好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

形勢與政策論文1 篇四

【摘要】隨着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對於形勢與政策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作為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師,要積極探索專題化的形勢與政策教育策略,將學生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滿足當前學生的形勢與政策學習需求,構建起科學的形勢與政策教育體系,實現專題教學的全面創新,適應當前高校形勢與政策新課程教學改革目標。

【關鍵詞】高校 形勢與政策 專題教學 實效性

在開展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結合現代教育發展趨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專題教學策略,切實將學生核心素養擺在重要位置。作為教師要積極探索,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能力,助力現代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發展。

(一)符合新時代教育發展趨勢

從當前的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發展整體情況來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積極推進和深化各學科教育改革,提高形勢與政策教學的整體質量,已經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因此在這樣的教育發展趨勢下,如果教師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勢必會影響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整體發展,阻礙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進步。專題教學在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中的開展,有利於教師正確把握教育發展的方向,這是符合新時代高校教育發展趨勢的。

(二)有利於構建現代教育體系

能力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給予重點關注的話題。但是自從實施素質教育以來,教學改革和教育創新就一直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專題教學在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中的運用,是創新高校教育形式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化形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專題教學的應用,抓住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基本規律,這對於構建完整的想高校形勢與政策特色教育體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學生缺乏形勢與政策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形勢與政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因為對於學生來説,學習興趣是獲得學習動力的基礎,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就會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較為鬆散的狀態,所進行的學習活動也都是在教師的驅動之下,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學習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被動性。如果此時所學知識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就會存在較多的阻礙。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學生學習興趣的缺乏。

(二)專題教學的應用缺乏明確目標

專題教學對於當前的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指導作用,但是從目前的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情況來看,很多教師並沒有真正意識到專題教學的優勢,因此在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中運用的時候,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所以很多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活動就顯得較為隨意,教學方式的選擇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多數情況下,專題教學的應用都是流於表面形式,沒有對形勢與政策教育質量起到實質性作用,這對於專題教學的運用和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優化,都是非常不利的。

(一)注重發揮專題教學的啟發性

在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灌輸式教學並不是一種有效方法。啟發式教學是形勢與政策教師應該始終堅持的教育方向,並且實踐證明,啟發式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幫助學生獲得學習動力,掌握學習的正確方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形勢與政策教育實踐中運用專題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重啟發性原則。也就是説,通過專題教學的運用,引導和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內容,將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探索結合起來,在形勢與政策教學過程中既體現出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作用,又不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幫助學生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引導學生思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專題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為原則

在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該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外,還應該對學生的思維、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內容給予充分重視,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通過科學的專題教學設計,着眼學生的未來發展,讓當前的形勢與政策教學體現出更強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為學生以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教師在形勢與政策專題教學的時候,應該遵循發展性原則。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間的關係,將學生的思維情感,意志品質等內容,都融入到平時的教學設計之中,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基本技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全面提升。

(三)要注重轉變教師的角色定位

在專題教學和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角色也應該有所轉變,這樣才符合形勢與政策專題教育發展的整體趨勢,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基礎。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應該主導學習過程,而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強化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認知,建立基本的知識結構框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師應該打破傳統觀念之中的教師中心論,而將自己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在與學生溝通的時候,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和方式進行,深刻了解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尊重學生的獨立想法,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完善形勢與政策教學流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實現教師角色的根本轉變。

參考文獻:

[1]高小升,胡鋼。新時代"形勢與政策"課專題式教學改革方向及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9,(11):3-5.

[2]王偉。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專題化教學改革的困境與路徑[j].廣西教育(高等教育),2019,(2):136-138.

[3]陳雪,周漢傑。打造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專題化教學精品[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7):30-31.

[4]黃勝海。論專題化教學在《形勢與政策》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7-8.

[5]趙華安。專題講座教學在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效性提升[j].高教學刊,2017,(6):42-44.